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数的总结(推荐4篇)

成数的总结 第1篇

这一节课,是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2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能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根据提供的素材,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通过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是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教学难点是数出几十九后面的一个数。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重难点和新课标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并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在做中学,通过充分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

2、师生合作,教和学渗透在一起,基于对学生课前的了解,上本节课之前,绝大部分学生都有口头数数的能力,但都是唱数,对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还是有困难,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数感还较低。因此,我采用了师生合作的方式来帮组学生对一百以内的数的认识。

3、自主实践,教学完学生数数之后,让学生数百羊图,先一个一个的数,再一十一十的数。比较两种数数方法的优劣,也加强了学生的数数能力,所学知识得到了应用。

4、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先由实物到抽象的教学数的组成。

本节课当然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首先情景图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它应该有激趣、铺垫、设疑三个方面的`作用,我只用了它其中的一个作用。然后教学过程中还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动手操作及思考。还有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要求 或任务时应说清楚,让每个学生都知道该怎么做,这点做得不够。这节课的练习设计不是非常好。等等。

总之,要上好一节课,不仅要专研教材,备好课,还应该多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做到课堂中多关注学生。

成数的总结 第2篇

教学目的

1.明确成数的含义。

2.能熟练的把成数写成分数、百分数。

3.正确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成数的理解。

2.成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1.成数的理解。

2.成数的计算。

教学准备:班班通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来表示。例如,报纸上写道:“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产二成”……

教师:同学们有留意到类似的新闻报道吗?(学生汇报相关报导)

【新课讲授】

1.介绍成数的含义,会把成数改写成分数,百分数。

(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xxx几,通称“几成”)

(1)刚才大家都说了很多有成数的发展变化情况,那么这些“成数”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增产“二成”,你怎么理解?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板书:

成数 分数 百分数

二成 xxx二 20%

(2)试说说以下成数表示什么?

①出口汽车总量比去年增加三成。这里的“三成”表示什么?

②北京出游人数比去年增加两成。这里的.两成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

2.运用成数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教材第9页例2: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2)分析题目,理解题意:

①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怎么理解?是以哪个量为单位“1”?

②找出数量关系式。

先让学生找出单位“1”,然后再找出数量关系式:

今年的用电量=去年的用电量×(1-25%)

③学生独立根据关系式,列式解答。

④全班交流。

方法一:350×(1-25%)=350×75%=350×(万千瓦时)

方法二:350×(1-25%)=350×75%=350×75/100=(万千瓦时)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答案:15000÷(1+20%)=15000÷(人)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成数的知识,你们对成数的知识有哪些了解?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反思:“成数”已经广泛应用于表示各行各业的发展变化情况。教学本课时要多联系实际讲解,列关系式时要多强调哪个量是单位“1”,加强学生的逻辑训练。

成数的总结 第3篇

本节课是在了解“成数与折扣”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大多数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新闻媒体、交往、购物等多少都有所接触、了解。但学生的这种认识还只是凭借生活经验产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和第5页例2,完成第5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及练习二的习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成数的意义,知道它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百分数的一些应用,像计算发芽率,出勤率,成活率,还有计算储蓄的利息等。今天我们来学习“成数”,板书课题;成数

成数常常用来说明农业的收成,比如说今年的xxx去上增产二成,苹果比去上减产一成,这“二成”和“一成”是用来说明收成情况的。

说明并板书;“一成”就是xxx一,改写成百分数就是10%;“二成”就是xxx二,改写成百分数就是20%。

xxx去年增产二成,也就是xxx去年增产xxx二,即百分之二十。下面让学生回答:

“苹果比去年减产一成,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苹果比去年减产xxx一,即百分之十。)

“油菜去年比前年增产三成,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油菜去年比前年增产xxx三,即百分之三十。)

二、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例1,让学生读题。提问:

“去年比前年多收了二成五,表示什么意思?”(多收了二成五,表示多收了25%。)

“怎样计算?根据什么?”学生口述。

教师板书算式:十×25%或者×(1十25%)

2.教学例2.

教师:你们在商店有没有看到过某某商品打几折出售?比如“运动服打八折出售”,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提问:

“衬衫打六折出售是什么意思?”(衬衫按原价的60%出售。)?“书包打七五折出售是什么意思?”(书包按原价的75%出售。)

出示例2,让学生读题,然后每个学生自己列式计算。

让学生说算式并说明根据。

教师板书算式:430—430×90%或者430×(1—90%)

三、课堂练习

1.做第5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先让学生自己做,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

“是怎样做的?根据是什么?”“还有别的做法吗?”

教师:根据题意可以看出,一个水壶的85%是元,所以这道题可以用方程

解,也可以直接用除法做。

用方程解,设:这个水壶的原价是2元。

85%×x=

x=30

直接用除法做,÷85%=30(元)。

2.做练习二的第1、2、5题。

指定学生每人口答一小题,其它学生核对。

3.做练习二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一起订正。订正时可以提问:“减产三成是什么意思?”

“去年收的萝卜是前年的百分之几?”(1—30%=70%。)

“怎样列式解答?”学生口述。

教师板书算式:15×(1—30%)或者15—15×30%。

4.做完上面的练习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练习二的第7题。

让学生独立做,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因为xxx大伯的xxx千克青菜是分两部分卖出的,其中是按每千克元卖出的,剩下的是打八折卖出的。所以可以先求xxx千克的卖了多少钱,再求剩下的卖了多少钱,最后再把两次卖的钱加起来,就是这些青菜一共卖了多少钱。

算式是:×xxx×十×xxx×(1一)×80%

四、作业

练习二的第3题和第6X题。

成数的总结 第4篇

成数在农业收成、平时的口头语中经常听到,只是成数到底是什么意思,学生不是很理解。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注重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导入创设了农业收成的情镜,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好数学,能解决大量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百分数应用题的兴趣。

导入环节不仅引发了新知的学习,更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感到,看似简单的对话,却蕴涵了几个数学问题,为研究成数、折扣应用题作了铺垫。学习成数概念时采用直接告诉,学生仿照现成的成数的意思,说一说所给成数的意思,再强化练习,使学生明白它与十分数与百分数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符合学情,也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刚开始,给学生对话,学生听了对话后,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对话中有数学问题,而是让学生找一找,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发现新知。当解决了“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根据对话中“某市2012年出境旅游人数为15000人次,比上一年增长两成”,让学生自己提数学问题,自己去解决。在解决问题时,又让学生找到突破口,只需把成数转化成百分数解决就行了,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加深了学生对百分数应用题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另外,善于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不拘泥于一种解法,有不同解法的,总是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讲不同的思路,使学生能真正地理解、掌握。

本课的练习有层次,形式新颖,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在以后的几节课中,我将采用这种方法,教学本单元的知识,以求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