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珝《江行无题(百首选一)》唐诗鉴赏(热门4篇)

钱珝《江行无题(百首选一)》唐诗鉴赏 第1篇

钱珝〔唐代〕

倾酒向涟漪,乘流欲去时。寸心同尺璧,投此报冯夷。

江曲全萦楚,云飞半自秦。岘山回首望,如别故乡人。

浦烟含夜色,冷日转秋旻。自有沈碑在,清光不照人。

楚岸云空合,楚城人不来。只今谁善舞,莫恨废章台。

行背青山郭,吟当白露秋。风流无屈宋,空咏古荆州。

去指龙沙路,徒悬象阙心。夜凉无远梦,不为偶闻砧。

雾云疏有叶,雨浪细无花。稳放扁舟去,江天自有涯。

好日当秋半,层波动旅肠。已行千里外,谁与共秋光。

润色非东里,官曹更建章。宦游难自定,来唤棹船郎。

夜江清未晓,徒惜月光沉。不是因行乐,堪伤老大心。

翳日多乔木⑴,维舟取束薪⑵。静听江叟语⑶,尽是厌兵人⑷。

箭漏日初短,汀烟草未衰。雨馀虽更绿,不是采苹时。

山雨夜来涨,喜鱼跳满江。岸沙*欲尽,垂蓼入船窗。

渚边新雁下,舟上独凄凉。俱是南来客,怜君缀一行。

云密连江暗,风斜著物鸣。一杯真战将,笑尔作愁兵。

柳拂斜开路,篱边数户村。可能还有意,不掩向江门。

不识相如渴,徒吟子美诗。江清惟独看,心外更谁知。

牵路沿江狭,沙崩岸不*。尽知行处险,谁肯载时轻。

憔悴异灵均,非谗作逐臣。如逢渔父问,未是独醒人。

水含秋夜静,云带夕阳高。诗癖非吾病,何妨吮短豪。

带舟维古岸,还似阻西陵。箕伯无多怒,回头讵不能。

秋云久无雨,江燕社犹飞。却笑舟中客,今年未得归。

帆翅初张处,云鹏怒翼同。莫愁千里路,自有到来风。

佳节虽逢菊,浮生正似萍。故山何处望,荒岸小长亭。

月下江流静,村荒人语稀。鹭鸳虽有伴,仍共影双飞。

斗转月未落,舟行夜已深。有村知不远,风便数声砧。

一惊沙鸟迅,飞溅夕阳波。不顾鱼多处,应防一目罗。

行到楚江岸,苍茫人正迷。只如秦塞远,格磔鹧鸪啼。

渐觉江天远,难逢故国书。可能无往事,空食鼎中鱼。

岸草连荒色,村声乐稔年。晚晴贪获稻,闲却彩菱船。

滩浅多游鹭,江清易见鱼。怪来吟未足,秋物欠红蕖。

蛩响依沙草,萤飞透水烟。夜凉谁咏史,空泊运租船。

睡稳叶舟轻,风微浪不惊。人居芦苇岸,终夜动秋声。

自念*生意,曾期一郡符。可知因谪宦,斑鬓入江湖。

水天凉夜月,不是少清光。好景随人物,秦淮忆建康。

古来多思客,摇落恨江潭。今日秋风至,萧疏过沔南。

映竹疑村好,穿芦觉渚幽。渐安无旷土,姜芋当农收。

烟渚复烟渚,画屏休画屏。引愁天末去,数点暮山青。

秋风动客心,寂寂不成吟。飞上危樯立,莺啼报好音。

见底高秋水,开怀万里天。旅吟还有伴,沙柳数枝蝉。

九日自佳节,扁舟无一杯。曹园旧樽酒,戏马忆高台。

兵火有馀烬⑸,贫村才数家。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⑹。

渚禽菱芡足,不向稻粱争。静宿凉湾月,应无失侣声。

轻云未扑霜,树杪橘初黄。行是知名物,过风过水香。

土旷深耕少,江*远钓多。*生皆弃本,金革竟如何。

海月非常物,等闲不可寻。披沙应有地,浅处定无金。

风晚冷飕飕,芦花已白头。旧来红叶寺,堪忆玉京秋。

渺渺望天涯,清涟浸赤霞。难逢星汉使,乌鹊日乘槎。

风好来无阵,云开去有踪。钓歌无远近,应喜罢艨艟。

吴疆连楚甸,楚俗异吴乡。谩把樽中物,无人啄蟹黄。

岸绿野烟远,江红斜照微。撑开小渔艇,应到月明归。

雨馀江始涨,漾漾见流薪。曾叹河中木,斯言忆古人。

垂露晚犹浓,清风不易逢。涉江虽已晚,高树搴芙蓉。

乘舟维夏口,烟野独行时。不见头陀寺,空怀幼妇碑。

晚泊武昌岸,津亭疏柳风。数株曾手植,好事忆陶公。

舟航依浦定,星斗满江寒。若比阴霾日,何妨夜未阑。

近戍离金落,孤岑望火门。惟将知命意,潇洒向乾坤。

丛菊生堤上,此花长后时。有人还采掇,何必在春期。

景夕残霞落,秋寒细雨晴。短缨何用濯,舟在月中行。

堤坏漏江水,地坳成野塘。晚荷人不折,留取作秋香。

左宦终何路,摅怀亦自宽。襞笺嘲白鹭,无意喻枭鸾。

楼空人不归,云白去时衣。黄鹤无心下,长应笑令威。

白帝朝惊浪,阳台暮映云。等闲生险易,世路只如君。

橹慢生轻浪,帆虚带白云。客船虽狭小,容得瘦将军。

静看秋江水,风渐浪微*。人间驰竞处,尘土自波成。

风借帆方疾,风回棹却迟。较量人世事,不校一毫厘。

咫尺愁风雨⑺,匡庐不可登⑻。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⑼。

江草何多思,冬青尚满洲。谁能惊鵩鸟,作赋为沙鸥。

幸有烟波兴,宁辞笔砚劳。缘情无怨刺,却似反离骚。

沙上独行时,高吟到楚词。难将垂岸蓼,盈把当江蓠。

秋寒鹰隼健,逐雀下云空。知是江湖客,无心击塞鸿。

幽怀念烟水,长恨隔龙沙。今日滕王阁,分明见落霞。

江流何渺渺,怀古独依依。渔父非贤者,芦中但有矶。

风雨正甘寝,云霓忽晓晴。放歌虽自遣,一岁又峥嵘。

幽思正迟迟,沙边濯弄时。自怜非博物,犹未识凫葵。

曾有烟波客,能歌西塞山。落花惟待月,一钓紫菱湾。

千顷水纹细,一拳岚影孤。君山寒树绿,曾过洞庭湖。

光阔重湖水,低斜远雁行。未曾无兴咏,多谢沈东阳。

晚菊绕江垒,忽如开古屏。莫言时节过,白日有馀馨。

日落长亭晚,山门步障青。可怜无酒分,处处有旗亭。

远岸无行树,经霜有伴红。停船搜好句,题叶赠江枫。

身世比行舟,无风亦暂休。敢言终破浪,惟愿稳乘流。

数亩苍苔石,烟濛鹤卵洲。定因词客遇,名字始风流。

兴闲停桂楫,路好过松门。不负佳山水,还开酒一樽。

短楫休敲桂,孤根自驻萍。自怜非剑气,空向斗牛星。

高浪如银屋,江风一发时。笔端降太白,才大语终奇。

细竹渔家路,晴阳看结罾。喜来邀客坐,分与折腰菱。

*湖五百里,江水想通波。不奈扁舟去,其如决计何。

数逢云断处,去岸映高山。身到章江日,应犹未得闲。

一湾斜照水,三版顺风船。未敢相邀钓,劳生只自怜。

江雨正霏微,江村晚渡稀。何曾妨钓艇,更待得鱼归。

新野旧楼名,浔阳胜赏情。照人长一色,江月共凄清。

愿饮西江水,那吟北渚愁。莫教留滞迹,远比蔡昭侯。

湖口分江水,东流独有情。常时好风物,谁伴谢宣城。

浔阳江畔菊,应似古来秋。为问幽栖客,吟时得酒不。

高峰有佳号,千尺倚寒风。若使炉烟在,犹应为上公。

万木已清霜,江边村事忙。故溪黄稻熟,一夜梦中香。

楚水苦萦回,征帆落又开。可缘非直路,却有好风来。

远谪岁时晏,暮江风雨寒。仍愁系舟处,惊梦近长滩。

钱珝《江行无题(百首选一)》唐诗鉴赏 第2篇

钱珝的《江行无题一百首》,是他赴抚州司马任途中所作。诗人用五言绝句的形式,描写着大江*的美丽动人风光,连缀观之,仿佛一幅万里长江的巨幅长卷,生机盎然。这里选择第十二、四十三、六十八首进行赏析。

第十二首(“翳日多乔木”)是从江叟厌战的'谈吐中透露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第四十三首(“兵火有馀烬”)则是从晓渡冷落的景象中含蓄地谴责了**朱温、杨行密等在长江流域混战的**,暗示出诗人的厌战之情。这两首诗歌的主题相近,而表现艺术却不尽相同。

第十二首是诗人直接出场,录其所闻;第四十三首则纯属客观描摹景象。第十二首结句含意比较外露,但却不是诗人直抒胸臆之辞;第四十三首的结句则非常含蓄,如果不联系首句“兵火”之语,几乎使人不易觉察诗人对战乱的谴责之情。由于在这两首诗中诗人均以客观抒情诗人的姿态出现,故而使人更加感到诗境、诗情具有冷静的客观真实性,从而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第六十八首诗以“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作为开头,随手将题目中“江行”的意思镶嵌在内,但没有明说,只是从另一角度隐隐化出,用的是“暗起”的写作手法。“咫”是八寸。“咫尺”,形容距离极近。“匡庐”即指庐山。近在咫尺,本是极易登临,说“不可登”,是什么原因呢?这是江行遇雨所致,船至庐山脚下,却为风雨所阻,不能登山。“不可登”三字写出了使人发愁的“风雨”之势,“愁”字则透出了诗人不能领略名山风光的懊恼之情。“不可登”,不仅表示了地势的由下而上,而且,也描摹了江舟与山崖之间隔水仰望的空间关系。诗人仅仅用了十个字,即道出当时当地的特定场景,下笔非常简巧。

第三句中的“疑”字用得极好,写出了山色因云雨笼罩而给人的或隐或现的感觉,从而使读者产生意境“高古”的联想。“只疑”和“犹有”之间,一开一阖,在虚幻的想象中渗入似乎真实的判断,更显得情趣盎然。

第六十八首诗以疑似的想象,再现了诗人内心的高远情致。写法上,似用了国画中的“滃”写技法,以淡淡的水墨来渲染烟雾迷蒙的云水,虚虚实实,将庐山写得扑朔迷离,从而取代了正面写山的有形笔墨,确可视为山水诗中别具神情的一首佳作。

钱珝《江行无题(百首选一)》唐诗鉴赏 第3篇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清晨:早晨。入:进入。古寺:指破山寺。

初日:早上的太阳。照:照耀。高林:高树之林。

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通:一作“遇”。幽:幽静。

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万籁(lài):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此:在此,即在后禅院。都:一作“俱”。

但余:只留下。一作“惟余”,又作“唯闻”。钟磬(qìng):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钱珝《江行无题(百首选一)》唐诗鉴赏 第4篇

咫尺愁风雨, 匡庐不可登。

只疑云雾窟, 犹有六朝僧。

赏析:

此诗以“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作为开头,随手将题目中“江行”的意思镶嵌在内,但没有明说,只是从另一角度隐隐化出,用的是“暗起”的写作手法。

“咫”是八寸。“咫尺”,形容距离极近。“匡庐”即指庐山。近在咫尺,本是极易登临,说“不可登”,是什么原因呢?这是江行遇雨所致,船至庐山脚下,却为风雨所阻,不能登山。“不可登”三字写出了使人发愁的“风雨”之势,“愁”字则透出了诗人不能领略名山风光的懊恼之情。“不可登”,不仅表示了地势的由下而上,而且,也描摹了江舟与山崖之间隔水仰望的空间关系。诗人仅仅用了十个字,即道出当时当地的特定场景,下笔非常简巧。

第三句中的“疑”字用得极好,写出了山色因云雨笼罩而给人的或隐或现的感觉,从而使读者产生意境“高古”的联想。“只疑”和“犹有”之间,一开一阖,在虚幻的想象中渗入似乎真实的判断,更显得情趣盎然。

本诗以疑似的想象,再现了诗人内心的高远情致。写法上,似用了国画中的“滃”写技法,以淡淡的水墨来渲染烟雾迷蒙的云水,虚虚实实,将庐山写得扑朔迷离,从而取代了正面写山的有形笔墨,确可视为山水诗中别具神情的一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