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王安石的古诗(热门7篇)

阅读王安石的古诗 第1篇

师:我们刚才再一次读这首诗,有没有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呢?

师:好问题!王安石为什么这么想念家乡,为什么又不回去呢?你们课前搜集的关于这首诗的资料,有没有谈到这个问题的?

(学生纷纷看自己的资料)

师:我补充一些资料给大家看,看完以后回答问题。

(发放资料,每个学生一张)

(学生阅读自己和老师发下来的资料)

补充阅读资料:

王安石(1021―1080)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少年时代,聪颖好学,年轻时就中了进士。他的诗歌、散文都很出色,是“唐宋家”之一。

王安石做地方官时,曾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北宋神宗皇帝非常赏识他,1069年调王安石任参政知事。第二年升任宰相。王安石任宰相期间,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并在对西夏作战中取得了胜利。但王安石推行的改革,遭到朝廷内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三年后,他辞去了宰相的职务,回到了南京的家中,寄情于山水。

一年后,皇帝又招王安石进京任宰相,他两次推辞而未获批准。这年春天,55岁的王安石从南京出发,上京赴任。有一天晚上,夜宿瓜洲江边,感时伤景,写下了《泊船瓜洲》这首诗。重任宰相一年后,王安石再次被罢免,又回到了南京,过起了隐居生活。

师:看完以上的材料,你又知道了什么?请告诉大家。

生:我还知道王安石是唐宋家之一。

阅读王安石的古诗 第2篇

王安石(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词鉴赏

梅,古之“四君子”之一。“四君子”是古代文人从物与环境的结合中提炼出的具有特别的精神象征的意象。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世人又称王荆公,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阅读王安石的古诗 第3篇

一、多元解读,读出古诗文体的独特味道

(二)从文化角度解读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产生于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从文化系统的角度来解读作品,能更加深广地读出作品深含的文化内蕴,从而加深对作品的认识。了解作品所从属的文化,是理解作品的关键。如对李白《静夜思》的解读,只有把明月意象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乡情结结合起来,才能理解李白诗中蕴含的深沉乡愁。明月喻思乡是中国文化中一种比较固定的意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众多的古诗词均以明月寄乡思,由此形成了明月在中国文化中的思乡寓意,形成明月――思乡的文化积淀。因此,有时只写明月,不写乡思,但读者仍能读出其中深深的思乡之情。同样,还有梅花――高洁品格、桃花――象征美人、牡丹一一寄予富贵等。

(三)从诗文本身的角度解读

1.抓诗眼,会意象,明意境

抓住这三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

2.反复悟读,感受诗文美

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练和跳跃的特点,用极为有限的诗句,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美”,我们拿到一首古诗,首先要带着欣赏美的态度去悟读,从古诗所描绘的意境、诗文的音韵、诗人选词炼句的独到之处等充分感受诗文的美。然后把这种美感在教学中无限地放大,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二、深度建构,走向古诗教学的理想境界

(一)反复诵读,读出古诗的韵律和情感

阅读王安石的古诗 第4篇

1.根据拼音和工具书,读熟10首古诗词。

2.根据注释和其他工具书,大致了解10首古诗词的意思。

3.背诵古诗词。

二、交流展示

1.同桌或小组展示背诵成果,可用比赛的方式,也可用考试的方式(比如:看图吟相应的诗词)。

2.全班交流10首古诗词的大意。

教师相机检查学生对下面句子或词的理解:

①“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什么意思?“豆”喻谁?“萁”喻谁?

②“鸟鸣涧”是什么意思?诗里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④“时时舞”“恰恰啼”是怎样的景象?

阅读王安石的古诗 第5篇

历史上很有名的党祸,在汉宋两代都很严重,宋代乃至有一度立了党人碑,连司马光、欧阳修,这一班历史上公认为正人君子的,都列在党人碑上,几乎要杀头坐牢的!而我们现代从历史上来看宋代的党祸,双方都不是坏人,这两派都是好人。另外一派的领袖王安石,历史上说他如何如何坏,其实也说不出他什么坏的事实,只是说他的政策不对,当时实行的不对,但是我们政治上的许多东西,如保甲邻里制度,就是他当时的`这一套制度,他的税收原则也没有错。

王安石本人,既不贪污,又不枉法,自己穿件衣服都是破的,虱子都在领口上爬,爬到衣领上,被宋神宗看见,都笑了。三餐吃饭,都只吃面前的一盘,一则是因为近视,看不见对面的菜,更重要的是他从来不求美食,对于物质的生活,没有什么过分的需求。可是在宋代他形成了那么大的朋党,只是政治意见不相投,而成为很严重的问题。朋党则比周,同一政治意见的人,会互相包庇,每人都推荐自己信任的朋友,拉自己的关系,结果就废公趋私,变成一个大私的集团,内外挟制,而被坏人利用这个团体,把好人当招牌,安安稳稳坐在上面,替坏人做了傀儡。这就成了贤人政治的反面。

一个时代,如果派系倾轧,只以小圈子利益为主,互相朋党,则蒙蔽了领导人,重视了权力、地位的名义和利益,有时就会伤天害理,害了好朋友。万事不可求速效,办一件事若要马上得到效果,为了赶成绩,就伤害到别人,伤害到职务,乃至扩大伤害到国家社会,就出了大毛病。

最后引用三句古话:“重朋党则蔽主,争名利则害友,务欲速则失德。”这三句话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小自个人的修养,大至政治的修养,都要特别注意。

阅读王安石的古诗 第6篇

王安石古诗大全

王安石自幼聪颖,酷爱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成文,那么有关他的古诗,大家了解多少?有哪些风格呢?

王安石(10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着。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着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王安石的古诗:

江上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翻译】

江面上吹过一阵秋风,江岸上的落花在夕照中纷纷飘落。离别之情给远去的笛声吹送,并随秋风吹到乱山的东面。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翻译】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家家户户都被太阳的光辉普照着,每年春节都取下了旧春联换上新春联。

阅读王安石的古诗 第7篇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反复朗读,读出诗的节奏。

2.借助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大胆发言、自由表达想象的画面。

3.体会诗句所描绘的热闹、祥和的节日氛围,感受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及诗人除旧布新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诵读导入,重视积累

让学生诵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清明》等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春节的诗。

师:你知道“元”有哪些意思吗?知道“元日”是什么意思吗?

师:对,元日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春节。(扩词:元宵、元日。拓展“元”的理解,夯实语言基础)

【设计意图:自主朗读、深思……每一名学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感受、理解、体会这首诗。只有这样的多样性才会使课堂更精彩,让中年级感受领悟到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初读古诗,解疑释难

1.利用课件检查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教师重点指导“爆”字。

师:请大家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书空这个字。(一边书写一边说明: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暴”字是上下结构,要上紧下松,特别注意最后一笔是点)

2.师:学习生字后,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古诗读好。尝试读出诗的节奏。(指名学生读古诗——范读古诗——齐读)

3.师:通过预习和初读,我们知道词语的意思,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并总结)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在学生与文本、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对话交流中,学习古诗,完成理解、积累语言,并适时地内化到自己的语言图式中,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交流。】

三、研读古诗,理解诗意

1.师:学习古诗不仅要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还要根据诗句的意思展开丰富的想象。古诗的每一句话都描绘了一幅画面。请同学们把对字词的理解带到诗句中,练习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

2.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同桌互相交流说说展现在自己眼前的是一幅幅怎样的画面呢。

在学生理解“岁”字时,教师补充“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诗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岁”的含义。)

3.交流、评议、完善。

师:如果说“爆竹……”让我们感到了热闹、兴奋,还有一句会让我们感到温暖、幸福,那就是——

4.练习说话。

师:你为什么从“屠苏”感受到快乐呢?

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大家迎着和煦的春风,一边喝酒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身上暖暖的,心中更是暖暖的。

师:谁能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师:你能把这份快乐,这份温暖读出来吗?

师:刚才我们一边读诗句,一边想画面。(多媒体出示)看,五彩缤纷的礼花在天空中绽放;闻,到处都飘散着爆竹的硝烟味;听,到处都洋溢着欢声笑语。置身在这样的情景中,你的心情会如何?是啊!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多喜庆啊!下面请大家继续用一边读诗句,一边想画面的方法读后两句。

我们和王安石在隆隆的鞭炮声中“来到”大街上,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课件出示)这里的“新桃”和“旧符”都是指“桃符”。你知道桃符指什么吗?(桃符就是春联)简介“桃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