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凄惨惨戚戚的诗句 第1篇
凄凄惨惨戚戚的诗句
1)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裏人。——陈陶《陇西行》
2)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赠别》
3)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 《杂诗三首》
4)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
5) 泪纵能乾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陈端生《寄外》
6) 离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7)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8)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 《渡汉江》)
9)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曹雪芹《红楼梦引子》
10)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11)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12)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白居易《长恨歌》
13)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14)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司空图《漫书五首》
15)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16) 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
17)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四首其二》
18)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苏曼殊《本事诗》
19)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敻《诉衷情》
20)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21)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22)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结发为夫妻》
23)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24)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一》
25)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曹雪芹《红豆词》
26)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赵瑕《江楼感怀》
27)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8) 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29) 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 ——苏轼《水调歌头》
30)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韦庄《女冠子二首其一》
31)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3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李商隐《无题》
33)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楚辞 九歌《少司命》
34)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
35)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
36)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37)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38)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39)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40)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41)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结发为夫妻》
42) 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张可久《塞鸿秋》
43)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
44)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杜甫《赠卫八处士》
45)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佚名《涉江采芙蓉》
46)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47)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晏殊《玉楼春》
48)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49)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
50)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周邦彦《玉楼春》
51)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52)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53) 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 ——杜牧《赠别》
54)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鹊踏枝》
55)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56)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7)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58) 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59)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
60)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凄凄惨惨戚戚的诗句 第2篇
是出自《声声慢·寻寻觅觅》的名句。
【全诗如下】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悲哀,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我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资料。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因此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悲哀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情绪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刻内逃离痛苦,但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但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应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我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的哀愁。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词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完美,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我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刻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比较,自我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比较,什么渲染,什么赋比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情绪,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齐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期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我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我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之后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就应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刻,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我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方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那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因此说“正悲哀,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那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我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我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那里既写出了自我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如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资料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那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我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情绪,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凄凄惨惨戚戚的诗句 第3篇
伤感散文《凄凄惨惨戚戚》
这是高考后的第八天。我依旧住在姨家,依旧是每天早上七八点钟才起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吃饭,而是玩手机。
每天看动漫或是电影亦或是小说,总沉浸在那虚无的世界里,看着那些无关风月的故事。为那些与自己无关的别人的故事欢笑或是悲伤。
我不想去管成绩。尽管刚考了下来总有人不停地询问我考后的感觉,以及我选专业的意向。但我总是用模棱两可的回答搪塞了过去,我不知道怎么估分,我的心也是悬着的,但我不想去触碰那已过去的事,因为那已成定局。
所以,我依旧每天过得悠闲。有时候家里人会催我快些回去,可我磨磨蹭蹭直到现在。我不想回去,因为一回去,我便会接受邻居们、以及七大姑八大姨的轮番轰炸。那我可受不了。况且,在姨这儿也挺好的。虽然城市的空气没有乡村的好,但我可以每天自由自在地玩手机,因为姨不会管我。而且,我每天早早地吃了晚饭,然后便穿着拖鞋到街上去散会儿步(我知道,或许那样的我看起来很邋遢,但那感觉不赖),免费听别人唱歌、免费看别人跳舞、免费听别人侃大山,这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很惬意的生活。没有了繁重的学业,没有过多的顾虑。而我也不再一直期望着能去打暑假工了(因为我妈她们根本不同意),于是,只静静地享受暑假生活。多么美好。
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啊,可好日子并不长久。
今天晚上我依旧很闲适地在街上逛,哪知我哥的一通电话便把我拉回了现实。他问了我关于分数的事,也问了我关于以后选专业的事,可是我却一问三不知。他有点恼火,他对我说:“你只有三条路可以走。第一,如果达到了本科线,当然可以选一个好一点的学校和专业。但是,现在的本科文凭一抓一大堆,如果不选好专业,以后当然不好找工作。第二,如果分数不够高,那就只有读专科。以后出来就业的时候当然要从基层做起。那时候可不能有太多的埋怨。第三,实在不行,就只有出来打工了”。我听了有点伤感,我有点生气,因为他搅乱了我平静的生活。可当我计算着拿分数的日子时,我突然发现原来我对大学、对选专业还一无所知。我发现,原来我的一切做法都是在逃避。或许是我太没有自信,总觉得这次考得不怎么样,所以我不愿意再去涉足关于高考的'任何事。我想,先过好这些天吧。
我不知道我该怎么办。总觉得现在还没拿到分数,就不需要去管那么多。因为那些做法都太盲目。但反过来又觉得,如果现在不了解好,当拿到分数时,整个人会变得手足无措。为避免那样的悲剧发生,所以就得赶快寻找答案。
多想来三杯两盏淡酒,管他什么凄凄惨惨戚戚。我只想遨游自己的世界。
但是,醒后的我,依旧不知如何是好。何去何从。可悲!
凄凄惨惨戚戚的诗句 第4篇
【赏 析 】
李清照是宋代在诗、词、散文诸方面取得了较高成就的女作家。
靖康二年(1137),金兵攻陷宋王朝的国都汴梁,去了徽、钦二帝,北宋至此宣告灭亡。也就是在这年的秋天八月李清照仓惶地载书十五车,逃离青州故地,过准河,渡长江,来到了建康。四个月之后,青州发生兵变,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存于青州的十余屋书籍和家产全部被烧毁。一年零八个月后…赵明诚突思重病,暴死于建康。短短两年之中,李清照接连罹受了国破、家亡、夫死等灭顶之灾,她的生活、地位、精神、思想都发生了急剧而猛烈的变化。《声声慢》词作于其夫病故之后。全词通过对秋日黄昏景色的独特感受,抒写了自己历尽沧桑、饱经优患的无限哀愁。
词的开头先声夺人,首句一连用了三句七组十四个送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将词人蒙受国破、家亡、夫死之后,在巨大悲痛和深切忧愁笼罩下的精神状态,多角度、多层次地做了深入细致的描绘。使读者一开篇就听到了词人欲歔悲咽的心声,感到了词人激荡不平的感情脉搏。接下来的“作暖还寒时候……却是旧时相识”,则是进一步将主客观结合起来,抒写在特定环境下词人独特的心理反映。“年还寒”是说深秋时节,天气变化无常忽而暖、忽而寒在这变化无常、阴阳交错的季节里,冷冷清清又兼寒风侵袭凄凄惨惨更加严霜相侵,词人倍受磨难的身体又怎能得到安独和疗治呢?那么饮酒浇愁吧!但水酒事淡敌不过急劲凄厉的塞风,更浇不灭心头的痛苦忧愁,愁情愈加浓烈高空雁过,凭栏观望,未想到那雁群“却是旧时相识”一一北、北人,都飘零流落到南方,已是同病相怜;更兼旧时鸿雁曾频为伉俪传书,如今丈夫已长眠九泉之下,已无人堪寄了・ 真是愁煞人也。
下片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先由举目皆是最富深秋特征的“满地黄花”写起。黄花,就是菊花。秋菊残,落花满地,此番萧条残败景象着实令人不堪目。这里,词人是以憔悴的枯菊自况,凄婉地表现出自己晚年无依无靠,寄人窝下,衰老迈,孤苦无告的修景。面对这修不忍諸的读凉景象,词人“守着窗儿”,不禁瑟崇地发出“独自怎生得!”的咨嗟叹惋。无奈黄昏时又下起了蒙蒙细雨,雨打梧桐,催下了片片老叶,这就为词人凭窗垂泪的剪影勾勒出了一置燃销魂的惨淡背景结尾词人直抒胸,悲痛欲绝地倾吐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心声。“愁”是词眼,映全篇,贯穿首尾。
《声声慢》这首词历代评论家一致公认它是李清照的代表作,明代杨慎在《词品》中赞曰:“《声声慢)一词,最为妙。”它在艺术上的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选取的景物最富有表现力。写天气,“乍暖还塞”写晚风,突出其“点”写大雁,强调的是“旧识”,写花极状其枯、濁零;写橋桐叶落,又兼之以细用,染出“秋风秋雨愁煞人”的著境。正因为词人选取的景物具有表力,所以词人的形象便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她的神情,怅然若失,她的心潮,激荡难平,她的愁情,海积山叠。
第二,巧用叠字,化抽为巧,意境全新,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修惨戚成”的送用,产生了奇特的艺术效果。这14个字组成了一幅女词人孤影自怜的黄图,再加上这14个字是由动态、心态和情态所组成,艺术调和意境十分完整。南宋张端义在《贵耳集》中盛赞开篇这14个字“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 迭字者。”
第三,感情真挚,创意出奇。全词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出神入化地塑造了凄风苦雨中茕独惶的词人自我形象,境界异常逼真,感情至为深摯。梁启超在《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一文中深有感慨地说:“这词是写从早到晚一天的实感,那种茕独惶的景况,非本人不能领略:所以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正是李清照的这种真挚感情和在艺术上的创意出奇,才使这首词拨动了不同时代千万人的心弦,成为千古绝唱。
凄凄惨惨戚戚的诗句 第5篇
凄凄惨惨切切小学五年级作文
这世间万物,又哪有对与错?这爱恨情仇,又何来纠与缠?我本不该爱上你,可奈何,终是爱上了,却也被伤透了。
那日初遇,你如夏荷般出淤泥而不染,繁花似锦,你亦入了我的眼。渐渐的,我俩熟识,愈发分不开。
一日,你告诉我,你要复仇了,我决意帮你,帮你登上那充斥了鲜血的.皇位。
你说,让我等你,等你有能力了,再来娶我。许我十里红妆,配我妖娆红冠,伴我一生,不离不弃,生死相依。
我等到了那一天,那一天,你手执心爱之女子,为她馆发,那神情之温柔,是我从所未见,我知道你选择了她,可我仍不放弃,上前问了一句“你爱她吗?”你铿锵有力地回答我“爱,我爱她如生命。”
一旁的亲友见了,忙安慰我“没事,你总会找到一生一世一双人的。”
我没忍住,两行清泪一滴滴地落下来。
心死,又怎会再爱呢?
我把心托给了你,你却亲手毁了它。
也罢也罢,又有什么呢?
“这里,再也不会痛了。”我笑了笑,那笑容,美艳得不可方物,我执起一把长剑,直挺挺地插进了心胸。
至此,香消玉损。
来世,只怕再也不要遇见你。
我本愿与你共度一生,奈何缘浅,无份。
凄凄惨惨戚戚的诗句 第6篇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声声慢寻寻觅觅 朝代:宋代
原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 一作:守著窗儿)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二、创作背景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的哀愁。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词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赋比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如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凄凄惨惨戚戚的诗句 第7篇
散文:戚戚离家时
年味渐渐淡去,又该启程远行了,还没来得及开口说声离别,娘的泪已湿透了这一条长长的离家路。
飘雨的早晨,丝丝缠绕着纠结的心房,纵是有千般不舍万般不愿,为了生计,也只能收拾好行囊,拜别爹娘,又去他乡。站在门槛间,一只脚留在家里,一只脚跨出门外,一只脚踩在家的温馨上,一只脚要去丈量远方的山高水长,留与走,只是一步之间,却如此艰难,远方太远了,爹娘太老了。
娘小声的哭泣,汽笛长长的催促,心已然碎了。这些年不停地走哦,爹娘不停地老哦,无情的岁月染白了曾经满头青丝的娘亲,佝偻了慈父曾经强壮的身躯,而当初青梅般的我也已人到中年。望着白发双亲,无语泪千行。若如可以,真想就此停住漂泊的'脚步,守候爹娘最后的时光,若如可以,哪怕天遥地远,也将父母带在身边一路同行,至少可以少了一份担忧,至少可以少了一份牵挂。奈何,奈何,前路山高水险
,只怕去时路上风雨吹打多病体弱的双亲,奈何,奈何,爹娘垂垂老矣,只怕故土难离,适应不了外面斑斓的世界。
短暂的相聚时光是一年中最幸福的日子,这种日子写满了温馨和快乐,这种日子是漫长的一年里堆积而成的期盼,这种日子没有金钱名利的掺杂,清清爽爽,干干净净。吃饭时为爹娘盛好饭,晚饭后为爹娘打好洗脚水,为父亲刮一刮稀落的胡子,为母亲染一染满头的白发。爹摆动着头,任剃胡刀在他苍老的脸庞轻轻划过,娘象大姑娘一样静静望着镜中的自己,看头上的白发一丝丝变黑。此刻的爹娘象小孩子一样争着照镜子,你埋怨我一句,我念叨你一声,你调侃他脸上的褶子,他取笑你在强留青春,嘴上斗着,脸上笑着,父亲开怀的笑仍旧有几分当初的豪迈,母亲的笑仍然荡起一抹羞涩的红霞。摸一摸爹那洁净的下巴,看一看娘那满头白发变成青丝,不由地百感交集,岁月不饶人啊!艰辛与磨难苍老了父母曾经年轻的容颜,一道道深深的纹痕,是一个又一个为了儿女付出的沥心沥血的故事。
晚上一家人围火而坐,道道乡间邻里,说说外面见闻,看看春晚节目,桌上摆满了瓜果糖食,你给她削一个苹果,它给你剥一个橘瓣,待到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打开大门,一家人奔涌而出,把美丽的烟花送上夜空,炸开了幸福的花朵,散落下是种种期许的祝福。这一幕,其乐融融,这一幕,温馨祥和,这一幕,送与远方我路上,这一幕,温暖我在异乡漂泊的孤寂岁月,来日魂牵梦绕的念想。
要走了,再迟就赶不上南去的火车了。该走了,远方已在召唤了,那里有梦想中的锦绣前程,那里有我的疆场。
行囊里装满了爹娘准备的好吃爱吃的东西,行囊里也装满了爹娘的叮咛。要如何如何,要怎样怎样,去年说过了,今年又一样,年年皆如此,可为何总觉得没听够,总觉得还想听呢?多想再听一听父亲讲诉他那些战火烽飞的故事,多想再听一听娘亲絮叨她那些家长里短,这一去,又将是漫长的一年,爹娘苍老的声音只能在无数思念中空空回荡。这一去,千山万水,风雨中门前送儿的双亲,相互偎依老泪纵横,挥动着干枯的手臂,站成了一幅苦难的风景。
快步向前走去,不敢回头望,怕一回头再也迈不动离家的双腿,怕一回头,看见爹娘的眼泪成殇。奈何这世间有悲欢离合呵,好怕,好怕,怕在走后的日子,那风中搀扶着的身影哪一日就落单了,哪一日就只有爹没有娘,只有娘没有爹了。念及此时,心如刀割,千情万意,只在心底化为无声的祝福,愿爹娘健康,愿爹娘安好,愿来日等待儿归来的巷口,依然有爹有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