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拓展个人总结200字 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素质拓展;实施途径;探究
G715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面向企业基层、从事技术应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企业要求高职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主要有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就是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为主体的第一课堂教学教育,第二个环节就是以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为辅助的第二课堂课外活动教育,@两个环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高职院校加强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实施途径的研究,对指导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2002年3月、教育部、全国学联“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以来,各高校特别是本科院校在推进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方面做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取得显著成效。相比较而言,这方面的工作高职院校稍显滞后,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多数是从原来的中专、技校升格而来,学校重点放在学校新校区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室建设,但我们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队伍的一员,一直没有停止对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实践证明,只限于课堂学习的学生,一般在宿舍打游戏居多,不愿参加丰富的课外活动,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对学习的知识理解不深刻,耐挫折能力差,不能很好地把所学知识应用于遇到的问题处理,让人感觉能力差;相反,对于既坚持课堂学习,又积极参与各种素质拓展活动的学生,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能吃苦、善解人意,做事能干有条理,又增强了学习知识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二、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内容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就是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六个方面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全面成长成才。教学主渠道外第二课堂活动按层面划分有班级活动、二级院系活动、学校活动;按活动类别有党的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创新创业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按活动的灵活性有固定活动、选择性活动、临时性活动。活动虽然很多,但很有规律,有的活动季节性非常强,属于固定活动项目,寒假暑假带薪实习、社会调查、三下乡活动等,为同学们课堂学习之外开辟了另外一条丰富的素质拓展活动学习渠道。
三、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1.建立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组织机构
要长期有效地开展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校需要建立和设置专门的责任管理部门和指导管理人员,否则,计划就不能落实。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一般由学校团委牵头制定方案,方案要明确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目标、各部门及相关责任人、活动内容、开展活动的指导意见,及活动经费保障。特别是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要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毕业条件,如学生素质拓展分至少要达到3分才能达到毕业条件;根据参加活动的情况记录不同的分值,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不同活动取得不同分值,达到毕业条件。
2.建立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指导队伍
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指导队伍按层面分为学校、二级院系、班级三个层面,学校层面主要由学校学生工作委员会成员、学校团委书记、二级院系团总支书记组成;二级院系层面主要由二级院系领导、团总支书记、各班级辅导员班主任组成;班级层面主要由班级辅导员班主任、班支委以及创新创业指导教师、技能比赛指导教师组成。根据需要可以聘请校外专家担任指导教师。需要明确指导教师开展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职责,每次活动精心策划,争取投入尽量少,参加的同学尽量多,达到同学能多看长见识,多参与长能力,多策划长本领。
3.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要重点关注中间学生和后进学生
高职学生一般分为三部分,一部分优秀同学有目标,积极进取,学习刻苦,主动参加各种活动,积极争取担任班干部和学生会干部,是班级各项工作的策划者和骨干;一部分后进同学无目标,不思进取,爱打游戏,上课经常迟到、早退、旷课,不愿参加各种活动,是班级各项工作要帮助的对象;余下部分中间同学就介于前两部分同学表现之间摇摆,是班级各项工作要争取的对象。在开展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要认真策划,搞好宣传工作,特别是对班级中间同学和后进同学,要通过班干部示范,优秀同学带头,带动中间同学,拉动后进同学一同参加各种活动,共同进步。
4.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要及时记录和总结
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这就决定了做好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记录工作的艰巨性、繁杂型。准确做好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记录工作关系到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是否真实达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毕业条件,关系到学生持续参加活动的信心和动力,也从另外方面如实反映同学参加素质拓展活动的状况,为学校和二级院系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正确开展指明方向。二级院系各班级根据班级人数都要指派2-4人负责班级同学素质拓展活动记录工作,并相应汇总该同学参加活动的明细和得分,及时公布记录结果,供同学核对和完善记录。一般在学期末考试前2周结束活动,在此期间要经过全体同学核对确定,并按学校要求上传确定每位同学在本学期获得的素质拓展分值。
四、结语
我国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老先生曾经说过:“职业教育,将使受教育者各得一技之长,以从事于社会生产事业,籍获适当之生活,同时更注意于共同之大目标,即养成青年自求知识之能力,巩固之意志,优美之感情,不唯以之应用于职业,且能进而协助社会、国家,为其健全优良之分子也”。要使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安心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就必须将以第一课堂教学教育与第二课堂课外活动教育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培养的学生才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基层去工作,才会成为对企业有益、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参考文献:
[1]中青联.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2002]14号.
[2]张君维.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实施途径的探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2年总第323期.
[3]张君维.关于高职院校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年第24期.
素质拓展个人总结200字 第2篇
在参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能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社会能力;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体现学生课外从事的创新创业活动以及在参加各级各类学术、科技、创业等比赛中取得的成绩。要求大学生具有宽厚扎实的专门知识和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能深入思考和探索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熟练掌握一到两门外语和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对知识结构以及人与自然关系有总体性的把握,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底蕴;具有对新技术、新观念的跟踪和鉴别能力;具有创新的意识和思维习惯。
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反映学生参与的文体活动和取得的成绩,以及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其他经历。要求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具有开拓进取的健全人格;具有适应环境、善于调节的健康心理;具有胜任学习和工作的健壮体魄。
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记录学生组织或参与的社团活动,所担任的.学生干部职务及在组织、管理能力方面的锻炼,也包括在校外所兼任的社会工作。要求大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特长,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同学和睦相处;在社会工作中,培养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应变能力,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学会关心他人、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本领。
技能培训及其它记录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及取得的成绩。要求大学生提高双语能力、计算机能力以及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其它技能培训证书或从业资格证书。
长期以来,在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上有“通才”与“专才”的争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把握社会分工的“专业要求”和社会合作的“社会化要求”之间的关联。大学生素质拓展就深刻体现了不同需求之间的关联,即从上述六大内容入手,铸造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共同平台,突破狭隘专业划分所带来的知识局限,从而为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培养通识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xx年以来,共青_、教育部、全国学联已经在上海、重庆、山东、湖南等地高校成功进行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试点工作。从各试点单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全面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对于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紧扣高校‘育人’中心工作,适合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⑦一般来讲,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应重点做好“四个环节”的落实工作。
1、职业设计指导
大学生活是职业生活的前奏。大学生职业计划的成败,不仅是大学生自己学习成功与否的标志,也是一所大学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志。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设计指导,要理清专业目标与社会需求、兴趣爱好与个性心理之间的关系。
2、素质拓展训练
所谓素质拓展是要求大学生首先满足基本素质要求,即大学的培养目标规格基础上,培养具有充分个性和丰富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素质。全国高校普遍开展的“挑战杯”、“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等,均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有效载体。同时,大学生素质拓展的过程就是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因此,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要求我们主动加强与社会的沟通与协作,积极争取社会参与到大学生素质拓展的过程中来。在素质拓展训练中,要采取“请进来”、“推出去”等多种途径,通过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等活动,通过与企业联合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多的与社会接触,从而能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中积极吸纳社会的参与,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自觉提高综合素质的主动性,而且使社会在参与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过程中强化对“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的认同。
3、建立评价体系
在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试点过程中,应当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公正合理、切实可行的大学生拓展认证体系和操作程序。在认证环节中,认证内容的合理性、认证程序的可操作性事关“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成败。在开展认证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并努力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规范《大学生素质拓展书》的认证内容,逐步健全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的指标体系,尽可能以客观选项代替主观评价;第二,不断完善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评价体系,形成开放的、自我完善的认证机制;第三,吸纳学生和社会的参与,建立起与认证组织体系相对剥离的监督组织体系;第四,加强对认证队伍的选拔和培训。
4、强化社会认同
素质拓展个人总结200字 第3篇
(二)“扇型”素质拓展教育模式的提出我国素质拓展构成和各部分比重为:体育,学习,交流,活动,实践,心理。我国素质拓展构成可综合合并为四大类:体育,学习,活动实践,心理交流。学校的素质拓展教育要有可作为中心点,要有能指导该体系正常运转的机构或组织。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领导小组可聘请教育专家、知名教授、学校职能部门负责人、校友代表、学生代表等组成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指导委员会,负责全校性素质拓展项目的总体规划、检查和评估,全面推进和具体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各项工作。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指导委员会为“扇型”模式中心点,以体育、学习、活动实践、心理交流四大素质拓展内容为“扇型”四大组成内容,建立起“扇型”素质拓展训练模式。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