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古诗文中的称谓(优选11篇)

文学常识:古诗文中的称谓 第1篇

贫贱之交: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莫逆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忘形之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

车笠之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

君子之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

文学常识:古诗文中的称谓 第2篇

捣衣——为远行之人赶制寒衣

同袍——军人互称

汗青——史书或完成的著作

金乌——太阳

肝胆——真诚的心

尺素——书信

杜康——酒

楼兰——外族敌人

手足——兄弟

梨园——唱戏的地方

杏坛——教育

杏林——医道

折桂——科举及第

鹧鸪——离愁别绪

吴钩——宝刀、利剑

长亭——送别

南山——隐居之地

杨柳——送别

鸿儒——学识渊博的学者

麻衣——举子

青衣——婢女

纨绔——富贵人家的子弟。

墨客——文人

伉俪——夫妻、配偶

棠棣——兄弟。

杵臼——古指不计贫贱的交情。

月老、红娘——媒人

桑梓——家乡

南冠——囚犯

白丁——平民

青衿——读书人

簪缨—贵族

桑麻—农事

螟蛉—养子的代称

鸿雁—书信、单讯

连理枝、比翼鸟—夫妻恩爱

见背—父母去世

三尺—法律

_—两姓联姻

彭祖—长寿的象征

婵娟—月亮

红豆—相思

西席—老师

方寸—人心

提刀—代人写文章

双鲤—代指书信

怀桔—孝顺双亲

红叶—传情之物

昆山玉—杰出的人才

柳营—军营

来自: 悠悠淘228 > 《?语文》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经典 | 古人称呼很讲究!看看中国古代称谓礼仪大全

看看中国古代称谓礼仪大全。我国古代称谓礼仪。在称谓上,就更讲究礼的规矩。在古代,称谓涉及礼制,因此被十分看重,乃至成为中国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儿女、兄弟间的称谓。对别人父母、兄妹的...

看了古人的称谓和日常礼仪,感叹我们中国不愧是礼仪之邦!

令,意思是美好的,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

中国古代称呼常识

称呼是一种文化现象,从一个时代的称呼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风貌。称呼也是一面镜子。称呼的变化是文化的变化,同时也被视为历史文化的折射。

称谓大全

弟 弟。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

最全的古代各种称谓(4组)

自然对父亲的称呼有很多种,今天就一起来看看这36种称呼。既用做对自己父亲的称呼,也用做对别人父亲的称呼。对自己死去的父亲的称呼,...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大全序号。《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古代男孩将头发由两髻(总角)束成一髻叫做“束发”,束发表示已到少年期,故又叫“成童”。破瓜年华、碧玉年...

中國古代別稱(人物篇) WORD

中國古代別稱(人物篇) WORD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真是好详细啊!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垂髫[chuí ti...

古代年龄称谓(超详细版)

古代年龄称谓(超详细版)古代年龄称谓(超详细版) 中圞华文化博大精深,仅仅是对人的年龄,就有许多不同称谓,对不同人的不同年龄,又有不同称谓,蔚为大观。如:《礼记.曲礼上》:_人生十年曰幼...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

文学常识:古诗文中的称谓 第3篇

1、阴:山北水南 阳:山南水北

2、左:东为左 右:西为右。

3、河:黄河。 江:长江

4、五岳:泰山(东)、衡山(南)、华山(西)、恒山(北)、嵩山(中)

5、 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

6、 六合:天、地、东、南、西、北六个方位。

7、 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8、 中国的古称:九州、神州、赤县、华夏、九土、中华、华夏。

9、 重要城镇名,古今对照。

苏州:姑苏

成都:锦官城

南京:金陵、建业、建康、丹阳、江宁、白下、石头城。

扬州:维扬、扬城、淮上、江都、广陵。

北京:大都、燕京、神京。

开封:大梁、汴梁、东京。

镇江:京口。

杭州:临安、武林、钱塘。

10、我国部分城市别称。

昆明——春城

苏州——中国的威尼斯

重庆——山城、雾城

拉萨——日光城

广州——花城、羊城、五羊城

徐州——彭城

11、长江上的“三个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文学常识:古诗文中的称谓 第4篇

现代文学是在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的文学。它不仅用现代语言表现现代科学民主思想﹐而且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上都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革新﹐建立了话剧﹑新诗﹑现代小说﹑杂文﹑散文诗﹑报告文学等新的文学体裁﹐在叙述角度﹑抒情方式﹑描写手段及结构组成上﹐都有新的创造﹐具有现代化的特点﹐从而与世界文学潮流相一致﹐成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文学。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文学常识:古诗文中的称谓 第5篇

家严(家君、家尊):旧时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家慈:旧时对别人称自己母亲的谦辞,由严父慈母而来。

高堂:古代称父母。

膝下:古代儿女与父母通信时用的敬辞,书面语。

泰山:妻父为泰山。

东床:女婿为东床。

犬子:对小儿的爱称或对自己儿子的谦称。

伯仲叔季:古时兄弟间老大为伯,老二为仲,老三为叔,最末为季。

息女:年幼弱小的子女。

文学常识:古诗文中的称谓 第6篇

《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多用“赋”“比”“兴”的手法。

《关雎》(关关雎鸠) 是《诗经》首篇,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优美动人、影响深远情歌,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选自《诗经·周南》。

《君子于役》 选自《诗经·王风》,睹物怀人、情景交融,妻子思念丈夫的深情。

《蒹葭》(蒹葭苍苍) 爱情诗,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恋,欲见而不得的惆怅,选自《诗经·秦风》。

《陌上桑》(日出东南隅) 选自《乐府诗集》,此诗为汉乐府中的民歌。

《观沧海》(东临碣石)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的***、军事家、诗人。大海宏伟壮丽的景象、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概、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

《龟虽寿》(神龟虽寿) 曹操,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 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南北朝时北方民歌,木兰纯朴、勇敢坚强的品质和爱国精神。

《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 王勃,字子安,唐朝初年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旷达爽朗、共勉互励的惜别情怀,积极乐观的态度、宽阔的襟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选自《王子安集》。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颈联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 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与王维并称王、孟,选自《孟襄阳集》。山村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情趣,老友间朴素深厚的情谊。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 孟浩然,前四句描绘洞庭景色,气势磅礴;后四句表明心迹,含蓄得体,第二联可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相媲美。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岑参,唐代边塞派**诗人,奇异的塞外雪景,诗人将送别与咏雪巧妙结合,通过特殊环境的描写,衬托依依惜别之情。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 崔颢,唐代诗人,从神话传说写到现实感受,语言流丽自然。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忠而获罪的愤慨,颈联既念家人,又伤怀国事,联想到前路艰危,因而徘徊不前 表露出英雄失落之悲。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唐代诗人,以乐府旧题写当代战事。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 李白,描绘荆门山外的壮丽景象,抒发对故乡的依恋、惜别之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诗人将月亮拟人化,以寄托自己的感情,想象奇特,令人回味无穷。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 李白,诗人复杂的内心活动,选自《李太白全集》。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诗的最后两句充满对未来的憧憬,是鼓舞人心的名句。

《次北固山下》(客**山外) 王湾,唐代诗人,颈联将景物拟人化而充满新意。

《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 常建,唐代诗人,此诗以善写静景为人称道,尤其中间四句。

《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 刘禹锡,唐代诗人,一反前人悲秋俗套,赞美秋天特有的景致。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诗中抒写生活的艰辛和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表达内心的不*,但诗人并未因此消沉下去,而是振作精神面向未来,第三联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其诗显示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后世尊其为“诗圣”,感时忧国、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选自《杜工部集》。

《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青年时代,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诗人热情赞美泰山高大神秀的气象,表现出他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壮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甫,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 杜甫,揭露官吏的横暴,同情人民的苦难,选自《杜工部集》。

《观刈麦》(田家少闲月)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叙事诗,描写了农民在夏日割麦的辛苦和贫妇在田中拾穗的辛酸,表达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选自《白氏长庆集》。

《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白居易,揭露**者残酷剥削人民的**。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写早春游西湖风景,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唐代著名文学家,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怀古伤时,借古讽今,满怀忧国忧民之情,选自《樊川文集》,杜牧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唐代诗人,思念远方的亲友。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一般认为是伤感离别的爱情诗,第二联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现在多引用来赞颂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忆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温庭筠,唐代诗人,描写少妇盼望丈夫归来时的心态。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最后一个**,世称李后主,上阕以凄清的环境烘托寂寞的心情,下阕以形象的比喻反映心头无可解脱的离愁。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北宋初期词人,伤春怀旧的思想感情,选自《珠玉词》。

《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文学家,诗的最后两句反映出诗人**远瞩的气魄,道出“身在最高层”的独特感受。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静无苔) 王安石,后两句用拟人手法写江南田园风光,为名句。

文学常识:古诗文中的称谓 第7篇

孟郊,字东野。与贾岛并称,著名苦吟诗人,有( )之称。主要作品为《秋怀》、《贫女词》、《游子吟》等,结为《孟东野诗集》。与贾岛一起世称“郊寒岛瘦”。长于五言,多寒苦之音。你能写出《游子吟》当中表现母爱伟大的那句诗吗?( )

答案:

“诗囚”、“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解析:

游子吟

朝代:唐代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祥的母亲用手中的针线,为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影响儿子出行。

谁敢说子女没有小草那样的孝心,不能够报答慈母恩情呢?

注释:

⑴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

⑵临:将要。

⑶意恐迟迟归:恐怕儿子在外迟迟不回家。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⑷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谁言:一作“难将”。

⑸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文学常识:古诗文中的称谓 第8篇

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行旅诗和闺怨诗。

(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边塞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6)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古诗文中有言字的优美句子

哪句古诗中有言立二字的

文学常识:古诗文中的称谓 第9篇

初度:小儿初生之时。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牙牙:1岁。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

孩提:指2——3岁的儿童,指代幼儿时期。

垂髫[tiáo]:3、4岁至7岁(女)、8岁(男)的儿童。

童龀[chèn]:7、8岁,“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总角:8、9岁,借指幼年。

幼学:10岁。

不惑(不惑之年):称40岁为“不惑之年”。

知天命:指50岁。也被称为及艾或半百。

六九之年:即54岁。

花甲之年:指60岁的人。也被称为耆[qí]老、耳顺或者耳顺之年。

还历寿:61岁的寿辰。

古稀(古稀之年):指70岁。也被称为从心之年、悬车之年或者杖围之年。

喜寿:指77岁。

耄耋[mào dié]:“七耄八耋”,人之七八十岁。

鲐[tái]背:“九十鲐背”

白寿:“白”为“百”缺一,人之九十九。

期颐:百岁老人,也被称为寿民。

文学常识:古诗文中的称谓 第10篇

裙钗:旧时为妇女的代称,以服饰借代。

拙荆(山荆、荆室):一般人家丈夫对妻子的称谓,荆钗布裙为贫寒人家妇女而穿,故以此代称。

蛾眉:本为女子长得美的眉毛,代指女子美貌,进而代称美女。

粉黛:粉黛是富贵人家女子的化妆用品。故以此代称美女。

巾帼: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以此代称妇女。

姥:古代称老妇人。

妪:古代对年龄大的妇人的称呼。

媪:古代对妇人或老妇人的称呼。

文学常识:古诗文中的称谓 第11篇

1、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和浪漫。《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300篇①

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儒墨道法属诸子,各有著作传世间;

儒家《论语》和《孟子》,墨家《墨子》见一斑;道家《老子》和《庄子》,法家韩非著名篇。

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为“国别”和“编年”

前者《国语》《战国策》,后者《春秋》与《左传》。

2、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成就比较高;“乐府双璧”②人称赞,

建安文学推“三曹”③;田园鼻祖是陶潜,“采菊”遗风见节操。

《史记》首开纪传体,号称“无韵之离骚”;班固承续司马意④,《汉书》断代创新招;

贾谊雄文《过秦论》,气势酣畅冲云霄;“出师”二表名后世,《桃花源记》乐逍遥。

辞赋盛行多空洞,张衡《二京》似惊涛。文学批评也兴起,《文心雕龙》真高超。

骈文追求形式美,小说初起尚粗糙。

3、唐代文学

唐代鼎盛累如山,“初唐四杰”不*凡;王杨卢骆创格律,律诗、绝句要记全。

浪漫诗人推李白,一路高歌《蜀道难》。现实**有杜甫,“三吏”、“三别”不一般。

乐天倡导新乐府,“琵琶”、“长恨”留名篇。田园诗派有王孟,高、岑诗歌唱边塞。

中唐李贺多奇丽,贾岛“推敲”传世间。晚唐崛起“小李杜”⑤;此后衰败如尘烟。

韩柳古文创新体,《阿房宫赋》唱千年。唐代传奇已成熟,**作推《柳毅传》。

4、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词泱泱,分成婉约与豪放。柳永秦观李清照,风花雪月多感伤。

苏轼首开豪放派,“大江东去”气昂昂;爱国诗人辛弃疾,“金戈铁马”势高扬。

三苏、王曾、欧阳修,继承韩柳写文章;范公作品虽不多,《岳阳楼记》放光芒。

南宋诗人陆放翁,《示儿》犹念复家邦;人生自古谁无死?后世感怀文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