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虾诗歌(合集4篇)

画虾诗歌 第1篇

齐白石经过数十年的艺术探索,能够把握对象活的形貌、质量感、运动方式、环境关系及个性特征,否则画得再似,也形同死物。他画虾就是通过毕生的观察,力求深入表现它们的形神特征。

齐白石从小生活在水塘边,常钓虾玩;青年时开始画虾;约40岁后临摹过徐渭、李复堂等明清画家画的虾;63岁时他画虾已很相似,但还不够“活”,便在碗里养了几只长臂虾,置于画案,每日观察,画虾之法亦因之而变,他的虾也成为他代表性的艺术符号之一。

白石画虾已入化境,在简括的笔墨中表现了游弋水中的群虾。粗壮、浓厚的茨菇,与群虾的透明、轻灵纤细形成对比,体现出晚年的齐白石画艺的成熟。

齐老师表现虾的形态,活泼、灵敏、机警,有生命力。是因为掌握了虾的特征,所以画起来得心应手。寥寥几笔,用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动感。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于是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硬壳透明,由深到浅。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的由粗渐细。

齐老用笔的变化,使虾的腰部呈现各种异态,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游荡的。也有弯腰爬行的。虾的尾部也是寥寥几笔,既有弹力,又有透明感。虾的一对前爪,由细而粗,数节之间直到两螯,形似钳子,有开有合。虾的触须用数条淡墨线画出。

画虾诗歌 第2篇

1.齐白石画虾最有名。

齐白石虾图,体现了高度的笔墨技巧,在表现了水墨、宣纸的独物性能外,又将虾之质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是白石笔下最写实的对象之一。齐白石画虾没有题诗,收藏者可能会在画上题诗,无法考证。

2.与虾有关的古诗词:双箝鼓繁须,当顶抽长矛。鞠躬见汤王,封作朱衣侯 ——唐·唐彦谦《索虾》虎落平崖受犬欺,龙游浅滩遭虾欺. 一夜东风吹雨过,满江新水长鱼虾。

——【清代】 祁珊洲 鳞光一片来,信是真龙种,齐璜有后,薪火可传也。” ——著名书画家范曾 天寒水落鱼在泥,短钩画水如耕犁。

渚蒲拔折藻荇乱,此意岂复遗鳅鲵。偶然信手皆虚击,本不辞劳几万一。

一鱼中刃百鱼惊,虾蟹奔忙误跳掷。渔人养鱼如养雏,插竿冠笠惊鹈鹕。

岂知白挺闹如雨,搅水觅鱼嗟已疏。 ——【宋】苏轼《画鱼歌》 龙卷鱼虾并雨落,人随鸡犬上墙眠 ——【宋】苏轼《连江雨涨》 一 河虾自有成龙志,苦练江湖不记年。

今日舞须腾四海,为迎奥运作宣传。 二 青虾曾似细商量,结队成群出小塘。

腾跃清泉萱纸上,好期善价挂中堂。 三 一弯新月落桥边,惊煞群虾未敢前。

恐是钓钩凭晚下,人间骗局令心悬。 ——邓清泉 咏虾二首 其一 今朝虽是过河虾,也把四海作为家。

他年若得蛟龙助,翻江倒海荡天涯! 其二 鲤鱼已跳龙门去,留你踟躇伤心绪。 寂寞海角等闲渡,曾经立志腾玉宇。

跳跃灵于蟹,峥嵘势若龙;生前无滴血,死后一身红。 ——熊鉴《咏虾》3.擅长画雕的人物暂未找到。

李苦禅擅长画鹰。方形眼眶,斧形的利嘴,强调鹰与雏的相对。

斜三角的整体造型,向上飞去的整体动态。李苦禅画鹰多为“静态”的鹰,多为蹲视姿态。

如《松鹰图》,数只雄鹰立于山颠,蓄势待发。4.与雕有关的诗:《竹溪惠白雕三绝》白雪通身洁,丹砂傅顶红。

赠余有深意,鹇义与闲通。鹦鹉鹪鹩赋,鹇宁愧二虫。

吾衰边幅窘,姑置小池中。世有殊尤物,天悭赋咏才。

恨渠生较晚,不及见邹枚。雕争怒力狐争死,二物形意无纤殊。

——《薛九宅观雕狐图》梅尧臣夜来西风里,九天雕鹗飞。——《金字经》 马致远蛟龙得云雨,雕鹗在秋天。

画虾诗歌 第3篇

《虾趣》、《群虾》、《对虾》、《三虾》、《四虾》、《五虾》、《八十三画虾》、《虾蟹》、《高龄虾》、《群虾》…… 图片见/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C6%EB%B0%D7%CA%AF+%CF%BA齐白石,一八六四年一月一日出生于湖南湘潭白石铺杏子坞星斗塘一个贫苦农民之家。

一九五七年九月十六日卒于北京,享年九十四岁。原名纯芝,号渭清。

齐白石之大写意花鸟画,可谓是继吴昌硕之后又一座高峰,为其诸艺术成就最高者。其题材之广泛,笔墨之独创,意境之亲切,作品数量之多,均可谓前所未有。

白石花鸟画之题材,大约有以下诸类。一为花卉草虫。

其画草虫,蜻蜓、蝴蝶、甲虫、蚱蜢、蟋蟀、螳螂等,或工或写,或兼工带写,均天趣昂然,妙夺天工。工笔草虫与写意花卉融为一图,粗与精、虚与实、详与略对比,奇趣横生。

二为蔬菜瓜果农具。凡农家所见,均入其画。

白菜、萝卜、茄子、南瓜、扁豆、茄枝、柿子以及竹娄等等,无不悉心写之,平凡中寓新奇,扑淡中见真情。三为虾蟹鱼蛙。

尤以画虾得人喜爱。其于一九三八年题画曰:“予年七十八矣,人谓只能画虾,冤哉。”

可见其画虾影响之广泛。四为禽鸟动物,亦多表现农村常见题材,如猪、牛、猫、鸡、鸭、鱼鹰、麻雀、八哥、喜鹊等,尤以画牛、鱼鹰为其独出心裁。

白石曾作《蟋蟀蝴蝶兰图》团扇,绢本水墨设色,直径二十厘米。款题:“碧环儿媳。”

约作于三十年代晚期。其画写意蝴蝶兰两枝、瓢虫一只和蟋蟀两只,该草虫极为传神,兼工代写,多求意到,正是白石画风。

白石之花卉草虫,虽有代笔现象,然写意花卉和款印皆真,亦有收藏价值。 白石之山水画,意境清远开阔,笔墨沉着深厚,构图简洁凝练,设色明朗大方,多求其画外诗意。

白石三十九岁至四十六岁五出五进,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五出五归后,潜心诗书画印,将历年所游画为《借山图》五十二幅,并为胡廉石作《石门二十四景图》。一九一七年陈师曾读其《借山图》,欣然题诗胜赞其画格之高。

徐悲鸿曾在一九三一年出版《齐白石画册》中序称:“具备万物,指挥若定,及其既变,妙造自然。” 齐白石早年山水,意境清雅,笔墨秀润,颇多含蓄蕴籍。

其画石门二十四景图之一《松山竹马图》,纸本水墨设色,纵三十四厘米,横四十五厘米,款题:“堕马扬鞭各把持,也曾嬉戏长安时。如今赢得人夸誉,沦落长安老画师。”

画松山数儿童戏骑竹马,有童嬉戏正酣,有童扑地,有童新至,有童为母所止,不令同玩。山间松风清润,地面明洁柔和,披图可见。

白石中、晚年山水,参以二米法,喜写桂林山,山峦浑厚,树木矫健,意境空阔,其曾曰:“余近来画山水之照,最喜一山一水、或一丘一壑。”齐白石山水画,早期作品笔墨秀润,意境蕴籍明朗,行笔速度缓慢;中期山水,多作圆浑之“馒头山”,加以米点,用墨深重,颜色浓艳;晚期山水,用笔雄健简练,意境宏阔,有纵横之意,暖色与冷色强烈对比,笔线阔大,偏中见正。

画坡岸平地,多平涂,不私早期勾线再平涂。 齐白石画像,文少可法,并创精细画法,一时深得乡人赞许。

齐白石之中、晚期人物画,多取法八大山人、金农等,并以旧瓷器等民间器物上之画为稿本,多作鱼翁、铁拐李、钟道、达摩、不倒翁、寿星等,阔笔大写,简洁生动。其画《童戏图》、《郑家俾图》、《东方朔偷桃图》,多重童趣;其画《骂谁》、《挖耳图》、《醉饮图》则多人生况味。

白石晚年画有《葫芦何药图》,纸本水墨设色,纵八十八厘米,横三十三厘米。款题:“予老年眼之所见,耳之所闻,总觉人非,故尝作画问之。

今画此幅问曰,先生此葫芦内是卖何药也。八十七岁白石丁亥。”

该画作于一九四七年,为其晚期人物之精品。人物面容衣袍均数笔写就,粗放中寓意精当,朴实中蕴深意。

鉴定其中、晚期人物画,当从其立意入手,见真致、见童趣、见愤世嫉俗和朴实生活之意,再观其笔墨、构图、色彩、款印、纸张诸类,并注意其中期人物画之代笔现象。 齐白石画虾,生动传神,喜爱者甚众,以至于人谓齐白石,必曰画虾者。

故齐白石在画中题名:“予年七十八矣,人谓只能画虾,冤哉。”白石画虾,处师八大山人、郑板桥等,结合生活观察,后数其变形,而至于神似。

齐白石《群虾图》,纸本水墨,纵一百六十厘米,横三十五厘米。款题:“静问先生雅属。

壬申借山老人齐制。”该画于一九三二年齐白石六十九岁时所作,为其画虾中期风格。

白石早期画虾,尚拘于形似,虾身用笔繁复,虾须虾钳尚未延长。中期画虾,虾腰减为五笔淡墨,虾头一笔重墨,虾眼横出两笔,虾须虾钳皆延长,用笔流利。

此幅群虾,聚散有法,中期风格明显,可见白石华虾已趋精熟。齐白石晚期另一幅《群虾图》,纸本水墨,纵六十八厘米,横二十三厘米。

该画作于一九四四年,为其画虾晚期风格。画中群虾游动,各具生态。

画虾头一笔更加浓重,横出两笔浓墨虾眼,更粗更长;画虾钳虾须用笔更加苍劲有力。画上之虾,似乎亦随白石晚年心手双修愈加老健。

纵观齐白石一生,从一农家孩子而成为一代画坛大家,其中有其自性清。

画虾诗歌 第4篇

大名鼎鼎的齐白石早已是家喻户晓了,但一提起他,我们总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他画的活灵活现的虾。灵动而呈半透明质感的虾在水中嬉戏,或急或缓,时聚时散,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情态各异,着实惹人喜爱。然 而 白石 老人取得这样前无古人的成就却是来之不易,据说他画虾先后竟历经八十六年, 真是千锤百炼才打造了“白石虾 ”。

齐白石老家有个星斗塘,塘中多草虾,幼年的白石常在塘边玩耍,从此与虾结缘。儿时欢乐的情景也成了他每每题画的素材,如“儿时乐事老堪夸。。何若阿芝絮钓虾”。

白石画虾开始学八大,板桥等人,因时代关系那些古人画虾并不成熟,所以白石的虾只是略似的阶段。

为了画好虾,他在案头的水盂里养了长臂青虾,这样就可以经常观察虾的形态并写生,能更好的了解虾的结构和动态。这时他的虾画得很象,依样画葫芦,但墨色缺少变化,眼睛也象真虾一样 画 成 小黑 点 只 是 像 归像,却没有虾的动感和半透明的质感,刻划不出虾的神,仅仅逼真罢了。

再以后,他在观察虾的过程中,将虾的进退,游的急缓,甚至斗殴,跳跃等等情态统统收于笔端。更于笔墨变化上增加变化,使虾体有了透明感。他在画虾的头胸部时先用小勺舀清水滴在蘸了淡墨的笔腹上,使 之有了硬壳般的感觉。通过观察,强调腹部第三节的拱起, 很好地表现了虾体的曲直 ,弹 跳 的姿势, 因虾的跳跃全靠腹部,这样虾就画得更生动了。他又将虾钳的前端一节画粗,笔力得以体现。最令人叫绝的是他在虾的头胸部的淡墨未干之际加上一笔浓墨,立刻增加了透明感,也使中国画的笔墨味道更浓了。虾的眼睛也由原来的小黑点儿变成横点儿,这是为了更好的表现虾的神情而加以夸张的。但是运用的恰如其分,大家见了并不以为怪。

深谙艺术规律的白石老人将躯体透明的白虾和长臂青虾结合起来,创造了“白石虾”,其实这种水墨虾在自然界并不存在,但是在符合虾的共性的前提下白石鬼斧神工地将他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的理念演绎的巧妙致极。

七十岁以后白石老人画虾已基本定型,但仍在不停的改进,使其趋于完美,八十岁以后他的虾画的已是炉火纯青。活灵活现的虾配上芦苇,水草,慈姑,奇石,翠鸟等等,更以刚劲古拙的书法题上自作的诗句,加上充满力感的印章,成就了千百幅给我们高雅艺术享受的珍贵作品,极大的激发了我们对于生活的热爱。 画虾仅仅是白石老人的雕虫小技,在他的艺术宝库中千百幅艺术珍品静待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