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七十周年诗歌《红部》(必备15篇)

纪念_七十周年诗歌《红部》 第1篇

_

有一种表情叫无可奈何,

有一种结局叫罪有应得。

赢得天时地利自然势如破竹,

遭遇四面楚歌注定失败告终。

霹雳一声震天响,

痴心妄想梦一场。

火光冲天,蘑菇云升腾,

玩火者自焚!

历史车轮滚滚,

_记忆历历。

喜怒哀乐交加,

爱恨情仇杂陈。

无意触撞块块伤痛,

有心敲响记记警钟!

纪念_七十周年诗歌《红部》 第2篇

中国勇士

钢刀只有浴火,在水中冷淬

才能锻出锋利的刃

既使出征斫逝了

人们抺去岁月的尘埃忆起它

依旧会认为它曾是一把好刀

民国特别卫队,也叫委员长特别卫队

如今,我们抹去它上面厚厚的尘埃

对着抗日烈焰去审视

它的确也曾是一把好刀

1937年12月,日冦

侵华的战火烧向了金陵

炮火烧焦了雨花台所有的绿

进攻者,是日本甲种师团梅村师团

号称天下无敌,师团长梅村

是_东京留学时的同学

曾因决斗胜获蒋家宝刀

民国特别卫队,两个营

600名勇土,每人平均防守25米长的阵地

两万多日军轮番扑进攻

面对数十倍的日寇,勇士们

打的枪管灼手,一批批侵略者倒在中华门外

胶着时刻,梅村亲率敢死队

高举着当年从蒋手中赢得的'宝刀

进攻,硬对硬

中国勇士们用枪刺和大刀肉搏一群群野兽

利刃呼呼闪着一道道寒光

砍中梅村胳膊,夺回那把蒋家宝刀

夕阳下,日军丢下上千具尸体撤退

这一仗,成了大和武士心中的噩梦

这一天,很快被硝烟遮蔽

这把特别的钢刀也因日后的一再错用

一次次失去锋利

抺去冷寂岁月的尘埃

重见这把老刀,他们

在雨花台英勇抗日的这一天

注定使这把中国钢刀的威名永存

纪念_七十周年诗歌《红部》 第3篇

1.纪念_七十周年诗歌《热血在奔涌》

2.纪念_七十周年诗歌朗诵《勿忘记,要进取》

3.纪念_胜利70周年诗歌朗诵

4.纪念_七十周年诗歌朗诵《热血铸丰碑,大爱写忠魂》

5.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诗歌

6.纪念_胜利70周年中华诗词朗诵稿

7.纪念_胜利70周年诗歌精选

8.纪念_七十周年诗歌《和平鸽的战斗》

9.纪念_七十周年诗歌《红部》

纪念_七十周年诗歌《红部》 第4篇

纪念_七十周年诗歌《与战争有关》

纪念_胜利七十年诗两首

(一)

八载长弓终落日,矫首阔步又一春。

莫拂尘史空燃恨,立志求强慰英魂。

(二)

西德屈膝犹愧怍,东倭祭鬼日虔诚。

从来兴替由史鉴。黑白乱辩怎化鹏?

痛处还未痊愈

新愁占据一方

为心灵疗伤

在痛苦来临之前

夕阳未曾谢幕

一只蚂蚁行走在伤口

携一块青色的盐

撒在血红的.刀疤上

沉静的只有时光

在愈合着所有的伤口

痛苦还在继续

疗伤还未停止

与战争有关

杀人事件时有发生

和麦苗的滋长一样疯狂

大刀砍在同胞的头颅上

血液和自己的一样鲜红

没有烽火硝烟

一些人提刀策划一场暴动

历史的车轮滚过

战争的故事不能重演

走在温暖和谐的大道上

远离血腥的杀人事件

江河悲愤呜咽——

国人遭杀戮,

惨绝人寰血成河;

山岳悲痛欲绝——

生灵遭涂炭,

家破人亡尸遍野;

爷爷常常叮嘱——

国弱招欺凌,

耻辱千万要记着;

爸爸痛心疾首——

民族须振兴,

凝心聚力坚如铁。

铭刻,铭刻,把历史铭刻,

不忘国耻,建设强大祖国。

固长城,壮山河,

母亲中国,我愿意为你呕心沥血。

铭刻,铭刻,把使命铭刻,

捍卫和平,蓝天翱翔白鸽。

抛头颅,洒热血,

中**亲,我甘愿为你赴汤蹈火。

纪念_七十周年诗歌《红部》 第5篇

在我卢沟枪,挑起大事端。

奸我女同胞,屠我中国男。

万亩好庄稼,处处起狼烟。

早有九一八,白骨堆如山

日寇豺狼性,烧杀_全。

今宵恶犬吠,仨月占中原。

汉唐雄风在,岂容倭寇犯。

军民齐呐喊,爱国保家园。

台儿庄大捷,血战平型关。

国共一联手,跃马斩楼兰。

民兵也出没,地雷飞上天。

你看小鬼子,抱头又鼠窜。。

休道装备差,抗敌意志坚。

扬威万家岭,浴血大武汉。

千里主战场,万马战犹酣。

捐躯为国死,马革裹尸还。

淮上悲雪枫,太行哀左权。

痛哉张自忠,壮哉戴安澜!

为了抗_,都是好儿男。

杀敌保国家,丹心留诗篇。

敬告_,莫要想变天。

百年稳国基,今朝更胜前。

蝼蚁撼大树,又想起波澜。

不念中日好,一衣带水间。

若要再来犯,血战血偿还!

华夏万万地,自有铁骨男。

胜利纪念日,忆往更瞻前。

与邻不为恶,一心作善念。

全民共祝愿,和平万万年。

纪念_七十周年诗歌《红部》 第6篇

满腔义愤赋诗章,又泣铜驼祭国殇。

谁信蚍蜉能问鼎,我驱倭寇可称狂。

群雄笑踏千重浪,众志轻熔万仞钢。

东海投鞭怀傲气,从来钓岛姓炎黄。

纪念_胜利70周年

八年_大功成,日寇侵华失败终。

北大营中曾肆虐,卢沟桥畔更癫疯。

全国协力驱倭鬼,万众同心铸铁城。

警惕觊觎吾领土,江山永固跃神龙。

[_胜利70周年小诗歌]

纪念_七十周年诗歌《红部》 第7篇

纪念_胜利70周年诗歌

1.到敌人后方去

把鬼子赶出境

到敌人后方去

把鬼子赶出境

不怕雨 不怕风

包后路 出奇兵

今天攻下来一个村

明天夺回来一座城

叫鬼子顾西不顾东

叫鬼子军阀不集中

到敌人后方去

把鬼子赶出境

到敌人后方去

把鬼子赶出境

两路夹攻才能打得赢

两路夹攻才能打得胜

到敌人后方去

把鬼子赶出境

到敌人后方去

把鬼子赶出境

不论西 不论东

从北平到南京

到处有我们游击队

到处有我们好弟兄

看日本军阀有什么用

看日本军阀有什么用

到敌人后方去

把鬼子赶出境

到敌人后方去

把鬼子赶出境

我们的旗帜插遍了东三省

我们的旗帜插遍了黄河东

到敌人后方去

把鬼子赶出境

到敌人后方去

2.七古·_胜利七十周年

隆隆炮声起硝烟。

重重关山血雨寒。

纪岁当年寇酋侵,

念中觊觎我河山。

抗侮全民齐参战,

击退攻城贼凶顽。

法理虽正难阻敌,

西方东方共牵连。

斯酋本质好侵犯,

侵夺他国居难安。

略地杀人疯狂性,

战火创伤苦难言。

争取和平齐反抗,

胜寇全凭正义拳。

利剑刺向敌心脏,

七尺之躯报国先。

十恶人、罪不赦,

_岂能复,

年岁催、前车鉴,

安莫忘危记根源。

3.母亲

年事已高,母亲的.记忆已苍老,

然而十岁的记忆依然清晰,

不费一枪一弹,

十几个日本兵就占领了全县。

东洋马经过街道,

尘土飞扬。马蹄起落,

火星飞溅,

跺得整个县城抖动。

年事已高,记忆已苍老

母亲犹记得这一切

每一次叙述,

总是声音发抖,

并伴随叹息:

“马善被人骑,

人善被人欺……”

这个最远到过蒙阴县城的乡下人

为了加强语气,

扶一下腰,

极力想让驼背直起来……

死在自己的家门前

他并没有打算跑,只是想回家看一眼老母亲,

枪响,他倒在自己的家门前。

紧走几步,开枪的人上前,

补了三枪。枪口无烟,亦无火星,

开枪的人吹了吹枪,

仿佛在吹出一点儿黑洞洞的寒气。

枪口指向前面,掂几掂,

对看热闹的人大声说:

“看,

这就是

当_的下场。”

这个当了二十九天伪县长的人,

读过私塾,识文解字,

爱书如命,曾当衣购书数卷。

在任二十九天,

日本兵的枪在后面指了他几个月。

枪响了,他倒在自己家的门前。

这样的人怎么配见列祖列宗?

这样的人怎么能葬祖坟林地?

原地挖坑,就地埋葬。这样,

进进出出,

老母亲都能看到他的坟。

坟头小,

夜里她正好把坟头抱在怀里哭……

纪念_七十周年诗歌《红部》 第8篇

纪念_七十周年诗歌《中华儿女》

中华儿女

(一)

里似钢做的骨

外似铁打的身

流淌中华的血

胸怀杀敌的魂

(二)

从不佝偻的站立

从不屈服的倒下

(三)

无数次的咬紧牙关

哪怕嘴角渗出了血

也不说疼

因为你们

留恋着家乡的土地

牵挂着年迈的爹娘

(四)

玉可碎 志不可夺

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

你们用血肉之躯

筑起了新的长城

(一)

拿着刺刀张牙舞爪的叫嚣着

你以为你的刀下是全世界

殊不知

下一个躺下的就是你自己

(二)

一边宣扬着为了和平

一边挥舞着无情的大刀

一个来自小国小岛的小人儿

说自己已是全世界的主宰

可笑,可笑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感赋

坑深芜乱骨如霜,到此惟余泪两行。

一夜豺狼破门宇,六朝胜迹化荒岗。

五千年史何曾有,三十万民顷刻亡。

自古强权属强国,至今鬼子仍嚣张。

题卢沟桥

_硝烟第一桥,登临未见水滔滔。

凭栏远眺京都客,扶柱长怀虎士袍。

黄土悲歌血犹在,醒狮凝睇气何高。

每思华夏八年辱,恨不早生拼刺刀。

奉和徐红将军《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有感》

耳边冤魄尚悲鸣,东海遥传恶浪声。

仟巷闻言腾怒火,万民请愿执长缨。

攘夷当要沙场卧,制胜何须刀剑横?

协力共圆中国梦,亦能不战屈人兵。

纪念_七十周年诗歌《红部》 第9篇

_胜利70周年之诗歌

1、大刀赞 何香凝

大巧若拙用大刀,大新若旧国术高。

伏如猛虎进如猱,十步以内敌休逃。

利用所长弃所短,步人后尘岂俊髦。

警尔扶桑木屐儿,再来刀下情不饶。

2、颂五百大刀队 何香凝

健儿岂枉生尘寰,决意杀敌收江山。

飞机坦克尔何物,钢筋铁骨壮士颜。

坚甲利兵究何用?万夫莫开此雄关。

田横五百共生死,赤血洒在疆场间。

杀贼何须更渡海,数万倭奴引颈待。

铁甲夜眼老龙刀,捷音传来齐喝采。

二十九军民族光,挞汝_军阀狂。

国仇重重何日忘,誓到东京饮琼浆。

郭孟龙为江苏文史研究馆馆员。当年为_29军军训团学员。军长系宋哲元将军。

3、赞宋哲元将军 郭孟龙

风云险恶谁能测,顺逆宏筹我自知。

血溅卢沟惊晓月,健儿十万志酬时。

4、赞佟麟阁将军 郭孟龙

文武兼资救国殇,陕甘从政德威扬。

横刀南苑成仁日,移孝于忠万世芳。

5、赞赵登禹将军 郭孟龙

当年打虎万夫雄,剑戟寒星战喜峰。

揭地风雷功未竞,红门洒血尽精忠。

纪念_七十周年诗歌《红部》 第10篇

那是一声声屈辱的长叹

五千年中华文明

遭受了血与火的劫难

那是一幅幅悲壮的画卷

千千万热血儿女

谱写成生与死的颂篇

卢沟桥的枪声

已经沉寂了七十八年

“九.一八”的警钟

还一直回响在我们耳边

南京大屠杀惨案

那一场屠戮触目惊心惨绝人寰

回首八年艰苦_

_军八路军东北抗联

灭尽倭寇硝烟已尽散

缅怀先烈正气凛然

抛头颅洒热血慷慨激昂

时常感受心灵的震撼

一座座_纪念碑

肃穆又庄严

一个个铮铮铁骨汉

地下已长眠

换如今杜鹃啼血

漫山遍野红遍

最恨那洋鬼子

_阴魂不散

_闹剧靖国社拜鬼

时刻在身边上演

我泱泱大中华

岂容你兽行任意踏践

危难时救大厦于将倾

唯_力挽狂澜

七十年时光匆匆荏苒

新中国成长历尽几多心酸

改革开放迎来辉煌发展

劝儿孙多珍惜常忆苦思甜

多少座群峰起伏连绵

多少番笑谈这大好河山

多少回魂牵常把家乡思念

多少缕思念已化成迷离泪眼

多少朵鲜花把_英雄来祭奠

多少份祭奠献给_胜利七十年

纪念_七十周年诗歌《红部》 第11篇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当年鬼子入侵狂,

亡我之心气嚣张。

“三光”政策灭人性,

全民抗日烽火扬。

八年苦战获全胜,

解放神州兴富强。

如今谁敢再来犯,

定叫敌寇丧边疆。

《那些不曾远去的身影——献给_牺牲的英烈们》

那些不曾远去的身影

年轻,阳光,鲜活

高大或矮小,贫贱或卑微

每一个胸中都跳动着

热爱母亲博大的心

当战争和侵略,杀戮和血腥

伴随着噩梦降临

你奋然崛起

迎向_的铁蹄

即使碾得粉碎,化为灰烬

也要用你单薄的身躯

挺起山一样脊梁

遮挡身后的母亲和土地

那些不曾远去的身影

英勇,坚贞,顽强

将军或士兵,显贵或贫民

每一根血管里流淌着

华夏祖先赐予的.不屈的魂

无畏的你,怎能容忍

滴血的刺刀刺穿母亲的身体

禽兽的魔爪践踏母亲的土地

即使赴汤蹈火,肝脑涂地

流尽身上最后的一滴血

也要捍卫母亲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

七十年了

那些不曾远去的身影

在母亲的心中

永远年轻

撒遍大江南北的葱翠

是他们投下和平的绿荫

七十年了

那些不曾远去的身影

在母亲的心中

永远年轻

那些放飞祖国蓝天的白鸽

是他们发出欢快的谐音

《恸南京大屠杀亡灵》

倭寇_罪逆天,

恣行暴戾惨人寰。

深沟浅壑隆尸嵴,

小巷大街成血潭。

河耻山殇仇共戴,

椎心泣血恨悲含。

碑铭史鉴亡灵奠,

民族振兴狼子湮。

纪念_七十周年诗歌《红部》 第12篇

在著名的革命老区遂川县,有一位九十高龄的抗日老兵,名叫郭凤(又名郭明流),他默默无闻地生活了一辈子,从不轻易向人提起他当年九死一生的_经历。

我和老人很熟悉,但我好久没见到他了。由于他家居住在偏远山区,自然条件差,至今仍住在祖辈留下来的一栋老房子里,生活很艰苦。见我到来他有些意外,但精神也随之好起来,向他问候之后我们拉起了家常,不知为什么,他只在见到我时能多少讲一些以前的往事:

一九三八年,老人刚21岁,正是_第二年,武汉会战、南昌会战激烈进行的时候。他是被_抓壮丁当兵的,那时同一批被征去当兵的记得有十几人,后来只有他一人是幸存下来。当兵后他被分在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九军九十八师,参加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役,有著名的长沙三次会战、衡阳保卫战、桂柳会战、鄂西会战等等,历经过日本鬼子的飞机大炮没日没夜的轰炸,亲眼见过无数战友倒在他身边,身上留下了几处伤疤,在湖南平江与日本鬼子进行的一场血战中,几块弹片从背后射入削断了二根肋骨,至今留下了终身残疾。因为战事吃紧,连打草鞋的时间都没有,他忍受过一年多打赤脚同日本鬼子作战的艰苦岁月。从江西、湖南、广西、湖北一直打到四川,整整打了七年,日本鬼子投降后,他随部队到了四川,解放战争时他所在的部队起义了,也许是在起义前他就离开了部队,所以没有得到“解放证”。解放后只好在四川的一个偏辟山区娶妻安了家,一直到六十年代初才携妻儿回到遂川老家。回想起当年的战斗情景,老人坚毅的饱经沧桑的脸上仍感到一丝丝的感慨和无奈。

当我把这些文章和照片打印后送到老人手里时,他紧紧地捧着,看了又看,眼睛里慢慢充满着泪水,他忽然起身望着我,嘴里不知说什么好,我这时眼泪已经忍不住流下来了,赶忙扶他坐下,我发现他的眼泪最终还是没有流下来。

我曾问过他为什么不向政府民政部门申请一点补助,他只轻轻地摇摇头说:算了,说了人家也不会相信,现在乡下都这样,困难的人很多。

后来我才从他嘴里得知,当年在四川时,他耳闻目睹了在政治运动时有的当过_兵的人受到揪斗、折磨甚至刑讯逼供,吃尽苦头,于是就赶紧把他在抗日时获得一些奖章、证书、信件等等统统销毁了。他还庆幸这样做了,在五、六十年代的政治运动中,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多次找过他的麻烦,因为抓不到什么把柄,才没有把他打成_。

一位多么可敬的老人,一位抗日战争的老英雄,这就是一位抗日老兵的情怀。

纪念_七十周年诗歌《红部》 第13篇

纪念_胜利70周年诗歌朗诵会诗歌精选

《历史,岂能淡忘》

警报器刺穿耳膜时

心,陡然收紧

一种临战的气息,开始升腾

“莫忘国耻”,有个声音在提醒同胞

昨天,它刚刚发生

昨天,还在梦中

汗毛,已经倒竖

沉沉铁蹄,曾经踏碎过祖国的黎明

国耻,怎能让人不刻骨铭心!

生灵惨遭涂炭,就在那个血色黄昏

同胞的冤魂,至今还睁着愤怒的眼睛

雪山呜咽,松涛哀鸣

说是记住了,那些豺狼的背影

今天,他们又要借尸还魂

打着主意卷土重来

想要我那美丽的小岛,改名换姓

今日之中华,岂容倭寇再度逞凶?!

鸣响的汽笛,是号令

是震荡灵魂深处的火种

是预热血液的酒,是披肝沥胆的勇气

在需要的时候,咆哮亿万国人愤怒的吼声

《我们生死在共同的战场》

我们来自四面八方,

原有着不同的'信念和理想,

但我们集中在一个目标,

那就是民族的自由解放。

为了民族的自由解放,

我们远道儿背井离乡,

有的挣脱了保守的家庭,

有的抛撇下儿女和爷娘。

抛撇下可怜的儿女和爷娘,

我们的心痛哟,可并不悲伤,

整个民族被人欺凌,

哪一个人,不站在死亡线上!

站在了死亡线上,

我们才一天天锻炼得坚强,

我们才坚固地团结起来,

像一座铁打的城墙。

我们这座铁打的城墙,

做着我们最前线的国防;

生啊,我们在一起操练,唱歌,

死么,我们一块儿冲向战场。

为了民族的自由解放,

我们生死在共同的战场。

《永远铭记》

宛平城的炮声有多远

太行山说

登上我的巅峰

就能听见

七七事变过去了多久

青纱帐说

穿过去就能看到

大刀的寒光滚滚硝烟

七十多年前的夏夜

神州响起了全面_的枪声

战火在炎热中扩张蔓延

平津危机

华北危机

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

日寇的铁蹄

践踏着神州

母亲的花园

变成了禽兽纵欲的天堂

顽强不屈的中华儿女

用血肉筑起一道道防线

平津作战

太原会战

淞沪_

台儿庄浴血

抗日的烽火燃烧了

华北西南黄河和长江两岸

我们迈着坚实的脚步

走过战火纷飞

走过艰苦奋斗

走过了不平凡的七十年

有人问和平离战争有多远

长城说

墙上还有豺狼的爪印

老兵说

战旗上的血迹尚未风干

金陵说

三十万冤魂从未停止哭诉

南海说

军舰的雷达,已锁住那些觊觎的目光

战争与和平并不遥远

它们之间只有一根弓弦

牢记并不意味着仇恨

而篡改和遗忘

告诉我

好战者欲把战火重燃

纪念_七十周年诗歌《红部》 第14篇

纪念_七十周年诗歌《红部》

红部——为在1943年河北“平阳惨案”中罹难的烈士刘耀梅而作

在和平中长大的我

没有经历过战争

但台灯下

我的目光却充满着鲜血

历史说:看吧,这就是战争

我变得谨慎起来

台灯照耀着文字

我就一字一字的读

一直读到一伙食人肉的“鬼”

从黢黑的文字中蹦跳出来

让我在夜里的神经

倏忽间毛骨悚然

就像在影院观一部猛鬼大片

我不知道世间还有哪一种人性

比食人肉更惨烈更残酷更撕毁人性

当心灵的颤栗潮水般汹涌而来

当战争的乌云蜂拥汇聚

当自己的亲人瞬间惨遭杀戮

我不知道这时有谁不仰面向天

渴 望 和平

“鬼”,从文字中蹦出来的“鬼”

从历史中蹦出来的“鬼”——

日本鬼子,这声恶称

我从父辈们那儿早已刻骨铭心

只是我无法想象今天的日本青年

在听到这样的称呼时

该是什么样的感想,滋味

“鬼子进村了”,这句话

我敢肯定今天的日本青年

是真的无法想象

无法想象中国的老百姓

曾经是怎样的害怕

害怕听到。那种恐惧感

我在今天广阔的华北平原上

仍然能够强烈的感应到

日本的青年们啊

别以为这是一种“荣耀”

“鬼子进村了。”——来吧

让我领着你们进入到历史

钻到它的深处去

让你们体验,体验一把钢刀

是怎样的迎面砍将过来。

鬼子进村了——

鬼子一进村就疯狂的杀一个村的人

手无寸铁的人,普通的百姓

那种像杀猪切瓜一样的

见人就杀,就切

(他们疯了吗?)

一个村一个村的杀人

一个村一个村的抢劫

像一伙强盗(我只能这样的比喻)

然后就开始_虏虐所有的女人

像一伙野狼(我只能这样的比喻)

上至七十岁的老太

下至七岁的女童

一个也不放过

真正实现了兽性大狂欢

“鬼子进村了。”锣鼓一响

喊声阵阵。百姓就赶紧四处躲藏

而我,我们呢

生长在和平时代的我们呢

又能往哪里去躲呢?

史页让我们无处藏身。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青年

中国的一个普通的青年

因此,面对这一切

我的神经顷刻就会绷紧

就痛,就会急以双手掩面

让大脑不晕眩

而日本的青年们

你们在面对这一切时

会是怎样的呢?

“鬼子进村了。”雄纠纠气昂昂

我是在7月11日

从石家庄《燕赵都市报》上的

一张被尸身分离的黑白照上

深深地嵌进了

1943年11月21日的河北省平阳

继而大痛,继而有了这首诗的

写作。写作——

“鬼子进村了。” 雄纠纠气昂昂

妇救会主任刘耀梅说:闯吧

让枪子儿打死,也不让鬼子杀死。

大气凌然——

可哪里又闯得出去呢?

偌大的“刮民”政府都拱手相让鬼子了

不再“刮民”

城镇村庄又哪里还能去找寻到

能够抵抗鬼子的——“刮民”军队呢?

刘耀梅只好任鬼子抓住了。

鬼子们抓住她的头往墙上撞她

直撞得她头晕脑胀,头晕脑胀

我的头也晕胀起来。眼冒金星

眼冒金星,整整三天三夜都没有消散

刘耀梅被鬼子五花大绑

押向他们的“红部”

红部?这是我第一次听说

第一次听说

我敢肯定你们也是第一次听说吧

就像我多年以前第一次听到

玛鲁达一样

无比的惊讶 无比的惊讶

噢 玛鲁达

玛鲁达,这是日本语

日本语玛鲁达的意思是

——木头

木头,木头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日本鬼子是这样说的——

死人。蠢人。劣等的人。

好一个劣等的人

就好像这个世界上

除了日本人

其他地方的人

其他国家的人

其他民族的人

统统的都成了

非“智类”的人了

非“高等级”的人了

——我很是纳闷,奇怪

日本鬼子的这一逻辑

不知是从何而来的?

难道说人还成了跟动物一样

有个“高”“低”等之分?

在“红部”,在日本鬼子的“红部”

日本鬼子就是用这一逻辑

割妇救会主任刘耀梅的肉的

割有思想有反抗的妇救会主任刘耀梅身上的肉

刘耀梅身上的肉一块块地被割下来

从大腿到大腿

从手臂到手臂

凡是肌肉厚实的地方

肉都被一块块地割下来

割下来,就像欧洲的列强们

曾经在中国的土地上

割中国的土地一样

一块块地割,割下来

血腥沫乱溅

我的脸颊也感觉到了腥沫点点

而妇救会主任刘耀梅却硬是

咬住牙忍住疼痛,一声不吭

我却忍不住了

喉咙咯咯乱响 乱响

中国著名的电影导演张艺谋在德国柏林获得“金熊奖”的

电影《红高粱》中

就有日本鬼子剥人皮的镜头

血淋淋的,伴随着惨叫声

那时在影院我是用手捂住了嘴

此刻,这会儿,我还能拿什么来捂呢?

手已经用来捂住心跳

嘴我是捂不住了,喉咙咯咯乱响

我惨叫起来

啊,这就是“红部”

这就是日本鬼子的“红部”

“红——部——”

噢——耀——梅——

刘——耀——梅——

妇救会主任——刘——耀——梅——

纪念_七十周年诗歌《红部》 第15篇

失桥夺桥战正酣,撤军军令重如山。

妄说和平未绝望,欲将仁义化凶顽。

元戎已订约,将士仍喋血。

敌酋暗指挥,贼兵大集结。

一夜鼙鼓渔阳震,虏骑长躯风雷迅。

疲兵再战勇绝伦,十荡十决挥白刃。

滚滚贼头落如驶,纷纷贼众来不止。

孤军力尽可奈何,白虹贯日将军死!

将军战死举国哭,平津沦陷何时复?

玉池金水污虾腥,琼殿瑶宫变贼窟!

将军者谁赵与佟,名悬日月警愚蒙。

呜呼!

安得军民四亿尽学将军勇,一举歼敌清亚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