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南春雨的古诗 第1篇
古诗江南
江南(汉乐府①)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②,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注释】
① 这是一首汉乐(yuè)府民歌。
② 田田:莲叶茂盛的样子。
【注解】这首诗描写了采莲时观赏鱼戏莲叶的情景。《乐府解题》云:“《江南》,古辞,盖美芳晨丽景,嬉游得时也。”后四句用重复的句式,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传达出采莲人欢快的'心情。古代诗歌中用“莲”字还有一种原因,是因为“莲”和“怜”同音,因此也借来表示“怜爱”的意思,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宋朝周敦颐的一篇《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更赋予莲花以品性高洁的形象,从此莲被誉为“花中君子”。
这首诗分“唱”、“和”两个部分。前三句是一人领唱,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景致。后四句是众人和唱,以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变化描绘出鱼儿们在荷叶间嬉戏游弋的动人情景,显得活泼、自然、有趣,具有很强的音乐感。诗中没有一字直接写人,但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写,却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领略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
关于江南春雨的古诗 第2篇
耕钓境 ——宋 叶茵
一犁足春雨,一丝摇晴风。
乐此至乐地,其惟蓑笠翁。
题李公麟山庄图其八栖云室 ——宋 苏辙
石室空无主,浮云自去来。
人间春雨足,归意带风雷。
景仁思归雨未克行以诗留之 ——宋 司马光
嘉客念归程,泥深未可行。
今朝阴又重,春雨亦多情。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宋 释祖钦
春雨溟蒙,春云叆叇。
忽然杲日当空,天不能遮,
地不能载。
颂古五十七首 ——宋 释道昌
把火入牛栏,反身外面看。
梨花千点白,春雨几声寒。
春雨吟 ——宋 邵雍
春雨细如丝,如丝霡霂时。
如何一霶霈,万物尽熙熙。
芦苇_咏·前野耕云 ——宋 罗仲舒
春雨鸣布谷,士膏三月足。
举趾事兴耕,竟亩水云绿。
园蔬十咏·韭 ——宋 刘子翚
肉食嘲三九,终怜气韵清。
一畦春雨足,翠发剪还生。
村居 ——宋 郭仁
移家杨柳湾,小筑田家坞。
一宵春雨晴,满地菜花吐。
题赵昌木瓜花 ——宋 范成大
秋风魏瓠实,春雨燕脂花。
彩笔不可写,滴露匀朝霞。
关于江南春雨的古诗 第3篇
春雨江南古诗
江雨有怀郑典设
唐·杜甫
春雨暗暗塞峡中,早晚来自楚王宫。
乱波分披已打岸,弱云狼藉不禁风。
宠光蕙叶与多碧,点注桃花舒小红。
谷口子真正忆汝,岸高瀼滑限西东。
赏析:“暗暗”是稠密的样子。“早晚”指早晨和晚上。“早晚来自楚王宫”用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与楚王梦中相会的典故,出自宋玉《高唐赋》。“点注”指点染注色。“谷口子真”指“谷口(地点)郑子真(一个隐士”。 首联由潇潇春雨联想到巫山神女与楚王相会;颔联写春水拍岸,春风逐云;颈联以“多碧”对“小红”,体现杜诗生动活泼的一面;末联以隐士来比好友,体现怀念与赞许之意。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关于江南春雨的古诗 第4篇
江南小城,一直是这般雨雾迷蒙。无边的阴霾,却赋予小城这般轻盈的雨。天空中,总是飘着这星星点点的雨丝,虽不及江北那般粗犷豪放,却也够缠绵。雨为古老的小城,蒙上一层神秘,一丝深幽。
江南的雨,为我涂上淡淡忧伤,穿一双青色木屐,一袭淡蓝的轻纱,撑一把红油纸伞,穿梭在幽深的古巷,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脚踩青黛色的古砖,听着,木屐在石板上笃笃作响,雨滴打在伞上,叮咚作响。耳畔似乎里回响起一缕来自深处的吟唱,双手触摸这城墙上几方青砖,我的心,也被洗刷得分外空灵,脱下凡尘俗世的污浊,离开障蔽人心的喧嚣,我也随着雨,的身影,可曾点亮过谁的眼?
江南的雨,滋心润肺,成为,我在异国他乡的思念。收起那点点的思绪。窗外的雨,还在下着。在巷中欢歌。在喧闹繁华的城市一角,还有这么一方净土,留住雨当初的纯净。我庆幸,世间还有这样的角落,值得我驻留。抛下现实中的一切烦恼,我在这儿得到安心的一次小憩。
江南的雨,格外空灵,纯洁,是天国云端,寄来的礼物。雨,在这儿,这般高雅,在无声无息中,洗净城市里氤氲的罪恶。过去,在人心**的年代,这条巷道,受到多少次蹴踏,城砖上,沾染多少罪孽,触摸这些,触目惊心的历史,我的心也为此而惊悸,那一段不齿的多去,它给人的心蒙上多大的阴影?为这城巷中,造成多少无以挽回的悲剧?我听到小城的'哀嚎。是那缠绵的雨丝,逐渐洗清这些历史的血迹。寂静的雨声中,巷口的梧桐叶,也沙沙作响,在这空寂的幽巷中,道出心中的悲哀,人心的彷徨。是雨,还小巷久别的安宁。
雨丝,你是天空里的蓝翅鸟,兵荒马乱的年代里,那点点的烛光中,我读出你的忧伤。怀揣这复杂的情愫,我的心也渐渐游离,小雨霏霏的忧伤,使我刻骨铭心。扔下红油纸伞,雨,沾湿我的前额,给我心中染上点点忧伤,我慢慢退离这幽深古巷,你可知,我孤独的身影,可曾点亮过谁的眼?
江南的雨,滋心润肺,成为,我在异国他乡的思念。收起那点点的思绪。窗外的雨,还在下着。
关于江南春雨的古诗 第5篇
江南春雨诗歌
淅淅沥沥
画展江南丹青里
长廊无主空遗迹
青鸟未看千里距
客酬千阕敛长诗
探韵词赋,寻章摘句
春水悠悠东逝去
此处万语无凭寄
独留朱红一笔
杏花雨
点滴滴
霏霏靡靡客醉迷,桃红犹含笑
润色朱颜犹怕改
点点隐掩,犹恐触及
落魄了诗情,落魄了字句
清音一支叩心灵,余音缭
和随清风行渐远,已飘离
心曲韵
平平仄仄均铭记
寂寞,梧桐雨
流年转,更叠漫四季
春花秋月
幽幽萱篁独箫咽
遣去清愁几许
曲径深深探
庭前兰丛,诗画留心迹
不当西窗剪烛泪,红药香堕染红泥
深深浅浅恐触及
沥沥雨,湿润杨柳凄
轻风剪柳谦谦绿
蝶怠花香重,又是芳菲季
萋萋芳草天涯路
茫茫人海渺天际
朝饮晨曦夜啜月,自影淡淡随风系
惠质兰心邀月醉,梦里烟柳卿入梦
梦中殷勤意,为流连
竹影婆娑寻觅觅香尘化进落梅去
江南雨,如梦如幻和卿迷
清歌短笛丝丝韵
黄酒小菜谁与共
呢语犹在耳,紫燕筑新泥
梨花浅带泪,烟柳浑无力
阡陌雾锁,行去去
丁香花头千千结
清酒酹香魂
纵有万种风情,托言雨沥沥
不堪情衷在此时,且勿再触及
淅沥雨,润尘泥
雾里看花一般迷
问卿可知来时路,客从何来踏烟雨
“吾乃遥遥渡河来
彼岸烟波远,对岸繁华三千,迳夜笙歌
红尘万丈尽在彼
卿欲寻其踪也必在那里”
君欲遥遥渡河来
红尘皆已醉,万劫在其中
蒹葭苍苍,弱水甚迷离
红药在,只留余梦里
关于江南春雨的古诗 第6篇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曾经被冯唐的“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惊艳过,那大概是因为那时还不曾读到韦庄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真是爱极了韦庄的闲散和淡然,用词通俗,完全是白描的写法,仿佛抬头就能看到杏花春雨江南,微风中的一池春水,以及细雨濛濛中,酒庐边上的美人,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也因此一直觉得应该春天去杭州一趟,看看茶山上采龙井的姑娘,沏一壶明前的新茶,再怀缅一下那个痩瘦削削的吵着要拿杭州户口,然而最近在异国他乡发高烧的少年,诗酒趁年华。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以前最爱的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磊落潇洒中又不失豪情,多少有些天风浪浪,海山苍苍,荒荒油云,寥寥长风;后来喜欢“也无风雨也无晴”,不是我豁达,也不是我淡然,只是我不在乎,空不异色,色不异空。
现在喜欢整首词,尤其喜欢他描写雨滴打在竹叶上的声音,喜欢道路泥泞中拄着拄杖慢慢往前走的情景,喜欢夕阳西落,微风微冷,山头孑立的身影,这些小细节总让我想起那些徒步穿梭在森林,沙漠,草原,海岸的时光,后来很多人问我,一个人夜晚踟蹰路上的心情,我想起的却不是孤单和路长,而是波澜壮阔的海和天空中闪耀的星光。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首诗写的不算上乘,同写春夜雨,杜工部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精情景境溶在一起,就我自己而言,觉得高出不少。当时觉得眼前一亮的原因在于这是陆游写的,陆放翁一直是我小时候的偶像,位卑未敢忘忧国,就算要离世了,还跟儿子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简直是现实中的郭靖啊,要继承武穆遗志。
关于江南春雨的古诗 第7篇
我见过雄伟的长城、广阔的沙漠、辽阔的大海、还有桂林山水的美丽。就单说雨吧!我见过北方的大雨,声音震耳欲聋,要把一切都淹没,好像没人能阻挡它,雨滴像大豆一样地掉下,脾气极为暴躁,这正是阳刚之气。而江南的春雨与北方的大雨正好相反。江南的雨给人朦胧、空灵、飘渺的感觉,它可以打湿万物,却让人看不到它的身影,在不知不觉中,它已无声无息地来到人间,它脾气温和,正是阴柔之美。两者相比较,给人不同的感觉。
江南的烟雨像雾一样看不见,如烟、如雾、如尘,可却捉不到、看不见、莫不着,这又激活人的童趣。不禁使我进入到真正的江南春雨那朦胧的景色之中。我走在田野里,伸出手,不一会儿就有一层水汽。我走到河边,看见扩散开来的水波,捧起来,洗洗脸,使人心情愉悦,忘记以往的烦恼。烟雨滋润万物。风一吹,那古色古香的建筑被薄雾笼罩,再一吹,那古树又从雾中显现出来。那牧童吹着牧笛,骑在老黄牛上,别有一番诗意。那古老的寺庙发出的钟声,随着烟雨飘到我的耳边、每一户人家、每一个生灵。船在水面上,被风吹斜,船的主人呢?真可谓是“野渡无人舟自横”啊!这不正是许多的书画家梦寐以求的书画内容吗?
还有那在树上悠闲自得的花,那一片片花瓣上沾着水滴,好像在尽情的享受,闲花极多,一根枝上有十几朵,连成一片片花色的海洋。花瓣很细,也很娇嫩。色彩不是那么的单一,有黄的、粉的、红的……红色偏多,用鼻子闻一闻,沁人心脾、香气扑鼻。可能也是宿命吧,不一会儿,花瓣接连的落下,在空中飘舞,加上薄雾,给人梦幻般的感觉,可叫“江南雨过碎红飞”!花瓣落到河面,成小鱼的花伞,水面上不时有红色流动,使人进入到梦境。花朵落到地上,成花毯,美丽极。花瓣变成春泥,给树增加肥料,让来年的花朵更漂亮,这就是落叶归根,也可称为“化作春泥更护花”!细雨与花朵成为一幅美丽的油画。
这就是江南烟雨的景色,只有人间仙境才有这样的景色。我有幸观赏到这一幕,这也是其中的乐趣。啊!江南烟雨,正是江南之魂呀!
关于江南春雨的古诗 第8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心常随一淙溪水流入江南DD那是文人骚客内心的寄托,梦中的故乡。
----题记
江南自古就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江南有良辰美景,出才自佳人,传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但这里又是英雄辈出之地。据说“紫电”“清霜”这样的宝剑都出自江南王将军之武库。俊美的人才像流星一样飞驰,才华出众者多如云涌。
江南之美,美在水。晴空下,一江烟水与岸上山岗相映生辉;两岸人烟稠密,画檐相接;秋光中荷花处处,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无一处与水无关,无一处没有不的灵动与秀美。它美流淌在青山脚下,穿行于良田美竹。“瓜洲渡口山如浪,帆饱清淮碧玉流。”还有那飞流直下的瀑布,山中叮咚的清泉DD自古以来,是水滋养江南的万物。
说到水,就不得不提到江南的山。用“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来形容最贴切不过。如杭州的栖霞岭,绍兴的会稽山,衡阳的衡山,都气势恢宏、挺拔。有人曾说:“江南美,莫过水”。我认为不尽然,没有山,哪来水,东风不行,哪来春雨。那山间的飞瀑、深润,山下的激湍。是养育山的支支血脉,那山则是水依赖的根。红花需要绿叶来陪衬,山水也一样,倘若缺失其一,那便少江南的韵;没有山青,哪来水秀。江南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