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的方法 第1篇
诗歌鉴赏技巧
一、怎样快速把握一首诗歌的基本内容
在考场上,一道诗歌鉴赏题留给考生的时间仅有六七分钟,快速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是考生做题的关键,也是鉴赏的基础。方法有以下三点:
(一)关注诗题、诗眼、诗注
(二)学会知人论世
中华诗歌早在遥远的古代就明确提出“诗言志”的主张,并且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载体,是诗人所处的时代,诗人的人生际遇和命运沉浮的直接反映,因此,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再如高考中几次考到王维的诗,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以禅悟诗,故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杰出代表,再加上其人多才多艺,诗歌而外,兼擅散文、音乐、书法、绘画、几者相互影响,故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以山水田园诗为主,诗风或清幽恬淡或壮丽雄阔,“诗中有画”就是王维诗的主要内容和风格。当然,如李白的乐府歌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五七言绝句豪放飘逸;杜甫一生工于诗作而命运多舛,其诗以其爱国忧民的激情,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广阔现实;东坡才冠古今,虽宦海沉浮屡遭排挤却超然豁达,其诗词更多地表达经过人生历炼后的一种大气,一种感悟,更体现了他不凡的人生境界。
诗歌鉴赏的方法 第2篇
l、古诗中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豪放洒脱型:如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多表现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羁、豁达大度的风格。(2)忧国忧民型:如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大多表现其对人民苦难生活深深的忧虑和同情。(3)归隐田园型:如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中描写的多是悠闲自在、安贫乐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描写的山村风光和朋友聚会的场面,俨然是一幅山水画。(5)儿女情长型:如李商隐的诗表现的离别忧思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6)保家卫国型: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塑造了一个精益报国的英雄形象.(7)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型:如岑参、高适的诗大多表现边塞的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苦。
2、古诗塑造形象的方法:(1)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2)烘托:通过感觉、视觉、听觉以及其他事物对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烘托。(3)对比衬托:运用对比、类比来刻人物形象。(4)比兴手法:如自居易的<长相思)运用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妇怀远之情,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5)抒情方式:运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方式
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4高中语文古诗词鉴方法
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l、古诗中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豪放洒脱型:如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多表现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羁、豁达大度的风格。(2)忧国忧民型:如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大多表现其对人民苦难生活深深的忧虑和同情。(3)归隐田园型:如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中描写的多是悠闲自在、安贫乐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描写的山村风光和朋友聚会的场面,俨然是一幅山水画。(5)儿女情长型:如李商隐的诗表现的离别忧思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6)保家卫国型: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塑造了一个精益报国的英雄形象.(7)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型:如岑参、高适的诗大多表现边塞的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苦。
2、古诗塑造形象的方法:(1)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2)烘托:通过感觉、视觉、听觉以及其他事物对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烘托。(3)对比衬托:运用对比、类比来刻人物形象。(4)比兴手法:如自居易的<长相思)运用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妇怀远之情,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5)抒情方式:运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方式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3、鉴赏形象的技巧。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借助诗歌的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意境。(3)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中的哲理。
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方面的艺术效果以及语言风格。1、诗歌的语言分为以下几种:(1)意象语言:如松、竹、梅、菊等被人们赋予特定象征意义,象征人坚强、高洁、清高等品格。(2)情感语言:如“悲”、“喜”、“孤”等直接表露出诗人的情感。(3)象征语言:有些诗句本身含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4)特定称谓语言:如“杨柳”喻指分别;“秋水”指眼睛;“盗泉”指不义之财;“鸿雁”指书信等等。2、语言特点:(1)风格特点:主要包括“平淡、工丽、直率、委婉、自然、清幽、
高中 语文古诗鉴赏技巧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技巧高中语文古诗词鉴方法
诗歌鉴赏的方法 第3篇
古诗词鉴赏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关注的对象。我校从七年级开始就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在每节课前5分钟安排演讲活动,其中星期三安排的活动是“古诗苑漫步”。几个学期下来,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有了初步提高。但是仍存在一个问题:大多数学生在“古诗苑漫步”活动中,只停留在对诗歌字面意思的解释上,而对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涉及较少。因此在平时的单元测试及历年中考中,古诗词鉴赏仍然是多数学生的一个主要失分点。
笔者对自己的两个教学班共100个学生做了一个调查,调查内容是:古诗词鉴赏你认为哪方面最难?
A.分析诗歌语言(包括遣词造句、语句含义、语体色彩等)。
B.分析诗歌意境(即诗人所创造的一种特有的氛围和境界)。
C.分析评价诗歌的写作技巧、风格(包括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等)。
D.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调查结果如下:
从中可以发现,超过半数的同学认为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最难把握,答题时也往往答不全。
二、古诗词鉴赏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不强的原因有多种。
一是学生的学识水平有限。古诗词中有很多知识涉及历史、地理、政治等领域,而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有很多知识还未学到,学识水平较低,对完全解决问题还有一定难度。
二是学生的古诗词积累有限。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建议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初中生必背古诗词50首。这些诗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之作,大多比较容易理解。但这120首古诗词仅是沧海一粟,还需要学生不断向课外扩展,学习和积累古诗词知识。
三是学生的理解水平与表达能力有限。笔者认真分析了学生在历次考试中的答题情况,发现初中生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都不很理想,这直接影响了他的得分。理解偏差,表达不清晰、不完善是导致失分的主要原因。
四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指导不到位,方法单一。大多数教师思想意识上虽然对古诗词的学习重视了,但是在指导上又觉得难度颇大。主要途径莫过于两方面:平时诗词教学中注重方法的指导;在复习迎考时的强化训练及指导解题。但根据笔者几年教学的经验所得,收效甚微。
三、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的策略
古诗词鉴赏的学习,是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可在七年级起始阶段,就制定学生三年的古诗词积累计划,并为学生搜集更多、更好的古诗词让他们诵、读、背,而且坚持每天定时定量,力求让学生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方法进行了归纳。
解读关键信息,初步了解诗歌。一看标题。无论哪一类诗歌,标题都很重要,它常常为我们读诗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有的点明写作背景,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明这是一首送别诗;有的概括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如曹操的《观沧海》;有的点明诗歌意象,如刘禹锡的《秋词》就点明了描写的对象。因此,仔细读标题可以让我们知晓多方面的信息,为接下去的鉴赏作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