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雨水节气的古诗 第1篇
1、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xxx叔伦《宿灵岩寺》
2、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晋·张协《杂诗十首》
3、风如拔山努,雨如决河倾。——xxx游《大风雨中作》
4、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xxx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之一
5、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xxx阳修《田家》
6、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xxx枚《秋思》
7、雷声千嶂落,xxx峰来。——明·李攀龙《广阳山道中》
8、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清·查慎行《登宝婺楼》
9、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10、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xxx《春夜喜雨》
关于雨水节气的古诗 第2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xxx皇都。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当柳芽还未抽出,当万物依旧萧条,一场小雨过后,春天的气息就愈加浓重了。最明显的莫过于泥土中露出的一抹青色了,小草刚探出脑袋来,淡淡的绿色从远处看来像是一层薄纱笼罩着大地,走进了看却几乎看不出有什么颜色。“可远观而不可近玩焉”,这便是初春的颜色。“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把一个难以刻画的现象就这么准确地呈现出来。
春夜喜雨
xxx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人喜欢这春雨,心里竟不能自禁,一开口就直称呼其为好雨,一个“好”字包含了诗人对春雨所有的情感。首联是总领,直抒胸臆。颔联描写春雨之娇柔体贴;颈联是视觉所见,描写雨中景色。尾联是诗人的想象,体现出喜出望外的心情。
春雨伴随着春风,悄悄地潜入夜幕,那雨丝细细密密的,深情地无声地滋润着整个大地。在诗人的笔下,春雨已经不再是冷漠的无情之物,而是一位体贴的温柔的通晓人心的女子。她在傍晚时分降临,但又不想打扰了正在入睡的人们,所以,等到夜深了她才悄悄地降落下来,她滋养着整个干涸的大地,也是那样的寂静和无声。
临安春雨初霁
xxx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诗人只身住在小楼,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春雨,一夜未眠。这无休止的春雨似乎提醒着人们春天还在,春色未老;而第二天幽深的小巷中却传出卖杏花的声音,原来杏花已经开得繁盛,春天已经很深了。
“听春雨”、“卖杏花”均是听觉,春天的美景都在声音中展开。诗中没有对春色的描写,读完这句,一幅明艳的春光图就呈现在读者脑海中。至于春天如何花红柳绿,如何诗意盎然均交由读者自己想象。
关于雨水节气的古诗 第3篇
《江南春绝句》
【xxx】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xxx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803-805),字牧之,号xxx,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他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是晚唐一位著名诗人,著有《xxx文集》。这首雨水七绝诗句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胧的美景。
《春夜喜雨》
【唐 xxx】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词今译:好雨似乎知道季节变化,正当春天万物生长时即降临。细雨随着春风悄悄地在夜里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儿声音。田野的小路和空中的云彩都是那样漆黑,只有江船上灯火独自明亮。等到明天拂晓看看被淋湿的花朵,整个成都都显得沉甸甸的,那红花一定更加迷人。
全首诗词未着一个“喜”字,而“喜”字却渗透于字里行间,让我们不得不叹服诗人的艺术表现手法。
《渔歌子》
[xxx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薯笠,绿袭衣,料风细雨不须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