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静电场公式总结 第1篇
大学物理下归纳总结
电学 基本要求:
1.会求解描述静电场的两个重要物理量:电场强度E和电势V。 2.掌握描述静电场的重要定理:xxx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公式内容及物理意义)。
3.掌握导体的静电平衡及应用;介质的极化机理及介质中的xxx定理。 主要公式:
一、 电场强度 1
计算场强的方法(3种)
1、点电荷场的场强及叠加原理
??Qir
点电荷系场强:E??3
i4??0ri?
连续带电体场强:E??
?rdQ
Q4??r30
(五步走积分法)(建立坐标系、取电荷元、写dE、分解、积分)
2、静电场xxx定理:
物理意义:表明静电场中,通过任意闭合曲面的电通量(电场强度沿任意闭合曲面的面积分),等于该曲面内包围的电荷代数和除以?。
对称性带电体场强:
3、利用电场和电势关系:
?Ex ?x
二、电势 电势及定义:
1.电场力做功:A?q?U?q?
l2l1
??E?dl
2. 静电场安培环路定理:静电场的保守性质
物理意义:表明静电场中,电场强度沿任意闭合路径的线积分为0。
???B?
3.电势:Ua??E?dl(Up0?0);电势差:?UAB??E?dl
电势的计算:
1.点电荷场的电势及叠加原理
Qi4??0ri
点电荷系电势:U??
(四步走积分法)(建立坐标系、取电荷元、写dV、积分) 2.已知场强分布求电势:定义法
??v0
V??E?dl??E?dr
三、静电场中的导体及电介质
1. xxx电平衡条件及静电平衡下导体的性质
2. 了解电介质极化机理,及描述极化的物理量—电极化强度P, 会
???
用介质中的xxx定理,求对称或分区均匀问题中的D,E,P及界面
处的束缚电荷面密度?。
3. 会按电容的定义式计算电容。
磁学 恒定磁场(非保守力场) 基本要求:
1.熟悉xxx萨伐尔定律的应用,会用右手螺旋法则求磁感应强度方向;
2.掌握描述磁场的两个重要定理:xxx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公式内容及物理意义);并会用环路定理计算规则电流的磁感应强度;
3.会求解载流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
4.理解介质的磁化机理,会用介质中的环路定律计算H及B.
主要公式:
1.xxx萨伐尔定律表达式
1)有限长载流直导线,垂直距离r
(其中?和?分别是起点及终点的电流方向与到场点连线方向之间的夹角。)
无限长载流直导线,垂直距离r
半无限长载流直导线,过端点垂线上且垂直距离r
处磁感应强度:
2)圆形载流线圈,半径为R,在圆心O
半圆形载流线圈,半径为R,在圆心O
3)螺线管及螺绕环内部磁场 自己看书,把公式记住 2.磁场xxx定理:
无源场)(因为磁场线是闭合曲线,从闭合曲面
一侧穿入,必从另一侧穿出.)
物理意义:表明稳恒磁场中,通过任意闭合曲面的磁通量(磁场强度沿任意闭合曲面的面积分)等于0。
3.磁场安培环路定理
有旋场)
物理意义:表明稳恒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沿任意闭合路径的线积分,
等于该路径内包围的电流代数和的?倍称真空磁导率
4. 洛伦兹力及安培力
1)洛伦兹力: F?qv?B(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2)安培力:F??Idl?B(方向沿Idl?B方向,或用左手定则判定)
积分法五步走:1.建坐标系;2.取电流元Idl;3.写dF?IdlBsin?;4.分解;5.
积分.
3)载流闭合线圈所受磁力矩:
???
M=m?B(要理解磁矩的定义及意义)
5.介质中的磁场
1)介质的磁化机理及三种磁介质
2)有磁介质的安培环路定理
电磁感应 基本要求:
1. 理解xxx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的内容及物理意义;
2. 会求解感应电动势及动生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了解自感及互
3. 掌握xxx韦方程组及意义,了解电磁波。 主要公式:
1.xxx第电磁感应定律:???d?,会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动势方
?B??dl??(vBsin?)dlcos?? 2.动生电动势????v
物理静电场公式总结 第2篇
【关键词】静电场;能量;适用范围
0.引言
很多文章与教材中都涉及了静电场能量公式,然而都没有详细说明电场能量与电势能这两种形式所适用的确切范围。如下题(例)在求解问题时就存在着不妥。
如图1 所示,设电容器的两个带电极板面积为S,分别带电+q和- q ,板间距为x,求二板间“相互作用能”。
图1 平行板电容器
取坐标轴x轴与二板垂直,坐标原点在下极板上。设上极板为研究体系(体系1),下极板为外部体系(体系2),并取下极板产生的电势?的参考点在坐标原点。那么用电势表达的静电场互能公式W=?ρ?dV(1)求得W=x此结果是否正确姑且不说,我认为所使用的公式(1)不妥。因为若按此类理解,也可应用电势表达静电场互能的另一公式W=?ρ?1dV(2)来求解(本文将给出?ρ?2dV=?ρ2?1dV的证明) ,其中?1为研究体系(上极板)产生的势。因为在同一问题中,若用不同的互能公式求解,再将结果进行比较时,电势参考点应取同一个(坐标原点),即?1在下极板处也为零,从而有Wi=0。同一问题,所得互能不同(两种求法参考点相同),在处理该问题时认识有误。通过分析可知,其错误是没有弄清公式的适用范围。
1.一些能量公式用于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时所得结果不唯一的根源
上述平行板电容器是在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模型上建立起来的。按上面的思路,计算该情形互能会算出不唯一的矛盾结果。究其根本,是因为上述所用公式的适用范围与问题中所使用的物理模型的适用范围不相协调所致。众所周知,对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这样的理想物理模型,其适用范围不含无限远点。因为在无限远处看,带电平面不可能无限大,都应是有限大小的;同理,无限大均匀带电模型,只可以是在近点范围观测和抽象出来的结果。即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与无限远点不能同时出现在同一问题中。现在我们再从有关教材出发,回顾总能Wt、互能Wi和自能Ws之间的关系及其物理含义。静电场总能公式若用场强表达为Wt=?E·DdV(3)
利用矢量分析,式(3)又可写为Wt=?ρ?dV-?D·dS(4)
其中S是V的边界面。因为Wt是静电场总能量,所以可将V取成整个空间,即S 在无限远。对于电荷分布在有限范围内的情形,若取无限远为电势零点,即?S=0,而D~1/r2,面积S~r2,面积分当r∞时趋于零,则由式(4)得
Wt=?ρ?dV(5)若取有限远r0点当做电势零点,由于ф~(1/r-1/r0) , D~1/r2,而面积S~r2,所以当r∞时面积分不再趋于零,则此时Wt≠?ρ?dV可见,当取无限远为电势零点,并整个空间都是模型的适用范围时,式(5)才成立。
下面再证明式(1)和(2)相等,同时也能进一步说明其适用范围与例模型的适用范围不相协调。若用 ф1和ρ1分别为研究体系的所产生的势和电荷分布;用ф2和ρ2分别表示外部体系的所产生的势和电荷分布。当取无限远为电势零点时,式(5)可写为Wt=?(ρ1+ρ2)(ф1+ф2)dV(6)则互能和自能分别为W=?ρ?2dV+?ρ2?1dV(7)、W=?ρ?1dV+?ρ2?2dV(8)
推广到一般情况, Wt、Wi和Ws的物理意义为:设带电体系由若干个带电体组成,带电体系的总静电能Wt由各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能Wi每一个带电体的自能Ws组成;把每一个带电体看成一个整体,把各带电体从无穷远移到现在位置所作的功,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能;把每一个带电体上的各部分电荷从无限分散的状态聚集起来时所作的功,等于这个带电体的自能;而式(6)、(7)和(8)都是取了无限远为电势零点的结果。对整个空间都适用的物理模型,其电荷分布(以体分布为例,点、线、面分布与此相近,不再赘述) 应在有限范围。若电荷分布在有限范围,可取无限远为电势零点;反之,如果分布在无限远处的是无限多电荷,就不能选无限远为电势零点。设电荷分布在有限空间,取真空中的无限远为电势零点(只有取真空中的无限远为电势零点,才可下述表示),则研究体系和外部电荷体系所产生的势分别为:?1=?(9)、?2=?(10)把式(9)和(10)代入式(7),即可证得Wt=?ρ1?2dV=?ρ2?1dV(11)现在又可看出,只有对可取无限远为电势零点的物理模型,式(1)、(2)、(5)和式(6)~(11)才成立。由以上分析可知,例出现的错误是将取了无限远为电势零点、且只适用于整个空间的静电场能量公式用于了不能取无限远为电势零点、也不适用于整个空间的物理模型(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的结果。而且例用式(1)求得的均匀带电平行板电容器的能量也不是相互作用能Wi,严格讲,它是电势能。
2.两种静电场能量公式的等价性
静电场能量公式可以写作
U=??dVdV可进一步写为U=??dVdV'
设φ(r)=?dV'则U=?ρ(r)φ(r)dV
由真空中的xxx公式?·E= E=-?φ
可得静电场的泊松公式-?2φ=
将上式带入静电荷的能力公式U=?ρ(r)ρ(r)dV可得U=?-εφ(r)?2φ(r)dV
由-?2φ=带入,得U=?EdV
可见两个计算静电场能量的公式U=??dVdV'和U=?EdV是等价的。
两电荷组成的电场的总能量
电场的能量是根据能量分布在整个电场中,各处的(下转第273页)(上接第264页)能量体密度为U=
计算得到总的能量为U=
2dV
两个带电体所形成的的合场强为应该是各电荷分别产生场强 1,2的矢量和,即=1+2将合场强带入总的能
U=?
2dV=?(1+2)2dV
2dV+=?
2dV+=?21·2dV
因此U1=?
12dV、U2=?
22dV、U12=?21·2dV
U1、U2是二带电体所具有的固有能量,U12二者的相互作用能,因为此种能量的计算方式和利用点电荷计算能量的公式是等价的,所以相互作用能还可写成
U12=
12+
22≥2
·2,所以U总是大于0的,但是相互作用能U12=( U12=?21·2dV)的正负却是由两个带电体的带电情况而定。
假如两个点电荷是±q,那么相互作用能是负的。从上面的公式可知,相互作用能U12=(U12=?21·2dV)是总能量一部分,而系统的总能量U=?E2dV与±q之间的相互作用能U12=表面上看不相容,其根本原因是因为二者的意义不同。 [科]
【参考文献】
[1]田晓岑.二静电体系相互作用力与相互作用能一般关系的正确表达式[J].大学物理,2003,22(10):20~1.
物理静电场公式总结 第3篇
1、定义及意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电功率。电流做功不仅有大小而且有快慢之分。用电器的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电功率大的用电器只能说明用电器电流做功快,并不表示电流做功的多少。
2、公式:P=W/t=UIt=UI,该公式适用于任何电器。
3、单位:xxx(W),千瓦(kw)
4、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额定电压是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额定功率是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5、测小灯泡的电功率:(1)实验原理;(2)实验电路图;(3)实验步骤;(4)数据处理。
物理静电场公式总结 第4篇
大学物理下归纳总结
电学 基本要求:
1.会求解描述静电场的两个重要物理量:电场强度E和电势V。 2.掌握描述静电场的重要定理:xxx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公式内容及物理意义)。
3.掌握导体的静电平衡及应用;介质的极化机理及介质中的xxx定理。 主要公式:
一、 电场强度 1
计算场强的方法(3种)
1、点电荷场的场强及叠加原理
??Qir
点电荷系场强:E??3
i4??0ri?
连续带电体场强:E??
?rdQ
Q4??r30
(五步走积分法)(建立坐标系、取电荷元、写dE、分解、积分)
2、静电场xxx定理:
物理意义:表明静电场中,通过任意闭合曲面的电通量(电场强度沿任意闭合曲面的面积分),等于该曲面内包围的电荷代数和除以?。
对称性带电体场强:
3、利用电场和电势关系:
?Ex ?x
二、电势 电势及定义:
1.电场力做功:A?q?U?q?
l2l1
??E?dl
2. 静电场安培环路定理:静电场的保守性质
物理意义:表明静电场中,电场强度沿任意闭合路径的线积分为0。
???B?
3.电势:Ua??E?dl(Up0?0);电势差:?UAB??E?dl
电势的计算:
1.点电荷场的电势及叠加原理
Qi4??0ri
点电荷系电势:U??
(四步走积分法)(建立坐标系、取电荷元、写dV、积分) 2.已知场强分布求电势:定义法
??v0
V??E?dl??E?dr
三、静电场中的导体及电介质
1. xxx电平衡条件及静电平衡下导体的性质
2. 了解电介质极化机理,及描述极化的物理量—电极化强度P, 会
???
用介质中的xxx定理,求对称或分区均匀问题中的D,E,P及界面
处的束缚电荷面密度?。
3. 会按电容的定义式计算电容。
磁学 恒定磁场(非保守力场) 基本要求:
1.熟悉xxx萨伐尔定律的应用,会用右手螺旋法则求磁感应强度方向;
2.掌握描述磁场的两个重要定理:xxx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公式内容及物理意义);并会用环路定理计算规则电流的磁感应强度;
3.会求解载流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
4.理解介质的磁化机理,会用介质中的环路定律计算H及B.
主要公式:
1.xxx萨伐尔定律表达式
1)有限长载流直导线,垂直距离r
(其中?和?分别是起点及终点的电流方向与到场点连线方向之间的夹角。)
无限长载流直导线,垂直距离r
半无限长载流直导线,过端点垂线上且垂直距离r
处磁感应强度:
2)圆形载流线圈,半径为R,在圆心O
半圆形载流线圈,半径为R,在圆心O
3)螺线管及螺绕环内部磁场 自己看书,把公式记住 2.磁场xxx定理:
无源场)(因为磁场线是闭合曲线,从闭合曲面
一侧穿入,必从另一侧穿出.)
物理意义:表明稳恒磁场中,通过任意闭合曲面的磁通量(磁场强度沿任意闭合曲面的面积分)等于0。
3.磁场安培环路定理
有旋场)
物理意义:表明稳恒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沿任意闭合路径的线积分,
等于该路径内包围的电流代数和的?倍称真空磁导率
4. 洛伦兹力及安培力
1)洛伦兹力: F?qv?B(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2)安培力:F??Idl?B(方向沿Idl?B方向,或用左手定则判定)
积分法五步走:1.建坐标系;2.取电流元Idl;3.写dF?IdlBsin?;4.分解;5.
积分.
3)载流闭合线圈所受磁力矩:
???
M=m?B(要理解磁矩的定义及意义)
5.介质中的磁场
1)介质的磁化机理及三种磁介质
2)有磁介质的安培环路定理
电磁感应 基本要求:
1. 理解xxx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的内容及物理意义;
2. 会求解感应电动势及动生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了解自感及互
3. 掌握xxx韦方程组及意义,了解电磁波。 主要公式:
1.xxx第电磁感应定律:???d?,会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动势方
?B??dl??(vBsin?)dlcos?? 2.动生电动势????v
静电场重要公式一、库仑定律 二、电场强度 三、场强迭加原理点电荷场强 点电荷系场强 连续带电体场强 四、静电场xxx定理五、几种典型电荷分布的电场强度均匀带电球面均匀......
1位矢:rr(t)x(t)iy(t)jz(t)k 位移:rr(tt)r(t)xiyjzk 一般情况,rr rdrdxdyi速度:limt0tdtdtdtdd2r2加速度:alimt0tdtdtdzjkxiyjzkdtd2xd2yd2zi2j2kxiyjzk dt2dtdtd 圆周运动角速度......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和xxx运动定律平均速度 v=△r△t 瞬时速度 v=lim△r△t0△t=drdt 速度v=lim△rds△t0△tlim△t0dt 平均加速度a=△v△t 瞬时加速度(加......
静电场小结一、库仑定律二、电场强度三、场强迭加原理点电荷场强点电荷系场强连续带电体场强四、静电场xxx定理五、几种典型电荷分布的电场强度均匀带电球面均匀带电球体均......
大学物理电磁学公式总结 第一章(静止电荷的电场)1.电荷的基本性质:两种电荷,量子性,电荷守恒,相对论不变性。 2.库仑定律:两个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F ==3.电力叠加原理:F=ΣFi4.......
物理静电场公式总结 第5篇
公式:F = KQ1Q2/r^2(真空中静止的两个点电荷)
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其中比例常数K叫静电力常量,K = *10^9Nm^2/C^2。(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 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是:(1)真空,(2)点电荷。
点电荷是物理中的理想模型。当带电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带电体的线度时,可以使用库仑定律,否则不能使用。
物理静电场公式总结 第6篇
带着预习的问题听课,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能使听课的重点更加突出。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的不懂之处时,就非常主动、格外注意听,力求当堂弄懂。同时可以对比老师的讲解以检查自己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学习教师对疑难问题的分析过程和思维方法,也可以作进一步的质疑、析疑、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听完课,不仅能掌握知识的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而且能更好地掌握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很多同学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都会存在较大的疑惑,最终导致成绩不理想情况、考试中得不到高分的出现。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了解,每一门学科的学习都是存在一定方法和技巧的,之所以同学们现在的物理成绩或是效果不理想,和没有掌握恰当学习方式、提分技巧一定存在密切联系。特别是高中物理在高考中占据重要的分值,如果不能掌握其学习方法,就难以在考试中取得良好成绩。所以,希望通过本文的叙述,能对更多高中生的物理学习起到帮助作用和积极影响,使更多同学在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
物理静电场公式总结 第7篇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如白炽灯,电饭锅等。
(2)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
(3)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注: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这里体现了转换法的科学思想。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5、单位:(1)国际单位:A
(2)、常用单位:mA、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1mA=1000μA
6、测量:
(1)仪器:电流表
(2)方法:
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
㈡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危害: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表被烧坏。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流在0、6A~3A可测量,若被测电流小于0、6A,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流大于3A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物理静电场公式总结 第8篇
在进行物理学习的时候,需要关注到物理总结学习过程中所遭遇到的各种物理难点,从而采取有效举措解决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综合思考,培养自身发现问题与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高中学生应当拥有自己的错题集,尤其是对高三学生来说,错题集能够让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复习。而物理总结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过程,通过提纲挈领可以把散乱的知识点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帮助高中学生构成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比如,对于课堂中提到的物理定理关键性,如果把物理定理看成是建筑的图纸,图纸不完整就不能建设出宏伟的建筑,所以,物理定理学习对于高中物理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高中时期的物理定理必须要自身去体会和感悟,然后在使用和练习的过程中加深对其知识的理解。并且,要懂得使用物理定理分析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此一来,就可以亲身体验到物理知识的趣味性以及实用性。
物理静电场公式总结 第9篇
1. 利用静电的原理3种:
利用电场对带电微粒的吸引作用。实例:静电除尘原理。静电喷涂,静电植绒。静电复印的过程及原理(重点:带正电的静电潜像,带负电的墨粉,带正电的白纸);
利用静电产生的高压。实例:警棍、电蚊拍;
利用尖端放电。实例:负离子发生器。
2、防范静电的方法:
消除静电荷的积累。
实例:印染厂保持空气湿度。避雷针防止雷电危害。良好接地:起落架轮胎用导电橡胶制成。油罐车上的接地线作用。
物理静电场公式总结 第10篇
关键词: 数字归纳 高中物理 静电场 公式 关系
一、引言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静电场》是整个电磁学的开篇,有许多基础的概念,对后续知识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在高考中,本章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自江苏省独立命题以来,每年高考题中均考一道静电场的选择题,且难度较大。计算题中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与重力场、磁场的综合更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难点,学好本章内容已成为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然而很多高中生在学完本章后认为本章内容太难,概念多、公式多、关系也多,而且十分抽象难懂,记忆难,遗忘快,因而对本章的学习普遍存在畏难情绪。
二、数字归纳法在《静电场》中的优势
我从事高中物理教学多年,深刻认识到要想学好本章必须从最基本的概念入手,理解并掌握各个物理量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理清各量之间的关系,熟记一些结论才能轻松应对静电场问题。在分析老版教材与新版教材中各概念之间的关系及顺序后发现,老版教材在电势、电势差的定义上与新版教材有较大不同。新版教材中概念的确立更显得自然,易接受,因为新版教材在各量之间的关系上过渡更自然,跨度更适中。受其启发,我认为要想更清晰、深刻地理解静电场,应重点从关系入手,巧妙分类。我看过不少同行写的文章,其中普遍提到了分类处理,但由于本章的概念太多,即使分了类也不易xxx、记住,故结合学生的记忆特点,在分类xxx地使用一些数字,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静电场》章节的数字归纳应用
总体来说一章的内容可概括为:“一种方法”、“两个定律”、“两种性质”、“三类公式”、“八种关系”。由于学生对数字比较敏感,故总结中均用到了数字,其作用为使学生在课后理解时自我检查有没有重或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一种方法”即类比的方法
用好类比法有助于理解新的概念,新教材知识线索的设计非常有利于知识的类比。比如:等势面与等高线的;电容器和盛水容器,电容和盛水容器的截面积的类比;带电粒子垂直进入电场后的偏转运动与平抛运动的类比,等等。根据静电场与重力场的相似性,用类比推出静电场的一些性质,在类比电场强度的定义式后可得出电势的定义式。从而有助于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电势能变化时,只要分析电场力做功即可,这是一个基本的功能关系,解题时能够一针见血、快速突破。对于一些物理量的定义很多学生不太在意,总认为公式记住了,能做题就是了。其实不然,从表二中可以看出本章有好多这种比值定义的物理量,而且它们一般都有相同的特点,即该比值定义的物理量与定义式中的分子、分母无关,它是由电场自身决定的。并且可以把这个结论推广至其他章节,如加速度的定义式a=、电阻的定义式R=、电容的定义式C=等。巧妙地利用类比,把这些物理量归为一类,对于做一些概念性的判断题是非常实用的。
2.“两个定律”即电荷守恒定律和库仑定律
这两个定律在电场与静力学综合的问题处理上有重要的地位。库仑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的经典应用题在试卷上出现的频率很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两个定律比较熟悉的同学可以正确、快速地突破。也有库仑定律与动力学的综合题,以库仑定律为基础判断出两个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变化再由xxx运动定律求解,可见库仑定律是突破的关键。
3.“两种性质”与“三类公式”
“两种性质”即电场力的性质和能的性质。力的性质包括电场强度、电场力、电场线;能的性质包括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电场力做功。由于概念繁多,不易理清,故设计以公式辅助理解概念的方法,将公式分为三类,即“三类公式”——定义式、决定式、关系式。将电容器的公式也包含在内,可归纳如下:定义式:(1)电场强度E=,(2)电势φ=,(3)电势差U=,(4)电容C=;决定式:(1)真空中点电荷场强的决定式:E=k,(2)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式:C=;关系式:(1)电场力与场强的关系式:F=qE,(2)匀强电场电势差与场强的关系式:U=Ed,(3)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式:E=qφ,(4)电场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式:W=qU,(5)电势差与电势的关系式:U=φ-φ,(6)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式:W=-E。
将定义式与决定式放在一起,能更好地理解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在定义式中不能说与分子成正比与分母成反比;而在决定式中则清晰地表明了它的决定因素,故可以有正比、反比之说,从而能更深刻地理解概念。
4.关系
物理静电场公式总结 第11篇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摩擦起电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库仑(C)
元电荷e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物理静电场公式总结 第12篇
一、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努力完成教学进度。
二、加强高考研讨,实现备考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本学期,物理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时间较灵活。备课组成员将在教材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学法的设计、练习的安排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商讨,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商讨综合科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知识点和练习。二是针对物理课上的教学问题展开研讨,制定和及时调整对策,强调统一行动。另外,到外校取经,借鉴外校老师的经验,听取他们对高考备考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力求效果明显。三是多向老教师学习,多听他们的课,学习他们的课堂组织学习他们的教学思路,加强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水平
三、对尖子生时时关注,不断鼓励。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多给一点热爱、多一点鼓励、多一点微笑。
四、经常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让他们远离学习上的困扰,轻松迎战高考。五、构建物理学科的知识结构,把握各部分物理知识的重点、难点
物理学科知识主要分力、电、光、热、原子物理五大部分。
力学是基础,电学与热学中的许多复杂问题都是与力学相结合的,因此一定要熟练掌握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以便在复杂问题中灵活应用。力学可分为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以及振动和波。
静力学的核心是质点平衡,只要选择恰当的物体,认真分析物体受力,再用合成或正交分解的方法来解决即可。
运动学的核心是基本概念和几种特殊运动。基本概念中,要区分位移与路程,速度与速率,速度、速度变化与加速度。几种运动中,最简单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可直接解决;稍复杂的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只要将运动正交分解为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后,再运用匀变速公式即可。对于匀速圆周运动,要知道,它既不是匀速运动(速度方向不断改变),也不是匀变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不断变化),解决它要用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
力学中最为复杂的是动力学部分,但是只要清楚动力学的3对主要矛盾:力与加速度、冲量与动量变化和功与能量变化,并在解决问题时选择恰当途径,许多问题可比较快捷地解决。
振动和波是选考内容,这一部分是建立在运动学和动力学基础之上的,只不过加入了振动与波的一些特性,例如运动的周期性(解题时要注意通解,即符合要求的答案有多个),再xxx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等等。
电学是物理学中的另一大部分,可分为:静电、恒定电流、电与磁、交流电和电磁振荡、电磁波5部分。
静电部分包括库仑定律、电场、场中物以及电容。电场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但是电荷在电场中受力和能量变化是比较具体的,因此,引入电场强度(从电荷受力角度)和电势(从能量角度)描写电场,这样电场就可以和力学中的重力场(引力场)来类比学习了。但大家要注意,质点间是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而点电荷间有吸引力也有排斥力;关于电势能完全可以与重力势能对比:电场力做多少正功电势能就减少多少。为了使电场更加形象化,还人为加入了描述电场的图线———电场线和等势面,如果能熟练掌握这两种图线的性质,可以帮助你形象理解电场的性质。
场中物包括在电场中运动的带电粒子和在电场中静电平衡的导体。对于前者,可以完全按力学方法来处理,只是在粒子所受的各种机械力之外加上电场力罢了。对于后者要掌握两个有效的方法:画电场线和判断电势。
恒定电流部分的核心是5个基本概念(电动势、电流、电压、电阻与功率)和各种电路的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串并联关系。特别强调的是,基本概念中要着重理解电动势,知道它是描述电源做功能力的物理量,它的大小可以通俗理解为电源中的xxx电力将一库仑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极推至正极所做的功。对于功率一定要区分热功率与电功率,二者只有在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时才相等。欧姆定律的理解来源于功能关系,使用时一定要注意适用条件。
电与磁的核心是三件事:电生磁、磁生电和电磁生力,只要掌握这三件事的产生条件、大小、方向,这一部分的主要矛盾就抓住了。这一部分的难点在于因果变化是互动的,甲物理量的变化会引起乙物理量的变化,而乙反过来又影响甲,这一变化了的甲继续影响乙……这样周而复始。
交流电这一部分要特别注意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电压、电流、电功率的因果关系,对于已经制作好的变压器,原线圈的电压决定副线圈的电压(电压在允许范围内变化),而副线圈的电流和功率决定原线圈的电流和功率。
电磁振荡、电磁波部分的难点在于LC振荡回路中的各物理量变化,只要弄清电感线圈和电容的性质,明确物理过程,掌握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问题就不难解决。
在物理学科内,电学与力学结合最紧密、最复杂的题目往往是力电综合题,但运用的基本规律主要是力学部分的,只是在物体所受的重力、弹力、摩擦力之外,还有电场力、磁场力(安培力或xxx力),大家要特别注意磁场力,它会随物体运动情况的改变而变化的。
六、高三复习策略
1、全面复习,打好基础,降低难度,以不变应万变。高三复习要设法落实每一知识点,强化学科双基,只有强化双基才谈得上能力,谈得上多元目标。由于时间紧,带领学生复习应重在概念、理论的剖析上,侧重在核心和主干知识的基础上,落实每一个知识点。
物理静电场公式总结 第13篇
大学物理下归纳总结
基本要求:
1.会求解描述静电场的两个重要物理量:电场强度E和电势V。
2.掌握描述静电场的重要定理:xxx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公式内容及物理意义)。
3.掌握导体的静电平衡及应用;介质的极化机理及介质中的xxx定理。 主要公式:
一、 电场强度
计算场强的方法(3种)
1、点电荷场的场强及叠加原理
点电荷系场强:E?
?Qir4??0ri
连续带电体场强:E?
?rdQ4??0r
(五步走积分法)(建立坐标系、取电荷元、写dE、分解、积分) 2、静电场xxx定理:
物理意义:表明静电场中,通过任意闭合曲面的电通量(电场强度沿任意闭合曲面的面积分),等于该曲面内包围的电荷代数和除以?0。
对称性带电体场强:
3、利用电场和电势关系:
??U?x
?Ex
二、电势 电势及定义:
1.电场力做功:A?q0?U?q0?
l2l1
??E?dl
2. 静电场安培环路定理:静电场的保守性质
物理意义:表明静电场中,电场强度沿任意闭合路径的线积分为0。 ??
3.电势:Ua??E?dl
ap0
(Up0?0);电势差:?U
??E?dl
电势的计算:
1.点电荷场的电势及叠加原理
点电荷系电势:U?
Qi4??0ri
(四步走积分法)(建立坐标系、取电荷元、写dV、积分)
2.已知场强分布求电势:定义法
V??E?dl?
v0p
E?dr
三、静电场中的导体及电介质
1. xxx电平衡条件及静电平衡下导体的性质
2. 了解电介质极化机理,及描述极化的物理量—电极化强度P
???
的D,E,P及界面处的束缚电荷面密度?。
3. 会按电容的定义式计算电容。
会用介质中的xxx定理,求对称或分区均匀问题中
磁学 恒定磁场(非保守力场)
基本要求:
1.熟悉xxx萨伐尔定律的应用,会用右手螺旋法则求磁感应强度方向;
2.掌握描述磁场的两个重要定理:xxx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公式内容及物理意义);并会用环路定理计算规则电流的磁感应强度;
3.会求解载流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
4.理解介质的磁化机理,会用介质中的环路定律计算H及B.
主要公式:
1.xxx萨伐尔定律表达式
1)有限长载流直导线,垂直距离r
(其中1和2分别是起点及终点的电向之间的夹角)
无限长载流直导线,垂直距离r
半无限长载流直导线,过端点垂线上且垂直距离r
2)圆形载流线圈,半径为R,在圆心O
半圆形载流线圈,半径为R,在圆心O
3)螺线管及螺绕环内部磁场 自己看书,把公式记住
2.磁场xxx定理:
无源场)(因为磁场线是闭合曲线,从闭合曲面一侧穿入,必从另一侧穿出.)
物理意义:表明稳恒磁场中,通过任意闭合曲面的磁通量(磁场强度沿任意闭合曲面的面积分)等于0。
3.磁场安培环路定理
有旋场)
物理意义:表明稳恒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沿任意闭合路径的线积分,等于该路径内包围的电流代数和的?0倍0称真空磁导率
4. 洛伦兹力及安培力
???
1)洛伦兹力: F?qv?B(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2)安培力:F?
????
?Idl?B(方向沿Idl?B方向,或用左手定则判定)
积分法五步走:1.建坐标系;2.取电流元Idl;3.写dF?IdlBsin?;4.分解;5.积分.
3)载流闭合线圈所受磁力矩:
???
M=m?B(要理解磁矩的定义及意义)
5.介质中的磁场
2)有磁介质的安培环路定理
电磁感应
基本要求:
1. 理解xxx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的内容及物理意义;
2. 会求解感应电动势及动生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了解自感及互感; 3. 掌握xxx韦方程组及意义,了解电磁波。
主要公式:
1.xxx第电磁感应定律:???
d?dt
,会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动势方向。
???
2.动生电动势????v?B??dl?
?(vBsin?)dlcos??
?是v与B的夹角;
?是v?B的方向与L方向的夹角.?
注:感应电动势的方向沿v?B的方向,从低电势指向高电势。
3.感生电动势及感生电场:??4.xxx韦方程组及电磁波: ??E? dS?s
E感?dl??
??B?t
??dS;
?dV
B? dS?0
????B
E?dl????dS 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tS
H?dl?
J0?dS?
??D?t
?dS 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波动光学
基本要求:
掌握xxx双缝干涉、单缝衍射、劈尖干涉、光栅衍射公式;理解光程差的含义与半波损失发生条件及增透膜、增反膜原理; 主要公式:
1.光程差与半波损失
光程差:几何光程乘以折射率之差:??n1r1?n2r2
半波损失:当入射光从折射率较小的光疏介质投射到折射率较大的光疏密介质表面时,反射光比入射光有
?的相位突变,即光程发生
(若两束相干光中一束发生半波损失,而另一束没有,则附加的跃变。
的光程差;若
两有或两无,则无附加光程差。)
2.xxx双缝干涉:(D-缝屏距;d-双缝间距;k-级数)
条纹特征:明暗相间均匀等间距直条纹,中央为零级明纹。条纹间距?x与缝屏距D成正比,与入射光波长?成正比,
与双缝间距d成反比。
3.会分析薄膜干涉
例如增透膜增反膜,劈尖xxx环等
4.单缝衍射:(f-透镜焦距;a-单缝宽度;k-级数)
条纹特征:明暗相间直条纹,中央为零级明纹,宽度是其它条纹宽度的两倍。条纹间距?l与透镜焦距f成正比,与入射光波?成正比,与单缝宽度a成反比。
,?2?760nm红光) 6.光的偏振:(I为入射光强度,?为两偏振化方向夹角) ?
物理静电场公式总结 第14篇
一些学生由于初中物理基础不牢固,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感到困难,因此对物理学习不感兴趣,也不愿意主动去开展学习探究,不利于养成正确的物理学习方法。想要学好高中物理,一定要转变思想、端正态度,消除学习中的心理屏障,认真踏实的学好每个知识点,认真的分析和总结,收获学习中的每个惊喜,进而树立学习信心。学生要巩固初中物理知识,并且将教学中的难点以及重点问题划分出来,在充分理解知识后,开展自主思考。
同时,还要培养自身的学习意志,制定学习目标,综合考虑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总结物理学习技巧经验和学习方法,根据自身的物理实际水平,开展有针对性学习,并且留意身边的物理现象,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激发自身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摩擦起电”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我们要认真观察,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 与生活实际充分结合。又例如在学习电路知识的时候,要注重学习思路的拓展,提高自身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在理解知识本质的前提下,找到学习规律,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拓展解决思路,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物理静电场公式总结 第15篇
电磁学
1.定义:
??xxx和:
B=Fmax/qv;方向,小磁针指向(S→N);单位:特斯拉(T)=104xxx(G)
E=F/q0 单位:N/C =V/m
????
F=q(E+V×B)xxx公式
②电势:U?
??E?dr
????F????
电势差:U??E?dl 电动势:???K?dl(K?xxx电)
??q
③电通量:?e?
磁通量:E?dS?B
磁通链:B=NφB单位:xxx(Wb) B?dS??
??④电偶极矩:p=ql
-q l ??
? 磁矩:m=IS=ISn
⑤电容:C=q/U 单位:xxx(F)
*自感:L=Ψ/I
单位:亨利(H) *互感:M=Ψ21/I1=Ψ12/I2 单位:亨利(H) ⑥电流:I =
dq; *位移电流:ID =ε
d? 单位:安培(A)
⑦*能流密度: S?
2.实验定律
?①库仑定律:F?
E?B
??③安培定律:?0Idl?rQq?②毕奥—xxx定律:?dF=IdldB?r220
4?r4??0r
④电磁感应定律:ε
= –
d?B
动生电动势:??dt
???
(V?B)?dl
感生电动势:??
???
Ei?dl(Ei为感生电场)
*⑤欧姆定律:U=IR(E=j)其中为电导率
3.*定理(xxx韦方程组) 电场的xxx定理:
??q E?dS???q(E静是有源场)
E?dS?静
?0?0
磁场的xxx定理:B?dS?0 ???
E (感是无源场) E感?dS?0
???
B?dS?0(B稳
是无源场)
???
B?dS?0(B感是无源场)
?d?B电场的环路定理:E?dl??dt
E?dl?0 (静电场无旋) 静
生电场)
??d?B
(感生电场有旋;变化的磁场产生感E?dl??感dt
B?dl??0I (稳恒磁场有旋) 稳
安培环路定理:B?dl??0I??0Id 场)
4.常用公式
??d?e (变化的电场产生感生磁B?dl???00感
①无限长载流导线:B??0I 螺线管:B=nμ0I
2?r②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半径R?mV周期T?2?m
???
磁矩在匀强磁场中:受力F=0;受力矩M?m?B
③电容器储能:Wc=CU2 *电场能量密度:ωe=ε02 电磁场能量密度:ω=ε222
0E2
*电感储能:WL=1LI2 *磁场能量密度:ωB=1B 电磁场能流密度:S=ωV 0
④ *电磁波:C=
=×108m/s 在介质中V=C/n,频率f=ν=
0000
波动学
1.定义和概念
简谐波方程: x处t时刻相位 振幅
简谐振动方程:=Acos(ωt+φ) 波形方程:=Acos(2πx/λ+φ′)
相位——决定振动状态的量
振幅A——振动量最大值 决定于初态 x0=Acosφ
初相φ——x=0处t=0时相位 (x0,V0) V0= –Aωsinφ 频率ν——每秒振动的次数
圆频率ω=2πν 弹簧振子ω=k/m 周期T——振动一次的时间 单摆ω=g/l
波速V——波的相位传播速度或能量传播速度。决定于介质如: V=/ 光速V=C/n 空气V=B/
波的干涉:同振动方向、同频率、相位差恒定的波的叠加。 光程:L=nx(即光走过的几何路程与介质的折射率的乘积。
相位突变:波从波疏媒质进入波密媒质时有相位π的突变(折合光程为λ/2)。 拍:频率相近的两个振动的合成振动。
xxx:两列完全相同仅方向相反的波的合成波。
多普勒效应:因波源与观察者相对运动产生的频率改变的现象。 衍射:光偏离直线传播的现象。 自然光:一般光源发出的光
偏xxx(亦称线偏xxx或称平面偏xxx):只有一个方向振动成份的光。
部分偏xxx:各振动方向概率不等的光。可看成相互垂直两振幅不同的光的合成。 2.方法、定律和定理 ①旋转矢量法: 如图,任意一个简谐振动=Acos(ωt+φ)可看成初始角位置为?
φ以ω逆时针旋转的矢量A在x方向的投影。 相干光合成振幅: A=A12?A22?2A1A2cos??
其中:Δφ=φ1-φ2–(r2–r1)当Δ当φ1-φ2=0时,光程差δ=(r2–r1)
②惠更斯原理:xxx波的包络面为xxx前。(用来判断波的传播方向) xxx尔原理:xxx波相干叠加确定其后任一
点的振动。
④*马xxx定律:I2=I1cos2θ ⑤*布儒斯特定律:
当入射光以Ip入射角入射时则反射光为垂直入射面振动的
完全偏xxx。Ip称布儒斯特角,其满足:
tg ip = n2/n1
3. 公式
振动能量:Ek=mV2/2=Ek E= Ek +Ep=kA2/2 Ep=kx2/2= (t)
*波动能量:?
∝A2 ??2A2 I=?2??AV
*xxx:
波节间距d=λ/2 xxx波长λ0=2L
基频:ν0=V/λ0=V/2L; 谐频:ν=nν0
*多普勒效应:
V?Vs
机械波?'?V?VR?(VR——观察者速度;Vs——波源速度) 对光波?'?
C?Vr其中Vr指光源与观察者相对速度。
C?Vr
dsinθ=kλ(明纹) θ≈sinθ≈y/D 条纹间距Δy=D/
单缝衍射(夫琅禾费衍射):
asinθ=kλ(暗纹)
θ≈sinθ≈y/f
瑞利判据:
θmin=1/R =λ/D(最小分辨角) 光栅: dsinθ=kλ(明纹即主极大满足条件) tgθ=y/f d=1/n=L/N(光栅常数) 薄膜干涉:(垂直入射)
δ反=2n2t+δ0 δ0= 0 中
λ/2 极
增反:δ反=(2k+1)λ/2
增透:δ反=kλ
物理静电场公式总结 第16篇
关键词:静电场;能量;电势零点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0018701
1 引言
静电能能的分析与计算是电磁理论领域的主要问题之一。电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于处在其中的任何其他电荷都有力的作用。静电场的两个主要特征有:(1)当带电体在电场中移动时,电场力将对带电体做功;(2)处于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将受电场的作用而产生静电感应和极化现象。本文对不同形式计算公式的应用条件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分析电势零点对公式形式的影响。
2 静电能量几种不同的计算公式及其差异
静电能量几种不同的计算公式:
电磁场能量的一般表达式如下:
W=12∫(D・E+B・H)dV
(1)
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有n个点电荷时,这些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能表达式为:
W互=12∑ni=1iqi
(2)
其中:i是第i个点电荷所处的电势,不包含该点电荷自己的贡献。
将式2推广到电荷连续分布的情况下,可以推出电荷连续分布情况下的能量计算表达式:
We=12∫ρdV
(3)
再推广至带点导体系中,因为导体为等势体,故能量的表达式为:
W互=12∑ni=1iqi
(4)
其中:i是第i导体上的电势,此时它包含自身电荷的贡献,qi为第i个导体上的总电量。
除上述三个之外,还存在在外电场作用下小区域电荷产生的静电能。
U=12∫(ρ+ρe)(φ+φe)dV-12∫ρφdV-12∫ρeφedV
=12∫ρφedV+12∫ρeφdV
因为12∫ρφedV=12ρeφdV
即U=∫ρφedV
式(1)是点电荷与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能的表达式,而式(2)、(3)则是电荷系总能量的表达式。并且始终φI的意义也是不同的。我们只要紧xxx电能的定义才能正确理解以上各公式所表达的含义。
3 电势零点的选择与静电能计算的关系
电势是个相对的量,要确定某点的电势必须选定参考点,即电势零点从理论的角度上,电势零点的选择应该是任意的,然而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电势零点的选择却受到了限制。
点电荷静电能计算中电势零点的选取
如果选取某个源电荷本身的位置为零点电势,则会出现电场中任意点的电势是一个趋于无穷的值,这就没有意义了。因此,在计算点电荷产生的电势时,电势零点不能选在场源电荷(即点电荷处),而要选在除此之外的位置。
带电体中电势零点的选取
如果从无限远处看某带电体,那么此时就可以将带电体看成为一个点电荷,所以产生的场强近似为零,即在无限远处区域内,认为带电体是等势的。因此在计算电荷分布为有限的带电体在周围空间产生的电势时,一般选择无限远处一点为电势零点。这样电场中其他各点的电势就可以确定了。
无限大带电体中电势零点的选取
无限大带电体,比如“无限长”的导线,或者“无限大”的平面,“无限长”的圆柱面等带电体,这些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其上面的电荷分布延伸到无限远处,在计算这些带电体在周围空间产生的电势时,就不能选取无限远处为电势零点,而只能选取其周围一点有限远处为电势零点,利用电的相对性和电势差的绝对性来计算。
4 结论
(1)本文通过静电场能量的性质、特点,论述不用情况下,静电场能量的计算公式。各个公式具有不同的性质。
(2)本文阐述了电势零点在三种不同的情况下的选取情况。
参考文献
[1]xxx,xxx.电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2]谢桂香.静电场电势零点的选择[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2).26(1).
物理静电场公式总结 第17篇
1、定义:电流所做的功。
2、电流做功的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的过程,电功是电能转化的量度。电功是过程量,电流做功时,总伴随着能量状态的变化。电流通过用电器所做的功的数值与该用电器此时消耗的电能数值完全相同。
3、电功的公式及其变换式:W=UIt(变换式W=U2/Rt,W=I2Rt),即电流在某段电流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4、电功的单位;焦耳(J)、千瓦时(kwh)
5、电功测量: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的仪表。
物理静电场公式总结 第18篇
对于物理题目而言,主要包括基础知识概念题、图像型题和计算题,每种题型都会在选择、填空或大题中出现。每种题目都有其相应的学习技巧,针对基础知识概念题,学生要对概念有明确清晰的认识,对公式及其应用条件有准确的把握;对于计算题而言,学生首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运用好基本公式,抓住主干,对有效信息进行整合,并快速进行计算。对错题和经典型题进行归纳总结,对比不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在物理练习中很多 题型都是大同小异,这就要学生广泛练习,做好笔记,对比学习,方能举一反三。
物理静电场公式总结 第19篇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说明: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酸、碱、盐溶液中的电流是正负离子都参与定向运动。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电”与“带电”的区别
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导电体是导体;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
4、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
5、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
①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若每条支路不只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
②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③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或电源,则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
④观察结构法: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观察各用电器,若“首→尾→首→尾”连接为串联;若“首、首”,“尾、尾”相连,为并联。
⑤经验法:对实际看不到连接的电路,如路灯、家庭电路,可根据他们的某些特征判断连接情况。
物理静电场公式总结 第20篇
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为了对学习效果进行检测,每隔一段时间老师会通过考试的方式检查学习的效果。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对物理考试进行总结、归纳与反思是非常重要的。考试一方面对前一阶段学习的状况进行检测,同时,对能够对学习起到督促的作用。通过考后反思能够使我们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在今后物理学习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在物理考试后,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
审题不认真,看错题目条件;
计算错误,需要提高运算能力;
没有正确理解概念,存在知识漏洞;
书写不认真;
题目新颖,由于思维定式,造成失分。
通过认真反思试卷,我们可以清楚的明白自身思维与知识方面的欠缺,从而在今后学习与练习中有针对性,通过错题再练等方式,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物理成绩。
物理静电场公式总结 第21篇
电势能由电荷在电场中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叫电势能。
电势能具有相对性,通常取无穷远处或大地为电势能和零点。
由于电势能具有相对性,所以实际的应用意义并不大。而经常应用的是电势能的变化。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电荷的电势能减速少,电荷克服电场力做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加,电势能变化的数值等于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的数值,这常是判断电荷电势能如何变化的依据。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的计算公式:W = qU,此公式适用于任何电场。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由起始和终了位置的电势差决定。
电势是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在电场中某位置放一个检验电荷q,若它具有的电势能为ε,则比值ε/q叫做该位置的电势。
电势也具有相对性,通常取离电场无穷远处或大地的电势为零电势(对同一电场,电势能及电势的零点选取是一致的)这样选取零电势点之后,可以得出正电荷形成的电场中各点的电势均为正值,负电荷形成的电场中各点的电势均为负值。
电势相等的点组成的面叫等势面。等势面的特点:
a、等势面上各点的电势相等,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b、等势面一定跟电场线垂直,而且电场线总是由电势较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较低的等势面。
c、规定:画等势面(或线)时,相邻的两等势面(或线)间的电势差相等。这样,在等势面(线)密处场强较大,等势面(线)疏处场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