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基础知识重点总结(热门4篇)

护理基础知识重点总结 第1篇

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为此,除外出进修学习外,主要靠平时刻苦钻研,在学习和教学中积累资料。近年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不少考题与临床病例、药理知识等联系紧密,这就要求相关专业教师不仅要学习本专业的有关资料,还要学习与本专业有关的科学知识及新进展,定期到医院进行临床实践,将书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教给学生“一杯水”的知识,教师就应具有“一桶水”知识的要求。

二、认真备课

(一)备大纲

教学大纲和CLEN考试大纲是指导教学的重要指南,是教学的依据,也是检查教学质量的标准及尺度。因此,在开课前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大纲,深刻认识外科护理学课程在整个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钻研外科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制定出全面的授课计划,要遵照大纲的要求,在钻研大纲的基础上,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树立正确的学术观点和思维方法等。

(二)备教材

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精选教材内容,努力做到“懂、透、融”。懂,即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概念要搞清楚;透,即在弄懂的基础上进一步搞清楚教材的组织结构和前后连贯的内容,分清重点和难点,熟练掌握;融,是把教材内容的目的性、系统性、思想性及科学性融合起来,努力做到融会贯通,才能得心应手,这是讲好课的重要基础工作。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了解考试的题型,掌握考试的重点及难点。

(三)备学生

我们钻研教材、备课、讲课的教学效果,最后要落实到学生,老师每节课讲到相关内容时,便会为学生指出重点、难点和考点,并让学生做上记录或标明记号。如此,在外科护理教学中恰当地渗透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里相关知识点和考点,做到巧妙结合,重点突出,难点简化。

(四)备教法

教师不仅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传授学习方法,教学生怎样获取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临床外科疾病的集训、见习以病案讨论、病例分析形式为主,培养学生按护理程序的护理工作方法,综合评估,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记忆,教会学生自己找到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及护理等方面的规律,掌握常用的护理操作规程,对症护理及特殊护理措施及技术。鼓励学生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五)备教具

教具富有说服力,形象逼真、生动具体、使用简便,易学易记,效果较好,可帮助学生消化和理解。教具有挂图、图表、标本、模型、实物、仪器、幻灯片、教学影片、录音、录像等,每节课使用什么样的教具,教师应在教案中列出,以便熟悉,到时携带,以免遗漏。

三、教师善于归纳总结

护理基础知识重点总结 第2篇

摘要:[目的]评价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learning,TBL)在心电监护仪培训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名护士作为对照组,规范心电监护仪培训中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BL);选取61名护士作为试验组,规范心电监护仪培训中采用TBL。比较两组培训前后成绩,采用问卷调查护士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试验组护士培训后成绩(87.05分±4.96分)高于对照组(80.03分±11.81分),85.2%护士对TBL教学方法满意。[结论]规范心电监护仪培训中采用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可增强护士主动学习意识,增强培训效果。

关键词:心电监护仪;使用方法;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培训

由于现代医疗技术设备的发展和病人病情的需求,心电监护仪已被广泛用于急危重症病人的病情观察。临床上大多数护士只是单纯地记录心电监护仪上的数值,因缺乏对数值真实意义的认知和缺乏心电图知识[1],所以不能早期发现病情变化。传统的护理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技能和团队精神的培养[2-3]。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team-basedlearn-ing,TBL)是2002年由美国教育学家LarryMiehaels-en创立的一种运用于团队中,以激发学习者实践性、创造性和灵活性为特点,帮助其完成学习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4]。TBL既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能力,又能克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BL)的一些缺点[5],在TBL教学模式中,教学者为指导者,实行学习者主动学习和小组教学策略,达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和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6]。目前,TBL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医学院校中广泛应用并得到普遍认可[7]。本研究将TBL教学模式运用于临床护士规范使用心电监护仪的培训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为我院使用监护仪的护士,将护士按照科室根据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按照N0级~N3级分批次进行单双号抽签,抽到单号的护士为试验组,抽到双号的为对照组,每组包括N0级、N1级、N2级、N3级护士,尽可能合理分组,同时保证组内成员的固定性。试验组61名护士采用TBL教学模式;对照组60名护士采用PBL教学方法,仅在练习时分组完成。

1.2方法

1.2.1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心电图图形识别部分和心电监护仪专业技能操作部分。由心内科护士长授课,负责讲授心电图图形识别理论知识和心电监护仪器技能操作。

1.2.2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PBL教学法:在会议室分次集中授课,听课护士签字,课前、课后集中考核。为保证教学质量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①改进教学的硬件设施,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专业基础理论与临床实例分析相结合。心电监护仪器操作内容采用心内科监护室护士培训内容,操作对象为医用仿真模拟人和真实病人。②授课教师认真备课,注重授课的实用性。③授课过程中着重培养护士的创新、临床思维与识别能力。④心电图教学内容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健康评估》结合心内科自编心电图入门口袋书。试验组教学法采用TBL教学法。方法如下:

1.2.2.1再分组

将61名护士随机分为8组,每组7名或8名护士。各小组成员推荐1名护士作为小组组长,负责协调组内成员的学习和工作安排。

1.2.2.2课前准备

授课教师在授课前1周将授课相关内容布置给组长,由各组小组长组织组内成员进行自主学习。

1.2.2.3课堂教学

①课前测试(10min):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制定10道选择题,开始前10min进行闭卷测试,了解护士的课前准备情况和自学能力并记录测试得分。

②课堂小组讨论(50min):着重选择典型性、实用性和逻辑性强的问题进行讨论。各小组在小组长带领下分工合作,各组员对分配到的相关问题参阅相关资料先独立思考,再分别对各自问题进行汇报。然后,小组内所有成员对共同疑问进行探讨并记录。最后,各小组组长对各组讨论情况进行汇报,所有组员均可对各组汇报情况提出相关疑问,也可对相关疑问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

③教师精讲:授课教师总结精讲,主要针对之前遗留下的疑难问题,不仅强化了知识还培养了护士的主动判断意识。

④实践操作:授课教师进行心电监护仪器相关操作技术的演练,特别是仪器故障情况的处理,因为故障报警声音大会引起病人家属和护士发生纠纷[8]。授课以分组的方式进行,成员间轮流进行技能操作,并交流操作心得。最后授课教师对相关疑点、难点进行系统讲解。

1.2.2.4重点回顾,查缺补漏

实践课结束后,教师通过评阅试卷分析护士较集中的错误和有代表性的问题,在2学时理论课中进行集中点评,再次对本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解释及强化,着重加强护士常用操作技术培训,包括常见故障排除、心电图知识、心电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等[9],确保学习质量。

1.2.3课后评价

比较两组护士培训后成绩。课后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护士对教学方法及效果的评价。最后由老师对TBL总体情况进行反馈和总结。调查问卷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①心电监护考核评分:分为心电图基础知识、图形识别能力和监护仪异常处理3个维度20个条目,每个条目设差、较差、一般、较好、好5个等级,分别计1分、2分、3分、4分、5分,总分20分~100分,总分≥60分为合格,总分≥80分为优秀。该量表对30名护士进行预调查,Cron-bach’sα系数为0.851。②教学方法评价:由教学作用、影响因素和满意度3个维度、12个条目组成,以“是”“否”回答。

1.2.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比较两组护士成绩;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培训前后成绩比较

2.2试验组护士对TBL教学方法的评价

3讨论

3.1TBL教学模式在临床运用中的认可度和可行性

心电监护仪被广泛应用于急危重症病人的病情监测,为病人病情观察和医生护士的医疗护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然而xxx等[10]的研究表明:低年资护士心电监护知识掌握率仅为32%。传统的关于心电监护仪知识培训是一种“填鸭式”教育,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尤其是在临床实践中面对真实病例时,个体学习的弊端尤为突出[11]。TBL教学法具有小组合作高效性和多重思维发散性的特点,学习过程包括事先准备、组内商量和组间讨论等,经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但掌握了专业知识,还锻炼了团队精神、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等[12]。本研究结果显示:85.2%护士对TBL教学法是满意的,认为TBL法能够提高自主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应用知识的能力,并有利于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的优化。临床护士由于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等原因,在使用心电监护仪的过程中,单纯地记录数值对出现心电监护仪干扰、无效报警等产生“报警麻痹”心理[13]。TBL教学模式提高了护士主动学习的意识,加深了对心电监护仪相关知识的多方位理解,并通过多种考核证实了护士不仅能够识别心电图图形变化,还会正确使用心电监护仪和处理仪器故障,保障了病人的安全,并为正确判断病人病情和给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

3.2TBL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95.1%和90.2%的护士认为护士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和课前准备是TBL教学效果主要的影响因素。课前准备不只学会重要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反思平时临床使用心电监护仪中的不足,比如不知道报警范围设定,在非抢救情况下不允许关闭报警功能[14]。护士在课前准备时要充分掌握该疾病在心电监护仪上可能出现的特异性表现并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选出典型病例,设计出合理的讨论题[15]。护士自身知识储备是影响TBL教学效果的一个因素。TBL是一种自主学习模式,要求护士在课前通过自学基本掌握基本知识,课堂上通过个人和小组测试进一步夯实对教学内容的掌握,通过针对性地练习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3.3TBL教学模式运用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问题

目前,TBL教学模式在国内临床护理培训中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首先,TBL教学模式并非适合所有教学内容,多数护士认为TBL在规范使用心电图的教学中所占比例不应过大[16]。一方面护士学历和个人资质差异较大,部分护士自学能力不足,学习投入程度不够可能不适应TBL;另一方面护理工作强度较大,业余时间少,学习的精力和时间不足可能不适应TBL。其次,实施TBL教师要扮演多种角色,包括学科专家、资源引导者和人物咨询者等多种角色,同时还要面对多个小组的学生,这对教师的知识、能力和课堂的驾驭能力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17]。

4小结

在临床护士专业知识培训中开展TBL教学具有可行性,鉴于TBL的独特优势,有必要在护理教学中引入和推广TBL。TBL教学对带教教师的要求会更高,除需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体系,掌握有关疾病发生发展的最新机制和治疗的最新进展,还要具备全新的教育理念。TBL教学对于提高护士主动学习意识、掌握专业知识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有一定效果,但要酌情使用。

参考文献:

[1]xxx.护士正确识别心电监护仪波形对心肌梗死病人护理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8):1680-1681.

[2]xxx,xxx,xxx,等.我国护理本科教育与现实差距的调查分析[J].全科护理,2011,9(9B):2426-2428.

[5]黄素群,xxx燕,xxx,等.关于PBL教学与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2):133.

[8]xxx,xxx,xxx英.品管圈在减少监护仪错误报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5,29(6C):2223-2224.

[9]xxx.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错误的原因及对策[J].医院管理论坛,2014,31(4):20-21.

[10]xxx,金丹,xxx利.低年资护士心电监护知识掌握情况调查[J].护理学报,2009,16(5B):13-14.

[11]高玲玲,xxx,xxx,等.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9):78-81.

[12]xxx,xxx槐,曾龙驿,等.在医学教育中引入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5(1):55-56.

[14]xxx.护理技术操作程序与质量管理标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34.

[15]xxx.心电监护仪使用监控[J].医院管理论坛,2013,30(1):37-38.

护理基础知识重点总结 第3篇

1 转变教学模式

由“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专业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精讲基本点、重点与难点,部分内容导入临床知识分析讨论,以问题引入教学内容。在实验课学时部分,授课老师先利用标本与尸体示教,然后让学生动手观察和操作、分组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这样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为学习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打好了基础。

2 教学内容合理安排

按照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注重其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把与护理技术操作密切相关的内容作为重点内容,结合临床详细讲述,注重临床护理知识的渗透。①基础护理操作应用解剖:浅静脉、深静脉注射及穿刺术的应用解剖;重要动脉体表搏动点及压迫止血部位的应用解剖;与姿势、及引流有关的应用解剖;与注射术有关的应用解剖。② 内科护理操作应用解剖:乙状结肠镜检术、纤维结肠镜检术、电子胃镜检术。③急救护理操作应用解剖:气管插管与环甲膜穿刺术、气管切开术、人工呼吸术、胸外心脏按压术、心内注射术和指压止血术等。④外科护理操作应用解剖:骨髓穿刺术、胸膜腔穿刺及其引流术、腹膜腔穿刺及其引流术、腰椎穿刺术和硬膜外穿刺术等。⑤妇产科护理操作应用解剖:阴道后弯穿刺术、子宫镜检查术等。⑥五官科护理操作应用解剖:眼底镜检查法、球结膜下注射术、泪道冲洗术、耳镜检查及外耳道冲洗术等。

3 教学方法的革新

在教学过程中打破教学常规,革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授课效果。

强化直观教学法、发挥直观教具教学的优势,重视护理应用解剖的实脸教学

充分发挥直观教具教学的优势,将多媒体技术、挂图与模型演示、标本观察与尸体解剖、活体标本观察等方式有机结合。重视实脸课教学,通过让学生对标本和尸体的观察,能够使学生掌握体腔内器官的形态、位置、体表投影、毗邻及肌肉、神经、血管等知识。①通过观察口、咽、食管、胃、直肠、肛管、鼻、喉、气管、支气管、输尿管、膀胱和男、女性尿道等管道的形态结构特点,掌握与插管技术有关的应用解剖学知识。②四肢浅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等是静脉注射常用的静脉,这些内容与临床护理工作联系紧密,应结合定位方法和注射部位进行详细讲述。③穿刺的定位原则是避免损伤内脏器官和血管、神经,故内脏器官的位置和毗邻关系比较重要。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可以先由教师在尸体上示教胸膜腔、腹膜腔穿刺和心包穿刺,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锻炼动手操作能力。

活体教学法的运用

护理基础知识重点总结 第4篇

授课类型

任课教师

内科护理

专业班级

授课日期、节次

一、教学课题:

第1章 绪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认知目标:

1.解释内科护理的基本概念。

2.描述内科护理学的常规护理。

3. 掌握内科疾病的分期护理和分级护理。

(二)能力培养目标:

能对病人进行合理的整体护理。

(三)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期望通过本次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目标地完成整理护理学习。同时认识到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是从爱与关怀开始的,进而培养学生关爱病人的品德。教会病人自我日常护理。树立以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的价值观。

三、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科学出版社《内科护理》教材紧扣护理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考试大纲。针对当前初中起点学生的生源状况和身心特点。①突出“三基”, 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②体现“三性”,即针对性、适用性、实用性。表现形式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xxx有典型病例,文中有重点提示,章后有复习思考题,以便于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的对象为本校本护班三年级的学生,该批学生对学习医学知识兴趣浓厚,求知欲强,此前她们已经学习了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基础课,也已经接触了部分诊断学以及基础护理学知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和自主学习能力,但学生很难将各门课联系起来,存在脱节现象,知识融合的能力有待提高,还未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

四、重点、难点:

重点:健康、护理、内科护理概念、内科护理学的常规护理、内科疾病的分期护理

难点:运用现代护理理论及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解决学习和临床护理中的实际问题

五、设计思想(教法学法):

教法:问题探究教学法

学法:理解记忆法

六、教学资源:

病例,图片,多媒体资料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旧课】

健康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例举医院现状,学生自身就诊经历,来引出临床、临床护理、内科护理等概念,提出重要性

【讲授新课】

一、内科护理学范围、内容

内科护理是认识和研究内科疾病病人的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特点,按照护理程序,实施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减轻痛苦、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

内科护理建立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之上,是临床护理中的综合学科,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

二、内科护理学的常规护理

安置新病人

遵医嘱进行等级护理

实施整体护理

密切观察病期变化

注重生活护理

做好药物治疗的护理

积极对症护理

配合各种检查及特殊治疗的护理

避免院内感染

正确进行健康指导

三、内科疾病的分期护理和分级护理

疾病的分期护理

急性病期

慢性病期

康复期

疾病的分级护理

特级护理

一级护理

二级护理

三级护理

四、内科护理的学习目的与方法

n 多观察

n 勤思考

n 多请教

n 重理解

n 积极讨论

n 做好笔记

【小结】

护理专业的学生将来要很好地完成上述角色任务,就必须努力学习内科护理,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掌握内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学习、工作态度,能运用护理程序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病人进行整体护理,为服务对象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服务

【达标检测】

【布置作业】

指导学生回忆前期学科所讲的健康概念

启发学生回忆自身就医经历,引出临床及临床内科等概念

进行目标展示

讲解概念

归纳总结,介绍内科护理学的内容,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门学科所学范围

精选病例,激发兴趣

精讲点拨,举例说明

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法,

同时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护理常见问题

归纳总结:

组织学生复习基础护理知识

归纳总结重点:

再次返回病例:

解决病人的问题

提出学习本学科的期许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制定护理措施

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几个问题

启发学生分析、讨论、应答。

预习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功能

回忆、回答健康的概念

回忆自身就医过程,理解内科护理的重要地位

整体把握学习梗概

进入情境,体会内科护理的每一步骤的护理要点,掌握重要内容

讨论热点问题及个人困惑

复习基础护理知识

掌握学习方法

以病例说明的方式总结本节要点

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