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死的总结(共3篇)

坏死的总结 第1篇

根据坏死组织不同的形态学变化,通常分为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和纤维素样坏死三个基本类型,此外还有干酪样坏死、脂肪坏死、坏疽等一些特殊类型的坏死。

(1)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因为失水变干、蛋白质凝固,呈灰黄、干燥、质实的状态,称为凝固性坏死。凝固性坏死最为常见,多见于心、肝、肾、脾等实质器官。结核病时,因病灶中含脂质较多,坏死区呈黄色,状似干酪,称为干酪样坏死,是坏死更为彻底的特殊类型的凝固性坏死。

(2)液化性坏死:由于坏死组织中可凝固的蛋白质少或大量水解酶的参与,有些组织坏死后易发生溶解液化,称为液化性坏死。急性胰腺炎和乳房创伤时,可分别引起酶解性和外伤性脂肪坏死,也属液化性坏死的范畴。

(3)纤维素样坏死:旧称纤维素样变性,是胶原纤维和小血管壁常见的坏死形式。见于某些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病、结节性多动脉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以及急进性高血压、胃溃疡底部小血管等。

(4)坏疽:局部大块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的感染称为坏疽。坏疽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①干性坏疽:大多见于四肢末端。因动脉阻塞,静脉回流仍通畅,故坏死组织的水分少,再加上体表水分易于蒸发,致使病变部位干燥皱缩,呈黑褐色,与周围健康组织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且腐败菌感染一般较轻。

②湿性坏疽:多发生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如肺、肠、子宫、阑尾、胆囊等,也可见于动脉阻塞及静脉回流受阻的肢体。此时局部明显肿胀,与健康组织间无明显分界线,呈暗绿色或污黑色,有恶臭,由于坏死区域水分多,腐败菌易于繁殖,全身感染中毒情况较重。

③气性坏疽:也属湿性坏疽,主要见于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并合并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时。细菌分解坏死组织时产生大量气体,使坏死组织按之有捻发感。_变发展迅速,中毒症状明显,常后果严重。

坏死的总结 第2篇

热点推荐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猜你喜欢卫生事业编制招聘备考经验 >

医疗卫生招聘快捷导航

招聘信息

信息汇总卫生系统医院招聘报名入口成绩查询准考证打印名单公示

备考指导

历年试题每日一练考点资料考试经验考试政策考试大纲

复习有方

坏死的总结 第3篇

①干酪样坏死:主要是结核杆菌引起的坏死。因含脂质成分较多,质地松软,状如奶酪。称干酪样坏死;如:肺干酪性结核。

②坏疽:组织坏死后,因伴有不同程度的腐败菌感染,从而使坏死组织呈现黑褐色的特殊形态改变。

干性坏疽:由于动脉受阻而静脉仍通畅,使坏死组织水分少,加之空气蒸发,使病变组织干燥,细菌不易繁殖,病变发展慢,多见于四肢末端,原因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湿性坏疽:常发生于肢体或与外界相通的脏器(肠、子宫、肺)。因动脉闭塞而静脉回流受阻,坏死组织水分多,适合腐败菌生长,局部肿胀,呈污黑色。引起恶臭。

气性坏疽:因深部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厌氧菌感染,细胞分解坏死组织并产生大量气体,使坏死组织内因含气泡呈蜂窝状,按之有捻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