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每次被贬后写的诗 第1篇
1《浣溪沙》
料峭东风翠幕惊。云何不饮对公荣。水晶盘莹玉鳞赪。
花影莫孤三夜月,朱颜未称五年兄。翰林子墨主人卿。
2《浣溪沙》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糜鹿逢人虽未惯,猿揉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3《浣溪沙》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蒨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4《浣溪沙》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蚕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5《浣溪沙》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苏轼每次被贬后写的诗 第2篇
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莲萍拨开,游鱼出来,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这时候
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船板拨开,佛印出来,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 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拉住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 于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苏轼被贬海南导语:宋代著名的诗人苏轼在文学上非常有成就,但是他在官场上却充满了挫折,被贬到遥远的海南岛。苏轼被贬海南岛苏轼在文学上春风得意,但仕途多舛。他出仕时,正赶上王......
苏轼每次被贬后写的诗 第3篇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上片由景及情。开篇大笔勾勒,突兀而起,描绘出大江千回万转、浩浩荡荡、直指东海的雄伟气势。
江汉,即长江、汉水。长江、汉水自西方奔流直下,汇合于武汉,著名的黄鹤楼武昌黄鹄山岿然屹立,俯瞰浩瀚的'大江。此二句以高远的气势,抓住了当地最有特色的胜景伟观,写出了鄂州的地理特点。“蒲萄深碧”,化用李白的诗句“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形容流经黄鹤楼前的长江呈现出一派葡萄美酒般的深碧之色。以下“犹自带”三字振起,继续以彩笔为江水染色。李白又有“江带峨眉雪”之句(《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杜甫《登楼》诗云:“锦水江春然来天地”。苏轼此不仅化用前人诗句,不着痕迹,自然精妙,而且用“匍萄”、“雪浪”、“锦江”、“春色”等富有色彩感的词语,来形容“深碧”的江流,笔饱墨浓,引人入胜。词人将灵和楼前深碧与锦江春色联系起来,不但极富文采飞扬之美,而且透露了他对花团锦族、充满春意的锦城的无限追恋向往之情,从而为下文“思归”伏脉。以下由景到人,既上接岷江锦水,引动思归之情;又将黄鹤楼与赤壁矶一线相连,触发怀友之思。
苏轼每次被贬后写的诗 第4篇
1《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
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
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
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
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
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
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2《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
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
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
3《江城子·墨云拖雨过西楼》
墨云拖雨过西楼。水东流。晚烟收。柳外残阳,回照动帘钩。今夜巫山真个好,花未落,酒新篘。
美人微笑转星眸。月花羞。捧金瓯。歌扇萦风,吹散一春愁。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
4《江城子·腻红匀脸衬檀唇》
腻红匀脸衬檀唇。晚妆新。暗伤春。手捻花枝,谁会两眉颦。连理带头双飞燕,留待与、个中人。
淡烟笼月绣帘阴。画堂深。夜沈沈、谁道连理,能系得人心。一自绿窗偷见后,便憔悴、到如今。
5《浣溪沙》
风卷珠帘自上钩。萧萧乱叶报新秋。独携纤手上高楼。缺月向人舒窈窕,三星当户照绸缪。香生雾縠见纤柔。
苏轼每次被贬后写的诗 第5篇
1、苏东坡被贬杭州时,写的诗有:《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湖上夜归》、《夜泛西湖》五首等等。
2、岭南天气卑湿,地气蒸溽,而海南为甚。夏秋之交,物无不腐坏者。
3、出狱后的苏轼,被贬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跟普通人区别不大,相当于被一撸到底。如果换成心理素质脆弱的人,根本承受不了如此大的打击,但苏轼就是与众不同,他没有抱怨命运不公,而是以乐观的态度接受现实,他的那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被无数人当成座右铭。
4、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5、规划简古人争看,簪导轻安发不知。
6、后一部分则是写诗人遇到海棠的过程,以及诗人触景生情,心生感慨,诗人与海棠均是来自蜀地,却又共同流落这黄州山野,不觉海棠与自己同病相怜,顿生“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
7、从“江城地瘴蕃草木”到“月下无人更清淑”是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拟人手法,写出海棠的天生丽质、高贵清淑。
8、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9、苏东坡让居民在西湖种菱角,划分了一些区域,有些地方可以种,有些地方不能种。
10、在这里,苏轼写下了著名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和这首海棠诗。所以这里可以看作是苏轼黄州创作的第一站。
11、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12、稍喜海南州,自古无战场。
13、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14、第一次被贬黄州写下了最好的赏月词水调歌头第二次被贬是在边疆了写出了“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名句啊
15、仕途不顺也就算了,他的三位爱人也都红颜薄命先他而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释义: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望。)”单从这一句就足以看出苏轼心中对亡妻的想念之情。
16、元丰三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因为是犯官的身份,没有住所,此时,苏轼的家人也尚未到来,所以初到黄州的苏轼暂时寓居在定惠禅院。
17、被贬颍州(今安徽阜阳)时,对颍州西湖也进行了疏浚,并筑堤。
18、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每次被贬后写的诗 第6篇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梦断瑶台曲补充
词一开端,便慨叹世事如梦,虽然苏轼诗词中常常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思想,但或是自我排遣之语,或为往古来今之思,读来往往觉其放达,而不觉其悲切。此处却不然,以一种历尽沧桑的语气写出,加上几度秋凉之问,风叶鸣廊,忽觉人生短暂,已惊繁霜侵鬓,益觉开头浮生若梦的感叹,并非看破红尘的彻悟,而是对自身遭际有不平之意,从而深感人生如梦境般荒谬与无奈。
“世事一场大梦”中的“世事”既可以指具体的历史实事,即指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事情,亦可以理解为苏轼对人生命运的抽象意义的认识。“世事如梦”,“人生如梦”,一切皆如白驹过隙,雪后飞鸿,人生只是天地间偶然的飘蓬,所以不可执着于现实中的得失荣辱,而应超脱于具体的万事万物,使自己内心趋于平衡。“人生几度新凉”,用“新凉”指又一个秋天的来临,并且突出了秋天乍到的“新”,可见诗人对节候变化的敏感,时间的流逝磨蚀着有限的生命,词人由此产生出真挚的惜时之情。“新凉”亦指诗人再次遭到排挤打击的人生际遇,用一个“凉”字,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凄凉之情,所以,“人生几度新凉”不仅指自然节候的变化,同时也是指人生命运的起伏不定、变幻莫测。这句话把自然与人生结合起来,以自然的变幻来反衬出词人对人生命运的无奈谓叹,寄意深刻,韵味悠远。开头两句词远远不止是苏东坡在记叙一时一地之事,或是一己一身之感,而是借写具体的事实,表达他对抽象意义上的人生命运的深沉思忖。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在冷落清秋的夜里,凉风吹打着庭院里的树叶,在空旷的长廊里发出凄凉的回响。词人取过镜子,看见两鬓爬满了白发,“人生何处得秋霜?”词人由此陷入了深沉的思索中,读者同样可以感觉到阵阵寒意袭来。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凉北望”点出了作词的时间与主旨。“中秋”是传统意义上团聚的节日,苏轼选取“中秋”这一宴乐的节日作为背景,以虚笔中的乐景写哀情,使哀情为之更哀。“北望”点出了作词的主旨。“北望”的含义,历代论者有所争议,《古今词话》认为苏轼“一日不负朝廷,其怀君之心,末句可见矣”,而胡仔认为是“兄弟之情见于句意之间矣”。据记载这首词下原有注释“寄子由”,可见苏轼此词是在中秋之夜写给其兄弟苏辙的。其实,苏轼当时政治上受迫害,孤苦寂寥,凄然北望之中,思弟之情,忧国之心,身世之感,或许交织在一起,作为欣赏者,也不妨抛开考证,作宽泛理解。苏轼晚年饱受_,他多以佛、道思想来超然物外,以消解现实的苦闷,但此词笼罩着一层悲凉的气氛,可见苏轼始终没能摆脱尘世的痛苦。在这热闹的中秋月明之时,唯一可以慰藉自己落寞孤寂情怀的是那真挚的手足深情。苏轼渴望着与兄弟一诉衷肠,无奈远贬黄州的他只能在北望中借明月遥寄相思。天涯同一月,相思两地情,遥望却不能与之相聚,明天却又要面临现实中太多的痛苦与无奈,苏轼因而陷入更为深沉的悲凉之中。
苏轼每次被贬后写的诗 第7篇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
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这首词是苏轼发配黄州时的作品。当时,苏轼的许多朋友或怕株连,或避嫌疑,纷纷疏远了他,使他备感世态炎凉。然而,他的同乡陈慥却蔑视世俗,仍与其过从甚密,五年中竟七次来访。元丰六年(1083年)五月,“弃官黄州三十三年”的王长官因送陈慥到荆南某地访东坡,得以与东坡会晤,此作乃得以诞生。
词的上半阕主要是刻画王长官的高洁人品,下半阕则描绘会见王长官时的环境、气氛,以及东坡当时的思绪和情态。
苏轼每次被贬后写的诗 第8篇
1、第二次被贬到惠州,他又喜欢上吃荔枝,有诗为证~《惠州一绝》:
2、颔联“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即故乡的山水,让我在这里忧思成梦。地名叫惶恐滩,更是让我倍感忧伤。谐音双关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让它饶有趣味,还让苏轼内心的情感变得细腻起来,具有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或许后来文天祥的“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便是受苏轼这里所启发。
3、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4、在场的人们听了,似懂非懂,频频点头。
5、可是问题偏偏就出在他的文士身份上,他与变法派不和,自请外任离开朝堂,几番改任后,在湖州任内写了《湖州谢上表》,措辞激烈,语气愤懑。正是这篇文章成了政敌手中的把柄,他们罗织罪名,造出了一桩“乌台诗案”,苏轼的人生从此陷入低谷。
6、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其一
7、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8、译文: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村南村北响起纺车缫丝的声音。
9、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10、后来,一些士大夫也效法制造“桶高檐短”帽,美其名曰:“东坡帽”。
11、谪居黄州初期,面对残酷的现实,他一度陷入失魂落魄的绝望处境。造福苍生的愿望幻灭了,既然不能“平天下”,那就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先从“修身齐家”开始。为了缓解苦闷消极的情绪,他致力于用文学疏解个人情怀,其率真的性格在这时候流露出来。他经常自嘲:“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自己非但没有给家人带来荣华富贵,反而一事无成,连累亲友一起遭罪。
12、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13、苏轼被贬后诗词众多,最著名的是《黄州寒食诗 二首》。
14、我余生已无多,势必将老死在这偏僻的海南荒村了,天帝该会派遣巫阳来召还我的游魂吧。高飞的鹘鸟逐渐消逝在广漠天空与苍莽原野的相接之处,而地平线上连绵起伏的青山犹如一丛黑发,那里可正是中原故地啊!
15、苏轼的一生就像这几句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16、重要的是,就算暂时身处陋邦地瘴,也要嫣然一笑。
17、骨间亦有微肉,煮熟热酒漉,随意用酒薄点盐炙,微焦食之,终日摘剔牙綮,如蟹螯逸味。
18、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其二
19、⊙投稿信箱:tg@(欢迎您原创投稿)
20、王弗在27岁就先苏轼而去了,苏轼悲痛万分,连续3年都没有再写过诗词。后来长辈的安排下,苏轼又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作为继室,而王润之呢虽然不像王弗那样聪慧谦谨,但也是很柔顺贤惠的一个人,对待王弗所生的孩子就和自己亲生的一样。
苏轼每次被贬后写的诗 第9篇
1、溪桥下,清溪辽阔的流过旷野。
2、穷愁潦倒的日子,反而使他的心境得到了调整。
3、眺望这海天苍莽无边、四周环一岛的晚年居住地,苏轼忍不住宣布:“此生当安归、四顾真途穷”的悲痛慨叹。苏轼不得不给诸子留下:“首当作棺、次当作墓、死则葬海外”的遗言。
4、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
5、第208篇文章,1528字
6、苏轼还有一首写海棠的得意之作,曾数次自书送人,颇为喜爱。
7、苏轼在儋州期间与当地大众,尤其是与黎族公民很友善,认为“咨尔汉黎,均是一民”。所以,他便展开文化教育,培育黎族公民自己的知识分子。《琼台记事录》中说:“宋苏文忠公之谪儋耳,讲学明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琼州姜唐佐从苏轼学,后来科举及第,成为海南第一位进士。
8、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9、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0、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11、阳台山上春雨忽至,胡乱地洒在歌楼打湿了美人的粉腮。忽然一阵东风卷地而来,吹散了云雨,落日的余晖从乌云缝隙中斜射出来,染红了半边天。
12、因为朝廷有小人作祟,苏轼就是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于是,苏轼又一次成了被打击的对象,这一次,苏轼被贬谪到了惠州,后来,又因为苏轼字字瞻,于是,苏轼被贬谪到了儋州。
13、大家好!这里是演婷说,每天陪你三分钟!
14、自漉疏巾邀醉客,更将空壳付冠师。
15、第三次被贬儋州。苏轼写了《雨夜宿净行院》和《入寺》等诗词。
16、就让我以鞍作枕,斜卧绿杨桥上少休片刻吧。
17、你若喜欢,别忘了点个在看哦
18、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19、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后,苏轼渐渐走出了贬官的阴影,放下了往日的功名荣辱,积极享受生活。还发掘了美食家的天赋,研究菜谱,兴致勃勃地写了《猪肉颂》《二红饭》等作品。到黄州一年体验了世间百态后,他反思自己过去的三十年,自认为思想得到了极大的升华,“故我非今我”,这标志着苏轼已经克服了心理障碍。
20、一个闻名于世的大作家,人已六十有过了退休的年纪,不只没有高官厚禄,留守京都,象现代的某些作家那样,弄个副部级待遇,住作家楼,出门有车,反而还要被逼投荒_之岛、家离子散。
苏轼每次被贬后写的诗 第10篇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苏轼每次被贬后写的诗 第11篇
苏轼被贬的乐观诗句
定**·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代: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⑴定**:词牌名。
⑵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三十里,又名螺丝店。
⑶狼狈:进退皆难的困顿窘迫之状。
⑷已而:过了一会儿。
⑸穿林打叶声: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⑹吟啸:放声吟咏。
⑺芒鞋:草鞋。
⑻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一蓑(suō):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⑼料峭:微寒的样子。
⑽斜照:偏西的阳光。
⑾向来:方才。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
⑿也无风雨也无晴:意谓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苏轼每次被贬后写的诗 第12篇
1《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
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
2《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3《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
昨夜秋风来万里。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羁舍留连归计未。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
4《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雨霰疏疏经泼火。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苦被多情相折挫。病绪厌厌,浑似年时个。绕遍回廊还独坐。月笼云暗重门锁。
5《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蝶懒莺慵春过半。花落狂风,小院残红满。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
云鬓鬅松眉黛浅。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
苏轼每次被贬后写的诗 第13篇
1、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他初试豪放词风:
2、译文:非常像花又好像不是花,无人怜惜任凭衰零坠地。杨花离枝坠地,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娇柔的柳枝,就像思妇受尽离愁折磨的柔肠,那嫩绿的柳叶,犹如思妇的娇眼,春困未消,欲开还闭。正像那思妇梦中行万里,本想寻夫去处,却又被黄莺啼声惊唤起。
3、一阵狂风平地而来,将暴雨都吹散。当我逃到望湖楼上,喝酒聊天,看到的却是天蓝蓝,水蓝蓝。
4、最后两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即遭遇不幸的孤鸿,心怀幽恨,在寒枝间飞来飞去,却不肯栖息,最后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寒冷的夜晚。这里遭遇不幸的“孤鸿”,实际上就是遭遇贬谪的苏轼。所以这里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孤鸿的心理活动,其实就是苏轼内心的种种感受。即内心的孤独和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5、京杭大运河与钱塘江交汇,钱塘江的水带进许多淤泥,杭州城内的运河淤泥每隔四五年就要挖一次出来,否则河床升高,影响船运。淤泥一挖出来就被堆在居民门口,脏乱不堪。
6、苏东坡被贬杭州,主要发生了如下事情:清理运河的淤泥、新建新水库、清理西湖、建苏堤、兴建三潭印月、赈济灾民、建医院等。苏东坡被贬杭州时,写的诗有:《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湖上夜归》、《夜泛西湖》五首等等。
7、苏东坡上表高太后,说如果再不治理,20年以后西湖就会被野草遮蔽,而城中的居民再没有淡水可以吃。
8、他在黄州四年,后来的日子愈发滋润,在他的《临江仙》(图六)里可见他的小日子和大胸怀。
9、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10、苏东坡深信一分预防胜过十分救济,所以他不停的呼吁买米,存米,甚至七次上表朝廷请求拨款。
11、七月的海南,阳光毒辣灼人。
12、苏轼《纵笔》诗川一“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哪知是酒红。”极写诗人青丝萧散,寂寂病容,“物我两忘”的无限趣味。《雨夜宿净行院》一诗是他离儋州时对这一时期的思维总结,诗云:
13、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4、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15、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16、在黄州的生活十分穷困,连住处都是朋友帮他申请的城东军营废地,只能节俭度日。每逢月初,他把四千五百钱分成三十份挂在屋梁上,每天用画叉挑一份取用,用不完的就用大竹筒储存起来日后用来招待宾客。到黄州的半年后的元丰三年(1080),他的积蓄就用光了,这让他十分忧虑。苏轼曾和朋友的书信中写道:“此中百般粗糙,江边弄水挑菜,便过一日。”
17、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为作了讽刺变法弊端的诗作,以“谤讪朝廷”之罪名,被投入_,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四个多月后,苏轼被贬黄州,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一日到达贬所黄州,在黄州待了四年多的时间。谪居生活中的苏轼理想无法实现,愤懑无从排遣,积极求索之后转向追求自我的发展、超越和心灵的自由。
18、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
19、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0、白色的骏马急于归去嘶鸣不止!
苏轼每次被贬后写的诗 第14篇
1《浣溪沙》
覆块青青麦未苏。江南云叶暗随车。临皋烟景世间无。雨脚半收檐断线,雪林初下瓦疏珠。归来冰颗乱黏须。
2《浣溪沙》
醉梦醺醺晓未苏。门前辘辘使君车。扶头一盏怎生无。废圃寒蔬挑翠羽,小槽春酒冻真珠。清香细细嚼梅须。
3《浣溪沙》
雪里餐毡例姓苏。使君载酒为回车。天寒酒色转头无。荐士已闻飞鹗表,报恩应不用蛇珠。醉中还许揽桓须。
4《浣溪沙》
半夜银山上积苏。朝来九陌带随车。涛江烟渚一时无。
空腹有诗衣有结,湿薪如桂米如珠。冻吟谁伴捻髭须。
5《浣溪沙》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尊前呵手镊霜须。
6《浣溪沙》
珠桧丝杉冷欲霜。山城歌舞助凄凉。且餐山色饮湖光。
共挽朱轓留半日,强揉青蕊作重阳。不知明日为谁黄。
苏轼每次被贬后写的诗 第15篇
1、甚至苏轼觉得他们“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到这里,他已然把海棠当作了知己,或者说另一个自己。
2、元丰七年,苏轼即将离开黄州,席间一位歌妓李宜向苏轼献酒,苏轼也用诗句表达了这一遗憾:却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吟诗。
3、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奏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外还有屈原,李白杜甫张九龄王维孟浩然王翰杨炯杜审言陈子昂张籍贺铸唐伯虎徐文长等等诗人都有被贬后的诗句
4、惠州地区广东的东北部,这里四季如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各种各样的水果长得比别处也更加香甜;苏轼初次来到惠州之后,应当说他的内心是极为消极,也很是悲痛,毕竟这里远离当时的中原,可以说是与世隔绝,但是大文豪就是大文豪,他与别人就是不一样,虽然内心很排斥这个地方,但是来到这里之后,他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里的建设,不仅兴修水利,大力发展教育,带领当地的人们共同致富,也正是苏轼在这里精心的经营,也慢慢地让外界开始了解了这个地方。
5、贬儋时,苏轼已年届62岁,他认为此去再无生还期望,便把全家安顿在惠州,只带子苏过一同渡海。其时儋州非常荒芜,“北船不到米如珠”(《纵笔三首》)。苏轼“尽卖酒器,以供衣食”,常常以红薯、紫芋果腹。为了处理衣食之困,他向儋州太守要了一块官地播种,以便自力更生。
6、林下对床听夜雨,静无灯光照苍凉。
7、你看这一溪风月多么可爱,
8、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9、此时,诗人面对故垒,联想起三国时指挥赤壁大军的周瑜,然而,诗人并没有急于描写周郎,而是描述赤壁的雄伟景色,为英雄的出场再次做了铺垫,接着,诗人又选择从人物的气质,风度,才华方面着手,塑造了一位年青英俊的将军形象,诗人缅怀周瑜,是为了表达自己的一腔建国立业的愿望和抱负,但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于是,他感叹岁月即逝,白发已生,空有的一腔报复却没有实现。
10、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宋·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11、苏大师的心境非常暗伤。
12、飞泉泻万仞,舞鹤双低昂。
13、苏轼的出身乃文学世家,父亲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母亲程夫人也是富有文化素养的女子,她对苏轼兄弟俩细心教导,苏轼自幼天资聪颖,年纪轻轻就进士及第。他饱读诗书,年少成名,可以说是春风得意、英姿勃发的杰出少年。更何况这位英杰还胸存大志,“奋力有当世志”,积极参与朝廷的各种政事,希望为国尽忠。
14、苏东坡第一次来杭州时,西湖上杂草丛生,淤泥阻塞的面积已经有十分之第二次来杭州,西湖上的淤塞已经有一半了。
15、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16、海棠作为蜀中名产,历来受到诗人的喜爱,也成为了诗人笔下的常客。但却从未出现在大诗人杜甫的诗中,不得不说是一件憾事。
17、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18、本文是元丰七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时写的,此时是其政治上失意之时,此前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由湖州刺史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元丰七年六月初九日,我从齐安县坐船到临汝去
19、第一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不过在此之前,因对“王安石变法”提出异议而受排挤,他就去杭州、密州当官。
20、之后又写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是著名代表作。
苏轼每次被贬后写的诗 第16篇
《南乡子·送述古》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
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座客无毡醉不知。
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