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语言特点 第1篇
比如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琢春泥。
李商隐的诗歌不但绚丽,而且朦胧晦涩,李贺的诗也比较绚丽乃至于奇丽。
李贺:李贺诗歌的总体特征,前人有的评,那就是奇诡瑰丽。李贺诗歌美学的别一个特征是艺术形式上的鲜明创造性、独特性、陌生化美学效果的追求。这主要表现在用词求生、求冷求硬,立意新奇不俗,章法奇突跳荡,境界惝恍朦胧四个方面。李贺诗歌中,少有前人用过的熟词熟字,他的选词用字,总是务求给人以陌生感。。这种陌生感即体现在他多用许多冷色调的字和带有硬性基质的词汇。一些字如“泛”、“凝”、“幽”、“泪”、“冷”、“苦”、“惊”、“血”频频在诗中出现。色调的冷是它们的共同特征。在冷色调字眼的使用中,我们见出诗人的力避陈言的用心和独特的诗情。这种独特即是表现了他的凄惋哀愁的思考,使得诗歌总能使人体会到诗人情思的冷僻,清冷的意象使得诗歌境界异常清幽。
诗歌的语言特点 第2篇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
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
诗歌的语言特点 第3篇
1.应在完整表意层次范围内,上下贯通,前后牵连。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诗句,避免串糖葫芦式的片面、割裂式地理解,而没有前后补充合理调序等处理。惟其如此,才能疏通大意,理解诗意。例如2011年重庆卷:
渡 江
[明]张 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应如何理解“客愁”?既应联系第一句,注意“扬子江头几问津”与“客愁”的关系,表明诗人多次途经扬子渡口,含有奔波忙碌之愁苦,这是首层表意;又应联系以下六句,这是多层理解,鉴赏诗歌还必须要有这种多层理解意识。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客愁”所表现的多层含义理解全面了,“客愁”应包括:奔波忙碌之愁、孤身在外之愁、思乡之愁、朋友零落之愁。
完整表意层次,具有相对性,有时是指一个句末标点范围内,有时是指多个句末标点范围内。这就要求我们具有层次意识,依据具体诗句具体分析。
2.运用合理想象丰富意象及补充意象间跳跃的空间。这是由诗歌语言高度凝炼性与表意跳跃性所决定的。在理解诗歌语句时,不能只见文字,不见言外之意;不能只有眼前的文字,而看不见这些文字背后的文山意海,否则,鉴赏诗歌必然是味同嚼蜡,索然无味,难以理解诗歌情趣。例如2011年安徽卷:
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对三四句的理解,倘若不运用合理的想象,就难以理解诗人猜度琅琊溪溪水源头和溪水中漂荡出的山花的深意。唯有合理大胆想象,补充出溪源和山花意象中省略的内容,补充二者之间的跳跃性内容,才能体会出诗人写山中春景,想象山中深处,溪水清冽,春花烂漫,春意惹人,意在表达诗人对琅琊溪自然风光的喜爱,体现了诗人寄情山水,悠然恬淡的情怀。没有想象的参与,就难以品味言外之意、诗人的内心世界。
3.紧扣含有情感态度的关键性词语来理解诗句。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关键性词语主要指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它们往往活化了景象,暗示了诗人的情感以及指明意象的哀乐属性,这样的词语是所在句或全诗的诗眼,抓住了它们,就踏上了理解鉴赏诗歌的快车道。例如2011年天津卷: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第三四两句中的两个动词“卷”和“吼”,就是理解这两句的关键,两个动词分别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描写出骤雨来时的迅猛态势和宏大声势。如果忽略这两个动词,对本诗所描写的骤雨的特点就难以准确理解。
又如全国大纲卷《关河令》中,“伫立寒声”中的“寒”,交代了环境凄清的特点;“更深人去寂静”中的“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中的“孤”等形容词,表明了诗人的孤独处境;“如何消夜永”中的“如何”,这一疑问副词,表达诗人长夜难眠,无法消遣的愁苦之情。这些关键词语,对理解诗歌理解起到重要的作用,不能等闲视之。抓住关键性词语,对于鉴赏诗歌可以达到以点带面,以一当十的效果。
总之,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了解了古诗歌语言特点,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妙手回春。理解诗歌语言的障碍扫除了,古诗歌语言理解也便能准确全面深刻,鉴赏诗歌也就水到渠成了。
诗歌的语言特点 第4篇
√诗歌鉴赏具体说来,可关注以下几点: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_多重含义_的动词。
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在诗词鉴赏中,根据诗词所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
在诗歌的鉴赏中,可根据问答,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和联想,把省略的空白部分补充出来。这就有如电影的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我们的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积累的经验、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
符合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
①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②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
③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让读者体会到诗人的浓情。
④表颜色的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