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雪汇编(通用19篇)

诗中雪汇编 第1篇

满庭芳·堠雪翻鸦

堠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度龙堆。阴磷夜泣,此景总堪悲。待向中宵起舞,无人处、那有村鸡。只应是,金笳暗拍,一样泪沾衣。

须知今古事,棋枰胜负,翻覆如斯。叹纷纷蛮触,回首成非。剩得几行青史,斜阳下、断碣残碑。年华共,混同江水,流去几时回。

注释

堠,古代了望敌情之土堡,或谓记里程的土堆。龙堆,沙漠名,即白龙堆。阴磷:即阴火,磷火之类,俗谓鬼火。

金笳:指铜笛之类。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蛮触:意谓由于极小之事而引起了争端。

混同江:指松花江。

注释

堠雪三句:堠 , 古代了望敌情之土堡,或谓记里程的'土堆。龙堆,沙漠名,即白龙堆。《汉书·匈奴传》扬雄谏书云:“岂为康居、乌孙能逾白龙堆而寇西边哉!”注:“孟康曰:‘龙堆形如土龙身,无头有尾,高大者二三丈,埤者丈,皆东北向,相似也,在西域中。’”

阴磷:即阴火,磷火之类,俗谓鬼火。

金笳:指铜笛之类。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须知三句:谓要知道古今的世事犹如棋局,或胜或负,翻覆无常。

蛮触:《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后有“触蛮 之争”之语,意谓由于极小之事而引起了争端。白居易《禽虫十二章》之七:“蟭螟杀敌蚊巢上,蛮触之争蜗角中。”

混同江:指松花江。

赏析

唐柳宗元有“满庭芳草积 ”句,唐吴融有“满庭芳草易黄昏”句,故此调名之缘有或柳诗或吴诗之不同说法。此调又名《锁阳台》、《江南好》、《话桐乡》、《满庭霜》、《转调满庭芳》、《潇湘夜雨》、《满庭花》等。有不同体格,俱为双调。本首为其一体,上、下片各十句,共九十五字。各片之第三、五、七、十句押韵,均平声韵。 此篇前景后情,以赋法铺写。其下片全为议论,虽不免质实,但气势壮观,真情四射,仍是生动感人的。上片前五句景语,写古战场的荒寒阴森,以“总堪悲”绾住。下句转进,先说有“中宵起舞”的爱国之心,但“那有村鸡”一句折转,表明无由以报,徒增伤感。再接以金笳声声烘托,则更令人添悲增慨。下片承前之情之景转为议论,表达了满怀哀怨和痛苦。诗人以为“古今事”都是虚无的、短暂的,古来的一切纷争,一切功业,到头来除了“剩得几行青史”,“断碣残碑”之外,余皆成空。这虽是消极的意绪,但从中亦可窥见诗人长期积于心中的苦情。这种“苦情”,有人认为纳兰对家族被灭往事的隐恨(见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可备一说。

诗中雪汇编 第2篇

往年宏辞御题有西山晴雪诗。

日射云间五色芝,鸳鸯宫瓦碧参差。西山晴雪入新诗。

焦土已经三月火,残花犹发万年枝。他年江令独来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往年参加宏辞科考试,陛下出的题目有以“西山晴雪”作诗。

阳光照耀在云间,犹如五色灵芝仙草。俯仰生姿的鸳鸯宫瓦,参差反射着青碧光彩。西山晴雪的美景,如今重新进入了诗篇。

故都遭遇敌军的烧杀劫掠,城郭已化为焦土,而存活下来的残花依然在万年久远的枝头萌发。在那年江令郎独自归来的时候。

注释

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

宏辞:金章宗明昌初年,为选拔超常人才,特设的制式科目,又叫博学宏词科;御题:即皇帝的命题。

五色芝:即祥瑞的灵芝,古称仙草。五色,指彩云,写祥瑞的气象。

“鸳鸯”句:指宫殿上的琉璃瓦,仰为沟,俯为脊,脊上雨水往沟里流下。因俯仰之边相扣,故喻鸳鸯。差参,高低错落叠放。

三月火:指项羽烧秦宫室,大火三月不灭, 见《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后世遂以“三月火”为遭劫之典”。这里指蒙古军攻汴京,放火焚毁宫室。当年,金灭北宋时,亦然。汴京屡建屡遭浩劫。

万年枝:指年代久远的大树。

诗中雪汇编 第3篇

小升初语文必考古诗汇总

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唐·王维

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北宋·王安石

3、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明·于谦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5、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三国魏·曹植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唐·刘禹锡

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北宋·苏轼

8、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北宋·苏轼

9、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唐·李商隐

10、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唐·李白

1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12、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塞下曲》唐·卢纶

1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唐·刘禹锡

14、西塞山前白鸳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唐·张志和

15、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唐·柳宗元

16、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唐·叶绍翁

17、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1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清·郑燮

19、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诗中雪汇编 第4篇

41、郢中白雪且莫吟,子夜吴歌动君心。李白《白纻辞》

42、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李白《紫骝马》

43、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陆游《落梅》

44、长吟白雪望星河,双垂两足扬素波。李白《和卢侍御通塘曲》

45、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吴淑姬《长相思令·烟霏霏》

46、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白居易《梦微之》

47、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元稹《南秦雪》

48、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9、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卢纶《李端公/送李端》

50、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李白《秋登巴陵望洞庭》

诗中雪汇编 第5篇

原文: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汗滴。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译文

长安城中大雪纷纷,鸟雀迷途难以互寻。

富贵人家并不怕冷,椒泥涂墙壁香又匀。

朱门处处烧着红炉,四周放下重重罗帐。

席上奏起玄妙乐曲,玉液琼浆斟满杯子。

室内饮宴室外大雪,人人困倦汗洒满身。

哪知城中饥寒的人,手脚冻裂苦苦呻吟。

注释

难相觅:指鸟雀互相难以寻觅。

椒:植物名,其籽实有香味,封建社会,富贵人家常以椒末和泥涂抹墙壁,取其温暖芳香。泥:用如动词,以泥涂抹。

爇(ruò):烧。

幂:幂本作“巾”字解,这里与“幕”字相同,诗人可能是为了押韵而用了“幂”字。

金丝:泛指乐器。丝,丝弦。金,形容丝弦的贵重。

蘸甲:古人饮宴,酒要斟满,举杯喝酒时,指甲能沾到酒,这里的“蘸甲”指斟满酒。

醉唱玉尘飞:室内饮宴欲舞,室外大雪飞扬,一说:席上歌者吟唱大雪纷飞的景象,亦通。玉尘,指雪。

困融:愧倦,懒散。香汗滴:指歌者舞者滴洒香汗。

岂知:哪里知道。

皴(cūn):皮肤因受冻而开裂。

赏析:

张孜生当唐末政治上极其腐朽的懿宗、僖宗时代。他写过一些抨击时政、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遭到当权者的追捕,被迫改名换姓,渡淮南逃。他的诗大都散佚,仅存的就是这一首《雪诗》诗分三层:头两句为一层,点明时间、地点、环境;中八句为一层,揭露了“豪贵家”征歌逐舞的豪奢生活;后两句为一层,写“饥寒人”的贫苦。

诗以“长安”开头,表明所写的内容是唐朝京都的见闻。“大雪天”,说明季节、天气。雪大到何种程度呢?诗人形象地用“鸟雀难相觅”来说明。大雪纷飞,迷茫一片,连鸟雀也迷失了方向,真是冰天雪地的景象。这就为后面的描写、对比安排了特定环境。

以下,以“其中”二字过渡,从大雪天的迷茫景象写到大雪天“豪贵家”的享乐生活。“捣椒泥四壁”,是把花椒捣碎,与泥混合,涂抹房屋四壁。汉未央宫有椒房殿,乃皇后所居之室。这里写“豪贵家”以椒泥房,可以想见室内的温暖、芳香下华丽。

“到处爇红炉”两句,写室内的陈设。既然是“豪贵家”,他们陈设之富丽,器物之精美,自不待言,但诗中一一撇开,仅选择了“红炉”“罗幂”两件设施。“红炉”可以驱寒,“罗幂”用以挡风。红炉“爇(燃烧)”而“到处”,言其多也;罗幂“下”而“周回(周围)”,言其密也。这表明室外雪再大,风再猛,天再寒,而椒房之内,仍然春光融融一片。

“暖手调金丝”四句,写“豪贵家”征歌逐舞、酣饮狂欢的筵席场面:歌女们温软的纤手弹奏着迷人的乐曲,姬妾们斟上一杯杯琼浆美酒。室外雪花纷飞狂舞,室内人们也在醉歌狂舞,直至人疲身倦,歌舞仍然无休无止,一滴滴香汗从佳人们的.俊脸上流淌下来……。

诗中雪汇编 第6篇

小升初语文必考古诗汇总

1、咏鹅

唐代 骆宾王

鹅 鹅 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敕勒歌

北朝乐府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春晓

唐代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回乡偶书

唐代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5、静夜思

唐代 李 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忆江南

唐代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7、游子吟

唐代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8、古朗月行

唐代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9、元 日

宋代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0、登鹳雀楼

唐代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中雪汇编 第7篇

江城昨夜雪如花,郢客登楼齐望华。

夏禹坛前仍聚玉,西施浦上更飞沙。

帘栊向晚寒风度,睥睨初晴落景斜。

数处微明销不尽,湖山清映越人家。

赏析

登高望远,饮酒赋诗,是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之所好。胸中垒块、喜怒哀乐,遐思迩想之后,往往与眼前景物合而为一,物我两忘,从而进入一个奇妙的境界。只不过古代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多悲戚、哀愁、失落,少欢欣、感奋、快意。谢灵运仕途失意,初春登池上楼,对“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美景情有独钟,退而凝思,却发出“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的感喟,很有些顾影自怜的味道。李白最倾心的诗人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非常有名,他对“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的佳境赞叹有加,但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故乡之思油然而生,于是有了“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的伤悼。陈子昂登幽州台,满目萧然,一片苍茫,怀才不遇之怨溢于言表;杜甫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登高的感想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李白登凤凰台,江流历史皆讽以朝政;崔颢上黄鹤楼,眼前所见全化为乡愁。李后主是亡国之君,他“无言独上西楼”,形影相吊,凡触目者,都可伤心;王安石乃改革之士,“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盈怀者,惟有忧国忧民之情。张继一生并无太多坎坷,但由于时代、社会等原因,他登高时也难越伤感哀愁之壑。

张继擅长写景,常寓诚挚的感情于生动的写景之中,雪霁登楼,其情与景、意与象在他的笔下实现了完美结合,达到了浑然莫辨的境界。

云开雪霁之时,诗人登上古郡城楼,近观远眺,玉砌银妆,洁白、秀美、静谧,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心灵因之净化,愉悦非常。但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郢楚游子避难而到吴越之郡,欣喜之余,却有特别的感悟:不远处的卧龙山上,有春秋越大夫文种的坟茔,想当年,他为越国复兴立下了汗马功劳,到头来却被勾践赐剑自杀;远眺处,夏禹陵墓之前,分明积雪聚玉,洁美无比,这位治水有功,后东巡狩至会稽而卒的古贤得到了人民的爱戴与尊敬。换一个方位看,西施浣纱的水滨似有素绢白纱在眼前晃动,只可惜这位受命于国难之时的绝代佳人香销玉殒之后,还遭世人非议责难。诗人缘情写景,已入有我之境,感情极为复杂难状,集赞叹、仰慕、惋惜于一墨,进而对安史之乱后避难江南的颠沛生活忧恐不已,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日渐衰微的唐王朝有所影射。所以,向晚时分,倍觉清冷,只好放下窗帘,无心再去欣赏那落日余辉下的“红装素裹”之景;这时红日渐隐,卧龙山的风光与镜湖的景色尚清晰可辨,令诗人悲欣交集。可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首联为“起”,景色秀美怡人,即使落魄避难之人,也不可能视而不见;颔联是“伏”,悼古伤今,赞叹兼之;颈联再一“伏”,直面现实,感情似已跌入低谷;尾联略一“起”,照应首联,有“微明”,见“清映”,多少给人一些慰藉。是情是景,确已浑然莫辨。

诗中雪汇编 第8篇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2 、这美丽的雪天,好清新,最奢侈的梦被早晚带走,在这里留下了,这美丽的雪天。

3、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4 、帘外雪初飘,翠幌香凝火未消。独坐夜寒人欲倦,迢迢,梦断更残倍寂寥。

5 、钟陵风雪夜将深,坐对寒江独苦吟。流落天涯谁见问,少卿应识子卿心。

6 、从此以后,雪儿的名字,进驻我的心房。从今生起,石榴的`模样,就是雪儿的脸庞。

7 、下雪了,远方的你是否在思念。

诗中雪汇编 第9篇

1、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2、月落乌啼何处,点飞英如雪。——刘翰《好事近·花底一声莺》

3、行人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冷。——李颀《少室雪晴送王宁》

4、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李白《观放白鹰二首》

5、夜窗垂练,何用交光明月。——周邦彦《三部乐·商调梅雪》

6、轻淘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米芾《满庭芳·咏茶》

7、折梅花去也,城西炬火,照琼瑶碎。——邓廷桢《水龙吟·雪中登大观亭》

8、浴凫飞鹭澄波绿。——周邦彦《菩萨蛮·梅雪》

9、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纳兰性德《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10、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辛弃疾《临江仙·探梅》

11、雪霏霏,风凛凛,玉郎何处狂饮?醉时想得纵风流,罗帐香帷鸳寝。——魏承班《满宫花·雪霏霏》

12、雪路侵溪转,花宫映岳看。——清江《送赞律师归嵩山》

13、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妆。——李商隐《对雪二首》

14、东风未起,花上纤尘无影。——吴文英《丑奴儿慢·麓翁飞翼楼观雪》

15、我行滞宛许,日夕望京豫。——孟浩然《南归阻雪》

16、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纳兰性德《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17、此心终合雪,去已莫思量。——虚中《送迁客》

18、一枝弄碧传幽信,半额涂黄拾晚荣。——孔榘《鹧鸪天·却月凌风度雪清》

19、玉屏风冷愁人。——吴文英《柳梢青·与龟翁登研意观雪》

20、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杜荀鹤《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21、呵笔难临帖,敲床且煮茶。——大须《暮雪》

22、风雨瓢泉夜半,花草雪楼春到,老子已菟裘。——辛弃疾《水调歌头·送杨民瞻》

23、一字无题外,落叶都愁。——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24、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张九龄《答陆澧》

25、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杜甫《对雪》

26、燕塞雪,片片大如拳。——华清淑《望江南·燕塞雪》

27、万里妾心愁更苦,十春和泪看婵娟。——华清淑《望江南·燕塞雪》

28、问弄雪飘枝,无双亭上,何日重游。——郑觉齐《扬州慢·琼花》

29、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沈冤雪。——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诗中雪汇编 第10篇

十一、《画鸡》 明 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生平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2、直译:它的头上鲜红如红花怒放的帽子不用栽培是天生就有的,它是白鸡所以满身雪白走过来。一生中它从来不敢随便说话,一旦喊起来千门万户就随着打开了。

3、这首诗前两句状物明确,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生动的刻画出了大公鸡的威严姿态。后两句又道出了深刻的道理,说出了公鸡的威严,同时也是在暗喻自己。

十二、《绝句》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山的白雪,门外沿江停着来自万里以外的船只。( )

这首诗由近及远,描写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描绘出了一副非常优美的图画。

3、相关考题

(1) 大李杜指的是( )和( ),小李杜指的`是( )和( )

(2)诗人杜甫生于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时,历尽艰难,他的诗记载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现实,所以被后人称为( )

(3)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请另外写出两句描写该季节景色的诗。

十三、《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题目顾名思义就是送给汪伦的诗,汪伦是李白的朋友。本诗以潭水之深比喻两人情谊之深。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真正做到了“景真情切”

2、相关考题。

(1)这是一首( )诗,是( )送别( )

(2)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 )之后的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3)本诗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形象的写出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十四、《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夜雨景。“好雨”同时也说出了作为一个“好人”应该具有的高尚品格。

2、相关考题。

(1)读音。好( )雨,潜( )入夜,花重( )锦官城

(2)这首诗是描写春夜( )的,诗人按照( )雨,( )雨,(看)雨的思路,赞美了( )的及时。

(3)“好雨知时节”这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十五、《凉州词》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直译: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2、凉州词:又名《凉州歌》。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黄河远上: 。

孤城: 。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13cm或264cm,约等于或)。

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属于一种乐器.

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度: 。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何须: 。

3、相关考题

(1)辨音

黄河远上白云间( )

京口瓜洲一水间( )

(2)判断对错

仞是古代长度单位,七米或八米为一仞。( )

诗中杨柳指的是《折杨柳》这首曲子。( )

诗中雪汇编 第11篇

21、垂钓板桥东,雪压蓑衣冷。释敬安《题寒江钓雪图》

22、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迈陂塘》

23、乐游春苑望鹅毛,宫殿如星树似毫。司空曙《雪二首》

24、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王守仁《春晴》

25、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对雪》

26、朔方正月雪澌澌,单于策马至京西。沈约《昭君辞》

27、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二首》

28、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贾岛《送邹明府游灵武》

29、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李商隐《对雪二首》

30、此是老夫有声画,丹阳道上雪天诗。方回《丹阳道中大雪》

31、落花无限雪,残鬓几多丝。白居易《残春咏怀赠杨慕巢侍郎》

32、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李白《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33、雪藏梅,烟著柳。依约上春时候。晏殊《更漏子·雪藏梅》

34、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曹雪芹《咏红梅花得“花”字》

35、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36、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37、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曹雪芹《薛宝钗咏白海棠》

38、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39、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適《别董大二首》

40、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

诗中雪汇编 第12篇

1、冬雪的歌是那么美妙,动听。每一年冬天它都在反复地演唱着纯之歌,淡之音,严之律。我想,这首雪之歌不应当只是冬天特有的乐曲,它应当是每个人的人生之歌。

2、一旦下大雪,雪花纷飞,人们好象来到了一个幽雅恬静的境界,来到了一个晶莹透剔的童话般的世界。松的那清香,雪的那纯净,给人一种凉莹莹的抚慰。一切都在过滤,一切都在升华,变得纯洁而又完美。

3、白色雪花像翩跹的粉蝶,欣喜地闪耀着她的“翅膀”好象把晶莹的絮片撒到大地上,让大地在柔软的床幔底下休息。孕育着新春的生长。

4、晴空下,白色雪花漫天纷飞,像无数的雪精灵在空中漫舞着。看,它们是笑得是如此的欢乐,好像是在向人们宣誓这个冬天不再悲伤。

5、白色雪花落在田间,给小麦盖上了厚厚的棉被,让他们在棉被下度过一个舒适的严冬。望着庄稼地里一片耀眼的白色,你必须会想到明年的春天,那大丰收的景象,人们脸上荡漾着笑容,能够说是“来年枕着馒头睡”呀!

6、我们的人生,不可能总如南方某省,我们的冬天也可能随时会降临。但我们只要记着,无论多么寒冷的冬天,勇敢应对,我们就能够看到白蝴蝶似的雪花任意飞舞。请你坚信着:冬天到了,雪花盛开!

7、山上的'雪被风吹着,像要埋蔽这傍山的小房似的。大树号叫,风雪向小房遮蒙下来。一株山边斜歪着的大树,倒折下来。寒月怕被一切声音扑碎似的,退缩到天边去了!

8、那瑰丽的六角花瓣,烟一样轻,玉一样润,云一样白,悄悄落到大地上,为大地妈妈盖上了一层棉被。放眼望去,整个世界白茫茫的犹如一个童话般的冰雪王国。

9、漫天飞舞的梨花落在掉光了叶子的老树上,好似孙儿为他披上了一件雪白的大衣。我试探着用手去接住那一个个可爱的精灵,看着它们在我手上嬉戏,一切都是那么有生机。

10、傍晚,一大片一大片的白色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地飘落下来。霎时光,山川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11、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12、窗外的白色雪花,不停地落在我的纸上,我突然感到了生命的虚度。春花秋月,没有使我止步,这场雪却使我迷路了。我相信,天使的羽翼就隐在雪中,用科学的显微镜只能探到一片虚无。肉质的眼雪地跋涉过久,会导致雪盲,仅有暂回红泥火炉的小屋,温上一壶酒。

13、抬头望去,深蓝色的天空是那样迷人。空中闪烁着一颗颗明亮的小星星,它们越聚越多,好像在蓝色的地毯上跳舞,又像眨着眼和我说话。啊!夜晚是那样的神奇,月亮刚爬上树梢,放出皎洁的光芒。夜,显得十分幽静。

14、轻柔的小雪花飘飘悠悠地落下来。渐渐地,小雪花变大了,变厚了,密密麻麻的。

15、冬天,虽然没有春天迷人的鸟语花香,没有夏天壮观的闪电雷鸣,没有秋天诱人的丰硕果实,但它也有献给大自然的含蓄的美。

诗中雪汇编 第13篇

古诗中关于雪的诗句

1、《江雪》

柳宗元(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梅花》

王安石(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村雪夜坐》

白居易(唐)

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

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

4、《独酌》

杜牧(唐)

窗外正风雪,拥炉开酒缸。

何如钓船雨,篷底睡秋江。

5、《终南望余雪》

祖咏(唐)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6、《江雪》

柳宗元(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7、《南秦雪》

元稹(唐)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8、《雪梅》

卢梅坡(宋)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9、《送卢员外》

薛涛(唐)

玉垒山前风雪夜,锦官城外别离魂。

信陵公子如相问,长向夷门感旧恩。

10、《别董大》

高适(唐)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中雪汇编 第14篇

浣溪沙·几共查梨到雪霜

几共查梨到雪霜,一经题品便生光,木奴何处避雌黄。

北客有来初未识,南金无价喜新尝,含滋嚼句齿牙香。

翻译

橘树何时与山楂、山梨一起长到雪霜来时?一旦经过品评之后,便增添光彩。橘子能在什么地方避开人们的议论?

我到黄州来,开始还未认识橘树。如荆州、扬州产的金子般的橘子极为贵重,我乐于尝新橘。品尝橘子吮它的滋味,赋写橘诗嚼它的句子,口味芳香。

注释

几:何时。

共:同与。

查:楂,山楂。

题品:品评。

生光:增添光彩。

木奴:橘子古名。

北客:苏轼自谓。

有来:到黄州来。

初:开始。

无价:无法计价。

齿牙:口味的俗称。

赏析

上片,咏橘的'高洁品格和生活地位。“几共查梨到雪霜,一经题品便生光”,以衬托手法突出橘的傲霜雪的高洁品格。山楂和山梨一到深秋就成熟,根本度不过霜期,而橘子却能凌霜傲雪,常绿不衰。正因两者从未“几共”“到雪霜”,更加突出了橘子的孤傲性格。于是一经人们“题品”,“便生光”彩。屈原的《橘颂》也正是光彩照人之作。自古以来,对橘的是非褒贬从未停息。橘之所以被人称颂,原于它的凌霜傲雪。橘之所以被人贬责,原于它是生于山间的“木奴”。所以该词的上片最后一句,苏轼发出“木奴何处避雌黄”的感叹,也是为橘的俗名“木奴”正名。这一过片问句,为下片进一步咏橘作了铺垫。

下片,写橘之品格、价值和地位。“北客有来初未识,南金无价喜新尝”,以对衬之笔,先写“北客”对橘初不相识,正是为了衬托如“南金无价”的橘子乐于被人们“新尝”的价值。于是更进一步赢得人们的满含滋吮它的滋味,赋写赞颂它的诗句,其“齿牙香”在人的生活中的地位是流芳历史的。

全词,运用了比衬、抑扬、反问、通感等手法,渲染了橘子的耐寒、丰硕、香味。尤其运用“南金”之典和通感心理,反衬出橘子的美质和价值。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十二月,是苏轼贬居黄州的第三年冬天,苏轼品尝香橘有感,作该词抒发自己清新高洁的性情。

诗中雪汇编 第15篇

1、冷比雪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沈痾痊。——《古意》

2、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3、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

4、烟蓑春钓静,雪屋夜棋深。——《北风行》

5、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早冬》

6、东郭沧江合,西山白雪高。——《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

7、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别诗二首·其一》

8、拨雪寻春,烧灯续昼。——《踏莎行·元夕》

9、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南归阻雪》

10、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11、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汉宫春·梅》

12、靖康耻,犹未雪。——《满江红·写怀》

13、月下夜风寒,雪里梅花笑。——《五绝·咏梅》

14、马寒防失道,雪没锦鞍鞯。——《送人从军》

15、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白雪歌送武》

16、失却翁白髯,顿觉翁少年。——《宿迁道中遇雪》

17、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村夜》

18、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苑中遇雪》

19、朝来试看青枝上,几朵寒栈未肯消。——《梨花》

20、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贺新郎·读史》

21、只见纵横落,宁知远近来。——《咏雪赠张籍》

22、梅花万里外,雪片一冬深。——《寄杨五桂州谭》

23、浴凫飞鹭澄波绿。——《菩萨蛮·梅雪》

24、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北风行》

25、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南归阻雪》

26、重栖上方定,孤狖雪中闻。——《送僧南归》

27、残雪楼台,迟日园林。——《高阳台·除夜》

28、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稻田》

29、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七律·冬云》

30、漾舟雪浪映花颜,徐福携将竟不还。——《咏东海》

31、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雪》

3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

33、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南秦雪》

34、京城数尺雪,寒气倍常年。——《酬蓝田崔丞立之咏雪见寄》

35、罗襟湿未干,又是凄凉雪。——《满路花·冬》

36、左右拍手笑,翁似日鹤仙。——《宿迁道中遇雪》

37、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古从军行》

38、雪香浓,檀晕少。——《更漏子·柳丝长》

39、叶开随足影,花多助重条。——《雪里梅花诗》

40、天寒霜雪繁,游子有所之。——《赤谷》

41、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癸卯岁十二月中作》

42、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观放白鹰·其一》

43、燕塞雪,片片大如拳。——《望江南·燕塞雪》

44、云鬟绿鬓罢梳结,愁如回飙乱白雪。——《久别离》

45、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

46、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

47、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望蓟门》

48、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悲青阪》

49、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50、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雪诗》

51、闻道郭西千树雪,欲将君去醉如何。——《闻梨花发赠刘师命》

诗中雪汇编 第16篇

1、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雪》

2、天寒霜雪繁,游子有所之。《赤谷》

3、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5、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观放白鹰其一》

6、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

7、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北风行》

8、浴凫飞鹭澄波绿。《菩萨蛮梅雪》

9、拨雪寻春,烧灯续昼。《踏莎行元夕》

10、烟蓑春钓静,雪屋夜棋深。《北风行》

11、叶开随足影,花多助重条。《雪里梅花诗》

12、只见纵横落,宁知远近来。《咏雪赠张籍》

13、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村夜》

14、京城数尺雪,寒气倍常年。《酬蓝田崔丞立之咏雪见寄》

15、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七律冬云》

16、失却翁白髯,顿觉翁少年。《宿迁道中遇雪》

17、雪香浓,檀晕少。《更漏子柳丝长》

18、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野望》

19、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观猎》

20、雪似梅花,梅花似雪。《踏莎行雪似梅花》

21、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李花二首》

22、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李花二首》

23、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七律答友人》

24、野客频留惧雪霜,行人不过听竽籁。《楠树为风雨所拔叹》

25、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踏莎行》

26、兔尖针莫并,茧净雪难如。《李员外寄纸笔》

诗中雪汇编 第17篇

小升初语文必考古诗归纳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唐·张继

2、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3、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元·王冕

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唐·李绅

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唐·杜牧

6、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唐·韩翃

7、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南宋·朱熹

8、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9、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南宋·苏轼

10、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唐·王昌龄

1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唐·王之涣

12、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秋浦歌》李白

13、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早行》唐·温庭筠

14、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15、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诗中雪汇编 第18篇

关于小升初语文必考古诗汇编

1、语文必考古诗: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2、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唐·刘禹锡

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唐·杜牧

4、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唐·刘禹锡

5、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唐·杜牧

6、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赠花卿》唐·杜甫

7、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临安邸》宋·林升

8、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往来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朝天子·咏喇叭》元·王磐

9、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南宋·陆游

10、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南宋·陆游

11、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南宋·辛弃疾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南宋·李清照

13、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14、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1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唐·杜甫

诗中雪汇编 第19篇

1、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咽:泉水因冰冻而流动不畅,因以呜咽来形容。吟:歌吟。唐·刘驾《苦寒吟》:“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3、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4、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唐·元稹《南秦雪》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6、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7、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9、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牖:窗户。风惊竹: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响声。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10、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11、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2、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玉:喻白雪。元·黄庚《雪》

13、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唐·高骈《对雪》

14、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_:《梅》)

15、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唐·卢纶《送李端》

16、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唐·崔涂《除夜有怀》

17、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18、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19、千里黄云白日曛,被风吹雁雪纷纷。——唐·高适《别董大》

20、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