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己亥杂诗的诗意 第1篇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局毫无生气。
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
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译文】 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写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1年)岁次已亥,龚自珍辞官返乡,又去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压抑、束缚人才的情况,作诗315首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关于己亥杂诗的诗意 第2篇
不知道你说的哪首,所以两首最出名的帮你找来了~~~己亥杂诗(第5首)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浩荡:无限。2.吟鞭:抽响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3.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4.花:比喻国家。5.护:保护。
后人又常用此句表达前辈对后辈的爱护。【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赏析】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
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
“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_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
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
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现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这首小诗将*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此诗已入初二教材)己亥杂诗(第220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1.九州:中国。2.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3.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4.恃(shì):依靠。5.喑(yīn):哑。
6.万马齐喑:比喻社会*局毫无生气。7.究:终究、毕竟。
8.天公:造物主。9.重:重新。
10.抖擞:振作精神。11降:降生。
【译文】只有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赏析】这是一首出色的*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关于己亥杂诗的诗意 第3篇
选自《龚自珍全集》
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
即:到。
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为是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新花。
诗人用移情于物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花枝,它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春天!这哪里是落花葬词?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歌!
诗人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了自己积极向上人生态度。 这两句诗也包含了这样哲理:“落红”似乎成了无用之物,但从另一角度看,它能化泥护花,仍有价值和作用,它包含着世上万事万物均具有两面性,“有用”和“无用”不是绝对,而是相对,关键在于观察者视角,在于自身价值和功用。
关于己亥杂诗的诗意 第4篇
1、诗意 全诗意象单纯,而情景浑成,比兴无端,而心迹昭然,短短二十八字,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
2、原文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3、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4、简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全诗分前后两部分,前两句为第一部分,后两句为第二部分。
在第一部分里,诗人以天涯、日暮、落花写出一片浩荡的离愁,以落花自况,赋予自己的身世之感;第二部分以落花为过渡,从落花——春泥展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倾吐了深曲的旨意。
关于己亥杂诗的诗意 第5篇
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译文】
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写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1年)岁次已亥,龚自珍辞官返乡,又去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压抑、束缚人才的情况,作诗315首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