宋诗与唐诗的区别及宋诗的特点 第1篇
宿建**·赏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曾前往长安、洛阳求取功名,求仕无成,于是,又游历吴越一带。这首诗就大概作于游历吴越的途中,诗中表达了羁旅愁思。
从“移舟泊烟渚”句可见诗人以行船停靠在烟雾迷茫的小洲边的画面为开头,不以或船行在途中,或诗人出发为背景,而是独辟蹊径,精取这样一个静谧的背景,烘托了整首诗的气氛,为诗文下边的抒情做铺垫。
“日暮客愁新”,这一句是整首诗的中心句,“日暮”两字承接上一句的“泊”和“烟”,日暮西山,所以船要停泊靠岸。同时它又引出了“客愁新”,《王风·君子于役》中有:“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写的是黄昏中妇人思夫的情景。可见这样黄昏的景色,总是会引起人们的愁绪,孟浩然也不例外。诗人虽然在这里露出一个“愁”字,但没有深写,而是笔调一转又开始描写景物。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诗人用一对写景的句子,将自己的种种愁绪化入到无边无尽的景中。暮色苍苍,*野辽阔,天空好像比树木还要低;清澈江水中的月影,和游子好似最亲近。“旷”和“低”相互映衬,“清”和“近”相互衬托,诗人选取了这个只有在舟中才能领略到的独特江景,寄寓他内心的愁绪。在寂静的夜色中,诗人终于发现明月还和游子亲近,这顿然使愁苦的心情宽慰了许多。诗人看到水中明月又会想到什么呢?诗文写到此突然停止,言止而意未尽,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虽然有明月陪伴可以稍稍安心,但是重重愁绪又怎么能是一个明月就能驱散得了的呢?诗人没有在最后铺陈写月就说明了这点。其实这其中不仅仅是乡愁,结合孟浩然苦读诗书三十多年,最后求取功名却处处碰壁、一事无成这个经历,可知他心中自然愁绪难消。在客居他乡之时,他思念家乡,也不免因为自己的坎坷求仕之路而惆怅满怀。整首诗中的幽静气氛,恰恰反衬了诗人心潮澎湃,内心无法*静。
孟浩然的这首五言绝句,短短四句,却情景交融,景色淡中有味,感情表达含而不露,意蕴无穷,思绪和景色****,精练巧妙,浑然天成。
【后人点评】
《唐人绝句精华》:诗家有情在景中之说,此诗是也。
宋诗与唐诗的区别及宋诗的特点 第2篇
望月怀远·赏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一首羁旅诗,写的是诗人客居他乡,望月思念远方亲人,表达其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怀念。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开始两句诗人用朴素自然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壮丽的月亮初升的景象。海面上冉冉升起一轮皎洁的月亮,诗人此时想,与自己远隔天涯的亲人们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诗人由景入情,自然过渡联想到家中的亲人。在这里本应该是诗人非常想念亲人,而诗人却对面着墨,想到亲人在此时也在思念他的情形,可见诗人构思之巧妙,同时,亲人思念他的情形写得越清晰,表明诗人自己对家人的思念越深切。其中一个“生”字,运用得非常生动恰当,动感十足。这和前面我们讲到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海上明月同潮生”诗句中的“生”一样的精妙。“天涯共此时”暗用了谢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的句意,这句话之前的“海上”、“天涯”勾勒出的壮丽画面,使这一句“天涯共此时”展现的境界更为辽阔明朗。第一句写的是望月实景,第二句是诗人自己想到的,诗文在开始便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定格了整首诗的环境背景,总揽全诗,而之后的抒情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这是诗人由前面的想象又转到现实生活,写诗人望月回来想要就寝却无法安眠的心理。这两句的意思是,多情人抱怨这漫漫长夜,一整夜对月相思,无法入眠。诗人因为思念而无法入睡,因为无法入睡所以抱怨夜晚太长。这一系列的动作体现了诗人内心烦躁,苦思无法安宁。一个“怨”字饱含了诗人内心因为思念而产生的深深的痛。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诗人思念远方的亲人,彻夜难眠,吹灭烛灯后,更喜爱月光的皎洁圆满,于是披衣走出屋外,望月凝思,就这样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才从思念情绪中醒悟过来。此时诗人表面上是去欣赏月亮,实则是深深地沉浸在了对家乡亲人的怀想中,这更突出了诗人思亲之切。因望月而怀念亲人,因为怀念亲人而去望月,两相照应,表现出了诗人幽远的怀乡情。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这两句写诗人思念亲人却不能相见,于是就产生了把月亮捧起送给亲人的想法。这两句的意思是,但是怎么能赠给远方的亲人呢,还是回去安寝吧,也许在梦里能够有相见的机会。其中充斥了诗人无法见到亲人的无奈心情。晋人陆机拟古诗《明月何皎皎》中有“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诗人借此更衬托出他思念远方亲人的真挚情感,使诗的怀远之情更含蕴、更细腻。诗文在诗人希望与失望的矛盾心情中结束了,余韵犹存,意味深远。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该诗通篇紧紧围绕“望月”和“怀远”这个线索,通过“望月”怀远,然后,又通过“怀远”无法入眠而“望月”,虽写思念而情绪不过度感伤,情深真纯。同时诗人无论是写月还是写诗人怀远的烦躁心理都是恰到好处,细致入微。颔联一改律诗工整的对偶,而是使用了流水对形式,使诗文显得更为自然、贴切、亲切感人。张九龄这种自然质朴的文风对之后的孟浩然、王维等诗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人点评】
郭云:清浑不著,又不佻薄,较杜审言《望月》更有余味。(《增定评注唐诗**》)
宋诗与唐诗的区别及宋诗的特点 第3篇
浣溪沙
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宋张孝祥)
霜日①明霄水蘸空,鸣鞘。
②声里绣旗红。
澹烟衰草有无中。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
③浊酒戍楼。
④东,酒阑。
⑤挥泪向悲风。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四川人。高宗时进士,殿试第一。曾因触犯秦桧,下狱。其词早期多清丽婉约之作,南渡后转为慷慨悲凉。多抒发爱国思想,激昂奔放,风格近苏轼。有《于湖集》。
[注释]
①霜日:秋天。
②鸣鞘(shāo):响鞭。鞘,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
③尊:通樽,酒杯。
④戍楼:**驻守的城楼。
⑤阑:将尽。
[赏析]
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秋,张孝祥正任荆南湖北路安抚使,驻守荆州。秋高气爽,约友登高,不由感叹中原**,遂写成这首《浣溪沙》。
宋诗与唐诗的区别及宋诗的特点 第4篇
最快的船——*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
最害羞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
最多的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最消瘦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最憔悴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柳永)
最忧愁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眼力最差的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
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最高的楼——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李白)
最大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
架子最大的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
最深的雪——夜来城外三尺雪,晓架碳车碾冰辙。(白居易)
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何似个长(李白)
被风吹的最远的房子——茅飞渡江撒江郊,高者挂之长林梢(杜甫)
最穷的夫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白居易)
最长的脸——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刚流到腮边(苏东坡戏谑苏小妹句)
最大的额头————未出庭院三五步,额头已到画堂前
最大的门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爬的最高的人————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李白)
宋诗与唐诗的区别及宋诗的特点 第5篇
《大寒》
南宋·陆游
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
可怜切云冠,局此容膝室。
吾车适已悬,吾驭久罢叱,
拂麈取一编,相对辄终日。
亡羊戒多岐,学道当致一,
信能宗阙里,百氏端可黜。
为山傥勿休,会见高崒嵂。
颓龄虽已迫,孺子有美质。
《苦寒吟》
唐·孟郊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敲石不得火,壮阴正夺阳。
调苦竟何言,冻吟成此章。
《大寒吟》
宋·邵雍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
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
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
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村居苦寒》
唐·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褐裘覆紖被,坐卧有馀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元沙院》
宋·曾巩
升山南下一峰高,上尽层轩未厌劳。
际海烟云常惨淡,大寒松竹更萧骚。
经台日永销香篆,谈席风生落麈毛。
我亦有心从自得,琉璃瓶水照秋毫。
《晚登虔州即事寄李侍御》
唐·耿湋
章溪与贡水,何事会波澜。
万里归人少,孤舟行路难。
春光浮曲浪,暮色隔连滩。
花发从南早,江流向北宽。
故交参盛府,新角耸危冠。
楚剑期终割,隋珠惜未弹。
酒醒愁转极,别远泪初干。
愿保乔松质,青青过大寒。
《回次妫川大寒》
宋·郑獬
地风如狂兕,来自黑山旁。
坤维欲倾动,冷日青无光。
飞沙击我面,积雪沾我裳。
岂无玉壶酒,饮之冰满肠。
鸟兽不留迹,我行安可当。
《二月大寒偶书短句》
宋·强至
上天谁与问,四序曷相干。
已季春成暮,当温气反寒。
农心忧地冻,俗眼惜花残。
我岂殊民意,身为父母官。
宋诗与唐诗的区别及宋诗的特点 第6篇
周邦彦《兰陵王·柳》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注释】
⑴直:柳阴连成一条直线。
⑵烟:薄雾。弄:飘拂。
⑶隋堤:汴河之堤,***时所修。
⑷飘绵:指柳絮随风飘扬。行色:行为出发时情状。
⑸京华:京师。
⑹长亭:路旁供行人休息或送别的亭子。
⑺柔条:柳枝。古人有折柳赠别之习。
⑻旧踪迹:过去的情状。
⑼趁:逐,追随。哀弦:哀怨的乐声。
⑽离席:送别的筵席。
⑾寒食:清明前一天为寒食。榆火:朝廷于清明节取榆、柳之火以赐百官。
⑿迢递:遥远。驿:驿站。
⒀望人:送行人。
⒁凄恻:悲伤。
⒂渐:正当。别浦:水流分支的地方。
⒃津堠:码头上守望的地方。津:渡口。堠:哨所。岑寂:空寂静谧。
⒄冉冉:慢慢移动的样子。
⒅念:想到。月榭:月光下的楼台。
⒆露桥:布满露珠的桥梁。
【译文】
正午的柳荫直直地落下,
雾霭中,丝丝柳枝随风摆动。
在古老的隋堤上,
曾经多少次看见柳絮飞舞,
把匆匆离去的人相送。
每次都登上高台向故乡了望,
杭州远隔山水一重又一重。
旅居京城使我厌倦,
可有谁知道我心中的隐痛?
在这十里长亭的路上,
我折下的柳条有上千枝,
可总是年复一年地把他人相送。
我趁着闲暇到了郊外,
本来是为了寻找旧日的行踪,
不料又逢上筵席给朋友饯行。
华灯照耀,我举起了酒杯,
哀怨的音乐在空中飘动。
驿站旁的梨花已经盛开,
提醒我寒食节就要到了,
人们将把榆柳的薪火取用。
我满怀愁绪看着船像箭一样离开,
梢公的竹篙**温暖的水波,
频频地朝前撑动。
等船上的客人回头相看,
驿站远远地抛在后面,
端的离开了让人愁烦的京城。
他想要再看一眼天北的我哟,
却发现已经是一片蒙胧。
我孤零零地十分凄惨,
堆积的愁恨有千万重。
送别的河岸迂回曲折,
渡口的.土堡一片寂静。
春色一天天浓了,
斜阳挂在半空。
我不禁想起那次携手,
在水榭游玩,月光溶溶。
我们一起在露珠盈盈的桥头,
听人吹笛到曲终……
唉,回忆往事,
如同是一场大梦。
我暗中不断垂泪,
难以排遣的是那永远的隐痛。
【赏析】
自从清代周济《宋四家词选》说这首词是“客中送客”以来,注家多采其说,认为是一首送别词。胡云翼先生《宋词选》更进而认为是“借送别来表达自己‘京华倦客’的抑郁心情。”把它解释为送别词固然不是讲不通,但毕竟不算十分贴切。其实这首词是周邦彦写自己离开京华时的心情。此时他已倦游京华,却还留恋着那里的情人,回想和她来往的旧事,恋恋不舍地乘船离去。宋张端义《贵耳集》说周邦彦和名妓李师师相好,得罪了宋**,被押出都门。李师师置酒送别时,周邦彦写了这首词。王国维在《*先生遗事》中已辨明其妄。但是这个传说至少可以说明,在宋代,人们是把它理解为周邦彦离开京华时所作。那段风流故事当然不可信,但这样的理解恐怕是不差的。
这首词的题目是“柳”,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伤别。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诗词里常用柳来渲染别情。隋无名氏的《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便是人们熟悉的一个例子。周邦彦这首词也是这样,它一上来就写柳阴、写柳丝、写柳絮、写柳条,先将离愁别绪借着柳树渲染了一番。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这个“直”字不妨从两方面体会。时当正午,日悬中天,柳树的阴影不偏不倚直铺在地上,此其一。长堤之上,柳树成行,柳阴沿长堤伸展**,划出一道直线,此其二。“柳阴直”三字有一种类似绘画中透视的效果。“烟里丝丝弄碧”转而写柳丝。新生的柳枝细长柔嫩,像丝一样。它们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飘拂着以显示自己的美。柳丝的碧色透过春天的烟霭看去,更有一种朦胧的美。
以上写的是自己这次离开京华时在隋堤上所见的柳色。但这样的柳色已不止见了一次,那是为别人送行时看到的:“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隋堤,指汴京附近汴河的堤,因为汴河是隋朝开的,所以称隋堤。“行色”,行人出发前的景象。谁送行色呢?柳。怎样送行色呢?“拂水飘绵。”这四个字锤炼得十分精工,生动地摹画出柳树依依惜别的情态。那时词人登上高堤眺望故乡,别人的回归触动了自己的乡情。这个厌倦了京华生活的客子的怅惘与忧愁有谁能理解呢:“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隋堤柳只管向行人拂水飘绵表示惜别之情,并没有顾到送行的京华倦客。其实,那欲归不得的倦客,他的心情才更悲凄呢!
接着,词人撇开自己,将思绪又引回到柳树上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亭是供人休息的地方,也是送别的地方。词人设想,在长亭路上,年复一年,送别时折断的柳条恐怕要超过千尺了。这几句表面看来是爱惜柳树,而深层的涵义却是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情深意挚,耐人寻味。
上片借隋堤柳烘托了离别的气氛,中片便抒写自己的别情。“闲寻旧踪迹”这一句读时容易忽略。那“寻”字,并不是在隋堤上走来走去地寻找。“踪迹”,也不是自己到过的地方。“寻”是寻思、追忆、回想的意思。“踪迹”指往事而言。“闲寻旧踪迹”,就是追忆往事的意思。为什么说“闲”呢?当船将开未开之际,词人忙着和人告别,不得闲静。这时船已启程,周围静了下来,自己的心也闲下来了,就很自然地要回忆京华的往事。这就是“闲寻”二字的意味。现代人也会有类似的经验,亲友到月台上送别,火车开动之前免不了有一番激动和热闹。等车开动以后,坐在车上静下心来,便去回想亲友的音容乃至别前的一些生活细节。这就是“闲寻旧踪迹”。那么,此时周邦彦想起了什么呢?“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有的注释说这是写眼前的送别,恐不妥。眼前如是“灯照离席”,已到夜晚,后面又说“斜阳冉冉”,时间如何接得上?所以这应是船开以后寻思旧事。在寒食节前的一个晚上,情人为他送别。在送别的宴席上灯烛闪烁,伴着哀伤的乐曲饮酒。此情此景真是难以忘怀啊!这里的“又”字告诉读者,从那次的离别宴会以后词人已不止一次地回忆,如今坐在船上又一次回想起那番情景。“梨花榆火催寒食”写明那次饯别的时间,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旧时风俗,寒食这天禁火,节后另取新火。唐制,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催寒食”的“催”字有岁月匆匆之感。岁月匆匆,别期已至了。
宋诗与唐诗的区别及宋诗的特点 第7篇
1、《清明日曲江怀友》 【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2、《喜迁莺·清明节》 【唐】薛昭蕴
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
马骄泥软锦连乾,香袖半笼鞭。
花色融,人竟赏,尽是绣鞍朱鞅。
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
3、《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4、《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5、《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6、《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7、《长安清明》 【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8、《清明》 【唐】杜甫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9.《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唐】张继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10、《清明日》 【唐】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11、《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唐】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12、《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宋诗与唐诗的区别及宋诗的特点(扩展4)
——唐诗宋词 夏天
在夏天这个季节中,我们总能从温度里感受到一丝丝的烦躁。
1、《夏日登车盖亭》
宋·蔡确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2、《仲夏》
唐·樊旬
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
卢桔垂金弹,甘蕉吐白莲。
3、《孟夏》
唐·贾龠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4、《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夏景》
明·朱瞻基
景雨初过爽气清,玉波荡漾画桥*。
穿帘小燕双双好,泛水闲鸥个个轻。
6、《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7、《闻蝉》
唐·耒鹄
绿槐影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
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8、《夏日六言》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9、《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0、《夏日对雨》
唐·裴度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宋诗与唐诗的区别及宋诗的特点 第8篇
塞上曲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塞下曲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
长干行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
五月不可触,猿鸣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烈女操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宋诗与唐诗的区别及宋诗的特点 第9篇
1.《凉思》
客去波*槛,蝉休露满枝。
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2.《春雨》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3.《侠客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