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相思的古诗(通用4篇)

春雨相思的古诗 第1篇

10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远瞧近却无。

102、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

103、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04、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105、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杜甫《秋雨叹》

106、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107、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08、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109、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团扇先辞手,生衣不着身。更添砧引思,难与簟相亲。此境谁偏觉,贫闲老瘦人。——白居易《雨后秋凉》

110、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111、斜点银釭,高擎莲炬,夜深不耐微风。

11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1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114、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

115、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116、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117、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春寒》

118、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白居易《雨后秋凉》

119、我的心在雨中醉舞飞扬

120、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12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2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春雨相思的古诗 第2篇

春雨古诗

古诗《春雨》中赋予爱情以优美动人的形象,也细微地写出主人公寥寂而又迷茫的心理状态。

唐代: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新春时节,我穿着白夹衣,怅然地卧在床上;白门寂寞,令我心中万分感伤。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隔着蒙蒙细雨凝视着那座红楼,只觉得凄冷茫茫,我只好顶着珠帘般的细雨,在依稀闪烁的灯光中黯然归来。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凄楚的暮春,遥远的路途,哪里可以寄托我的悲凄伤感?缠绵的思绪,化做空泛的梦,在残宵的梦中依稀与你相见。

“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有玉珰一双作为信物,怎么样才可以送达;我只有寄希望于万里长空中,那一只刚刚飞来的鸿雁。

1. 白袷衣:即白夹衣,唐人以白衫为闲居便服。

2. 白门:指今江苏南京市。

3. 红楼:华美的楼房,多指女子的住处。

4. 珠箔:珠帘,此处比喻春雨细密。

5. 晼晚:夕阳西下的光景,此处还蕴涵年复一年、人老珠黄之意。

6. 玉珰:耳环。

7. 云罗:像螺纹般的`云片。

创作背景

《春雨》作于大中四年,是诗人初到徐幕雨夜思家所作,题作《春雨》,却并非直接写春雨,而是抒写在春夜雨中的相思之情。

也有人说这是诗人客居长安的忆家之作,有人说这是李商隐期盼他人提拔的寄托之作。大多数人认为这就是一首爱情诗。但对于诗人所思为何人又有较大的争议。有人认为诗人所念之人应当是柳枝,就是《柳枝五首·序》中提到的那位属意于他、最后却被他人夺走的洛阳痴情少女。有人说红楼之上的那位姑娘就是后来成为李商隐妻子的王氏,当时落魄不堪的李商隐不过是王茂元手下的小小幕僚,却看上了人家的千金小姐,自然是有些苦涩难言的了。还有人推断这位可望不可及的女子是女冠,就是《碧城三首》和《重过圣女祠》等诗中反复提到的那位陪同公主一块儿入道观的宫女。

春雨相思的古诗 第3篇

21、深夜无风新雨歇,凉月,露迎珠颗入圆荷。

22、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作文大全 )

23、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杜甫《秋雨叹》其一

2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2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6、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27、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

28、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

29、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30、可能留蝶抱花丛。

31、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32、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33、篱下菊,醉把一枝枝。花水乞君三十斛,秋风记我一联诗。留着晚香时。

34、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3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6、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

37、宴罢兰堂肠断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38、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39、渭城丝雨劝离杯。

40、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春雨相思的古诗 第4篇

古诗春雨教案

《春雨》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在教案设计中最好能突显当时诗人的感受以及心境。

古诗春雨教案

[教学要求]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们,现在正是春天,天气暖和,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古代诗人为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写的两首诗。(板书:古诗两首)

二、教学《春雨》

1.板书诗题:春雨

2.解题: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节选其中的前四句,说的是春雨的特点。

3.教师范读一遍,领读两遍。

4.看图导读,结合学习生字。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说出春雨细密、滋润万物、催开百花等特点。诗人是怎样来写这春雨的呢?

(2)指名读诗句。

(3)出示生字卡片,学习生字。

乃:共两画,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 撇。这里乃是就的意思。

随:左右结构,右部先写有,再写l。 随是跟从的意思。

润:左右结构,右部先写门,再写王。润是加水分,使东西不干枯的意思。

指名学生读生字,说说生字的笔画或结构,讲生字的意思。

(4)分句讲读。

①指名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②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春雨像知道时节似的,当春天一

到,它就下起来了)想一想:为什么诗人说它是好雨呢?(因为

春天庄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诗人说春雨是好雨)对,这两句诗赞美

了春雨来得及时。

③齐读这两句诗。

④指名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⑤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潜入?(潜入就是在人不知不觉

中透进去)那么随风潜入夜该怎么解释?(夜间,好雨随着风在

人们不知不觉中透进万物的内部)润物细无声是什么意思?

(春雨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谁能把这两句诗连起来解释一下?

(春雨是在夜间,乘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洒落,细密无声

地滋润着万物)你说得真好!春雨做了好事却不声不响,怎么不是好雨呀!

⑥齐读这两句诗。

5.总结。

这四句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6.朗读指导。

(1)掌握节奏、韵律(加点的是韵脚字)。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好,是全诗的中心,其他都是围绕好来写的,是春雨好的表现。知,表现春雨善解人意。

当……乃……强调春雨好在下得及时。潜、细、无,强调春雨的美好品格。

(3)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4)学生自练。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7.描红指导。

(1)提示描红生字的注意点:

(2)学生自练描红乃、随、润3个生字。

三、布置作业

1.朗读《春雨》,熟读背诵。 2。抄写春雨、时节各两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春雨》。

2.默写春雨、时节两个词语。

二、教学《春晓》

1.板书诗题:春晓

2.解题: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孟浩然写的。晓xiOo三拼音,左右结构,左部是日字旁,右部是尧,上面没有点。诗题里的晓是早晨的意思。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

3.教师范读,领读一遍。

4.看图导读,结合学习生字。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画面上是个什么人?她左手在拉起什么?她看到室外有哪些景物?(画面上是个古代女子,她左手拉起帘子,看到室外有桃花、小鸟和芭蕉等景物)

(2)指名读四句诗。 '

(3)出示生字卡片,学习生字。

指名学生读生字,说生字的结构,讲生字的意思。

(4)分句讲读。

①指名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②谁能说说春眠不觉晓的晓是什么意思?(春眠不觉晓的晓是天亮的意思)为什么这个晓和春晓的晓意思不同呢?(因为联系全句的意思,说成春天睡眠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才好讲,说成不知不觉就到早晨了不大好讲)对,你能联系全句的意思来解释晓字的意思,讲得合理,对头,很好!那么处处闻啼鸟该怎么解释呢?(处处闻啼鸟就是到处听到鸟叫声的意思)那么诗人为什么不写成处处闻鸟啼呢?(自答:写诗是要押韵的,这首诗押的是ao韵,所以要把鸟字放在句末)

③谁能补充一些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春天气候暖和了,夜里睡得香,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醒来时只听到外边一片清脆的鸟叫声)想一想:这春天的早晨多么美好!

(5)齐读这两句诗。

(6)指名读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这两句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写的是昨天夜里的事)

昨天夜里听到什么?想到什么?(昨天夜里听到刮风下雨的声

音,想到这样风吹雨打,花儿不知落下了多少)请连起来说一说。(想起夜里曾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不知花儿被吹打得落下了多少)再想一想:花儿落了,春天即将离去,这春光多么可贵,多么值得珍惜呀!

(8)齐读这两句诗。

5.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一个雨后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感情。

6.朗读指导。

(1)掌握节奏,韵律(加点的是韵脚字)。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不觉晓:反映睡得香,人感到满足。

处处闻啼鸟:反映春天生机勃发的景象。

花落知多少:反映春光不能常驻,应该加倍珍惜的心情。

(3)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4)学生自练。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7.描红指导。

(1)提示描红生字的注意点。

(2)学生自练描红觉、晓、眠3个生字。

三、布置作业

1.朗读《春晓》,熟读背诵。

2.抄写《春晓》《春雨》各两遍。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春晓》。 2.默写春晓、风雨两个词语。

二、指导背诵

1.指导背诵《春雨》。

(1)放录音。 (2)教师指着板书引背。 (3)分两个大组,一组读,一组听,再交换读听一次。 (4)各人轩声默念背诵- (5)齐背。 (6)指名背诵。

2.指导背诵《春晓》,方法同上。

三、课堂练习

1.找朋友(连词)。

春(春风)(春雨)(春晓)(春光)(春花)

时(时节)(时间)(时光)(及时)(准时)

2.用下面的词语写句子。

春天 —— 春雨——

3.说话练习。

(1)话题:春天来了

(2)提出要求:根据第25页上的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春天的美丽景象。

(3)各人发挥想象,构思讲说内容。

(4)同桌两人交互说听、补充。

扩展阅读

《春雨》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761年(上元二年)春。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