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伐木原文及赏析(汇总9篇)

诗经伐木原文及赏析 第1篇

1.丁(zhēng)丁:砍树的声音。

2.嘤嘤:鸟叫的声音。

3.相:审视,端详。

4.矧(shěn):况且。伊:你。

5.听之:听到此事。

6.终……且……:既……又……。

7.许(hǔ)许:砍伐树木的声音。

8.酾酒:筛酒。酾(shī),过滤。有藇:即“藇藇”,酒清澈透明的样子。藇(xù),甘美,或释为“溢貌”。

9.羜(zhù):小羊羔。

10.速:邀请。

11.宁:宁可。适:恰巧。

12.微:非。弗顾:不顾念。

13.於(wū):叹词。粲:光明、鲜明的样子。埽:同“扫”。

14.陈:陈列。馈(kuì):食物。簋(guǐ):古时盛放食物用的圆形器皿。

15.牡:雄畜,诗中指公羊。

16.诸舅:异姓亲友。

17.咎:过错。

18.有衍:即“衍衍”,满溢的样子。

19.笾(biān)豆:盛放食物用的两种器皿。践:陈列。

20.民:人。

21.乾餱(hóu):干粮。愆(qiān):过错,过失。

22.湑(xǔ):滤酒。

23.酤:买酒。

24.坎坎:鼓声。

25.蹲蹲:舞姿。

26.迨(dài):等待。

诗经伐木原文及赏析 第2篇

诗经小雅伐木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

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

宁适不来,微我弗顾,於粲洒扫,陈馈八簋。

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

民之失德,干糇以愆,有酒湑我,无酒酤我。

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注释】:

丁丁:伐木声。

嘤嘤:鸟和鸣声。一说惊惧貌。

矧:音审,况且,何况。

神之听之:一说指应警戒和听从。

许许:众人共力之声。即劳动号子。

酾:音师或筛,滤酒。

藇:音许,美貌。一说茱萸,用以制酒,酒有其香。

羜:音住,五个月的'小羊。

衍:美貌。一说满溢。

愆:过失。

湑:音许,滤过的酒,引申为清。

酤:买酒。一说一种速成的酒。

坎坎:鼓声。

蹲蹲:音存,舞貌。

【赏析】:

《伐木》是抒写宴请亲朋故旧的诗歌,表明饮酒摆宴、歌舞欢乐都在于表达人的感情,和睦和关系。诗以鸟鸣求友起兴,说明人更应该重视感情。至于诗从伐木写起,或正在伐木之中见其鸟鸣而产生的最初联想。

诗经伐木原文及赏析 第3篇

砍伐檀树声坎坎啊,棵棵放倒堆河边啊,河水清清微波转哟。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往家搬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猪獾悬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闲饭啊!

砍下檀树做车辐啊,放在河边堆一处啊。河水清清直流注哟。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取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兽悬柱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饱腹啊!

砍下檀树做车轮啊,棵棵放倒河边屯啊。河水清清起波纹啊。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吞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挂鹌鹑啊?那些老爷君子啊,可不白吃腥荤啊!

诗经伐木原文及赏析 第4篇

亦孔之固1。

俾尔单厚2,

何福不除3?

俾尔多益,

以莫不庶4。

天保定尔,

俾尔戬穀5。

罄无不宜6,

受天百禄。

降尔遐福,

维日不足7。

天保定尔,

以莫不兴。

如山如阜8,

如冈如陵,

如川之方至9,

以莫不增。

吉蠲为饎10,

是用孝享11。

禴祠烝尝12,

于公先王13。

君曰:卜尔14,

万寿无疆。

神之吊矣15,

诒尔多福16。

民之质矣17,

日用饮食。

群黎百姓,

徧为尔德18。

如月之恒19,

如日之升。

如南山之寿,

不骞不崩20。

如松柏之茂,

无不尔或承。

江山稳固又太平。

给你待遇确宽厚,

一切福分都赐尽。

使你得益多又多,

没有东西不丰盛。

上天保佑你安定,

降你福禄与太平。

一切称心又如愿,

接受天赐数不清。

给你远处的福分,

唯恐每天缺零星。

上天保佑你安定,

没有事业不振兴。

上天恩情如山岭,

上天恩情如丘陵,

恩情如潮忽然至,

一切增多真幸运。

吉日沐浴备酒食,

用它将那上天祭。

四季祭祀祖庙里,

先公先王在一起。

神尸说要给你福,

江山万代无尽时。

神灵受祭降下土,

送给君王多福庆。

人民纯朴又善良,

有吃有穿真高兴。

天下所有老百姓,

受你感化有德行。

你像上弦月渐满,

又像太阳正东升,

你像南山寿无穷,

江山万年不亏崩。

你像松柏长茂盛,

子子孙孙相传承。

·1.孔:很。

·2.俾(bēi):使。尔:你,即周宣王。单厚:确实很多。单,“宣”之假借,确实。

·3.除:给予。

·4.庶:众多。

·5.戬(jiǎn)穀:幸福。

·6.罄:所有。

·7.维:通“惟”,惟恐。

·8.阜(fù):土山。

·9.川之方至:河水涨潮。

·10.吉:吉日。蠲(juān):祭祀前沐浴斋戒使清洁。馆:祭祀用的酒食。

·11.是用:即用是,用此。

·12.禴(yuè)祠烝尝:一年四季在宗庙里举行的祭祀的名称,春祠,夏禴,秋尝,冬烝。

·13.公:先公,周之远祖。

·14.卜:“畀”字之借,给予。君:祭祀中扮演先王的神尸。

·15.吊:降临。

·16.诒(yí):通“贻”,送给。

·17.质:质朴。

·18.徧(biàn):“遍”的异体字。为:通“化”,感化。

·19.恒:“緪(ɡènɡ)”的假借,指月到上弦。

·20.骞(qiān):因风雨剥蚀而亏损。

赏析:

《天保》是一首为君王祝愿和祈福的诗。《毛诗序》云:“《天保》,下报上也。君能下下以成其政,臣能归美以报其上焉。”更具体一些,“此诗乃是召公致政于宣王之时祝贺宣王亲政的诗”(详赵逵夫《论西周末年杰出诗人召伯虎》,见《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诗歌表达了作为宣王的抚养人、老师及臣子的召伯虎在宣王登基之初对新王的热情鼓励及殷切期望,即期望宣王登位后能励精图治,完成中兴大业,重振先祖雄风。实际上,也表达了召伯虎作为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的政治理想。

诗经伐木原文及赏析 第5篇

诗经·小雅·伐木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

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

宁适不来,微我弗顾。於粲洒扫,陈馈八簋。

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

民之失德,干糇以愆。有酒湑我,无酒酤我。

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译文:

咚咚作响伐木声,嘤嘤群鸟相和鸣。鸟儿出自深谷里,飞往高高大树顶。小鸟为何要鸣叫?只是为了求知音。仔细端详那小鸟,尚且求友欲相亲。何况我们这些人,岂能不知重友情。天上神灵请聆听,赐我和乐与宁静。

伐木呼呼斧声急,滤酒清纯无杂质。既有肥美羊羔在,请来叔伯叙情谊。即使他们没能来,不能说我缺诚意。打扫房屋示隆重,嘉肴八盘桌上齐。既有肥美公羊肉,请来舅亲聚一起。即使他们没能来,不能说我有过失。

伐木就在山坡边,滤酒清清快斟满。行行笾豆盛珍馐,兄弟叙谈莫疏远。有人早已失美德,一口干粮致埋怨。有酒滤清让我饮,没酒快买我兴酣。咚咚鼓声为我响,翩翩舞姿令我欢。等到我有闲暇时,一定再把酒喝完。

诗经伐木原文及赏析 第6篇

诗经小雅采薇译注赏析

【关键词】

诗词名句,抒情,思乡,戍边

【名句】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出处】

先秦·佚名《诗经·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译注】

采薇啊采薇,薇菜生出了新芽,已经冒出了地面;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就要到头了。

① 薇:豆科植物,今俗名称大巢菜,可食用。一说指野生的豌豆苗。

② 作:生出,冒出地面,新长出来。止:语助词。

③ 曰:说,或谓乃语助词,无义。归:回家。

④ 莫:“暮”的本字。岁暮,一年将尽之时。

【说明】

《小雅·采薇》是一首戎卒返乡诗。诗歌表现了将征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并将这种感情放在对景物的描写及对军旅生活的述说中表现。

全诗六节,诗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集中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色。以采薇起兴,前五节着重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强烈的思乡情绪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从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敌胜利的喜悦,也深感征战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绪;第六节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结束全诗,感人至深。

【赏析】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是《诗经》常用的起兴,以采薇这一动作,来突出戍边士卒的艰苦生活,从而引起思归情怀。这两句兴中兼赋,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饥,这两句是眼前之景的记录,反映了戍边士卒的生活苦况。“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写士卒因生活艰苦而起了归家之心。眼看一天天这么生活下去,好不容易一年快要到头了,也该是回家的时候了。可是战友们不知提到过多少次回家,却始终不能回家。更多描写思乡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

诗的前三章的每一章开头均以“采薇采薇”起兴,并加以“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的变化,循序渐进,形象地写出了了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的生长过程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反映出戍役的漫长。“曰归曰归”,为什么就不能回家呢?因为战事频频不休,将士们有保家卫国的职责。这样,恋家思亲的个人情感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便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但笼罩全诗的情感主调仍是悲伤的家园之思。

诗经伐木原文及赏析 第7篇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相彼鸟矣,犹求友声。

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

既有肥羜,以速诸父。

宁适不来,微我弗顾。

於粲洒扫,陈馈八簋。

既有肥牡,以速诸舅。

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

笾豆有践,兄弟无远。

民之失德,乾餱以愆。

有酒湑我,无酒酤我。

坎坎鼓我,蹲蹲舞我。

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注释:

1、丁:砍树的声音。

2、嘤嘤:鸟叫的声音。

3、相:审视,端详。

4、矧:况且。伊:你。

5、听之:听到此事。

6、终……且……:既……又……

7、许:砍伐树木的声音。

8、酾:过滤。有藇:即“藇藇”,酒清澈透明的样子。

9、羜:小羊羔。

10、速:邀请。

11、宁:宁可。适:恰巧。

12、微:非。弗顾:不顾念。

13、於:叹词。粲:光明的样子。埽:同“扫”。

14、陈:陈列。馈:食物。簋:盛放食物用的圆形器皿。

15、牡:雄畜,诗中指公羊。

16、诸舅:异姓亲友。

17、咎:过错。

18、有衍:即“衍衍”,满溢的样子。

19、豆:盛放食物用的两种器皿。践:陈列。

20、民:人。

21、乾餱:干粮。愆:过错。

22、湑:滤酒。

23、酤:买酒。

24、坎坎:鼓声。

25、蹲蹲:舞姿。

26、迨:等待。

译文:

咚咚作响伐木声,嘤嘤群鸟相和鸣。

鸟儿出自深谷里,飞往高高大树顶。

小鸟为何要鸣叫?只是为了求知音。

仔细端详那小鸟,尚且求友欲相亲。

何况我们这些人,岂能不知重友情。

天上神灵请聆听,赐我和乐与宁静。

伐木呼呼斧声急,滤酒清纯无杂质。

既有肥美羊羔在,请来叔伯叙情谊。

即使他们没能来,不能说我缺诚意。

打扫房屋示隆重,嘉肴八盘桌上齐。

既有肥美公羊肉,请来舅亲聚一起。

即使他们没能来,不能说我有过失。

伐木就在山坡边,滤酒清清快斟满。

行行笾豆盛珍馐,兄弟叙谈莫疏远。

有人早已失美德,一口干粮致埋怨。

有酒滤清让我饮,没酒快买我兴酣。

咚咚鼓声为我响,翩翩舞姿令我欢。

等到我有闲暇时,一定再把酒喝完。

赏析:

诗经伐木原文及赏析 第8篇

诗经小雅伐木赏析

【原文】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於粲洒埽,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民之失德,乾餱以愆。有酒湑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题解】

这是燕亲友的乐歌。第一章以鸟与鸟的相求比人和人的相友。以神对人的降福说明人与人友爱相处的必要。第二章言备酒肴,勤洒扫,专待长者们到来。第三章写醉饱歌舞之乐。末尾两句是再约后会。

【注释】

1、丁丁(争zhēng):刀斧砍树的.声音。

2、嘤嘤(莺yīng):鸟鸣声。

3、相:视。

4、矧(沈shěn):况。

5、终:既。以上二句是说人类友好和爱,神听到之后也会给予人既和且平之福。

6、许许:一作“浒浒”,一作“所所”,剥木皮声。

7、酾(师shī):用筐漉(路lù)酒去掉酒糟。藇(序xù):甘美。

8、羜(苎zhù):五月小羊。

9、速:召。诸父:对同姓长辈的尊称。

10、宁:犹“何”。这句是说诸父何往而不来呢?言其必来。

11、微:训“无”,就是勿。顾:念。微我弗顾:就是勿弗顾我。

12、於:发声词,犹“爰”。粲:鲜明貌。埽:古读如“叟”。

13、馈:进食品给人叫做“馈”。簋(鬼guǐ):古读如“九”,盛食品的器具,圆筒形。八簋:言陈列食器之多。

14、牡:指羜之雄性的。

15、诸舅:对异姓长辈的尊称。

16、咎:过。

17、阪:山坡。

18、衍:水溢叫做“衍”,这句言酒多。

19、践:陈列貌。

20、兄弟:指同辈亲友。无远:言别疏远我。也是希望对方应邀赴宴的意思。

21、失德:言失和而相仇怨。

22、餱(候hóu):干粮。“干餱”代表食品之粗薄的。愆(牵qiān):过失。以上二句言人与人反目失和,往往因饮食细故。

23、湑(许xǔ):澄滤。我:语尾助词,犹汉乐府《乌生》篇“唶(借jiè)我”之“我”。以下三句仿此。

24、酤(沽gū):买酒。

25、坎坎:击鼓声,见《陈风宛丘》篇。

26、蹲蹲(存cún):舞貌。

27、暇:古读如“户”。

【译文】

咚咚作响伐木声,嘤嘤群鸟相和鸣。鸟儿出自深谷里,飞往高高大树顶。小鸟为何要鸣叫?只是为了求知音。仔细端详那小鸟,尚且求友欲相亲。何况我们这些人,岂能不知重友情。天上神灵请聆听,赐我和乐与宁静。

伐木呼呼斧声急,滤酒清纯无杂质。既有肥美羊羔在,请来叔伯叙情谊。即使他们没能来,不能说我缺诚意。打扫房屋示隆重,嘉肴八盘桌上齐。既有肥美公羊肉,请来舅亲聚一起。即使他们没能来,不能说我有过失。

伐木就在山坡边,滤酒清清快斟满。行行笾豆盛珍馐,兄弟叙谈莫疏远。有人早已失美德,一口干粮致埋怨。有酒滤清让我饮,没酒快买我兴酣。咚咚鼓声为我响,翩翩舞姿令我欢。等到我有闲暇时,一定再把酒喝完。

【今译】

砍树响丁丁。鸟儿叫嘤嘤。出了深谷底,飞上高树顶。鸟儿为何叫嘤嘤,要把朋友声音找。请看鸟儿多殷勤,要把朋友声音找;人比鸟儿更有情,反而不把朋友交?人的友爱神听着,既保平安又和好。

锯树呼呼响。筛酒扑鼻香。我家宰了小肥羊,众位伯叔请来尝。哪儿去了还不来?可别不肯来赏光!打扫屋子生光彩,八大件儿席上摆。我把肥壮公羊宰,众位长亲请过来。哪儿去了还不来?千万别见我的怪!

砍树砍倒山坡上。筛酒漫出酒缸边。盘儿碗儿排齐整,老哥老弟别疏远。有些人们伤和气,饮食小事成祸源。咱们有酒把酒筛啊,没酒也得把酒买啊。咱们冬冬打起鼓啊,跳跳蹦蹦一齐舞啊。趁着今儿有功夫啊,来把清酒喝个足啊。

诗经伐木原文及赏析 第9篇

周厉王不听“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劝谏,最终导致了国人**。同时也导致王室内部人心离散、亲友不睦,**和社会状况极度混乱和动荡。周宣王即位初,立志图复兴大业。

——诗经小雅伐木(诗经氓的鉴赏与赏析)

小雅·伐木

伐木*,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於粲洒扫,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民之失德,乾餱以愆。有酒湑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诗人伐木之后,设宴招待亲朋好友,诉说友情的珍贵,希望大家以后能够相互帮助,常来常往。

【译文】

伐木声儿响*,群鸟林中嘤嘤鸣,鸟儿穿出幽山谷,飞向高大树冠顶。小鸟为何嘤嘤叫,只为寻觅一知音。仔细端祥那鸟儿,尚要寻找好朋友,何况我们这些人。神灵请你细聆听,赐我安宁与欢乐。

锯树声儿呼呼响,筛出美酒扑鼻香。家中宰杀小肥羊,且请叔伯来品尝。时间到了还未来,不可怪我缺诚意。屋子已扫生光辉,佳肴八盘满席上,家中宰杀肥壮羊,相邀亲长来相聚,时间到了人未至,千万别把我责怪。

伐倒树木在坡旁,筛上美酒漫酒缸。美味笾豆盘中盛,兄弟相聚莫相疏。有些人儿失美德,为了美食起相争。有酒且请筛满杯,无酒且待酤酒来。敲起鼓儿助酒兴,翩翩起舞多欢乐,今朝有酒今朝醉, 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是一篇歌颂友情的歌曲,诗人用鸟都要寻找知音来说明友情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能够长相聚,更重要的是不要相互猜忌,不顾情谊。朋友已经打扫好房屋,准备好美酒,宰杀了肥羊,端**好吃的美食,客人还不来,就是对朋友的不敬的。

所以,朋友之间,相处一定要诚恳,还要相互信任。

在**的历史上,就有一对朋友,他们相互信任,无论碰到什么困难,都能够相互理解,共同帮助,共同进步。

这一对朋友就是春秋时期的管仲与鲍叔牙,他们之间的友谊被称为管鲍之交。

先说管仲,据*推断,管仲可能是周武王的弟弟管叔的*。

还记得我们前面读的《小雅·常棣》吗,那首诗讲的就是管叔为乱,周公旦作诗劝解的故事。

可见,管仲的祖上也是王族。大概是因为管叔**的原因,到了管仲这一代,只是齐国一名普通的士人,而且家里很穷。

没有钱的管仲决定经商,他找了一个合作伙伴就是鲍叔牙。

鲍叔牙出钱,管仲出人,合伙经营,赚取利益,共同分配。主要经营活动由管仲负责。

据记载,他们主要的经营地点在南阳。因为是小本经营,只好在南阳的城郊摆点小摊。这种流动摊贩不受*保护,可能还有城管之类的人来清理,更别提行业竞争很激烈。管仲同志可能因为是士人出身,天天摆着一副哥哥落难至此的臭脸,跟周边的小贩以及市场上的顾客关系搞得很不好,经常跟人打架,不是他揍人就是人揍他,据管仲后来自己回忆,还是自己被揍得多一些。搞到后来,管仲有点被治服了,经常出现自己的摊点被人霸占,或者有人拿了东西不给钱之类的情况(三辱于市)。

生意做成这样,是投资人鲍叔牙没想到的。让人感动的是,鲍叔牙从来没有因此埋怨管仲胆子小。

鲍叔牙知道自己的这位合伙人并非久居商肆之人,他的才华,他的生命在等待着一个更宽广的舞台。

管仲练摊不成功,投资方鲍叔牙只好亲自出场,考虑到管仲同志一线营业能力不太强,鲍叔牙让他在后面出谋划策,搞搞商业策划。管仲感觉这个是自己的长项,也毫不客气的策划了数起商业案。搞了数回,鲍叔牙诚恳地对管仲说:咱们还是老老实实回去摆摊吧。

史书没有记载管仲到底给鲍叔牙出了什么主意,综合起来看,大概是天晴卖雨伞,夏天卖棉袄之类的馊主意。

管仲很不好意思,本想把*时所*用到商业策划上来,没想到策划一个赔一个,他跟鲍叔牙道歉,表示以后一定吸取教训,争取早点想出赚钱的点子。

看着本钱一点点变薄,鲍叔牙没有责怪管仲,反而安慰他,做生意就是这样的,有赚有赔,而且你出的主意都是不错的,只是形势突然有了变化而已。

那就接着做生意吧,一回生二回熟,**轨道总能赚钱的。可鲍叔牙渐渐发现,管仲这个人有点不上道。具体来说,就是爱贪小便宜。每次出去做生意,管仲都要找各种借口多分一些钱。颇有点干啥啥不行,拿啥啥不剩的气质。

鲍叔牙每次都同意了管仲的分红方案。有时甚至主动提出让管仲拿大头。鲍叔牙并不是视金钱如粪土的土豪。可在别人提醒他管仲这个人不是厚道人时,他总是替管仲辩解:“管仲不是贪,他家里穷又有老母要养,多拿一点也是为生活所迫。”

不以赚钱为目的的管鲍合营,这就是最纯真最仁义的**合伙人精神。

在南阳经营过一段生意后,估计鲍叔牙的本钱被管仲赔光了。管仲找到鲍叔牙,说,生意我看还是别做了,做下去希望不大,不如我们入伍去吧。

这时候的齐国正在渐渐强大,国君齐襄公频频跟他国交战。非常需要士兵加入。

管仲跟鲍叔牙顺利入伍。两位都是士族,是春秋**的重要招募对象,在诸侯们看来,士受过礼仪的教育,有爱国心有荣誉感,敢于打硬仗,*时又经常参加狩猎这样的准军事活动,素质还是过硬的。

这些特点显然不是管仲大兵所具备的。

管仲同志的身体条件大概还是差了一点,当年摆摊连商人都打不过,哪里上得了沙场?一开仗总是慢半拍。要是占上风,还能跟上大部队捞点战利品,要是形势不对,掉头撒腿就跑。

关于逃跑,在春秋是有讲究的。

春秋主要是一群士在交战,换句话说,就是一群知识分子在战斗。知识分子的特点就是爱讲规矩,也称军礼。春秋的战场就有很多现代人觉得匪夷所思的规矩,比如不斩来使,打人家之前一定要打招呼(宣而后战),不设埋伏不搞偷袭(不以阻隘)等等。这其中,还有一条叫不逐北,就是说敌人要是逃跑了不能去追,非要追不可,那好,你追五十步,对方要是跑到一百步了,就不要追了。**有一个俗语,叫五十步笑一百步,讲的都是逃跑的人,凭什么跑五十步要嘲笑一百步的呢。

其实,因为春秋的军礼,逃跑五十步的可能是战术性撤退,逃跑一百步的才是真的逃跑,所以跑五十步的人是有资格嘲笑一百步的。

而在齐国的战场上,管仲先生就是属于一跑就是百步开外的短跑高手。其速度让人望尘莫及,叹为观止。

跑得多了,大家都知道齐军里有个管跑跑,跟他在一起要特别小心。因为他一跑起来,连招呼都不打,常常把战友留给了敌军。这个倒霉的战友当然还是我们的鲍叔牙。

好心人提醒鲍叔牙,小心你的这个老乡,别到时候被他坑了。鲍叔牙总是耐心地替管仲解释。“管仲这个人不是胆小怕事,他之所以跑得快,是想着家里还有老母亲没有人奉养。”

每次,鲍叔牙都替管仲辩护,因为他相信管仲总有一天会成为优秀的人。

后面管仲当了齐国公子纠的老师,而鲍叔牙成为了齐国公子小白的老师。

接下来,齐国发生了内乱,管仲跟鲍叔牙分别带着自己的学生回国争君位,管仲骑着快马,抄近路截住小白,朝小白射了一箭。

箭射中了小白的衣带钩,小白急中生智,赶紧咬破舌头,假装吐血而死。

管仲放心了,回头带着公子纠慢慢回国,结果到了国境线外才知道,小白抢先回国,当了国君!这就是齐国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

没有办法,管仲只好逃到了鲁国。

齐桓公很生气,派遣大军进攻鲁国,要求鲁国交出管仲。鲁国害怕了,不敢得罪强大的齐国,就把管仲交了出来。

囚车押着管仲驶向齐国,刚进到齐国境内,就看到了鲍叔牙迎了过来。

原来,鲍叔牙已经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

鲍叔牙亲自为管仲除掉身上的桎梏,然后引领他到一处汤池。在那里,管仲洗去了身上的污垢,涂抹上让人振奋的香料,这个过程反复进行了三次。

这是鲍叔牙的刻意安排,是对远方客人最为尊贵的礼遇。

同时,这也是一种除灾仪式。

洗完澡,换上新袍子,饭还要吃的。因为管鲍之交嘛,当然要管饭又管袍。

很多年前,鲍叔牙就感觉管仲会有今天,而当这一天来临,能完成其中的重要部分,他尤为的激动。

为对方的成功尽力,为对方的成功喜悦,这就是朋友的感觉。

管仲成为了齐国的相国。不久后,他找到齐桓公,递**一份名单。

这是管仲向齐桓公推荐的人才。

大夫隰朋为大行,主持外事活动;大夫宁戚为大司田,主管农业工作;王子城父为大司马,主持军务;大夫宾胥无为大司理,**大案要案;大夫东郭牙担任大谏之官,专门负责给齐桓公提意见。

这里面没有鲍叔牙!

这是个比较奇怪的现象,不是应该你推荐我,我推荐你,大家相互扶持,共同进步,共同发财吗?

鲍叔牙把管仲都推**齐国第一国相的位置,可管仲提都没提鲍叔牙。

这只有一个解释,他们不是官场的朋友,他们是真正的朋友。

朋友的字典里只有帮助,没有回报。

四十年后……

鲍叔牙去世了,管仲站在鲍叔牙的遗体前。管仲的身体很虚弱,可他依然打起精神来见老朋友最后一面。

鲍叔牙躺在那里,沉默不语,面带微笑,一如管仲记忆中的老友。

管仲永远不会忘记当年贫穷之时,自己多拿钱财,鲍叔牙不以他为贪,自己办砸事情时,鲍叔牙不以他为愚,自己从政屡遭挫折时,鲍叔牙不以他无才,当他在战场仓惶逃命时,鲍叔牙不以他为怯,当年待奉公子纠身死,召忽杀身成仁,而他在囚车中活了下来。鲍叔牙不以他不知羞耻。

这个世界上,还有人会像鲍叔牙这样信任我,理解我,鼓励我吗?

没有了,再也没有了。

管仲伏在鲍叔牙的身上,这位七十古来稀的老者泪如雨下。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这就是鲍叔牙跟管仲之间的友谊,他们的友谊非常纯粹,就像林中两只相互和鸣的鸟儿一样,共同在林中穿梭,没有猜忌,只有相互帮助。

——诗经伐檀原文及翻译(伐檀原文及翻译赏析)

伐檀 《诗经·魏风》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1.坎坎:象声词,伐木声。

2.寘:同“置”,放置。

3.干:水边。

4.涟:即澜。

5.猗(yī):义同“兮”,语气助词。

6.稼(jià):播种。

7.穑(sè):收获。

8.胡:为什么。

9.禾:谷物。

10.三百:意为很多,并非实数。

11.廛(chán):通“缠”,古代的度量单位,三百廛就是三百束。

12.狩:冬猎。猎,夜猎。此诗中皆泛指打猎。

13.县(xuán):通“悬”,悬挂。

14.貆(huán):猪獾。也有说是幼小的貉。

15.君子:此系反话,指有地位有权势者。

16.素餐:白吃饭,不劳而获。

17.辐:车轮上的辐条。

18.直:水流的直波。

19.亿:通“束”。

20.瞻:向前或向上看。

21.特:三岁大的兽。

22.漘(chún):水边。

23.沦:**纹。

24.囷(qūn)结束束。一说圆形的谷仓。

25.飧(sūn):熟食,此泛指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