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中的重点字词(汇总3篇)

木兰诗中的重点字词 第1篇

1、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多登台。

3、海日升残夜,江春入旧年。

4、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5、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6、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8、三、配乐朗读

9、四、复述故事

10、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观察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可以先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到学习的活动内容中,再看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是否感到兴奋、愉悦,然后看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一个好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常常使一些学生在完成了正规的活动内容之后,还想继续进行。

11、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也为背诵打下基础。

12、欣赏京剧、豫剧、动画片、邮票等简单片段,激发兴趣。

13、参考备案:穆桂英、刘胡兰、秋瑾、_、_夫人、

14、二、简介背景

15、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16、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楚辞·卜居)

17、夕阳夕下,断肠人在天涯。

18、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0、十人堪有九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21、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

22、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23、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24、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2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木兰诗中的重点字词 第2篇

1、暮宿黄河边:傍晚。

2、暮宿黄河边:宿营。

3、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 杜甫《江村》

4、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5、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 欧阳修《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6、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7、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8、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 司马光《客中初夏》

9、绿槐高柳咽新蝉。 —— 苏轼《阮郎归·初夏》

1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杨万里《小池》

11、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 苏舜钦《夏意》

12、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 刘攽《雨后池上》

13、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 戴敏《初夏游张园》

14、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 张耒《夏日三首·其一》

15、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6、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17、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 —— 元好问《骤雨打新荷》

18、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19、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 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20、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 李商隐《晚晴》

21、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22、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23、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24、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25、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7、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28、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木兰诗中的重点字词 第3篇

1、**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卑鄙——【今义】品性低劣。【古义】卑,出身卑微;鄙,鄙陋、常用作谦词。

2、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过——【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古义】不超过。

3、是故弟于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不必——【今义】事理或情理上不需要。【古义】不一定、

4、是女子不好。(《西门豹治邺》)

不好——【今义】坏。【古义】不美丽。好,容貌美。

5、初一交战,操军不利。(《赤壁之战》)

初一——【今义】农历每月第一天。【古义】刚刚一开始、

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从而——【今义】表顺接的连词。【古义】从,跟从:而,连词,连接的后一部分补述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

7、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雀东南飞》)

处分——【今义】对**的或犯错误的人给以处罚。【古义】处置、处理。

8、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伶官传序》)

从事——【今义】①做某种事情。②(按规定)处理。【古义】可以泛指一般属官。

9、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毛遂自荐》)

地方——【今义】①指各省、市、县,与“**”相对。②指非军事的部门、团体等,与“**”相对。③区域。④部分。【古义】地,土地;方,方圆。

10.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风流——【今义】①有业绩、有才华的。②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③指与男女间的放荡行为有关的。【古义】①杰出的人物或功业;英俊、杰出。②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

1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非常——【今义】表程度很深的副词;【古义】意外事故、

12、由是感激,遂许**以驱驰。(《出师表》)

感激——【今义】因得到帮助而对人产生好感。【古义】受感动而激奋。

13、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

更衣——【今义】换衣服。【古义】上厕所,讳饰的说法。

14、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故事——【今义】前后连贯、有吸引力,可用来讲述的事情。【古义】先例、旧事。

15、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

豪杰——【今义】才能杰出的人。【古义】①有声望有地位的人。

16、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横行——【今义】行动蛮横,依仗暴力胡作非为。【古义】纵横驰骋。

17、①因具富厚,交通王侯。(《论贵粟疏》)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交通——【今义】①往来通达。②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古义】①勾结,②交互相通。

18、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面出。((冯婉贞))

结束——【今义】发展或进行到最后阶段,不再继续。【古义】整理好装束。

19、鞠躬尽瘁,死向后已。(《后出师表》)

鞠躬——【今义】弯身行礼。【古义】恭敬谨慎地

20、亦雁荡之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具体——【今义】不抽象,不笼统。【古义】具,具备,体,形体。

2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绝境——【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区域。

2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会计——【今义】管理帐目收支等财务工作的人。【古义】会,聚会;计,商议。

23、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五人墓碑记》)

慷慨——【今义】①大方,不吝啬。②充满正气,意气激昂。【古义】意气风发,情绪激昂。

24、①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

②可怜身上衣正单,心优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可怜——【今义】①值得怜悯。②不值一提。【古义】①可爱。②值得同情。

25、诚宜开张圣听,以光**遗德。(《出师表》)

开张——【今义】商店开始营业。【古义】不闭塞,广泛。

26、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行》)

老大——【今义】同辈或同伙中排行第一或地位最高的人。【古义】年龄大。

27、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称柳将军。(《柳敬亭传》)

南面——【今义】南方,表方位。【古义】南,向南;面,面对,朝向。

28、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烈士——【今义】为正义、为**献出生命的人。【古义】指有志于建立功业的人。

29、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指**)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

美人——【今义】美貌女子。【古义】指美貌女子,也可特指歌伎、**。

30、相如前进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前进——【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古义】前,走上前;进,献上。

3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亲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古义】内亲外戚,包括父母、伯叔、子侄及母、妻家中的人。

32、①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

其实——【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古义】①它的果实。②那实际情况。

33、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天——【今义】秋季。【古义】秋,秋天;天,天空。

34、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

妻子——【今义】配偶(女方)。【古义】妻和子女。

35、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肉食——【今义】肉类食物。【古义】食肉。“肉食者”,指生活优裕的大官。

36、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山东——【今义】山东省。【古义】指战国时秦国殽山函谷关以东的楚、赵等六国。

37、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之战》)

束手——【今义】无办法,与“无策”连用。【古义】投降。

38、虽然,受地于**,愿终守之。(《唐睢不辱使命》)

虽然——【今义】表示让步关系的连词。【古义】虽然如此,尽管这样。虽,虽然;然,如此,这样。

39、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无论——【今义】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的连词。【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40、**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今义】为正义而死。【古义】作为祭品的牲畜。

41、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茼列传》)

宣言——【今义】国家、**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的文告。【古义】公开扬言。

42、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学者——【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古义】求学的人。

43、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往——【今义】过去。【古义】从这里起到那里。

44、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赤壁之战))

殷勤——【今义】热情而周到。【古义】关切、问候。

45、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

因为——【今义】表原因的连词。【古义】于是写作了。

46、将军岂有意乎?(《荆轲刺秦王》)

有意——【今义】有心思;故意。【古义】有某种想法、打算。

47、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约束——【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古义】盟约。

48、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荷纂丈人》)

丈人——【今义】指岳父。【古义】老人、长辈。

49、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群英会蒋干中计》)

丈夫——【今义】妻之配偶。【古义】男子。

50、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指示——【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古义】指给人看。

51、可谓智力孤危。(《六国论》)

智力——【今义】指人的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古义】智慧和力量。

5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中间——【今义】当中。【古义】中,当中;间,夹杂着。

53、若能以吴越之众与*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

*——【今义】*******。【古义】中原地区。如,

54、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论》)

祖父——【今义】父之父。【古义】祖和父,祖辈和父辈。

5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用心——【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褒义)。【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中性)。

56、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赤壁之战》)

无日——【今义】不知还有多少时候,很久;【古义】不久。

57、①旦日,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

②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琵琶行》)

往往——【今义】常常;【古义】①处处。②时常,常常。

5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鱼肉——【今义】鱼的肉;【古义】鱼和肉,意为被欺凌的对象(名词)。

59、①天子春秋鼎盛。(《治安策》)

②蝼蛄不知春秋。(《庄子***》)

春秋——【今义】①夏季、秋季;②时代名称;【古义】①年龄。②一年。

60、先生可留意矣(《中山狼传》)

留意——【今义】当心,注意;【古义】考虑。

61、①先生举手击狼(《中山狼传》)

②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

举手——【今义】表赞同,或要求发言时的动作;【古义】①动手。②告别时的动作。

62、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

口舌——【今义】由说话引起的是非、争吵;【古义】口和舌,指说话。

63、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论贵粟疏》)

不避——【今义】不躲开;【古义】不次于。

64、宁可致意耶?(《柳毅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