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愁予的诗歌 第1篇
郑愁予的诗歌
小小的陨石是来自天上,罗列在故乡的河边
象植物的根子一样,使绿色的叶与白色的花
使这些欣荣的童话茂长,让孩子们来采摘
这些稀有的宇宙客人们
在河边拘谨地坐着,冷冷地谈着往事
轻轻地潮汐拍击,拍击
当薄雾垂幔,低霭铺锦
偎依水草的陨石们乃有了短短的睡眠
自然,我常走过,而且常常停留
那蓝色天原尽头,一间小小的茅屋
记得那母亲唤我的窗外
那太空的黑与冷以及回声的清晰与辽阔
1953
小小的岛
你住的小小的岛我正思念
那儿属于热带,属于青青的国度
浅沙上,老是栖息着五色的鱼群
小鸟跳响在枝上,如琴键的起落
那儿的山崖都爱凝望,批垂着长藤如发
那儿的草地都善等待,铺缀着野花如果盘
那儿浴你的阳光是蓝的,海风是绿的
则你的健康是郁郁的,爱情是徐徐的
云的幽默与隐隐的雷笑
林丛的舞乐与泠泠的流歌
你住的.那小小的岛我难描绘
难绘那儿的午寐有轻轻的地震
如果,我去了,将带着我的笛杖
那时我是牧童而你是小羊
要不,我去了,我便化做萤火虫
以我的一生为你点盏灯
1953
如雾起时
我从海上来,带回航海的二十二颗星。
你问我航海的事儿,我仰天笑了......
如雾起时,
敲叮叮的耳环在浓密的发丛找航路;
用最细最细的嘘息,吹开睫毛引灯塔的光。
赤道是一痕润红的线,你笑时不见。
子午线是一串暗蓝的珍珠,
当你思念时即为时间的分隔而滴落。
我从海上来,你有海上的珍奇太多了......
迎人的编贝,嗔人的晚云,
和使我不敢轻易近航的珊瑚的礁区。
1954
我凝望流星,想念他乃宇宙的吉卜赛,
在一个冰冷的围场,我们是同槽栓过马的。
我在温暖的地球已有了名姓,
而我失去了旧日的旅伴,我很孤独。
我想告诉他,昔日小栈房炕上的铜火盆,
我们并手烤过也对酒歌过的——
它就是地球的太阳,一切的热源;
而为什么挨近时冷,远离时反暖,我也深深纳闷着。
1954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
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
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念此际你已回到滨河的家居,
想你在梳理长发或整理湿了的外衣,
而我风雨的归程还正长;
山退得很远,平芜拓得更大,
哎,这世界,怕黑暗已真的成形了......
你说,你真傻,多象那放风筝的孩子
本不该缚它又放它
风筝去了,留一线断了的错误:
书太厚了,本不该掀开扉页的;
沙滩太长,本不该走出脚印的;
云出自岫谷,泉水滴自石隙,
一切都开始了,而海洋在何处?
“独木桥”的初遇已成往事了。
如今又已是广阔的草原了,
我已失去扶持你专宠的权利;
红与白揉蓝于晚天,错得多美丽,
而我不错入金果的园林,
却误入维特的墓地......
这次我离开你,便不在想见你了,
念此际你已静静入睡。
留我们未完的一切,留给这世界,
这世界,我仍体切地踏着,
而已是你底梦境了......
厝骨塔
幽灵们静坐于无叠席的冥塔的小室内
当春风摇响铁马时
幽灵们默扶着小拱窗浏览野寺的风光
我和我的战伴也在着,挤在众多的安息者之间
也浏览着,而且回想最后一役的时节
窗下是熟悉的扫叶老僧走过去
依旧是这三个樵夫也走过去了
啊,我的成了年的儿子竟是今日的游客呢
他穿着染了色的我的旧军衣,他指点着
与学科学的女友争论一撮骨灰在夜间能燃烧多久
1957
我醉着,静的夜,流于我体内
容我掩耳之际,那奥秘在我体内回响
有花香,沁出我的肌肤
这是至美的一刹,我接受膜拜
接受千家飞幡的祭典
星辰成串地下垂,激起唇间的溢酒
雾凝着,冷若祈祷的眸子
许多许多眸子,在我的发上流瞬
我要回归,梳理满身满身的植物
我已回归,我本是仰卧的青山一列
1959
右边的人
月光流着,已秋了,已秋了很久很久了
乳的河上,正凝为长又长的寒街
冥然间,儿时双连船的纸艺挽臂漂来
莫是要接我们回去!去到最初的居地
你知道,你一向是伴我的人
迟迟的步履,缓慢又确实的到达:
啊,我们已快到达了,那最初的居地
我们,老年的夫妻,以着白发垂长的速度
月光流着,已秋了,已是成熟季了
你屡种于我肩上的每日的栖息,已结实为长眠
当双连的纸艺复平,你便在我的右边隐逝了
我或在你的左边隐逝,那时
落蓬正是一片黑暗,将向下,更下
将我们轻轻的覆盖
1961
浪子麻沁
雪溶后 花香流过司介栏溪的森林
沿着长长的峡谷 成团的白云壅着
猎人结伴攀向司马达克去
采菇者领着赤足的妇女
在高寒的赛兰酒 起一丛篝火
修好所有的篱 结新的筏
起得早早的小姑娘 在水边洗日头
少年的泰耶鲁唱出冬藏的歌
而却不见了 那着人议论的
那浪子麻沁
他去年当兵 今年自城市来
眼中便闪着落漠的神色
孤独 不上教堂 常在森林中徜徉
当果树剪枝的时候
他在露草中睡觉
偶尔 在部落中赊酒 向族人寒暄
向姑娘们瞅两眼
三月的司介栏溪,已有涉渡的人
雪溶后柔软的泥土 召来第一批远方的登山客
浪子麻沁 该做响导了
该去磨亮他尺长的番刀了
该去挽盘他薴麻的绳索了
该听见麻沁踏在石板上的
匀称的脚步声了
而猎人自多雾的司马达克归来
采菇者已乘微雨打好了槽
少年和姑娘们一齐摇着头
哪儿有麻沁 那浪子麻沁
“哪儿去了那浪子麻沁?”
面对着文明的登山人
全个部落都摇起头颅
全个部落都摇起头颅
无人拾得攀登雪峰的独径
除非浪子麻沁
除非浪子麻沁
无人能了解神的性情
亦无人能了解麻沁他自己
有的说 他又回城市当兵去了
有的说 雪溶以前他就独登了雪峰
是否 春来流过森林的溪水日日夜夜
溶雪也溶了他
他那 他那着人议论的灵魂
《雪山辑》之二
1962年于环山部落
边界酒店
秋天的疆土,分界在同一个夕阳下
接壤处,默立些黄菊花
而他打远道来,清醒着喝酒
窗外是异国
多想跨出去,一步即成乡愁
那美丽的乡愁,伸手可触及
或者,就饮醉了也好
(他是热心的纳税人)
或者,将歌声吐出
便不只是立着象那雏菊
只凭边界立着
1965
燕云集
沙埋的太古 就在城外
当破天的荒风将旱沙扬起
原始的混沌就迎门立着
而翻飞的小螺贝
在北京人的足下舒展万年的困
竟把海忆成了如一闪花的开谢
郑愁予的诗歌 第2篇
你住的小小的岛我正思念
那儿属于热带,属于青青的国度
浅沙上,老是栖息着五色的鱼群
小鸟跳响在枝上,如琴键的起落
那儿的山崖都爱凝望,披垂着长藤如发
那儿的草地都善等待,铺缀着野花如果盘
那儿浴你的阳光是蓝的,海风是绿的
则你的健康是郁郁的,爱情是徐徐的
云的幽默与隐隐的雷笑
林丛的舞乐与冷冷的流歌
你住的那小小的岛我难描绘
难绘那儿的午寐有轻轻的地震
郑愁予的诗歌 第3篇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①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②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底:通“的”,多见用于民国时期。
②跫(qióng)音:脚步声。
英文译文
Mistake
I passed through the South of Yangzi
The face waiting at the turn of seasons, like a lotus flower, blooms and wilts
Without the east wind, the willow catkins in March do not flutter
Your heart is like the lonesome little town
Like its streets of cobblestones near nightfall
When footfalls are silent and the bed curtains of March not unveiled
Your heart is a little window tightly shut
My clattering hooves are beautiful mistakes
I am not a homecoming man but a passing traveler …
创作背景
郑愁予自述该诗源自童年的逃难经历,他小学时,_就全面爆发开始了,父亲从陆军大学受训后一毕业就被送到湖北_前线,调去襄阳张自忠的部队,他则跟随着母亲经历过各种逃难,一路上看到很多伤兵;1948年12月,他到江南的一个村落,那里唤起了他童年时期逃难的记忆,有关炮车,有关战马的马蹄声,他把这些冒出的经历艺术化,写成了《错误》。这首诗的主角就是以郑愁予母亲为原型的。
郑愁予的诗歌 第4篇
郑愁予的诗和他的名字一样,轻巧又带着深深的愁怨,婉转而藏着一份诉说的衷情。“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这是辛弃疾的词,何等的空寥,何等的愁怨?同时,这正是诗人诗的意境。
在诗的开头,诗人说:“我打江南走过。”简单的“江南”二字,一下子就将人们带入充满诗情画意的境地——那蒙蒙的烟雨,那翠绿的河岸和灵秀的山水,当然还有深闺和那思念的人儿。然而,诗人心中的江南是消瘦的江南,留下的风景已经变换了数旬,已经如莲花,在开开落落之间只剩下了一支干枯的荷梗。
这是怎样的季节呢?该是春季吧,早春,一切都在焦急的等待中。东风滞留在遥远的地方,柳絮在柔柔的柳枝中沉沉睡去,不管人间的等待和梦。在这样的季节里,在江南那小小的城市的阁楼中,妇人的心扉紧闭,如幽深的青石小巷,笼罩在氤氲的暮色中,寂寞中伴着深深的愁思。
一切都静静的,连一个足音都没有。春天或许已经来了,那绿树和鲜花已经在绚烂地开着了。然而,没有心灵盼望的足音,春天等于没来,春色仍藏在深深的帷幕中。“你”的心扉如同那深深庭院的一扇窗扉,紧紧地关着一颗寂寞的心,含着深深的愁怨。南宋著名词人蒋捷的词道:“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但这首诗里说的不是黄花秋声,红叶低窗,是绿柳早春,青石深巷;不是凄凉在心,是相思,是悠悠的哀愁和寂寞。
这时,“我”的足音,清脆的马蹄声在江南的青石板路上达达而过。这“美丽的错误”更生动新颖地写出了思妇的怀人心情,写出了那心中的'寂寞和盼望。然而,这“美丽的错误”使妇人陷入了更深的寂寞中。诗人只是一个过客。诗人走过,留给妇人一份落寞和怀念。正如李清照的词所说的:“此情无计可消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诗歌深得宋词的长处,意境幽婉而朦胧。诗歌的表现手法纯熟,句式整饬,语调轻快,富于节奏感。开头和结尾的两句都使用了短句,这恰恰是对过客的描写: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来不及停下就消逝在岁月的长河里。中间的句子都是用长句,采用轻俏的词语,如柔柔的柳枝。那是在写妇人,悠悠的,如女主人的相思和怀念。诗中的意象都是诗歌手法的表现,比喻也用得恰到好处。
郑愁予的诗歌 第5篇
郑愁予《错误》原文和解析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解析:
一、清新雅致的婉约风格
一座江南的小城,一个暮春三月的日子,一个盼归的思妇,一段执著的爱情。这样的故事,如果在宋人笔下,也必定是一首凄婉伤感的婉约词。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错误》,意境优美,诗意深婉,显示的正是婉约之美的美学特色。
读着这首小诗,达达的马蹄声清晰地传入读者的耳鼓,我们的脑海中浮现出这样的美丽画面:三月江南的小城,弯弯的`柳树枝条长出了细细绿叶,一条青石板铺成的小巷,泛着幽幽淡青色的光,傍晚时分,幽静的小巷响起了一声声达达的马蹄声,由远而近……这一声声达达的马蹄声,声声敲在小巷深处一位江南女子的心上,多么熟悉的声音啊!是自己远行的心上人回来了吗?她的心狂跳起来,一跃而起,扑向窗边,揭开许久没有揭开的窗帘,向达达的马蹄声处望去……失望挂在她的脸上,她又慢慢地放下了窗帘……
二、绮思无穷的抒情视角
郑愁予的《错误》,没有哭哭啼啼。江南女子的愁怨,给我们的感觉,是那么的清新雅致,绮思无穷。“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小诗到了最后这两句,点明了诗题,原来这个“错误”,是这样一个给人以隽永回忆的“美丽的错误”,至此,也点明了全诗的抒情视角。
三、心随字动的长句短句
第一小段,“我打江南走过”,六个字;“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十五个字,长短句交错。在诗第二段中,凡“你的心……”均是长句,写“我”多为短句,读起来错落有致,节奏鲜明。长短句交错,带给读者的还不仅于此。短句暗示的是“我”作为一个过客来得匆匆,我们仿佛随着急促的马蹄声在目送过客匆匆而过;长句暗示的是江南女子等待之悠悠,思念之绵绵。这样,心随字动,怎不为江南女子执著的爱情而感怀。
四、新颖别致的生动比喻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江南女子的美丽清新脱俗;“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新颖巧妙的比喻,活脱脱的刻画出一位执著等待爱人归来的思妇形象。看来,她的爱人离开她的时间也不短了,内心的孤寂就如“寂寞的城”“街道向晚”,但这并没有冲淡她的思念之情,她的心只为他的心上人开放。
渲染离别后记:我本人很喜欢这首诗,于是到处搜罗和整理,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所以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发觉在这首诗里,我能够与诗人在某种意境和感悟上达成某种共鸣,现实的生活总是不尽如人意,但在我们的内心世界里,总有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那种超凡脱俗、与世隔绝的境界,恰恰是我们所最需要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总是不能在世俗的眼光中认清自己;我们总是被过多的世俗所羁绊;总是被杂乱无度的生活所困扰,但是我们往往并不能在权势和利益中解脱出来,我们内心深处都想做到“世人皆醉唯我独醒”的境界,但是正当我们认为自己很清醒的时候,其实,我们都是沉浸在“错误”之中……
郑愁予的诗歌 第6篇
别劫去我的忧郁;那个灰色的贵族;
别以阳光的手,探我春雨的帘子,
我不爱夕照的红繁缕,印做我的窗花,
我住於我的城池,且安於施虐白昼的罪名,
别挑引我的感激,尽管驰过你晚风的黑骑士,
别以面纱的西敏寺的雾,隐海外的星光诱我:
你该知道的',那灰色的贵族————
我不欲离去,我怎舍得,这美丽的临刑的家居。
郑愁予的诗歌 第7篇
新寡的十一月来了
披著灰色的尼龙织物,啊!雨季
不信?十一月偶现的太阳是不施脂粉的
港的蓝图晒不出一条曲线而且透明
一艘乳色的欧洲邮船
像大学在秋天里的校舍
而像女学生穿著毛线衣一样多彩的
红,黄,绿的旗子们,正在--
唉唉,一定是刚刚考进大学的女学生
多是比较爱笑,害羞,而又东张西顾的
郑愁予的诗歌 第8篇
七月来了,七月去了……
七月遗下我们
八月来了
八月临去的时候
却接走那卖花的老头儿……
于是,小教堂的钟
安祥的响起
穿白衣归家的牧师
安祥地擦着汗
我们默默地听着,看着
安祥地等着……
终有一次钟声里
总一个月份
也把我们静静地接了去……
郑愁予的诗歌 第9篇
今晨又是春寒,林木悄悄
一鹰在细雨中抖翼斜飞
置书笈在肩上的书生,收拾远行
仰望看,一天西移的云雨
此去将入最后的春闱,啊,最后的一次
离别十年的荆窗,欲嬴归眩目的朱楣
毕竟是别离的日子,空的酒杯
或已倾出来日的宿题,啊,书生
你第一笔触的轻墨将润出什么?
是青青的苔色?那卷上,抑是迢迢的功名?
今晨又是春寒,林木寂寂
一鹰在细雨中抖翼盘旋
置书笈在肩上的书生,驻足路上
被阻于参差的白幡与车马
啊,赴闱的书生,何事惊住了你?
那只是落葬的行列,只是声色的冥灭
岂因这行列竟如一阵风
使荣华的沉落,会发为生者的寒噤
西移的云雨停歇,杯酒盈盈
荆扉茅檐,春寒轻轻地蹭过
卸下书笈的书生,呵手而笑:
喜我顿悟于往日的痴迷,从此,啊,从此
反覆地,反覆地,哼一阕田园的小曲
郑愁予的诗歌 第10篇
I passed through the South of Yangzi
The face waiting at the turn of seasons, like a lotus flower, blooms and wilts
Without the east wind, the willow catkins in March do not flutter
Your heart is like the lonesome little town
Like its streets of cobblestones near nightfall
When footfalls are silent and the bed curtains of March not unveiled
Your heart is a little window tightly shut
My clattering hooves are beautiful mistakes
I am not a homecoming man but a passing traveler …
郑愁予的诗歌 第11篇
偃卧在群草与众花之间
浮着慵困的红点而流着年轻的绿
像是流过几万里,流过几千个世纪
在我忧郁的眼神最适宜停落的线上
像一道放倒的篱笆
像采带束着我小园底腰
当我散步,你接引我底影子如长廊
当我小寐,你是我梦的路
梦见古老年代的寒冷,与远山的阻梗
梦见女郎偎着小羊,草原有雪花飘过
而且,那时,我是一只布谷
梦见春天不来,我久久没有话说
郑愁予的诗歌 第12篇
郑愁予的诗歌精选
残堡 边塞组曲之一
戍守的人已归了,留下
边地的残堡
看得出,十九世纪的草原啊
如今,是沙丘一片……
怔忡而空旷的箭眼
挂过号角的铁钉
被黄昏和望归的靴子磨平的
戍楼的石垛啊
一切都老了
一切都抹上风沙的锈
百年前英雄系马的地方
百年前壮士磨剑的地方
这儿我黯然地卸了鞍
历史的锁啊没有钥匙
我的行囊也没有剑
要一个铿锵的梦吧
趁月色,我传下悲戚的「将军令」
自琴弦……
野店 边塞组曲之二
是谁传下这诗人的行业
黄昏裹挂起一盏灯
啊,来了
有命运垂在颈间的骆驼
有寂寞含在眼裹的旅客
是谁挂起的这盏灯啊
旷野上,一个蒙胧的家
微笑看……
有松火低歌的地方啊
有烧酒羊肉的地方啊
有人交换著流浪的方向…
牧羊女 边塞组曲之三
「那有姑娘不戎花
那有少年不驰马
姑娘戴花等出嫁
少年驰马访亲家
那有花儿不残凋
那有马儿不过桥
残凋的花儿呀随地葬
过桥的`马儿呀不回头……」
当你唱起我这支歌的时侯
我底心懒了
我底马累了
黄昏已重了
酒囊已尽了……o
黄昏的来客 边塞组曲之四
是谁向这边驰来了呢
这裹有直立的炊姻
和睡意蒙胧的驼铃
你也许是来自沙原的孤客
多情而爽朗的
边城的孩子
你也许带看被放逐的忧愤
摔著鞭子似的双眉
然而,你有轻轻的哨音啊
轻轻地
撩起沉重的黄昏
让我点起灯来吧
像守更的雁
小河 边塞组曲之五
收留过败阵的将军底泪的
收留过迷途的商旅底泪的
收留过远谪的贬官底泪的
收留过脱逃的戍卒底泪的
小河啊,我今来了
而我,无泪地躺在你底身侧
沙原的风推不动你
你沉重而酸恻的叹息
月下,一道铁色的筋
使心灰的大地更懒了
我自人生来,要走回人生去
你自遥远来,要走回遥远去
随地编理我们拾来的歌儿
我们底歌呀,也遗落在每片土地……
每夜,星子们都来我的屋瓦上汲水
我在井底仰卧看,好深的井啊。
自从有了天窗
就像亲手揭开覆身的冰雪
--我是北地忍不住的春天
星子们都美丽,分占了循环著的七个夜,
而那南方的蓝色的小星呢?
源自春泉的水已在四壁闲荡著
那町町有声的陶瓶还未垂下来。
啊,星子们都美丽
而在梦中也响看的,只有一个名字
那名字,自在得如流水……
在一青石的小城,住著我的情妇
而我什麽也不留给她
只有一畦金线菊,和一个高高的窗口
或许,透一点长空的寂寥进来
或许……而金线菊是善等待的
我想,寂寥与等待,对妇人是好的
所以,我去,总穿一袭蓝衫子
我要她感觉,那是季节,或
候鸟的来临
因我不是常常回家的那种人
知风草
晚虹後的天空,又是,桃花宣似的了
被裱褙的乱云,是写在
信风上的书法,我犹存
受赠者的感觉,犹记檐滴断续地读出
而结束於一声鼓……那夕阳的红铜的音色
小窗,邮箱嘴般的
许多永昼,题我的名投入
(是题给鬓生花序的知风草吧!)而
惊蛰如歌,清明似酒,惟我
却在 雨的丝中,懒得像一只蛹了
四月赠礼
雨季是一种多棕的植物,
那柔质的纤维是适於纺织的;
而大农耕的绿野是太素了,
谁愿挂起一盏华灯呢?
一盏太阳的灯!一盏月亮的灯!
--都不行,
燃灯的时候,那植物已凋萎了。
总有法子能剪来一块,一块织就的雨季,
我把它当片面纱送给你,
素是素了点,朦胧了点,
而这是需要的--
每天,每天,你底春晴太明亮!
郑愁予的诗歌 第13篇
每夜,星子们都来我的屋瓦上汲水
我在井底仰卧看,好深的井啊。
自从有了天窗
就像亲手揭开覆身的冰雪
──我是北地忍不住的春天
星子们都美丽,分占了循环着的七个夜,
而那南方的蓝色的小星呢?
源自春泉的水已在四壁闲荡着
那町町有声的陶瓶还未垂下来。
啊,星子们都美丽
而在梦中也响看的,只有一个名字
那名字,自在得如流水……
郑愁予的诗歌 第14篇
啊!何其幽静的倒影与深沉的潭心
两条动的大河,交拥地沉默在
我底,临崖的窗下……
啊!何其零落的星语与晶澈的黄昏
何其清冷的月华啊
与我直落悬崖的清冷眸子
以同样如玉之身,共游於清冥之上
这时,在竹林的彼岸
渔唱声里,一帆嘎然而落
啊!何其悠然地如云之拭镜
那光明的形象,毕竟是漂渺而逝
我乃脱下轻披的衣襟
向潭心掷去,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