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的总结 第1篇
国庆节,爸爸正好要去天津谈事情,顺便叫我和妈妈去玩,说起天津大家一定首先会想到狗不理包子,再就是天津麻花,这两个我都尝过了,现在让我来个大家讲一讲去狗不理包子铺的事情吧!
来的天津,怎么也会去吃一下正宗的狗不理包子,它是很昂贵的,我们进狗不理店铺的时候,看着装修非常豪华,也很考究,关键就是他们很古代的装饰,一进去就有种在电视里看到清朝时候的包子铺一样,服务员都穿着那个时候的店xxx穿得服装,他们把我们引到了我们定的房间,房间都是用木头搭建的,以红色和青瓦色为主,一上来点餐我就被震住了,就听爸爸的朋友说:“点个5888的套餐”,天哪,这是来吃包子吗?不一会就上了几笼包子,这个包子有个特点,就是每一个包子都是18个摺,我特意数了几个,确实是这样的,还有现场制作,让我们可以尝试一下,我看着这样昂贵的东西没敢过去。不过味道确实很好,天津人一般都会劝你,吃菜你可以客气,吃包子你可千万不要客气,大体算了,一个最一般的包子一口一个就是40元左右,好一点的就是一口100多,真的太贵了。我们正在品尝包子的时候,进来穿着长衣大褂的说快板的给我们讲述了:从前有一个人叫狗子,他是卖包子,他的包子很好吃,可是他忙不过来,他不理买包子的人,所以他就起了个名字:狗不理包子!听着这些才知道,原来狗不理这个名是这样来的。
我在天津吃正宗狗不理的时候,我们吃的包子非常的好吃,我是吃的最多的了,可是他们的菜非常一般,可以说是非常不好吃!不过我们不得不吃,他们那里做的牛奶非常的好喝,可以说是一绝,我会永远记着狗不理这个饭店!真的很好吃,你们可以来天津尝一尝,一尝就知道!记住:正宗狗不理的外表是古老建筑,在天津来说是很难约得。
包子的总结 第2篇
“净水飘芙蓉,元宝落玉盘。餐餐世间味,最是此物鲜”。包子象征着团圆和美好,虽然包子只有在春节吃,但这次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体验生活经验,老师为我们组织一次包包子活动,同学们开心极了。
下午,我们刚刚走近教室,一股浓郁的韭菜味便向我们袭来。怎么回事?走近屋内,发现教室中央多了一张桌子,上面摆满了碗筷、饺皮、韭菜等东西。
老师安排我们坐在那“变小”的桌子旁边,就开始教我们包包子了。当老师递给我一片白白的,圆润的面皮时,我伸出那干糙的手接过面皮时,才发现忘记洗手了。
我羞红了脸跑出门处,急忙跑到了水池前面,把手放在水龙头下,水“哗哗……”地流了下来,我把手打上肥皂细心地搓着,生怕一会儿包子里有一丝丝细菌。洗完了手,大步流星地朝教室走去。我一屁股坐到了座位上,然后仔细地注视着老师的动作。老师从塑料袋里拿了一摞饺面皮儿,我就从中精挑细选出了一张外卖相不错的包子皮,放在掌心。老师从装满水的碗里沾了点水,涂抹在包子皮周围,我就像蜻蜓点水似的用小拇指往水碗里一点,细心地将小拇指上的水一点儿不剩的涂在那光滑的包子皮上,它好似个乖娃娃一样的躺在我的手心上,老师用勺子弄了少许馅儿放在饺皮上,我也跟着做,但我弄的'馅却很淘气,放一勺感觉多了,于是弄一点下去又少了,唉!真是个顽皮的的小家伙。老师伸出右手,用大拇指和食指捏起饺皮,往上一拉,圆圆的饺皮变成了半月形,用手将两面轻轻按压,“铛铛铛铛……”一个包子就完美的诞生了,我大吃一惊,眼睛瞪得像铜铃般,嘴巴也情不自禁的张大,仿佛一嘴就可以塞十个包子。我艰难地回忆着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尽可能的将一个包子捏成了,就这样,一个包子界中的瑕疵品就诞生了!就这样,几个同学“叽叽喳喳”地包了起来,奇形怪状的包子一个又一个躺在了案板上……
开始下包子了,我抓起两个包子就从锅边放进去,尽管我已经够小心翼翼了,但还是会有水花溅出。其他同学也把各自包的包子放在水中。在沸腾的热水中,包子白白胖胖的,似乎银鱼一样在水中嬉戏。
包子下好了,我们每个同学都像饿虎扑食争先恐后地嚷嚷着要吃包子,老师无奈,只能按照顺序来分,刚拿到包子的同学回转身子,向没拿到的同学做了个鬼脸,而没拿到的只好以跺跺脚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同学们将适合自己口味的调料放入自己的碗内,坐到座位上后,开始的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了,可我偏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先不加调料,我尝了一口带馅的包子,嗯,不咸不淡,豆角的清新也正好中和了肥肉的油腻,可好似少了许味道,我又将醋倒了些许,尝了一口,心里想:刚才缺少的不就是这种味道吗?大家吃着自己包的包子,心里指不定有多开心呢!
包子,代表着美好,团圆。包包子的快乐,留在了同学们的心中!
包子的总结 第3篇
过新年啦!爸爸妈妈带我去狮山湖做包子。
来到狮山湖,我看到阿姨们已经包了好多包子了。阿姨们做的包子都非常可爱,像一个个胖娃娃,圆溜溜,胖乎乎的,顶上还有个“肚脐眼儿”,呵呵,真好看!这么好看的包子是从哪来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原来,包子是由包子皮和包子馅组成的,包子皮是面团做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阿姨们是怎么揉面的。阿姨先把面粉放进一个大盆里,然后加水,再用双手把水和面粉揉均匀,这就变成了面团。接着将面团放在案板上继续揉,这样做是为了把面团中的空气揉出来,这样面团就完成了。包子馅是用青菜、香菇、xxx等切碎混在一起搅拌均匀而成的。
接下来就是制作包子皮啦。阿姨先把面团搓成又粗又长的长条,再用大刀把长条切成一段一段的,像婴儿手掌心那般大小。下面就是擀面皮儿,也许你会说不就是擀面皮儿嘛,用擀面杖把小面团擀成圆形小薄片不就行啦。这样想你就大错特错啦,阿姨们擀的包子皮是与众不同的,她们擀的皮是中间厚四周薄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中间要放馅儿,如果面皮中间不厚,蒸包子时中间就会破,馅儿就全露啦!
做完这么多道工序,终于可以开始学包包子啦!先把馅放在包子皮的中间,再揪起一边的皮,快速揪起另一边的皮,像这样将一周皮揪完最后一攥,一个包子就做好了,我觉得包包子好简单就又多做了几个,最后数了数我居然包了十六个!阿姨们还夸我做得好,我听了心里乐开了花!
包子刚蒸好,我就迫不及待的拿起了一个,一口咬下,美味多汁,包子皮像蹦床一样有弹性,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包子了!
包子的总结 第4篇
今天,我看见妈妈在做包子,我也过去凑凑热闹,听妈妈说,这包子过年过节都要做的,每家每户都会做。
只见妈妈将面粉倒进一个盆里,在慢慢掺水,先用筷子将面粉和水搅拌,再用手将面粉反复揉,盆边粘了些面粉,然后妈妈叫我到了一丁点清油,这下盆边干净及了,面粉揉成了一大团 。妈妈说:“这面粉是自发粉,不用再加苏打及其它发酵粉了 。10来分钟就发好了 。”接下来,妈妈将芝麻,花生,核桃放在锅里,小火翻炒几下,然后把花生和核桃放在机器里打成颗粒,再把芝麻,白糖,葡萄干,少许猪油和这些颗粒一起搅拌 ,包子馅就做好了 。
包子馅做好了,面粉发好了,就开始做包子了 。
妈妈先把面团弄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再搓成一个个小面球,然后把面球压成小面皮,弄完后就开始包包子了,妈妈把面皮放在手心上,然后放入适量的肉馅在面皮上,把面皮两边合起来,像捏鸡蛋一样轻轻捏一下,就包成了一只美味的包子。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小心翼翼地包了起来,生怕自己会把面皮弄破。过了几分钟,我的第一只包子诞生了,虽然不好看,活像一条小鲤鱼,但这是我第一次包包子。不一会儿,面皮就被我和妈妈包完了。包子放在桌上排成一队队,呵呵,好可爱哦!妈妈把包子放在蒸笼里蒸,先用文火,在用大火,近二十分钟,香喷喷的包子就出炉了。啊!它们个个都变胖了。看到胖乎乎的包子我垂涎三尺,先抢了一个吃,啊!——好烫,我边吹边吃了起来。
我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自己亲手做的包子,虽然没有妈妈做的好吃,但我依然很高兴。
包子的总结 第5篇
包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食物之一。早上我们可以当早点,下午肚子饿也可以用来充饥,但是亲手制作包子,我还真是第一次尝试!
在我心中,我的妈妈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全能妈妈!无论是生活上,还是事业中,她都是最优秀的。看我的身材,就知道我的妈妈有一手非常好的厨艺,无论是日常食谱的家常菜,还是饭店中的一些美味佳肴全都难不住我能干的妈妈!
但是今天她碰到难题了,我那挑剔的爸爸,想吃妈妈亲手包的包子,这下可把妈妈难住的`!她什么做会做,唯独不会做包子,但是做为一个好太太,她是不会让爸爸失望的。鼓足勇气,妈妈就拉上我去准备食材了!
我发现做包子其实还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想做鲜美可口的包子,食材必须要新鲜,肉最好选用肥瘦适中的五花肉,怎样才能用最快的速度把肉切成碎丁呢?这也是需要技巧的。首先把肉先切成一片片薄片再切成条,最后再切成丁,这样就比较方便了,再稍微剁几下就差不多了。之后再把需要搭配的葱以及各种调味料全部放入盆中。要想做出汤包的口味,妈妈还分三次往馅料里面加了一碗水。
现在妈妈从保温箱里拿出已经发酵成功的面团,用力揉出面团里面的空气,搓成长条,再切成一块块短圆柱体。这个步骤最简单了,不一会儿就全部切好了。没想到,随之而来的擀面皮工序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妈妈说:面皮儿要擀得又圆又薄,中间要厚、边缘要薄,这样包出的包子才能外形美观味道可口。妈妈边说边擀,眨眼功夫已经擀出了好几张,但是无论怎么小心,擀出的面皮是参差不齐,就像一块破抹布,最后只能放弃!
终于面皮全部擀好了,马上就要包了,但是我跟妈妈都是第一次包,感觉有点难,妈妈只好边看手机边教我四指托住面皮,左手捏住面皮边,一下一下地捏着,不一会儿,我人生中第一个包子就成形了,太激动了!终于可以上锅蒸煮了,20分钟后,香喷喷的包子就完美出炉了!奶奶,爸爸边吃边夸我们做的好吃!
太厉害了!我的妈妈又一次成功的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包子的总结 第6篇
我家每年过年都要蒸包子。我问爷爷为什么过年蒸包子,爷爷告诉我两点原因:以前家里穷,平时吃不上白面,只有过年时蒸点包子、馒头;第二个原因是图个吉利,吃自己蒸的包子希望来年日子过得蒸蒸日上。
今年爸爸把爷爷奶奶都从乡下接到外公、外婆家过年,我们又开始了亲手做包子。做包子的第一步是和面,和面可有讲究了。把面粉倒入一个擦拭干净的脸盆,因为我们用的是含有发酵粉的自发面粉,所以不用另外加发酵粉了,但干面粉要先和匀。准备好温水,水温控制在38℃左右,水中加入少量盐,加入盐的作用是让包子皮咬起来更有嚼劲。水加入面粉中混合均匀后,就变成了小疙瘩,搂搓小疙瘩就慢慢变成大面团。大面团不断搂,到表面又光又亮,面就和好了。
第二步是发酵,把和好的面团放回脸盆中,上盖一块热湿布,整个脸盆用小毯子裹起来放入被窝中,等一个多小时就好了。从被窝中拿出的面团体积膨胀了2——3倍,变得非常松软,面团中间有蜂窝状的小洞。我查了书知道,原来这中间蕴含着一个科学道理:面粉中的麦牙胚乳含有蛋白质,在酵母菌的作用下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变得xxx有弹性和伸缩性。
发酵的时候可以来做包子馅了,你别说馅还有一些讲究,要选新鲜的肉和蔬菜,可以是xxx丝、冬笋丝、大白菜。再加上佐料就行了。
最后一步就是全家坐下来一起包,我负责把发好的面切成二厘米左右的小面块,外婆用擀面杖擀面皮,其他人负责包。大家围坐成一圈,有说有笑的,热闹极了。我想这也许是过年自己动手包包子的另一个原因吧。
刚蒸出笼的包子,褶子均匀,包子皮还有一些q,馅很香。咬一口包子,里面的汤汁瞬间四溢,满嘴都是香,满嘴都是鲜。
最后祝大家像吃蒸包的寓意一样,来年会蒸蒸日上。
包子的总结 第7篇
我很喜欢吃包子,所以妈妈经常为我做包子。这个星期六,我想让妈妈教我做包子。
做包子的第一步,就是和面。妈妈对我说:“如果水倒得太多了就加面粉,面团太硬了就加水。”于是,我就先用碗装了一些面粉,然后倒入一些水。结果,一不小心,手一抖,水倒得太多了,我只好往盆里又加了一些面粉。没想到的是,我又加多了面粉。就这样反反复复了好几回,我终于把面和好了。可是,面团已经从一小碗变成了一大盆。唉!以前看妈妈和面非常简单,今天我自己动手却是这么的难,真是“看看容易做做难”啊!
过了一段时间,等面团发酵好之后,我们就开始做包子了。首先是擀面皮。我取了一小团面,用手把面团揉圆,然后放在已经撒了面粉的面板上用手压一下,再用一根擀面棍往边缘擀。我把擀面棍飞快地转动起来,不一会儿,一张圆圆的包子皮就做成了。我虽然包子皮擀得又快又圆,但是包包子就不行了。刚开始,我在包子皮中间放了很多的馅,结果在包的时候,馅儿跑出了面皮。我急忙用手去捏,谁知这边捏好了,那边又破了,把我急得像个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这时,妈妈对我说:“你下次馅少放一点。”第二次,我放了很少的馅,结果包好的时候,这个包子扁扁的,软塌塌的,一点也不好看。第三次,我吸取了前两次的经验,放了适量的馅,这个包子不大xxx刚好。可是我不太会包花褶,所以包出来的包子形状五花八门。不过,在妈妈的精心指导下,我越包越漂亮,不仅包子的肚皮圆鼓鼓的,而且头顶呈漩涡状,像一座座xxx耸立在蒸笼上,真可谓“功夫不负有心人”!
包子包好后,又发酵了一会儿,我们就开始蒸包子了。等待了十五分钟后,包子就可以出锅了。我打开锅盖一看,包子的样子奇形怪状的。有的像圆圆的娃娃头,有的像方方的大馒头,还有的像绽放的小菊花。热气腾腾的包子真香啊!馋得我“口水直流三千尺”,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就往嘴里塞,啊!真美味!我包的包子虽然样子奇特,可是味道非常鲜美。
今天我不仅学会了做包子,还品尝了自己亲手包的`包子,真是开心极了!
包子的总结 第8篇
新春佳节到了,家家户户忙着蒸包子,我们家也不例外。
在头天晚上,爸爸就用发酵粉发好了面粉,我先看妈妈做。妈妈手法很娴熟,她先把一团面揉成一个条状,再摘成一个个大小均匀的面坯,把面坯在手心里搓成圆,然后再用擀面杖擀成面皮,中间厚四周薄。妈妈一边做一边告诉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噢!原来包子里的肉馅就不会出来了。只见妈妈左手托住皮,放上肉馅,右手拇指和食指并用,边移动边捏住不放,最后形成一个螺旋状,不一会儿,一个小巧玲珑的包子就做好了。
轮到我做了,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一个面团,在手心里搓成圆,再擀成皮,放进一大团肉馅,抓住面皮捏起来。可是,我的两个手指总是配合不起来,怎么捏也捏不起来。我可着急了,心想:为什么妈妈包包子一气呵成,而我完全乱套了呢?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你放的馅太多了,另外,方法也不对,你跟着妈妈再做一遍。”妈妈又手把手地教了我一遍,我照着妈妈的样子,重新包了一个,这个比之前一个好多了,馅儿都躲到皮子去了,上面光溜溜的,像个汤圆。我继续做,一个比一个好看。真是熟能生巧啊!
妈妈把做好的包子放在笼里去蒸,等了大约半个小时,包子出炉了!只见炉烟袅袅,我看见我做的包子形态各异:有的像烧卖,有的像汤圆,还有的像缩小版的冬瓜。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一个香喷喷、热腾腾的包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啊!自己做的包子感觉就是不一样。
今天,我不仅学到了一样手艺,而且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凡事要反复练习,才能找到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