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七律诗词 第1篇
(一)迎春
羊随金马踏春来,岁纳馨康吉富开。暖气宜人添美梦,红霞映日悦冬梅。
九天喜色神州驻,万里清风碧草追。指握浮华疏壮志,情牵一念醉香台。
(二)叹春
正在星光幻梦推,羊随金马踏春来。骊歌辞旧年年好,美酒迎新日日催。
一醉能携千韵度,千杯难抵一人陪。且将执念轻轻放,何问风情有几回?
(三)描春
午夜香楼飘梦彩,西窗月下诗心待。羊随金马踏春来,指舞清风牵韵载。
只为年年世俗描,何能笔笔红尘改?东君一过笑千家,墨客销魂游墨海。
(四)醉春
窗花剪贴人间闹,炮竹轰轰吉瑞栽。燕过青山携梦度,羊随金马踏春来。
*川草待风流韵,遍野香倾玉嫩腮。墨客吟诗情不醉,东君再酿几仙杯。
(五)思春
闲听一曲相思慰,只等东风捎韵美。弄玉□梅雪融,研香枕梦心花醉。
羊随金马踏春来,绪染西窗执念绘。莫让冰寒瘦尽怀,快斟妙意裁清翠。
(六)盼春
只恋东风吟好曲,才斟妙句夺诗魁。紫笺默默描新谱,雅韵翩翩碾旧埃。
梦入香帘思语老,羊随金马踏春来。冰心染墨痴痴等,又伴红尘碧草隈。
(七)怀春
玉指饱尝心上味,长笺叠尽何人泪?才将古木富荣雕,只待花云香燕垒。
一夜东风挂绿妆,几行细柳凝新蕊。羊随金马踏春来,韵洒江天征客慧。
(八)续春
宏祥承瑞千葩发,鼓瑟齐天吉运雷。福逐骄阳翰墨溅,喜迎佳节妙词堆。
诗心一缕香笺寄,绪意无边紫陌徊。捉韵陶情时正好,羊随金马踏春来。
现代七律诗词 第2篇
【注释】
(1)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2)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3)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4)腾细浪:是指翻滚起来的小浪花。
(5)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6)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7)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8)大渡:指大渡河。
(9)三军:指中国的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当年没有编制红三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10)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11)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12)逶迤(wēi yí):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13)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14)走泥丸:是指滚动的小泥球。
(15)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16)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17)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得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译文】
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辛,千山万水化区区小事不足道来。蜿蜒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就像翻腾着细浪的细流,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它们如小泥丸一般。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大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最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三军将士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
【赏析】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是写山,也是写红军对山的征服。五岭、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这是红军也是诗人心中的山,极大和极小正是诗人对山的感知,这里重在小而不在大,愈大则愈显红军长征之难;愈则愈县红军之不怕。重在小也就突出了红军对困难的蔑视。通过两组极大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对比。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金沙江宽阔而湍急,_梦想利用这一天险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境。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军表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大渡河的险恶也不亚于金沙江,且有敌人的重兵把守,狡猾的敌人还拆掉河上泸定桥的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铁索。但是英勇的红军硬是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闯过了大渡河,粉碎了_企图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阴谋。所以这两句所写的战斗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五岭”“乌蒙”两句通过红军的主观感受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这两句则是通过写景来记事,通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事迹。
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两个形容词是精神的巨变,又是感情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起伏跌宕,张驰有致。
足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红军过五岭、越乌蒙、度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而现在,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筹 。“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
现代七律诗词 第3篇
1、《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现代七律诗词 第4篇
重阳节的七律(一)
浓情似水漫无边,皓月临窗到客前。
一泪诗成牵两瓣,三生缘定结千年。
黄花点酒空悲切,旧事回眸独黯然。
可托秋风传话语?红尘谁可共痴仙?
重阳节的七律(二)
一瓣多情枕砚边,相思盈语寸毫前。
秋风将别诗如酒,珠玉难联月似年。
露冷滴声空落寞,心清吟菊尽陶然。
良宵遗梦任伊去,且做浮云黄鹤仙。
重阳节的七律(三)
秋风万里向谁边?远梦依稀近眼前。
孤雁南飞经逆旅。残阳西下叹流年。
虚名不计莫如此,大业将成非偶然。
一曲天涯吟梦远,徒留诗笔怎成仙?
重阳节的七律(四)
举目斜崖云蔼边,烟波千里荡胸前。
临风对酒摇丹叶,舞袖吟文笑盛年。
笔自从容任浓淡,心由旷远得超然。
须眉霜染登高处,鸣鹤斋中扮谪仙。
重阳节的七律(五)
身置巴山蜀水边,须臾九载过当前。
白眉岂可愁新日,青史犹能醒旧年。
滕阁凌云飞浩瀚,兰亭纵管出飘然。
心怀大道君须记,展翼渝江不羡仙。
现代七律诗词 第5篇
(一)
秋深露冷近重阳,野草群芳逐日伤。
怨柳萧丝裁病绿,疏篱嫩蕊吐**。
开封老菊陈年酒,浸润多愁寂月肠。
再采馨香千百瓣,留来煮岁就琼浆。
(二)
踏晓登高放眼量,秋深露冷近重阳。
遥云隔目天边雪,峻岭遮情塞外乡。
暂客新山攻碧玉,常怀故土恼鸳鸯。
凭高更觉红尘小,振臂乾坤羽梦翔。
(三)
凄风苦雨纵寒凉,独羡层林傲晚霜。
叶醉枫红交旭日,秋深露冷近重阳。
裁霞一抹羞山色,聚火千堆映曙光。
莫道萧萧无丽景,风流百度自流芳。
(四)
夜静人阑把酒觞,盈圆欠满惹思量。
千情必是因缘定。万意多从善果扬。
雾浅星稀疏独月,秋深露冷近重阳。
婵娟触景消魂彻,自古难全对影伤。
(五)
斜阳晚照蓄光芒,自信人生老亦狂。
种下心田莲半亩,收来意境乐千塘。
乾坤本是多情物,水火相逢既济彰。
敢对红尘无愧疚,秋深露冷近重阳。
现代七律诗词 第6篇
透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初步培养阅读诗歌的潜力,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感情丰富的强烈特征。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写作背景
一、首先介绍有关长征的资料,使学生对长征有必须的了解,再透过课文中注释,从字里行间大致了解课文资料。
二、个性引导学生高声朗读课文,领会和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是很讲究炼字炼句的具有音乐美的一种语言艺术。因此,读诗对语言要进行咀嚼,反复地深入地体会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有所表现的丰富的内涵,还要透过吟诵,体会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逐步培养欣赏和朗诵诗歌的潜力。
三、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采用比喻的手法,创造出新的艺术境界,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突出了乌蒙山的高大险峻,可在**战士眼中它们但是是细浪和泥丸而已。本体喻体强烈反差,足见**的顽强和乐观。在学习课文时,把诗歌反映的具有高度集中性和跳跃性的生活资料,人物形象透过想象加以充实,加以补充,使画面呈此刻学生面前,很好的理解课文资料。
透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深刻体会到介绍背景、高声朗读、个性是运用想象再现诗的意境,确实是学习诗歌的一种良好方法。在以后的诗歌学习当中,将继续推广运用这些方法,使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课文的思想资料。
现代七律诗词 第7篇
【一月水仙】
借得东风踏水流,弄姿翘首几曾休。
青花国里吟新曲,雨石滩前吊扁舟。
千古凌波金盏醉,一帘幽梦汉宫游。
凭窗慢道无知己,养在深闺名九州。
【二月梅花】
雪压冬云卷绿黄,千山万壑着银装。
断崖无路摇红萼,瘦骨如柴出石塘。
寂寞曾邀松鹤醉,冰清不待蝶蜂忙。
百花园里谁魁首,独领东风第一章。
【三月桃花】
热烈多情不可遮,十分颜色灿云霞。
园前偶尔证兄弟,陌上曾经共菜花。
把酒添香王母寿,吟风逐月道人家。
杏黄梨白偏输我,猎艳枝头总是她。
【四月梨花】
娇羞默默共迎春,不染铅华独自珍。
薄幸枝头鲜蝶影,莫须名下负花人。
一般清白无桃晕,百歩相思有杏邻。
楚楚尤怜因带雨,天香阁里总低呻。
【五月牡丹】
名花倾国傲群芳,赢得琼林一脉香。
应许红颜违帝诏,可怜飞燕待君尝。
枝枯叶萎心尤静,蕊嫩根焦韵自扬。
解释明年如闰月,或奇或偶便知详。
*便仓镇枯枝牡丹奇异处甚多,其花瓣能应历法增减,农历闰年十三个月,花开十三瓣,*年十二月,花则十二瓣……
【六月月季】
千娇百媚点芳魁,占尽风华月月开。
绝色嫣然临水泊,奇葩毕竟向阳栽。
噙香欲滴颜如玉,照水方知红透腮。
十二重天从未败,原因不计用心裁。
【七月蜀葵】
夜雨芭蕉滴不干,坛园晓日两相看。
晨光照处花含泪,倩影摇时香入栏。
装点景观缘客舞,清新雅韵对风弹。
今生莫许红尘梦,靓丽人间一丈丹。
*蜀葵--别名一丈红
【八月荷花】
水泊山溪总适宜,不枝不蔓逸云姿。
罗裙半卷珍珠醉,红萼初妍鸥鹭痴。
觉者轮回原是我,美人新浴问声谁?
一从周子评章后,**铅华万里诗。
【九月桂花】
青山绿水演洪荒,谁释床前明月光。
一树庭中枝翡翠,三秋桂子蕊金黄。
花间有约千杯醉,天外知名九里香。
最是轻寒情正好,临风摇曳沐朝阳。
【十月芙蓉】
乐游原上草离离,日照层峦耀凤仪。
绿萼翩翩深雅趣,红唇灼灼灿琼姿。
应知秋色非孤影,却道西风第几枝?
纵是春归无燕语,含香顶露意迟迟。
【十一月菊花】
不涉江湖不媚春,东篱把盏是何人?
一生孤独酬名士,绝世风流笑太真。
金甲辉煌君子气,秋光潋滟女儿神。
柔情化作春江水,明目*肝可健身。
【十二月茶花】
雾都云岭任君开,野鹤松涛怪石苔。
墨海千寻腾细浪,红霞万朵衬香腮。
几曾零落上林苑,一样悲欢万景台。
咏尽群芳应笑我,百花园里不须猜。
现代七律诗词 第8篇
目的要求
知识与能力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并体会其中所饱含的感情;学习艺
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诵读、讨论、合作、交流、总结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乐
观**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难点
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
方法诵读、讨论、合作、交流、总结
教具多**课件
教学步骤
一、投影显示*手书的《七律 长征》,同时播放朗读这首诗的录音(或教师当堂范读)。
二、学生**诵读。要求:
1、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
2、理清全诗的思路。
三、同学合作学习,正音释义。
正音:七律( lǜ ) 逶迤( wēiyí ) 磅礴( pángbó )
云崖( yá ) 岷山( mín )
释义:七律、等闲、腾细浪、云崖、开颜
(附: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仄有规定。等闲:*常、寻常。腾细浪:像**浪一样的翻腾。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四、师生互动,分析结构。
1、分析结构
首联:开宗明义,提出全篇的中心思想。
颔联:承“千山”,以五岭、乌蒙为**。
教学步骤
颈联:承“万水”,以金沙、大渡为典型。
尾联:总结全诗,突出越过岷山后的喜悦。
2、究“探究·练习”第一题
小结:艺术概括,衔接紧凑,结构严整。五、师生合作,精读讨论。
1、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讨论后明确:如果说第一句是一般的表述,那么第二句就是具体的描绘。“万水千山”,表明“远”,也暗含着“难”;“只等闲”说明“不怕”,而又加深一层,岂但“不怕”?而且从容不迫,应付裕如。
2、讨论“探究·练习”第二题的第1小题。
3、颔联与颈联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不同?
讨论后明确:颔联用了夸张的手法,颈联是纪实。
3、讨论“探究·练习”第二题的第2小题。
注:在此环节中,配以“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岷山千里雪”等录相画面。
六、教师引导,深入研读。
1、“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的“寒” 字寓意深刻,给人以多样化的理解。有人认为,“寒”字烘托出战斗的紧张激烈,寄托着对死难战士的无限哀思。有人认为,“寒”字既烘托出沪定桥险恶的形势,又描绘出**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沪定,令敌人胆寒的壮烈情景。也有人认为,“寒”字用来烘托沪定桥自然环境的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10篇
现代七律诗词 第9篇
由于学生从未学过有关**长征的相关课文,我就在课前让学生收集一些**长征的资料,课前正好赶上军博举办**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展览,我就鼓励学生利用休息日到军博参观,对**长征有一个系统地了解。这样,对于理解这首诗奠定了基础。
课上我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高声朗读课文,领会和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是很讲究炼字炼句的具有音乐美的一种语言艺术。因此,读诗对语言要进行咀嚼,反复地深入地体会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有所表现的丰富的内涵,还要通过吟诵,体会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逐步培养欣赏和朗诵诗歌的能力。
1、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受:
在分析: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时,我问学生:这五岭、这乌蒙是什么样的山呢?**翻越这些山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那该怎么读呢?那细浪、泥丸是什么样的呢?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为什么像起伏的微波细浪、滚滚的小泥丸呢?那该怎么读?
2、观看影像资料,再现**长征时的情景,使学生受到感染,帮助学生进入情景,读出感情:
当分析到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谈从哪里感受到**英勇无畏,学生谈到暖、寒两个字,特别是寒字,学生体会出**飞夺泸定桥的险,我就说:让我们一起来重温那惊险悲壮、惊心动魄的战斗吧!接着我就放**飞夺泸定桥的录像,学生看后,我说:从这九死一生、背水一战、湍急的河水、枪林弹雨,你体会到了什么?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学生当时能够读出自己的感受。
3、学生感受**翻阅雪山的艰难时,我又放了一段录像,学生看到在茫茫的大学山上,**战士,艰难地行走着,配上令人恐惧的音乐,使学生内心感受到翻越雪山的艰难。当时我听见前面的学生脱口而出:啊!这哪有路啊?这么陡,这么滑,怎么爬上去呀?然后,我让学生体会着**的这份艰难读一读,那么,**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就在眼前,这一切怎么不令**欣喜若狂、兴奋不已呢?让我们把**的这种胜利之喜,这种万丈豪情读出来吧!学生自然能够读出来了。
4、给学生放广播员朗诵的录音,作为范读:
学生听时,十分认真,有的学生小声地跟着读,我叫同学学者广播员的样子读一读,很多同学都举起了手,郭媛媛读这首诗时,感情充沛,真的有些吟诵诗歌的韵味了。
在所有文体中,诗歌的音乐性是最强的,很讲究韵律和节奏。郭沫若把音乐性看作是诗的生命,只有吟咏、诵读,才能把诗歌的音乐美充分表现出来。所以,朗读自然也就成为综合感受诗歌语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朗读不仅是感悟诗歌内容的重要**,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使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得到不断积淀与升华,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
这节课我就是一次大胆地尝试,为我今后教诗歌体裁的文章积累了很多经验。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很多问题,如:老师在课上说的话过多,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地体现,由于时间的原因,有些语句,学生体会得还有待深入。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正。
现代七律诗词 第10篇
立夏七律诗词(精选10首)
一、《山亭夏日》唐代诗人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二、《暑旱苦热》宋代诗人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翘飞上山。
人困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三、《纳凉》宋代诗人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四、《夏夜追凉》宋代诗人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
五、《夏意》宋代诗人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六、《立夏》宋 方回
吾家正对紫阳山,南向宜添屋数间。
百岁十分已过八,只消无事守穷闲。
七、《夏意》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八、《山中立夏用坐客韵》宋·文天祥
归来泉石国,日月共溪翁。
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
穷吟到云黑,淡饮胜裙红。
一阵弦声好,人间解愠风。
正气凛然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立夏”于山中会客,应客人诗韵写下了此诗,让我们领略到诗人闲适隐逸、高雅志趣的一面,“穷吟到云黑,淡饮胜裙红”,以诗会友、淡饮浅酌、知音和弦、修身养性、心情舒畅,确为优秀家风的典范。
九、《立夏》宋·赵友直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
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
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
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
十、《幽居初夏》
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立夏七律诗词(精选10首)】
现代七律诗词 第11篇
教学目标:
1、认识“礴”、“丸”、“岷”3个生字,会写“丸”、“崖”“岷”这3个生字。
2、理解诗句,体会**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和乐观**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导入课题
同学们,七十多年前,***史上发生了一件气吞山河的大事,就是**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2、了解长征
(1)对于长征,你有哪些了解?
(2)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听老师来介绍一下。
(3)了解七律,读好课题。
二、合作交流
1、出示整首诗,指名读,把诗读正确。
2、读诗,不仅要读通,还要读懂。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想想每句诗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就做上记号。
3、理解诗意。我们一起来交流有下,你刚才在理解诗歌时,有不懂的地方吗?
4、读通了诗,又有了初步的理解,谁能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长征非常艰难,但是**不怕艰难。)(板书:艰难不怕难)
5、哪两句诗直接写出了这个意思?(**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三、品读感悟
1、学习句子:
**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①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长征很难?
A、万水千山B、远征难
②你能读出长征的遥远与艰难吗?
③那你又从哪里读懂了**战士不怕难呢?(只等闲)
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这首诗后边的六句话,用“——”划出描写长征艰难的词语或句子,再用“﹏﹏”划出描写**战士不怕难词语或句子,细细体会。
3、学生**读、体会。
4、全班交流。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艰难?
A、五岭逶迤B、乌蒙磅礴
“乌蒙磅礴”,你看到了怎样的山?你能读出这种气势雄伟感觉吗?
②那你又从哪里感受到**战士的不怕难呢?
A、腾细浪逶迤的五岭在**战士的眼里,只是翻腾着的细**浪。
B、走泥丸磅礴的乌蒙山,在**的眼里只是滚动的泥丸。
C、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在**的眼里只是翻腾的细浪、滚动的泥丸,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③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
④同学们,**长征途中翻越的仅仅是这两座山脉吗?**在长征途中翻越了18座这样巨大的山脉,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何等艰难,可**的回答是──生读“**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
A、云崖
B、大渡桥横铁索寒
①(出示:铁索桥静止画面)谁了解泸定桥?
②站在江边瞅一眼,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③那冰冷的铁索,那湍急的水流只要看一眼,就已经让我们不寒而栗,更何况对面还有凶狠的敌人,用机枪疯狂地扫射着!那**又是怎样对待的?想看看那激烈的战斗场面吗?
④看录像,谈感受。
⑤读出感受。
(2)你从哪里感受到**战士的不怕难呢?
①(出示金沙江图)
②面对这样险峻的金沙江,为什么给**感觉是暖的?(天气暖,巧渡金沙江)
③听故事,谈感受?(机智勇敢)板书:机智勇敢
④有感情地读。
(3)引导: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这一暖一寒,你能读出两种不一样的感受吗?自己练一练。(分男女朗读)
(4)而事实上,长征途中,**要度过这样的河还有24条,哪一条不险,哪一条不难?但**的回答仍然是--生读“**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C、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
千里雪
展开你的想像,让自己置身于茫茫的雪山之中,要翻过这样的雪山,你会遇到哪些困难?
②那你又怎么感受到**战士的只等闲呢?
从诗歌中找一找,**战士遇到了哪些“喜”?“更喜指什么”还指什么?
③翻过雪山,就迎来了长征的胜利,所以说——三军过后尽开颜,把你的感受融入朗读中。
④是呀,看着雪山就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坚强的信念、坚定的决心全都化为一句话──
生读:**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四、拓展延伸
1、读全诗。
2、积累,试背。
3、拓展:《清*乐·六盘山》。
4、*的诗词每一首都是那样的豪情万丈,成为不朽的史诗。请同学们课后去收集*的诗词,好好地读一读。
五、总结。
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了困难,那就请你想想**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吧,希望同学们能发扬**战士的这种长征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勇敢前进!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远征难 只等闲
无畏乐观
现代七律诗词 第12篇
1.《夜安眠》
秋寒凝霜夜安眠,梦走华夏意无澜,
红枫伴我习太极,晨曦染鬓素容颜。
悠闲乐活无憾事,人生难得心胸宽,
经年风霜莫悲叹,轻舟_游岭南
2.《糙手高擎霸王鞭 》
峥嵘岁月话当年,浩瀚九州祭征帆,
寒霜冷雨风雷动,画戟红缨鏖战酣,
创业百战东方亮,鸣金凯旋城旗换,
钢镰铁斧震乾坤,糙手高擎霸王鞭。
3.《贪欢掠财莫觅侯 》
权倾朝野毋庸谋,贪欢掠财莫觅侯,
封疆大吏服布衣,钦差出行鼓乐休,
官衙简政赋廉银,三铡堂口奸魂丢,
路不拾遗高堂乐,孝悌勤勉人无忧。
4.《待更阑》
风骨铮铮檀香伴,泪烛苦等刘郎剪,
夜半思君面憔悴,宫灯一盏待更阑。
玉指颤,黛眉浅,腰肢酥软羽冠闲,
秀峰巍巍花萼醉,香肩单孓何时暖。
5.《喜秋》
远山朦胧翠染霜,雄鸡赳赳晨曲昂,
杨柳舒腰轻欲落,荷菱曲臂水下藏,
芦花飘荡唱金曲,紫燕母女蕴南翔,
农家筑仓望稼乐,稻粟昂头百叶黄。
6.《回乡乐》
六十五载山河变,集安沟壑换人间,
四十一年南流水,荡涤污浊赛岭南,
皓首回乡听鸟鸣,难寻当初施医案,
枫红掩映农家乐,村路走来寿星唤。
7.《垦荒乐》
经年垦荒建奇功,霜染鬓斑不老松,
正气凛然心无愧,夜夜安眠幸福翁。
未闻老兵名与姓,先见垦荒当年勇,
煮酒再论当年事,敢笑蚩尤不英雄。
8.《回味乐》
指点江山说故事,回眸华夏讲危难,
亲情围绕道幸福,举杯坐看枫林晚,
挥笔再探人间路,九曲回肠酿增删。
巧思凝眉蕴喜乐,挥洒浓情壮河山。
9.《风雅郎》
寒风萧飒我自狂,和襟长啸戏无常,
赤足散发思无忌,油锤灌顶乐无妨。
仰天呼喝来去歌,披衣疾行离短长,
空手扶乩侃后世,乾坤浩渺风雅郎。
10.《博客翁》
耳顺之年体魄健,乌发童颜身如燕,
浪里白条赛蛟龙,八卦移步太极剑。
自行车踏出风声,神行客落脚轻盈,
现代七律诗词 第13篇
一、师生问好导入新课交流资料
2、师:你对*有什么了解?同学交流
3、出示*图片,教师简介*:伟大的***、军事家、文学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七律·长征》。板书课题
4、读课题。
5、师:读课题后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生:什么是七律?生:什么是长征?出示诗歌教师讲解七律特点。同学交流对长征得了解。生:有两万五千里……
6、师:拿出教师准备的资料袋,读读资料看看你又读懂了什么?**读后交流。
7、读课题师:带着你读资料后的感受再读课题。生读课题。师:自豪地读课题。生读。
二、检查预习合作交流
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预习课文,现在检查一下词语。出示词语:澎湃逶迤……生读词语
2、师: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意。同学自读指名读3、出示画出节奏的诗歌。师:按老师画出的节奏读。同学自读指读齐读
三、合作探究披文入情
1、师:同学们读诗后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生:等闲是什么意思?生:尽开颜生:逶迤生:澎湃……师:谁来帮帮他?生:……
2、师:谁来谈谈对诗句的理解?生:……
3、师:这是一座座什么样的山?出示乌蒙山与五岭山脉的图片。生:高大……师:假如让你去爬过,你有什么想说的?生:太可怕了。生:得克服多少困难?太难了。生:可能一辈子也爬不出来,会迷路。……师:可是在**看来?生:走泥丸,腾细浪。师:你体会到了什么?生:**战士的**乐观**精神。生……
4、师:诗中还有那些困难?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师: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你有什么问题?生:怎么一个是“暖”,一个是“寒”?出示金沙江图片。师:看到这种情景你有何感想?生:……师:难怪敌人说连一只鸟都飞不过来,**过金沙江比登天还难。师:可是**巧妙的把敌人的主力部队引开,不费一枪一弹过了金沙江。师:**轻松过了金沙江,你有何感受?心情怎样?生:愉快,高兴……师:带着感情读这一句。生读再读师:“暖”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你的心情什么样?再读。生读师:为什么铁索就“寒”了呢?出示大渡河上铁索桥图。师:走在这样的桥上,你有何感受?生:……观看飞夺泸定桥视频师:你看到了什么?生:**在铁索桥上爬着向前冲。师:有很多战士怎么样?生:被敌人的**打中,**了。师:试着读一读“大渡桥横铁索寒”。生读师:是战士们用生命换来了胜利,这个“寒”字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带着这种感情再读,齐读。
5、师:战士们挺过来了,读最后两句。生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师:说一说你对岷山的了解。生:这是一座大雪山。生:这里终年积雪。生:……屏幕出示岷山图片简介岷山师:连鸟都不愿飞过这座大雪山。师:请你谈一谈感受。生:很难翻过这座大雪山。师:为何“更喜”?喜从何来?生:就要胜利……师:三军指的是哪三军?生: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师:什么是尽开颜?生:就是全都笑逐颜开……师:带着胜利的喜悦再来读。生读师:一半读了,再读。生读师:一大半了,再读。生读。师:个个都笑逐颜开了。
四、梳理拓展积累运用出示地图看**走过的路线与省份。
师:**的什么精神给你留下了印象?结合生回答板书:乐观向上不怕困难再出示律诗师:这首诗写出了**长征的过程与经历也写出了**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让我们来放声朗读。**读配乐朗读教师配乐范读背诵古诗再次欣赏长征组歌师:会唱的同学随着唱作业:
1、搜集*的《昆仑》、《六盘山》自身读。
2、搜集长征中的'故事。板书:七律·长征乐观向上**不怕困难
现代七律诗词 第14篇
七律.遥望
少伯公
浪高风急燕徘徊,无际春潮滚滚来。
东岭升天明月照,西边落海艳阳皑。
天涯立足*常客,海角栖身独酌杯。
遥望夔州怀故里,细思荏苒我悠哉。
七律.清明祭
文/少伯公
清明细雨乱霏扬,
万里天涯赴墓场。
哭喊爹娘无应答,
叩头作辑裂肝肠。
烧香化币千千万,
遥寄儿孙纪念长。
酷想今生慈父母,
冥思祖辈永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