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左降江州司马》原文及翻译 第1篇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阅读题一
1.下面对诗句相关内容理解不合理的一项是( )
A.“乐天”是xxx的字。元稹与xxx有很深的'友谊,在唐代文学史上有“元白”之称。
C.“谪九江”是说xxx被贬为江州司马一事,可见此诗是在《琵琶行》之前写的。
D.“暗风”和“寒窗”只是交代了写这首诗时的自然景色的时间特征。
2.下面各项对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B.“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传神,xxx曾写有“枕上忽惊起,颠倒着衣裳”,这说明此次xxx是在病重时接到这个消息的,且非常吃惊。
《xxx左降江州司马》原文及翻译 第2篇
《xxx授江州司马》翻译及原文如下:《xxx授江州司马》翻译,灯火将xxx片昏暗物影在摇漾,今晚忽然听说你被贬谪到九江。大病中我惊得蓦然从床上坐起,阴沉的风雨吹入了寒冷的门窗。《xxx授江州司马》原文,残灯无。
《xxx授江州司马》是唐代诗人元稹得知xxx遭贬之后创作的一首诗。全诗翻译:灯火将xxx片昏暗物影在摇漾,今夜忽然听说你被贬谪到九江。大病中我惊得蓦然从床上坐起,暗夜的风雨吹进窗户,感觉分外寒冷。全诗如下:残灯。
《xxx左降江州司马》原文及翻译 第3篇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前言】
《xxx左降江州司马》此诗情与景的交融。看似客观的景物描写,却融入了诗人沉重而悲愤的感情,简单几笔,勾勒出的画面却xxx动人,色调低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学习抒情诗意境解读的一个很好的范本。
【注释】
⑴幢幢(chuang chuang):晃动的样子;昏暗不明的样子
【翻译】
残灯已没有火焰,周围留下模糊xxx的影子,这时听说君被贬官九江。在垂死的重病中,我被这个消息震惊得坐了起来,暗夜的风雨吹进我窗户,感觉分外寒冷。
【赏析】
这首诗主要描述元稹与xxx的交谊情深。
元稹与xxx的友谊是文坛上的一段佳话。二人的文学观点基本一致。政治倾向亦约略相同,守正不阿的品格,以及人生遭际种种亦非常近似,这些,都使他们的交谊非同寻常,一日不见,恍若三秋。身处贬谪,重病缠身的诗人在听到老友的不幸消息后,竟是那样伤心动情,这不正是二人友谊的历史记录吗?据载,xxx在江州读到这首诗以后,马上给元稹回了一封信,信中大呼:“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此等情辞,在短书中四次出现。对于元稹的诗句,xxx评论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xxx哉!至今每吟,犹恻侧耳。”拿元稹的诗与xxx的书信对读,我们无不为二人的深挚交情所打动。
《xxx左降江州司马》原文及翻译 第4篇
《xxx左降江州司马》《山中与元九书》比较阅读及答案
xxx左降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山中与元九书
xxx
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
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
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xxx?
[注]元稹,字微之,世称元九。写此诗时元稹被贬为通州(今四川达县)司马。
(1)用一句话解释元诗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xx读了元稹的诗说:“至今每吟,犹恻恻耳。”结合元、白诗意,推断xxx内心“恻恻”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抒情方式的角度,赏析两诗画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我)听说xxx被贬为江州司马。(缺少对象或被贬不给分)
(2)为好友感同身受的真挚友情;为好友因自己被贬而生的悲愤;为自己与好友同是“笼鸟槛猿”(或同处被贬的境遇);为自己给病中的好友带来的`悲愤(或伤痛)。(答对任意三点即可)
(3)元诗末句融情于景,将对好友被贬的悲愤和病中凄苦的心情融于凄清景象的描写中,言有尽而情无限;白诗末句直抒胸臆,直接抒发出与好友被贬相隔不能相见的凄楚与无奈,感染力强。(意对即可)
《xxx左降江州司马》原文及翻译 第5篇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元稹,字微之,世称元九。写此诗时元稹被贬为通州(今四川达县)司马。
(1)用一句话解释元诗的标题。
(2)xxx读了元稹的诗说:“至今每吟,犹恻恻耳。”结合元、白诗意,推断xxx内心“恻恻”的原因。
(3)从抒情方式的角度,赏析两诗画线句。
(1)(我)听说xxx被贬为江州司马。(缺少对象或被贬不给分)
(2)为好友感同身受的真挚友情;为好友因自己被贬而生的悲愤;为自己与好友同是“笼鸟槛猿” (或同
处被贬的境遇);为自己给病中的好友带来的悲愤(或伤痛)。
(3)元诗末句融情于景,将对好友被贬的悲愤和病中凄苦的心情融于凄清景象的'描写中,言有尽而情无限;
白诗末句直抒胸臆,直接抒发出与好友被贬相隔不能相见的凄楚与无奈,感染力强。
(1) 两首诗表达出什么共同的情感?(4分)
答案: (4分)都表达出对挚友遭遇的关切同情(2分),对自己被贬外调(处境)的感伤与无奈(2分)。
(2) 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答案:(6分)元诗注重动作和神态描写,通过重病卧床的诗人听到好友被贬的消息陡然一惊的动作神态,表达了对好友的关切;(3分,或:环境描写,融情于景,通过残灯、风雨、寒窗等景物描写营造凄清意境抒发xxx之情。)
白诗注重对比(虚实结合)手法,通过金銮殿考中进士的情景与庐山草屋拂晓灯前情景对比,表现了现实处境的艰难。(3分,或:比喻,以笼中的鸟、槛里的猿比喻诗人与朋友的现状,表现现实处境的困苦;又或:直抒胸臆,人世间你我再相见会是在哪一年啊!表现对现实的无奈)
《xxx左降江州司马》原文及翻译 第6篇
一、教学目标
1、思想性欣赏:诗懂诗歌的内容,学会感动(教学重点)。
2、艺术性欣赏:品味诗的意境,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道理,
掌握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
二、评价目标
70%的学生能读懂诗歌的内容,明确文学作品“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道理,掌握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而唐诗是这个王国里最艳丽的一朵奇葩,是中华
民族文学艺术的瑰宝,虽历尽千余年却依然活力四射,璀璨夺目。可以说,唐诗是伟大的',是至高无上的,取得的成绩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就让我们走进唐诗,欣赏唐诗吧!
2、图片欣赏
多媒体展示流浪儿捐助汶川的图片,让学生评议让自己感动的原因。
明确:尽管他们历尽人间的苦难,尽管他们饱尝世态的炎凉,但伤残和贫寒却无法泯灭骨髓里的善良和爱心 。在祖国四川汶川最困难的时侯,当我们在捐献出了对我们而言屈指可数的金钱时,他们却捐献了自己活下去的依靠!难道这不足以让我们感动吗 ?不足以让 我们震撼吗?富者捐献爱心是一种责任,贫者捐献爱心是一种伟大,饥者捐献爱心是一种崇高。让我们对他们敬个礼吧,祈祷他们未来的日子一路走好!
3、思想性欣赏:阅读本诗,让学生说说自己被诗中感动的原因。
明确:元稹尽管自身已被贬谪他乡(通州),又身患重病,奄奄一息,但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时,不禁陡然一惊,震惊“坐起”,可见其对友人之忧心,足见元、白二人友谊之深!
拓展: 友情是xxx的“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的牵挂;友情是xxx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忧心;友情是xxx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安慰;友情是高适的“xxx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激励。
4、艺术性欣赏:品味诗的意境,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道理,掌握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明确:诗中残灯、阴影、暗风、秋雨、寒窗等意象构成了一幅阴沉昏暗的画面,表达了诗人xxx、凄惨、孤独的情怀,对挚友的关切同情,以及由此产生的愤激不平。——借景抒情
诗中因为有了情的移入,才让这些原本客观的景物都带上感情色彩了,“残灯”、“暗风”、“寒窗”,营造出了昏暗、低沉、凄凉、悲苦的意境。这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会一体。
5、课外拓展:品味“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实例。
例一:xxx、晓风残月。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xxx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例二:金黄的菜花在一片片绿色中随着轻柔的春风摇曳,送来了缕缕花香。田垄上两三枝粉面桃花,点缀着这孕育丰收的摇篮。围着篱笆的池塘里,浮着一群悠闲的水鸭,有的曲颈梳洗,有的低头觅食。苍翠的竹林里,隐隐露出一两间农家茅屋,缕缕青烟在林中升腾。
例三:妈妈的坟墓在离家不远的山坡上,那里有一棵老刺槐树。秋风中,片片xxx开枝头,凄凄地飘飞。树枝上成群的乌鸦望着纸钱似的落叶呱呱地叫着,惊得地上的枯草也瑟瑟发抖。
例四:天亮了,全家人熬了一夜,终于拿定了主意。我高兴地拉着干爹来到公园赏花:红的如火,粉的如霞,白的如雪,一朵朵,一簇簇,擎着露珠,映着朝霞,啊,这儿阳光灿烂!
6、巩固提高:阅读xxx《送xxx之广陵》一诗,说说诗中让自己最感动是什么?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xxx左降江州司马》原文及翻译 第7篇
《xxx左降江州司马》翻译赏析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前言】
《xxx左降江州司马》此诗情与景的交融。看似客观的景物描写,却融入了诗人沉重而悲愤的感情,简单几笔,勾勒出的画面却xxx动人,色调低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学习抒情诗意境解读的一个很好的范本。
【注释】
⑴幢幢(chuang chuang):晃动的样子;昏暗不明的样子
【翻译】
残灯已没有火焰,周围留下模糊xxx的影子,这时听说君被贬官九江。在垂死的重病中,我被这个消息震惊得坐了起来,暗夜的风雨吹进我窗户,感觉分外寒冷。
【赏析】
这首诗主要描述元稹与xxx的交谊情深。
《xxx左降江州司马》原文及翻译 第8篇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山中与元九书
xxx
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
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
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xxx?
[注]元稹,字微之,世称元九。写此诗时元稹被贬为通州(今四川达县)司马。
阅读题一
(1)用一句话解释元诗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xx读了元稹的诗说:“至今每吟,犹恻恻耳。”结合元、白诗意,推断xxx内心“恻恻”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抒情方式的角度,赏析两诗画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听说xxx被贬为江州司马。(缺少对象或被贬不给分)
(2)为好友感同身受的真挚友情;为好友因自己被贬而生的悲愤;为自己与好友同是“笼鸟槛猿”(或同处被贬的境遇);为自己给病中的好友带来的悲愤(或伤痛)。(答对任意三点即可)
(3)元诗末句融情于景,将对好友被贬的悲愤和病中凄苦的心情融于凄清景象的描写中,言有尽而情无限;白诗末句直抒胸臆,直接抒发出与好友被贬相隔不能相见的凄楚与无奈,感染力强。(意对即可)
阅读题二
(1) 两首诗表达出什么共同的情感?(4分)
答案: (4分)都表达出对挚友遭遇的关切同情(2分),对自己被贬外调(处境)的感伤与无奈(2分)。
(2) 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答案:(6分)元诗注重动作和神态描写,通过重病卧床的诗人听到好友被贬的'消息陡然一惊的动作神态,表达了对好友的关切;(3分,或:环境描写,融情于景,通过残灯、风雨、寒窗等景物描写营造凄清意境抒发xxx之情。)
白诗注重对比(虚实结合)手法,通过金銮殿考中进士的情景与庐山草屋拂晓灯前情景对比,表现了现实处境的艰难。(3分,或:比喻,以笼中的鸟、槛里的猿比喻诗人与朋友的现状,表现现实处境的困苦;又或:直抒胸臆,人世间你我再相见会是在哪一年啊!表现对现实的无奈)
《xxx左降江州司马》原文及翻译 第9篇
《xxx左降江州司马》《山中与元九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xxx左降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山中与元九书
xxx
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
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
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xxx?
[注]元稹,字微之,世称元九。写此诗时元稹被贬为通州(今四川达县)司马。
(1)用一句话解释元诗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xx读了元稹的诗说:至今每吟,犹恻恻耳。结合元、白诗意,推断xxx内心恻恻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抒情方式的角度,赏析两诗画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听说xxx被贬为江州司马。(缺少对象或被贬不给分)
(2)为好友感同身受的真挚友情;为好友因自己被贬而生的.悲愤;为自己与好友同是笼鸟槛猿(或同处被贬的境遇);为自己给病中的好友带来的悲愤(或伤痛)。(答对任意三点即可)
(3)元诗末句融情于景,将对好友被贬的悲愤和病中凄苦的心情融于凄清景象的描写中,言有尽而情无限;白诗末句直抒胸臆,直接抒发出与好友被贬相隔不能相见的凄楚与无奈,感染力强。(意对即可)
《xxx左降江州司马》原文及翻译 第10篇
残灯无焰影幢幢,
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残灯已没有火焰,周围留下模糊xxx的影子,这时听说君被贬官九江。在垂死的重病中,我被这个消息震惊得坐了起来,暗夜的风雨吹进我窗户,感觉分外寒冷。
注释:幢幢(chuang chuang):晃动的样子;昏暗不明的样子。
这首诗主要描述元稹与xxx的交谊情深。
元稹与xxx的友谊是文坛上的一段佳话。二人的文学观点基本一致。政治倾向亦约略相同,守正不阿的品格,以及人生遭际种种亦非常近似,这些,都使他们的交谊非同寻常,一日不见,恍若三秋。身处贬谪,重病缠身的诗人在听到老友的不幸消息后,竟是那样伤心动情,这不正是二人友谊的历史记录吗?
据载,xxx在江州读到这首诗以后,马上给元稹回了一封信,信中大呼:“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此等情辞,在短书中四次出现。对于元稹的诗句,xxx评论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xxx哉!至今每吟,犹恻侧耳!”拿元稹的'诗与xxx的书信对读,我们无不为二人的深挚交情所打动。
《xxx左降江州司马》原文及翻译 第11篇
元 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 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一、说教材。
这首诗属于高中语文第三册古诗词单元的“其他古诗词读背篇章。”从整体看,在这册课本的前两个单元,学生已经集中学习了一部分古诗词,并且初步体会过了如何解读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意境。加之,作为高中阶段的学生,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知识,这首诗在字词的难度不大,学生可以比较直观地理解出诗歌字面上的含义,从而体会诗人元稹对好友命运的关怀之情。因而我将这堂导读课设计的重点放在了“解读诗歌意象,品味诗境”上面。
这首《xxx左降江州司马》写作上的突出特点是:情与景的交融。看似客观的景物描写,却融入了诗人沉重而悲愤的感情,简单几笔,勾勒出的画面却xxx动人,色调低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学习抒情诗意境解读的一个很好的范本。依据新课标知识、情感、过程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了解诗歌背景,揣摩诗句含义,从而体会到诗人的情感。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开口诵读古诗的习惯,学习到借助诗歌中的意象来品味意境的鉴赏方法。
情感目标:找到与诗人的情感共鸣,读出古诗的味道来,提高审美情趣。
二、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认为,诗歌的理解感悟最终还是要靠学生自己,所以本课堂教学主要还是着重于通过反复诵读、激发想象、合作讨论来帮助学生寻找与诗人的情感共鸣,从而体会到诗歌的意境。因此我将采取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以诵读为主,点拨为辅,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的重点在于:解读诗歌意象,品味诗的意境。
教学的难点是:如何掌握“借助意象,体味情感”的古代诗歌鉴赏方法。
三、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都是富有艺术细胞的专门人才,专业人士了,都说艺术是相通的,那咱们用自己对艺术的天分来感受一下下面的几个情境:如果你看到一幅图画,色彩鲜艳而且饱满,画上有青山有绿树有田园野花,还有美丽的虫鱼鸟兽,或是精神抖擞喜笑颜开人的人,你认为这副画要表现的情感是怎样的呢?轻松?欢快?向上?那么如果是另外一幅画面,一间昏暗的房屋里面,只点着一盏暗淡得快要熄灭的油灯,窗户外雨大风急,一个孤单的病卧在床上的老人,看着窗边的风把寒冷的雨吹进了屋子里,这时你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感情?孤独?xxx?灰暗?很好,我们的同学都能够通过画面中的景物、色彩等来体会到画面背后不同的情感色彩。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是相通的,我们就来试着把刚才欣赏画的体会,带进下面这首诗歌的欣赏中吧,看看它运用了哪些景物,描绘出了什么色调的画面,又有着什么样的情感呢。
1、先由教师xxx诗歌,xxx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体会诗句的形式及情感,同时可以借此扫清字词读音和停顿上的疑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