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推荐8篇)

高一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1篇

xxx豌豆杂交实验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豌豆×矮豌豆 P:AA×aa

↓ ↓

F1: 高豌豆 F1: Aa

↓自交 ↓自交

F2:高豌豆 矮豌豆 F2:AA Aa aa

3 : 1 1 :2 :1

(二)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 xxx×绿皱 P:AABB×aabb

↓ ↓

F1: xxx F1: AaBb

↓自交 ↓自交

F2:xxx xxx 绿圆 绿皱 F2:A-B- A-bb aaB- aabb

9 :3 : 3 : 1 9 :3 : 3 : 1

在F2 xxx:

4 种表现型: 两种亲本型:xxx9/16 绿皱1/16

两种重组型:xxx3/16 绿皱3/16

9种基因型: 完全纯合子AABB aabb AAbb aaBB 共4种×1/16

半纯合半合AABb aaBb AaBB Aabb 共4种×2/16

完全杂合子AaBb 共1种×4/16

高一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2篇

一、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细胞核的结构:

1、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2、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核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高一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3篇

1、遗传图解中常用的符号:p—亲本 ♀一母本 ♂—父本 ×—杂交 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 f1—杂种第一代 f2—杂种第二代。

2、在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单存在。

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①试验现象:p:高茎×矮茎→f1:高茎(显性性状)→f2:高茎∶矮茎=3∶1(性状分离)②解释: 3∶1的结果:两种雄配子d与d;两种雌配子d与d,受精就有四种结合方式,因此f2的基因构成情况是dd∶dd∶dd=1∶2∶1,性状表现为:高茎∶矮茎=3∶1。

4、测交:让杂种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证实f1是杂合体;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正确性。基因型和表现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环境相同,表现型相同。环境不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5、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①育种方面:a、目的:获得某一优良性状的纯种。b、显性性状类型,需连续自交选择,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选隐性性状类型,杂合体自交可选得。②预防人类遗传病:禁止近亲结婚。③人类的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人类的abo血型是由三个基因控制的,它们是ia、ib、i ,但是对每个人来说,只可能有两个基因,其中ia、ib都对i为显性,而 ia和ib之间无显性关系。所以说人类的血型是遗传的,而且遵循分离规律。

6、纯合子杂交不一定是纯合子,杂合子杂交不一定都是杂合子。

7、纯合体只能产生一种配子,自交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体产生配子的种类是2n种(n为等位基因的对数)。

高一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4篇

DNA的结构和复制

1、DNA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

2、DNA复制:是指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来合成子代DNA的过程。DNA的复制实质上是遗传信息的复制。

3、解旋: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配对的碱基从氢键处断裂,于是部分双螺旋链解旋为二条平行双链,解开的两条单链叫母链(模板链)

4、DNA的半保留复制:在子代双链中,有一条是亲代原有的链,另一条则是新合成的。

5、人类基因组是指人体DNA分子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分析测定人类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

高一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5篇

一、相关概念

1、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XX,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单位。

2、遗传信息:DNA上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

二、染色体、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1、一条染色体上有1或2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XX,是决定生物性状的结构功能单位,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现线形排列。

3、遗传信息是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并不是DNA分子上所有脱氧核苷酸排列序列。

4、每一个基因中可以含成百上千个核苷酸,但每个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是特定的。

三、DNA分子的特点

1、稳定性:DNA分子双螺旋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性

2、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4n,n为碱基对数)

3、特异性:每一个特定的DNA分子都有着特定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即储存特定的遗传信息。

高一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6篇

细胞内的能源物质种类及其分解放能情况

1、主要能源物质:糖类。

2、主要储能物质:脂肪。除此之外,动物细胞中的糖原和植物细胞中的淀粉也是重要的储能物质。

3、直接能源物质:ATP。糖类、脂肪、蛋白质中的能量只有转移到ATP中,才能被生命活动利用。

4、细胞中的能源物质为糖类、脂肪、蛋白质,三者供能顺序是:糖类→脂肪→蛋白质。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当外界摄入能量不足时(如饥饿),由脂肪分解供能;

蛋白质作为生物体重要的结构物质,一般不提供能量,但在营养不良、疾病、衰老等状态下也可分解提供能量。

对糖类、脂肪功能的理解分析

(1)糖类功能的全面理解

①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a.糖类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70%);

b.淀粉和糖原分别是植物、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而纤维素为结构物质,非储能物质。

②糖类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结构成分

a.五碳糖是构成核酸的主要成分;

b.纤维素和果胶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c.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组成。

(2)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的原因相对于糖类、蛋白质,脂肪中C、H的比例高,而O比例低,故在氧化分解时,单位质量的脂肪较糖类、蛋白质消耗的氧气多,产生的水多,产生的能量也多。

最新范文

高一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7篇

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3、生态系统类型:

可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有冻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人工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的结构

(1)成分:

非生物成分:无机盐、阳光、热能、水、空气等

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最基本、最关键的的成分),还有一些化能合成细菌和光合细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生物成分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

分解者:主要某腐生细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等腐生动物。它们能分解动植物遗体、粪便等,最终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高一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8篇

1、半径

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从左下方到右上方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②离子半径从上到下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离子及非金属离子均减小,但非金属离子半径大于金属离子半径。

③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

2、化合价

①一般金属元素无负价,但存在金属形成的阴离子。

②非金属元素除O、F外均有正价。且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之和为8。③变价金属一般是铁和铜,变价非金属一般是C、Cl、S、N、O。

④任一物质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分子结构表示方法

①是否是8电子稳定结构,主要看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对不对。卤素单键、氧族双键、氮族叁键、碳族四键。一般硼以前的元素不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②掌握以下分子的空间结构: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

4、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①掌握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概念。

②掌握四种晶体与化学键、xxx力的关系。

③掌握分子极性与共价键的极性关系。

④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⑤常见的具有极性共价键的非极性分子:CO2、SO3、PCl3、CH4、CCl4、C2H4、C2H2、C6H6及大多数非金属单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