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训练年度总结 第1篇
运动损伤发生率的调查结果
据调查结果显示,未损伤比例为,损伤比例为。从数据结果可以看出,运动员在近两年来运动损伤的发生率非常高。即在回收的29分有效问卷中有28名运动员在近两年内曾发生过运动损伤。而根据训练发生的总发生例次看达到了48例,这说明29名运动员中平均每年运动损伤的发生次数接近一次。
运动损伤发生部位的调查结果
总共发生的48例运动损伤中涉及到的身体部位包括:颈、肩、肘、腕、腰、肋、膝、踝和足部,各个部位的运动损伤几率不同。调查统计的结果,其中损伤部位相对集中在膝部、腰部以及肩部和踝部,其中膝部损伤的例数最多,达到了11例,占总损伤例数的,其次是腰部损伤,例次为10例,占总损伤例数的,肩部和踝关节部位的损伤也很高,分别达到7例和8例。因此我们柔道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中要尤其注意对这些运动损伤高发部位的防护,在正式训练之前要针对以上关节和主部位做好充分的热身,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几率。
运动损伤发生类型的调查结果
调查数据结果显示,运动损伤的种类有:肌腱韧带损伤、肌肉拉伤、关节扭伤、半月板损伤、劳损、骨折骨裂、关节脱位、其他等。其中以关节扭伤(14例,占)和肌肉拉伤(12例,占25%)为主。损伤部位和种类的相对集中与柔道运动身体接触多、对抗性强的动作特点有关。
运动损伤对运动训练影响的调查结果
柔道项目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损伤对训练比赛的影响较大。本次调查了30名运动员,近两年都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发生,共计发生运动损伤48人次,损伤发生率接近1次/年。此次调查发现,在48例损伤中,为对训练、比赛产生影响的轻度损伤仅有3例,占;其他均是对训练、比赛影响较大的中、重度损伤,平均对训练的影响天数约为12天。这样必然会影响训练的系统训练,妨碍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必然会影响运动员在各种大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2 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
从调查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来看,其比例高达96%以上,可见运动损伤的发生存在普遍性。这些运动损伤的发生对运动训练都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轻者影响训练的正常节奏,重者会使运动员告别运动生涯。因此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是非常值得探讨的一个方面,根据以上针对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结合不同场景来探讨运动损伤的预防。
运动损伤的预防的总体原则
运用自我感觉判断训练状态。从影响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的因素中可见,心理状态是影响运动损伤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在进行运动训练之前对运动员的最大重量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但是由于运动员自身状态的变化只有其自身最清楚。运动员在进行训练时一般都根据训练计划来进行,训练计划只是一个训练依据,不能够生搬硬套,运动员心理状态或者身体状态比较差时,可以考虑训练计划的调整。如果训练中感觉非平时的疲劳,那么就要停止训练,防止嫉妒疲劳的状态下承受大负荷的训练。
注重肌肉发展的平衡性。由于柔道项目的要求,肌肉的平衡发展对于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在锻炼当中,甚至在不少高水平运动员行列当中都存在着肌肉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上部肌肉发达程度较高,下部肌肉发达程度较低;前部肌肉发达程度高于后部肌肉发达程度;主动肌发达程度较高对抗肌发达程度较低……这样就会使得在训练当中造成娇柔部位肌肉的运动损伤发生。因此应该注重肌肉发展的平衡性。
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的探讨
运动员训练年度总结 第2篇
论文摘要: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中国足球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给中国足球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几年来,全国各省市正在以青少年足球学校、业余足球队、足球俱乐部等形式,加强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工作,以推动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沈阳市和大连市,是辽宁省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主要对这两个城市的足球学校、足球俱乐部和业余足球训练队进行了调查,以此来审视辽宁省以及我国大城市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情况。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的对象
沈阳和大连市13—17岁足球运动员。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先后在国家体育总局信息所、北京图书馆、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等收集、查阅国内外有关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报刊、杂志100余篇,对其归纳整理,确定本研究的依据和起点。
1.2.2调查法
1.2.2.1访问法
关于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走访了体育界专家、学者10余人次;走访了辽宁省体育训练局主管领导、沈阳和大连市足球学校、业余足球训练队领导,获取有关青少年足球队训练方面的有关问题。
1.2.2.2问卷调查法
对沈阳和大连市足球学校、足球俱乐部、业余足球训练队及教练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03.8.15—2003.9.1,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见表1。
1.2.3逻辑分析法
在本文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归纳、综合等逻辑学方法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与探讨。
1.2.4比较分析法
本研究主要对沈阳市和大连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训练中的一些因素,与北京市中国足球学校进行比较,以获得全面分析的依据。
1.2.5数理统计法(平均数、百分数、相关分析)
本调查问卷的所有原始数据在计算机上采用ecel电子表格进行录入,并借助excel软件提供的函数计算功能进行百分数、平均数等分析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辽宁省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l3~l7岁足球运动员中,沈阳市共有4888人,注册1663人;大连市6335人,注册177人。这两个城市拥有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总数是辽宁省其余l2个城市的9.35倍。从注册运动员的比例来看,沈阳市34.02%,大连市28.04%,两个城市运动员注册总比例30.64%,注册人数比例偏低。说明在实际训练中,能成为真正足球运动员的人数少,这种注册人数少的现象会影响我国足球职业化发展的进程。在这些运动员中,女子足球运动员总数仅仅占运动员总数的15.59%,注册女子运动员仅仅占1.68%。以上调查数据说明,辽宁省在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2.2训练情况分析
2.2.1训练内容分析
青少年时期是足球运动员成材过程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也是他们学习足球运动技术、技能的黄金时期。因此,这一时期的训练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本课题主要针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训练过程中,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进行了专门调查。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两城市的训练内容集中在身
体素质、技战术以及心理素质、培养个性发展和主观能动性方面的训练,这3项内容在足球队运动训练中基本上超过了60%的比例。传统的训练方法是重视足球技战术训练、身体素质训练,没有或很少有心理素质、培养个性发展和主观能动性方面的训练。在本次调查中,由于调查对象存在年龄的跨度,笔者针对训练内容的年龄差异进行了专访,在访问中发现,教练员对年龄小的足球运动员多采用身体素质、足球技术、主观能动性训练,重点培养他们掌握足球运动技术,提高整体身体素质和培养他们对足球的兴趣。对年龄较大一些的运动员多采用足球战术、专项身体素质、心理和主观能动训练,重点培养他们足球战术运用能力,提高专项身体素质和一tl,理素质水平。以上数据表明,对青少年足球训练的内容已经完全抛弃了传统的训练模式,正在向先进、科学的训练体系靠近和发展。
关于训练方法,笔者没有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而是走访和观察了一些足校、足球俱乐部和业余足球训练队的训练情况。两城市整体上训练方法以传统灌输式为主,有时结合启发诱导进行训练。启发诱导式是青少年足球训练的重要方法。据资料显示,巴西足球教练员在训练孩子时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把足球技术和比赛中的规律性东西告诉孩子,让他们自我琢磨,自我发挥、自我创造,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启发孩子们对足球的悟性。由于足球训练对象是青少年,在训练方法上不能绝对抛弃传统灌输式,也不能完全采用启发式训练。因此,要求教练员要把握两种模式训练度,同时结合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合理安~~tjli练内容和训练方法。
2.2.3训练时数分析
青少年足球训练是一个连续、深化、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训练时数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训练包括很多方面,我们主要调查正式足球训练时间(早操时间不在本调查中)。调查中发现,两城市周l~5每天4小时训练时间占调查总数的26.92%,训练3小时占61.54%,训练时间2小时11.53%。训练时间段集中在下午或放学后。训练4小时的运动队是在下午进行,而训练2~3小时的运动队是在放学后进行。训练时间长的是足球学校和足球俱乐部的运动队,训练时间短的是业余足球训练队。
双休日tjli练情况,两城市约有42.3l%的运动队在双休日训练,有57.69%的运动队双休日不训练。对于这种训练时数安排,目前笔者还无法判断其是否科学,也无法规定什么样的训练时数安排最合理。但是,我们的训练对象是青少年,在训练时间安排方面一定要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和成长的特殊时期,要给他们留有一定的ucf~q进行文化课学习和自由活动时间,以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和成长。
2.3比赛情况
比赛是训练工作最好的检验方式,同时也是指导
教练员训练的有力依据。国外足球强国的实践经验表明,青少年球员要经常参加比赛,他们的经验是注重参加比赛的场次,比赛结果次之。
对沈阳市、大连市共52个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机构
进行了调查得到:国际间的比赛仅仅大连市有3场,全国比赛两城市共有20场,省际之间共有40场,校际之间共有107场。从比赛场次分析,各种层次的比赛年平均3.3场,也就是说每4个月才能有一场比赛,可见这种比赛频度太低。如果计算省际间的比赛,年平均0.77场,校际间的比赛年平均2.06场。这与中国足校青少年队的年平均比赛45场相差太多。如果与巴西青少年球员年比赛8o一90场,更是无法比拟。从查阅资料了解到,青少年足球队比赛少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专家指出,青少年足球队每年参加各种层次比赛不少于20场较为合适。相对比较,辽宁省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比赛场次和层次要快速提高,有关部门要创造机会让青少年球员多参加比赛。
2.4教练员情况分析
2.4.1教练员的基本情况
2.4.1.1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是指各年龄段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表中所示各年龄段教练员的比例,与中国足校教练员
年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这两城市3o岁以下的教练员比例偏高,这些教练员在训练方面可能经验不足,应该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提高年轻教练的训练水平和训练经验。
2.4.1.2学历结构
学历是教练员自身整体训练水平的直观反映,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他们总体能力的初始认可程度。表中所示教练员的学历结构情况,说明足球教练员高学历比例低。与北京市青少年足球俱乐部、足球学校教练员的学历和中国足校教练员的学历比较,也存在高学历教练员比例低的现象。可见,足球教练员学历低的现象普遍存在,需要有关管理部门引起高度重视。
2.4.1.3执教级别结构
教练员的执教级别是教练员自身专业训练水平和训练能力最直观的反映。足球教练员的执教级别在国外,尤其在德国受到非常重视。它从主观方面体现了人们对教练员个体的认可程度。表中所示这两个城市初级比例较高46.49%,高级相对较少18.42%,还有一些无级别的教练员在执教。从两城市足球教练员配置来看,就已经存在足球教练员配置少的现象,如果教练员的执教级别低和无级别教练员存在,会严重影响青少年足球训练质量。
2.4.2教练员的配置
从图1中看到,沈阳和大连市专、兼职教练员
的数量和教练员与运动员的配置情况。这种比例与北京市少年足球俱乐部教练配置比例相差很多,说明辽宁省青少年足球队的教练配置比例偏低。从提高青少年足球训练水平方面来说,这种比例需要改变。
2.4.3知识结构分析
知识结构是足球教练员从事训练、比赛和管理工作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在调查中,两城市有58.77%的教练员认为在心理学、教育学方面需要学习,有51.75%的教练员认为在足球专项理论方面需要提高,还有50%的教练员认为在管理学、体育社会学方面需要提高,说明他们在这些方面的严重不足。在体育理论、保健学、运动医学和生理学方面需要提高的教练员人数没有达到半数以上。总体上分析,辽宁省足球教练员知识结构是不完善的。我们还调查到,两城市有96.49%的教练员认为参加教练员培训是非常重要的,说明教练员也认识到了需要通过培训来提高自己。然而,有机会参加培训的教练员只占本次调查总数的67.54%,有30.70%的教练员没有机会参加培训。这种现象与教练员知识结构不完善需要培训之间的矛盾要尽快解决,多给教练员一些参加培训的机会。
2.4.4工作能力情况分析
工作能力是教练员在实际工作中自身综合素质的外在行为表现,是教练员顺利完成各项工作必备的职业素质。调查得到,有57.02%的教练员认为在培养足球运动员个性的工作能力方面需要提高,其次是制定科学训练计划能力需要提高,足球专项训练实践能力的提高排在第3位,比赛指挥能力排在第4位,组织管理能力排在第5位,社会交往能力排在最后一位。说明教练员开始注重对足球运动员个性方面的培养,注重身t~,tjl练;也说明传统的训练模式正在逐渐的被科学的训练方法取代。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两城市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训练时数不等,训练内容、方法已经抛弃了传统的训练模式,正在向先进、科学的训练体系靠近和发展。
3.1.2两城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年均参加各种比赛场次少,级别低,使训练和比赛不能紧密的衔接,因而不能产生互补和互益的效果,不利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发展和快速成长。
3.1.3两城市青少年足球教练员大多来自国家队和省市体校的退役运动员,学历水平低。而且,教练员配置不足,年龄结构不尽合理,执教级别低,年轻教练员占多数。但是,他们已经开始注重对自己在培养足球运动员个性工作能力和制定科学训练计划能力方面的培养。
3.2建议
3.2.1要加大培养女子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力度,积
极宣传和引导参加训练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参加注册。
运动员训练年度总结 第3篇
关键词:高水平运动员;奥运年度;运动训练过程;调控研究
Research on the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Training Process of Elite Athletes in the Year of Olympic Games
XIE Yun1, QIAO Ping-jun2
( University of Sport,Tianjin 300381,China;.,Henan Normal 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7,Henan China)
Abstract:Adopting the method of documentation, interview, case study, logistic analysis and comparing analysis and with two fundamental theories of sport training process and training control, the paper gives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regulation of the training process of the high-level athletes in the national team for the Olympic Games in the year of the Olympics. The research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ix ) The features of the athletes, namely, the feature of tactics, physical capacity, intelligence, character, competing ability, advantages and weakness. 2)Training load )Training method and ) The training and regulation on the tactics and )Physical andbiochemistry )Psychological training and tosix control processe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the paper researches the pre-games training process control on the high-level athletes in the national teamsfor the Beijing Olympic Games in 2008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to the national team for the London Olympics.
Key words: elite athlete; the year of Olympic Games; sport training process; regulation and control
高水平运动员年度训练过程的调控研究历来为专家和学者所重视。对运动训练过程进行科学的调控,是教练员进行科学训练,取得理想训练效益,提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前提。不同项目的高水平运动员,由于大赛任务的年度安排,对运动员的训练过程的规划和调整控制也有所不同。而在奥运年度的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训练过程(包括期间的比赛)更有其特殊性和重要性,对它的调控进行系统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也为我国奥运会的备战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国内外参加奥运会的部分优秀高水平运动员。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系统查阅近五年有关高水平运动员奥运会年度和非奥运会年度的运动训练过程调控的研究文献。文献主要来源于各种书籍、中英文电子数据库、国家图书馆、国家体育总局以及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的原文库等。
访谈法 运用结构、半结构以及无结构访谈法对部分奥运项目的国家队主教练和优秀运动员进行访谈,获取高水平运动员在奥运会备战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同时也对其他非奥运会年度选手的运动训练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案例分析法 通过具体实例佐证研究假设,使理论由具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象。
逻辑推理法 通过运用类比、演绎、归纳、分析、推理等逻辑学方法,结合多学科理论,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以得到正确的结论。
2 结果与分析
奥运年度的时间的概定 依据本研究的需要把奥运年度的时间确定为次年的11月初到奥运会比赛结束10个月左右的时间。如:雅典奥运会奥运年度就是2003年11月初~2004年8月底,北京奥运会奥运年度就是2007年11月初~2008年8月底,其他依此类推。
两个基本理论的阐述
运动训练过程论 任何形式的训练活动,都发生在一定时间区域内的,运动训练活动总是与时间的推移、阶段的传递密切地联系在一起。通过训练实践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水平,必须正确地认识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特性,准确地分析训练过程的结构,科学地组织训练过程的实施,从而有效地对训练过程进行控制。田麦久(1988)把运动训练过程看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剔除其中的干扰因子,系统进行质化,其理论具有高度的系统化,更高的逻辑性和普遍性;完整的运动训练过程包括运动员起始状态的诊断、训练目标的建立、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活动的实施、训练过程中的检查评定、训练目标的实现等六个基本环节。运动训练的过程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适应性和劣变性、集群性和个体性、多变性和可控性等四对重要特性。
运动训练控制论 “控制论”一词Cybernetics,来自希腊语,原意为“掌舵术”,有调节、操纵、管理、指挥、监督等多方面的涵义。控制论把物质运动看作是一个自动控制系统,整个控制过程就是一个信息流通的过程,控制是通过信息的传输、变换、加工、处理来实现的。反馈是控制论的核心环节,对系统的控制和稳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无论是生物体保持自身的动态平稳,或是机器维持自身功能的稳定,都要通过反馈机制来实现的,使系统尽可能地自动按照预定的程序运行。
60年代中期人们开始对控制论在体育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和研究,认识到要想取得运动训练效益的最大化,必须对运动训练系统的各因素尤其是运动训练行为的对象及其变化施以有效的控制,以保证其朝着预定的方向运行,实现预期的目标,运动训练控制理论应运而生。人们把运动训练过程看作一个复杂的系统,运用从训练过程中所采集的大量信息,对训练过程、对象及竞技能力发展等实施着程度不同的反馈、控制与调节。大量的运动训练实践表明,这种控制是可行的并且是有必要的,已经对提高运动训练的实效性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奥运年度高水平运动员运动训练调控基本模式 奥运会高水平运动员一般具有如下的特征:1)运动技术高度娴熟、训练思维高度模式化;2)伤病积累的不可避免性;3)部分技术风格、训练风格高度个性化;4)训练动机的下降性;5)高度的自察性和主动性。
在奥运会备战过程中,除了对运动员的起始现实状态进行诊断,确定训练和比赛指标、制定详尽的训练计划以外,教练员和运动员还必须在执行训练计划的过程中对计划实施的实际情况进行观察、自察、评定和训练监测。通过这些程序获得大量的运动训练的反馈信息,及时对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做出正确的诊断,予以修正和调节,使整个运动训练的发展能够尽可能地最接近竞技状态转移的最佳通路(图2)。
奥运备战高水平运动员运动训练过程调控基本程序及内容
奥运备战高水平运动训练调控基本程序 奥运会高水平运动员备战训练过程有所不同,但在训练调控方面还是有规律可寻,要遵循以下基本程序(图3)。
奥运备战高水平运动训练调控基本内容 高水平运动员奥运会备战的训练调控过程主要包括六个部分内容(图4),每一部分都是不可或缺的,教练员可以根据运动员情况进行微调,只是内容安排的比重不同而已。
运动员个性化特征诊断 运动训练的个性化诊断是奥运备战训练过程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制定和调整训练计划及确定训练目标的重要依据,尤其对运动员起始状态诊断的环节具有重大意义。高水平运动员个性特征的诊断内容主要包括竞技能力特征、个性特征、比赛能力特征以及自身的优势和弱势等。以下是对射击优秀运动员的个性特征诊断(表1,表2)。
表1 张娟娟个性特征诊断
表2 钱佳灵个性化特征诊断
2008年北京奥运会射箭项目金牌零的突破,不是偶然的,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重点运动员和主要对手的个性特征及其技战术运用进行分析,做到“知己知彼”。训练过程中加强训练的针对性,思路清晰、对策合理,训练计划操作性强,科学性高,从而达到预期的参赛效果。
训练负荷的调控 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施加适宜负荷并产生适应性,是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基本手段之一。对于奥运会参赛选手而言,多年大负荷的训练和比赛,已近个人生理极限,因而想增加负荷打破已有的内平衡,获得新的适应来提高运动成绩必须经过检测,科学安排负荷内容。否则会使运动员产生过度疲劳,导致伤病积累,机体发生劣变。即使运动员竞技状态较佳,也要根据项目的特征和训练规律,依据前期的平均负荷量,适宜增加负荷。因此,备战过程中要研究运动员负荷安排变化,为备战期间的负荷控制做严格的规划。另外,在训练控制过程负荷安排中,教练组应该遵循适宜负荷、交替安排、区别对待、科学规划、完整实施以及及时调整等六个基本原则。
训练方法和手段上的调控 训练方法和手段的有效调控,对于奥运年度高水平运动员备战至关重要,维持运动员的技术稳定,负荷的合理性有较大的帮助,可使运动员保持良好的已形成的竞技状态。
俄罗斯女子链球运动员库泽考娃多次创造女子链球的世界记录,奥运年度没有在运动负荷上不断增大,而对其方法和手段进行改进与控制(表3)。
表3 库泽考娃奥运年度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调控
在2008年女子链球备战奥运的过程中,为了使张文秀的运动成绩有较大的突破,教练组对训练方法和手段进行科学的调控。根据张文秀的具体情况,在最大力量训练方面减少了上肢练习手段,改变抓举的形式为“抛”式抓举,这样使训练方法更接近专项技术的要求;下肢力量训练增加了单腿蹲,提高运动员下肢承受能力;最大力量训练的安排根据运动员现实状况,采用一定强度的重复训练法,既保证力量素质水平的提高,同时不影响动作速度的发挥;最后采用减轻链球重量提高动作速度的方法,增强运动员神经系统对刺激的灵活性和肌肉快速收缩能力,提高神经―肌肉协同用力的能力(表4)。
表4 张文秀训练方法和手段的比较
通过对张文秀训练方法和手段的改进和调控,加强了练习的针对性,促进力量的增长和身体素质的提高,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
训练的技战术调控 技战术训练水平对于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的总体水平和取得满意的比赛成绩至关重要。对于奥运会高水平运动员而言,多年的系统训练使得技战术运用非常娴熟,训练控制应该完善技术细节,强化个性化的独特技战术,突出个性化风格。
前苏联功勋教练员彼得罗夫斯基对短距离选手训练调控过程是运动训练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的成功范例。他以世界优秀运动员为原型,建立百米10 s成绩的模式(表5),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表6),夺得了第二十届奥运会100 m金牌。
表5 鲍尔佐夫100 m(10± s)分段技术模式
从表8中,可以发现张文秀的双脚支撑的时间明显小于国外运动员,双脚加速阶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张文秀双脚加速时在80°左右,右脚就离开地面,而米安科娃、莫雷诺等世界优秀运动员双脚加速时可以达到90°甚至达到100~110°右脚才离开地面。为了改进张文秀技术方面的问题,制定了多种训练手段,提高下肢和腰腹力量,采用胶带作为辅助手段对踝关节、大腿内外侧肌肉、胯部及腹背力量进行了强化训练。经过训练调控,旋转过程中身体重心和身体姿态保持较好,旋转节奏和旋转半径有了明显的改善。
训练的生理生化调控 生理生化指标是运动员肌体反应即运动项目内在特征的体现,而技术和外在的负荷是运动员肌体进行运动训练外在机制的反应即运动项目外在特征的表现。运动训练的目的是要达到运动项目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的高度统一,从而取得满意的比赛成绩。
表6 鲍尔佐夫100 m(10±)s主要训练指标模式
立定三级跳远4×100 m变速节奏平均速度/m・表7 鲍尔佐夫(1968年)竞速能力检查评定结果
以表5~7引自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过程》,1988。
表8 张文秀与国外选手用时参数比较
国家击剑队为了备战2008年奥运会,对重点运动员进行生理生化监控,与世界优秀选手对比,确定负荷及技术指标,为备战奥运科学化训练提供了重要依据(表9~11)。
表9 2008奥运重点运动员最大摄氧量的测定结果(x±Sd)
注:*,表示同性别间内比较p
表10 08奥运重点运动员WAnT无氧功率的测定结果(x±Sd)
表11 WAnT测定后运动员血乳酸(mmol/L)测定结果(x±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