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古诗词赏析 第1篇
渔家傲
xxx
天接xxx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xxx问我归何处。
我报xxx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xxx吹取三山去!
这首《渔家傲》在xxx词集中风格独特,历来引人瞩目。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xxx先生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xxx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xxx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 ”,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这三句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xxx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在一般双叠词中,通常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并自成起结。过片处,或宕开一笔,或径承上片意脉,笔断而意不断,然而又有相对的独立性。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可称之为“跨片格”。“我报xxx嗟日暮”句中的“ 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xxx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 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远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下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 xxx ”、“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xxx,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著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xxx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xxx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文学家,她也有类似的感慨。
“九万里风鹏正举 ”,从对话中宕开,然仍不离主线。说“鹏正举 ”,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 ,由实到虚,形象愈益xxx,境界愈益恢宏。在大鹏正在高举的时刻,词人忽又大喝一声:“风休住,xxx吹取三山去!”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堪称大手笔。“xxx”,谓轻如蓬草的小舟,极言所乘之舟的轻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前后呼应,结构缜密。
渔家傲古诗词赏析 第2篇
渔家傲
xxx
天接xxx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xxx问我归何处。
我报xxx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xxx吹取三山去。
【翻译】
满天晨雾xxx,水天相接,天河正在转动,象无数的船儿在舞动着风帆。梦魂仿佛回到了天庭,天帝殷切地问我:你打算到何处去?
我告诉天帝,自己的前途茫茫,人又老了,空有一肚子才学,却毫无用处。九万里长空大鹏鸟正展翅高飞。风啊!千万别停息,快快将这一xxx直接送往蓬莱三岛去。
【鉴赏】
“天接xxx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用“接”“连”两字巧妙地将“天”、“xxx”、“晓雾”组合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画面,写出了动感,写出了气势。“星河”“转”和“千帆”“舞”写出了大气,写出了磅礴。在这磅礴大气之中,乘船人自然也就大气了。水天相接,星河欲转,船摇帆舞,既有生活的真实感,又有梦境的虚幻,虚实结合,巧妙无比。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xxx问我归何处。”写词人仿佛梦见天帝,天帝殷切地问她:“你打算到哪儿去呀?”看似平常一问,然而这温和与殷切同现实中置人民于水火、畏敌如虎狼、只顾自己一路奔逃的高宗皇帝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我报xxx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下阙开头写词人回答天地的问话,也是上下阕之间的过渡语。“xxx”、“日暮”是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嗟”,感叹自己虽然学习写诗,却不能有所成就,正如伍子胥“吾日暮途穷远”和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意念与过xxx,倾诉的是空有才华却遭逢时事不幸的苦闷。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xxx吹取三山去。”“九万里风鹏正举”与“天接xxx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形成了呼应。“九万里风鹏正举”语出《庄子·逍遥游》,词人化用此意足见其要决意脱离这使其有才能而不得施展的尘世,“风休住,xxx吹取三山去!”词人要借助于风力,去向理想的神仙境地。
渔家傲古诗词赏析 第3篇
原文:
渔家傲·送省亲秦州
宋代:xxx
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白马皂貂留不住。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霖雾。
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xxx飞絮。渐见靴刀迎夹路。谁得似,风流膝上xxx。
译文:
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白马皂貂留不住。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霖雾。
一首《阳关》曲感情xxx么深厚啊,知道你又想去秦川。要离去的人挽留不住啊。回望分手的地方,因为天飘降霏霏的雾,看不见孤城。
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xxx飞絮。渐见靴刀迎夹路。谁得似,风流膝上xxx。
估计到达目的地时,正是暮春时节,长安花落xxx。古老的关隘xxx刚刚飘飞。渐渐看见下属官员左手握刀,祷脚塞在靴筒里到郊外夹道欢迎你。谁能比得上xxx被父亲搂抱着坐在膝上这样的美事呢。
注释:
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白马皂(zào)貂(diāo)留不住。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霖(lín)雾。
渔家傲:词牌名。又名《xxx柳》、《忍辱仙人》、《xxx》、《游仙关》。 xxx:疑为xxx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凤翔监承事,xxx五年(1072年)台州黄岩令。省亲:探望父母。秦州:甘肃天水、陇西等地。 几许:好xxx。秦川:古地区名。泛指今陕西、甘肃的秦岭以北平原地带。因春秋、战国地属秦国而得名。皂貂:指黑貂制成的袍服。回首处:回望分手的地方。孤城:指凤翔府城。霏雾:飘拂的云雾。宋代xxx《应天长》词:条风布暖,霏雾弄晴。
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xxx飞絮。渐见靴(xuē)刀迎夹路。谁得似,风流膝上xxx。
到日:到达的日子。长安:古都城名。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故关:古老的关隘。指xxx清水县陇关。靴刀:一种置于靴中的短刀。下级官迎上级官时,“皆绒服,左握刀,右属弓矢,帕首祷靴,迎于道左”,以全副武装的隆重礼仪迎接。夹路:列在道路两旁。东坡《同xxx之游蒋山》诗:夹路苍冉古,迎人翠麓偏。谁得似:谁能比得上。风流:传为美谈的韵事。xxx:《世说新语·方正》说xxx的父亲王兰田(名述之),“爱念文度,虽长大,犹抱置膝上。”而文度当时已有儿女了。
赏析:
上片写xxx孝顺父母,义无反顾。开头两句反意点化运用唐代xxx《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句,扣题写当前别情,非常深厚的父子别情。这不仅点明了“省亲”的缘由,而且点明了“省亲”的走向。君去的地方正是经过秦川再往西走的“阳关”。言辞双关,情意绵绵。第三、四句写xxx孝顺父母,义无反顾,即是用“白马”,“皂貂”等贵重物品厚待,留也“留不住”。“回首处”,想象中自己与对方分手后的景物,凤翔城将看不见了,所能见到的是“天霏雾”,所能留下的是天际的空旷,对词人的思念,颇有人去城空的孤寂感、悲伤感。
下片写想象中xxx到达家前后的情景。第一句写到达家时出现的第一个镜头:繁华的故都长安已是落英缤纷,暮春届至。第二句写到达家时出现的第二个镜头:“长安花似雨”,而故关的xxx刚花絮飞舞,春光明媚。第三句写到达家时出现的第三个镜头:“渐见”众xxx兵士带着“靴刀”,像迎接高官,列在道路的两旁,以隆重的礼仪迎接。这三个镜头一叠印,恰好成为xxx省亲美好的大背景,于是立刻推出第四个镜头,即xxx到家后,出现如“风流膝上xxx”似的或泪流满面,或相对无言的镜头。让人们仿佛看到了xxx父子那种天伦之乐趣感动众乡亲的场面。这是不同寻常的父子关系,而且集典型化了的中国传统人伦美的血统关系。与开头对照,叫人喊出“一曲《阳关》情几许”的动人心音。
全词,以人物行为为结构线,把友情与亲情编织成为一曲“西出阳关有故人”之颂歌。尤其下片的几个镜头极为迷人:“长安花似雨”,“故关xxx飞絮”,“靴刀迎夹路”,“风流膝上xxx”。这里充分揭示了人世间最为珍贵的是真善美;乡情、友情和亲情比什么都重要的这一朴素的真理。
渔家傲古诗词赏析 第4篇
渔家傲·寄xxx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xxx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亦!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古诗简介
翻译/译文
向东望故乡山阴在哪里呢?来回相隔有一万三千里。一封家书写满纸,流着两行思乡怀亲的眼泪。时恐怕已是明年的事待得回信。
遥问家乡红桥下的流水,xxx才能驾扁舟到桥下寻找我的兄弟?我走遍天涯,已真的感到衰老疲惫。愁思满怀,长夜难寐。两鬓已白丝间黑发,在茶烟缭绕中虚度光阴令人悲。
注释
①xxx:xxx之(1113-1174),字xxx,陆游的堂兄。
②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陆游的家乡。
③红桥:又名虹桥,在山阴近郊。
④扁(piān)舟:小船。
⑤愁无寐(mèi):愁中失眠
⑥鬓丝:形容鬓发斑白而稀疏。
⑦茶烟:煮茶时冒出的水气。
创作背景
乾道八年(1172)秋,陆游在川中阆州仙鱼铺收到xxx从家乡山阴寄来的书信,作《仙鱼铺得xxx兄书》诗,其中有“病酒今朝载卧舆,xxx漠雨疏疏。阆州城北仙鱼铺,忽得山阴万里书”之句。xxx死于淳熙元年(1174)。此词当作于乾道八年至淳熙元年之间。
赏析/鉴赏
渔家傲古诗词赏析 第5篇
渔家傲
xxx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xxx沉绿蚁①,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①绿蚁:本来指古代酿酒时上面浮的碎的屑沫子,也叫浮蚁,后来衍为酒的代称。
22.请赏析“玉人浴出新妆洗”一句的妙处。(4分)
23.上片主要运用直接描写的手法,用“寒梅点缀”“香脸半开”“玉人浴出”直接描绘寒梅初放的明艳娇媚。下片则转用侧面烘托,则以月色玲珑、金樽绿蚁、群花来xxx的雅洁不俗。(手法各1分,分析各1分,共4分。下片答对比可得1分。)
补充资料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xxx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易安,每当夜晚来临时,每当思绪万千时,总能想起你,那个淡淡有如轻愁的嫣然女子,那个才华横溢、惊醒古今文坛的旷世才女,总也放不下对你的那份难舍情怀。喜欢你的柔情百转,喜欢你的满腹才华,喜欢xxx在你的《声声慢》《一剪梅》《武陵春》《醉花阴》里不知归期……
脑海中,总有一轮素月,总有一叶孤舟,衬着一个孤零零的倩影,随着历史的长河漂流。你可是那个惊起一滩鸥鹭的小舟上走来的嫣然女子?或是那个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出生在官宦人家快乐的小女子?你是那个饱览父亲所有藏书,用历史文化风韵将自己浇灌得外美如花、内秀如竹的女子吗?
你一生钟xxx花。你写梅花的词也最xxx,时间跨度从少女时代到终老之年,xxx之情长达一生。对梅花最初的迷恋,似乎是从少女时代这首格调明朗、清新的《渔家傲》开始的。据山西古籍出版社的《xxx集》年谱,此词作于xxx建中靖国元年(1101),那年她十八岁。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圣洁xxx,清纯如雪, 晶莹xxx,梅的影子,横逸在你心的窗棂,雪白了梅,xxx了雪……白雪皑皑,满眼银色世界。就在这银色的世界里,一树报春的红梅点缀其间,xxx开。你站在这熟悉的'庭院中,似乎也嗅到了一丝春的气息,那些初绽的花蕾,星星点点覆盖着白雪的xxx犹如天工雕出的琼枝,晶莹剔透,xxx美。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那香气馥郁的面庞,xxx半隐,柔美而又娇丽。着一身新妆,洗尽铅华,xxx冰清。那一树的梅花,素洁中带着轻轻的红晕,宛如一抹微笑,在寒风中微微颤动,让人无比疼惜。如此清新娇媚,宛如刚刚出浴的二八佳人,从这冰天雪地中迈着轻盈的步子徐徐走来。
《长恨歌》里说xxx贵妃“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而这梅花的风华,不正如那绝代芳华的佳人吗?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但梅花无须顾盼,却早早已倾倒了这花旁的你。
xxx《扬州早梅》:“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露发,映雪凝寒开。”梅花,她开于冬春之交,最能惊醒人们的时间意识,使人们萌生新的希望。所以,梅被认为是报春之花。因为xxx雪迎寒而开,诗人咏梅,又总以冰雪作为空间背景。庾信《咏梅花》诗:“常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树动xxx落,枝高出手寒……”这里,“琼枝”就指覆雪xxx的xxx。半放的寒梅点缀着它,愈显得光明润泽!她含苞欲放,似开未开,“犹抱琵琶半遮面”,有如美人出浴初着新妆,娇美极妍。
有道是:“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梅花在风雪中绽放,最早向世界告知了春天的到来,所以又称“东风第一枝”。而在易安的笔下,xxx艳的梅花又是一个有生命、有呼吸、冰清xxx、超群绝俗的美人。用玉人浴出xxx的xxx冰清,明艳出群,即物即人,梅已和人融成了一片。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上面内容就是一秘为您整理出来的3篇《古诗《渔家傲》赏析》,能够帮助到您,是一秘最开心的事情。
渔家傲古诗词赏析 第6篇
宋代女词人xxx的《渔家傲》词一反她词作的清丽婉转、幽怨凄恻的风格,以豪放的笔触,奇伟的想象,对xxx星河之梦作浪漫的描绘,抒发了封建社会中女子渴望摆脱种种束缚的愿望。 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之情。
这首词在她的《漱玉集》及两宋词坛中都堪称独放异彩的珍品。此词又一题为“记梦”,而梦境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折射。仔细品读,不难看出此词为词人南渡后所作。xxx自丈夫xxx病卒,xxx之难,流落江南,处于前途暗淡的环境里,其间词作xxx为愁苦之音。而此词则另辟蹊径,幻想出一条精神上可以寄托的道路,表现了一种超然的气概,老师笔记《13.xxx的《渔家傲》《2006年志鸿优化》诗歌鉴赏习题作业解析》。整首词完整地叙述了一个梦境故事。
开头两句写拂晓时海上的景象,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天、xxx、晓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为壮丽,其间又准确地嵌入了“接”“转”“舞”这三个动词,写海天动宕,飞梦天河,在星斗斑斓的银河中扬帆疾驶,真是意境壮阔,气势磅礴,意落天外。接下去,“仿佛”以下三句写词人来到天帝身边,灵魂浪迹天涯、孤苦无依,渴望得到精神解脱的词人受到了天帝的接待,“xxx问我归何处?”“问”之前修饰以“xxx”二字,表达了一种平等友好的关系,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生疾苦的天帝形象。这里,没有天人的隔阂,没有等级的森严,只有平等的对话。对于天帝的xxx,词人并没有感到受宠若惊。
紧承上片,她向天帝倾诉了一番她对世路艰难的感慨。“xxx日暮”是词人晚年孤寂凄凉生活的写照。同时,此语又源自《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词人愿踏着屈原的足迹,不惮日暮路遥,上下求索,寻觅自由、理想的所在。“学诗谩有惊人句”,词人又宕开一笔,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生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发抒内心的愤懑。但才华横溢的女词人并不一味地悲哀伤感,随即转写自己高驰不顾的决心,“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xxx吹取三山去。”这几句话用了《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回扣了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的问题:看大鹏它已xxx于九万里之上!风啊,你千万别停下,把我乘坐的如蓬草般轻快的船儿,吹送到海中的仙岛上去吧!就这样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述梦的特殊方式,凸现心中之块垒,同时又展示了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她不仅表现了对人间秩序的不满,同时又传达了与不公平命运的抗争的心愿。
词作剪裁巧妙,典故信手拈来,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xxx奇,气度恢宏。在遭受命运之神极无情极严厉的打击之时,词人没有一味地颓唐、萎顿,心中依然有梦想,有雾气迷蒙中的精神家园,试问芸芸众生,几人能够?无怪乎,近人梁启超评此诗曰:“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
渔家傲古诗词赏析 第7篇
渔家傲
xxx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xxx沉绿蚁①,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①绿蚁:本来指古代酿酒时上面浮的碎的屑沫子,也叫浮蚁,后来衍为酒的代称。
22.请赏析“玉人浴出新妆洗”一句的妙处。(4分)
23.上片主要运用直接描写的手法,用“寒梅点缀”“香脸半开”“玉人浴出”直接描绘寒梅初放的明艳娇媚。下片则转用侧面烘托,则以月色玲珑、金樽绿蚁、群花来xxx的雅洁不俗。(手法各1分,分析各1分,共4分。下片答对比可得1分。)
补充资料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xxx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易安,每当夜晚来临时,每当思绪万千时,总能想起你,那个淡淡有如轻愁的嫣然女子,那个才华横溢、惊醒古今文坛的旷世才女,总也放不下对你的那份难舍情怀。喜欢你的柔情百转,喜欢你的满腹才华,喜欢xxx在你的《声声慢》《一剪梅》《武陵春》《醉花阴》里不知归期……
脑海中,总有一轮素月,总有一叶孤舟,衬着一个孤零零的倩影,随着历史的长河漂流。你可是那个惊起一滩鸥鹭的小舟上走来的嫣然女子?或是那个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出生在官宦人家快乐的小女子?你是那个饱览父亲所有藏书,用历史文化风韵将自己浇灌得外美如花、内秀如竹的女子吗?
你一生钟xxx花。你写梅花的词也最xxx,时间跨度从少女时代到终老之年,xxx之情长达一生。对梅花最初的迷恋,似乎是从少女时代这首格调明朗、清新的《渔家傲》开始的。据山西古籍出版社的《xxx集》年谱,此词作于xxx建中靖国元年(1101),那年她十八岁。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圣洁xxx,清纯如雪, 晶莹xxx,梅的影子,横逸在你心的窗棂,雪白了梅,xxx了雪……白雪皑皑,满眼银色世界。就在这银色的世界里,一树报春的红梅点缀其间,xxx开。你站在这熟悉的'庭院中,似乎也嗅到了一丝春的气息,那些初绽的花蕾,星星点点覆盖着白雪的xxx犹如天工雕出的琼枝,晶莹剔透,xxx美。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那香气馥郁的面庞,xxx半隐,柔美而又娇丽。着一身新妆,洗尽铅华,xxx冰清。那一树的梅花,素洁中带着轻轻的红晕,宛如一抹微笑,在寒风中微微颤动,让人无比疼惜。如此清新娇媚,宛如刚刚出浴的二八佳人,从这冰天雪地中迈着轻盈的步子徐徐走来。
《长恨歌》里说xxx贵妃“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而这梅花的风华,不正如那绝代芳华的佳人吗?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但梅花无须顾盼,却早早已倾倒了这花旁的你。
xxx《扬州早梅》:“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露发,映雪凝寒开。”梅花,她开于冬春之交,最能惊醒人们的时间意识,使人们萌生新的希望。所以,梅被认为是报春之花。因为xxx雪迎寒而开,诗人咏梅,又总以冰雪作为空间背景。庾信《咏梅花》诗:“常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树动xxx落,枝高出手寒……”这里,“琼枝”就指覆雪xxx的xxx。半放的寒梅点缀着它,愈显得光明润泽!她含苞欲放,似开未开,“犹抱琵琶半遮面”,有如美人出浴初着新妆,娇美极妍。
有道是:“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梅花在风雪中绽放,最早向世界告知了春天的到来,所以又称“东风第一枝”。而在易安的笔下,xxx艳的梅花又是一个有生命、有呼吸、冰清xxx、超群绝俗的美人。用玉人浴出xxx的xxx冰清,明艳出群,即物即人,梅已和人融成了一片。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渔家傲古诗词赏析 第8篇
天接xxx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xxx问我归何处。
我报xxx嗟日暮, 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xxx吹取三山去。
父xxx为当时著名学者,夫xxx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xxx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xxx写其悠闲生活,后期xxx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xxx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xxx,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xxx集校注》。
【注释】: 星河:银河。 转:《历代诗余》作“曙”。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语:天帝的话语。 我报xxx嗟:xxx,隐括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谩:徒,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xxx: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xxx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
渔家傲古诗词赏析 第9篇
渔家傲·五月榴花xxx烘
五月榴花xxx烘。绿xxx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xxx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翻译
五月是石榴花开得季节,xxx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xxx角形的粽子,煮熟了xxx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
这一天正是端午,人们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饮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不时的,窗外树丛中黄鹂鸟儿鸣唱声,打破闺中的宁静,打破了那纱窗后手持双凤绢扇的睡眼惺忪的女子的美梦。
注释
xxx:红艳似火。
生绡:未漂煮过的丝织品。古时xxx用以作画,因亦以指画卷。
浴兰:见浴兰汤。
惊破:打破。
赏析
《渔家傲·五月榴花xxx烘》是宋代xxx的一首词。
上片写端午节的风俗。用“榴花”“xxx柳”“角粽”等端午节的标志性景象,表明了人们在端午节的喜悦之情。
下片写端午节人们的沐浴更衣,饮下雄黄酒驱邪的风俗。后面紧接着抒情,抒发了一种离愁别绪的青丝。
xxx《渔家傲》写的闺中女子,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享用粽子后,未出阁的姑娘,在家休息,梦醒后想出外踏青而去。抒发了闺中女子的情思。
简介
《渔家傲·五月榴花xxx烘》这首词,xxx描写了过端午风俗习惯:吃xxx角粽、饮菖蒲酒、沐香花浴。然而,主笔却是写了一个深闺女子的生活:用五色新丝心有缠裹的粽子,并且由金盘盛着,由侍婢送进,还要洗一个香花澡,然后睡了一个香梦,而想不到的是被黄鹂声唤醒。
创作背景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xxx年历史。端午节一直是一个xxx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渔家傲古诗词赏析 第10篇
原文: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宋代]xxx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xxxxxx,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大地一片银装素裹,一树报春的红梅点缀其间,xxx犹如天工雕出的琼枝,别在枝头的梅花,xxx洁。梅花含苞初绽,娇美可怜,芳气袭人,就像庭院里刚刚出浴,换了新妆的美人。
上天可能也对梅花有所偏爱,所以让月色皎洁清澈,玲珑剔透。让我们举起xxx畅饮,一道来欣赏这月色里的梅花吧,请不要推辞酒量不胜。要知道,群花竞艳,谁也逊色于梅花呀。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词谱》卷十四云:“此调始自晏殊,因词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取以为名。”双调六十二字。
春信:春天的消息。琼枝:此指覆雪xxx的xxx。xxx着雪,白如玉枝,故称。
点缀:稍加装饰衬托,使事物更加美好。琼枝:像美玉制成的枝条。腻:这里形容清瘦的xxx着雪后变得粗肥光洁。
香脸:指女人敷着胭脂散发香味的面颊。此处用以比拟半开着的散发芳香的梅花。旖旎(yǐ nǐ):柔美貌。
玉人:美人。此处用以比梅花。
造化:天地,大自然。
玲珑:明亮貌。
xxx:珍贵的酒杯。尊:同“樽”。xxx同“沉”。绿蚁:本来指古代酿酒时上面浮的碎的屑沫子,也叫浮蚁,后来衍为酒的代称。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词。上阕写寒梅初放,表现梅花的光润明艳,xxx冰清;下阕写月下赏梅,侧面烘托梅花的美丽高洁。写梅即写人,赏梅亦自赏。全词抓住寒梅主要特征,由月光、酒樽、梅花织成了一幅如梦如幻、空灵优美的图画,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刻画梅花形象,赞颂梅花超尘绝俗的洁美素质和不畏霜雪、秀拔独立的坚强品格。
上片写寒梅初放。xxx《扬州早梅》:“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露发,映雪凝寒开。”梅花,她开于冬春之交,最能惊醒人们的时间意识,使人们萌生新的希望。所以被认为是报春之花。因为xxx雪迎寒而开,诗人咏梅,又总以冰雪作为空间背景。庾信《咏梅花》诗:“常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树动xxx落,枝高出手寒……”这里,“琼枝”就指覆雪xxx的xxx。半放的寒梅点缀着它,愈显得光明润泽。词人接着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女形容将开未开xxx的轻盈娇美,用玉人浴出xxx的xxx冰清,明艳出群:即物即人,梅已和人融成了一片。
渔家傲古诗词赏析 第11篇
渔家傲秋思
————北xxxxxx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xxx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秋思翻译
一入秋季边塞风光xxx么奇异,雁行阵阵南飞衡阳不肯停息。
军号和着四面边声一齐响起,崇山峻岭之间,落日将烟雾飘动孤独的城紧闭着。
一杯浊酒暂且慰我故土之思,功业未建男儿无颜回归故里。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哪能安然入睡,将军士卒白了头发泪流不尽
渔家傲秋思赏析
上片着重写景。“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此时xxx飞,毫无留恋之意。“四面边声”三句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渔家傲古诗词赏析 第12篇
渔家傲·和xxx公辟赠
巴子城头青草暮,巴山重叠相逢处。燕子占巢花脱树。杯且举,瞿塘水阔舟难渡。
天外xxx清霅路。君家正在xxx。赠我柳枝情几许。春满缕,为君将入江南去。
翻译
渝州城头长满暮春的草,在重重巴山我俩相逢。你先回到故乡好比燕归定巢,而我还留在异乡如花儿脱离树木。酒杯暂且频繁举起别停下筷子。xxx水宽广很难渡过。
在天外苏州连着清霅的路,你家恰好住在苏州。你折柳送我真是情深意重。满眼绿色的柳树随风舞蹈,一直送你到江南。
注释
渔家傲 :词牌名。
xxx公辟:名师xxx曾提点夔州路刑狱(主管一路司法刑狱和监察的长官)。
巴子:指渝州,周代为xxx,即今之巴县。
巴山:这里的巴山指巴子一带。
占巢:相传燕子在立春后清明前从南海飞回我国。燕子有飞回原栖息地住旧巢的习性。
花脱树:指花开后花瓣从树枝上落下。
瞿塘:xxx。
xxx:今苏州市。
清霅:指霅溪,在今浙江xxx。
春满缕:xxx折下的柳枝,春意盎然。
将:持,拿。
江南:泛指二人的家乡。
创作背景
张先六十三岁那年(1052),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今四川重庆),不久离任。此词为离任时答赠时任夔州(今四川奉节)路提点刑狱的友人xxx师孟之作。
赏析
渔家傲古诗词赏析 第13篇
xxx:xxx——《渔家傲》 :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xxx柳青烟里。 恋树湿花飞不起,秋无际,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 xxx阳沽酒市,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xxx(1048-?) 字行中,湖州乌xxx(今浙江xxx)人。xxx六年(1073)进士。累官国子司业、起居舍人,以直龙图阁知润州,徙泉州、婺州等地。xxx朝,历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徽宗时,任集贤殿修撰,后知广州,黜知泉州,再贬蕲州安置,xxx_卒。《全宋词》存其词一首,格调凄苍。
xxx:唐三品以上官佩xxx。 东阳:今浙江金华县。
这首小词,借惜春伤春以抒怀。上片写春景。细雨如丝,烟笼xxx柳,水流花落,春光将尽。眼前景色,惹人愁思。下片抒情。流光似水,浮生如梦。唯有酒中寻乐,xxx忘忧。表现了诗人的感伤情绪。 《乌xxx旧志》云:xxx中坐与xxx游,贬海州,至东郡,作《渔家傲》词。读其词,想见其人不愧为xxx党也。 《蕙风词话》:白石词:“少年事情老来悲。”宋xxx句:“而今乐事他年泪。”二语合参,可悟一意化两之法。 xxx《唐宋词简释》:此首亦上景下情作法。起两句,写雨中xxx柳。“恋树”三句,写花落水流,皆令人生愁之景象。下片,写浮生若梦,惟有极时行乐。“而今乐事他年泪”句,一意化两,感伤无限。
渔家傲古诗词赏析 第14篇
原文:
巴子城头青草暮。巴山重叠相逢处。燕子占巢花脱树。杯且举。瞿塘水阔舟难渡。
天外xxx清霅路。君家正在xxx。赠我柳枝情几许。春满缕。为君将入江南去。
译文
渝州城头长满暮春的草,在重重巴山我俩相逢。你先回到故乡好比燕归定巢,而我还留在异乡如花儿脱离树木。酒杯暂且频繁举起别停下筷子。xxx水宽广很难渡过。
在天外苏州连着清霅的路,你家恰好住在苏州。你折柳送我真是情深意重。满眼绿色的柳树随风舞蹈,一直送你到江南。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
xxx公辟:名师xxx曾提点夔州路刑狱(主管一路司法刑狱和监察的长官)。
巴子:指渝州,周代为xxx,即今之巴县。
巴山:东汉末xxx在四川置巴郡(巴县)、巴东(奉节垦)、巴西(阆中县)三郡,合称“三巴”。这里的巴山指巴子一带。
占巢:相传燕子在立春后清明前从南海飞回我国。燕子有飞回原栖息地住旧巢的习性。
花脱树:指花开后花瓣从树枝上落下。
瞿塘:xxx。
xxx:今苏州市。
清霅(zhà):指霅溪,在今浙江xxx。
春满缕:xxx折下的柳枝,春意盎然。
将:持,拿。
江南:泛指二人的家乡。
赏析:
渔家傲古诗词赏析 第15篇
xxx朝,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的强大敌人。公元1040年,xxx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在边城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败,败xxx胜少,只能坚守以稳定大局。本词即作于此时。
上片着重写景。“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此时xxx飞,毫无留恋之意。“四面边声”三句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提到xxx,人们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阳楼记》,而很少记起他的词作;同样,因为文章,人们大xxx认他作文官,而很少当他为武将。这首词,可以弥补这种认识的不足。
1040年(xxx元年)至1043年(庆历三年)间,xxx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将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xxx《渔家傲》一词开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极力渲染边塞秋季风景的独异,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萧条寂寥。
下片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 一杯浊酒,消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乡愁皆因“xxx未勒归无计”而产生。xxx未勒也是《封xxx山铭》这个典故而来:东汉和帝永元元年,车骑将军xxx伐匈奴,大破之,在漠北xxx山刻石记功,由班固执笔,xxx德,就是所谓“勒石xxx”。勒字此处是雕刻的意思。
渔家傲古诗词赏析 第16篇
《渔家傲》古诗鉴赏
《渔家傲》古诗鉴赏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xxx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xxx城沽酒市。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这首小词,借惜春伤春以抒怀。上片写春景。细雨如丝,烟笼xxx柳,水流花落,春光将尽。眼前景色,惹人愁思。下片抒情。流光似水,浮生如梦。唯有酒中寻乐,xxx忘忧。表现了诗人的感伤情绪。
开头两句“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xxx柳青烟里”,写暮春时节,好风吹,细雨润,满城xxx柳,郁郁葱葱,万家屋舍,掩映xxx柳的青烟绿雾之中。正是“绿暗红稀”,春天快要悄然归去了。次三句:“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借湿花恋树寄寓人的恋春之情。“恋树湿花飞不起”是个俊美的佳句。“湿花”应上“小雨”,启下“飞不起”。“恋”字用拟人法,赋落花以深情。花尚不忍辞树而留恋芳时,人的'心情更可想而知了。春天将去的时候,落花有离树之愁,人也有惜春之愁,这“愁无比”三字,尽言二愁。如此深愁,既难排遣,故而词人将它连同春天一道付与了东流的逝水。
渔家傲古诗词赏析 第17篇
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xxx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翻译: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xxx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xxx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赏析:
提到xxx,人们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阳楼记》,而很少记起他的词作;同样,因为文章,人们大xxx认他作文官,而很少当他为武将。——这首词,可以弥补这种认识的不足。
xxx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xxx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xxx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当时边塞上流传这样的歌谣:“军中有一韩(xxx),西夏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夏闻之惊破胆。”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词人特地用了一个“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下面分别描写塞下秋景之“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在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而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这实际上是写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他的家乡吴地(xxx苏吴县)大不相同。“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xxx,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种“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xxx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里当然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词人是在与中原地带自己家乡风景的对比中观察身边景物的特点的,所以很自然地发现了塞下风景的“异”处,并能有重点地把它们描绘出来。
渔家傲古诗词赏析 第18篇
据《宋史·文苑传》,xxx“疏秀少检,不为州里推重”,又据《东都事略·文艺传》,xxx“性落魄不羁”。xxx曾长期与歌妓舞女交往,过着偎绿倚红的生活,《渔家傲·灰暖香融销永昼》属于这类爱情题材的词。
xxx(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xxx欢读书,xxx时,写《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xxx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