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名言名句的翻译和解释 第1篇
1、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
2、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辩者,辩其所不能辩也。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庄子·杂篇·庚桑楚
3、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游者鞅掌,以观无妄。——庄子·外篇·在宥
4、故纯朴不残,孰为犠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庄子·外篇·马蹄
5、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杂篇·天下
6、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胠箧
7、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庄子·外篇·天地
8、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庄子·杂篇·天下
9、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庄子·外篇·在宥
10、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人间世
11、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齐物论
12、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13、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养生主
14、至言不出,俗言胜也。——庄子·外篇·天地
15、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齐物论
16、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庄子·外篇·天地
17、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人间世
18、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19、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逍遥游
20、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庄子·杂篇·徐无鬼
21、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22、小惑易方,大惑易性。——骈拇
23、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逍遥游
24、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庄子·让王
25、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人间世
26、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庄子·人间世
27、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德充符
28、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外篇·秋水
29、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途中乎?……吾将曳尾于途中。——庄子·外篇·秋水
30、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31、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32、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33、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齐物论
34、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大宗师
35、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大宗师
36、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
37、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齐物论
38、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
39、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骈拇
40、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逍遥游
41、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齐物论
42、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逍遥游
43、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44、“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外篇·达生
45、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德充符
46、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逍遥游
47、朝受命而夕饮冰。——人间世
48、“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外篇·天地
49、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
50、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庄子·渔父
51、井蛙不可以语於海,夏虫不可以语於冰。——秋水
52、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齐物论
53、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山木
54、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胠箧》
55、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齐物论
56、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胠箧
57、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间世
58、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齐物论
59、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德充符
60、“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61、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德充符
62、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齐物论
63、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齐物论
64、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
65、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齐物论
66、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养生主
67、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68、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胠箧
69、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
70、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
71、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人间世
72、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养生主
73、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大宗师
74、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75、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庄子·杂篇·外物
76、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骈拇
77、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人间世
78、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
79、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胠箧
80、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刻意
8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养生主
82、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至乐
《庄子》名言名句的翻译和解释 第2篇
1、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
2、得鱼而忘荃,得意而忘言。
3、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4、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
5、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6、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7、臭腐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8、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9、 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10、 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水而为大。
11、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12、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官为贤。
13、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14、人有八疵,事有四患,不可不察也。
15、 螳螂之怒臂以当车轶,则必不胜任矣。
16、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17、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
18、 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坎井之乐,此亦至矣。
19、 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20、 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庄子》名言名句的翻译和解释 第3篇
1.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翻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翻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3.且夫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翻译】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4.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
【翻译】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这才是_莫逆之交_。
5.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
【翻译】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_越俎代庖_即由此而来。
6.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翻译】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_目无全牛_、_游刃有余_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7.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翻译】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8.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庄子》名言名句的翻译和解释 第4篇
庄子名言名句60句
1、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2、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3、若白驹之过隙。
4、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
5、刀刃若新发于硎。
6、鉴明则尘垢不止。
7、形莫若就心莫若和,意有所至爱有所亡。
8、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9、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10、见笑于大方之家。
11、《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12、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13、名也者,相札也;知也者,争之器也。
14、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
15、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16、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
17、不知其所以然。
18、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19、人皆知有用之用,莫知无用之用
20、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21、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22、得鱼而忘荃,得意而忘言。
23、逐万物而不还。
24、化腐朽为神奇。
25、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
26、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7、福轻乎羽,莫之知载。
28、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29、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30、无迁令无劝成。
31、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32、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官为贤。
33、德有所长,形有所忘。
34、相啕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35、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36、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橐允,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37、形如槁木,心如死灰。
38、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39、存己而后存人。
40、忿设无由,巧言偏辞。
41、游于羿之彀中。
42、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43、水行莫如用舟,而陆行莫如用车。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陆,则没世不行寻常。
44、德荡乎名知出乎争。
45、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46、顺我者生,逆我者死。
47、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48、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49、盖之如天,容之如地。
50、仁义之端,是非之途。
51、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52、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53、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54、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55、鲁酒薄而邯郸围。
56、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57、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58、大而无当,往而不返。
59、遁天倍情,忘其所受。
60、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庄子》名言名句的翻译和解释 第5篇
1、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3、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4、 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
5、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6、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7、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 论》
8、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
9、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
10、 不以物挫志。——《庄子·天地》
11、 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庄子·骈拇》
12、 子之盛也。——《庄子·天地》
13、 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庄子·天运》
14、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15、 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_通天下一气耳。 ——《庄子·知北游》
16、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17、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18、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19、 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
20、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
21、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子·养生主》
22、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23、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24、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逍遥游》
25、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26、 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人间世》
27、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人间世》
28、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29、 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30、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
31、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让王》
32、 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刻意》
33、 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34、 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35、 扁子曰:“……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民。……”《达生》
36、 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山木》
37、 黄帝曰:“……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知北游》
38、 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
39、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40、 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41、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42、 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43、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44、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45、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
46、 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
47、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48、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49、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50、 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51、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52、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53、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54、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55、 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 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56、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57、 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58、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
59、 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60、 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61、 见笑于大方之家。
62、 《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63、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64、 名也者,相札也;知也者,争之器也。
65、 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
66、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67、 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
68、 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69、 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70、 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庄子》名言名句的翻译和解释 第6篇
乱世而饕富贵,这种只顾眼前享受,不顾将来死活的短期行为在中国人中是最普遍的。
60.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举世赞誉也不感到得意,举世非议也不感到沮丧。
61.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境界最高的人不感到自己的存在,神人不追求建功立业,圣人不希求名声 。
62.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
鹪鹩鸟在深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枝之地足矣,何必要拥有整个森林?鼹鼠在河边饮水,不过以喝饱肚子为限,何必要占有整个河流?
63.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在遥远的姑射山,有神人居住.他肌肤如冰雪洁白,风姿绰约如处女,不食人间五谷,餐风饮露.腾云驾雾,驱驰日月,而奔驰畅游于宇宙之外 。
64.形(肉体)固可使如槁木(枯木),心固可使如死灰。
65.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臬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
世人终生奔波于名利而不见有所作用,疲惫不堪而不知自己的归宿,太悲哀了。
66.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此即彼,彼即此,彼无是非的区别,此也无是非的区别。
67.天地一指,万物一马。
天地只有一种元素,万物纷纷也只是一类。
68.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
对人间之外的事,圣人暂且悬置它而不探讨;对人间之内的事,圣人陈述它但不主观地评判。
69.昔者庄周梦为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过去,我庄周梦见了蝴蝶,栩栩然飞行的蝴蝶.……但醒来之后,我搞不清是我庄周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我。
7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
我们的生命有限,而知识无限,以有限对付无限,必然陷入困境。
71.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做好事不要做得出名,做坏事不要触犯刑律.沿规律窍门而生存.这样,可以永保身体健康,可以保全性命,可以存养亲人,可以享尽天年。
72.人皆知有用之用(有用东西的用处),而莫知无用之用(无用东西的用处)也”
“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事之变,命之行也”
“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经常因循)自然”
“古之真人,其寝(睡觉)不梦,其觉(醒来)无忧,其食不甘。
“古之真人,不知悦生(不庆幸活着),不知恶死(不忧患要死)”
“不以心捐道(不以主观改变客观),不以人助天(不以人为妨碍自然),是之谓真人
“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战而赢得人心,不战而屈人之兵,
73.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鱼儿与其以唾沫相互湿润,艰难活命,不如相互忘却,遨游于江湖自然之中;与其赞誉尧舜明君、指摘桀纣暴君,不如忘却是非,回归自然之道。
74.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大地载着我的形体,使我生活劳苦,使我老年逸乐,最终以死使我得以休息。
75.生为附赘悬疣,死为决疣溃痈。
生为累赘,死为解脱。
76.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
鱼而忘情于江湖,人忘情于自由之道。
77.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此谓坐忘。
不奔走操劳,去掉聪明才智,忘掉肉体,摒弃知识,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78.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垠之野。
乘骑渺茫之鸟,出于宇宙深处,遨游于虚无之境,倘佯于无限之野。
79.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境界最高的人,其心如镜子,照物而无情,不将就,不奉迎,不掩藏感情,所以他能轻视外物,用心不伤。
80.“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当今的仁人志士,举目远望而生忧患之心.
“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指放纵欲望)而饕(贪婪于)富贵”
“天下莫不以物(外物)易(改变)其性(本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为蝇头小利而献身),士(知识者)则以身殉(牺牲于)名,丈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伤害本性),以身为殉(以人身殉物),一也
81.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
与禽兽共同生存,与万物共同生长.不分君子小人,大家都无知;真实人性得以守住,大家都无欲,这叫做返璞归真.返璞归真,那么人民得以存养天性。
82.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摘珠毁玉,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剖斗折衡,而民不争。
抛弃仁圣知识,才不会出现窃国大盗;毁掉珍珠宝玉,才不会发生小偷小摸的事;烧掉契约,砸烂玉玺,人民自然朴素无欲;打破容器,折断秤杆,人民不会斤斤计较。
83.“多男子(男孩)则多惧(担心),富则多事,寿(长寿)则多辱”
84.“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掉自己).忘己之人,是之谓之入于天(天人合一)”
“至治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
85.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
知道乐天的人,不怨天,不尤人,不受万物牵累,不受鬼神干扰。
86.“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黄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单纯),民有其亲.
“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休息).不思虑,不预谋”
87.“故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藏身)而弗(不)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闭口不言)也,非藏其知而不发(去智不用)
88.“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不因为官高位尊而趾高气扬,不因为穷困 潦倒而趋时混俗)
89.“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知道)穷之有命,知通(亨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
90.“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濠水小桥)之上,庄子曰:鲦鱼出入从容,鱼之乐也.惠子曰:子(您)非(不是)鱼,安知(怎么知道)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91.“直木先伐,甘井先竭”(直木首先被人盗伐,甘井首先被人采竭)
92..“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与野兽共处,而不惊动兽群;与飞鸟共栖,而不惊动鸟群)
93.“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白马跳过缝隙),忽然(一晃而过)已”
94.“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外表顺从世俗,内心独立不羁)”
95.“不知而后知之,其问之也,不可以有涯,而不可以无涯”(不知然后求知,学无止境,但又有止境)
96.“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危害身体,捐弃生命)以殉物(牺牲于外物),岂不悲哉”
“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97.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译文】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表示吊唁,庄子却正在分开双腿像簸箕一样坐着,一边敲打着瓦缶一边唱歌.惠子说:“你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辈子,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死,人死了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着瓦缶唱起歌来,不也太过分了吧!”
庄子说:“不对哩.这个人她初死之时,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然而仔细考察她开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只是不曾出生而且本来就不曾具有形体,不只是不曾具有形体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元气.夹杂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变化而有了元气,元气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变化又回到死亡,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死去的那个人将安安稳稳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呜呜地围着她啼哭,自认为这是不能通晓于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
98.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译文】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郢地有个人让白垩泥涂抹了他自己的鼻尖,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让匠石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匠石挥动斧子呼呼作响,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石说:’你为我也这么试试’.匠石说:“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虽然如此,我可以搭配的伙伴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
99.庄周游于雕陵之樊,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蜋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庄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捐弹而反走,虞人逐而谇之.
庄周反入,三月不庭,蔺且从而问之:“夫子何为顷间甚不庭乎?”庄周曰:“吾守形而忘身,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且吾闻诸夫子曰:’入其俗,从其令’.今吾游于雕陵而忘吾身,异鹊感吾颡,游于栗林而忘真,栗林虞人以吾为戮,吾所以不庭也.”
【译文】
庄子在雕陵栗树林里游玩,看见一只奇异的怪鹊从南方飞来,翅膀宽达七尺,眼睛大若一寸,碰着庄子的额头而停歇在果树林里.庄子说:“这是什么鸟呀,翅膀大却不能远飞,眼睛大视力却不敏锐?”于是提起衣裳快步上前,拿着弹弓静静地等待着时机.这时突然看见一只蝉,正在浓密的树荫里美美地休息而忘记了自身的安危;一只螳螂用树叶作隐蔽打算见机扑上去捕捉蝉,螳螂眼看即将得手而忘掉了自己形体的存在;那只怪鹊紧随其后认为那是极好的时机,眼看即将捕到螳螂而又丧失了自身的真性.庄子惊恐而警惕地说:“啊,世上的物类原本就是这样相互牵累、相互争夺的,两种物类之间也总是以利相召引!”庄子于是扔掉弹弓转身快步而去,看守栗园的人大惑不解地在后面追着责问.
庄子返回家中,整整三天心情很不好.弟子蔺且跟随一旁问道:“先生为什么这几天来一直很不高兴呢?”庄子说:“我留意外物的形体却忘记了自身的安危,观赏于混浊的流水却迷惑于清澈的水潭.而且我从老聃老师那里听说:’每到一个地方,就要遵从那里的习惯与禁忌.’如今我来到雕陵栗园便忘却了自身的安危,奇异的怪鹊碰上了我的额头,游玩于果林时又丧失了自身的真性,管园的人不理解我又进而侮辱我,因此我感到很不愉快.”
100..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译文】
阳朱到宋国去,住在旅店里.旅店主人有两个妾,其中一个漂亮,一个丑陋,可是长得丑陋的受到宠爱而长得漂亮的却受到冷淡.阳朱问他的缘故,年青的店主回答:“那个长得漂亮的自以为漂亮,但是我却不觉得她漂亮;那个长得丑陋的自以为丑陋,但是我却不觉得他丑陋.”阳子转对弟子说:“弟子们记住!品行贤良但却不自以为具有了贤良的品行,去到哪里不会受到敬重和爱戴啊!”
《庄子》名言名句的翻译和解释 第7篇
★ 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而饕富贵。
★ 不为福先,不为祸始。
★ 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
★ 不知而后知之,其问之也,不可以有涯,而不可以无涯。
★ 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垠之野。
★ 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此谓坐忘。
★ 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
★ 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
★ 故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发。
★ 好学为福也,犹飞鸟之有羽翼。
★ 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
★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
★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 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
★ 生为附赘悬疣,死为决疣溃痈。
★ 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
★ 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整理的10篇《《庄子》名言名句的翻译和解释》,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虎知道。
《庄子》名言名句的翻译和解释 第8篇
1、因此,丈夫是安静而孤独的,不劳而获,天下太平,品德高尚。
2、知识是永恒的,生命是短暂的。庄子养生大师
3、你不知道螳螂吗?气愤于自己的手臂如同车辙,不知道它的无能也是它的才华之美。庄子的世界
4、没有厚进入房间,这是一个很长的路要走。庄子养生大师
5、天地间有大美,不须说;有律法,不须说;万物中有真理,不须说。庄子的北上之旅
6、而人的水的体积不厚,那么它的负舟也就无能为力了。庄子的漫游
7、孝道是孝道的最高境界。叹世俗阿谀成风,叹天下大乱不可救,唤真孝子,德臣。
8、在荃所以鱼,鱼而忘荃;因此在兔子的蹄子里,兔子忘记了蹄子;说话的人那么在乎,骄傲而又忘记。我忘记了文字和人民!
9、大知闲,小知间;大的词是热的,小的词是强格。庄子的万物论
10、也不要,与世界多一些;也有,为世界所缺。这是庄子的天路
11、以火救火,以水救水,越来越多。庄子的世界
12、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却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世界
13、自从大寒、霜雪以来,我们也知道了松柏之毛。庄子让王
14、扁儿说:今天你点缀知与靖呆,修身与明脏,弄清楚若日月与行人。
15、自然,无为,诠释无为之治。
16、山上的土匪也从,糊火也从煎,GUI可以吃,所以切;可以用油漆,所以切一下。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却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庄子的世界
17、老公胡不天浴而白,伍不天倩而黑。庄子tianyun
18、不知道周对胡蝶的梦和,胡蝶对周蝶的梦和?庄子的万物论
19、名也,相也;知者必胜。两种武器都必须使用。世界
20、机械会有机的东西,有机的东西会有机的心。心机于胸,则纯白无准备,纯白无准备,天意不定;神生无常,道不含。庄子天地
21、好儿子不奉承父亲,好男人不奉承君王。庄子天地
22、那东西只不过是那东西,那东西只不过是那东西;我们无法从另一边看到它,但我们可以从另一边看到它。所以,他们之所以是来自于,也是因为于。庄子的万物论
23、孤独、虚无、无为是天地的本质,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24、这就是破鹤和蓝绿色的由来。
25、每个人都是重要的,连重要的名字,圣人尚志,圣人高贵。
26、生命在天地之间,如果转瞬即逝,突然间就只是。庄子的北上之旅
27、贫穷换工资,烈火循环不息,却不知尽头。庄子养生大师
28、天地虽大,却渐渐为平;事情虽多,却规管一件;人的卒子虽多,他的主人也多。君原在德而成于天,所以说,玄古君世,无也,天只是德而已。
29、骷髅说:“没有国王和大臣就得死。”天地间没有四物,天地间为春秋,南王虽乐,也不能也。
30、如果没有治愈,就没有治愈。庄子的漫游
《庄子》名言名句的翻译和解释 第9篇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之至也
天机不可泄露
通于一而万事毕
同类相比,同声相应,固天理也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而不虚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一气之变,所适万形
以贤临人,未有得人者也;以贤下
鹰有时飞得比鸡低,鸡却永远飞不
忧喜更相接,乐极还自悲
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最好的政府,也不过像最好的医生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大仁不仁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而辍广,君子不为小人匈匈也辍行
爱人利物之谓仁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
盖之如天,容之如地
君子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无位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牛无力拖横耙,人无理讲横话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争美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谦是处事第
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两鞭之
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
时势为天子,未必贵也;穷为匹夫,未必贱也。贵贱之分,在于行之美恶
《庄子》名言名句的翻译和解释 第10篇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2.盖之如天,容之如地。
3.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4.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6.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7.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8.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9.顺我者生,逆我者死。
10.遁天倍情,忘其所受。
1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12.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13.形如槁木,心如死灰。
14.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15.《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16.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
1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
18.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19.相啕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20.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21.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
22.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
23.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24.忿设无由,巧言偏辞。
25.仁义之端,是非之途。
《庄子》名言名句的翻译和解释 第11篇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且德厚信?,未达人气;名闻不争,未达人心。
顺始无穷,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于暴人之前矣!
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命之曰灾人。灾人者,人必反灾之。若殆为人灾夫。
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泰至则多奇巧;以礼饮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乱,泰至则多奇乐。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也。时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最新范文
《庄子》名言名句的翻译和解释 第12篇
一、浮生若梦,若梦非梦。浮生何如?如梦之梦。
二、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三、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
四、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五、为事逆之则败,顺之则成。
六、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
七、人生在世,恍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八、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
九、世人皆知有用之用,莫知无用之用。
十、不仁则害人,仁则反愁我身;不义则伤彼,义则反愁我己。
十一、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十二、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十三、薪尽火传,不知其尽。
十四、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十五、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十六、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
十七、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十八、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
十九、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
二十、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二十一、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二十二、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
二十三、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二十四、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
二十五、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二十六、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二十七、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两鞭之。
二十八、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
二十九、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三十、无为为之之谓天,无为言之之谓德。
三十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三十二、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三十三、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三十四、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三十五、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
三十六、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三十七、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
三十八、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
三十九、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四十、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
四十一、天与地卑,山与泽平。
四十二、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
四十三、存而不论,论而不议,议而不辩。
四十四、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四十五、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四十六、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
四十七、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
四十八、尾生抱柱,至死方休。
四十九、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
五十、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五十一、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五十二、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
五十三、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五十四、独善其身者,难成大事。
五十五、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五十六、无有所将,无有所迎。
五十七、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
五十八、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五十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六十、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六十一、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六十二、不知,无害为君子;知之,无损为小人。
六十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于我为
六十四、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庄子》名言名句的翻译和解释 第13篇
一、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解】立身处世,亦不妨从中借鉴。
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
【解】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是不明智的,反应了庄子弃智绝圣的思想。
三、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
【译】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解】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四、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
【译】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
【解】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这才是“莫逆之交”。
五、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
【译】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
【解】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六、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译】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
【解】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七、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译】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
【解】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八、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译】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对立的另一面,无不存在对立的这一面。从另一面看不明白的,从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所以说,彼出于此,此也离不开彼。即事物对立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
《庄子》名言名句的翻译和解释 第14篇
庄子名言名句摘录25则
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
2.“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3.“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外篇·达生》
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5.“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庄子·外篇·天地》
6.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7.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山木》
8.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庄子?人间世》
9.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
10.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11.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
12.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庄子·列御寇》
13.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大宗师》
14.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胠箧》
15.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刻意》
16.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17.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18.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至乐》
19.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
20.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庄子·让王》
21.井蛙不可以語於海,夏蟲不可以語於冰。《秋水》
22.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庄子·渔父》
23.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
24.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25.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庄子》名言名句的翻译和解释 第15篇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2.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子·养生主》
3.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4.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5.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6.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
7.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
8.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
9.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10.众人重利,廉士重名。
11.大而无当,往而不返。
12.天地一指,万物一马。
13.德荡乎名知出乎争。
14.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15.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6.不知其所以然。
17.安时处顺,哀乐不入,谓之县解。
18.逐万物而不还。
19.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20.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21.人皆知有用之用,莫知无用之用
22.见笑于大方之家。
23.水行莫如用舟,而陆行莫如用车。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陆,则没世不行寻常。
24.若白驹之过隙。
25.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庄子》名言名句的翻译和解释 第16篇
1、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原意是两条鱼在即将干涸的水中为活命,互相吐口水以保持对方湿润,故称“相濡与沫”。庄子借此感慨“相濡与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因为两条鱼仅凭着对方的口水是难以存活下去的,还不如相忘各自逃命寻找江湖让自己存活下来。
2、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骏马穿过一个狭窄的`通道,瞬间而过罢了。自然而然地,全都蓬勃而生;自然而然地,全都顺应变化而死。业已变化而生长于世间,又会变化而死离人世,活着的东西为之哀叹,人们为之悲悯。可是人的死亡,也只是解脱了自然的捆束,毁坏了自然的拘括,纷纷绕绕地,魂魄必将消逝,于是身形也将随之而去,这就是最终归向宗本啊!不具有形体变化而为有了形体,具有形体再变化而为消失形体,这是人们所共同了解的,绝不是体察大道的人所追求的道理,也是人们所共同谈论的话题。体悟大道的人就不会去议论,议论的人就没有真正体悟大道。显明昭露地寻找不会真正有所体察,宏辞巧辩不如闭口不言。道不可能通过传言而听到,希望传闻不如塞耳不听,这就称作是真正懂得了玄妙之道。”
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君子之间的交情淡得像水一样清澈(纯洁)不含杂质,小人之间的交往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之交虽然平淡,但心地亲近,小人之交虽然过于亲密、甜蜜,但是容易(因为利益)断交 。
4、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下辈子的事情是不能预料的,过去的事情是不能追回来的。
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我的生命有限,而知识无限,用有限去追求无限,是没戏的。
等到成了知道所有的人,就已经死了。”
这个是说明知识的无穷无尽,如果只是单纯的追求知识的多寡,是不现实的。
6、独善其身者,难成大事。
一个人就算能力再强,只靠他一个人是没有办法取得成功的。
7、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灵巧的人多劳累而聪慧的人多忧患,没有能耐的人也就没有什么追求。
8、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一个人最大的悲哀是精神世界的死亡,而肉体的死亡则排在其次。
9、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小有小的用处,大也有大的用处,大小物件只是用处不同,并没什么有用无用之别。
10、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
“天地与我并生“就是说化自然于无为之中,顺应天命,不要刻意去追求“我”的欲求,而破坏自然之道。
“万物与我为一”就是让我免除了物我之别,大小之分,体验“无往而非我之妙”。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讲的是顺应自然,免除物我之别而融与天地万物之间。
《庄子》名言名句的翻译和解释 第17篇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庄子让王》
【翻译】: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知足自得,不逐名位才会超脱。
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
【翻译】:大寒季节到了,霜雪降临了,这时候更能显出松树和柏树的茂盛。“松柏之茂”喻君子品德高尚。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翻译】: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物质可无限分割。
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
【翻译】:有了机械,就会产生机巧之事;有了机巧之事,就会产生机巧之心;机巧之心放在胸中,就会破坏纯白的品质。不具备纯白的品质,就会心神不定,心神不定的人,就会被道所抛弃。功利机巧的确是坏事害人的东西。
狙公赋,曰:“朝三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庄子。齐物论》
【翻译】:有个养猴子的老人,把橡子分给猴子,对它们说:“早上给你们三升,晚上给你们四升,好么”猴子们听了都发怒了。老人又说:“那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猴子们都高兴了。庄子用“名实未亏”的道理,来比喻未达道者不能忘怀是非。成语“朝三暮四”便出于此,比喻反复无常。
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庄子骈拇》
《庄子》名言名句的翻译和解释 第18篇
庄子名言名句集锦
1、“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不因为官高位尊而趾高气扬,不因为穷困潦倒而趋时混俗)CCCCCC如此高洁之士,只能钦佩,不能学习。
2、“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知道)穷之有命,知通(亨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CCCCCC苏轼区分匹夫之勇与大勇,庄周区分烈士之勇与圣人之勇。中国要末培养出凡夫,要末培养出圣人CCCCCC高不可攀的人,几百年才一个。如明朝的刘基,清朝的曾国藩才是。
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濠水小桥)之上,庄子曰:鲦鱼出入从容,鱼之乐也。惠子曰:子(您)非(不是)鱼,安知(怎么知道)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CCCCCC庄子是直觉(神遇)主义者,惠子是名家的逻辑主义者,他们的思维方式当然不一样。
5、“不知而后知之,其问之也,不可以有涯,而不可以无涯”(不知然后求知,学无止境,但又有止境)CCCCCCC庄周主张对知识、学问要适可而止,重在境界的.提高。中国思想就是不求知识,唯求境界。
6、“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危害身体,捐弃生命)以殉物(牺牲于外物),岂不悲哉”CCCCCCCC庄周主张“物物而不物于物”(驾驭外物而不被外物驾驭),其思想超越了时代。西方只在近代才有类似的思想。
7、“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与禽兽共同生存,与万物共同生长。不分君子小人,大家都无知;真实人性得以守住,大家都无欲,这叫做返璞归真。返璞归真,那么人民得以存养天性)CCCCCCC返璞归真,应当是人格上、心理上的,不应当是置身于蛮荒。
8、“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摘珠毁玉,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剖斗折衡,而民不争”(抛弃仁圣知识,才不会出现窃国大盗;毁掉珍珠宝玉,才不会发生小偷小摸的事;烧掉契约,砸烂玉玺,人民自然朴素无欲;打破容器,折断秤杆,人民自然不争)CCCCCCC反知识,反文明,反竞争,这是中国文化的滥觞。
9、“圣人法天贵真(以自然为法则,重视本真天性),不拘于俗(不拘滞于世俗)”CCCCCC在古代,通过科举,即使劳动人民的子弟一旦中举,进入官场,就脱离劳动人民的生活。这些人于是一心想成为“圣人”,返朴贵真,超凡脱俗,再也不愿参加被认为是卑贱的劳动了。
10、“彷徨乎尘垢(世俗)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CCCCCCCC像庄子这样的知识分子与生产劳动脱离,所研究的东西也太清虚消极,其个人的成就虽伟大,但对民族却是悲剧。
11、“独(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傲视鄙倪)于万物”CCCCCCC中国人于宇宙大自然只有精神交流的关系,没有征服探索的欲望。
12、“凡人心险于山川”CCCCCC二千多年前的庄子即有此语,怪不得中国人只有心思探索人,没有心思探索自然山川了。
13、“窃(盗窃)钩(钩环)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CCCCCCC中国人没有真理意识,只有效忠于皇帝的“正气”意识,以及权力意识,权力可垄断真理。
《庄子》名言名句的翻译和解释 第19篇
庄子名言名句115句
1、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3、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5、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6、寡不道以欢成有德者能之。
7、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8、天地一指,万物一马。
9、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水而为大。
10、忘其肝胆,遗其耳目。
11、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
12、螳螂之怒臂以当车轶,则必不胜任矣。
13、知足者不以利自累。
1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15、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吾葬具岂不备邪?
16、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7、生有涯而知无涯。
18、人之貌有与也。
19、相嘘以湿。相濡以沫。
20、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21、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
22、以管窥天,以锥刺地。
23、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
24、安时处顺,哀乐不入,谓之县解。
25、君子之交淡如水。
26、官知止而神欲行。
27、临大难而不惧。
28、众人重利,廉士重名。
2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30、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31、大道不称,大辩不言。
32、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33、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34、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橐允,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35、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蝴蝶,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36、北海有大鹏怒而飞,其翼垂天之云,水击三千丈,扶博遥之上九万里!
37、将为(月去)箧探囊发匮之盗,为之守备,则必摄缄滕,固扁囗。此代俗之所谓智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匠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滕扃囗之不固也,然则向之所谓智者,有不为盗积者乎?——反智也,孙子曰: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38、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 庄子名句
39、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40、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
41、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42、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43、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 庄子语录
44、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45、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46、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47、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吾葬具岂不备邪?
48、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 庄子语录
49、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50、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51、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52、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53、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 庄子名言
54、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55、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
56、井蛙不可以语於海,夏虫不可以语於冰。
57、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58、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 庄子名言
59、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60、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 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61、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62、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63、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 庄子名句
64、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
岂唯形骸有聋盲哉? 夫知亦有之。
65、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66、夫大道不称 ,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 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
67、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68、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 不可,方不可方可。 —— 庄子名言
69、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 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70、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71、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 ,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72、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
73、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 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 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 庄子名句
7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75、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76、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77、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78、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 庄子名句
79、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 ,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
80、绝迹易,无 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
81、朝受命而夕饮冰。
82、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
83、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 庄子名句
84、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 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85、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86、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
87、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
88、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 —— 庄子名言
89、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橐允,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90、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
91、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
92、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93、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 —— 庄子语录
94、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95、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
96、故纯朴不残,孰为鬃!白玉不毁,孰为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
97、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游者鞅掌,以观无妄。
98、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 庄子名句
99、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
100、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101、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102、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途中乎?……吾将曳尾于途中。
10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愠鲇未尤荩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庄子名句
104、“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05、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
106、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07、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
108、同类相比,同声相应,固天理也 —— 庄子语录
109、谨慎能捕千秋蝉,小心驶得万年船。
110、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111、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112、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113、子独不知至德之世乎?……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若此之时,则至治已。 —— 庄子名句
114、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
115、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
《庄子》名言名句的翻译和解释 第20篇
1、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官为贤。
2、德有所长,形有所忘。
3、若白驹之过隙。
4、临大难而不惧。
5、刀刃若新发于硎。
6、鉴明则尘垢不止。
7、形莫若就心莫若和,意有所至爱有所亡。
8、不知其所以然。
9、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10、人皆知有用之用,莫知无用之用
11、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12、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13、得鱼而忘荃,得意而忘言。
14、逐万物而不还。
15、化腐朽为神奇。
16、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
17、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18、福轻乎羽,莫之知载。
19、相啕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20、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21、安时处顺,哀乐不入,谓之县解。
22、德荡乎名知出乎争。
23、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24、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25、见笑于大方之家。
26、众人重利,廉士重名。
27、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28、名也者,相札也;知也者,争之器也。
29、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
30、以管窥天,以锥刺地。
31、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
32、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33、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34、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35、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36、无迁令无劝成。
37、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38、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39、顺我者生,逆我者死。
40、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
41、君子之交淡如水。
4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43、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4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45、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46、寡不道以欢成有德者能之。
47、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48、天地一指,万物一马。
49、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50、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51、形如槁木,心如死灰。
52、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
53、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54、盖之如天,容之如地。
55、仁义之端,是非之途。
56、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57、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58、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59、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60、鲁酒薄而邯郸围。
61、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62、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63、大而无当,往而不返。
64、遁天倍情,忘其所受。
65、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66、存己而后存人。
67、忿设无由,巧言偏辞。
68、游于羿之彀中。
《庄子》名言名句的翻译和解释 第21篇
1、“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外篇·秋水》——庄子名言
2、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庄子的人生名言
3、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
4、浮生若梦,若梦非梦。浮生何如?如梦之梦。——庄子的人生名言
5、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庄子名言
6、临大难而不惧。——庄子
7、相嘘以湿。相濡以沫。——庄子名言
8、名也者,相札也;知也者,争之器也。——庄子名言
9、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 论》——庄子名言大全
10、得鱼而忘荃,得意而忘言。——庄子
11、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译文:小的袋子不能拿来装大东西,短的绳子不能用来提深井的水。——庄子
12、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
13、忘足履之适也忘腰带之适也知忘是非心之适也。——庄子
14、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庄子的人生名言
15、德有所长,形有所忘。——庄子名言
16、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至乐》——庄子名言
17、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庄子
18、今日适越而昔来。——庄子人生境界的名言
19、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相收也。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
20、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胠箧》——庄子名言
21、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庄子
22、生有涯而知无涯。——庄子名言
23、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庄子
24、顺我者生,逆我者死。——庄子
25、若白驹之过隙。——庄子
26、螳螂之怒臂以当车轶,则必不胜任矣。——庄子
27、故纯朴不残,孰为犠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庄子·外篇·马蹄》——庄子名言
28、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庄子人生境界的名言
29、鹰有时飞得比鸡低,鸡却永远飞不。——庄子
30、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庄子
31、天地一指,万物一马。——庄子名言
32、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于我为——庄子人生境界的名言
33、人有八疵,事有四患,不可不察也。——庄子
34、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人间世》——庄子名言
35、吾身也有涯,而知无涯。——庄子的人生名言
36、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
37、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途中乎?……吾将曳尾于途中。《庄子·外篇·秋水》——庄子名言
38、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庄子名言
39、一气之变,所适万形。——庄子
40、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发也,时命大谬也。——庄子人生境界的名言
41、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
42、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庄子
43、道生于安静,德生于卑退;福生于清俭,命生于和畅。——庄子
44、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逍遥游》——庄子名言
45、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齐物论》——庄子名言
46、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杂篇·天下》——庄子名言
47、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齐物论》——庄子名言
48、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来去不失期。——庄子
《庄子》名言名句的翻译和解释 第22篇
《庄子》名言名句的翻译和解释
一、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解】立身处世,亦不妨从中借鉴。
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
【解】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是不明智的,反应了庄子弃智绝圣的思想。
三、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译】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解】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四、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
【译】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
【解】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这才是“莫逆之交”。
五、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
【译】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
【解】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六、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译】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
【解】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七、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译】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
【解】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八、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译】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对立的另一面,无不存在对立的这一面。从另一面看不明白的,从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所以说,彼出于此,此也离不开彼。即事物对立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
《庄子》名言名句的翻译和解释 第23篇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
2、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名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两者是凶器,是不可以尽行的'。)
3、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天下有道,圣人可以成就事业;天下无道,圣人只能保全生命。现在这个时代,仅仅可以避开刑戮。幸福不过像羽毛那样轻,不知怎样才可以去承受;祸患重得像大地一样,不知怎样才能避免。)
4、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5、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泉水干涸了,鱼被困在陆地上,互相吹腮上的水泡,互相泼残存的泉水;这种情况固然很感人,但是还不如在江湖之中畅游,忘记对方的存在。这是一种追求自由的思想体现。 )
6、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大自然给我形体,用生使我操劳,用老使我清闲,用死使我安息。所以称善我生存的,也同样称善我的死亡。
7、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 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因此盗跖的门徒问盗跖说:“做大盗的也有法则吗?”盗跖回答说:“无论哪个地方都怎么会没有法则呢?凭空猜想屋里储藏着多少财物,这就是聪明;带头先进入屋里的,就是勇;最后退出屋子的,就是义;酌情判断是否动手的,就是智;分赃均等的,就是仁。这五种不具备而成为大盗的,天下是决不会有的。”)
8、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9、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10、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
11.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
12.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
《庄子》名言名句的翻译和解释 第24篇
1、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
2、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辩者,辩其所不能辩也。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庄子·杂篇·庚桑楚
3、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游者鞅掌,以观无妄。——庄子·外篇·在宥
4、故纯朴不残,孰为犠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庄子·外篇·马蹄
5、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杂篇·天下
6、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胠箧
7、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庄子·外篇·天地
8、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庄子·杂篇·天下
9、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庄子·外篇·在宥
10、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人间世
11、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齐物论
12、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13、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养生主
14、至言不出,俗言胜也。——庄子·外篇·天地
15、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齐物论
16、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庄子·外篇·天地
17、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人间世
18、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19、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逍遥游
20、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庄子·杂篇·徐无鬼
21、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22、小惑易方,大惑易性。——骈拇
23、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逍遥游
24、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庄子·让王
25、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人间世
26、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庄子·人间世
27、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德充符
28、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外篇·秋水
29、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途中乎?……吾将曳尾于途中。——庄子·外篇·秋水
30、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31、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32、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33、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齐物论
34、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大宗师
35、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大宗师
36、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
37、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齐物论
38、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
39、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骈拇
40、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逍遥游
41、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齐物论
42、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逍遥游
43、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44、“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外篇·达生
45、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德充符
46、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逍遥游
47、朝受命而夕饮冰。——人间世
48、“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外篇·天地
49、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
50、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庄子·渔父
51、井蛙不可以语於海,夏虫不可以语於冰。——秋水
52、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齐物论
53、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山木
54、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胠箧》
55、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齐物论
56、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胠箧
57、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间世
58、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齐物论
59、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德充符
60、“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61、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德充符
62、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齐物论
63、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齐物论
64、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
65、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齐物论
66、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养生主
67、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68、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胠箧
69、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
70、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