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寓意翻译及赏析(推荐22篇)

行香子寓意翻译及赏析 第1篇

原文:

行香子·七夕

李清照〔宋代〕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译文:

草丛中的蟋蟀鸣叫个不停,梢头的梧桐树叶似被这蛩鸣之声所惊而飘摇落下。由眼前之景,联想到人间天上的愁浓时节。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织女被千重关锁所阻隔,无由相会。只能一年一次短暂相会,其余时光则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喜鹊搭桥,一年才能相见,牵牛织女或许还是在离别之中未能相聚吧,猜想此时乌鹊已将星桥搭起,可牛郎、织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阻碍了吧!

注释:

蛩(qióng):蟋蟀。云阶月地:指天宫。浮槎:指往来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星桥鹊驾:传说七夕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时,喜鹊为之搭桥,故称鹊桥。牵牛织女:二星宿名。甚霎(shà)儿:“甚”是领字,此处含有“正”的意思。霎儿:一会儿。

鉴赏: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词首从莫间的七夕着笔,起周围环境的沉寂和抒发主莫公孤独痛苦的心情。词莫巧妙地运用了以动起静的手法,大兴夸张之笔,说那几张飘然落地的梧桐老叶是。呜蛩”所“惊落”,极起出万籁俱静的环境特点,烘托了词莫内心孤寂凄怆的心情,引出了“正莫间。天上愁浓”的联想,身自己的心境与牛郎苦女的离愁紧紧地编苦在一起,成为所托之事与所言之情的纽带。下面起牛郎苦女的故事:“云阶月地,关锁千重。”描起牛郎,苦女远隔云阶月地、莽莽星河不得相见的痛苦,正抒发了自己与丈夫身在异地,心相牵系的离愁;描起牛郎、苦女鹊桥相会,瞬息离散的苦难,正倾吐了自己与丈夫远隔千里、不得欢聚的别恨。

正所谓:“纵浮搓来,浮槎去,不相逢。”整个上片由莫间起到天上,于叙述中旬旬含情,句句扣紧着词莫的感情脉搏。最后,在下片词莫的感情已经完全化他为我,将自己夫妻的境况与牛郎、苦女的境况融合为一,因此,她从现实自我处境出发,展开了奇特的联想:“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天宇间风雨变幻莫测,鹊桥或许还未搭就,牵牛苦女或许现在还是在离别之中未能相聚吧?这种推测联想,完全是移情的结果,含蓄婉转地抒起了莫间七夕夫妻不得相见的难言苦衷。

尾句起天上七夕的自然用色,与首句莫间七夕之用遥相呼应:一边是风雨飘忽,阴晴不定的银河**,一边是蟋蟀低吟、梧桐落叶的深闺庭院,这就开创出一种清冷凄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词莫孤寂悲伧的心情。尾句“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成功地提炼了口语,用排句形式集中描绘了宇宙天体的瞬息万变,在创造意境上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增添了词的音乐美。

行香子寓意翻译及赏析 第2篇

行香子:词牌名,又名“爇心香”。“行香”即佛_行道烧香,调名本此。*韵双调**。《词谱》以晁补之词为正格,六十六字,前段八句四*韵,后段八句三*韵。另有六十四字、六十八字、六十九字诸体。

尘:尘滓,细小的尘灰渣滓。

十分:古代盛酒器。形如船,内藏风帆十幅。酒满一分则一帆举,十分为全满。

虚苦:徒劳,无意义的劳苦。

叹隙中驹:感叹人生短促,如快**过隙缝。

石中火,梦中身:比喻生命短促,像击石迸出一闪即灭的火花,像在梦境中短暂的经历。

开口谁亲:有话对谁说,谁是知音呢?

陶陶:无忧无虑,单纯快乐的样子。“且陶陶、乐尽天真”是其现实享乐的方式。

行香子寓意翻译及赏析 第3篇

元稹的这首《行宫》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这首短小精悍的五绝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隽永的诗味,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从诗的内容上看,理解这首诗的关键在末尾一句“闲坐说玄宗”。说者前句已经点明是“白头宫女”,时间地点则是在荒凉冷寞的古行宫,红花盛开,正是一年春好处之时。从天宝至贞元,过了半个世纪左右,漫长的岁月,风雨的侵蚀,古行宫早变得荒败不堪了,而当年入宫的红颜少女,也在寂寞孤独中苦熬了几十个春秋,如今早已是白发苍颜了。她们的青春在此葬送,她们悲怨的泪水在此流淌,她们面对着怒放的红花在感叹嘘唏。透过纯朴的字面,我们分明听到了她们痛苦的'心音。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写道:“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白诗直截了当地道出了年老宫女的幽怨,元诗则点染寥落的环境,以红色宫花和白头宫女相互衬托的笔法,通过形象对比来揭示宫女的悲惨生活和心理活动。二诗相比,一具体,一概括,一以感情的热烈淋漓见长,一以境界的深沉隽永取胜。

这里,寥落古行宫中的白头宫女,还是唐玄宗时代历史的见证人。唐玄宗在其继位后期,宠幸杨贵妃,终日沉溺在*乐酒色之中,把政务全部委给**李林甫和杨国忠,朝纲紊乱,谄佞当道,终于酿成安史之乱。乱后,玄宗被迫退位,赫赫不可一世的大唐**亦从此一蹶不振,日益走向下坡路。白居易在《长恨歌》里曾深致感慨说:“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四句诗,已形象地概括出玄宗昏愦好色与**致乱的历史因由,其讽刺与揭露是十分深刻的。元稹这首短诗当然不可能象白诗那样铺张扬厉,极尽渲染之能事,他只能采取对照、暗示点染等方法,把这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高度浓缩,加以典型化的处理,从而让人回味咀嚼。寥落的古行宫,那在寂寞之中随岁月更替而自生自落的宫花,那红颜少女的变为白发老人,都深深地带有时代盛衰迁移的痕迹。白头宫女亲历开元、天宝之世,本身就是历史的见证人,“闲坐说玄宗”的由治而乱。这本是诗篇主旨所在,也是诗人认为应引以为戒的地方,却以貌似悠闲实则深沉的笔调加以表现,语少意多,有无穷之味。

从表现手法上来看,诗人塑造意境,艺术上主要运用了两种表现手法。一是以少总多。这首诗具有举一而反三,字少而意多的特点。四句诗,首句指明地点,是一座空虚冷落的古行宫;次句暗示环境和时间,宫中红花盛开,正当春天季节;三句交代人物,几个白头宫女,与末句联系起来推想,可知是玄宗天宝末年进宫而幸存下来的老宫人;末句描写动作,宫女们正闲坐回忆、谈论天宝遗事。二十个字,地点、时间、人物、动作,全都表现出来了,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的画面。这个画面触发读者联翩的浮想:宫女们年轻时都是月貌花容,娇姿艳质,这些美丽的宫女被禁闭在这冷落的古行宫之中,成日价寂寞无聊,看着宫花,花开花落,年复一年,青春消逝,红颜憔悴,白发频添,如此被摧残,往事不堪重省。然而,她们被禁闭冷宫,与世隔绝,别无话题,却只能回顾天宝时代玄宗遗事,此景此情,令人凄绝。“寥落”、“寂寞”、“闲坐”,既描绘当时的情景,也反映诗人的倾向。凄凉的身世,哀怨的情怀,盛衰的感慨,二十个字描绘出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深刻的意思。

另一个表现手法是以乐景写哀情。我国古典诗歌,其所写景物,有时从对立面的角度反衬心理,利用忧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气氛之间的矛盾,以乐景写哀情,却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这首诗也运用了这一手法。诗所要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绘红艳的宫花。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烘托欢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起了很重要的反衬作用: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红花,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这都是利用好景致与恶心情的矛盾,来突出中心思想,即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谓“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也可以说是以乐写哀。不过白居易的写法直接揭示了乐景写哀情的矛盾,而元稹《行宫》则是以乐景作比较含蓄的反衬,显得更有余味。

这首绝句语言*实,但很有概括力,精警动人,也很含蓄,给人以想象的天地,历史沧桑之感尽在不言之中,寓意深刻,自来评价很高。王建的《宫词》,白居易的《长恨歌》,元稹的《连昌宫词》,都是长达千字左右的宏篇巨制,详尽地描述了唐玄宗时代治乱兴衰的历史过程,感叹兴亡。总结教训,内容广博而深刻。元稹这首小诗总共不过二十个字,能入选《唐诗三百首》,与这些长篇巨作比美,可谓短小精悍,字字珠玑。

《行香子》诗词翻译赏析(扩展9)

——李忱《瀑布联句》的诗词翻译及赏析

李忱《瀑布联句》的诗词翻译及赏析

行香子寓意翻译及赏析 第4篇

行香子·述怀

宋代: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译文

夜气清新,尘滓皆无,月光皎洁如银。值此良辰美景,把酒对月,须尽情享受。**都如浮云变幻无常,徒然劳神费力。人的一生只不过像快**过缝隙,像击石迸出一闪即灭的火花,像在梦境中短暂的经历一样短暂。

虽有满腹才学,却不被重用,无所施展。姑且借现实中的欢乐,忘掉人生的种种烦恼。何时能归隐田园,不为国事操劳,有琴可弹,有酒可饮,赏玩山水,就足够了。

注释

⑴行香子:词牌名,又名“爇心香”。“行香”即佛_行道烧香,调名本此。平韵双调**。《词谱》以晁补之词为正格,六十六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另有六十四字、六十八字、六十九字诸体。

⑵尘:尘滓,细小的尘灰渣滓。

⑶十分:古代盛酒器。形如船,内藏风帆十幅。酒满一分则一帆举,十分为全满。

⑷虚苦:徒劳,无意义的劳苦。

⑸叹隙中驹:感叹人生短促, 如快**过隙缝。隙中驹:语出《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⑹石中火,梦中身:比喻生命短促,像击石迸出一闪即灭的火花,像在梦境中短暂的经历。石中火,语出北齐刘昼《新论·惜时》:“人之短生,犹如石火,炯然而过。”梦中身,语出《关尹子·四符》:“知此身如梦中身。”

⑺“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是古代士人“宏才乏近用”,不被知遇的感慨。开口谁亲:有话对谁说,谁是知音呢?

⑻陶陶:无忧无虑,单纯快乐的样子。“且陶陶、乐尽天真”是其现实享乐的方式。《诗经·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陶陶,·····其乐只且!”

鉴赏

行香子寓意翻译及赏析 第5篇

题为述怀,不免有叹。纵是洒脱豁达如东坡者,对酒当月,仍不忘尘世浮沉。想必清酒十分,倒影着是自己身外之身;银月一轮,寄托着是自己梦中之梦。于是乎,放眼未来之闲时,可得头顶轻松松一片云,手抚悠悠然一张琴,陶乐溪边,再饮一壶真正的舒怀酒。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其实社会又有几个人能做到这样呢? 做个闲人,何其难呢?古人也只能感叹:几时归去,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大部分的人都是在看到这些词句时心情震荡,心弦被触动,然后就梦想着也会有那天那时,做个闲人归去,品茶弹琴,看书采菊。

行香子寓意翻译及赏析 第6篇

行香子·七夕 宋朝

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行香子·七夕》译文

草丛中的蟋蟀鸣叫个不停,梢头的梧桐树叶似被这蛩鸣之声所惊而飘摇落下。由眼前之景,联想到人间天上的愁浓时节。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织女被千重关锁所阻隔,无由相会。只能一年一次短暂相会,其余时光则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

喜鹊搭桥,一年才能相见,牵牛织女或许还是在离别之中未能相聚吧,猜想此时乌鹊已将星桥搭起,可牛郎、织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阻碍了吧!

《行香子·七夕》注释

蛩(qióng):蟋蟀。

云阶月地:指天宫。

浮槎:指往来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

星桥鹊驾:传说七夕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时,喜鹊为之搭桥,故称鹊桥。

牵牛织女:二星宿名。

甚霎(shà)儿:“甚”是领字,此处含有“正”的意思。霎儿:一会儿。

《行香子·七夕》赏析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词作开首,词人抓住秋天自然现象的两个突出特征落笔。蟋蟀在草丛中幽凄地鸣叫着,梢头的梧桐叶子似被这蛩鸣之声所惊而飘摇落下。此时此际,此情此景,在词人看来,正是人间天上离愁别怨最浓最重的时候。词人开首落笔即蒙上一层凄冷色彩,想象相当阔大,由眼前之景,即联想到人间天上的愁浓时节。此外,着一“惊”字,表明词人自身也为离愁所“惊”。词作题为“七夕”,由此可知“人间”的“愁浓”之中也包含了自己,从而含蓄地点出自己也为离情别愁所煎熬。次二句,“云阶月地,关锁千重”,词人的笔触放得更开,叙说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织女被千重关锁所阻隔,无由相会。“云阶月地”,以云为阶,以月为地,谓天上。唐杜牧《七夕》诗:“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末三句,“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浮槎”,传说中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张华《博物志》卷三:“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词人在此继续展开其想象之笔,描述牛郎、织女一年只有一度的短暂相会之期,其余时光则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上片从人间写到天上,写自身体验的离愁,和对离愁中牛郎、织女的深切同情。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词作下片首三句紧承上片词脉,词人继续展开想象。上片是感叹牛郎、织女离愁之浓重,这里则是忧虑牛郎、织女别恨的难以穷尽。一个“想”字,道出了词人对牛郎、织女遭遇的同情,也表露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情怀。“牵牛织女,莫是离中”,这两句由想象回到现实。词人仰望星空,猜想此时乌鹊已将星桥搭起,可牛郎、织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关注之情溢于言表。结句“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再看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阻碍了吧!“甚”字加以强调,突出了词人的耽心与关切。

这首词,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词人一笔两到的写法,词作写牛郎织女的离愁别恨,但又何尝不是在抒写自己的情怀。如果没有自己深切的感情体验,又如何能写出如此感人的作品。整首词作幻想与现实的结合,天上人间的遥相呼应,对开拓词作意境,气氛的烘托,都起到重要作用,也展示了词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阔大胸襟。此外,本词叠句的运用,口语化的特色,也都增加了词作的.感染力。

《行香子·七夕》鉴赏

行香子寓意翻译及赏析 第7篇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参加殿试中乙科[26-27][92],赐进士及第,一说赐进士出身[93]。嘉祐六年(1061年),应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96]。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_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法,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行香子寓意翻译及赏析 第8篇

此词的写作时间不可确考,从其所表现的强烈退隐愿望来看,应是苏轼在宋哲宗元祐时期(1086—1093)的作品。当时宋哲宗年幼,高太后主持朝政,罢行新法,起用旧派,苏轼受到特殊恩遇。元祐**(1086)苏轼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的重位。但是**朱光庭、黄庆基等人多次以类似“乌台诗案”之事欲再度诬陷苏轼,因高太后的保护,他虽未受害,但却使他对官场生活无比厌倦,感到“心形俱悴”,产生退隐思想。他曾在诗中表示:“老病思归真暂寓,功名如幻终何得。従来自笑画蛇足,此事何殊食鸡肋。”(《与叶淳老侯敦夫张秉道同相视新河》)此诗为元祐五、六年间(1090—1091)知杭州时作,此词思想与之相近。

行香子寓意翻译及赏析 第9篇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元丰三年(1080)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东坡七集》《东坡词》《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行香子》诗词翻译赏析扩展阅读

《行香子》诗词翻译赏析(扩展1)

——《行香子·述怀》翻译赏析

《行香子·述怀》翻译赏析

行香子寓意翻译及赏析 第10篇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1]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释:

[1]:东汉初年的严子陵,帮助刘秀打下天下之后,隐居不仕,垂钓富春江上。后人多言其“钓名”。

赏析:

本词将水上行舟的“静美”,和时空变化的“动美”结合的十分完美。语言清丽浅显,意境广渺深邃。全诗有一种“淡淡的哀伤”,具有东坡一贯的“人生如梦”思想。

行香子寓意翻译及赏析 第11篇

三次出入皇宫,四次做到九卿,试问自己,什么是屈辱,什么是荣耀?你看朝中金张七世的后代,之所以身服绮儒纨袴,冠戴貂尾缨饰,乃在于能“笃敬寤主”,溜须拍马。反观自己,一介书生,既没立下汗马功劳、又不会写些歌功颂德的辞赋,也不会用儒家经书去走送官的捷径。

大不了,像西汉严君平那样,在成都开个问卦店铺,自甘寂寞;或者像西汉郑子真那样,在山谷里躬耕自守。火炭有燃尽之时,有炙热之时,人也一样,有显贵之时与轻贱之时。不如学习佛学,参透世俗,得无牵挂、不计名利。

行香子寓意翻译及赏析 第12篇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高门士族,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和史学家。杜牧晚年任中书舍人,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_杜紫微_、_杜樊川_。

生*杜牧生活在内忧外患日益加深的晚唐时期,从青年起就关心国事,抱有挽救危亡、恢复唐**繁荣昌盛的理想。23岁时写成《阿房宫赋》,以秦朝的滥用民力、奢逸**为戒,给本朝**者敲了警钟。关于杜牧生卒年,钱大昕《疑年录》据杜牧大中六年《自撰墓志铭》推断,生年为贞元十九年(803),卒年为大中六年(852)。但也有学者考证其卒年在大中七年以后。

大和二年(828)进士及第,制策登科,授弘文馆校书郎。同年十月离开长安,到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府署中担任幕僚,后转入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和宣歙观察使崔郸幕中任掌*、判官等职。十数年间奔波各地,开阔了视野,促使他进一步致力于经世致用之学,于_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_(《上李中丞书》),多所探究,尤喜议政谈兵。在淮南幕府中写的政论文《罪言》等,对修明朝政、削*藩镇提出了切中时弊的见解。著名的《张好好诗》,也写在这一时期。

开成四年(839)回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及比部员外郎。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在地方官任上,常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弊政,**猾吏豪胥额外强征的苛捐杂税。会昌年间,**李德裕主持抗击回纥侵扰和**泽潞藩镇**的军事活动。杜牧为了实现其**主张,**陈述用兵方略,得到采纳,并取得_泽潞*,略如牧策_(《新唐书·杜牧传》)的成效。可见他确有实际**才干。

大中三年(849),回朝任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复出为湖州刺史,一年后又内调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生性耿介,不屑逢迎**,仕宦不很得意,从而对社会**持清醒的批判态度。但抱负难以施展的苦闷,又造成他纵情声色、颓废放任的生活作风,有一些_风流艳事_流传。

文学创作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他主张:_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_(《答庄充书》),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他最推崇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而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献诗启》中说:_某苦心为诗,未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_清代洪亮吉也说他_文不同韩、柳,诗不同元、白,复能于四家外诗文皆别成一家_(《北江诗话》)。全祖望甚至称誉他为_唐长庆以后第一人_(《杜牧之论》)。

诗歌创作是杜牧最特出的方面,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_小李杜_。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长篇如《郡斋独酌》,着重表现诗人_*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_的拯物济世的抱负,直抒胸臆,感激淋漓。《感怀诗》反映唐**安史乱后数十年来藩镇跋扈、边患频仍的**历史,画面宏伟,意气纵横,可与其《罪言》并读(翁方纲《石洲诗话》)。余如《杜秋娘诗》、《张好好诗》同情封建社会里妇女的不幸遭遇;《李甘诗》赞扬朋友的刚直气节,情事委曲尽致,亦称名篇。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一些抒情写景的小诗如《泊秦淮》、《山行》、《江南春绝句》等,都能用质朴的口语、简洁的白描,传达出悠远不尽的诗情画意,历来传诵人口。而象《赤壁》、《题商山四皓庙》、《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之类咏史绝句,则又叙议结合,警拔精悍,往往在人们意想不到的地方自出手眼,读来一新耳目。当然,他也写了一些放浪不羁、流于颓唐轻薄的作品如《遣怀》、《赠别》,属于消极的部分。

杜牧的诗歌具有独特风格。刘熙载《艺概》把他的诗风和李商隐加以比较说:_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邈。_指明了两人的区别。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_雄姿英发_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前人用_俊爽_二字来概括这一基本风貌(胡应麟《诗薮》),是比较中肯的。

《尊前集》中录有题杜牧撰的《八六子》词,全**达90字。有人据此认为杜牧是文人中第一个采用民间曲子里的长调作词的人。但据后人考证,其风格不类唐人所作,此事尚无定论。

本集和校注本《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杜牧《樊川集》20卷,其甥裴延翰所编次,共收诗文450篇。后经人增补外集1卷,北宋田概补编别集1卷,共收辑诗歌170余首,附于书末,但其中混入一些他人作品。《樊川集》的通行刊本有清光绪年间杨寿昌景苏园据**枫山官库所藏宋刻本印摹的影宋本、《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年间的翻宋刊本以及1978年出版的新校本。注释本中最通行的,当推清人冯集梧《樊川诗集注》。此外,杜牧曾为《孙子》13篇作注,收入《十一家注孙子》中。

杜牧的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和《唐才子传》。今人缪钺著有《杜牧传》和《杜牧年谱》,足资参考。

行香子寓意翻译及赏析 第13篇

行香子·过七里濑

宋代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译文

乘一叶小舟,荡着双桨,像惊飞的鸿雁一样,飞快地掠过水面。天空碧蓝,水色清明,山色天光,尽入江水,波平如镜。水中游鱼,清晰可数,不时跃出明镜般的水面;水边沙洲,白鹭点点,悠闲自得。白天之溪,清澈而见沙底;清晓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

**连山,往纵深看则重重叠叠,如画景;从横列看则曲曲折折,如屏风。笑严光当年白白地在此终老,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和隐士,而今也已如梦一般消失,只留下空名而已。只有远山连绵,重峦叠嶂;山间白云,缭绕变幻;晓山晨曦,青翠欲滴。

注释

行香子:词牌名。

七里濑:又名七里滩、七里泷,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城南三十里。钱塘江**山峦夹峙,水流湍急,连绵七里,故名七里濑。濑,沙石上流过的急水。

一叶:舟轻小如叶,故称“一叶”。

湛(zhàn):清澈。

藻鉴:亦称藻镜,指背面刻有鱼、藻之类纹饰的铜镜,这里比喻像镜子一样平的水面。藻,生活在水中的一种隐花植物。鉴,镜子。

鹭:一种水鸟。汀(tīng):水中或水边的平地,小洲。

屏:屏风,室内用具,用以挡风或障蔽。

严陵:即严光,字子陵,东**,曾与刘秀同学,并帮助刘秀打天下。刘秀**后,他改名隐居。刘秀三次派人才把他召到京师。授谏议大夫,他不肯接受,归隐富春江,终日钓鱼。

君臣:君指刘秀,臣指严光。

空名:世人多认为严光钓鱼是假,“钓名”是真。这里指刘秀**和严光垂钓都不过是梦一般的空名而已。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公元1073年(宋神宗熙宁六年)春二月。苏轼时任杭州通判,巡查富阳,由新城至桐庐,乘舟富春江,经过七里濑时作此词。

鉴赏

此词在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中,寄寓了因缘自适、看透**、归真返朴的人生态度,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浩叹。

行香子寓意翻译及赏析 第14篇

行香子(寓意)原文及赏析

原文:

三入承明。

四至九卿。

问书生、何辱何荣。

金张七叶,纨绮貂缨。

无汗马事,不献赋,不明经。

成都卜肆,寂莫君平。

郑子真、岩谷躬耕。

寒灰炙手,人重人轻。

除竺乾学,得无念,得无名。

译文

三次做出入皇宫的官,四次做到九卿**,试问书生,你有什么屈辱之处?又有什么荣耀和美名?朝中那些亲近宠贵的金、张之流,他们的后代能够身服绮儒纨�F,冠戴貂尾缨饰,还不是由于他们会“笃敬寤主”,干些拍马逢迎的勾当吗?而书生你既没有汗马功劳、又不会写些****的辞赋献给**,也不会用儒家经书去走送官的捷径。所以没有他们显贵。

既然这样,要像汉代蜀人严君平那样,在成都开个问卦店铺,自甘寂寞,或者像西汉末年的隐士郑子真那样在山谷里种田,火炭有不能再燃的时候,有可以取暖的时候,人有显贵与轻贱之分,不如学习、传授佛学,无所牵挂、无所**。

注释

行香子:词牌名。

三入承明:谓三次做出入皇宫的官。承明:指承明庐,汉代是在皇宫任职**的值班歇宿之处。

四至九卿:谓四次做到九卿**。九卿:汉代仅次于三公(唐宋时沿袭东汉时的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的称谓)的'高级**。秦汉通常以奉常(太常)、郎中令(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大鸿护)、宗正、治粟内史(大司农)、少府为九卿,实即**各行政机关的总称。魏晋以后,设尚书分主各部行政,九卿专掌一部分事务,职任较轻。

问书生,何辱何荣:意谓问询儒生,什么是耻辱,什么是光荣。书生:这里指苏轼。

金张七叶:金:指.汉武帝的**贵臣金日�和他的子孙后辈。叶:世、代。七叶:即七世。

纨绮貂缨:朝廷贵臣的穿戴服饰,这里指显贵大臣。纨绮(qǐ):指精美的丝织品。貂:貂尾,冠饰。缨:冠带。

无汗马事:没有汗马功劳,即未立战功。

献赋:古代辞赋家把自己所作的赋颂呈献**,求得赏识。不明经:不明晓儒家的经书。“明经”是古代选官考试的一种科目。

成都卜肆:成都:今四川成都市。卜肆:算卦占卜者的店铺。

寂寞君平:指西汉末年蜀人严君平(名严尊),他自甘寂寞以贫贱清静守。

郑子真:即郑朴,字子真,西汉末年隐士。

岩谷:岩洞山谷。

寒灰炙手:寒灰:指无火星已完全不能再燃的死灰,喻无法富贵的人。炙手:烘手取暖,喻权势高贵的人;通常以“炙手可热”形容**气焰之盛,谓热得烫手。

除竺乾学:竺乾:指佛,宋代傅斡《注坡词》注:“佛学本自西竺乾天。”句谓从佛学教义中学取看破红尘。除:除授。

得无念,得无名:谓学习佛学教义获得参透世俗,心中空寂无尘,无所牵挂、无所**。

赏析:

宋哲宗绍圣**(1094年),**太后高氏已经去世,宋哲宗行“绍述”恢复宋神宗新法。至此,苏轼已经三次进入朝廷做**的近侍官,但这一年,苏轼失去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两个官职,已经过了八年太平生活的苏轼闻到一股不安的气息,于是写下该词,自问“书生何辱何荣”。

行香子寓意翻译及赏析 第15篇

行香子·丹阳寄述古

宋代:苏轼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消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译文

正值梅花似雪,飘沾衣襟的时候,和老朋友携手到城外游春。回忆旧地,处处黯然伤神,无限愁苦。去年的同游之人已不在眼前,每当吟诵旧曲之时,就想起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那些诗酒游乐的地方。

那时游乐所至,都有题诗,不下千首;到如今这些诗上都已落满了灰尘,得用绣罗衫去拂净才能看清。自离开杭州后有谁在思念我呢?当然是往日的友人了。还有西湖的明月,钱塘江边的柳树,城西南诸山的名胜景物呢!

注释

⑴行香子:词牌名。双调**,六十六字。有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前段八句五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前段八句五平韵,后段八句四平韵三种。

⑵丹阳:地名,今江苏丹阳县。述古:杭州知州陈襄,字述古。

⑶梅雪飘裙:梅花飘雪,洒落在同行**的衣裙上。

⑷何限:犹“无限”。

⑸消魂:魂魄离散,形容极度愁苦的状态。

⑹故人:指陈述古。

⑺望湖楼:又名看经楼,在杭州。

⑻孤山寺:寺院名,又叫广化寺、永福寺,在杭州孤山南。

⑼涌金门:杭州城之正西门,又名丰豫门。

⑽寻常行处:平时常去处。

⑾绣罗衫:丝织品做的上衣。

⑿拂红尘:用衣袖拂去上面的尘土。宋代吴处厚《青箱杂记》上说,魏野曾和寇准同游寺庙,各有题诗。数年后两人又去故地重游,只见寇准的题诗被人用碧纱笼护,而魏野的题诗没有,诗上落满了灰尘。有个同行的官妓很聪明,上前用衣袖拂去尘土。魏野说:“若得常将红袖拂,也应胜似碧纱笼。”此处以狂放的处士魏野自比,以陈襄比寇准,表示尊崇。

⒀湖:指杭州西湖。

⒁陇:小山丘,田埂。

赏析

这首词表现了苏轼对杭州诗友的怀念之情。

行香子寓意翻译及赏析 第16篇

此词咏别情。从饯行的酒筵破题,再写长亭离恨。“香尘”句以细节的生动,突出“行人”的深情。接着“居人”、“行人”一个对仗句式,描绘出匆匆离别的一幅感人画图:匹马映林嘶鸣,行船漾波远去。马嘶声久久在林中回荡,江面上余波涟漪渐渐向四周消散,离别的情思,别后的寂寥使人难耐……下阕集中写“居人”的苦苦思念。一人呆坐空寂画阁,无法排解别愁的折磨。出阁登上高楼眺望,看到的只是夕阳和江波……这离愁就像流逝的江水无穷无尽,无法排遣。

行香子寓意翻译及赏析 第17篇

这是宋代词人苏东坡的一首寓意词。

俗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读书人,若是不能逢迎拍马,建功立业,是一辈子也不会有出头之日的。然而读书的目的,难道仅仅是为了“三入承明,四至九卿”吗?词人觉得并非如此。

读书的真正目的在于能够与自己和解,当你身处逆境之时,能够清贫自若,不抱不怨,退守躬耕,恬淡自如。所以,这篇词的寓意在于遵循佛家放下执念,一切随缘的思想,“得无念,得无名”。

此时的苏东坡经历了宦海浮沉,早已对当官提不起兴趣。因为他终于明白,当官是要学会迎合君王,而不是保持清高。苏东坡的性格,决定了他不可能做这样的人。所以他“问书生、何辱何荣”,实际上是一种自嘲,“三入承明,四至九卿”就是荣耀吗?被贬他乡,就是屈辱吗?只是个人的不同选择而已。

词人不屑于学“金张七叶”,没什么本事,就靠“笃敬寤主”,溜须拍马,来取得君王亲近。表面上看他们身服绮儒纨袴,冠戴貂尾缨饰,实际上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已。反观自己,作为一介书生,既没有立下汗马功劳、又不会写那些歌功颂德的辞赋,也不会用儒家经书去走送官的捷径,又如何能得到君王亲近赏识呢?词人通过对比,亮明了自己的观点,即绝不降低人格,行溜须拍马之事,即便得不到重用,也无怨无悔。

大不了,像汉代蜀人严君平那样,在成都开个问卦店铺,自甘寂寞;或者像西汉末年的隐士郑子真那样在山谷里种田。词人在这里用了两个典故,进一步标榜自己的人生志向,即做一个自甘寂寞,退守躬耕的隐士。

火炭有燃尽之时,有炙热之时,人也一样,有显贵之时与轻贱之时。一切不过都是过眼云烟,谁能长久不衰呢?不如学习佛学,参透世俗,得无牵挂、不计名利,这样才能除去一切烦恼。至此,词中寓意,“得无念,得无名”得以彰显:放下执念,方能自得。

行香子寓意翻译及赏析 第18篇

行香子·过七里濑

宋代: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乘一叶小舟,荡着双桨,像惊飞的鸿雁一样,飞快地掠过水面。天空碧蓝,水色清明,山色天光,尽入江水,波平如镜。水中游鱼,清晰可数,不时跃出明镜般的水面;水边沙洲,白鹭点点,悠闲自得。白天之溪,清澈而见沙底;清晓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

**连山,往纵深看则重重叠叠,如画景;从横列看则曲曲折折,如屏风。笑严光当年白白地在此终老,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和隐士,而今也已如梦一般消失,只留下空名而已。只有远山连绵,重峦叠嶂;山间白云,缭绕变幻;晓山晨曦,青翠欲滴。

注释

⑴行香子:词牌名。

⑵七里濑:又名七里滩、七里泷,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城南三十里。钱塘江**山峦夹峙,水流湍急,连绵七里,故名七里濑。濑,沙石上流过的急水。

⑶一叶:舟轻小如叶,故称“一叶”。

⑷湛(zhàn):清澈。

⑸藻鉴:亦称藻镜,指的是背面刻有鱼、藻之类纹饰的铜镜,这里比喻像镜子一样平的水面。藻,生活在水中的一种隐花植物。鉴,镜子。

⑹鹭:一种水鸟。汀(tīng):水中或水边的平地,小洲。

⑺屏:屏风,室内用具,用以挡风或障蔽。

⑻严陵:也就是严光,字子陵,东**,曾与刘秀同学,并帮助刘秀打天下。刘秀**后,他改名隐居。刘秀三次派人才把他召到京师。授谏议大夫,他不肯接受,归隐富春江,终日钓鱼。

⑼君臣:君指的是刘秀,臣指的是严光。

⑽空名:世人多认为严光钓鱼是假,“钓名”是真。这里指的是刘秀**和严光垂钓都不过是梦一般的空名而已。

鉴赏

此词在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中,寄寓了因缘自适、看透**、归真返朴的人生态度,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浩叹。

行香子寓意翻译及赏析 第19篇

乘一叶小舟,荡着双桨,像惊飞的鸿雁一样,飞快地掠过水面。天空碧蓝,水色清明,山色天光,尽入江水,波平如镜。水中游鱼,清晰可数,不时跃出明镜般的水面;水边沙洲,白鹭点点,悠闲自得。白天之溪,清澈而见沙底;清晓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

两岸连山,往纵深看则重重叠叠,如画景;从横列看则曲曲折折,如屏风。笑严光当年白白地在此终老,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皇帝和隐士,而今也已如梦一般消失,只留下空名而已。只有远山连绵,重峦叠嶂;山间白云,缭绕变幻;晓山晨曦,青翠欲滴。

行香子:词牌名。

七里濑:又名七里滩、七里泷,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城南三十里。钱塘江两岸山峦夹峙,水流湍急,连绵七里,故名七里濑。濑,沙石上流过的急水。

一叶:舟轻小如叶,故称“一叶”。

湛(zhàn):清澈。

藻鉴:亦称藻镜,指背面刻有鱼、藻之类纹饰的铜镜,这里比喻像镜子一样平的水面。藻,生活在水中的一桨隐花植物。鉴,镜子。

鹭:一桨水鸟。汀(tīng):水中或水边的平地,小洲。

屏:屏风,室内用具,用以挡风或障蔽。

严陵:即严光,字子陵,东汉人,曾与刘秀同学,并帮助刘秀打天下。刘秀称帝后,他改名隐居。刘秀三次派人才把他召到京师。授谏议大夫,他不肯接受,归隐富春江,终日钓鱼。

君臣:君指刘秀,臣指严光。

空名:世人多认为严光钓鱼是假,“钓名”是真。这里指刘秀称帝和严光垂钓都不过是梦一般的空名而已。

行香子寓意翻译及赏析 第20篇

原文:

行香子·七夕

朝代:宋代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译文:

蟋蟀在草丛中幽凄地鸣叫着,梢头的梧桐叶子似被这蛩鸣之声所惊而飘摇落下,由眼前之景,联想到人间天上的愁浓时节。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织女被千重关锁所阻隔,无由相会。牛郎、织女一年只有一度的短暂相会之期,其余时光则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

鹊桥或许还未搭就,牵牛织女或许还是在离别之中未能相聚吧,猜想此时乌鹊已将星桥搭起,可牛郎、织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阻碍了吧!

注释:

①蛩(qióng):蟋蟀。

②云阶月地:指天宫。语出杜牧《七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③“纵浮槎(chá)”三句:张华《博物志》记载,天河与海可通,每年八月有浮槎,来往从不失期。有人矢志要上天宫,带了许多吃食浮槎而往,航行十数天竟到达了天河。此人看到牛郎在河边饮牛,织女却在很遥远的天宫中。浮槎:指往来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此三句系对张华上述记载的隐括,借喻词人与其夫的被迫分离之事。

④星桥鹊驾:传说七夕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时,喜鹊为之搭桥,故称鹊桥。韩鄂《岁华记丽》卷三引《风俗通》:“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

⑤牵牛织女:二星宿名。 《文选·曹丕〈燕歌行〉 》:“牵牛织女遥相望。”李善注:《史记》曰“牵牛为**,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曹植《九咏》注曰:“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一旁,七月七日得一会同矣。 ”

⑥甚霎(shà)儿:“甚”是领字,此处含有“正”的意思。霎儿:一会儿。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20xx:646.

参考资料:王德明,邓义昌.宋词**精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08.@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20xx:646.

赏析:

这首词具体创作年代不详,大约是词人同丈夫婚后又离居的时期。主要借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写人间的离愁别恨,凄恻动人。

行香子寓意翻译及赏析 第21篇

xíng xiāng zǐ yù yì行香子(寓意)

sān rù chéng míng.三入承明。sì zhì jiǔ qīng.四至九卿。wèn shū shēng hé rǔ hé róng.问书生、何辱何荣。jīn zhāng qī yè, wán qǐ diāo yīng.金张七叶,纨绮貂缨。wú hàn mǎ shì, bù xiàn fù, bù míng jīng.无汗马事,不献赋,不明经。chéng dū bo sì, jì mò jūn píng.成都卜肆,寂寞君平。zhèng zǐ zhēn yán gǔ gōng gēng.郑子真、岩谷躬耕。hán huī zhì shǒu, rén zhòng rén qīng.寒灰炙手,人重人轻。chú zhú qián xué, dé wú niàn, dé wú míng.除竺乾学,得无念,得无名。

行香子寓意翻译及赏析 第22篇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