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卷的总结 第1篇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虽然这句话说的有点严重,但从侧面反映出学校老师,学生对学习成绩的重视。高考在即,我知道很多同学都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还有的同学这几天肯定有些紧张,甚至会失眠。身为过来人的我能深刻的感受到同学们此时此刻的心里状态,据我这些年对高考的研究,我发现高考的阅卷老师是在为同学们在答题卷上找分,因此我总结得出四个得分要点,能帮助同学们在自身成绩原来的基础上再提升50-100分,这五个要点如下:
第四、保持卷面整洁
卷面分一般是3-5分;四张试卷共计12-20分。保持卷面整洁就如同一个人穿衣打扮一样;比如说:你在大街上看见一个穿的破破烂烂,脏兮兮,臭烘烘的人过来找你聊天和一个衣着整洁,面带阳光,具有绅士风度的人过来找你问路你更倾向于喜好哪一个。换句话来说:如果你是高考阅卷老师,现在有两分答题卡:一份是画花儿邋遢;一份干净整洁。对一份画的花儿邋遢的试卷打高分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对一份干净整洁的试卷打高分又是什么一种心情?你更倾向与给哪一分答题卡打高分呢?
第三、写的一手漂亮的好字
一手好字,漂亮的字对于文科生来说增加的分数要比理科生要高;通常在20-30分之间。有句古话叫做:字如其人。高考阅卷老师虽然看不见你的人,但他可以看见你写的字。换句话说:如果你是高考阅卷老师,现在有两份试卷需要你来批改:一份写的歪东倒西,难以辨认,让人有种坠入冰窖的感觉;另一份字迹清晰、工整;让人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你更倾向于给哪一张试卷打高分呢?
第二、答卷试题写满
之前我说过:高考阅卷老师是在考的答题的答案之中给你找分。换句话说:现在你是高考阅卷老师,摆在你面前有两张试卷等着你去批阅:一张是空白的,一张是写满答案的。你不会把将空白的试卷打分比写满答案的试卷分高吧;即使写满答案的试卷是全都脱离题意,那你于心不忍给个鼓励分应该不过分吧!通常鼓励分为3-5分。
第一、解题思路清晰
你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一道客观题,你知道答案,同时也在答题卷上写出来来了,最后还是被扣了2-3分。为什么?比如说:假如你是阅卷老师,现在有两篇作文等着你去审阅:一篇是结构松散,思维混乱;但你大概能读懂考生所要表达的意思;另一篇是层次分明,逻辑严谨,思路清晰,你不仅能清晰明确的知道考生所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就连每个段落所要表达的意思你都清楚。那么相比之下,孰高孰低;我相信你的内心自有定论了吧。
最后我想说:掌握这四个要点只是基础,关键在于你要懂得如何将它在高考的时候使用出来。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用,而不仅仅只是你知道就行了。请记住,你不是内存卡,储存器;你是一个聪明的人,你是一个在随时随地都能随机应变的人,你是一个非常具有智慧的人;只是你现在需要做的是如何将你的聪明才智完全的呈现在众人的目光之中,我觉得高考就是一个即将让你大放光彩的舞台,你准备好了吗?同学们!
阅卷的总结 第2篇
综合多年高考媒体报道可以得知,大部分地区已在多年前就实现了电脑阅卷,多人审卷的模式。
例如,媒体采访上海高考语文阅卷组有关负责人得知,在上海高考阅卷中,以作文阅卷为例,首先从时间上,电脑设置了评阅一篇作文的最低时间高于90秒,如果老师没有看够这个时间,屏幕上不会出现下一篇作文;其次一篇作文必须经过两位老师评阅,电脑随机派送作文,评阅同一篇作文的两位老师分属不同的房间,每个考生作文最终得分至少经过2人评卷、2次检查,最后如果两位老师的打分出现较大偏差,这篇作文还将进入中心组讨论。也就是说,一篇作文最多会经过4次评阅和3次检查。不仅如此,近年来,上海市教委更是还多次邀请家长代表视察阅卷现场,对高考阅卷工作进行监督。
再如,自2010年起,北京考试院就对阅卷老师的资格做出了严格要求,高校的阅卷老师必须是博士学历,这意味着在读的研究生不能参与阅卷评卷。
高考阅卷工作牵涉到每年近千万考生的命运,需要更多透明公正的监督方式。但高考考生也应该端正心态,从自己做起,把自己该做的复习与准备做好,用扎实的基础应对高考的检验。
阅卷的总结 第3篇
不过,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不少题目平均改卷时间只有数秒或数十秒。由此,迫使评卷人员不得不去寻找一种标准简易、阅题速度较快、评卷相对公平的方式进行评阅。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这是评卷工作的根本原则。而评分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并xxx有理就给分。
为此,经历过近两三年高考阅卷的老师提醒考生:平常训练时要注意答题技巧,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规律一 阅卷往往只盯住答对部分
由于评卷人员的注意力集中在关键词上,所以往往只注意答对部分,对于答偏答错部分常常无暇顾及。“答对得分,答错不失分”的现象非常普遍。而除了要点之外,改卷老师在改卷时还看答题的基本结构是否正确,句子表达是否准确。如果结构清晰、句子准确、表达流畅,一般都能得到比较高的分数。
答题也好,作文也好,一定要把要点部分写完整,只有平常多多积累,才能在竞技中处于不败之地。
规律二 第一印象好常能得高分
据说,有这么一份作文试卷,由于开头写得非常漂亮,两位改卷老师都十分满意,都没往下看,不约而同就给打了50多分。后来,卷子传到组长处,才被发现,该卷的作文其实只是写了两三百字。高考改卷,由于时间太紧,很多老师不得不寻找捷径。据说,有个别老师改卷只凭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好常常就给打高分。比如有的老师改作文,只是第一段看一下,中间看一下,最后一段看一下,分数打高打低全凭第一感觉。
虽然不是每个老师都凭感觉打分,但给老师一个好印象却肯定是很重要的,特别是作文,一个漂亮的开头可能就奠定了高分的基础。在高考语文和英语作文改卷过程中,改卷老师每天面对那么多份试卷,如果写作上没有新意,就很容易流于一般。因此,写得别出心裁、个性鲜明、出彩,也是作文拿高分的策略之一。
规律三 不约而同都往平均分上靠
高考改卷电脑会将每份卷子同时发给两位老师改,如果两人的评分误差在规定范围内,改完的这份卷子就是有效卷。而每位老师所改的卷子中有多少是有效卷,电脑会即时体现。因此,在改卷过程中,不少老师为求稳,不由自主会往某个分数段上打。如果发现自己的有效率低了,就会慢慢往平均分上靠。
那么,如何突破平均分,让改卷老师眼前一亮,往高分上打?专业人士的建议是:出现这种情况的大多是文科的答题,特别是作文,因此,思路就要尽量地与众不同,有创意,这样才能吸引改卷老师的眼球,才能得高分。
规律四 抓评分点成为阅卷关键
高考时,每小题的答案都会依题意设置若干个评分点,只有按规定的评分细则的采分点答题才给分。因此,阅卷过程中,许多老师往往把重点放在对评分点的寻找上,实际上就是对某几个关键词进行扫描,而忽略了句子的质量。
答题时,不论答多答少,首先要把答案的关键部分、关键词写出来,第二步才考虑句子的质量。这样,不论你怎么答,都不用担心失分。
阅卷的总结 第4篇
笔者有幸参加了2009年河南省高考化学阅卷工作,下面是本人在阅卷中的一些心得体会:高考改卷是流水作业,每人只改一道题,我改的是第28题。28题是一道电化学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对电极的判断、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利用守恒法的一些计算以及对电解前后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这原本不是一道非常难的题,但是得分率不高。得满分的考生只有一万多,大约占考生总人数的1/50,得零分人数比得满分的略低一点。
造成学生不得分或得不了满分的原因,我分析主要有如下几点:
1.电极名称写错。原因大致有两种:一是原电池中的正负极和电解池中的阴阳极分不清;二是审题马虎,比如,第一个空格里,问的是电源的哪个极,有学生却答“阴极”,答非所问。
2.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错误。大致分四种情况:一是根本不会写;二是记不住常见离子的放电顺序;三是不注意配平反应方程式;四是离子符号书写得模棱两可等。
3.计算错误。电化学中的计算基本都是围绕电子守恒的计算,只要学生真正理解电解原理,一步一步细心计算,虽然费时,但还是可以算出来的。只不过,在考场上学生的神经高度紧张,而这道题计算起来的确有点费事儿,所以导致本题中的第(3)、(4)小题得分率特别低。在此,我顺便提醒考生,如果你的计算能力较差,那么可以放弃;如果你的思路很清晰且计算能力不错,还是平心静气算出来,因为难一点的计算,答案往往是一个范围,即允许误差的存在,所以还是很容易得分的。
4.文字叙述题因表述错误而丢分。文字叙述,是本题中最难改的一道题,因为考生叙述的结果五花八门,什么样的说法都有,所以导致改卷老师在阅卷过程中费时、费力甚至把握不住判分的标准,阅卷速度也非常慢。比如:“电解”这个词有的同学因笔误写个“电角”,把“解”字的右半部分给丢掉;电解的实质为“电解水”却答成“电离水”;答非所问,结论与原因相矛盾等,导致本题出现一些考生本人都想不到的丢分情况。
针对阅卷中发现的这些问题,我建议同学们在平时的高考备考中,应注意以下四项:
1.严格要求,降低不必要的损失。
化学中有很多专用化学名称及化学符号,而历年高考阅卷中,对专用化学名称及符号的书写要求非常严格,错写或乱写一律不得分。专用化学名称及化学符号的书写规范,我认为是化学教师从高一开始的每一堂课都应强调的问题,学生只有在初学阶段就养成良好的习惯,才不至于在高考中失去不该失去的分数。所以,一定要强调规范化,尤其是化学方程式书写的规范化。
2.提高选题水平和质量,立足于精练和专题训练。
在练习的时候,要正确选题。选题的标准有以下几点:
(1)多选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少选老资料中的难题;
(2)控制训练难度,以中档题训练为主;
(3)注意练习题的能力层次要求,按不同能力层次设计不同的练习题,可分层次进行训练和辅导;
(4)多选实验创新设计题,尤其是课本内典型实验装置的改进设计,强化实验能力训练;
(5)适当增加化学计算题训练,强化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的思维和能力。
3.注意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及化学用语的书写能力。答题时要答出关键性化学表达用语。
阅卷的总结 第5篇
阅卷之前,律师会对案件有基本的认识和判断。同时,结合会见以及家属的陈述,总能引起律师的思考。通常而言,律师在经过会见之后会对案件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即有没有可能无罪辩护的可能。基于这个方向性的判断,律师也会基于以往的经验对案件提出一些自己的顾虑,比如此类犯罪中最为常见的焦点是什么,究竟是证据问题、程序问题还是对案件的法律适用等,会存在有很多的疑问,律师要带着这些疑问阅卷,从卷宗中有针对性地找寻答案。
比如,笔者在代理一起诈骗罪的案件中,经过会见发现办案机关对于案件的经营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认。就辩护人而言,其更倾向于认为此案可以通过民事程序解决,即民事欺诈与诈骗犯罪之间的区别。基于该认识,我们在阅卷时就会留意如下相关证据,第一案件来源,第二经营模式,第三被害人陈述中关于产品功能、价格的认识,等等。通过阅卷可以建立起一个模型,从利弊两方面对比,以确定是否构成诈骗罪。
阅卷的总结 第6篇
阅卷不只是读,而是边阅边记录、边思考的过程。卷宗读完了,就形成了基本的案件思路,该思路是对整体辩护方案的支撑。阅卷是为了了解案件事实,所谓案件事实就有一条主线。辩护律师抓住了主线就能把案卷读薄、读透。从这个意义上讲,阅卷的最终归属是把卷读薄,使案件信息能够了然于胸。
当然,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就是为什么边阅卷边记录的重要性。人都会遗忘,即便是再深刻的事件,所以阅卷需要记录。
阅卷的总结 第7篇
刑事案件卷宗不比小说。小说有自己独立的章节结构,是连贯的,有章可循的。但是刑事卷宗并非如此。由此,需要律师反复阅卷。笔者的体会是至少阅卷三遍。第一遍是重点梳理各卷宗的内容。此时,辩护律师能够发现证据有哪些类型、哪些证据内容是需要重点审阅的,做到心中有数。第二遍是详读。边读边记录是笔者的习惯,通常会在阅卷时记录所思所想,以及需要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时核实的问题,同时也能记录下来对案件焦点的反驳(辩护)思路。第三遍是重点读。就会见之后核实的问题以及阅卷后的疑问,就某些卷宗内容着重审阅、比对。当然,所谓的三遍其实并不是一个实数,而是一个虚数,主要讲的是泛读、通读和精度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