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爱情诗词的鉴赏 第1篇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中国古典爱情诗词的鉴赏 第2篇
1、点绛唇xxx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xxx,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释】:
①金谷:即金谷园,指**富豪石崇洛阳建造的一座奢华的别墅。
②xxx:贵人之子孙。也是草名。
③萋萋:草盛貌。
【赏析】:
xxx的《点绛唇》是一首咏草的杰作。以拟人手法,写得情思绵绵,凄楚哀婉。语言美,意境更美。为历代读者称诵。此为咏物词中的佳作。全词以清新空灵的笔触,物中见情,寄寓深意,借吟咏春草抒写离愁别绪。整首词熔咏物与抒情于一炉,凄迷柔美的物象中寄寓惆怅伤春之情,渲染出绵绵不尽的离愁。
“余花”两句,写无主荒园细雨中春色凋零,绚烂的花朵已纷纷坠落,连枝头稀疏的余花,也随蒙蒙细雨而去。“满地和烟雨”,境界阔大而情调哀伤,虽从雨中落花着笔,却包含着草盛人稀之意。眼看“匆匆春又归去”,词人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惆怅情怀。
过片直写离情。长亭,亦称xxx长亭。古代为亲人送行,常长亭设宴饯别,吟咏留赠。此时别意绵绵,难舍难分,直到太阳西下。“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词人正是抓住了黯然销魂的时刻,摄下了这幅长亭送别的画面。最后“xxx”三句,活用《楚辞意,是全词之主旨。“xxx”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来诗词中,往往代指出门远游之人。凝望着亲人渐行渐远,慢慢消失了,唯见茂盛的春草通往四方之路,茫茫无涯。正如xxx》清平乐《词所说:“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话外音】:
金谷园曾经是锦绣繁华的丽园,如今已是杂树横空、蔓草遍地了。
中国古典爱情诗词的鉴赏 第3篇
汉乐府上邪!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xxx,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一xxx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醉花阴
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乌夜啼
xxx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婉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中国古典爱情诗词的鉴赏 第4篇
高考古诗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2.鉴赏其语言;3.鉴赏其表达技巧。评价就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无论是鉴赏还是评价,实质上都是
考查考生对于诗歌的想象能力。考生从哪些方面去想象,怎样去想象,如何结合诗歌本身、命题者所问、自己所想,不枝不蔓,按要求写出来,这是答题的关键。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古诗鉴赏的答题格式”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形象:身份+性格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如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人在词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简析〕上片写身份,写人物神态,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下片写性格,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二、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意象。
〔简析〕涓涓细流不辞辛苦,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xxx涧的挽留,继续向前,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表层含义)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深层含义)
三、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
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 xxx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从诗中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简析〕通过“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表达了对**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四、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例4.阅读下面一首xxx,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 xxx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xxx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简析〕“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真)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中国古典爱情诗词的鉴赏 第5篇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中国古典爱情诗词的鉴赏 第6篇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xxx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珮 通: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xxx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下澈 一作:下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xxx,xxx,余弟宗玄。隶而从者,xxx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赏析:
——小学古代诗词鉴赏优选【三】份
中国古典爱情诗词的鉴赏 第7篇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解答古典诗歌人物鉴赏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把握阅读诗歌的重要环节,抓住关键词句读懂诗歌。
教学难点:针对不同的题型选择恰当的答题角度。
教学方法与思路
1、从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中归纳人物鉴赏类题复习的重点;
2、掌握阅读和解题的具体方法;
3、实例训练,形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诗鉴赏的两个阶段
诗歌鉴赏两个方面的内容
下面举例谈谈诗歌的鉴赏。首先看看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的鉴赏。
二,主要从呈现人物形象的方式方法方面来鉴赏。
一种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容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来表现,主要是直接描写。
【例一】
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请问诗中的“我”是怎样的的形象?请具体分析。
一种是完全借助景物、活动(事件)来表现人物,属于间接描写,运用衬托等表现手法。
【例二】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请问诗中是如何紧扣“怨”字来写的?
再以《新开棋轩呈元珍表臣》xxx为例
竹树日已滋,轩窗渐幽兴。
人间与世远,鸟语知境静。
春光霭欲布,山色寒尚映。
独收万籁心,于此一枰竞。
棋枰:音凭。指棋局或棋盘
本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请具体描述。(4分)
一种是通过诗中形象来指代所要表现的人物,即直接描绘的形象在诗内,而所要表现的形象在诗外,常常是一种代言体,用的是比喻、双关、代指、类比等手法。
【例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借,凭借帮助)
注:垂绥(读音“随”),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
这是一首咏物诗,从_______等三个方面写出了蝉的特点。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蝉,其实是用了____的写法,表达含蓄,寓意深刻。为我们展现的是_____人物形象。
三,小结
诗歌鉴赏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其一、必要的诗歌知识,其二,合理的思维方法,既指思维步骤,其三,较强的审题能力,其四,必要的表述技巧。
四,练习巩固
寻xxx不遇(唐)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xxx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xiá)。
这首诗刻画了xxx怎样的形象?是如何刻画的?
中国古典爱情诗词的鉴赏 第8篇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赏析: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xxx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挂桃符,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诗是人们的心声。不少论诗者注意到,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xxx这首诗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是因为他当时正出任**,推行新法。xxx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家,他在任期间,正如眼前人们把新的桃符代替旧的一样,革除旧政,施行新政。xxx对新政充满信心,所以反映到诗中就分外开朗。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平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这首诗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
——《浣溪沙》古代诗词鉴赏实用一篇
中国古典爱情诗词的鉴赏 第9篇
爱情应该像山上的雪一般纯洁,像云间月亮一样皎洁。听说你怀有二心,所以来与你决裂。今天置酒作最后的聚会,明日一早便在沟头分手。我缓缓的移动脚步沿沟走去,过去的生活宛如沟水向东流去。当初我毅然离家xxx远去,就不像一般女孩凄凄啼哭。希望能找到一个心心相印的人,相伴到老永不分离。男女情投意合就像钓竿那样轻细柔长,鱼儿那样活波可爱。男子应当重情重义,失去了真诚的爱情是任何钱财珍宝都无法补偿的。
这首诗未必是汉代的才女卓xxx所作,也有可能是后人杜撰。据传说,司马xxx发迹后,渐渐耽于逸乐、日日_在脂粉堆里,直至欲纳茂陵女子为妾。卓xxx忍无可忍,因而作了这首《白头吟》,呈递xxx。随诗并附书曰:“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木,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xxx,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_
据传司马xxx阅毕这一诗一书后,忆及当年恩爱,遂绝纳妾之念,夫妇和好如初。
司马xxx曾给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聪明的卓xxx读后,泪流满面。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无亿岂不是表示xxx对自己“无意”的暗示,已毫无留念?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一封《怨郎诗》。
_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三四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xxx长亭望眼欲穿。百相思,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九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xxx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红,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司马xxx看完妻子的信,不禁惊叹妻子之才华横溢。遥想昔日夫妻恩爱之情,羞愧万分,从此不再提遗妻纳妾之事。但值得注意的是,司马xxx的一切财产均来自卓xxx。若是xxx要和他离婚,只怕是他又要过贫穷的生活。当初的琴挑xxx,动机也很值得怀疑,也许是司马xxx与好友策划的。
但也有另一说,十三字信与《怨郎诗》并非司马xxx与卓xxx之间真实的事情,只是一种民间的“司马xxx现象”(河南大学教授 xxx 《百家讲坛-汉武帝》)。
或许,你从不觉得司马xxx和卓xxx的故事的美丽,也从不认为卓xxx是一个幸福的女人,甚至觉得卓xxx即使最后以一首《白头吟》唤回了丈夫的良心,却也无法重拾过往的纯粹情爱。但生死相依,身心相许,或许这才是对无瑕真爱的承诺。
中国古典爱情诗词的鉴赏 第10篇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代:xxx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度 通:渡)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赏析: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xxx的《燕歌行》,xxx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xxx、xxx、xxx、苏轼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xxx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词一开始即写“纤云弄巧”,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可是,这样美好的人儿,却不能与自己心爱的人共同过美好的生活。“飞星传恨”,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飞驰长空。
关于银河,《古诗十九首》云:“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一水间,近咫尺,似乎连对方的神情语态都宛然目。这里,xxx却写道:”银汉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牛女相距之遥远。这样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银河水,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开,相见多么不容易!”暗渡“二字既点”七夕“题意,同时紧扣一个”恨“字,他们踽踽宵行,千里迢迢来相会。
接下来词人宕开笔墨,以富有感**彩的议论赞叹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对久别的情侣金风玉露之夜,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词人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金风玉露”用xxx《辛未七夕》诗:“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用以描写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同时还另有深意,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柔情似水”,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就象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柔情似水”,“似水”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象梦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梦”,除言相会时间之短,还写出爱侣相会时的复杂心情。“忍顾鹊桥归路”,转写分离,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又成了和爱人分别的归路。不说不忍离去,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眼泪。 回顾佳期幽会,疑真疑假,似梦似幻,及至鹊桥言别,恋恋之情,已至于极。词笔至此忽又空际转身,爆发出高亢的音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xxx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感**彩很浓的议论,成为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它们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中国古典爱情诗词的鉴赏 第11篇
《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陇西行》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内容写边塞战争。陇西,即xxx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这首《陇西行》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首二句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xxx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胡尘”。“誓扫”、“不顾”,表现了xxx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xxx林军穿锦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部队如此精良,战死者达五千之众,足见战斗之激烈和伤亡之惨重。
接着,笔锋一转,逼出正意:“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里没有直写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也没有渲染家人的悲伤情绪,而是匠心独运,把“河边骨”和“春闺梦”联系起来,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知道亲人死去,固然会引起悲伤,但确知亲人的下落,毕竟是一种告慰。而这里,长年音讯杳然,人早已变成无定河边的枯骨,妻子却还在梦境之中盼他早日归来团聚。灾难和不幸降临到身上,不但毫不觉察,反而满怀着热切美好的希望,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明代xxx《升庵诗话》认为,此诗化用了汉代xxx《议罢珠崖疏》“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亭鄣,孤儿号于道,老母、寡妻饮泣巷哭,遥设虚祭,想魂乎万里之外”的文意,称它“一变而妙,真夺胎换骨矣”。xxx力渲染孤儿寡母遥祭追魂,痛哭于道的悲哀气氛,写得沉痛而富有情致。文中写家人“设祭”、“想魂”,已知征人战死。而xxx中的少妇则深信丈夫还活着,丝毫不疑其已经死去,几番梦中相逢。诗意更深挚,情景更凄惨,因而也更能使人一洒同情之泪。
这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两句。“可怜”句紧承前句,为题中之义;“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明xxx《艺苑卮言》赞赏此诗后二句“用意工妙”,但指责前二句“筋骨毕露”,后二句为其所累。其实,首句写xxx将士奋不顾身“誓扫匈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次句写五千精良之兵,一旦之间丧身于“胡尘”,确实令人痛惜。征人战死得悲壮,少妇的命运就更值得同情。所以这些描写正是为后二句表现少妇思念征人xxx。可以说,若无前二句明白畅达的叙述描写作铺垫,想亦难见后二句“用意”之“工妙”。
——高中古典诗词鉴赏 (菁选2篇)
中国古典爱情诗词的鉴赏 第12篇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虞美人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荥迥,借问一枝如玉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xxx,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xxx?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中国古典爱情诗词的鉴赏 第13篇
6、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8分)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②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鬂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①绿蚁:一种美酒。 ②挼:搓揉。
两首词都写到了”醉”,所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试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正官]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xxx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 xxx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xxx的感受。(2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
1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野 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 步
清xxx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古典爱情诗词的鉴赏 第14篇
《满江红·写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xxx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 通:阑)
xxx耻,xxx。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赏析:
岳飞此词,激励着**民族的爱国心。_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儿女。
前四字,即司马迁写蔺xxx“怒发上冲冠”的妙,表明这是不共xxx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缘独上高楼,自倚阑干,xxx坤,俯仰**,不禁热血满怀沸腾激昂。——而此时xxx乍止,风澄烟净,光景自佳,翻助郁勃之怀,于是仰天长啸,以抒此万斛英雄壮志。着“潇潇雨歇”四字,笔致不肯一泻直下,方见气度渊静,便知有异于狂夫叫嚣之浮词矣。
开头凌云壮志,气盖山河,写来气势磅礴。再接下去,倘是庸手,有意耸听,必定搜索剑拔弩张之文辞,以引动浮光掠影之耳目——而乃于是却道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个字,真个令人迥出意表,怎不为之拍案叫绝!此十四字,微微唱叹,xxx将军抚膺自理半生悲绪,九曲刚肠,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可为见证。功名是我所期,岂与尘土同轻;驰驱何足言苦,堪随云月共赏。(此功名即勋业义,因音律而用,宋词屡见)试看此是xxx胸襟,xxx识见!
过片前后,一片xxx,喷薄倾吐:xxx之耻,指徽钦两帝被掳,犹不得还;故下言臣子抱恨无穷,此是古代君臣观念之必然反映,莫以现代之国家观念解释千年往事。此恨何时得解?功名已委于尘土,三十已去,至此,将军自将上片歇拍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之痛语,说与天下人体会。沉痛之笔,字字掷地有声!
以下出奇语,寄xxx,英雄忠愤气概,凛凛犹若神明。盖金人猖獗,荼毒中原,止畏xxx,不啻闻风丧胆,故自将军而言,“匈奴”实不难灭,踏破“贺兰”,黄龙直捣,并非夸饰自欺之大言也。“饥餐”、“渴饮”一联微嫌合掌;然不如此亦不足以畅其情、尽其势。xxx有复沓之感者,以***真气在。
有论者设:贺兰山在西北,与东北之黄龙府,千里万里,有何交涉?xxx制胜的抗金名臣老赵鼎,他作《花心动》词,就说:“西北欃枪未灭,千万乡关,梦遥吴越。”xxx慷慨寄敬xxx的xxx干,他作《虞美人》词,也说:“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这都是南宋初期的爱国词作,他们说到xxx时,均用“西北”、“楼兰”(汉之西域xxx,傅介子计斩楼兰王,典出《汉书·西域传》),可见岳飞用“贺兰山”和“匈奴”,是无可非议的。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腔忠愤,丹心碧血,倾出肺腑。即以文学家眼光论之,收拾全篇,神完气足,无复毫发遗憾,诵之令人神旺,令人起舞!然而岳飞头未及白,xxx自陷困境,由于奸人谗害,xxx自弃战败。“莫须有”xxx冤,闻者发指,岂复可望眼见他率领十万貔貅,与中原父老齐来朝拜天阙哉?xxx。
此种词原不应以文字论长短,然即以文字论,亦当击赏其笔力之沉厚,脉络之条鬯,情致之深婉,皆不同凡响,倚声而歌,乃振兴**之必修音乐艺术课也。
中国古典爱情诗词的鉴赏 第15篇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宋代:xxx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xxx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阑 通 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xxx人憔悴。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上片首先说登楼引起了“春愁”:“伫倚危楼风细细。”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像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
“望极春愁,xxx天际”,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春愁”,又点明了时令。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连绵无尽。xxx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至于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词人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
这首词妙紧拓“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调转笔墨,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大白。在词的最后两句相思感情达到**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古典诗词鉴赏(精选10篇)
中国古典爱情诗词的鉴赏 第16篇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解答古典诗歌人物鉴赏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把握阅读诗歌的重要环节,抓住关键词句读懂诗歌。
教学难点:针对不同的题型选择恰当的答题角度。
教学方法与思路
1、从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中归纳人物鉴赏类题复习的重点;
2、掌握阅读和解题的具体方法;
3、实例训练,形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诗鉴赏的两个阶段
诗歌鉴赏两个方面的内容
下面举例谈谈诗歌的鉴赏。首先看看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的鉴赏。
二,主要从呈现人物形象的方式方法方面来鉴赏。
一种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容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来表现,主要是直接描写。
【例一】
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请问诗中的“我”是怎样的的形象?请具体分析。
一种是完全借助景物、活动(事件)来表现人物,属于间接描写,运用衬托等表现手法。
【例二】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请问诗中是如何紧扣“怨”字来写的?
再以《新开棋轩呈元珍表臣》xxx为例
竹树日已滋,轩窗渐幽兴。
人间与世远,鸟语知境静。
春光霭欲布,山色寒尚映。
独收万籁心,于此一枰竞。
棋枰:音凭。指棋局或棋盘
本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请具体描述。(4分)
一种是通过诗中形象来指代所要表现的人物,即直接描绘的形象在诗内,而所要表现的形象在诗外,常常是一种代言体,用的是比喻、双关、代指、类比等手法。
【例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借,凭借帮助)
注:垂绥(读音“随”),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
这是一首咏物诗,从_______等三个方面写出了蝉的`特点。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蝉,其实是用了____的写法,表达含蓄,寓意深刻。为我们展现的是_____人物形象。
三,小结
诗歌鉴赏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其一、必要的诗歌知识,其二,合理的思维方法,既指思维步骤,其三,较强的审题能力,其四,必要的表述技巧。
四,练习巩固
寻xxx不遇(唐)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xxx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xiá)。
这首诗刻画了xxx怎样的形象?是如何刻画的?
中国古典爱情诗词的鉴赏 第17篇
博闻通识,知古鉴今。有品有趣有态度。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中国古典爱情诗词的鉴赏 第18篇
凤求凰·琴歌
佚名有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xxx见xxx,慰我徬徨。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秋风词
xxx秋风清,xxx,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xxx,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竹枝词
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燕子楼
张仲素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
中国古典爱情诗词的鉴赏 第19篇
三五七言 / 秋风词
唐代:xxx
秋风清,xxx,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xxx?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鉴赏:
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 此情此景, 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xxx、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 加上诗人的xxx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此诗的体式许多人认为很像一首小词,具有明显的音乐特性。xxx的《陔余丛考》卷***云:“三五七言诗起于李太白:‘秋风清,xxx。……’此其滥觞也。刘长卿《送陆澧》诗云:‘新安路,人来去。早潮复晚潮,明日知何处?潮水无情亦解归,自怜长在新安住。’xxx公《江南春》诗云:‘波渺渺,柳依依。孤林芳草远,斜日沓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指出了它和“江南春”词牌的渊源关系。xxx深曾依此调式填写词作,名为“秋风清”。清人还把xxx这首诗当作是一首创调词而收入《钦定词谱》,云:“本三五七言诗,后人采入词中。”
此诗只题作“三五七言”而不言及诗歌内容主题,可知诗人的创作意图本是偏重作品的形式特征,即只要满足全篇两句三言、两句五言、两句七言的体式要求就能成诗了。可以说,诗题中已经包含了明确的诗体形式内涵。严羽的《沧浪诗话》中的“诗体”一章就说道:“有三五七言。”自注云:“自三言而终以七言,xxxxxx有此诗:‘秋风清,xxx。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xxx,此时此夜难为情。’”xxxxxx校释曰:“沧浪所谓xxx有三五七言,不知何据。案《诗人玉屑》无‘秋风清’以下各句,以从《玉屑》为是。‘秋风清’云云,见《李太白集》,当是xxx。”
但xxx这首诗也不能算是创体之作,因为初唐时僧人义净作有一首《在西国怀xxx城》,此诗因其体式特征而名为《一三五七九言》。xxx的《三五七言》只是《一三五七九言》的变体,省去起首的“一言”和收尾的“九言”,即为“三五七言”。xxx在《唐代酒令艺术》中论证义净诗为“唱和之作”。xxx这首《三五七言》可能也是他与其他诗人的“唱和诗”。“三五七言”是对所酬和诗歌格式的限制,这是一个“总题”,众人在具体创作时可根据所写内容再命一个相应的诗题。
此诗即使不是创体之作,也是xxx最终确立了“三三五五七七”格式作为一种独特的曲辞格甚至成为一种时兴诗体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他借鉴和总结了许多人应用三五七字句式的经验,更得力于他自身歌辞创作中灵活运用此类格式的实践体悟,因而他的《三五七言》能表现出“哀音促节,凄若繁弦”(《唐xxx醇》卷八)的艺术魅力。
中国古典爱情诗词的鉴赏 第20篇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凤求凰·琴歌
有美人兮, 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xxx见xxx,慰我徬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中国古典爱情诗词的鉴赏 第21篇
xxx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虞美人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荥迥,借问一枝如玉为谁开?轻寒细雨情xxx,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xxx?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中国古典爱情诗词的鉴赏 第22篇
从20xx年起高考语文卷把古诗阅读鉴赏放到第Ⅱ卷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试说明》对此明确提出了两点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综观近三年的高考试题,有两个特点非常明显:一是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二是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考生一般对考点比较熟悉,能比较轻松地读懂诗歌,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
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就古诗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本文对之加以例析,供大家参考。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中国古典爱情诗词的鉴赏 第23篇
《国风·xxx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其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赏析:
这是一首写妻子怀念远出服役的丈夫的。所谓“君子于役”的“役”,不知其确指,大多数情况下,应是指去边地戍防。又“君子”在当时统指贵族阶层的人物,但诗中“君子”的家中养着鸡和xxx之类,地位又不会很高,大概他只是一位武士。说起“贵族”,给现在读者的感觉好像是很了不得的。其实先秦时代生产水平低下,下层贵族的生活,并不比后世普通农民好到哪里去。就是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西南少族民族中的小贵族,实际生活情况还不如江南一带的农民。
这是一首很朴素的诗。两章相重,只有很少的变化。每章开头,是女主人公用简单的语言说出的内心独白。稍可注意的是“不知其期”这一句(第二章的“不日不月”也是同样意思,有不少人将它解释为时间漫长,是不确切的)。等待亲人归来,最令人心烦的就是这种归期不定的情形,好像每天都***,结果每天都是失望。如果只是外出时间长但归期是确定的,反而不是这样烦人。正是在这样的心理中,女主人公带着叹息地问出了“曷至哉”: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
这下面的一节有一种天然的妙趣。诗中不再正面写妻子思念丈夫的哀愁乃至愤怨,而是淡淡地描绘出一幅乡村晚景的画面:在夕阳余晖下,**归了窠,xxx从村落外的山坡上缓缓地走下来。这里的笔触好像完全是不用力的,甚至连一个形容词都没有,不像后代的文人辞章总是想刻画得深入、警醒,恐怕读者不注意。然而这画面却很感动人,因为它是有情绪的。读者好像能看到那凝视着**、牛儿、羊儿,凝视着村落外蜿蜒沿伸、通向远方的`道路的妇人,是她在感动读者。这之后再接上“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读者分明地感受到女主人公的愁思浓重了许多。倘试把中间“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三句抽掉,将最后两句直接接继在“曷至哉”之后,感觉会完全不同。这里有抒情表达的节奏问题——节奏太快,没有起伏,抒情效果出不来;同时,这画面本身有其特别的情味。
熟悉农村生活的人经常看到这样的晚景。农作的日子是辛劳的,但到了xxx临之际,一切即归于平和、安谧和恬美。xxx家禽回到圈栏,炊烟袅袅地升起,灯火温暖地跳动起来,农人和他的妻儿们聊着闲散的话题。黄昏,在大地上出现白天未有的温顺,农人以生命珍爱着的东西向他们身边归聚,这便是古老的农耕社会中最平常也是最富于生活情趣的时刻。可是在这诗里,那位妻子的丈夫却犹在远方,她的生活的缺损在这一刻也就显得最为强烈了,所以她如此怅惘地期待着。
这诗的两章几乎完全是重复的,这是歌谣最常用的**——以重叠的章句来推进抒情的感动。但第二章的末句也是全诗的末句,却是完全变化了的。它把妻子的盼待转变为对丈夫的牵挂和祝愿:不归来也就罢了,但愿他在外不要忍饥受渴吧。这也是最平常的话,但其中包含的感情却又是那样善良和深挚。
这是古老的歌谣,它以不加修饰的语言直接地触动了人心中最易感的地方。它的天然之妙,在后世已是难以重复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