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的经典诗词 第1篇
1、《浣溪沙》(闺情)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xxx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2、《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3、《新荷叶》
薄露初零,长宵共、永书分停。绕水楼台,xxx丈蓬瀛。
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
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
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
4、《满庭霜》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xxx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浑似,xxx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柔。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
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5、《玉楼春》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
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xxx不倚。
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6、《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xxx。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7、《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xxx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8、《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9、《转调满庭芳》
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
玉钩金锁,管是客来唦。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
能留否?酴釄落尽,犹赖有梨花。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不怕风狂雨骤,xxx称,煮酒残花。
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
xxx的经典诗词 第2篇
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言眼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自是飘零东流。其实,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xxx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当然,它所喻的人世的一切诸如离别,均给人以无可奈何之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由己及人,互相思念,这是有情人的心灵感应,相互爱慕,温存备致,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xxx与xxx夫妇二人心心相印、情笃爱深,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思绪流诸笔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相思之情笼罩心头,无法排遣,蹙着的愁眉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其内心的绵绵愁苦挥之不去,遣之不走。“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把真挚的感情由外露转向内向,迅疾的情绪变化打破了故作平静的心态,把相思之苦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与愁情,独守空房的孤独与寂寞充满字里行间,感人至深。这和xxx《乌夜啼》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境,成为千古绝唱。
总之,《一剪梅》笔调清新,风格细腻,给景物以情感,景语即情语,景物体现了她的心情,显示着她的形象特征。词人移情入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xxx的经典诗词 第3篇
1、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2、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xxx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3、玉鸭薰炉闲瑞脑,xxx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4、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5、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6、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7、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8、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xxx才动被人猜。
9、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
10、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11、莫许杯深琥珀浓,xxx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12、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1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4、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xxx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15、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6、守著窗儿,独自xxx得黑!
17、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18、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xxx,倚楼无语理瑶琴。
19、xxx才动被人猜。
20、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21、谁伴明窗独坐?和我影儿两个。
22、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2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4、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25、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xxx上残。
26、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27、多少事,欲说还休。
28、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9、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30、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31、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32、海燕未来人斗草,xxx已过xxx绵,xxx雨湿秋千。
33、夜来xxx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34、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36、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7、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38、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39、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40、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41、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43、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xxx上残。
44、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45、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46、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xxx,倚楼无语理瑶琴。
47、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xxx心、舒卷有馀情。
48、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49、夜来xxx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50、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51、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52、今年海角天涯,xxx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53、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54、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xxx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55、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56、笑语檀郎,今夜纱橱秋箪凉。
5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58、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59、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60、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xxx的经典诗词 第4篇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xxx写别后的悬念。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按顺序,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谁”字自然是暗指xxx。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此情封锁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写作背景
这首《一剪梅》是xxx的早期作品,当作于1103年(北宋崇宁二年)的秋天。“花自飘零水自流”这一句,实在是条极不吉祥的预言,像埃及金字塔里那条法老的诅咒,“谁要触动了我,谁就不得好死”那样,其应验之灵之准,使得她的一生,那任由沉浮的际遇,那难以自主的命运,果然脱不开“花自飘零”四字谶语。
xxx作此词时,正芳龄二十,是与xxx婚后的第三年。花样年华,xxx尔,应该是女人最好的岁月、然而,正是从这首词开始,被流水不知带往何方的飘零命运,也就开始了。这位才女,其命运不济的一生,其不知所终的结局,既是一个女人的悲剧,也是一个文人的悲剧,更准确地说,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无辜女诗人的悲剧。
xxx的经典诗词 第5篇
原文:
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
菊应羞,
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
何事当年不见收.
一: 这是一首咏桂词,咏物诗一般以咏物抒情为主,而本词却一反传统。试分析这首诗写法
这首《鹧鸪天》是一首咏桂词,风格独特,颇得xxx之风,即以议论入词,托物抒怀。
1:“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这十四字形神兼备,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前句重赋“色”,兼及体性;后句重咏怀,突出“香”字。xxx三种,白者名银桂,黄者名金桂,红者名丹桂。常生于高山之上,冬xxx,以同类为林,间无杂树。 又秋天开花者为多,其花香味浓郁。“暗淡”、“轻黄”
说明桂花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浓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于人。虽色淡光暗,却秉性xxx和,自有情怀疏淡,远迹深山,唯将浓郁的芳香常飘人间。
以下转入议论。
1:“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反映了清照的审美观,她认为品格的美、内在的美尤为重要。“何须”二字,把仅以“色”美取胜的群花一笔荡开,而推出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大书特书。“自是花中第一流”为第一层议论。
xxx的经典诗词 第6篇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代:xxx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xxx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一作:守著窗儿)
【声声慢·寻寻觅觅】创作背景
此词是xxx后期的作品,具体写作时间待考。有人认为作于南渡以后,正值xxx入侵,北宋灭亡,丈夫去世,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xxx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有人则认为是中年时期所作。
【声声慢·寻寻觅觅】人物介绍
xxx(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xxx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xxx集校注》。
【声声慢·寻寻觅觅】译文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傍晚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
损:表示程度极高。
堪:可。
著:亦写作“着”。
xxx:怎样的xxx:语助词。
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声声慢·寻寻觅觅】译文二
我苦苦地寻觅着,在这孤独的世界中,满心悲戚这将要转暖的寒冷天气,最令人难以休息。三两杯淡酒怎么能抵挡得住这寒风?看到雁飞过,更让我伤心,这大雁是以前的相识呀。
曾经那么繁盛地开在枝头的菊花,如今已憔悴不堪,谁还有兴致把它摘来戴在头上?守着窗户,独自一个人如何熬到天黑?梧桐树上飘下一片片走完生命历程的黄叶,细雨一点一滴打在梧桐叶上,如同苦泪滴在心头。此情此影,哪是一个“愁”字概括得了的呀!
【声声慢·寻寻觅觅】译文三
我到处寻找,寻到的只有冷清,十分凄惨。乍暖还寒的季节,最难忍受。两杯淡酒,怎能压住心头的悲伤?大雁飞过,我正伤心,却发现它正是我在故乡认识的那只。
满地黄花堆积著,十分憔悴,有谁忍心去摘?我守着窗,独自一人,一个人怎么才能熬到天黑?细雨敲打着梧桐,此正是黄昏,一点一滴落著。这种场景,这种“愁”又怎是一句话能说得清的呢?
【声声慢·寻寻觅觅】译文四
如同是丢了什么,我在苦苦寻觅。只见一切景物都冷冷清清,使我的心情更加愁苦悲戚。忽冷忽热的气候,最难保养身体。虽然喝了几杯淡酒,也无法抵挡傍晚时秋风的寒气。正在伤心的时候,又有一群大雁,向南飞去。那身影,那叫声,却是旧时的相识。
满地上落花堆积,菊花已经枯黄陨落,如今还有谁忍心去摘?守着窗户独坐,梧桐叶片落下的水滴,声声入耳,令人心碎,此情此景,又怎是一个愁字概括了得?
【声声慢·寻寻觅觅】译文五
空空荡荡无主张,冷冷清清好凄凉,悲悲惨惨好心伤。一时觉暖一时觉凉,身子如何得休养?早起淡酒三杯,怎把寒风来抵挡?北雁南飞飞过楼,不认当年旧同乡。
菊花委地尽枯黄,人花共消瘦,有谁来怜赏?守着窗前挨时光,盼不到天黑好挹怏。听见xxx雨打梧桐,点点滴滴淋透我心上。这一天桩桩件件怎么能一个愁字表明呢!
【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
靖康之变后,xxx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xxx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xxx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xxx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xxx雪吗?xxx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xxx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的哀愁。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词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赋比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xxx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xxx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xxx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xxx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如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xxx思想准备方面着笔,xxx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xxx《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xxx、xxx),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xxx的经典诗词 第7篇
《多丽(咏xxx)》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xxx、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xxx愁眉。
韩令偷香,xxx傅粉,xxx比拟未新奇。
细看取、xxx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
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