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大明湖雪景的诗句(合集3篇)

描写大明湖雪景的诗句 第1篇

唐朝诗人李贺《梦天》诗曰“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齐烟九点”即由此诗句演化而来。

诗中“齐州”本指中国,清代人因济南古称齐州,便借用该诗句描绘济南的山景。海右古亭--历下亭位于明湖水面诸岛中最大的岛子上,年代久远,几多变迁。

它挺拔端庄,古朴典雅,红柱青瓦,八角垂檐,亭内嵌有杜甫绝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大明湖园中之园--铁翁祠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园内杨柳垂荫,藤萝攀缘,院外南临一湖碧水,北枕幽密松林,环境清幽旷远,建筑古朴典雅,其中小沧浪亭更是独具秀色。

著名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舫穿藕花”就镶嵌在这里。济南自古以来,是个风景胜地,尤以泉水、垂杨取胜;“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比起江南美景,有过之而无不及,是以人才荟萃,犹如天地山川间之灵气全都独钟于此似的。

历下故城之西南方,有斛泉水,涌自地面,汇集成潭,潭边垂柳依依,微风轻佛时,柳絮若绵,处处飘扬,蔚为奇观,遂称“柳絮泉”。泉畔有屋十数楹,我国词中才媛李清照,即诞生于此。

而后高宅旸与廖炳奎皆曾写过咏怀“柳絮泉”古迹之诗: 一斛清泉柳絮扬,萧萧故宅但斜阳; 风流不独词人尽,金石飘零亦渐亡。 龙潭西去趵泉东,锦绣人才住此中; 过眼烟云金石录,年年恼恨是春风。

不将牙慧拾前人,谱出新词字字新; 一盏寒泉分柳絮,瓣香合供藕花神。

描写大明湖雪景的诗句 第2篇

济南因境内泉水众多,被称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是山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已有四千多年历史的济南,拥有丰富的名城资源,并形成了遐迩闻名的龙山文化、名士文化、泉文化,于1986年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内“七十二名泉”争涌,尤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其中,趵突泉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由泉水汇流成的护城河流淌到大明湖,形成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独特风光。

关于泉城的古诗:宋代-李清照《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白话释义: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游兴满足,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如梦令》一词,是一篇追忆旧游之作。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出游归来的少女词人,泛舟于济南的清溪之上,观赏到藕花绽开、鸥鹭惊飞的美好景色,心中洋溢着青春的愉悦。

扩展资料:

济南因在古代的“四渎”,即四大神圣河流之一的济水之南而得名。一百多年前,黄河改道,夺了济水的河床,于是也列于华夏“四渎”之一的母亲河——黄河开始经过济南,并由此奔流到大海。从此,济南成为黄河下游的最大的都市。

如今济南是北依黄河,南朝东岳泰山,居于孕育中华传统文明的“岳”、“渎”之间;更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特点,遍地涌出了千百个清冽的泉源,仅市区内就有一百多处,号称名泉者就有七十二处之多。

众多的泉水既汇成了美丽的大明湖,更成为一条长河的发源地。小清河汩汩东流数百里,至羊角沟而入大海。一条近千里直达大海的长河竟然发源于繁华城市中心。

古代的学者称赞这一景观为宇内唯一,今天我们也可以骄傲地宣称它是“世界之最”了。因此,济南当之无愧地拥有了“泉城”的雅号。

描写大明湖雪景的诗句 第3篇

1、《泛舟大明湖》

长白山前绣江水,展放荷花三十里。

风雪欲来山更佳,一堆苍烟收不起。

鸟语花香风满院,蜂鸣蝶舞雨密池。

长堤湖畔吟歌赋,短榭楼前颂雅诗。

2、《游湖绝句》

大明湖上一徘徊,两岸垂杨荫绿苔。

大雅不随芳草没,新亭仍傍碧流开。

3、《重建古历亭》

雨余水涨双堤远,风起荷香四面来。

遥羡当年贤太守,少陵嘉宾得追陪。

4、《 西湖纳凉》

问吾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

鱼戏一篙新浪满,鸟啼千步绿荫成。

虹腰隐隐松桥出,鹢首峨峨画舫行。

最喜晚凉风月好,紫荷香里听泉声。

5、《百花台》

烟波与客同樽酒,风月全家上采舟。

莫问台前花远近,试看何似武陵游。

6、《湖上暮归》

春阴柳絮不能飞,雨足蒲芽绿正肥。

政恐前呵惊白鹭,独骑款段绕湖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