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37篇)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 第1篇

端午节在*的.民间节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鸡蛋、*艾蒿等都是端午节的特*。

1、《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3、《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4、《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5、《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6、《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7、《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8、《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9、《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10、《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11、《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12、《齐天乐》

宋·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

风物依然荆楚。

衫裁艾虎。

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

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

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

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

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

卧听*头,画船喧叠鼓。

13、《菩萨蛮》

宋·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丝剪就交绒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14、《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新丝缠角粽。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15、《念奴娇》

宋·张榘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

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

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

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

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

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

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16、《喜迁莺》

宋·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

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

斗巧尽输少年,玉腕*丝双结。

舣*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

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

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

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17、《花心动》

宋·史浩

槐夏*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

菖?b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

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丝双结。

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

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

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

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

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 第2篇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六幺令・天中节》

宋代・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已酉端午》

元代・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空挥挠。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日咏盆中菊》

清代・顾太清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k。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

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宋代・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浣溪沙・端午》

宋代・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f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齐天乐》

宋・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

风物依然荆楚。

衫裁艾虎。

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

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

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

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

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

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菩萨蛮》

宋・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念奴娇》

宋・张榘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

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

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

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

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

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

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 第3篇

1、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2、端午三首

宋·赵蕃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3、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4、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5、己酉端午

元·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 第4篇

1、古代著名作品《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古代著名作品《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空挥挠。

3、古代著名作品《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4、古代著名作品《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5、古代著名作品《端午日赐衣》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6、古代著名作品《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7、古代著名作品《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8、古代著名作品《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9、古代著名作品《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10、古代著名作品《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11、古代著名作品《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12、古代著名作品《齐天乐》

宋·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

风物依然荆楚。

衫裁艾虎。

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

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

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

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

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

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13、古代著名作品《菩萨蛮》

宋·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14、古代著名作品《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15、古代著名作品《念奴娇》

宋·张榘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

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

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

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

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

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

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 第5篇

端午月山主人酒边即事

[宋]黄庚

窗外葵榴照眼明,香蒲沁酒注银瓶。

自无饮量堪同醉,非慕清名佼独醒。

一日沈湘悲楚客,千年吊古读骚经。

他乡记节聊随俗,艾虎朱行挂户庭。

端午

[宋]赵蕃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b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澡兰香・淮安重午

[宋]***

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

银瓶露井,彩�云窗,往事少年依约。

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

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

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

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 第6篇

宋-苏轼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 第7篇

端午日赐衣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当日楚王憎逆耳,随将一国殉灵均。

端午日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 第8篇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f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小重山・端午》

元代・舒�E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乙卯重五诗》

宋代・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 第9篇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日咏盆中菊》

清代·顾太清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

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六幺令·天中节》

宋代·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 (菁选2篇)扩展阅读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 (菁选2篇)(扩展1)

——描写端午节的著名古诗 (菁选3篇)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 第10篇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空挥挠。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齐天乐》

宋·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

风物依然荆楚。

衫裁艾虎。

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

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

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

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

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

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菩萨蛮》

宋·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念奴娇》

宋·张榘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

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

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

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

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

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

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 (菁选2篇)(扩展3)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汇总4篇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 第11篇

五月五日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午日处州禁竞渡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 第12篇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已酉端午》

元代・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空挥挠。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宋代・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浣溪沙・端午》

宋代・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 第13篇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黄庭坚〔宋代〕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午日处州禁竞渡

汤显祖〔明代〕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摸鱼儿·午日雨眺

纳兰性德〔清代〕

涨痕添、半篙柔绿,蒲梢荇叶无数。台榭空蒙烟柳暗,白鸟衔鱼欲舞。红桥路,正一派、画船萧鼓中流住。呕哑柔橹,又早拂新荷,沿堤忽转,冲破翠钱雨。

蒹葭渚,不减潇湘深处。霏霏漠漠如雾,滴成一片鲛人泪,也似汨罗投赋。愁难谱,只彩线、香菰脉脉成千古。伤心莫语,记那日旗亭,水嬉散尽,中酒阻风去。

午日观竞渡

边贡〔明代〕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澡兰香·淮安重午

***〔宋代〕

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蒻。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

竞渡诗

卢肇〔唐代〕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苏轼〔宋代〕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权德舆〔唐代〕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六幺令·天中节

苏轼〔宋代〕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竞渡歌

张建封〔唐代〕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蜺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空挥桡。

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

只将输赢分罚赏,**十舟五来往。

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

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

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摧车折楫时。

己酉端午

贝琼〔元代〕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日

殷尧藩〔唐代〕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浣溪沙·端午

苏轼〔宋代〕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

李隆基〔唐代〕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 第14篇

1、《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端午行》

仙门诸水,会流下瓦窰沟。

中有吊湘客,西城南北楼。

旗翻稻花风,棹涩梅子。

雨夜逻无骚音,绛纱蒙首去。

3、《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4、《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5、《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 第15篇

五月五日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已酉端午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午日处州禁竞渡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五日(选一)

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五丝

唐 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

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唐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 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 第16篇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耆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 第17篇

端午节的著名古诗精选15首

端午节古诗篇1

己酉端午

贝琼 〔元代〕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节古诗篇2

端午日

殷尧藩 〔唐代〕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端午节古诗篇3

浣溪沙·端午

苏轼 〔宋代〕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节古诗篇4

李隆基 〔唐代〕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节古诗篇5

端午即事

文天祥 〔宋代〕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端午节古诗篇6

和端午

张耒 〔宋代〕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端午节古诗篇7

南歌子·游赏

苏轼 〔宋代〕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端午节古诗篇8

减字木兰花·竞渡

黄裳 〔宋代〕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端午节古诗篇9

乙卯重五诗

陆游 〔宋代〕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节古诗篇10

端午日赐衣

杜甫 〔唐代〕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节古诗篇11

南歌子 · 游赏

宋 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

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端午节古诗篇12

贺新郎 · 端午

宋 刘克庄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

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

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

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端午节古诗篇13

渔家傲 · 五月榴花妖艳烘

宋 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端午节古诗篇14

浣溪沙·端午

宋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节古诗篇15

小重山·端午

元 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 第18篇

端午日

唐代: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乙卯重五诗

宋代: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一首诗开篇点题,将时间限定在“重五”(五月初五),将地点定格为“山村”。此时此地,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有的只是节日的气氛,有的只是淳朴的民风。更何况,石榴在不知不觉间已经盛开了呢!此情此景,怎一个“好”字了得!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的诗人,今天终于暂时放下了满腹的忧愤,融入了节日的欢快气氛之中。瞧,他先吃了两角的粽子,再在高冠上插着艾枝。然后又按照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无病。到了晚上,他忙完这些事情,含着微笑喝起酒来了。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 第19篇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日咏盆中菊》

清代·顾太清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

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六幺令·天中节》

宋代·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 第20篇

1、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表夏十首(其十)

唐·元稹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哀哉徇名士,没命求所难。

3、端午日伏蒙内侍赐晨服

唐·杨巨源

彩缕纤仍丽,凌风卷复开。

方应五日至,应自九天来。

在笥清光发,当轩暑气回。

遥知及时节,刀尺火云催。

4、端午日恩赐百索

唐·窦叔向

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

馀生倘可续,终冀答明时。

5、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 第21篇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 第22篇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日咏盆中菊》

清代・顾太清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k。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

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六幺令・天中节》

宋代・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 第23篇

1、武皇去金阁,英威长寂寞。——江淹《铜爵妓》

2、如何**恨,尽在大江东!——屈大均《秣陵》

3、鹦鹉殊姿致,鸾皇得比肩。——胡皓《同蔡孚起居咏鹦鹉》

4、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5、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陈与义《咏牡丹》

6、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倪瓒《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

7、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满江红》

8、家国兴亡身独存,玉容还受楚王恩。——汪遵《息国》

9、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陆游《病起书怀》

10、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2、婿为燕国王,身被诏狱加。——李白《秦女休行》

13、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

1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5、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

16、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罗隐《西施》

17、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8、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19、吴王事事须**,未必西施胜六宫。——陆龟蒙《吴宫怀古》

20、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吴潜《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21、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22、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杨万里《竹枝词》

23、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24、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25、白头灯影凉宵里,一局残棋见六朝。——钱谦益《金陵后观棋绝句六首·选一》

26、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27、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28、故国如尘,故人如梦,登高还懒。——詹玉《醉蓬莱·归故山》

2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30、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31、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32、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33、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严遂成《乌江项王庙》

34、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汉家旌帜满阴山》

35、朝市不足问,君臣随草根。——高適《登百丈峰二首》

36、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7、**亦有限,列国自有疆。——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38、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杜甫《为农》

39、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40、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陆游《金错刀行》

41、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42、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43、但将千岁叶,常奉万年杯。——赵彦昭《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

44、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45、奏恺乐,归皇都,班爵献俘**娱。——何承天《战城南》

46、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屈原《**》

47、野臣潜随击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鲍防《元日早朝行》

48、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李贺《马诗***首·其三》

49、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50、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杜审言《渡湘江》

51、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龚自珍《漫感》

52、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

53、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54、埋没钱塘歌吹里,当年却是皇都。——魏大中《临江仙·埋没钱塘歌吹里》

55、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屈原《**》

56、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觅知音。——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57、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58、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李益《隋宫燕》

59、使李将军,遇高**,万户侯何足道哉。——刘克庄《沁园春·梦孚若》

60、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61、关山万里作雄行。——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62、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李纲《病牛》

63、器乏雕梁器,材非构厦材。——赵彦昭《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

64、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65、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66、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67、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林景熙《冬青花》

68、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孔夷《南浦·旅怀》

69、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70、待罪居东国,泣涕常流连。——曹植《怨歌行》

71、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金陵晚望》

72、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

73、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74、天相汉,民怀国。——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75、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李隆基《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

76、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77、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78、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79、短篷炊饮鲈鱼熟,除却松江枉费诗。——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80、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文及翁《贺新郎·西湖》

81、渐老念乡国,先归独羡君。——简长《送僧南归》

82、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 第24篇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和端午

北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明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感兴

宋文天祥

流棹**恨未销,鱼龙寂寞暗风潮。

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宋黄庭坚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同州端午

唐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端午感兴

宋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 (菁选2篇)(扩展2)

——端午节著名的古诗 (菁选2篇)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 第25篇

长铗铮铮别楚宫,切云冠没汨罗中。

时人不解兮兮调,鼙鼓龙舟水上疯。

六殿难寻祭祀香,遗民枉览过秦章。

当时倘用三闾策,角黍无缘列国汤。

当时待漏已孤单,总把烦人老调弹。

底事沿江抛粽子,有棱有角悼峨冠。

蹀躞江头唱九歌,兮兮吟罢泪滂沱。

楚王宫里无情绪,化作骚坛第一哥。

今日街头角黍多,熙熙早起奔江河。

游人但赏龙舟渡,几个心旌属汩罗。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 第26篇

沿河而居,珠水两岸的原居民把划龙舟当作一种探亲访友、祭祀先人、纪念屈原的民俗。

篇一:端午日赐衣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篇二:端午

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当日楚王憎逆耳,随将一国殉灵均。

篇三:端午日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 第27篇

1、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2、端午三首

宋・赵蕃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b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3、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4、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5、己酉端午

元・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 (菁选2篇)(扩展9)

——诗人描写端午节的古诗词优选【三】篇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 第28篇

《日咏盆中菊》

清代·顾太清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

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六幺令·天中节》

宋代·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已酉端午》

明·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午日观竞渡》

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五日·选一》

明·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 第29篇

五月五日

北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日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和中甫端午韵不依次

宋文天祥

黄茅古道外,羸马发南州。

有客嗤齐鲁,何人念楚囚。

岁年付流水,风雨满沧洲。

手把菖莆看,黑头非所求。

五日(选一)

唐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喊,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岳州端午日送人游郴连

唐徐夤

五月巴陵值积阴,送君千里客于郴。

北风吹雨黄梅落,西日过湖青草深。

竞渡岸傍人挂锦,采芳城上女遗簪。

九嶷云阔苍梧暗,与说重华旧德音。

五丝唐

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 第30篇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 第31篇

1、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表夏十首(其十)

唐・元稹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哀哉徇名士,没命求所难。

3、端午日伏蒙内侍赐晨服

唐・杨巨源

彩缕纤仍丽,凌风卷复开。

方应五日至,应自九天来。

在笥清光发,当轩暑气回。

遥知及时节,刀尺火云催。

4、端午日恩赐百索

唐・窦叔向

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

馀生倘可续,终冀答明时。

5、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 第32篇

1、《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2、《日咏盆中菊》

清代·顾太清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

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3、《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4、《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5、《六幺令·天中节》

宋代·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 第33篇

已酉端午

元代: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

唐代: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即事

宋代: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宋代: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和端午

宋代: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 (菁选2篇)(扩展10)

——著名的端午节古诗(精选1篇)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 第34篇

英国的阿尔弗雷德·丁尼生是****时期最为受欢迎的诗人。在林肯郡索姆斯比出生的阿尔弗雷德·丁尼生是家中十二名兄弟姐妹中的第四人,其父亲是一名村庄郊区的牧师。

幼年时期的阿尔弗雷德·丁尼生非常喜爱读书,并且在父亲的图书馆中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甚至在年仅八岁的时候就写下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在一八二七年的时候阿尔弗雷德·丁尼生和他另外两名兄弟,弗德里克与查尔斯出版了一本名为《两兄弟诗集》的书,这本书中包含了他们兄弟三人的作品,而这个时期的阿尔弗雷德·丁尼生风格非常平淡,只是在模仿拜伦的作品而已。一九二八年时,阿尔弗雷德·丁尼生进入了剑桥大学,并且在第二年的时候写出了《廷巴克图》赢得了校长金牌。随后的两年里,受到鼓励的阿尔弗雷德·丁尼生又出版了《抒情诗集》虽说里面的一些诗歌收到了不错的评价,但总体来说却仍旧是负面评价居多。

一八三一年时,阿尔弗雷德·丁尼生的父亲去世,并未取得学位的阿尔弗雷德·丁尼生就这样离开了剑桥大学,并且在这期间出版了一本名为《诗歌》的小册子,但是在当时并未被广泛接受。直到一八四二年时,才得到了公众的广泛的好评。随后阿尔弗雷德·丁尼生又写出了不少的诗歌,最终在一八九二年十月六日,这位伟大的诗人长眠于地下。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 (菁选2篇)(扩展6)

——著名爱国诗人及诗句 (菁选2篇)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 第35篇

《已酉端午》

明・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午日观竞渡》

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五日・选一》

明・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空挥挠。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f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齐天乐》

宋・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

风物依然荆楚。

衫裁艾虎。

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

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

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

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

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

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菩萨蛮》

宋・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念奴娇》

宋・张榘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

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

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

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

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

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

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喜迁莺》

宋・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

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

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

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

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

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

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花心动》

宋・史浩

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

菖�b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

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

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

此意凭谁向说。纷**,游人强生区别。

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

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

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 第36篇

1、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王维《山中》

2、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王维《观猎》

3、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白居易《池上》

4、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王维《终南山》

5、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王维《终南别业》

6、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7、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8、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曹植《明月上高楼》

9、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白居易《问刘十九》

10、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曹植《野田黄雀行》

1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12、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屈原《**》

1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其五》

14、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王维《杂诗三首其二》

15、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16、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

17、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18、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19、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王维《少年行四首》

20、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王维《送沈子归江东》

2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3、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24、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5、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2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27、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28、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29、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 (菁选2篇)(扩展7)

——端午节的著名古诗优选【9】篇

端午节的诗人著名古诗 第37篇

1、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和端午

北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3、已酉端午

明·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4、端午感兴

宋·文天祥

流棹**恨未销,鱼龙寂寞暗风潮。

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5、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宋·黄庭坚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6、同州端午

唐·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7、端午感兴

宋·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8、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9、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10、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