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花中四君子的古诗及寓意 第1篇
君子,君子是什么样的人?君子就是大气、无畏、坚强、乐观、不哗众取宠、不阿谀奉承、不见风使舵、不畏惧权势的人,那植物中的君子又是怎样的植物呢?
在百花争艳的季节,他轻轻地凋谢了;在寒风刺骨的季节,他却悄悄地开放了。
在寒风瑟瑟、雪花飘舞的困难下(隆冬里),所有花儿都退缩了,只有他顶着漫天飞雪,激流勇进。
雪停了,硕大的覆盖了层层积雪的空地,只剩下了他。他在冬日阳光的照耀下,抖下了身上的白雪,迎接冬天的第一缕阳光,也迎来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胜利与辉煌。
在幽静的深山野林里,是什么绽放紫红色?在偏僻的乡村郊外,是什么散发着幽香?
他,就是野兰,顽强生活的野兰。
他的存在似乎微不足道,大型的动物一不小心就可使他终身残疾,但他不在乎。他的每一根茎都是“傲骨”,正如“人不能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他想,总有一天,自己会把那些现在使劲给人们献媚、阿谀奉承的花踩在脚底下。没有一个人来欣赏他,他就自我欣赏,从不自暴自弃。
终于,有人发现了他,把他悉心地培养起来,“啊,好香啊!”每个人都这样说。他的梦想实现了,是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管它几百几千年。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清代著名诗人、画家郑板桥对竹子的评价。
就算你用尽全力猛踹一根竹子一脚,会发生什么?竹子晃了两三下就不动了,而你就必须打石膏啰!假如你说这是夸张,那我再问:假如你锯开一根竹子,会怎么样?你会发现,他是空心的。
竹子,本身就很坚韧、虚心,而他生长的环境——岩石、悬崖,又决定了他的顽强和旺盛的生命。
风吹他吹不倒,人弯他弯不断——这就是竹子,坚强的竹子。
他不是一朵*凡的花。
他不是一朵散发着浓浓香气的花。
他不是一朵被卷入炎势,被挤进百花争艳的花园的花。
秋天,是植物枯谢的时候,也是菊花盛开的时候。他的志向是做一朵特别的花儿,于是,花儿选美时他默默地等待,树木茂盛的时候他静静地准备,植物枯谢的时候,他盛开了。粉的、淡蓝的、紫红的、金的,他抬起了头,露出了笑脸。
站在一簇簇菊花之中,我不禁吟唱起了唐代诗人元稹的《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其实,花中四君子、植物中的君子不止这四个,比如:四季常青的松柏,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小草……
这些植物的品质引起了我的深思:连植物都有这样的优良品质,更何况我们——人呢?
关于花中四君子的古诗及寓意 第2篇
花中的“四君子”是谁?梅兰竹菊。
梅兰竹菊,为什么被世人称为花中“四君子”呢?由我慢慢解释:
梅她不在春富丽堂皇的殿中;不在夏炽热火烈的怀中;更不在秋金碧辉煌的府中。她只愿陪着朴素而纯洁的冬,游历人间。作为“四君子”之首,却经历百般磨难,才得已来到人间。到达了终点,但是还得挺着傲雪寒霜,在枝上悄悄开放。
兰,在五六月份时纷纷绽出光彩。顶着烈日,却把自己最光鲜亮丽的一面展现出来,不怕烈日,勇往直前。
竹,人们都说“胸有成竹”。但是,竹的品质似乎不止一种,如:当小竹笋钻出土地时,长大的竹子们会护着它成长。呀!竹花真美!之所以美,是因为竹子开花了,就说明它要枯萎了,但是会留下她的儿女,也算幸福。唉,如此无私的植物,在我家后院,何乐而不为呢?
菊,在秋末时,其他花都枯萎了。她还是挺着胸膛快乐地面对生活。到了冬天,她就枯萎了,但此枯萎非彼枯萎。一是她的茎还直直地挺立着;二是她那乐观的精神还印在我心头。
朴素纯洁的梅花;勇往直前的兰花;慈爱坚强的竹子;乐观向上的菊花。这不都是现实中那些勤劳的人们吗?
关于花中四君子的古诗及寓意 第3篇
——八月四君子组诗
八月四君子组诗
鲜红的蕊沿着冬天的方向盛开
金属般的骨骼,铿锵作响
吟唱一首伟大的史诗
这一刻,大地倾斜
见惯了疏影横斜
见惯了满目芬芳
沉重的雪花,克服寂寞和忧伤
镀亮诗人放逐的诗行
我用阳光的.姿势摸遍全身
碎了一床的流星
寥寥数笔,却笔笔血泪
人不知而不愠
用锈墨渲染时光的纹饰
在历史的装订线上,大写意
剥落立根破岩的伪装
是一双空洞的等待救赎的灵魂
冲破远古图腾的姿势
摇落满山谷的沽名钓誉
说什么忠贞不渝,讲什么仁义道德
不过是,自渐形秽
与石头牢固相连的爱情
托起了另一面的舒展
紧贴着大地的胸膛
也向往蓝天饱满的风景
一层层的包裹与拥抱
一次次的突破与撕裂
记载着君子的一种品格
构思着上升的旋律
我深刻的沉思,有风
路过,一首歌
不需要背影,不需要飞翔
我是命运的**
不需要舞蹈,不需要堕落
你是整个美洲的轮廓
我把奔放继续泼洒下去
把矜持依旧收在怀里
把爱情送给秋天做聘礼
让爱情随着梦的情节起伏
一切的幸福
从头到尾,覆盖
——关于赞美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的写作素材
关于赞美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的写作素材(通用8篇)
关于花中四君子的古诗及寓意 第4篇
梅,傲而不俗。其色分红白及绿,另有蜡梅,色黄如蜡,香气浓郁,虽自成科属,其风韵却与梅有异曲同工之妙。梅寿可逾千载,枝干虬曲,身姿苍古,其芳愈寒愈媚,临风寒劲挺傲然铁骨,遇冰雪更添飘然风仪。明代李渔曾论赏梅之无奈:“风送香来,香来而寒亦至;雪助花妍,雪冻而花亦冻”。吾以为:梅不畏寒乃出自天然,而寒香俱来更是造化奇绝,踏雪寻梅,呵气凝香,满目娇色,风雅至致哉!
对于剪雪裁冰、耐寒傲冷的梅,我只见过一株。深黄的,磬口的,近乎晶莹剔透的,于老干嫩枝之间,开些小花;疏影潇洒,冷香四溢,煞是清韵高洁,让人有脱俗之念,生妻梅之心。此中情趣,自非是追名逐利之人所可深味,更不是那种不甘寂寞者所能领悟的。
兰,幽而不病。处深山,厌都市喧嚣,不以境寂而色逊;居幽谷,喜明月清风,不因谷空而貌衰。艺兰之人,跋涉林壑之间,寻采野生之兰,驯其野性,育其良种,配山石衬其隽秀,置曲房显其香幽;兰叶,如挑破凡障睿剑,兰花,如指点群迷佛手,闻其香,瞻其容,如入禅境矣。兰香如檀,置兰之室不宜久坐,久坐而不闻其香,故痴迷呆滞者,实难见识兰之雅趣。
“兰生幽谷,无人自芳”,据传孔子称之为王者之香。而兰之幽香我没有领略过,想必其香气自然是沁人心脾的美事。然其孤芳自赏的风喻,应是贤人逸士的高标自况;而“美人香草”之谓,也或多或少地透出有志之士不为世人所知的悲愤抑郁之意。
竹,轻而不佻。其茎有方圆之别,其色有青紫之分;竹无心性随和,山野路旁,庭院庙堂,随遇而安,四季茂然;栉疾风扬其劲节,沐春雨耸其玉笋,披月辉露其窈窕,偎峭石显其轻灵;傍窗而植,赏月投之秀姿;临池而栽,顾波泛之倩影。宋代苏东坡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古人爱竹之情,由此可见一斑矣。
而竹,我小时常见。虽处北方凛冽酷寒之地,却也是几株劲节清高,洒风弄月,不无轻筠幽篁之致,至于竹香竹笑之属,我实不大了解。就是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满图皆节,仅数片叶,坚劲挺拔,气势冲霄,很具节操和傲岸,倒让我深谙了竹之坚贞高洁的象征意味。
菊,丽而不娇。傲然临霜,怒放于群芳凋零之际;不畏肃杀,尽展其万方娇媚之态。园艺之菊与野生之菊不同矣,野菊婆娑,点缀村舍疏篱,随处而生,毋须人工;而园艺之菊,从春之下种至秋之绽放,其间治地酿土,防燥虑湿,摘头掐叶,接枝捕虫,防雨避霜,使艺菊之人难得闲暇。从古到今,历代艺菊之人倾心培育,使其种类纷繁,姿态万千。是谓:菊之美,三分出自天工,七分来自人力,艺菊之人终年辛劳,以人力助天工,菊之美,实臻天人合一之境也。
说到傲霜的菊花,当然要数陶渊明的偏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哉其乐。然而,我想陶渊明所采的那菊,定不是花钱雇用花匠所植,而是普通的野菊罢了;淡泊清华,凌霜自得,自蕴情致而已,自然是现代的赏菊家所不屑于顾的。
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亦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不无关系。而四君子之名的来源,我以为大概是出于古代的贤人君子,每每以梅兰竹菊自况,而梅兰竹菊四者也足以被用之来美喻其高风亮节之故吧。基于这种内在的品德之喻,“四君子”之称,也确实恰如其分了。
关于花中四君子的古诗及寓意 第5篇
一壶好酒,花前月下,是*诗人最爱的场景,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是诗人们亘古不变的吟诵对象。
只留清气满乾坤
印象中的老成都的冬天,是灰白的,冰冷的水泥墙,被细密的雪覆盖着的瓦砖屋顶,然而在那巷的转角,冒出了几枝金黄的腊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竟是与记忆奇迹般的重合了。腊梅的香味是幽远的,还没见到它的真身,你就可闻到香味穿过隔障,打开你的心扉,配着它的,常还有打边炉的味道,在冬日里,这味道充满了融融暖意。
摘了一朵,放在手心,光透过梅瓣,恰好将它细密的纹路现出来,梅的颜色说是金色,更不如说是油黄色,它总是那样嫩,花瓣本是很薄的,鼓起来,小小的花竟有了肥硕的感觉,在新年总是莫名的喜庆,叫人念起“瑞雪兆丰年”。
空谷有佳人
兰花以幽雅著称,极少能在世事喧嚣处见到,即使出现,也大多是标着天文数字。我在外婆家细赏过,那盆兰花冬天结苞,春节绽放。兰花的香气总是若有若无的,我常常扑上去了使劲的嗅,却什么也闻不见。外婆告诉我,兰花这样是闻不见的,要远了些,忘了自己的目的,无意间就会闻见。或者是我太心急,总是刻意去捕捉,有时累了,端杯茶喝着时闻见了香气,便又急急地吸一口气,此时就又没了味道。蹲下来细细地端详花的纹路,也远不及阳光下的惊鸿一瞥。兰花最美时,总在不经意间。
飘摇仍自持
诗中的竹旁,必定是有月的,月光下的竹笔直如攀云天。“任尔东西南北风”,即使风起时,竹也总是那样硬朗而坚毅,蔑视这世间的随风飘摇的墙头草。竹其实是极少开花的,竹子开花时就是一生的结尾了,同侠者一般,人生最潇洒时,常是谢幕时。竹子是纤瘦笔挺的,侠者是行坐如风的;竹子是苍劲有力的,侠者是坚韧勇敢的;竹子是向往光明的,侠者是直指**的。然而现在竹子也只在公园里有了,侠者也消失了,剩下的,只有仙风道骨的白发老头在散步。
此花开尽更无花
相比之下,菊显得没有什么个性,况且也并不是真的“开尽更无花”,我想这也许就是它排在最后一位的原因吧。但我最爱菊花,它的花色常是丰收的金黄,却总是使人感到莫名的清冷,不易亲近,花香也是使人闻了便凉至脊骨的凄清。它不名贵,且极易生虫,所谓有“雅兴”者,总是敬而远之。但菊依然保持着这样的傲气,傲骨,面无表情地对着群霜,它只是那样无声地挺立着,如从前一样,悠然自得,不争不抢。
如此想来,并非是诗人们写了花儿,而是花,本就是诗。
关于花中四君子的古诗及寓意(扩展4)
——琼花的寓意(关于琼花的诗句)
每到****,自然界一片姹紫嫣红,琼花却花开洁白如玉,风姿绰约,格外清秀淡雅。
琼花,又称聚八仙、蝴蝶花,是**特有的名花,以其淡雅的风姿和独特的风韵,以及种种富有传奇浪漫色彩的传说和逸闻轶事,博得了世人的厚爱和文人墨客的不绝赞赏,被称为“稀世的奇花异卉”和“**独特的仙花”。
传说***就是为到扬州赏琼花而下令开凿了大运河,王世充则因画出了琼花图被***赏识,以此飞黄腾达。宋朝欧阳修做扬州太守时,又在花旁建“无双亭”,以示天下无双…….
宋-刘敞
海内无双玉蕊花,异时来自八仙家。
鲁人得此天中树,乞与春风赏物华。
琼花-其二
宋-刘学箕
蕃釐观里旧经游,五月曾看绿叶稠。
今日家园玉抟树,春风吹梦到扬州。
宋-释元肇
胜地足繁华,灵根最可嘉。
人间无别种,后土独开花。
玉帐三千客,珠帘十万家。
年年到初夏,来此醉流霞。
宋-赵师睪
香得坤灵秀气全,蕊珠团外蝶翩翩。
亲曾后土祠中看,不是人间聚八仙。
宋·王令
无双亭下枝,密密复稀稀。
蚌碎珠骈出,须牵蝶合围。
会须珍作宝,常恐散成飞。
况是东风後,游人莫易归。
琼花图
宋·陈孚
荒棘萋萋后土宫,芳根已逐彩云空。
男儿别有扬州泪,不为琼花滴晓风。
宋·颜师鲁
后土祠中二月暮,琼花放后有蜂来。
东君不怕春归去,留待诗人一夜开。
宋·苏泂
一树婆娑种月华,夜阑依旧护风沙。
今年不往扬州过,曾看夫人庙里花。
吊琼花
宋·丘静山
仙种花移上苑难,紫琼谁复对花弹。
玉魂不返东风老,***桥明月寒。
次韵蔡子骏琼花
宋·秦观
无双亭上传觞处,最惜人归月上时。
相见异乡心欲绝,可怜花与月应知。
和诸公琼花
宋·陈杰
淡日微云燕麦斜,江思笋蕨客思家。
是非欲共东风语,一曲栏干眼自花。
小琼花
宋-施枢
合是孤根在广庭,世间那得此云英。
霓裳一曲天香散,惆怅瑶阶月自明。
扬州后土祠琼花
元-尹廷高
无双亭下万人看,欲觅残英一片难。
夜静月明猿鹤唳,误翻玉雪堕阑干。
关于花中四君子的古诗及寓意(扩展5)
——带四的成语寓意好的(四的好寓意成语大全)
四书五经
四海一家
五湖四海
四面楚歌
朝三暮四
三从四德
文房四宝
三妻四妾
名扬四海
家徒四壁
四大皆空
危机四伏
四海为家
志在四方
不三不四
丢三落四
说三道四
四海升*
狼烟四起
四通八达
四海之内皆兄弟
四面八方
颠三倒四
四*八稳
五洲四海
四体不勤
张三李四
挑三拣四
四脚朝天
低三下四
放之四海而皆准
四马攒蹄
骈四俪六
四分五裂
丢三拉四
四肢百骸
四时八节
四战之地
九州四海
推三阻四
四海承风
三三四四
四清六活
一谦四益
扬名四海
三老四少
四山五岳
四时充美
四海皆兄弟
四百四病
三朋四友
四角俱全
六通四辟
四方之志
四方辐辏
囊括四海
横三竖四
四时之气
六通四达
八万四千
四通八达
四邻八舍
四六骈俪
四方辐辏
四角俱全
四肢百体
四面受敌
九洲四海
志在四海
居徒四壁
文房四物
四时充美
拿三搬四
九州四海
四面出击
重三迭四
三老四少
语四言三
说三道四
志在四方
四时八节
拉三扯四
一谦四益
挑三拣四
四近之臣
纲纪四方
四海升*
吃四方饭
四海飘零
挑三窝四
四衢八街
四海困穷
巴三揽四
四姻九戚
三清四白
四山五岳
丢三落四
商山四翁
四大皆空
关于花中四君子的古诗及寓意(扩展6)
——中秋诗词佳句赏析(中秋美好寓意的古诗)
中秋,三秋至此为半,正是一年中最有诗意的时节,丹桂飘香,阖家团圆。今天为大家推荐10首最美中秋诗词,值得收藏!
最著名的中秋诗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点评:这是苏轼的**作之一,也是自古以来写中秋的作品中公认的绝唱。它构思奇拔,独辟蹊径,神话与现实、感慨与旷达,层层交织,极富浪漫**色彩,也极富哲理与人情。通观全篇,皆是佳句,很好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最多情的中秋诗词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点评:张九龄是唐代的一代名相,遭受奸臣排斥,贬谪荆州,中秋之夜怀念远方,写了这首诗。诗歌意境雄浑阔大,骨力刚健,但又情感真挚,特别是前两句早已成为千古名句。
最有想象力的中秋诗词
《木兰花慢》
宋·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点评:一连串的发问,使得这首词几乎是**古代最有科学色彩的一首词。八百年前的辛弃疾,竟然在词中接触到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一科学现象。王国维赞叹说:“直悟月轮绕地之理可谓神悟。”
最具亲情的中秋诗词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点评:明明是自己在长安,望月而遥想鄜州(今陕西省富县)的亲人。但诗歌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写出了一家人的真挚感情,经常被*借鉴。
最感伤的中秋诗词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关于花中四君子的古诗及寓意 第6篇
菊花是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自古以来中国人还有在重阳节赏菊、饮菊花酒的习俗。菊花在深秋季节中绽放,不与百花争艳,象征着恬淡自处、与世无争的高尚品格。
唐宋八大家又分为唐二家(韩愈、柳宗元);宋六家(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
其中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名的《师说》就是出自于他。苏轼、苏洵、苏辙三人合称为三苏,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欧阳修是苏轼的老师,王安石、曾巩曾今也拜欧阳修为师。两个不同的时代,造就了八大家们不同的人生价值......【查看详情】
关于花中四君子的古诗及寓意 第7篇
一壶好酒,花前月下,是*诗人最爱的场景,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是诗人们亘古不变的吟诵对象。
只留清气满乾坤
印象中的老成都的冬天,是灰白的,冰冷的水泥墙,被细密的雪覆盖着的瓦砖屋顶,然而在那巷的转角,冒出了几枝金黄的腊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竟是与记忆奇迹般的重合了。腊梅的香味是幽远的,还没见到它的真身,你就可闻到香味穿过隔障,打开你的心扉,配着它的,常还有打边炉的味道,在冬日里,这味道充满了融融暖意。
摘了一朵,放在手心,光透过梅瓣,恰好将它细密的纹路现出来,梅的颜色说是金色,更不如说是油黄色,它总是那样嫩,花瓣本是很薄的,鼓起来,小小的花竟有了肥硕的感觉,在新年总是莫名的喜庆,叫人念起“瑞雪兆丰年”。
空谷有佳人
兰花以幽雅著称,极少能在世事喧嚣处见到,即使出现,也大多是标着天文数字。我在外婆家细赏过,那盆兰花冬天结苞,春节绽放。兰花的香气总是若有若无的,我常常扑上去了使劲的嗅,却什么也闻不见。外婆告诉我,兰花这样是闻不见的,要远了些,忘了自己的目的,无意间就会闻见。或者是我太心急,总是刻意去捕捉,有时累了,端杯茶喝着时闻见了香气,便又急急地吸一口气,此时就又没了味道。蹲下来细细地端详花的纹路,也远不及阳光下的惊鸿一瞥。兰花最美时,总在不经意间。
飘摇仍自持
诗中的竹旁,必定是有月的,月光下的竹笔直如攀云天。“任尔东西南北风”,即使风起时,竹也总是那样硬朗而坚毅,蔑视这世间的随风飘摇的墙头草。竹其实是极少开花的,竹子开花时就是一生的结尾了,同侠者一般,人生最潇洒时,常是谢幕时。竹子是纤瘦笔挺的,侠者是行坐如风的;竹子是苍劲有力的,侠者是坚韧勇敢的;竹子是向往光明的,侠者是直指**的。然而现在竹子也只在公园里有了,侠者也消失了,剩下的,只有仙风道骨的白发老头在散步。
此花开尽更无花
相比之下,菊显得没有什么个性,况且也并不是真的“开尽更无花”,我想这也许就是它排在最后一位的原因吧。但我最爱菊花,它的花色常是丰收的金黄,却总是使人感到莫名的清冷,不易亲近,花香也是使人闻了便凉至脊骨的凄清。它不名贵,且极易生虫,所谓有“雅兴”者,总是敬而远之。但菊依然保持着这样的傲气,傲骨,面无表情地对着群霜,它只是那样无声地挺立着,如从前一样,悠然自得,不争不抢。
如此想来,并非是诗人们写了花儿,而是花,本就是诗。
——关于花中四君子的古诗及寓意
关于花中四君子的古诗及寓意
关于花中四君子的古诗及寓意 第8篇
花中有四君子,梅、兰、竹、菊。各个都有自己的好处,我每个都特别喜欢,因为都有他们的特点
比如说:兰花朵色淡香清,它多生于幽僻之处,所以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
菊,它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还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常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德。
竹,经历严冬不凋,自成一幅清新淡雅的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不与污浊社会同流合污的高雅之士的象征。
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是坚韧不拔的人格的象征。
而我最喜欢的就是兰,就如同陶渊明《爱莲说》中他说独爱莲一般,兰和莲具有相同的意义他们都是花中的君子,他们的清高,他们同样“出淤泥而不染“有着自己的价值观,不与他人****,活出自己的味道,隐于俗世之中。
引用陶渊明的一句话“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真正爱菊的.人少之又少。也许你爱竹、爱梅、爱菊,你们欣赏他们的高尚品德,他们傲然的姿态。
可我只独爱兰,“花中君子”、“王者之香”,他的美他的香,他的一切都深深的吸引着我。兰花高洁、典雅、爱国、坚贞不渝。他象征着知识分子的的气质,我愿做一株兰花,傲然于世事。
关于花中四君子的古诗及寓意 第9篇
望着那幅美丽的植物画,我不禁为梅兰竹菊所陶醉……
人们都知道 梅、兰、竹、菊四花,有花中“四君子”之美誉。梅花的高洁、兰花的幽香、竹子的挺拔、菊花的傲霜。它们象征着人格高尚,学识渊博以及举止文雅的品德。
梅花是“四君子”之首,当我们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时,当大雪纷飞之时,当百花凋零之时,梅花却竞相开放。一簇簇花朵在寒风中摇曳,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梅花拥有最高尚的品质:默默无闻、自强不息、坚强、刚毅,不向困难低头。它虽不像春天开的那些桃花、李花那样艳丽,而它却敢于和凛冽的寒风、冰冷的大雪抗争,直面险恶的环境,勇敢地面对挑战。
兰花素有“王者之香”的美称,轻轻的吹起一阵风,满满带来一阵香,它的香气没有玫瑰馥郁芳香,没有百合丝丝沁甜,没有夜来香的****……但它的幽幽暗香却让人闻起来心旷神怡。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正是竹子那坚韧不拔的品质。它在寒冬腊月里依然挺立着,即使寒风凛冽,它也毫不屈服。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竹子就是有着一股“钻”劲,它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榜样。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喜爱。菊花历经风霜却坚贞的品质一直被文人墨客所赞叹。梅兰竹菊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
脑海中回荡着一首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声音,从心底传来。
关于花中四君子的古诗及寓意 第10篇
朋友,你可知道“花中四君子”?对,它们就是梅,兰,竹,菊。因为它们各自崇高的精神,人们便将它们当成君子的象征,成为我国古诗文和画作中常见的题材。
“遥知不是雪,惟有暗香来”说的,正是四君子之一的梅。梅花,迎寒而开,美丽脱俗,更令人赞叹的是它具有那种傲霜斗雪的性格。在风雪中,它坚忍不拔,努力绽放自己的美丽;待到山花烂漫时,又悄悄凋零,不愿与百花争奇斗艳。它的性格,难道不令人赞颂吗?
兰,独爱生于山野幽僻之处,花朵毫无妖艳可言,色清气淡,好似一个隐居山野,不与世同流合污的谦谦君子。什么样的人,就爱什么样的花,家喻户晓的爱国诗人屈子自幼爱兰,他的性格也与兰一般无二,屈原曾在《渔父》中写到“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一句,不正很像兰的品质吗?
竹,中空外直,节节上升,不惧严寒。即使在严冬,它的竹笋也可以从冻土中破土而出,顽强生长;而成熟的竹子在严冬,哪怕自己每一片叶子都结上厚厚的冰,哪怕已被冰压弯了主干,它也会坚持下去。这便体现了它经冬不凋,刚直的性格。它昂首挺胸,不卑不亢地迎接每一次磨难。它,难道不是一位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吗?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菊花,绽放于晚秋,正是百花凋零后,不与群芳争列,尽管那时已无人欣赏。正如元稹所说“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东晋陶渊明爱菊,因看不惯官场黑暗,和菊花一样,隐居避世,做了一位恬静的隐士。所以,人们总把菊花比作一处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回格。
“花中四君子”的高尚精神品质是自古以来人们那追求的,我相信,以后“君子”二字必然会在人们心中矗立!
关于花中四君子的古诗及寓意 第11篇
梅、兰、竹、菊自古就被评为花中四君子,它们有着君子般的气节与气质。他们没有美丑。贵贱之分,他们拥有的是黄金般的心灵。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雪白的花瓣顶着寒风傲然挺立,显现出与任何花儿都与众不同的姿态。**民族的英雄有很多,它们都是经历过风风雨雨的,毫不退缩,毫无惧色!它也是迎着狂风、暴雪一步步成为*国花、成为岁寒三友的之一!
是雪花缀满枝头,这般晶莹洁白?是白云在此逗留,如此婀娜多姿?不,她比雪花更圣洁,比白云更端庄--她是盛开的兰花,人间的圣洁之花。兰,在冷雨中挺立,在寒风中怒放,不与百花争宠,只是默默地为世界增添一丝丝光彩;兰花之香,清幽淡雅,不会让人感到高不可攀,是沁人的香,亲切的香,叫人怜爱的香。你说,这醉人的花香,怎能不叫人为之倾倒,为之着迷?怎能不叫人去怜爱它,为之赞美一番?
竹子有着不屈不饶的精神。竹子的里面其实不是空心﹐也并不是像你所说的花心﹐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竹子其实是有节的﹐并不是一条心都是空的﹐其实是虚心才是﹐你不也觉得吗?它是有节制的﹐是虚心的﹐这样不断向上﹐正直﹐虚心﹐有节制的竹子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我赞美菊花。菊花虽没有玫瑰那醉人的芬芳,却在秋天的寒风里笑得那么灿烂;它虽没有牡丹那样高贵的血统,却依然活得那么潇洒。它的叶子像极了饱受沧桑的老人的脸,一道道皱纹中蕴藏着许许多多的故事。菊花自古就是诗人赞美的对象。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写道:“朝饮木兰之坠露,西餐秋菊之落英。”晋代陶渊明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不都显出了菊花君子般的气质吗?
其实每一种花,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并无爱憎在其中。只要将这四种花的每一种高贵品质都学到,那你一定也能成为君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