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玉雕总结 第1篇
上世纪从建国后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一阶段内做的玉雕作品大多以仿古出口为主,即现在我们所说的古韵玉雕。
这一阶段的几大治玉之城及其治玉特点分别为:苏州玉雕——仿战汉为多;上海、扬州玉雕——仿明清件为多;北京玉雕——仿清代宫廷玉雕为多,其中不太会做旧的当属北京玉器厂。
仿古这一阶段大约持续了40年之久,并且在这一时期内诞生了很多功底非常好的中国第一代当代玉雕大师。
北京玉雕总结 第2篇
2010至2013年,这一时期的和田玉市场是非常火热的,这一阶段的玉雕作品重材质、轻工艺,导致很多精品料子被差工浪费了。
2013至2015年,人们开始发现工艺薄弱无法长存的弊端,于是加大力度磨砺雕刻技艺,这一阶段的作品在重材质的同时更重工艺,技艺水平有明显的上升。
2015至2017年,玉雕师的细工能力发展到极致,可以为了打磨一条线不惜花费一周的时间,但是过于追求细节就会造成一个问题——作品大型的缺陷,作品的整体比例有缺失。
2017至2019年,出身学院的学者、行外人进入到和田玉行业,专注于作品设计,这一阶段的行业发展是非常迅猛的,可以说是百花齐放,有非常多的新颖作品、不局限于很传统的作品出现。
2019年至今,当其他行业的人进入和田玉圈子后,一方面带来了和田玉全面开花、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另一方面也搅动了行业动态、过于异方化,真正的小件玉雕艺术也从这一阶段萌芽、诞生。
近几年和xxx艺的发展可以用这三个词总结——回归、人文、写意。
回归,指的是作品风格的回归,玉文化终归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完全背离传统很难有强大的生命力;
人文,指的是玉雕作品不能太匠气,缺乏艺术性就只能称之为商品而不是作品或者艺术品;
写意,指的是不要把所有的细节都表现的面面俱到,特别完美反而会有不完美的感觉。
北京玉雕总结 第3篇
进入90年代,玉雕不再是以仿古为主,更多的玉雕师开始琢磨玉雕工艺及表现手法,独立思考真正的玉雕是什么样,这也是当代玉雕的一个开始。
这一阶段的玉雕以扬州的山子、炉瓶件为代表,海派玉雕以人物大件为所长,京派玉雕沿袭清宫风韵形成宫廷玉雕。
大型玉雕这一阶段大约持续了20年之久,这一阶段堪称人物件和炉瓶件的繁盛顶峰,玉雕师们通过大量原材堆积、琢磨以及观摩、学习老作品的阅历和视野,成就了时代的巅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