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诗词四首(推荐6篇)

虞美人诗词四首 第1篇

虞美人的诗词的鉴赏

虞美人

以狂得罪,赋此饯行

甚矣君狂矣。

想胸中、些儿磊磈,酒浇不去。

据我看来何所似,一似韩家五鬼。

又一似、杨家风子。

怪鸟啾啾鸣未了,被天公、捉在樊笼里。

这一错,铁难铸。

濯溪雨涨荆溪水。

送君归、斩蛟桥外,水光清处。

世上恨无楼百尺,装着许多俊气。

做弄得、栖栖如此。

临别赠言朋友事,有殷勤、六字君听取:节饮食,慎言语。

蒋捷词作鉴赏

南宋末年,昏帝权奸当政。十几年的光景,端的`是一纸醉金迷的逍遥日子。加上贾似道上欺下瞒,弄权误国,把一个小朝廷沦为兵虚财溃、内外交困的地步。有人直言上谏,反被怪罪。乡士因谏获罪,被驱出临安城,蒋捷感之而发,写下这首词作。

虞美人诗词四首 第2篇

《虞美人》诗词鉴赏

虞美人·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南宋 辛弃疾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注释:

老大:年老。那堪:怎么,那能。

元龙臭味:是说与元龙气味相投。元龙:陈登的字,东汉末年人,以天下为己任。《三国志·魏志·陈登传》载:陈元龙有“湖海之士,豪气不除”的称誉,对不能忧国忘家的许汜不予理睬,受到刘备的赞许。臭味:气味,情趣。

孟公瓜葛:与孟公建立了情谊。孟公:陈遵的字,西汉末年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性情放纵,好客。瓜葛:牵连、关系。《汉书.游侠列传》:“陈遵字孟公,杜陵人也。…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

硬语:豪迈刚劲,不合时宜的话。

渠侬:他人,指在朝当政的人。渠侬:吴语对他人的称呼。

汗血盐车无人顾:良马被人用来拖笨重的盐车,无人过问。比喻人才被埋没和受到屈辱。汗血:良马名,产于西域大宛,传说它流出的汗颜色如血,号称一日千里。盐车:相传伯乐乘车经过虞坂,有骐骥 (骏马)伏盐车下,见之长呜,伯乐下车泣之。

千里空收骏骨:是说买了千里马的骨头也是徒劳的。比喻无人重视人材。《战国策·燕策》载:君王要买千里马,使臣以五百金买了千里马的骨头,于是许多人闻讯后纷纷选送千里马。骏骨:骏马的骨头。

中宵舞:闻鸡起舞,志向远大。《晋书.祖狄传》说祖狄“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补天裂:用神话女娲补天的故事,比喻收复中原,统一山河的理想。

译文1:

我年纪老了有什么可说的呢。我和你像陈元龙和陈孟公那样志同道合,友谊深厚,而你又像陈孟公那样热情交朋友,很多人都乐意和你交往。我正在忧愁的时候,你来了,我们都很高兴,饮酒高歌,欢乐无比,楼上的积雪,都被惊落下来。可笑人世间有那么一些人,把富贵功名看的如千钧那么重,依我看,不过像发毛那么轻。咱们谈论的有关抗金救国的言论,铿锵坚硬,在空中激荡,有谁来听呢?记得当时只有从西窗上进来的月光,静静地在听我们说讲,重新摆酒,另弹一只新曲来取乐。

一件事情是好是坏是分明的,只是因为人心的不同而使事情好坏分不清楚。请问他们:我们中国在历史上,究竟经过了多少次分裂与统一?现在我们国家处于危岌存亡的'关头,非常需要大量的人才,但是现在把汗血的千里名马去拉盐车也没有人管,他们只好等着收一副骏马的骨头吧!我举目远望,前面云雾茫茫,什么也看不见,去中原的路也断绝了。我最爱你的是:当我们在夜间谈论投机的时候,你兴奋地站起来作中宵舞蹈。你的名言说:“大丈夫抗金救国的决心像钢铁那么坚硬,到死也不动摇。”请他们看吧!我们要施展经纶手,把西北天上的裂缝弥补起来。

译文2:

年纪老了那里值得一说,象现在这样、我与你象元龙一样志趣相投,象孟公一般慷慨好客。我在病中你来此高歌痛饮,惊散了楼头的飞雪。笑世人重富贵如千钧而我们却轻之如毛毫发。慷慨激昂的话语有谁来听?记的当时、伴着我们的只有西窗的明月。

重新上酒,再换曲调鼓琴瑟。世事没有两样人心却有区别。问他们:神州究竟还要几番离合?汗血宝马困顿地拉着笨重的盐车无人理睬,千里空收骏马之骨。国家的现状是故土未复关河阻断道路隔绝。而我最欣赏你闻鸡起舞的豪情壮志,说“男儿到死心如铁”。总有一天看我再试身手,象女祸一样去补天裂。

赏析: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冬,赋闲带湖已五年之久的辛弃疾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就是辛弃疾的老友、著名的爱国志士陈亮(字同父)。陈亮特地去拜访辛弃疾,并逗留了十天时间,两人纵谈世事,开怀畅饮,达到空前的默契,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

关于这一次会见,辛弃疾在第一首《贺新郎》小序里说:“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鹚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慨挽留之不遂也。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切,为赋《乳燕飞》(贺新郎)以见意。”这段小序中还提到:“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为此,可发千里一笑。”围绕这一首《贺新郎》,辛弃疾与陈亮二人你来我往,相互唱酬,共填了五阙《贺新郎》词,可以说是南宋词中的抒写志士情怀与朋友交谊的千古绝唱。

1、辛弃疾 《贺新郎.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把酒长亭说);

2、陈亮 《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老去凭谁说);

3、辛弃疾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老大那堪说);

4、陈亮 《贺新郎.酬辛幼安,再用韵见寄》(离乱从头说);

5、陈亮 《贺新郎.怀辛幼安,用前韵《(话杀浑闲说)。

本词的突出特点在于,把即事叙景与直抒胸臆巧妙结合起来,用凌云健笔抒写慷慨激昂,奔放郁勃的感情,悲壮沉雄发场奋厉的格调。

虞美人诗词四首 第3篇

虞美人春愁的诗词鉴赏

虞美人春愁的诗词鉴赏

虞美人·春愁

东风荡飏轻云楼,时送萧萧雨。

水边台榭燕新归,一口香泥、湿带落花飞。

海棠糁径铺香绣,依旧成春瘦。

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陈亮词作鉴赏

叶適在《书龙川集后》(《水心集》卷二十九)一文里,记载了陈亮每当一首词写成后,常自感叹:“平生经济之怀略已陈矣。”陈亮本人的话说明了他的词作不是一般的卖弄风骚,而是寄寓着他的经邦济世的思想抱负。也就是说,读他的词必须和他的生平遭遇、政治思想联系起来,才能探索到它的深刻涵义。这首《虞美人。春愁》词,被黄飏选录在《中兴以来绝妙词选》里,足见他对这首词的重视。周密评论此词说:“陈龙川好谈天下大略,以气节自居,而词亦疏宕有致。”这种说法,似嫌抽象。它的题目叫做“春愁”,在春天里,他愁的是什么呢?值得进一步品味。

开头两句:“东风荡轻云楼,时送萧萧雨。”东风在轻轻地吹拂着,天上也只有几缕淡淡的云彩,这云淡风轻的天气,正是引人快意的时候,然而却时时下起了狂暴的雨。这两句里的“风”和“雨”,是全词的词眼,大好的春光就是在风雨中消逝的。领起了全篇词意。“水边台榭燕新归,一口香泥、湿带落花飞,”这两句是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诗“谁家新燕啄春泥”句演化而来。这里的“泥”,承第二句“萧萧雨”,“落花”承第一句“东风荡飏”而来,燕子新归,而落红已经成阵,目睹这种景色,感慨油然而生,“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老杜的诗句大概就是词人此时心情的写照。

过片“海棠糁径铺香绣,依旧成春瘦”,承上片“落花”而来。海棠是百花中比较艳丽的一种,它落下来,被和在径路上的泥土里,五彩缤纷,有如锦绣,散发着香气,这是它最终的命运。海棠花是这样,桃花呢?杏花呢?梨花呢?等到所有的花都凋谢,全部落入泥土,借用《红楼梦》里的话说,就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还有什么春色可言!春,消瘦了,人也随之而疲惫不堪。“春瘦”二字是全词的主旨所在。歇拍两句“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在黄昏的庭院里,柳荫中传来了乌鸦的叫声,表明了是个月明之夜,“那人”可能是为贪恋最后的一点春色,踏着月光来采摘这风雨里残存的梨花。月光是白的,梨花的色也是白的',梨花月光,两难分别,折梨花时便好象“和月”一起折下一般,好一个素艳绝尘的形象!这形象就是“那人”的形象,“那人”是谁呢?除了词人自己,还能是谁?可悲的是这个梨花形象,也必将随着风雨而消失。

虞美人诗词四首 第4篇

《虞美人》诗词原文及鉴赏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赏析】

这是一首寄赠友人的词。上片写日暮登楼所见。“芙蓉”二句写秋风江上,日暮远望,水天相接,烟波无际,客愁离思,亦随烟波荡漾而起。“背飞双燕”即“劳燕分飞”,这一意象则隐喻了词人与公度当年的被迫离别。“贴云寒”,言懔畏云中高寒,回绕过云层,挨着云边寒气而分飞东西。一个“寒”字透露出心有余悸的寒意。最后“独向高楼”补叙出所处位置和登楼倚栏目送故友离京远去的.情景。下片直抒念远怀人之情。从上片“芙蓉落尽”到下片“雪满长安”,交待出词人时至岁暮仍滞留汴京。“浮生”二句写人生若水面浮沫旋生旋灭的虚幻感和“雪满长安”的寒冷孤独,更增添了故人杳然的寂寞感。“故人早晚”是词人悬想公度自秋至冬定然也在怀念着自己,也会早早晚晚登上高台眺望长安,定然会“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词人化用南朝陆凯自江南折梅一枝,寄赠长安好友范晔的典故,设想公度想念自己而抒发对友人的深切怀念。用典贴切自然,而“春色一枝梅”的莹洁明艳的意象则成为友谊的一种象征。全词借景寓情,曲写身世沧桑之变化与故人友谊之深切,语言清婉雅丽,堪称佳作。

虞美人诗词四首 第5篇

贺新郎诗词原文鉴赏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祝

知误会前翻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与汝。

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环宇。

重比翼,和云翥。

【注释】

挥手从兹去: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热泪欲零:零,与”零落“的零同义,也是落的意思。《古诗十九首》之十,”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人有病,天知否:原为”重感慨,泪如雨“。

横塘:东门小吴门外清水塘。一九二一年冬至二三年四月,XX租了清水塘边的一所茅屋,家住兼作_湘区委员会会址,旧址现为纪念馆。”横塘“也是典故,在古诗中常作女子居住之处。唐崔颢(hao4)《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凭割断:请割断之意。

翥(zhu4):奋飞。最后两韵原为,”我自欲为江海客,更不为昵昵儿女语。山欲堕,云横翥。_

虞美人诗词四首 第6篇

《虞美人·听雨》诗词鉴赏

古诗原文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译文翻译

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注释解释

虞美人:著名词牌之一。唐教坊曲。兹取两格,一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平韵。一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三平韵。

昏:昏暗,罗帐:古代床上的纱幔。

断雁:失群孤雁

僧庐:僧寺,僧舍。

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无情:无动于衷。

一任:听凭。

创作背景

1267年,元灭南宋。宋元之际的词人,经历了这一沧桑变故,其国破之痛、家亡之恨,都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来。蒋捷用词作来抒发黍离之悲、铜驼荆棘之感,表现悲欢离合的个人遭遇,其中《虞美人·听雨》便是这一时期创作中的代表作。

诗文赏析

历代诗人的笔下,绵绵不断的细雨总是和“愁思”难解难分的,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但是在蒋捷词里,同是“听雨”,却因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而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