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主题总结(共10篇)

粤语主题总结 第1篇

中国人的食谱内,什么都有,连石头也可作药料,难怪有说只要背向天的动物,

便可以吃!

广东话有一言:「食脑」。

这次的「食━脑」,不是真的吃掉脑袋脑浆,而是一个意念上的词语。

「食」,不是直译为「吃」,而是「依靠」的意思。

「脑」,不是「脑袋儿」,而是「脑袋生成的智慧」。

「食脑」,在广东话里,就是指:「全靠脑袋而成功」,常用语为:「我们有今

日,是靠『食脑』的!」(意说:我们有今天的成就,全凭脑袋想出的点子!)

简单而言,「食脑」,就是「用脑」、「动脑袋」。

「拉阔」一词其实是由香港商业电台的俞妆小姐创造出来的,它是由英文 “Live

” 演变xxx,即现场的意思。

「拉阔」亦代表着扩阔本地乐迷的音乐空间,无界限、无边际的音乐,以达致用

音乐拉近人们的距离,走向音乐世界大同·现在,商业电台经常举办的「拉阔音

乐会」就是有这个含意。

香港人习惯把蟑螂这种肮脏的害虫叫成「小强」。

究竟蟑螂是在何时开始被人们称为「小强」就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香港

影星xxx曾经于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内将一只蟑螂称作「小强」,从此以后

,很多香港的蟑螂就有了名字。

另外,香港居住环境挤逼,气候温和,加上香港人太忙,没有太多时间打扫家居

,因此家中有蟑螂实在十分平常。有人甚至毫不介意,让蟑螂四处走动,所以大

家很欢迎它们有这昵称。

「煲粥」一词,在广东话里,是「长时间的拿着电话筒跟别人无聊地闲谈」。

那么,为何说三道四的讲电话,是叫「煲粥」,而不是「煲汤」或「煲饭」呢?

原来,「煲粥」,全名是「煲电话粥」。

「煲」,是广东自创字,有两意,一是煮食物的锅;二是「煮」也!

「煲粥」的主要材料,本来是用米,而现今却换上电话,即变相成为没有用米来

煮吧!

没有用米去煲的粥,广东人称之为「无米粥」;没有米的粥,就是没有「米气」

广东人指一个人做事不负责,不中用、无聊或无谓时,就叫「无米气」或「唔凑

米气」。

煮粥吃,是想有热粥暖肚,对身体有益,若吃了没有米气的没营养的水,便算多

余不中用的吧!

拿电话讲一大堆无谓无聊的废话,无终又是不会做出点甚么成绩来,便是名符其

实的「煲电话粥」了!

经典的粤语俚语

现今,凡是下属不满上司而辞职的,广东俗语,皆称之为「劈炮」。

「劈炮」,本是警察术语。 「炮」喻指警枪。

「劈」是个借音字,是「抛掉」的意思。

「劈炮」原是警察掷下佩枪,辞职不干也。

在香港,做公务员的,除非犯了严重错失,否则,很少遭政府解偏的。

警察是公务员,几乎是吃铁饭碗的人,故此,若一个警员要辞职的话,多是工作

上不愉快,遂要怒掷「炮仔」(枪也),以渲泄不满,这激烈动作,就叫「劈炮

当然,敢「劈炮」者,就等如不想干下去的了!

慢慢,「劈炮」一词,流入坊间,成为所有打工仔自己辞职的代名词。

炒鱿鱼

「炒鱿鱼」是「被解雇」的意思。

以前,到广东或香港做工的外地人,雇主多以包食宿的。

这些离乡别井的打工仔,身上回能带着轻便的包袱,顶多多带一xxx被或竹席。

那时候的店铺,多是前铺后居,即屋前端是营业的铺面,店主与伙记同住在店后

的房间或阁楼。

当员工被老板开除时,他便需收拾细软离开,这动作便叫做「执包袱」或「炒鱿

鱼」。

「执包袱」,看字面也明白个中含意,「炒鱿鱼」便要靠想像力了!

原来,广东菜有一名为「炒鱿鱼」,即炒鱿鱼片,当鱿鱼片熟透时,便会自动卷

成一圈的,正好像被开除的员工,在将自己的被铺(席或绵被)卷起一束时的摸

样,故此,除「执包袱」之外,被解雇又可叫做「炒鱿鱼」。

猪头丙

广东人骂别人呆笨时,会称人家做「猪头丙」!

哪为何会是猪头「丙」,而不是猪头「甲」或「乙」?

原来,这「猪头丙」一词,是改自上海俗语「猪头三」的,那,为何又叫猪头「

三」,而不是猪头「二」或「四」呢?

中文难学之处,就是多文字游戏,除了正统的呤诗作句外,还有猜灯谜、歇后语

、及一种叫做「缩脚韵」的猜字戏玩,即是说话只讲上半截,而听者会明白(或

猜到)下一截没有讲出来的意思,例如广东有一种着名饮料、茅根竹蔗水。而广

东人又俗称「钱」为「水」,于是,当有人说「茅根竹」时,大家便意会这是「

借水」(借钱也,因「蔗」与「借」同音)。

话说回来,上海俗语那「猪头三」,也是一句缩脚语,全句是「猪头三牲」;「

猪头三」者,即指被骂的人,是「牲」也。

「牲」,是「畜生」之意。

「猪头三牲」是什么呢?原来,「三牲」,本是敬神祭品的三色,即猪头、雄鸡

和青鱼,统称为「猪头三牲」。

俗语经过时间和地区的隔阂,会有新变化和新解释,所以,上海的「猪头三」,

由骂人是「畜牲」,到香港后,变为蠢钝的人。

剥花生和电灯胆

男女谈恋爱,广东话叫做「拍拖」。在六十年代前,民风淳朴,思想保守,两恋

人因拍拖而产成的有趣俗语,便有「剥花生」和「电灯胆」。

当年父母看到女儿有人追求,既喜又怕,担心女儿吃亏,于是,会派幼子幼女陪

同姐姐应男友之约。那时候,男女拍拖,多了一个幼童同行,是件平常事。这个

阻手阻脚,不知趣者,叫做「电灯胆」;而这个防碍两口子喁喁情话的行为,叫

做「剥花生」。

很多人,以为「电灯胆」(即灯泡)因可以发光,而影响了现场浪漫气氛,这是

一个误解,原来,「电灯胆」一词,有一句歇后语━「唔通气」。

灯泡,是真空的物体,不能通气的;广东话之「唔通气」,是指一个人不懂世情

,不知识回避的意思。

「剥花生」,就是哥哥姊姊谈情说爱时,怕「陪坐」xxx的弟妹生闷,通常会买

些零食,让他们打发时间的。当年的零食不多,以花生最为普遍,于是,坐在一

旁的小朋友,便以「剥花生」来解闷了!

粤语主题总结 第2篇

嘔電一詞係由“嘔血”演變而來的。

如:俾你激到“嘔血”啊(生氣到極點)

俾你激到“嘔電”啊(加強生氣的程度。)

你慳啲啦

慳 :節省

慳錢:節約用錢

我部(汽)車好慳油嘎:(汽車的耗油量很低)

你慳啲啦:你省著點吧(你少來吧。)

我是棍,恶棍,神·棍,光棍。

总之唔理乜棍物棍,肯定就唔系_!

揸:拿起(在手上)

兜:一种盛栽食物的器皿。(这里解作乞丐用来乞食的钵)

啲股票跌到一文不值,今次揸兜咯。(没钱了,要去乞食为生

呃鬼食豆腐

呃:騙、欺騙 你呃我啊?:你騙我嗎?

食:廣州話中很常用的動詞,食飯:吃飯; 食嘢:吃東西

講起這個詞就有一段故事:

以前有一個書生(什麽地方的人就有待查證),他的口才非常厲害,而且騙人

的功夫毫不含糊。有一晚,有一隻鬼到了他的家里,這隻鬼已經很久沒有吃人了

解釋:小偷

緣由:這種小偷通常都腳穿一種叫“棍仔”的塑膠涼鞋,他們會用刀片將別人

的手袋割爛,偷走裏面的財物。而腳上穿的“棍仔”涼鞋就是收藏刀片的地方

久而久之人們就稱小偷為“棍仔”。

我是棍,恶棍,神·棍,光棍。

总之唔理乜棍物棍,肯定就唔系_!

大安主意

形容过分放心而放任不管。

大安:旧时广州妇女“打时辰”(一种占卜术。以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的

第一指节共六个部位按日月时辰掐算吉凶、休咎、成败、利钝的方法)

的一种名堂:食指的第一、二节为大安、流年;中指的第一、二节为

速起、空亡;无名指的第一、二节为赤口、xxx。大安指家里出外行人

平安,但未动程归来。也指安稳、有把握。

例句:大歪,你唔好以为做咗版主就可以大安主意,因住俾大妈踢你走

粤语主题总结 第3篇

顶栊。

「顶栊」,是「最尽」或「极其量」的意思,究竟什么是真正的「顶栊」呢?

「顶栊」一词,来自广东戏行术语,最原先的「顶栊」,是戏院满座的意思。

戏院满座,不是叫「爆棚」吗?

戏班落乡演出,多在平地搭建临时竹制的戏棚,客满时,便是「爆棚」;而「顶

栊」则在固定建筑的戏院剧场内建成的。

早期南方的戏院,依照中国古老大屋的规格建成,只有地下一层堂座,并无二楼

;堂座最前台上是银幕(可以卷起,改做大戏的),台下便是两排座位,中间有

行人道,最后面便是入口,而入口处,有两边木堂栊,即用圆木条做成的横栅,

好比现今我们新房子的铁闸,晚间作防盗之用的。

以前的戏院,除座位票之外,也有企位票(即可站着看戏),当人多入场,站到

紧贴入口的木栊处时,这便是「顶栊」了!

常用语是:「我顶栊只可惜两千元给你!」即我最多只能借二千元给你!

香港有今日这样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香港人之拼搏精神。

香港人常标榜自己的机智,有一形容词,是为:「执生」。

何谓「执生」呢?

简单而言,就是「随机应变」,「伺机行事」。即在事前没有准备或临时有变时

,要懂得灵活异变。

「执生」一词,原是戏行术语。因戏班必是现场演出的,临场突变之事,无可预

知。惟有靠演员临场应变。

「执」,就是「把持」;「生」,就是「生机」。

「执生」并合起来,就是不可放过一线生机的机会,复引伸为机智的表现,这也

是香港人引以为荣的强项。

中国人的食谱内,什么都有,连石头也可作药料,难怪有说只要背向天的动物,

便可以吃!

广东话有一言:「食脑」。

这次的「食━脑」,不是真的吃掉脑袋脑浆,而是一个意念上的词语。

「食」,不是直译为「吃」,而是「依靠」的意思。

「脑」,不是「脑袋儿」,而是「脑袋生成的智慧」。

「食脑」,在广东话里,就是指:「全靠脑袋而成功」,常用语为:「我们有今

日,是靠『食脑』的!」(意说:我们有今天的成就,全凭脑袋想出的点子!)

简单而言,「食脑」,就是「用脑」、「动脑袋」。

「拉阔」一词其实是由香港商业电台的俞妆小姐创造出来的,它是由英文 “Live

” 演变xxx,即现场的意思。

「拉阔」亦代表着扩阔本地乐迷的音乐空间,无界限、无边际的音乐,以达致用

音乐拉近人们的距离,走向音乐世界大同·现在,商业电台经常举办的「拉阔音

乐会」就是有这个含意。

香港人习惯把蟑螂这种肮脏的害虫叫成「小强」。

究竟蟑螂是在何时开始被人们称为「小强」就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香港

影星xxx曾经于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内将一只蟑螂称作「小强」,从此以后

,很多香港的蟑螂就有了名字。

另外,香港居住环境挤逼,气候温和,加上香港人太忙,没有太多时间打扫家居

,因此家中有蟑螂实在十分平常。有人甚至毫不介意,让蟑螂四处走动,所以大

家很欢迎它们有这昵称。

「煲粥」一词,在广东话里,是「长时间的拿着电话筒跟别人无聊地闲谈」。

那么,为何说三道四的讲电话,是叫「煲粥」,而不是「煲汤」或「煲饭」呢?

原来,「煲粥」,全名是「煲电话粥」。

「煲」,是广东自创字,有两意,一是煮食物的锅;二是「煮」也!

「煲粥」的主要材料,本来是用米,而现今却换上电话,即变相成为没有用米来

煮吧!

没有用米去煲的粥,广东人称之为「无米粥」;没有米的粥,就是没有「米气」

广东人指一个人做事不负责,不中用、无聊或无谓时,就叫「无米气」或「唔凑

米气」。

煮粥吃,是想有热粥暖肚,对身体有益,若吃了没有米气的没营养的水,便算多

余不中用的吧!

拿电话讲一大堆无谓无聊的废话,无终又是不会做出点甚么成绩来,便是名符其

实的「煲电话粥」了!

现今,凡是下属不满上司而辞职的,广东俗语,皆称之为「劈炮」。

「劈炮」,本是警察术语。 「炮」喻指警枪。

「劈」是个借音字,是「抛掉」的意思。

「劈炮」原是警察掷下佩枪,辞职不干也。

在香港,做公务员的,除非犯了严重错失,否则,很少遭政府解偏的。

警察是公务员,几乎是吃铁饭碗的人,故此,若一个警员要辞职的话,多是工作

上不愉快,遂要怒掷「炮仔」(枪也),以渲泄不满,这激烈动作,就叫「劈炮

当然,敢「劈炮」者,就等如不想干下去的了!

慢慢,「劈炮」一词,流入坊间,成为所有打工仔自己辞职的代名词。

炒鱿鱼

「炒鱿鱼」是「被解雇」的意思。

以前,到广东或香港做工的外地人,雇主多以包食宿的。

这些离乡别井的打工仔,身上回能带着轻便的包袱,顶多多带一xxx被或竹席。

那时候的店铺,多是前铺后居,即屋前端是营业的铺面,店主与伙记同住在店后

的房间或阁楼。

当员工被老板开除时,他便需收拾细软离开,这动作便叫做「执包袱」或「炒鱿

鱼」。

「执包袱」,看字面也明白个中含意,「炒鱿鱼」便要靠想像力了!

原来,广东菜有一名为「炒鱿鱼」,即炒鱿鱼片,当鱿鱼片熟透时,便会自动卷

成一圈的,正好像被开除的员工,在将自己的被铺(席或绵被)卷起一束时的摸

样,故此,除「执包袱」之外,被解雇又可叫做「炒鱿鱼」。

粤语主题总结 第4篇

顶栊。

「顶栊」,是「最尽」或「极其量」的意思,究竟什么是真正的「顶栊」呢?

「顶栊」一词,来自广东戏行术语,最原先的「顶栊」,是戏院满座的意思。

戏院满座,不是叫「爆棚」吗?

戏班落乡演出,多在平地搭建临时竹制的戏棚,客满时,便是「爆棚」;而「顶

栊」则在固定建筑的戏院剧场内建成的。

早期南方的戏院,依照中国古老大屋的规格建成,只有地下一层堂座,并无二楼

;堂座最前台上是银幕(可以卷起,改做大戏的),台下便是两排座位,中间有

行人道,最后面便是入口,而入口处,有两边木堂栊,即用圆木条做成的横栅,

好比现今我们新房子的铁闸,晚间作防盗之用的。

以前的戏院,除座位票之外,也有企位票(即可站着看戏),当人多入场,站到

紧贴入口的木栊处时,这便是「顶栊」了!

常用语是:「我顶栊只可惜两千元给你!」即我最多只能借二千元给你!

香港有今日这样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香港人之拼搏精神。

香港人常标榜自己的机智,有一形容词,是为:「执生」。

何谓「执生」呢?

简单而言,就是「随机应变」,「伺机行事」。即在事前没有准备或临时有变时

,要懂得灵活异变。

「执生」一词,原是戏行术语。因戏班必是现场演出的,临场突变之事,无可预

知。惟有靠演员临场应变。

「执」,就是「把持」;「生」,就是「生机」。

「执生」并合起来,就是不可放过一线生机的机会,复引伸为机智的表现,这也

是香港人引以为荣的强项。

粤语主题总结 第5篇

一开始我也只是想写一篇一万字左右的文章而已,结果梳理着、梳理着,结合以前在别的回答里写过的内容,不断地发现有内容可以往里加,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差不多字的超长文。

虽然也不知道写出来的东西有没有人看,自己研究的内容有没有同好愿意一起讨论,但是也希望能给现在乌烟瘴气的粤语区上一剂理性药。

粤语文化、粤语歌文化在日渐式微,对于我们这种喜欢粤语歌的人来说,确实越来越难看到好作品,但是我们心知肚明,在粤港澳,甚至广西,依然还有一大批粤语歌“拥趸”在坚持粤语歌,一直有在创作和输出,也是在尽自己的力量,让大家知道:

粤语歌文化还没死

以上,希望能帮到大家。

粤语主题总结 第6篇

经典的粤语俚语

【省牛黄】 牛黄是名贵中药,即牛胆结石。据说旧时宰牛工人为他人宰牛时,发现牛黄而私自匿取之,即使牛主追要也不给,谓之省牛黄。后泛指强取他人东西的行为。

【穿煲】 沙锅,广州叫沙煲。秘密自行暴露或被揭破,广州话谓之穿煲。相当于普通话“露馅”的含义。

【贴错门神】 建国前,广州民间也兴贴门神,左右门两像脸面相向,贴反了则相背。老百姓借此以喻人事,指夫妇或原来相好者,因事失和,互不理睬。

【做鬼头】 贬义俚语。出卖朋友、或暗中告密、栽赃害人的人,谓之鬼头仔;干这类勾当的行为谓之“做鬼头”,或简称“做鬼”。

【倒泻箩蟹】 传统俚谚。“箩”,北方谓之“筐”、“篓”。倾倒了装螃蟹的箩,蟹群乱走四散,收拾的困难和麻烦可想而知,借此喻狼狈不堪、手无足措的情景。

【捉字虱】 指有意挑剔别人文字、语言中某些用得不准确、有歧义或有疏漏的词语,刁难或嘲讽对方,或进行诡辩。

【滋油】 土词,相当于从容不迫、慢慢吞吞,可叠用,“滋滋油油”。由于发音近似“猪油”,加之原来部分南海、顺德原籍人乡音影响,因而有时被故意以“猪油”作双关语代之使用。如:俗谚“好似食成担猪油”,意即指人行动过于慢条斯理。

【揸拿】 “揸”相当于“抓”,手持、手握,xxx动词叠用,引申为“把握”、“可靠”。建国前市面凉茶档广告歌谣:“神农茶、神农茶,清热解毒有揸拿”;意即“有把握”、“靠得住”。

【摆乌龙】 乌龙指办事糊涂、事理颠倒、是非不分、张冠李戴、敷衍了事之类。“乌”者,黑也,寓不清不楚意。

【滚友】 水沸时在锅中先有声然后发泡对流,广州人借此形象以比喻人,指其人的行为似沸水对流般到处窜来窜去、挑动事端、制造是非,以图达到某种个人目的。其行为谓之滚,其人谓之滚友。

【缩水】 指棉织品、布料之类,浸水晾干,比原来尺寸短了、窄了,俗语谓之缩水,近年人们又借此作引申义,指货币贬值为“银纸缩水”。

【缩纱】 集体进行某种活动,参加者中途自行退出或见危难而逃避xxx同退缩。

【生猛】、【生勾勾】 形容词。活生生,尤指活动得很精神、很带劲的。如“生猛海鲜”。“勾勾”为“生”的形容性词尾,只加强“生”的表义而本身并无实义。“生勾勾”指人指物均可,隐含不要当他(它)死或病了(或熟了)。如:“xxx还生勾勾。”

粤语俚语精选

【有数为】 “为数”为生意人术语,意为盘算、结算、核估盈亏。“有数为”义为“划得来”。

【架势】 形容词,义含威风、豪华、富丽、财大气粗、排场等。

【扭偈】 第二字音gai2,加启切,动词。原指小孩子借故淘气、执意要求什么。现仍照用。又可引申用于成人,指故意抬扛、设障碍以达目的。

【扭纹柴】 “扭纹”与上目xxx;扭纹柴则借柴喻人,义略同扭偈。

【抛浪头】 贬义语,动词。指虚张声势,狐假虎威,以吓慑或压欺对手。

【吹涨】 市井烂语,有教养者不用。动词,带挑衅性或泄愤性,含义约为“……奈……何!”主动、被动语气均可用;如:“边个(谁人)都吹唔涨(谁也奈何他不得)!”

【走鬼】 原为动宾词组,指小贩见警察来而赶快躲逃,源于40年代以前的香港。本谓之“走鬼佬”(英人),渐简化为“走鬼”;近年变为专有名词,指广州街上无牌小贩。

【冷手执个热煎堆】 煎堆是旧时春节家家户户自制的油炸年宵品,此俗谚意为意外机会,冷不防执得个新鲜热辣的煎堆,实用于指意外获得好物品、机会、人才等。

【拍拖】 原指河面机动小轮(俗称火船仔)靠拢木船,带之并行,谓之拍拖。“拍”者“并拢”也,“拖”者带着牵着走也。借以喻人,指男女牵手同行,尤指谈恋爱者。

【事头】 名词,旧时泛指雇主,相当于北方话的老板(老闆)。

【老细】 由香港输入的对资本家、老瞕等的通称。

【炒鱿鱼】 作名词,是粤菜菜式之一。历来被泛用作动词,义为解雇、辞退。源于旧时代,雇工被辞退时自己卷起随身衣被铺盖便离开,xxx包袱;而“鱿鱼”炒熟后恰成卷筒状。

【吹涨】 市井烂语,有教养者不用。动词,带挑衅性或泄愤性,含义约为“……奈……何!”主动、被动语气均可用;如:“边个(谁人)都吹唔涨(谁也奈何他不得)!”

【走鬼】 原为动宾词组,指小贩见警察来而赶快躲逃,源于40年代以前的香港。本谓之“走鬼佬”(英人),渐简化为“走鬼”;近年变为专有名词,指广州街上无牌小贩。

【冷手执个热煎堆】 煎堆是旧时春节家家户户自制的油炸年宵品,此俗谚意为意外机会,冷不防执得个新鲜热辣的煎堆,实用于指意外获得好物品、机会、人才等。

【拍拖】 原指河面机动小轮(俗称火船仔)靠拢木船,带之并行,谓之拍拖。“拍”者“并拢”也,“拖”者带着牵着走也。借以喻人,指男女牵手同行,尤指谈恋爱者。

【事头】 名词,旧时泛指雇主,相当于北方话的老板(老闆)。

【老细】 由香港输入的对资本家、老瞕等的通称。

趣的广东粤语俚语

【下阑】 原指饮食服务业中的下脚料,如鸡脚、菜头菜尾、锅巴、客筵吃剩菜肴之类。旧时按惯例均归伙计公有作为小费之类分享,渐扩大到指一切残余边角料。比如:“呢把(这捆)菜心,条条食得,症乜下阑!”

【口花花】 多嘴,随便信口开河乱说一通,带贬意。

【大石责死蟹】 “责”只取其音,本字原为“石乇”,古字,罕见,故不沿用;义为压。比喻小人物、下级,被大人物、上级利用地位、权势强制或压迫接受某种处置,含无可奈何和并不甘心的不满情绪。可用于自谓或谓人。

【易话为】 易办,好商量。比如:甲求乙筹借十万元办公司,乙说:“十万喈!易话为!”

【沙胆】 与“斗胆”xxx同用法。如:“你好沙胆!”

【化学】 作为俚词,是形容词,指徒有其表一触即坏,或不顶用,不耐用,名不符实。

【牛精】 形容词,指一个人的脾性暴躁、横蛮,动辄发火骂人甚至要打人。

【手作仔】 名词,建国前通用,今少用,义为手工操作的劳动者,是干手艺活人员的泛称。如泥水、木匠、补镬、铁工、杂活等。

【牙擦】 形容一个人爱表现自己,争说抢言,口不让人,甚至表现为嚣张、狂妄等作风。有时还可说成“牙擦擦”。

【牙烟】 形容词,危险的。如:“路窄车多,搭单车尾,太牙烟。”

【无搭霎】 意含儿儿戏戏、似真似假。不认真、无章法、太随随便便,态度不严肃等等。

【车大炮】 有广狭二义。广义,xxx,聊天,相当于四川人的“摆龙门阵”;狭义,说谎,吹牛。

【掟葫芦】 掟音丁柄切(deη),摔、掷xxx同车大炮、吹牛皮。

【扎扎跳】 意为xxx不安,躁动不定,一般因受刺激或遭突然事故所致。

【匀循】 指事物分布或结构状态,义为均匀。也借指人的精神状态,如:“傻傻得匀循又好呀!”

【无厘头】 从香港传入的流行俚语,形容词,义为“没来由的”、“不知所谓的”、“没意义”、“不实际”的。

【符】“符”原指道家“符篆”、“符咒”,画成某种图案符号或兼写上“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之类的文字,用以“作法治邪”、“请仙”及其他迷信活动。广州老百姓受道教、迷信影响者向来不少,于是产生了表示有术可治者谓之“有符”,无术可治者谓之“症符”。引申义为一点办法也没有。

【专登】 义近“故意”、“特意”、“存心”等,如:“ 系专登激我皍”(他是故意气我的)。

粤语主题总结 第7篇

冷巷街磚——陰濕(指人阴险狡黠)

四張白紙畫個狗頭——好大嘅面子

阿駝行路——中中地((意为甘居中游)

無星稱——唔知斤兩

无钩称——得把声(声与星同音)

菠蘿雞——靠粘(指爱占便宜的人)

沙xxx——有仔唔憂無老婆(指富裕地方人的自我优越感)

無鼻佬戴眼鏡——你緊佢唔緊

枕頭木虱——包咬頸

夜晚食青瓜——唔知頭定尾(指不知来龙去脉)

烏雞啄烏豆——烏啄啄(指不明就里)

炮仗頸——唔爆唔安落

打爛沙盆——問到篤(沙盆破裂後,裂纹会一直到达底部,引申寻根問底的意思)

法xxx個妹——發老姣

殯儀館大減價——抵死

沙蟬跌落地——粒聲唔出

阿崩吹簫——嘥氣

粤语主题总结 第8篇

广东高考学习方法

一、合理安排时间

首先你要清楚一周内所要做的事情,然后制定一张作息时间表。在表上填上那些非花不可的时间,如吃饭、睡觉、上课、娱乐等。安排这些时间之后,选定合适的、固定的时间用于学习,必须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完成 正常的阅读和课后作业。当然,学习不应该占据作息时间表上全部的空闲时间,总得给休息、业余爱好、娱乐留出一些时间,这一点对学习很重要。一张作息时间表也许不能解决你所有的问题,但是它能让你了解如何支配你这一周的 时间,从而使你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和娱乐。

二、学会预习

这就意味着在你认真投入学习之前,先把要学习的内容快速浏览一遍,了解新知识的大致内容及结构,以便能及时理解和消化学习内容。当然,你要注意轻重详略,在不太重要的地方你可以花少点时间,在重要的地方,你可以稍微放慢学习进程。

三、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时间,这也意味着在课后少花些功夫。课堂上要及时配合老师,认真做好笔记来帮助自己记住老师讲授的内容,尤其重要的是要积极地独立思考,跟得上老师的思维。

四、合理的规律

课堂上做的笔记要在课后及时回顾,不仅要复习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重要内容,还要复习那些你仍感模糊的认识。如果你坚持定期复习笔记和课本,并做一些相关的习题,你定能更深刻地理解这些内容,你的记忆也会保持更久。

五、学习环境

选择某个地方做你学习之处,这一点很重要。它可以是你的单间书房或教室或图书馆,但它必须是舒适、安静的。当你开始学习时,你应该全神贯注于你的功课。

不能情绪波动的时候学习。科学研究表明,在学习数学等理工学科的时候注意力非常难集中,所以在学习之前绝对不能有和同学争吵,或者兴奋的剧烈运动等等情绪。否则一时间无法集中注意力而无法进入学习状态。所以在学习之前要平静心态,集中注意力,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树立正确的考试观

平时测验的目的主要看你掌握功课程度如何,所以你不要弄虚作假,而应心平气和地对待它。或许,你有一两次考试成绩不尽如人意,但是这不要紧,只要学习扎实,认真对待,下一次一定会考出好成绩来。通过测验,可让你了解下一步学习更需要用功夫的地方,更有助于你把新学的知识记得牢固。

七、5D学习方法

四类经典学习方法是:正强化、负强化、消退、惩罚。

这四类方法都是主要的学习方法,有趣的是,同样的方法对不同性格的人的效果有差异,我们把比其他性格的人更容易接受这种方式的人称为特有效人群。xxx可博士的5D学习理论就是告诉我们哪些方法对哪些人更有效。 四类经典学习方法:

强化:能增强反应率的效果。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和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消退: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这一反应在今后发生的概率便会降低,称为消退。 惩罚: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

讲究效率的学习方法

一、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

晚上不要熬夜,定时就寝。早睡早起,可以把晚上的复习时间减少1个小时增加到早晨。中午坚持午睡,充足的睡眠、饱满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二、学习时要全神贯注

玩的时候痛快玩,学的时候认真学。一天到晚伏案苦读,不是良策。学习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补充一下能量,看一看绿化。学习之余,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学习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

三、坚持体育锻炼

身体是学习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再大的能耐也无法发挥。因而,再繁忙的学习,也不可忽视放松锻炼。有的同学为了学习而忽视锻炼,身体越来越弱,学习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这样怎么能提高学习效率呢?

四、学习要主动

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学基础不好,学习过程中老是有不懂的问题,又羞于向人请教,结果是很郁闷的,从何谈起提高学习效率。这时,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请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进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

五、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同学融洽相处

每天有个好心情,做事干净利落,学习积极投入,效率自然高。另一方面,把个人和集体结合起来,和同学保持互助关系,团结进取,也能提高学习效率。

六、注意整理

学习过程中,把各科课本、作业和资料有规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时,一看便知在哪。而有的学生查阅某本书时,东找西翻,不见踪影。时间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寻找中逝去。我认为,没有条理的学生不会学得很好。

七、学习分类

对于已学过的知识就应该掌握好并适时的做好复习,知识越多也就越不好分开,记忆遗忘的速度会很快,应该分类。把两大类分开就好,一是不易掌握的知识,要想完全掌握就一定要理解和不厌其烦的复习;二是完全靠自己的的记忆而掌握的。所以,一定要分开。

粤语主题总结 第9篇

1) 财政司叫邰正宵做财政司, 邰正宵叫财政司罗台证先,

财政司话俾邰正宵知, 要 罗台证先要搞掂财政先。

2)xxx过xxx, 话xxx个袋型,

xxx叫xxx过海改个袋型, 改成xxx个袋型。

3)xxx、xxx去搬云吞, xxx跟xxx去横滨,

xxx同xxx一齐去纹身 , 纹枝人参枝参有崩。

4)一个半罐是半罐,两个半罐是一罐;

三个半罐是一罐半,四个半罐是两罐;

五个半罐是两罐半,六个半罐是三满罐;

七个、八个、九个半罐,请你算算是多少罐。

粤语主题总结 第10篇

是非成日有,唔听自然无。

好女两头瞒,衰女两头搬。

宁欺白须公,莫欺鼻涕虫。

做死老亨,瘾死后生。

惊蛰落雨到清明,清明落雨唔得晴。

回南转北,冷到口唇黑。

未有羊城,先有光孝。未有河南,先有沥滘。

先雷后落,唔够洗镬。

早禾忌北风,晚禾忌雷公。

三长两短,衫长裤短。

趁佢病,攞佢命。

食无时候,居无窦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