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电路总结(推荐14篇)

基本电路总结 第1篇

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规则

(1)单音节词和少数以-er,-ow结尾的双音节单词,比较级在后面加-er,最高级在后面加-est。

① 单音节单词:small→smaller→smallest short→shorter→shortest

tall→taller→tallest great→greater→greatest

② 少数以-er,-ow结尾的双音节单词:clever→cleverer→cleverest narrow→narrower→narrowest

(2)以不发音e结尾的单音节单词,比较级在原形后加-r,最高级在原级后加-st。

large→larger→largest nice→nicer→nicest able→abler→ablest

(3)以一个辅音字母结尾的闭音节(即:辅音+元音+辅音)单词中,先双写末尾的辅音字母,比较级加-er,最高级加-est。

big→bigger→biggest hot→hotter→hottest fat→fatter→fattest

(4)以“辅音字母+y”结尾的双音节词, 把y改为i,比较级加-er,最高级加-est。

easy→easier→easiest heavy→heavier→heaviest

busy→busier→busiest happy→happier→happiest

(5)其他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比较级在前面加more,最高级在前面加most。

beautiful→more beautiful→most beautiful

different→more different→most different

easily→more easily→most easily

(6)有少数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是不规则的,必须熟记。

good→better→best well→better→best

bad→worse→worst ill→worse→worst

old→older/elder→oldest/eldest

many/much→more→most little→less→least

far →further/farther→ furthest/farthest

基本电路总结 第2篇

两个基本点:电路模型、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两类约束关系:xxx夫定律(拓扑约束)、元件特性(元件约束)

如果电力线路中电压U和电流I皆是参考正方向即处于关联状态,若P>0,则该功率P为吸收功率,若P<0,则该功率P为递送功率。 如果电力线路中电压U和电流I不是参考正方向即处于非关联状态,若P>0,则该功率P为递送功率,若P<0,则该功率P为吸收功率

总的而言,可分为端口元件(二端口元件)、有源器件(电压源,电流源),线性器件,非线性器件,储能元件(L、C),耗能元件(R),独立源,非独立源(CCCS、CCVS、VCCS、VCVS)。 基本线性时不变元件:电阻、电感、电容、受控源、运放、耦合电感。以上在理想状态下皆为线性时不变元件

KCL指该节点相关的电流的代数和应为0。通常我们定义流入该节点的为负,流出该节点的为正。 对于集中参数电路中的任何一个节点而言,在任一瞬时,流入该节点的电流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代数和应为0。 需注意: ①:流出或流入相对于参考方向而言 ②:本式子仅适用于集中参数电路和正弦信号源电路 ③:每项电流本身的正负取值表示该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或相反

KVL指一个回路中电压的代数和应为0。通常我们将与参考方向相同的电压标为正,与参考方向相反的电压标为负。 对于集中参数电路中的任何一个节点而言,在任一瞬时,同一个回路内电压总和应为0。 需注意:本式子仅适用于集中参数电路和正弦信号源电路 集中参数电路即电路中不存在因空间位置变化、仅表征单一的电磁关系的电路。

等效原则:端口的电压与电流保持不变。

相信对于阻抗的串并联等效转换大家都非常的了解,在这里我就不一一赘述,我们主要以星、三角电阻的相互等效转换为主。

基本电路总结 第3篇

注意,此节研究的依然是线性的电容元件,即电荷q和电压u成正比

1.简介 我们初中和高中听说的电容器就是就是电容元件,电容器是由两块用介质绝缘的电导体构成的,能存储电荷和电场能 2.构成原理 2.电路符号 3.电磁特性:q-u q = C u q=Cu q=Cu 电容: C = ε S d C = \frac{εS}{d} C=dεS​ S为两块极板的正对面积,d为极板之间的距离

关系 还是设关联关系前提下

i = d q d t = C d u d t i = \frac{dq}{dt}=C \frac{du}{dt} i=dtdq​=Cdtdu​ u ( t ) = 1 C ∫ − ∞ t i ( t ) d t u(t)=\frac{1}{C} \int_{-∞}^{t}i(t)dt u(t)=C1​∫−∞t​i(t)dt

可以看到,i是和电压随时间的变化率有关的,成正比关系

同时,从第一个式子我们可以看出,i的表达式是一个微分方程,说明电容器是一个动态元件,第二个式子是ixxx的一个积分方程,说明电容是一个记忆元件

同时,因为在直流电路中(电压u为常数),此时du=0,电容相当于开路/断路

4.储能 下面依旧是按照u-i为关联关系的情况下进行分析

w ( t ) = ∫ − ∞ t p ( t ) d t = ∫ − ∞ t u ( t ) i ( t ) d t = ∫ − ∞ t u ( t ) C d u ( t ) d t d t = 1 2 C u 2 ( t ) ∣ − ∞ t w(t)=\int_{-∞}^{t}p(t)dt=\int_{-∞}^{t}u(t)i(t)dt=\int_{-∞}^{t}u(t)C\frac{du(t)}{dt}dt=\frac{1}{2}Cu^{2}(t)|_{-∞}^{t} w(t)=∫−∞t​p(t)dt=∫−∞t​u(t)i(t)dt=∫−∞t​u(t)Cdtdu(t)​dt=21​Cu2(t)∣−∞t​

假设 u(- ∞ )= 0,有w>=0,则说明电容是无源元件,任一时刻t,电容储能: w = 1 2 C u 2 ( t ) w = \frac{1}{2}Cu^{2}(t) w=21​Cu2(t)

基本电路总结 第4篇

运算放大电路

电路中的运算放大器,有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输入端的极性和输出端是同一极性的就是同相放大器,而输入端的极性和输出端相反极性的则称为反相放大器。

同相输入的输入阻抗高,反相输入的输入阻抗低。同相输入的输入阻抗基本上由同相端并联的偏置电阻决定,这个电阻可以用得很大 ;反相输入时,由于有反馈电阻并联于反相端与输出端之间,这个反馈电阻不可能用得很大,所以反相输入的输入阻抗比较低。

基本电路总结 第5篇

虚断:一般通用性运算放大器的正反向输入端之间的电阻非常非常的大,因此流入或流出输入端的电流接近0A,表现为电阻无穷大,相当于断路。但即便电阻非常非常的大,流入或流出输入端的电流不为0,因此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虚断虚短:运算放大器的一大特点是将放大器正反向输入端电压差进行放大,即差模放大。由于放大倍数非常大(80dB以上),输出口的电压接近于正负供电极的电压差。通过反推可知,正反向输入端电压差非常小,可近似为正向输入端电压=反向输入端电压,故电位近似VP=VN****,相当于短路但即便差异非常非常的小,但仍不为0,因此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虚短

反相比例放大器

同相比例放大器

反相加法器

减法器

电压跟随器

电压比较器

微分运算电路

积分运算电路

xxx发生电路

锯齿波(xxx)发生电路

基本电路总结 第6篇

**同名端标记方法:**对具有互感耦合的两个线圈各取一个端子(如“1”端和“2”端),并分别通以电流,若两电流产生的磁通互为增强,则“1”、“2”端互为同名端,反之, “1”、“2”端(或“1” 、 “2”端)互为同名端,并用符号如“ . ”或“ * ”等加以标记,当有两个以上的电感彼此之间存在耦合时,同名端应两两加以标记。每一对采用不同的符号。 **打点惯例:**电流从同名端流入,则互感电压从同名端指向另一端。

磁耦合时每一个电感线圈两端的电压由自感电压和互感电压两项叠加而成,每项的符号取决于电感的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以及同名端的位置。若将线圈电压和电流取为关联参考方向,则自感电压取“ + ”,否则取“ - ”号,互感电压由打点惯例判断取“ + ”、“ - ”。

**顺接:**指电流直接从耦合线圈的同名端流入,而非异名端。 **反接:**指电流分别流入耦合线圈的异名端。 注意:耦合的结果可能使其中一个线圈呈“容性”。

(1)同侧并联——同名端处于并联侧 (2)异侧并联——异名端处于并联侧

(3)去耦法(互感消去法)——利用KCL使方程组内一个方程内只含一个未知数。 (4)受控源等效(去耦)电路,将互感看为是受控源的作用。 求解方法:避免采用回路法,结点法。列写基本的KVL方程进行求解。

变压器是一种利用耦合线圈间的磁耦合来传输能量或信号的器件。

空芯变压器耦合系数一般较小,属松耦合,用于高频电路和测量仪器,空芯变压器的分析是以互感的VCR作为基础。 这说明了副边回路对初级回路的影响可以用引入阻抗来考虑。从物理意义讲,虽然原、副边没有电的联系,但由于互感作用使闭合的副边产生电流,反过来这个电流又影响原边电流电压。 负号反映了若副边所接的负载是感性阻抗反映到原边为一个容性阻抗。 引入阻抗在原边所吸收的复功率( P 或 Q )就是整个副边从原边所吸收的复功率( P 或 Q )。 特殊情况的变压器:

铁芯变压器一般耦合系数接近1,属紧耦合,用于输配电设备,铁芯变压器的分析是以理想变压器作为基础。特点:无损耗,即原.副线圈的电阻均等于零。L1、L2、M均趋近于无穷大。 结论: (1)理想变压器原副边电压之比为原副边匝数之比。 (2)理想变压器原副边电流与匝数成反比。 (3)若副边接入负载Z,将其换算到原边,负载为n2Z。 (4)理想变压器既不储能,也不耗能,在电路中只起传递信号和能量的作用。

基本电路总结 第7篇

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的用法

(1)“甲+be+(倍数)+形容词比较级+than+乙”表示“甲比乙…”或“甲比乙…几倍”。

Tom is taller than Kate.汤姆比凯特高。

This room is three times bigger than that>这个房间比那个大三倍。

(2)“甲+实意动词+(倍数)+副词比较级+than+乙”表示“甲比乙…”或“甲比乙…几倍”。

I got up earlier than my mother this morning.我今天早晨起床比我妈妈还早。

He runs three times faster than his brother.他跑的速度比他弟弟快三倍。

基本电路总结 第8篇

差分放大电路

差分放大电路具有电路对称性的特点,此特点可以起到稳定工作点的作用,被广泛用于直接耦合电路和测量电路的输入级。

差分放大电路有差模和共模两种基本输入信号,由于其电路的对称性,当两输入端所接信号大小相等、极性相反时,称为差模输入信号;当两输入端所接信号大小相等、极性相同时,称为共模信号。通常我们将要放大的信号作为差模信号进行输入,而将由温度等环境因素对电路产生的影响作为共模信号进行输入,因此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放大差模信号,抑制共模信号。

差分放大电路是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单元,该电路对于不同的输入信号有不同的作用,对于共模信号起到很强的抑制作用,而对差模信号起到放大作用,并且电路的放大能力与输出方式有关。

基本电路总结 第9篇

**谐振:**当v、 i 同相即X=0阻抗呈阻性时,便称此电路处于谐振状态。

对于L、xxx谐振,当 ωL = 1 / ωC 时,可得谐振频率 fr = 1 / (2π√LC)。

串联谐振的特征: (1)输入阻抗达到最小振幅时,产生谐振,此时U、I同相位。 (2)谐振电流可达最大值(短路)。 (3)电容和电感之间的电压幅值相等,相位相反。电阻上的电压等于电压源上的电压。电容和电感之间的电压可能过压。 (4)由此引出两个概念——特性阻抗ρ和串联谐振品质因数Q。 特性阻抗ρ:ρ = ωL = 1 / ωC = √(L/C),单位为xxx。 串联谐振品质因数Q:Q = ρ / R Vl = jQVs , Vc = -jQVs (5)串联谐振的频率特性曲线 带宽决定了谐振电路允许通过信号的频率范围,是比较和设计谐振电路的指标。带宽越窄,选择性越好。

对于L、C并联谐振,其与L、xxx谐振类似当 ωL = 1 / ωC 时,可得谐振频率 fr = 1 / (2π√LC)。

并联谐振的特征: (1)输入导纳达到最小振幅时,产生谐振,此时U、I同相位。。 (2)并联电压达到最大幅值时,通过电阻的电流等于通过电流源的电流。(断路) (3)通过电感器和电容的电流可能过流。 并联谐振品质因数Q:Q = ωC / G = R / ωL = R√(C/L)。 注意:与串联谐振的Q表达式不一样!

基本电路总结 第10篇

同学们对物理中电能的知识点还熟悉吧,下面我们来做一定的讲解学习哦,希望大家认真学习下面讲解的知识。

⒈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电流作功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公式:W=UQ W=UIt=U2t/R=I2Rt W=Pt 单位:W焦 U伏特 xxx t秒 Q库 P瓦特

⒉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作的电功,表示电流作功的快慢。

公式:P=W/t P=UI (P=U2/R P=I2R) 单位:W焦 U伏特 xxx t秒 Q库 P瓦特

⒊电能表(瓦时计):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1度电=1千瓦时=1000瓦×3600秒=×106焦耳

例:1度电可使二只“220V、40W”电灯工作几小时?

解 t=W/P=1千瓦时/(2×40瓦)=1000瓦时/80瓦=小时

上面对物理中电能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提供很好的帮助。

初中物理电流的三种效应知识点总结

下面是老师对物理中电流的三种效应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要好好学习下面的知识哦。

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如白炽灯,电饭锅等。

(2)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

(3)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注: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这里体现了转换法的科学思想。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以上对物理中电流的三种效应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

初中物理电流定律知识点总结

下面是老师对物理中电流定律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要好好学习下面的知识哦。

电流定律

⒈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

电流I: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 Q=It

电流单位:安培(A) 1安培=1000毫安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测量电流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并考虑量程适合。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⒉电压U: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单位:伏特(V)。

测量电压用电压表(伏特表),并联在电路(用电器、电源)两端,并考虑量程适合。

⒊电阻R:导电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符号:R,单位:xxx、千欧、兆欧。

电阻大小跟导线长度成正比,横截面积成反比,还与材料有关。

导体电阻不同,串联在电路中时,电流相同(1∶1)。 导体电阻不同,并联在电路中时,电压相同(1:1)

⒋xxx定律:公式:I=U/R U=IR R=U/I

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导体电阻R=U/I。对一确定的导体若电压变化、电流也发生变化,但电阻值不变。

⒌串联电路特点:

① I=I1=I2 ② U=U1+U2 ③ R=R1+R2 ④ U1/R1=U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串联后,电阻较大的两端电压较大,两端电压较小的导体电阻较小。

例题:一只标有“6V、3W”电灯,接到标有8伏电路中,如何联接一个多大电阻,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

解:由于P=3瓦,U=6伏

∴I=P/U=3瓦/6伏=安

由于总电压8伏大于电灯额定电压6伏,应串联一只电阻R2 如右图,

因此U2=U-U1=8伏-6伏=2伏

∴R2=U2/I=2伏/安=4欧。答:(略)

⒍并联电路特点:

①U=U1=U2 ②I=I1+I2 ③1/R=1/R1+1/R2 或 ④I1R1=I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并联:电阻较大的通过的电流较小,通过电流较大的导体电阻小。

例:如图R2=6欧,K断开时安培表的示数为安,K闭合时,A表示数为安。求:①R1阻值 ②电源电压 ③总电阻

已知:I=安 I1=安 R2=6欧

求:R1;U;R

解:∵R1、R2并联

∴I2=I-I1=安安=安

根据xxx定律U2=I2R2=安×6欧=伏

又∵R1、R2并联 ∴U=U1=U2=伏

∴R1=U1/I1=伏/安=12欧  ∴R=U/I=伏/安=4欧 (或利用公式 计算总电阻) 答:(略)

以上对物理中电流定律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

电路的形成

用导线将用电器、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1、电源:提供持续电流,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

2、用电器: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电灯、电风扇等)

3、导线:输送电能的;

4、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基本电路总结 第11篇

输出端接负载RL,当电源供电时,向负载提供电流的同时也向电容C充电,充电时间常数:

τ=(Ri∥RL·C)≈Ri·C

一般Ri远小于RL,忽略Ri压降的影响,电容上电压将随u2迅速上升。

当ωt=ωt1时,有u2=u0,此后u2低于u0,所有二极管截止,这时电容C通过RL放电,放电时间常数为RLC,放电时间慢,u0变化平缓。

当ωt=ωt2时,u2=u0, ωt2后u2又变化到比u0大,又开始充电过程,u0迅速上升。

当ωt=ωt3时,有u2=u0,ωt3后,电容通过RL放电。

如此反复,周期性充放电。由于电容C的储能作用,RL上的电压波动大大减小了。电容滤波适合于电流变化不大的场合。LC滤波电路适用于电流较大,要求电压脉动较小的场合。

基本电路总结 第12篇

十一、电流的规律:

(1)串联电路:i=i1+i2;

(2)并联电路:i=i1+i2

【方法提示】

1.电流表的使用可总结为(一查两确认,两要两不要)

(1)一查: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

(2)两确认:①确认所选量程。②确认每个大格和每个xxx表示的电流值。两要:一

要让电流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二要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两不要:一不要让电流超过所选量程,二不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上。

在事先不知道电流的大小时,可以用试触法选择合适的量程。

2.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求解有关问题的电路

(1)分析电路结构,识别各电路元件间的串联或并联;

(2)判断电流表测量的是哪段电路中的电流;

(3)根据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按照题目给定的条件,求出待求的电流。

基本电路总结 第13篇

我们之前所说的线圈,对,就是那种导线绕城,能存储磁场能,的线圈,其实就是一个电感元件

1.电感线圈原理示意图 2.电路符号 3.电磁特性 电感元件的电磁特性用磁链电流的关系来表示。ψ-i

线圈中的电流在线圈中激发产生磁场(magnetic field),从而在线圈中形成与电流相交链的磁通φ(flux) 电流i和磁通量φ之间遵守右手螺旋法则。与每匝线圈所交链的磁通量之和称之为该线圈的磁链,记为ψ

公式: ψ = L i ψ=Li ψ=Li 关系(端口特性 还是以关联关系分析 u = d ψ d t = L d i d t u = \frac{dψ}{dt}=L\frac{di}{dt} u=dtdψ​=Ldtdi​ 可以看出,u和磁通量的变化率或者说电流的变化率有关,说明电感元件是动态元件 i ( t ) = 1 L ∫ − ∞ t u ( x ) d x i(t)=\frac{1}{L}\int_{-∞}^{t}u(x)dx i(t)=L1​∫−∞t​u(x)dx 可以看出,电流是关于积分方程的表达式,说明电感是一个记忆元件

在直流电路(电流i为常数,di=0),此时电感相当于短路

以t0为计时起点: i ( t ) = 1 L ∫ − ∞ t u ( x ) d x = i ( t 0 ) + 1 L ∫ t 0 t u ( x ) d x i(t)=\frac{1}{L}\int_{-∞}^{t}u(x)dx=i(t0)+\frac{1}{L}\int_{t0}^{t}u(x)dx i(t)=L1​∫−∞t​u(x)dx=i(t0)+L1​∫t0t​u(x)dx 5.储能 关联关系下,电感元件吸收的总能量: w ( t ) = ∫ − ∞ t p ( x ) t x = ∫ − ∞ t u ( x ) i ( x ) d x = 1 2 L i 2 ( x ) ∣ − ∞ t w(t)=\int_{-∞}^{t}p(x)tx=\int_{-∞}^{t}u(x)i(x)dx=\frac{1}{2}Li^{2}(x)|_{-∞}^{t} w(t)=∫−∞t​p(x)tx=∫−∞t​u(x)i(x)dx=21​Li2(x)∣−∞t​

假设i(-∞)=0,则w>0 任一时刻t,电感储能: w ( t ) = 1 2 L i 2 ( t ) w(t)=\frac{1}{2}Li^{2}(t) w(t)=21​Li2(t) 储能对比

基本电路总结 第14篇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场效应管与晶体管一样,也具有放大作用,但与普通晶体管是电流控制型器件相反,场效应管是电压控制型器件。它具有输入阻抗高、噪声低的特点。

场效应管的3个电极,即栅极、源极和漏极分别相当于晶体管的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

MOS管能工作在放大区,而且很常见。做镜像电流源、运放、反馈控制等,都是利用MOS管工作在放大区。由于MOS管的特性,当沟道处于似通非通时,栅极电压直接影响沟道的导电能力,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由于栅极与源漏隔离,因此其输入阻抗可视为无穷大,当然,随频率增加阻抗就越来越小,一定频率时,就变得不可忽视。这个高阻抗特点被广泛用于运放,运放分析的虚连、虚断两个重要原则就是基于这个特点。这是三极管不可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