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语文古诗词默题参考(合集8篇)

全国高考语文古诗词默题参考 第1篇

全国高考语文古诗词默题参考

1.但为君故,____________。(xxx《短歌行》

2.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3.《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xxx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为师;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6.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7.斜阳草树,______________,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

8.月明星稀,____________。(xxx《短歌行》

9.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10. 挟飞仙以遨游,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11.日月xxx不淹兮,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1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___________?(xxx《阿房宫赋》)

13.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4.有志矣,不随以止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xxx《声声慢》)

16. 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xxx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17. 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18. 故国神游,多情xxx我,早生华发。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9.总角之宴,____________,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氓》)

20.五亩之宅,____________,五十者可以衣帛矣。(《xxx·寡人之于国也》)

21. ________________,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22.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________________,亦足以畅叙幽情。(xxx《兰亭集序》)

23.桂棹兮兰桨,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4.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5. ______________,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26. xxx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7.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28.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29.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________。念桥边红药,____________?(姜夔《扬州慢》)

30.蚕丛及鱼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与秦塞通人烟。(xxx《蜀道难》)

31.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32. 纵观“登高”诗,有xxx《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占据时间高度;至xxx《登高》,达到“登高”诗之巅峰,其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千古流传的佳句

33.xxx在《师说》中阐明从师的原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 xxx在《师说》中点明老师的职责或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 ________________,不如须臾之所学也;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答案]

1.沉吟至今

2.唯见江心秋月白

3.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4.生乎吾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

5.而闻者彰

6.望帝春心托杜鹃

7.寻常巷陌

8.乌鹊南飞

9.唯见江心秋月白

10.抱明月而长终

11.春与秋其代序

12.不霁何虹

13.气吞万里如虎

14.然力不足者 亦不能至也

15.梧桐更兼细雨 怎一个愁字了得

16. 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17. xxx一跃 驽马十驾

18. 人生xxx 一尊还酹江月

19. 言笑晏晏

20. 树之以桑

21. 积善成德

22.一觞一咏23. 击空明兮溯xxx

24. 烽火扬州路.

25. 春江花xxx月夜

26. 其孰能讥之乎

27. 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

28.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29. 冷月无声 年年知为谁生

30. 开国xxx xxx四万八千岁

31. xxx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

3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33.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34.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5. 吾尝终日而思矣

全国高考语文古诗词默题参考 第2篇

默写xxx这一块大致有以下几种题型:

一、直接型默写题

这是一种传统型的默写题,又称“机械型默写题”,要求考生写出指定的名篇佳作中的文句,或出上句对下旬,或出下句对上句,或出两头写中间……是难度最低的一类题。也是各地区中考中都会出现的题型。

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二、理解型默写题

这类题在默写题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它的难度要比直接型默写题稍大些,灵活*也强一些,它把从前死记硬背的检测方式深化了一步。考生不仅要准确、熟练掌握原文,还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但它的*仍具有唯一*。

例如:《出师表》中表现xxx“宠辱不惊”的语句是:______。

三、迁移型默写题

这是一类新出现的题型。对考生的要求比较高,它将课内外的诗文联系起来,由内引外,注重迁移,更注重考查的灵活*、综合*。考生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量,才能从容不迫地解答。这类题的*是丰富多*的。

例如: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写到了“月”,如“明月别枝惊鹊”,请你再写出两个含“月”的诗句:______。

四、运用型默写题

重在运用,是语文学习的一大特点,默写题亦然。只有在灵活运用中才能真正检验出对所积累内容的理解。运用型默写题多设置具体的语境,需要考生借助联想,在积累的仓库中搜索出恰如其分的'语句填人其中。这类题重在运用,是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体,因有语境的限制,其答题范围往往也是有限的。

例如:朋友分别,如果你借用xxx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送行,则略显伤感,不妨借用xxx《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______,来表达一种豪迈情怀。

五、简单赏析型默写题

这类题注重考生的情感、态度,重在使考生发挥主动*,考查对xxx的初步鉴赏能力。这类题没有固定的*,凭考生自己的喜好在诗文中选择语句作答。这类题更具有开放*和主观*。

例如:你在课内或课外一定学过或读过一些描写春天的古代诗句,请写出你喜欢的两句。

全国高考语文古诗词默题参考 第3篇

诗歌部分在高考中的占分是6-8分,一般掌握6分。同学们的感觉就是,不知写什么不知怎么写,这里跟大家说一些方法与技巧。

一首诗给在我们眼前,不管是不是考试,我们首先做到的事,应该一眼把它“罩住”。那么“罩”什么呢?应该“罩”的是这几点:

(一)古典诗歌的分类:

古典的诗歌分几大类呢?当然分类的方法很多,类别也很多,但是,一种开玩笑的、却是最见效的分类法是——两大类:

第一大类:男人的诗。

那么想一想,*古代的男人都干什么?

1.人在外面打仗,这就是边塞诗;主题基本是歌颂边塞风光、歌颂将士作战勇敢、对战争的反思,等等。

2.人在外面流浪,这就是送别诗、山水诗、xxx;歌颂朋友间的友谊、感叹自己官运不通,醉情于山水,歌颂大自然的风景,等等;

3.人在家里想象,这就是怀古诗、说理诗、抒情诗。怀古不是目的,目的是伤今、讽今、反思今天。说理是说明人生大道理。抒情的就多了。

那么同学们想一想,你所学过的这几类诗歌,它的基本主题是什么呢?闹清楚类别,实际上“主题思想、观点、主旨”就不会跑得太远了。

第二大类:女人的诗

女人诗又分“真女人”和“假女人”两类。不是真的女人写的还是男人写的,而是指内容。

“真女人”诗写的是闺怨的、思妇的,表达对情人、xxx的怀念、怨恨和婚姻爱情的不如意;而“假女人”诗是借女人情感说其他的事情——注意,这类诗是不考的。

(二)一眼看清诗歌的风格

诗歌有几种风格呢?教材上教过我们的是十种风格,按风格的“粗、细”可以分成四大类。

1.粗线条的:它们是“雄浑壮阔”、“豪放旷达”、“沉郁顿挫”、“慷慨悲壮”。

2.线条的:“平实质朴”。

3.线条的:“清新雅致”、“含蓄隽永”、“绚丽飘逸”、“活泼俏皮”。

4.细线条:“缠绵伤感”。

同学们在答题的时候注意,这些风格不能同时写两个以上,准确说,就应该只写一个就对了,所以必须一下子“罩住”,其实就是弄清楚。

(三)养成通读的好习惯

不管是不是考试,好习惯都是重要的。

1.注意诗歌的题目。

诗歌的题目是诗歌的“眼睛”,古代人的题目起的比现代人好多了,所以一定先看明白了题目,比如《春怨》,比如《金陵晚照》,比如《寻梅》等。

全国高考语文古诗词默题参考 第4篇

抒情诗中主人公形象

抒情诗的主人公就是诗人自己,常见抒情主人公形象有

1、xxx贵、豪放洒脱、傲岸不揭的形象。如xxx。“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贯,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贯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箱、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xxx。“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xxx。“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xxx。“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xxx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xxx。《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xxx,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xxx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xxx的《赠汪伦》、xxx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xxx的《凉州词』xxx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xxx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常见的思想感情

欢快、愉悦、激动、现实、浪漫、雄浑、旷达、豪放、忧愁、寂寞、伤感、惆怅、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xxx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忆友怀旧、别恨离愁、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热爱自然、沉郁、悲慨、婉约、清新、xxx、豪迈、豪放、奔放、刚劲、低沉、幽怨、哀伤、凄凉、缠绵、消极、积极、朴实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xxx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 对统治者的愤怒、面对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建功立业的渴望 、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xxx不遇的愁苦、寄情山水的悠闲、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xxx志的告白

语言的特色

质朴、淡雅、自然、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雄健、雄浑、准确、生动、形象、沉郁顿挫、清新明快、平淡有趣、浓墨重彩、艳丽多彩、含蓄蕴藉、富有哲理、淋漓尽致、简洁巧妙、入木三分、语言凝练、生动传神、惟妙惟肖、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自然宏丽、音节和谐流畅、语极工整、含蓄隽永、朴实无华、淡雅含蓄、通俗生动、低回婉转、清而不淡,秀而不媚、行云流水、形神兼备、简洁洗炼、平淡无奇、质朴清新、词藻华丽、明白通畅、沉郁顿挫

全国高考语文古诗词默题参考 第5篇

历年高考语文名篇名句默写真题汇编

一、【新课标Ⅰ】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xxx《观沧海》中“ , ”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2)xxx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2)使xxx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谁得而族灭也

二、【新课标Ⅱ】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xx在《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______”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答案】(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众人匹之 不亦悲乎(2)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三、【新课标Ⅲ】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2)xxx《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答案】(1)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2)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四、【北京卷】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本诗描绘的是巴峡风俗,而xxx《归园田居》描绘的则是田园风光,其诗云:“_______,________。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②本诗写到了登高望远,xxx《滕王阁序》中也有登高望远的语句:“披绣闼,俯雕甍,_______,________。”

③本诗与辛弃疾《菩萨蛮》同为游记之作,xxx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水。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2)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3)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五、【天津卷】补写下列名句名篇重点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xxx《归园田居》)

(2)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

(4)复道行空,__________?(xxx《阿房宫赋》)

(5)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xxx《寡人之于国也》)

【答案】(1)羁鸟恋旧林(2)樯橹灰飞烟灭(3)内无应门五尺之僮(4)不霁何虹(5)xxx以孝悌之义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重点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xxx《归园田居》)

(2)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

(4)复道行空,__________?(xxx《阿房宫赋》)

(5)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xxx《寡人之于国也》)

【答案】(1)羁鸟恋旧林(2)樯橹灰飞烟灭(3)内无应门五尺之僮(4)不霁何虹(5)xxx以孝悌之义

六、【江苏卷】名句名篇默写(8分)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 。(《诗经·卫风·氓》)

(2)小知不及大知, 。(庄子《逍遥游》)

(3)锦瑟无端五十弦, 。(李商隐《锦瑟》)

(4)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xxx《相见欢》)(5) ,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仁者不忧,智者不惑, 。(《论语·宪问》)

(8)在天愿作比翼鸟, 。(白居易《长恨歌》)

【答案】

(1)来即我谋(2)小年不及大年 (3)一弦一柱思华年(4)无言独上西楼(5)浩浩乎如xxx风(6)古道西风瘦马(7)勇者不惧 (8)在地愿为连理枝

七、【浙江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 (《论语》)

(2)且矫诏纷出, , , 不敢复有株治。(xxx五人墓碑记》)

(3)女也不爽, , ,二三其德。(《诗经·氓》)

(4)青泥何盘盘, , ,以手抚膺坐长叹。(xxx《蜀道难》)

(5)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 。(辛弃疾《鹧鸪天》)

【答案】

(1)曲肱而枕之 xxx而富且贵(2)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3)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4)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5) 城中桃李愁风雨 春在溪头荠菜花

八、【山东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述而》中将“君子”与“小人”的心态进行对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xx《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及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骇浪惊涛的壮丽景色。

【答案】

(1) 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2) 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辍)

(3)惊涛拍(裂)岸 卷起千堆雪

全国高考语文古诗词默题参考 第6篇

一、形象意境类

形象意境类题型主要考查三个方面: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对诗歌意境的体味。

【设问方式】

形象画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有什么特点?

意象意境: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直接点明某意象,要求简要赏析。

【背景知识】

1.形象——诗歌中的形象,既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抒情主体形象),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意象是寓“意”之“象”,是诗歌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包括景和物。

2.意境——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常见意境特点术语:繁华热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等。

【答题模式】

形象画面分析:特征+形象画面定位

意象意境解说:意境描摹+特点概括(或效果简析)。即先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境描摹出来,再概括情境特点(如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恬静优美、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孤寂冷清等),或者对意境的作用效果加以简单解说。

二、情感主旨类

情感主旨类题型主要考查三个方面:对所抒感情的理解,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揭示,对诗歌主旨的把握。

【设问方式】

全国高考语文古诗词默题参考 第7篇

全国卷丨

分值:5分,每空1分。

(1)xxx《观沧海》中“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2)xxx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使xxx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解析】

名句默写要注意字数语字形,字数要不多不少,字形要笔画清晰,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1)句的“澹”“竦”不能写错。

全国卷Ⅱ

分值:5分,每空1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2)xxx在《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答案】

(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2)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解析】

诸子散文与xxx文,一散一韵。注意语境提示和不写错字,“匹”“庐”。名句默写一般分为两类,一是给出上句填写下句,另一种是给出情境进行填空。本题属于后一种。

全国卷Ⅲ

分值:5分,每空1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2)xxx《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答案】

(1)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解析】

本题名句名篇的考查是一组理解型默写,要求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记忆,还要一方面要理解原文内容,另一方面要注意字形书写正确,如本题中要注意“善”“焉”“俄”“漠”等字的正确书写。

北京卷

(分值:6分,每空1分)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xxx《晓行巴峡》

①本诗描绘的是巴峡风俗,而xxx《归园田居》描绘的则是田园风光,其诗云:“ _____,_____。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②本诗写到了登高望远,xxx《滕王阁序》中也有登高望远的语句:“披绣闼,俯雕甍 ,_____ ,_____。”

③本诗与辛弃疾《菩萨蛮》同为游记之作,xxx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______,______。”

【答案】

①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②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③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山东卷

(分值:6分,每空1分)

(1)《论语.述而》中将“君子”与“小人”的心态进行对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

(2)xxx《短歌行》中“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骇浪惊涛的壮丽景色。

【答案】

(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2)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3)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天津卷

(分值:5分,每空1分)

(1)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xxx《归园田居》)

(2)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xxx《xxx表》)

(4)复道行空,_______。(xxx《阿房宫赋》)

(5)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xxx《寡人之于国也》)

【答案】

1)羁鸟恋旧林

2)樯橹灰飞烟灭

3)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4)不霁何虹

5)xxx以孝悌之义

江苏卷

(分值:8分,每空1分)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_______ 。(《诗经·卫风·氓》)

(2)小知不及大知,_______ 。(庄子《逍遥游》)

(3)锦瑟无端五十弦,____ 。(李商隐《锦瑟》)

(4)____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xxx《相见欢》)

(5)____,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仁者不忧,智者不惑,____。(《论语·宪问》)

(8)在天愿作比翼鸟,____。(白居易《长恨歌》)

【答案】

1)来即我谋

2)小年不及大年

3)一弦一柱思华年

4)无言独上西楼

5)浩浩乎如xxx风

6)古道西风瘦马

7)勇者不惧

8)在地愿为连理枝

浙江卷

(分值:6分,只选3小题作答)

(1)饭疏食,饮水,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于我如浮云。 (《论语》)

(2)且矫诏纷出,________,_______, 不敢复有株治。(xxx五人墓碑记》)

(3)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二三其德。(《诗经·氓》)

(4)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xxx《蜀道难》)

(5)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______,_______。(辛弃疾《鹧鸪天》)

【答案】

1)曲肱而枕之,xxx而富且贵

2)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3)士贰其行,士也罔极

4)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

5)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全国高考语文古诗词默题参考 第8篇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答题

一、形象意境类

形象意境类题型主要考查三个方面: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对诗歌意境的体味。

【设问方式】

形象画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有什么特点?

意象意境: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直接点明某意象,要求简要赏析。

【背景知识】

1.形象——诗歌中的形象,既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抒情主体形象),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意象是寓“意”之“象”,是诗歌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包括景和物。

2.意境——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常见意境特点术语:繁华热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等。

【答题模式】

形象画面分析:特征+形象画面定位

意象意境解说:意境描摹+特点概括(或效果简析)。即先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境描摹出来,再概括情境特点(如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恬静优美、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孤寂冷清等),或者对意境的作用效果加以简单解说。

【真题印证】

例1(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xxx,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①书扇韵

姜夔[宋]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xxx人xxx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xxx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题: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案:诗歌描绘了一幅清幽恬静的江南水乡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解析:这道题属形象画面分析类题型。第一问,形象画面定位为“江南水乡画面”,特征是“清幽恬静”,简单整合即可得到答案。第二问根据题干要求作答即可。

例2 (20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xxx,然后回答问题。

晚泊岳阳

xxx[宋]

卧闻xxx里钟,系舟xxx下树。

正见xxx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xxx,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

问题: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