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篆研究总结(3篇)

小篆研究总结 第1篇

唐代书法的繁荣不仅成就了楷书之尚法、草书之浪漫,同样也开创了篆书复兴昌盛的新局面,然而,书学界目前对唐代篆书的问题研究,仍局限于名家名作的范围,对近些年来出土的大量碑志篆文没有很好的整理与利用。在传统典籍之外,又通过对大量新出碑志篆书的调查、发掘和统计,重新整理了xxx篆书家160人的1400余件书迹作品,这些无疑大大丰富了唐代篆书固有的面貌。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书法发展史为线索,以石刻篆书为代表,对唐代篆书复兴成因、历史分期、风格特点、书法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以期对唐代篆书研究的深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唐代篆书取得如此成绩,非朝夕之事,而是“天时、地利、人和”诸因素促成的。首先,帝王对书法的重视和科举制度的提倡,带动了更多的人关注篆书,篆书的应用场合较前代亦有所增加。另有,古文经学的发展、碑志风行,加之书家新的审美标准也为篆书的复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为循规蹈矩的篆书提供了发展空间。唐代经济等的繁荣亦为篆书的发展提供了沃土,为书家才华施展提供了物质保障,现具体分析如下:

一、帝王对书法的重视与科举的提倡

唐代帝王与公卿大臣,大都重视书法且善书,并多有书迹传世。唐xxxxxx书法艺术,他大量购置历代书法书迹,xxx《古记》云:“xxx皇帝肇开帝业,大购图书,宝于内库。xxx、xxx、芝弟昶、xxx之父子书四百卷,xxx、魏、晋、宋、xxx三卷。贞观十六年十二日,装成部帙,以‘贞观’字印印缝。”可见其对书法的重视,《书后品》云:“xxx,小篆飞白,宽博敏丽,xxx贵之。”

二、古文经学

xxx经学和古文经学,是西汉末年形成的经学研究中的两个派别。所谓“xxx”和“古文”,最初只是指两种字体。“xxx”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古文”是指战国时的六国文字,与汉代通行的隶书不同。自西汉晚期开始,xxx理秘籍,并建议朝廷置《古文尚书》、《毛诗》、《逸礼》《春秋xxx传》博士,遭xxx反对,xxx写了《移让太常博士》一文,从此开始今古文经学之争。今古文学之争虽始于西汉末年,但其争斗的高峰却在东汉。在这场斗争中,古文经学日益抬头,在民间流传甚广,并逐渐占据优势。xxx篡汉建立新朝后,xxx国师,号“嘉新公”,古文经学得立于学官。古文经学和xxx经学的争论于唐代出现了两个代表人物,xxx达和xxx。唐xxx诏使国子祭酒xxx达统一异说纷纭的南北经说,撰定《五经正义》一百八十卷,使明经取学者屏弃今古文的门户之见,自出新意。xxx的代表作品是《周礼注疏》、《仪礼注疏》。这些作品最大的特点为混合xxx学派和古文学派的论述与论据,把二者的矛盾加以调和。古文经传重通小学,明诂训,古文经学者对文字、音韵、训诂作了精深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学术观点,撰为着述,xxx着《方言》xxx着《说文解字》等,皆有相当程度的科学性。古文经学的发展促进了小学的建立,由于古文经学重文字、训诂的研究,汉以后,小学又称训诂之学。古文经学兴盛,成为魏﹑晋﹑六朝﹑隋﹑xxx经学的主流。进而小学在六朝隋唐时代也随之发展。另外,唐代书法兼及小学,很多书家都兼善篆书。xxx冰以小学着名,有“仓颉后身”之誉。xxx舆《玉箸篆志所谓“其格峻,其力猛,其功备,光大于秦相(xxx)有倍”者,堪称有唐一代之“字宝”。另有xxx度精小学,能作古文、大篆、小篆等十体书。xxx度,《宣和书谱》卷二载:“精于小学,动不离规矩;至于推原字画,使有指归,横斜曲直,偏旁上下,必就楷则。

三、碑志风行

碑,xxx之,乃所有文字刻石之总称,囊括刻石、摩崖和墓碑等数种形制。最初石碑上并无文字,不具纪念意义。后来人死入葬时,于墓坑旁树立石碑,并凿孔于碑上,用以系绳徐徐下棺。自东汉起,xxx铭的镌刻开始出现,“立碑述德”开始出现并与日俱增。上自皇室,下至xxx纷纷树碑,以之留名。对此,xxx在《文心雕龙》中记载说:“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两汉时期墓前立碑已成习俗,碑文多鸿篇巨制。东汉末年,xxx曾严令禁碑,东汉时立碑奢靡铺张,人们竞相立碑留名,且互相标榜,掩盖了真正的高风亮节,且此风巨甚,隐患多多。其后魏晋两代亦因循此令,故而世间墓碑日渐缺稀。

四、书家的努力

唐朝结束了分裂和内战,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均至鼎盛时期。国力强盛,安定团结,南北交流,互取所长,中外贸易发达,产生了中外文化的大交流和大融合,打破陈规旧俗,造就了xxx之际的社会氛围。国家的强大成为士人昂扬的精神支柱,书法创作愈加活跃,名家辈出,名迹不绝于缕。唐代篆书有两种类型:一是铭石大字,碑、碑额、墓志盖、摩崖均有,以玉箸法最为普遍。玉箸,指小篆线条浑圆、粗细匀一者,xxx冰擅长。二是小字墨迹,垂画出锋,状若悬针。后代名家写各体《千字文》,亦或用此法。

来自: xxx > 《東方藝術》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龚鹏程|为何要恢复云篆书法?

《说文解字·叙》:“鸟虫书,所以书幡信(符节之类)也。”段注:“鸟虫书,谓其或象鸟,或象虫,鸟亦称羽虫也。”春秋时已有此种文...

视频课堂 | xxx书法|五级课程 02 认识篆书

视频课堂 | xxx书法|五级课程 02 认识篆书。这个书法课程,原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香港城市大学专业进修学院、香港书法专科学...

笔记版|xxx书法:508金文4

段玉裁又说:“大篆之名,上别乎古文,下别乎小篆而言。”在文字发展史上,大篆是古文和小篆之间的一种字体。籀文(也就是大篆)之前的文字,统称“古文”,xxx时,xxx厘正文字产生了小篆。章太炎...

刻石书法研究与创作系列展——汉隶十二品新探(三)

同理,对于官员的考核和选拔,虽然当时的_要求要全面掌握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鸟、虫书六种书体—即《汉书·艺文志...

书教•人物||毕业季,xxx教授三弟子集体亮相

xxx此类型的楷书款正是从浙派取法,加之其对边款处理上弱化了破碎的感觉,使得其边款更为劲挺而富有美感。唐代楷书结字严谨,崇尚法...

硬笔写篆字就练这个帖

硬笔写篆字就练这个帖。鉴于条件有限,硬笔书法要比毛笔书法方便的多,几乎随时随地都可以练。但是硬笔书法要写出韵味还是要临古人的帖...

快速认识篆文的方法—书法教程

快速认识篆文的方法—书法教程。学习篆书要掌握_六书_,重要的不是这个字属于_六书_中的哪一种,而是要了解篆字的...

汉字形体的演变及其对字源的否定

小篆研究总结 第2篇

经过统一规范的秦代篆书称小篆,又称“秦篆”,是当时官方推行的标准字体。关于小篆的产生,东汉xxx《说文解字-序》说:“xxx初兼天下,丞相xxx乃奏同之,罢其不与xxx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可见它是xxx等人在先秦的大篆的基础上,吸收并省改六国古文、统颁天下、统一文字的产物。因为“书同文字”的主张是xxx首先提出来的,其作《仓颉篇》作为推行小篆的范本,此外还留有《泰山刻石》《峄山刻石》等作品传世,历史上多认为小篆为xxx所创,所以又将小篆称作“斯篆”。把殷周以来的大篆简约、整理、统一为小篆,是对汉字自产生以来发展变化的一个总结。经过统一规范后的秦代小篆,结构更严谨,笔画更简洁,字形更匀称,是秦代和汉代前期通行的官方正体文字。但是它的使用范围还是有限的,主要是在比较郑重的场合使用。汉代xxx人据秦时文字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秦书八体”,包括小篆、大篆、隶书、刻符、摹印、署书、殳书和虫书。xxx先生认为“八体”中,大篆指先xxx字,xxxxxx,隶书是当时的俗体,而刻符、摹印、署书、殳书都是小篆在实际中的特殊用字,虫书则是篆书的一种变体,用于装饰。所以,除了秦代留下刻石以外,当时的虎符、诏版上的铭文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秦代小篆的面貌。

小篆研究总结 第3篇

篆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书体发展中它出现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汉代篆书广泛出现于简、帛、碑、铜器、砖、瓦、陶、印章等等,表现为文化传承功能、地位象征功能、装饰美化功能。在汉代文化历史、审美思想的影响下,篆书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xxx统一六国之后,xxx采用了丞相xxx的建议,在文字政策上“罢其不与xxx合者”,以秦系文字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秦代篆书最具代表性的书法作品就是xxx所写的泰山、峄山、琅琊台、会稽、之罘等刻石。xxx是法家人物的代表,法家之于审美采取的是“好质而恶饰”的主张,反对各种形式的装饰。这也正是xxx小篆“省大篆之繁缛以趋简易”、笔画粗细均等、结体平正匀齐的原因。

秦亡xxx,汉初采用了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治国,汉武帝时又采用了xxx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法家的审美思想相比,道家审美观超越了功利性的羁绊,而儒家审美观则强调了文(饰)与质的辩证统一关系。讲实用性也讲审美性,这是汉代美学思想对于秦代美学思想的突破,也是汉代艺术繁荣发展的一个原因。

如果说以道、儒思想取代法家思想促使汉代审美趋于开放,那么,地域文化对于汉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xxx先生在《美的历程》一书中说到:“其实,汉文化就是楚文化汉起于楚地,xxx、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国地区。楚汉浪漫主义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并与它相辅相成的中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它是主宰两汉艺术的美学思潮。”

与北国文化不同的是这种弥漫着浪漫主义色彩的南国楚文化,充满了想象、神人交织、赤兔金鸟、羽人戏龙就像屈原《离骚》中所说的那样,“佩缤纷其繁饰兮,芳霏霏其弥章”。注重雕饰、充满想象,是其显著的审美特征。汉赋、汉帛画、汉雕塑、汉画像石等无不彰显着这种缤纷浪漫的情怀。

书法也是如此,汉代篆书线条一改秦篆的“玉箸”式样,提按波变,跌宕流动,充满了节奏变化。起笔时或藏或露,少有雷同;收笔处或作悬针,或为垂露,姿态万千;转折处或提或按,方圆兼备,虚实相生。xxx文更能随形布势,随意生态,活泼多变。缪篆屈曲回环,鸟虫篆,笔画作鸟、虫、鱼状,更是将篆书的装饰意味、浪漫色彩发挥到了极致。

“圣人立象以尽意”,汉代xxx丽的篆书,所表达的正是汉代追求浪漫、重视装饰的审美追求。森严的xxx化之“法”与浪漫的楚文化之“意”在汉代篆书里交融,开创了中国书法史上辉煌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