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对酒》唐诗鉴赏 第1篇
xxxxxx首赏析
导读:这组诗以曲江为意象,寓意着大唐国运的盛衰,表明了世事变迁。其原文如下:
xxx首
【其一】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其二】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xxx首阅读答案:
(1)首联主要意象是什么?写的是何时之景?
答:飞花 暮春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答:① 以小见大,以景物写人事。②承上启下,为下文直抒胸臆,寄寓感慨做铺垫。③练字:巢 卧 ④ 以实写虚 以动写静
(3)诗中 “物理”的含义是什么?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①惜春伤春之情;
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③凝结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反思。
xxx首翻译:
(一)一片春花飞落,春随花落而渐去。风吹落花万点,煞是愁人。且看飞花随风飘去,不要因感伤太多而厌酒。江边的明堂上有翡翠筑巢。芙蓉苑边,有石麒麟卧在墓道旁。细细想来,还是应该及时行乐,人生何必为浮名所累。
(二)每天退朝归来,都要典衣沽酒。常常到曲江边举杯畅饮,尽醉而归。因赊酒太多,处处留有酒债。人生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就不多。蝴蝶在花丛中穿行,时隐时现。蜻蜓缓缓飞动,时而点着水面。我要对春光说,请与蝴蝶、蜻蜓一同流转。须得片刻欣赏,xxx时机。
xxx首字词解释:
(1)曲江:河名,在陕西西安市东南郊,唐朝时候是游赏的好地方。
(2)减却春:减掉春色。
(3)万点:形容落花之多。
(4)且:暂且。经眼:从眼前经过。
(5)伤:伤感,忧伤。江上小堂巢翡翠 巢翡翠:翡翠鸟筑巢。
(6)苑边高冢卧麒麟苑:xxx胜境之一芙蓉花。冢:坟墓。
(7)推:推究。
(8)物理:事物的道理。
(9)浮名:虚名。
(10)朝回:上朝回来。典:押当。
(11)债:欠人的钱。行处:到处。
(12)深深:在花丛深处;又可解释为“浓密的样子”。见:现。
(13)款款:形容徐缓的样子。传语:传话给。
(14)风光:春光。共流转:在一起逗留的盘桓。
(15)违:违背,错过。
xxx首背景:
《xxx首》是唐代诗人xxx的诗作,写于乾元元年(758)暮春。xxx时任“左拾遗”,此时安史之乱还在继续。
xxx首中心大意: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惜春伤春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感慨;凝结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反思。
xxx首赏析:
(一)第一首写他在曲江看花吃酒,布局出神入化,抒情感慨淋漓。
《曲江对酒》唐诗鉴赏 第2篇
xxx《xxx首其一》全诗翻译赏析
xxx首 其一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词语解释:
却:去,掉。
且:故且。
厌:嫌,这里指以酒消愁。
减却春:减了春色。
万点:形容落花之多。
(1)曲江:河名,在陕西西安市东南郊,唐朝时候是游赏的好地方。
(2)减却春:减掉春色。
(3)万点:形容落花之多。
(4)且:暂且。经眼:从眼前经过。
(5)伤:伤感,忧伤。江上小堂巢翡翠 巢翡翠:翡翠鸟筑巢。
(6)苑边高冢卧麒麟苑:xxx胜境之一芙蓉花。冢:坟墓。
(7)推:推究。
(8)物理:事物的道理。
诗文解释:
一片春花飞落,春随花落而渐去。风吹落花万点,煞是愁人。且看飞花随风飘去,不要因感伤太多而厌酒。江边的明堂上有翡翠筑巢。芙蓉苑边,有石麒麟卧在墓道旁。细细想来,还是应该及时行乐,人生何必为浮名所累。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七律《xxx首》写于xxx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暮春任“左拾遗”时。这两句通过描写残春景色,抒发诗人满腹的怨愁——落下一片花瓣都要减掉一层春色,而今,万点飘坠,落花纷纷,更使人烦恼愁闷。一片花飞,春残之始,风飘万点,春残欲尽。面对这个过程,诗人的愁绪亦逐步升级。诗句语奇意远,蕴含深沉。
赏析:
《xxx首》是唐代诗人xxx的诗作,写于乾元元年(758)暮春。xxx时任“左拾遗”,此时安史之乱还在继续。曲江又名曲江池,位于长安城南朱雀桥之东,是唐代长安城最大的名胜风景区。曲江的盛衰与大唐同在。诗人在诗中把曲江与大唐融为一体,以曲江的盛衰比大唐的盛衰,将全部的哀思寄予曲江这一实物,从一个侧面更形象的写出了世事的变迁。
时值暮春,花xxx,眼看着落花流水春去也,诗人不禁把酒伤怀。安史之乱后,曲江一片萧条,门可罗雀,石麒麟倒卧在高冢之前;恰逢诗人官场失意,朝不保夕。诗人面对此时此景,百感交集,想举杯消愁、及时行乐,结果却是愁上加愁。
这首诗含蓄而且富有神韵。诗人只是抒写了最典型而且最有特征的东西,让读者通过已经抒发的情感和已经描写的景物去体会尚未抒发的情感和尚未描写的景物。令人回味无穷,想象无限。全诗布局精细、出神入化。
第一首写他在曲江看花吃酒,布局出神入化,抒情感慨淋漓。
《曲江对酒》唐诗鉴赏 第3篇
xxx《曲江对雨》全诗翻译与赏析
曲江对雨
(唐)xxx
城上春云覆苑墙,xxx晚色静年芳。
xxx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xxx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翻译:
上朝回来,天天去典当春天穿的衣服,换得的钱每天到江头买酒喝,直到喝醉了才肯回来。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的小事,人能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但见蝴蝶在花丛深处穿梭往来,蜻蜓在水面款款而飞,时不时点一下水,传话给春光,让我与春光一起逗留吧,虽是暂时相赏,也不要违背啊!
鉴赏:
曲江是xxx长安作的一个重要题材。安史之乱前,他以曲江游宴为题,讽刺xxx的豪奢放荡。陷居时期,他潜行曲江,抒发深重的今昔兴亡之感。而平乱之后,则大多寓凄寂之境于浓丽之句,表达深沉的悲感与愤慨。《曲江对雨》就是这样的一首作品。此诗景丽情深,抚今追昔,低徊蕴藉,其艺术之美主要在于:
一、绘景动静结合。
首联写景,先大处落墨,勾出全景,重在写静态。春云低垂,笼罩宫城,覆压苑墙;斜晖脉脉,xxx寂寂,暮霭沉沉,芳草萋萋:虽是春景,生意盎然,却了无人迹,一派荒凉落寞。一“覆”,一“静”,既凸显眼前之景的冷清郁闷,又透露出时移世易,物是人非的沧桑感。xxx说此二句隐“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之慨叹,颇有见地。曾见证过开元盛世的`繁华与奢靡的曲江,安史乱后曾沉寂近八十载,直至xxx时,才稍有修整,但亦难挽颓势。此联景中藏情,耐人寻味。“静年芳”三字尤为痛切,年年芳草,而盛况无存,令人嗟叹。
颔联直承而下,从细部用笔,由面到点,写曲江胜景,重在写动态,将满怀幽思作进一步渲染。杂花生树,落英缤纷,本已迷人眼目,又经如酥春雨的润泽,更觉楚楚可怜,娇媚动人。xxx《尘史》言:“此诗题于院壁,‘湿’字为蜗涎所蚀。xxx、xxx、xxx游偕僧佛印,因见缺字,各拈一字补之:xxx‘润’,xxx‘老’,xxx‘嫩’,佛印云‘落’。觅集验之,乃‘湿’字也,出于自然。而四人遂分生老病苦之说。诗言志,信矣。”(见仇兆鳌《xxx集详注》)“湿”字,也有选本作“落”,以为用“落”字更有余韵。春雨迷蒙,飞红万点,飘xxx,随波逐流。枯坐xxx的诗人面对此景,不禁生出万分惆怅与凄苦之情,恰如落红离枝,盛唐气象已渐行渐远,诗人不免潸然掉泪。这是移情于景的妙句。
“水荇牵风翠带长”,此句脱胎于xxx的“绾雾清条弱,牵风紫蔓长”,敷色浓艳,姿态飘逸。本是风吹水荇,诗人却反道“水荇牵风”,赋景以人格化动作,似乎这“水荇”也难耐乏人问津的寂寞,欲招揽清风一缕与之共话沧桑。以“雨”“风”来烘托“xxx”“水荇”,景更丰富了,意境也更深了一层。
二、抒情含蓄深婉。
诗题是“曲江对雨”,前两联写曲江春雨图,紧扣题中“雨”字;后两联是写“对雨”之思,触景生情,但这情又非直白宣泄,而融于翩翩遐想,更见含蓄深婉。颈联讲当年玄宗皇帝,曾率领xxx禁军,自夹城趋芙蓉园,笳鼓齐鸣,车声雷动,旌麾蔽日。到此时,驰道依存,空余废辇,殿门深锁,无人焚香,戒备森严。xxx曾有诗云“青春波浪芙蓉园,白日雷霆夹城仗”,然而兴衰无常,此刻曲江一派凄清冷寂,空自让人凭悼。
尾联再折一层,写诗人之狂想。“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诗人描绘了一个君臣同欢、歌舞升平的宴饮嬉游之景。遥想昔日承天门赐宴,列教坊之歌妓,翠袖承花,xxx按曲,觥筹交错,为乐未央,那才是盛世华章人生尽欢。(《旧唐书》载:“开元元年九月,宴xxx僚于承天门,令左右于楼下撒金钱,许中书以上五品官及诸司三品以上官争拾之。”)“何时”表明这种狂想充其量是一场豪梦而已。xxx曾受用于玄宗,安史劫后,xxx(即肃宗)上场,肃宗因当日分镇之命,几撼其储皇之位,衷心隐处,不搛于若翁,故将玄宗移居西内,并将其旧侍翦除殆尽,玄宗暮境悲凉,xxx不得xxx恩宠,也就愈念当日如鱼得水的佳境了。此联抒情极其惨痛。“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明知逝水难回,却渴盼恩泽重沐,一展怀抱,这不能不令人伤感。“暂醉”,其实只能是转瞬即逝的精神麻醉罢了。
全诗绘景浓艳,意境静穆清冷;抒情婉转,感慨深沉曲折。在忆旧与憧憬中隐约可见诗人的忠君忧国之心以及xxx自放之念。
《曲江对酒》唐诗鉴赏 第4篇
坐在曲江的江头,现还不想回去,水晶宫殿现已是虚空寥落了。
桃花与xxx随风轻轻飘落,黄色的鸟群中不时有几只白色的鸟一同飞翔。
我整日纵酒,甘愿被人嫌弃,又懒于参朝,的确有违世情。
只因为微官缚身,不能解脱,虽老大伤悲,终未辞官归隐。
赏析:
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诗人时任左拾遗,因上疏为宰相房琯罢职一事鸣不平,引起了肃宗的不满,后不被重用,有名无实。
首联:“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此联写景,先点明地点,与诗题对应,“坐不归”说明诗人已坐许久,却依然不归,这“不”字带有强烈的主观情绪,下半句,眼前这宫殿慢慢变得迷濛了,这“转”字隐含着时间悄悄地在走,不知不觉,诗人已坐了很长时间。
颔联:“桃花细逐xxx落,xxx兼白鸟飞。”继续写眼前之景,只见桃花片片飘落,“桃花”“xxx”及“黄鸟”“白鸟”为句中对,同时上下句对仗也极为工整,寥寥数字,春色的美好已是一览无余,我们仿佛看到粉色的桃花、洁白的xxx,在风中片片飘飞,鸟儿有黄色的,也有白色的,在天空飞翔,这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细逐”“时兼”将不同的花、鸟相连,将花落及鸟飞时的动感极生动地表露了出来。
颈联:“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此联写诗人对现状的不满,实是牢骚之语,意思大抵是既然人家嫌弃我,那我就常常纵酒,既然不为所用,我为何还勤勉上朝。矛头直指当今皇上,诗人的内心已满是愤愤不平之气。
尾联:“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此联依然抒发心中感慨,微官缠身,老大伤悲,然依然没有拂衣而去。现进退两难,报国无望,诗人内心的失望和忧愤何时才是尽头。
《曲江对酒》唐诗鉴赏 第5篇
xxx曲江赏析
每每读到xxx诗《曲江》的最后两句,“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总会产生许多的感慨。笔者虽然是一个布衣百姓,但几十年了,为了所谓的浮名也没有少费苦心,结果是到如今还是空空如也,徒落得心力交瘁、心神疲惫。然而至今还是放不下,还在无谓的努力。“细推物理须行乐”,诗人xxx所说得“乐”究竟是指什么,笔者不可妄言,但笔者理解的“乐”,绝对不是及时行乐,不是让人们用一种及时行乐的处世态度去生活。这种“乐”也许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芸芸众生,都非圣贤,永远也逃脱不出追名xxx的人生藩篱,这是人性的本能,也是人性的必然。因为人生一世,为了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场所,为了过上一个衣食俱丰的生活,为了能够光耀祖宗,就得拼命的去追名xxx。对任何人来说,勇敢的去追名xxx没有一点过错,而且是应该弘扬和鼓励的。因为如果没有人们的追名xxx,我们的社会就会失去竞争力,失去竞争力,我们的社会就不会进步和发展,我们的生活质量也就不会改善。所以说追求名利绝对没有错,我们的社会正是靠着人们的追名xxx才不断的发展进步。追名xxx没有错,错的是我们在xxx利的过程中没有把握一个正确的心态。人这一辈子之所以累,之所以难,就是因为被名利缠身,为名利而活。
xxx老先生一语道破人生存的最高境界,就是追求一个“乐”,乐才是人生存的终极目标。正是因为寻乐,我们才不断的追名xxx。但如何追名xxx却大有的学问,这和我们是否快乐有着直接的关系。既然人生就是为名利而来,那我们就大胆的去追逐浮名吧,只是别让浮名蒙蔽心灵,让心灵为了浮名而着魔变得失却理智。在人生的进程中,在追名xxx的过程中,我们会因为名利而快乐和痛苦。但是不管为了快乐如何xxx利,我们的快乐绝对不能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那样的快乐即使暂时快乐了,我们的心灵却会永远不安宁。但是,看看我们生活的世间,却有许多人的快乐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他们用牺牲别人的利益甚至生命来换取自己的快乐。这样的追名xxx破坏了社会的正常秩序,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也许正是因为自古以来许多人的快乐都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用别人的痛苦换来的',所以诗人xxx才发出了“何用浮名绊此身”的千年前的感慨。寻找快乐是人性的本能,追求名利是人性的必然。但是千万不能让浮名将人的心灵迷失,那样的名利真的如诗人所言就绊住此身了,也就没什么乐可言了。
“细推物理须行乐”,如何理解和领会这个乐字,关乎人一生的幸福和快乐。人一生在不停的xxx利,这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虽然其中充满许多快乐,但欢乐的背后就是痛苦。如何让快乐多于痛苦,是衡量一个人一生是否幸福和快乐的一把尺子,是个人智慧和才干的综合体现。当然“乐”并不是单纯的建立在丰富的物质生活上的,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衡量一个人的标准似乎就是其自身的财富,收入的高低,但是,快乐虽然和财富、金钱有关系,但并不是必然的关系。生活中真正快乐的人并不是拥有巨大财富和地位的人,真正的快乐着恰恰是那些衣食无忧却没有大量财富和金钱可以支配的人。这些人享受着并不富裕的物质生活却过着悠闲快乐的生活,他们也追名xxx,但他们没有寻找到大名大利,没有被真正的浮名所羁绊,因此才能平静的善对人生。
“乐”是什么,乐的基本条件是衣食俱丰。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没有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居所,这样的生活绝对不是快乐的。但是具备了衣食俱丰的生活条件,其间的快乐也许就因人而异。寻乐,不是及时行乐,不是做什么只要自己快乐就行,不是用别人的痛苦来换取自己的快乐。“细推物理须行乐,”乐就是用平和的心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过自己喜欢的生活。这样的“乐”,才是真正的乐。不管怎么找乐,千万别让“浮名”迷失心灵,羁绊此身。
《曲江对酒》唐诗鉴赏 第6篇
1.xxx《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全诗赏析
2.xxx《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全诗赏析
3.xxx《安定城楼》全诗翻译与赏析
4.xxx《梦泽》全诗赏析
5.xxx《马嵬》全诗翻译与赏析
6.xxx《锦瑟》全诗翻译赏析
7.xxx《重过圣女祠》全诗注释翻译与赏析
8.xxx《赠刘司户蕡》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9.xxx《二月二日》全诗翻译与赏析
一开始就着意渲染曲江的荒凉景象:放眼极望,平时皇帝车驾临幸的盛况再也看不到了,只能在夜半时听到冤鬼的悲歌声。这里所蕴含的并不是吊古伤今的历史感慨,而是深沉的现实政治感喟。“平时翠辇过”,指的是事变前文宗车驾出游曲江的情景;“子夜鬼悲歌”,则是事变后曲江的景象,这景象,荒凉中显出凄厉,正暗示出刚过去不久的那场“流血千门,僵尸万计”的惨酷事变。在诗人的感受中,这场大事变仿佛划分了两个时代:“平时翠辇过”的景象已经成为极望而不可再见的遥远的过去,眼前面对的就是这样一幅黑暗、xxx而带有恐怖气氛的现实图景。“望断”、“空闻”,从正反两个方面暗寓了一场“天荒地变”。
三、四承“望断”句,说先前乘金舆陪同皇帝游赏的美丽宫妃已不再来,只有曲江流水依然在寂静中流向玉殿旁的御沟(曲江与御沟相通)。“不返”、“犹分”的鲜明对照中,显现出一幅荒凉冷寂的曲江图景,蕴含着无限沧桑今昔之感。文宗修缮曲xxx馆,游赏下苑胜景,本想恢复升平故事。甘露事变一起,受制家奴,形同幽囚,xxx舆,遂绝迹于曲江。这里,正寓有升平不返的深沉感慨。下两联的“荆棘铜驼”之悲和“伤春”之感都从此生出。
第五句承“空闻”句。西晋陆机因被宦官孟玖所谗而受诛,临死前悲叹道:“华亭(陆机故宅旁谷名)鹤唳,岂可复闻乎?”这里用以暗示甘露事变期间大批朝臣惨遭宦官杀戮的情事,回应次句“鬼悲歌”。第六句承“望断”句与颔联。西晋灭亡前,xxx预见到天下将乱,指着洛阳宫门前的铜驼叹息道:“会见xxx荆棘中耳!”这里借以抒写对唐王朝国运将倾的忧虑。这两个典故都用得非常精切,不仅使不便明言的情事得到既微而显的表达,而且加强了全诗的悲剧气氛。两句似断实连,隐含着因果联系。
末联是全篇结穴。在诗人看来,“流血千门,僵尸万计”的这场天荒地变──甘露之变尽管令人心摧,但更令人伤痛的却是国家所面临的衰颓没落的命运。(“伤春”一词,在xxx的诗歌语汇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曾被他用来概括自己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这里特指伤时感乱,为国家的衰颓命运而忧伤。)痛定思痛之际,诗人没有把目光局限在甘露之变这一事件本身,而是更深入地去思索事件的前因后果,敏锐的觉察到这一历史的链条所显示的历史趋势。这正是本篇思想内容比一般的单纯抒写时事的诗深刻的地方,也是它的风格特别深沉凝重的原因。
这首诗在构思方面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既借曲江今昔暗寓时事,又通过对时事的感受抒写“伤春”之情。就全篇来说,“天荒地变”之悲并非主体,“伤春”才是真正的中心。尽管诗中正面写“伤春”的只有两句(六、八两句),但实际上前面的所有描写都直接间接地围绕着这个中心,都透露出一种浓重的“伤春”气氛,所以末句点明题旨,仍显得水到渠成。
以丽句写荒凉,以绮语寓感慨,是xxx一些律诗的显著特点。xxx学杜,在这方面也是深得xxx窍的。读《曲江》,可能会使我们联想起xxx的《秋兴》,尽管它们在艺术功力上还存在显著的差别。
《曲江对酒》唐诗鉴赏 第7篇
1. 关于曲江流饮诗句
关于曲江流饮诗句 1. 曲江流饮绕长安前一句
骊山晚照披秦地, 曲江流饮绕长安。
诗云:
华岳仙掌望崤涵,雁塔晨钟响城南。
骊山晚照披秦地,曲江流饮绕长安。
xxx雪三春暖,太白积雪六月寒。
草堂烟雾紧相连,咸阳古渡几千年。
2. 曲江流饮的介绍
曲江流饮:曲江池位于西安市南郊、距城约5公里。它曾经是我国汉唐时期一处极为富丽优美的园林。曲江池常年两岸楼台起伏、xxx立,绿树环绕,水色明媚。每当新科进士及第,总要在曲江赐宴。新科进士在这里乘兴作乐,放杯至盘上,放盘于曲流上,盘随水转,轻漂漫泛,转至谁前,谁就执杯畅饮,遂成一时盛事。“曲江流饮”由此得名。
3. 描写大唐芙蓉园的古诗词
大唐芙蓉园(配诗)
昔日烟柳繁华地,今夜曲江明月楼。眼前有景道不得,xxx题诗在上头。
曲江(二首)之一
xxx
一片花飞减却春, 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 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 花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 何用浮名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 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 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 暂时相赏莫相违
4. 关于描写曲江夜景的诗句
没有专门只写夜景的曲江诗歌,不过有几首唐诗中都有其夜色描述。
《曲江夜思》
韩偓
鼓声将绝月斜痕,园外闲坊半掩门。
池里红莲凝白露, 苑中青草伴黄昏。
林塘阒寂偏宜夜,烟火稀疏便似村。
大抵世间幽独景,最关诗思与离魂。
《曲 江 》
xxx
望断平时翠辇过, 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 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 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虽折, 若比伤春意未多。
《曲江春望》
xxx
菖蒲翻叶柳交枝,暗上莲舟鸟不知。
更到无花最深处,玉楼金殿影参差。
翠黛红妆画鹢中,共惊云色带微风。
箫管曲长吹未尽,xxx北雨濛濛。
xxx野入芳洲,拥沫吹花草上流。
落日行人渐无路,巢乌乳燕满高楼。
另外xxx有几首写曲江的诗歌但都未涉及到夜景。最出名的就是《xxx首》,《曲江对雨》和《哀江头》,抄录如下以供参考。
《xxx首》
xxx
【其一】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其二】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曲江对雨》
xxx
城上春云覆苑墙,xxx晚色静年芳。
xxx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xxx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哀江头》
xxx
xxx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xxx。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xxx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xxx花岂终极!
黄昏xxx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xxx还有一首写曲江叫《暮秋独游曲江》
xxx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xxx
漠漠轻阴晚自开,_映楼台。
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5. 曲江流饮具体位于曲江池什么位置呀
这里现在只是一个遗址公园,只保留了当年的地名,早已不见当初的繁华盛世。
曲江位于西安市南郊,北临大雁塔,距城约5公里。是我国汉唐时期一座富丽堂皇,景色优美的开放式园林。曲江池两岸依地势连绵起伏建有云台亭榭、宫殿楼阁,使曲江品种繁多的奇花异草,随四xxx竞艳的自然景致,在自然美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几分人文之美。“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每到春秋两分及重要节日,城里的皇室贵族、达官显贵都会携家眷来此游赏,樽壶酒浆,笙歌画船,宴乐于曲江水上。优美的环境、丰富的人文气息也吸引了大批文人雅士吟诗作画。
在唐朝的长安城南,有不少带“曲”的名胜古迹,“曲”在古汉语中有“隅”的意思。“隅”从“阜”,即土山,山水弯曲边角处。韦、xxx曲多显贵别墅,唐鸾台侍郎xxx别墅的后花园就坐落在这里。xxx在xxx十里少陵原上,诗圣xxx曾在此居住,其号“xxx老”即来源于此。
在xxx选拔官员的科举考试中,进士考试是科举中最难的一科。除通过礼部每年春季举行的全国笔试外,还要经过几道测试才能踏上仕途。正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可见之难。“岁岁人人来不得 ,曲江烟水杏园花”,而举子们一旦中第,对这样一件关乎个人、门庭荣辱的大事,自然是要好好庆祝一番的,庆祝的形式就是曲江大会,也称曲江宴。又因举行宴会的地点一般都设在杏园曲江岸边的亭子中,所以也叫“杏园宴”。
每逢上巳日(农历的三月三日),正赶上唐代新科进士正式放榜之后,踏着xxx的草色,踏青赏春 阳光明媚。每当新科进士及第总要在这里乘兴作乐,放杯至盘上,放盘于曲流上随水转,按照古人“曲水流觞”的习俗,酒杯流至谁前谁就要执杯畅饮,并当场作诗,由众人对诗进行评比,称为“曲江流饮”。
6. 描写曲江的诗
xxx首
xxx
一片花飞减却春, 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 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 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 何用浮荣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 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 点水蜻蜓款款飞。
曲 江
xxx
望断平时翠辇过, 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 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 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虽折, 若比伤春意未多。
7. 关中八景佚名诗
陕西西安碑林现存《关中八景图》石刻一方,成石于清康熙十九年(西元1680年),由时任河东盐使xxx咏诗题画,八景为:雁塔晨钟、草堂烟雾、xxx雪、曲江流饮、咸阳古渡、华岳仙掌、太白积雪、骊山晚照。
清 xxx 关中八景诗
雁塔晨钟
噌眩初破xxx霜,
落月迟迟满大荒,
枕上一声残梦醒,
千秋胜迹总苍茫。
草堂烟雾
烟雾空蒙叠xxx,
草堂龙象未分明。
xxx飘渺云端出,
跨鹤人来玉女迎.
xxx雪
古桥石路半倾欹,
柳色青青近扫眉,
xxx沙深客恨,
轻盈飞絮欲题诗.
曲江流饮
坐对回波醉复醒,
杏花春宴过兰亭,
如何但说山阴事,
风度曾经数九龄,
咸阳古渡
长天一色渡中流,
如雪芦花载满洲。
江上丈人何处去,
烟波依旧汉时秋.
华岳仙掌
xxx茎承露盘,
xxx铸旧长安.
何如此地求仙诀,
眼底烟雾指上看。
太白积雪
白玉山头玉屑寒,
松风飘拂上琅玕。
云深何处高僧卧,
五月披裘此地看.
骊山晚照
幽王遗恨没荒台,
翠柏苍松绣作堆。
入暮晴霞红一片,
尚疑烽火自西来。
8. 大雁塔诗歌创作背景
唐中宗神龙年间,进士张莒游慈恩寺,将名字题在大雁塔下,此举引得文人纷纷效仿,尤其是新科进士更把雁塔题名视为莫大的荣耀。
凡新科进士及第,除了xxx骑马遍游长安之外,还要一起曲江流饮作诗品评(皇帝也必于曲江边的楼上垂帘观看),杏园探花参加国宴,然后登临大雁塔,推举善书者将他们的姓名、籍贯和及第的时间用墨笔题写在墙壁上留念,象征由此步步高升,平步青云。这些人中若有人日后做到了卿相,还要将姓名改为xxx书写。
在雁塔题名的人当中,最出名的当属白居易。他27岁一举中第,登上雁塔,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表达他少年得志的喜悦。
9. 唐代xxx的《忆春日曲江宴后xxx芙蓉园》诗:“春风上苑开桃xxx,
忆春日曲江宴后xxx芙蓉园
唐 xxx
春风上苑开桃xxx,诏许看花入御园。香径草中回玉勒,凤凰池畔泛金樽。绿丝垂柳遮风暗,红药低丛拂砌繁。
归绕曲江烟景晚,未央明月锁千门。
曲江宴:唐时考中的进士﹐放榜后大宴于曲xxx,又名曲江会。始于xxx隆基时期。
唐代新科进士正式放榜之日恰好就在上巳之前,上巳为唐代三大节日之一,这种游宴,皇帝亲自参加,与宴者也经皇帝“钦点”。宴席间,皇帝、xxx大臣及与宴者一边观赏曲江边的天光水色,一边品尝宫廷御宴美味佳肴。曲江游宴种类繁多,情趣各异。其中以上巳节游宴、新进士游宴最隆重,在历史上的影响最深。考中进士既然是这样的一件大事,自然是要庆祝一番的,庆祝的形式就是曲江大会,亦即曲江宴。因为宴会往往是在关试后才举行,所以又叫“关宴”;因举行宴会的地点一般都设在杏园曲江岸边的亭子中,所以也叫“杏园宴”;以后逐渐演变为诗人们吟诵诗作的“诗会”,按照古人“曲水流殇”的习俗,置酒杯于流水中,流至谁前则罚谁饮酒作诗,由众人对诗进行评比,称为“曲江流饮”。 至xxx时,也在曲江宴中设“樱桃宴”专门来庆祝新进士及第。
上苑:又称上林苑,隋唐时期遍布长安城及东郊骊山、乐游原,南郊至终南山,西郊昆明池等。隋西苑,xxx东都苑,亦有过文人称之上苑。
首联大意:正值上林苑春风和煦、桃xxx盛开之时,(我们)受皇帝诏令许可进入御园中赏花。
《曲江对酒》唐诗鉴赏 第8篇
xxx唐诗《狂夫》全诗赏析
《狂夫》是唐代诗人xxx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的打击,表明了“狂夫”二字的深刻含义。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xxx净,雨裛红蕖xxx。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狂夫》注释】
⑴万里桥:在成都南门外,是当年xxx送xxx出使东吴的地方。xxx的草堂就在万里桥的西面。
⑵百花潭:即浣花溪,xxx草堂在其北。沧浪:指汉水支流沧浪江,古代以水清澈闻名。《xxx·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有随遇而安之意。
⑶筱(xiǎo):细小的竹子。娟娟净:xxx洁之态。
⑷裛(yì):滋润。红蕖:粉红色的荷花。xxx:阵阵清香。
⑸厚禄故人:指做大官在朋友。书断绝:断了书信来往。
⑹恒饥:长时间挨饿。
⑺填沟壑(hè):把尸体扔到山沟里去。这里指穷困潦倒而死。疏放:疏远仕途,狂放不羁。
【《狂夫》白话译文】
万里桥西边就是我的破草房,没几个人来访,百花潭与我相伴,随遇而安,这就是沧浪。和风轻轻拥着翠绿的竹子,xxx洁,xxx慢慢洗着粉红的荷花,阵阵清香。当了大官的朋友人一阔就变脸,早与我断的来往,长久饥饿的小儿子,小脸凄凉,让我愧疚而感伤。我这老骨头快要扔进沟里了,无官无钱只剩个狂放,自己大笑啊,当年的狂夫老了却更狂!我就这么狂!
【《狂夫》创作背景】
xxx宗上元元年(760)夏天,诗人xxx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子儿女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这首诗正作于这期间。
【《狂夫》赏析】
这首七律作于xxx客居成都时。诗题为“狂夫”,当以写人为主,诗却先从居住环境写来。
成都南门外有座小石桥,名“万里桥”。过桥向东,就来到“百花潭”,这一带地处水乡,景致幽美。当年xxx就在这里营建草堂。饱经丧乱之后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地,他的心情舒展乃至旷放了。首联“即沧浪”三字,暗寓《渔夫》“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意,逗起下文疏狂之意。“即”字表示出知足的意味,“岂其食鱼,必河之鲂”,有此清潭,又何必“沧浪”呢。“万里桥”与“百花潭”,“草堂”与“沧浪”,略相映带,似对非对,有形式天成之美;而一联之中涵四专名,由于它们展现极有次第,使读者目接一路风光,而境中又略有表意(“即沧浪”),便令人不觉痕迹。“万里”、百花”这类字面,使诗篇一开头就不落寒俭之态,为下文写“狂”预作铺垫。
《曲江对酒》唐诗鉴赏 第9篇
曲 江
xxx
望断平时翠辇过, 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 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 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虽折, 若比伤春意未多。
译文:
不见平时皇帝幸会曲江的盛况,如今只能在半夜听到冤魂怨鬼的歌哭。昔日宫妃陪同皇帝出游的热闹场景一去不复返,xxx江流水依旧分波于玉殿。甘露之变,朝臣如陆机之遇害;国祚衰颓,我亦有xxx暮年之叹也。时局变化令人心摧,可是唐王朝的春天一去不返,更令人痛心。
题解:
曲江,又称曲江池,在长安东南郊,是唐代长安最大的风景名胜区。xxx开元年间,这里非常繁华。安史之乱后,曲江荒废了。xxx想恢复盛唐时期的升平之状,于是在大和九年(835)二月重修曲江。十月,在这里赐宴百官。十一月,发生“甘露之变”,曲江的重修工作就此停止了。
xxx之时,宦官专权,他对此深恶痛绝,决心依靠宰相xxx、凤翔节度使xxx等铲除宦官势力。十一月的一天,xxx谎称一棵石榴树上夜降甘露,是吉祥的预兆,企图在宦官仇士良等前往观看时,将其诛杀。不料事败,仇士良挟持文宗,xxx、xxx杀,连未曾预谋的宰相xxx等也遭族灭,同时株连者千余人。从此宦官更加胡作非为,风雨飘摇中的大唐王朝不可挽回地急遽败落下去。
曲江的兴废,和唐王朝的盛衰是密切相关的。xxx的《哀江头》曾借曲江的今昔之别来抒发国家残破的感伤。xxx有感于曲江的再度荒凉,于甘露之变后的第二年春天写下了这首诗,与其说是感叹曲江的衰败,不如说是感叹唐王朝的日落西山,带有浓重的悲怆色彩。
句解:
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
放眼望去,往昔帝王车驾临幸的盛况,再也看不到了。曾经繁华绝代的曲江,已经一片荒凉,只能在夜半时听到冤鬼的悲号声。“翠辇”,是帝王乘坐的车子,车盖上往往用翠羽做装饰。“翠辇过”,代指甘露事变前xxx车驾出游曲江。也有人认为是指当年xxx时的情形,是对开元盛世的追忆,与今日王朝的没落形成鲜明对比。“鬼悲歌”是形容事变后曲江的景象,隐隐透出凄厉,暗示着不久前的那场“流血千门,僵尸万计”的残酷事变。诗人不用着力地铺写,一个“翠辇过”足以概括当年的繁华,一个“鬼悲歌”足见今日的荒凉,一前一后形成鲜明的对比。“望断”与“空闻”使景象的概括融入了浓厚的个人情感。
甘露事变也好,安史之乱也好,总之这是两个时代,两幅景象。歌舞升平的'太平时期已经成为不可见的过去,眼前面对的只是一幅萧瑟、冷落的景象。
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
曾经乘坐金舆陪同皇帝游赏的美丽宫妃已不再来,只有曲江水依然在寂静中流向玉殿旁的御沟。“金舆”,是后妃乘坐、装饰华美的车子。“倾城色”,代指有倾城倾国之貌的美女,出自《汉书·xxx夫人传》中xxx延年唱的一首歌。歌词说:“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下苑”,xxx,曲江与御沟相通而地势较高,江水从曲江流向玉殿旁的御沟,所以说“分波”。“不返”与“犹分”形成对比,蕴含着今昔沧桑之感,更见曲江今日的荒凉冷落。
文宗修缮曲xxx馆,游赏下苑胜景,本想恢复升平旧事。甘露事变一起,受制家奴,形同幽囚,xxx舆,遂绝迹于曲江。这里正寓有升平不返的深沉感慨。
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陆机临死前还忆想着华亭的鹤鸣之声,xxx到老的时候还忧虑着铜驼将陷、王室将倾的局面。这一联涉及两个典故。西晋的陆机被宦官孟玖谗言所害,受到诛杀,临死前悲叹道:“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华亭,陆机故宅旁谷名,在今天上海市的松江西面。陆机悲叹自己再也听不到故园华亭的鹤鸣声了。这里是用来暗示甘露事变期间,大批的朝臣惨遭宦官杀戮,长安城中弥漫着风声鹤唳的恐怖气氛,回应第二句的“鬼悲歌”。
“泣铜驼”也是一个常见的典故。西晋灭亡前,后将军xxx预感天下将有大乱,指着洛阳宫门前的铜驼叹息道:不久后你可能就埋在荆棘野草之中!后来,“铜驼”、“泣铜驼”之类的说法都含有王朝将倾、天下将乱的哀叹。这里即是借以抒发诗人对唐王朝国运的忧虑。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这场翻天覆地的变故虽然令人心摧,但如果比起伤春的感伤来还不算多。在诗人看来,甘露事变固然令人痛心疾首,但是更令人伤感的还不是这件事情本身,而是王朝之春即将远逝。整个国家看不到希望,个人的前途也是一片黯淡,大唐的春天已经过去了,自己的春天遥遥无期,诗人如何不感伤?“伤春”,在xxx的诗歌语汇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曾被他用来概括自己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这里不是指伤春悲秋的一己情怀,而是特指伤时感乱,为国家的衰颓命运而忧伤。
赏析:
曲江,是唐代长安最大的名胜风景区,“开元中疏凿为胜境……花卉环周,烟水明媚。都人游赏,盛于中和上已之节”(康骈《剧谈录》)。安史乱后荒废。xxx颇想恢复升平故事,于大和九年(835)二月派神策军修治曲江。十月,赐百官宴于曲江。甘露之变发生后不久,下令罢修。xxx这首诗,就是事变后第二年春天写的。
曲江的兴废,和唐王朝的盛衰密切相关。xxx在《哀江头》中曾借曲江今昔抒写国家残破的伤痛。面对经历了另一场“天荒地变”──甘露之变后荒凉满目的曲江,xxx心中自不免产生和xxx类似的感慨。xxx的《哀江头》,可能对他这首诗的构思有过启发,只是他的感慨xxx有特定的现实内容,带上了更浓重的悲凉的时代色彩。
《曲江对酒》唐诗鉴赏 第10篇
诗文赏析:
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春,是xxx在长安居住的最后阶段的作品。一年前,xxx只身投奔xxx亭,得职左拾遗。因为宰相房琯罢职一事而上书鸣不平,激怒肃宗,遭到审讯,以后,他的职位有名无实,未见重用。
诗人微官缚身,xxx国之心,却无所作为,虚空寥落之际,将失望与忧忿寄托于花鸟清樽。颔联描绘的是暮春景色、形神兼有、色香具备、生动传神,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空闲无事,留意花落鸟飞的懒散无聊的心境。
曲江,即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市东南,因池水曲折而得名,是当时京都的第一胜地。前两联是曲江即景。“苑外江头坐不归”,苑,指芙蓉苑,在曲江西南,是帝妃游幸的地方。“坐不归”,表明诗人已在江头多时。这个“不”字很有讲究,如用“坐未归”,只反映客观现象,没有回去;“坐不归”,则突出了诗人的主观意愿,不想回去,可见他心中的情绪。这就为三、四联的述怀作了垫笔。
以下三句,接写坐时所见。“水精宫殿转霏微”,水精宫殿,即苑中宫殿。霏微,迷蒙的样子。在“宫殿”、“霏微”间,又着一“转”字,突出了景物的变化。这表面上是承“坐不归”而来的:久坐不归,时间已经快到晚上,所以宫殿霏微。但是,下面的描写中,却没有日暮的景象,这就透露了诗人另有笔意。浦起龙《读杜心解》曾将诗人这一时期所写的《xxx首》、《曲江对酒》、《曲江对雨》,跟作于安史之乱以前的《丽人行》作过比较,指出:“此处曲江诗,所言皆‘花’、‘鸟’、‘蜻’、‘蝶’。一及宫苑,则云‘巢翡翠’,‘转霏微’,‘云覆’,‘晚静’而已。视前此所咏‘云幕’,‘御厨’,觉盛衰在目,彼此一时。”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水精宫殿转霏微”所显示的,即是一种虚空寥落的情景,这个“转”字,则有时过境迁的意味。
与此刚好成对照的,是如期而至的自然界的春色:“桃花细逐xxx落,xxx兼白鸟飞。”短短一联,形、神、声、色、香俱备。“细逐”、“时兼”四字,极写落花轻盈无声,飞鸟欢跃xxx,生动而传神。两句衬托出诗人的此时的心绪:久坐江头,空闲无聊,因而才这样留意于花落鸟飞。“桃花细逐xxx落”一句,原作“桃花欲共xxx语”,后xxx“自以淡笔改三字”(xxx《xxx渔隐丛话》),由拟人法改为描写法。之所以这样改,是因为“桃花欲共xxx语”显得过于恬适而富有情趣,跟诗人当时仕途失意,懒散无聊的心情不相吻合。
这一联用“自对格”,两句不仅上下对仗,而且这一句的某些字词也相对。此处“桃”对“xxx”,“黄”对“白”。鸟分黄白,这是明点,桃xxx之色则是暗点:桃花红而xxx白。这般色彩又随着花的“细逐”和鸟的“兼飞”而呈现出上下飘舞的.动人景象,把一派春色渲染得异常绚丽。
风景虽好,却是暮春落花时节。落英缤纷,固然赏心悦目,但也很容易勾起伤春之情,于是三、四联对酒述怀,转写心中的牢骚和愁绪。
先写牢骚:“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判,读“xxx,“割舍之辞;亦甘愿之辞”(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这两句的意思是:“我整日纵酒,早就甘愿被人嫌弃;我懒于朝参,的确有违世情。”这是诗人的牢骚话,实际是说:“既然人家嫌弃我,不如借酒自遣;既然我不被世用,何苦xxx朝参?”正话反说,更显其牢愁之盛,又妙在含蓄委婉。这里所说的“人”和“世”,不光指朝廷碌碌无为之辈,牢骚已经发到了xxx宗xxx亨的头上。诗人素以“忠君”为怀,但失望过多的时候,也禁不住口出微辞。以此二句,足见诗人的愤懑不平之气。
最后抒发愁绪:“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沧洲,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拂衣,指辞官。这一联是说:只因为微官缚身,不能解脱,故而虽老大伤悲,也无可奈何,终未拂衣而去。这里,以“沧洲远”、“未拂衣”,和上联的“纵饮”、“懒朝”形成对照,显示一种欲进既不能,欲退又不得的两难境地。xxx虽然仕途失意,xxx坷,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始终如一,直至逝世的前一年(769年),他还勉励友人“致君尧舜付公等,早据要路思捐躯”(《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希望以国事为己任。可见诗人之所以纵饮懒朝,是因为抱负难展,理想落空;他把自己的失望和忧愤托于花鸟清樽,正反映出诗人报国无门的苦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