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清代诗词(精选17篇)

经典清代诗词 第1篇

清代教育家李惺的诗词名句摘抄

1、居不必无恶邻,会不必无恶友,惟善自持者两得之。 ——李惺

2、习勤忘劳,习逸成惰。 ——李惺 《西沤外集 · 药言剩稿》

3、千金在手,一尘不染;身无分文,心忧天下。 ——李惺

4、使人俱不若使人爱,使人爱不若使人敬。 ——李惺

5、居不必无恶邪,会不必无恶友,惟善自持者两得之。 ——李惺

6、公生明,廉生威 ——李惺

7、师以质疑,友以析疑。 ——李惺

8、阳称其善以悦彼之心,阴养彼之恶以快已之意,此友道之大戳也。 ——李惺

经典清代诗词 第2篇

积雪晦原陆,

竹村人掩扉。

南邻暮招鹤,

不使入云飞。

这是一首写景诗,

此诗用语自然清丽,很有生活场景,满是闲情逸致。

经典清代诗词 第3篇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已亥杂诗》

2、除是无愁与莫愁,一身孤注掷温柔。——龚自珍《定**》

3、但愿我与汝,终老不相离——龚自珍

4、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龚自珍《投宋于庭》

5、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龚自珍

6、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乱世狂刀——龚自珍《漫感》

7、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龚自珍

8、游山五岳东道主,拥书百城南面王。——龚自珍《投宋于庭翔凤》

9、欲为平易近人诗,下笔情深不自持——龚自珍

10、亦狂亦侠亦温文——龚自珍

经典清代诗词 第4篇

野寺分晴树,

山亭过晚霞。

春深无客到,

一路落松花。

这是一首写景诗,吟咏山野春景,描绘出一幅美丽、清幽的春山日暮图。

此诗描写黄昏时刻山野的艳丽景色,山野之中的寺庙为绿树所簇拥,晚霞飘过山亭。春山虽美,但却无人欣赏,一路走来只有松花在不停地飘落。

全诗情景交融,寓动于静而愈显其静,新巧别致,自然精妙。

经典清代诗词 第5篇

雾里山疑失,

雷鸣雨未休。

夕阳开一半,

吐出望江楼。

这是一首题在扇面上的写景诗,既展示诗意,又展现书法。

这首诗写雨后初晴江边山楼之景,短小精练、清新自然,栩栩如生,历历在目,很有画面感。

经典清代诗词 第6篇

月黑见渔灯,

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

这是一首写景诗,情自然融于景中。此诗写诗人夜泊河上的所见所闻,前两句写河上黑夜和孤灯,很神秘、静谧;后两句写孤灯倒影,微风吹起波浪,灯影散开像散落满河的星星,很富有诗意。

全诗清新自然,刻画细腻,生动有趣,无愧于清诗五绝的压卷之作。

清朝最精彩的10首五绝分享完了,比经典唐诗意境要差得多,但都清新自然,值得一读。

朋友们,本文分享的这些清朝五绝水平如何?除了文中这些,清朝还有哪些很精彩的五绝?欢迎分享。

经典清代诗词 第7篇

清代佛教

清代佛教是从清顺治元年(1644)至宣统三年(1911)共二百六十八年间清朝一代的佛教。清朝对于佛教的政策几乎完全是继承明代的。首先在管理方面仿照明代僧官制度,在京设立僧录司,所有僧官都经礼部考选,吏部委任。各州府县僧官,则由各省布政司遴选,报送礼部受职。所有僧官的职别名称,都和明代无异(康熙《大清会典》卷七十一)。

顺治二年(1645)禁止京城内外擅造寺庙佛像,造寺须经过礼部允许。已有寺庙佛像亦不许私自拆毁。也不许私度僧尼。对于僧道,一律官给度牒。康熙四年(1665)以来,对于私立庵院及私度僧尼都有法律规定。但自乾隆四年(1739)以后,随着人口的增加,私度僧尼人数也有增加,一时难于查补给牒,因之从乾隆十九年(1754)起,通令取消官给度牒制度。此项政令一直延续到清末。

据康熙六年(1667)礼部统计:各省官建大寺六千零七十三处,小寺六千四百零九处;私建大寺八千四百五十八处,小寺五万八千六百八十二处。僧众十一万零二百九十二人,尼众八千六百十五人。寺庙共七万九千六百二十二处,僧尼合计十一万八千九百零七人(《大清会典》卷十五、“礼部方伎”)。但自乾隆元年(1736)至四年(1739)止,共颁发过各省度牒部照三十四万零一百一十二纸,并令师徒相传,不必再发。其后私度的人渐多,乾隆十九年(1754)便通令废止给牒。至清末时,全国僧尼约有八十万人(太虚《整理僧伽制度论》)。

清朝统治者最初接触到的佛教,是中国西藏地区所传的喇嘛教。当十七世纪初起,已有喇嘛到关外传教,曾受到清太祖的礼遇。太宗时(1627―1643),盛京(今沈阳)方面已开始和当时西藏的**喇嘛第五世(1617―1682)建立关系。

世祖顺治九年(1652)**第五世应请入京,受清朝册封。世祖又好参禅,先召京师海会寺憨璞性聪(1610―1666)说法。又召浙江玉林通L(1614―1675)、木陈道耄1596―1674)等入京说法。通L弟子茚溪行森和道 的.弟子旅庵本月、山晓本晰相随入??,也各助传教。通L后又入京,世祖命选僧一千五百人从他受戒,尊为玉林国师,以表示他对汉地佛教的推崇(《普济玉林国师语录年谱》

卷下)。其次圣祖出巡南北,常住名山巨刹,赋诗题字,撰制碑文,对佛教也表示接近。世宗常与禅僧往来,自号圆明居士,辑古德参禅语要,成《御选语录》

十九卷,以禅门宗匠自居。又从章嘉国师参学。清朝对于西藏地区的政教事务非常重视,于雍正六年(1728)设驻藏大臣,管理西藏政务。乾隆五十八年(1793)

制定章程二十九条(即《钦定章程》),确定了西藏地区政教合一的制度。所有西藏地区寺庙和喇嘛都受清朝理蕃院管理。

主要是国内各族文字的互译。雍正初年北京黄寺土观呼图克图第一世奉命将藏文藏经甘珠尔部分译为蒙文。又乾隆六年到十四年(1741―1749)译成蒙文丹珠尔全部。乾隆三十八年至五十五年(1773―1790)又译藏文大藏为满文。乾隆七年(1742)工布查布在北京依藏文佛典译成汉文的有:《造像量度经》、《造像量度经解》、附撰《造像量度经引》及《续补》各一卷;《弥勒菩萨发愿王偈》、《药师七佛供养仪轨如意王经》各一卷;稍后阿旺札什继译《修药师仪轨布坛法》、《白救度佛母赞》各一卷;嘎卜楚萨木丹达尔吉译《极乐愿文》一卷、萨穆丹达尔吉译《释迦佛赞》一卷。

在顺治、康熙(1644―1722)年间,民间各地所刻的僧传、语录等都集中于嘉兴楞严寺,当时发行的有《续藏经》九十函,二百三十七部,《又续藏经》四十三函,一百八十九部(见19北京刻《嘉兴藏》目录),都是清初所刻而附于明版《嘉兴藏》的典籍。此外,如福州鼓山清初所刻的有《华严经》、《华严疏论纂要》、《憨山梦游集》等(《福州鼓山庋藏经目录》)。

清代官版藏经之刊行,始于世宗时代。世宗雍正十一年(1733),特开藏经馆,延请博通教义的僧人于北京贤良寺校阅编稿。正式开刊始于雍正十三年(1735)

二月,至乾隆三年(1738)十二月完成,前后历时四年,称为《龙藏》。内容系据明刻《北藏》本而增入经论义疏及禅宗语录等,凡七百二十四函,一千六百七十部,七千二百四十卷;嗣于乾隆中,撤去其中五种七十三卷。总理藏经事务者为和硕庄亲王允禄,参加监造、校阅人员共七十余人(《大清三藏圣教目录》)。

版本形式为梵夹本,国内名山大刹多请置,并建藏经楼贮藏。全部经版,现保存于北京柏林寺。康熙二十二年(1683)命刊藏文藏经甘珠尔(乾隆初略有修补)。

雍正二年(1724)又刊丹珠尔,即今之北京版《西藏大藏经》。乾隆中又刊《蒙文大藏经》。后又续成《满文藏经》。全藏共一百零八函,六百九十九部,二千四百六十六卷。经版于19毁于入侵中国的八国联军之手。

清代从道光以后,国势衰落,佛教也不振。佛徒多致力于经典的校刻与流通,有助于佛教的传播。先是郑学川(1826―1880)于同治五年(1866)在扬州成立江北刻经Γ??约杭丛谡庖荒瓿黾遥?ê琶羁铡R院笏?执戳⑺罩荨⒊J臁⒑?州、如皋四个刻经处,前后十五年间,所刊佛经近三千卷。杨文会(1837―1911)

字仁山,初时对郑学川在扬州的刻经事业,极力护持,并募财相助。后在南京自创金陵刻经处,从事校刊佛典。光绪四年(1878)他随曾纪泽到过英法,于伦敦认识日僧南条文雄(1849―1927),知道中国唐宋间散佚的佛典章疏,尚多保存于日本。归国以后,即托南条在日本搜购古逸经论撰述二百余种。前后刻成经典三千余卷,并图像多种。到了清末宣统元年(1909),金山宗仰(1865―1921)

得罗迦陵之助,与黎端甫、汪德渊等在上海依日本弘教书院《缩刷大藏经》加以校印,全藏共四十函,一千九百十六部,八千四百十六卷,由频伽精舍刊行,号《频伽大藏经》。

清代佛教宗派,继承着明末的遗绪,仍以禅宗为最盛,净土次之,天台、华严,律宗、法相等又次之。

经典清代诗词 第8篇

静坐月明中,

孤吟破清冷。

隔溪老鹤来,

踏碎梅花影。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情融于景中,人和自然融为一体,物我两忘,静寂空明,浑然无迹,很富有诗意。这首诗押仄韵,可看作一首古绝。

经典清代诗词 第9篇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来自: 一瓯春zp8e2s42 > 《文摘集锦》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钱仲老眼中的清诗十大家 - 人物年谱 - 国学论坛

本文简介经钱仲老深思熟虑而确定的_清诗十大家_。袁枚虽是乾隆诗坛盟主,性灵派主将,但自我1979年师从钱仲老起,到后来钱仲老很长时间给学生上课,对袁枚性灵诗都贬为_油腔滑调_...

《纳兰性德诗词集》

纳兰性德(1655-1685),本名成德,为避太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乾清门侍卫。他是清大学士...

通过我国清代诗词,谈“烟”在诗词中的意象表达

通过我国清代诗词,谈“烟”在诗词中的意象表达。一、诗词中的意象分析。在古今意象表达中人们得出一个结论即是没有意象表露的诗词是没...

纳兰性德的诗词全集

纳兰性德的诗词全集。

纳兰性德(又名纳兰容若)诗词全集

纳兰性德(又名纳兰容若)诗词全集。

纳兰性德诗词

纳兰性德诗词。

纳兰性德的的诗词全集、诗集(185首全)

经典清代诗词 第10篇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来自: 遇事明言 > 《诗词曲赋》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使我衣袖三年香》明清诗歌100首

付健/​步黄景仁绮怀十六首

付健/?步黄景仁绮怀十六首。付健,山东滨州人,80后诗词爱好者步黄景仁绮怀十六首(一)草光溪影鸟啼轻,胜雪蝤蛴触眼明。叶沐春风初转绿...

清代诗词代表作34首

隔岸忽沉灯数点,如山涌到雪千盘。6. 入洞庭/宋湘。9. 寄衣曲/席佩兰(常熟,诗人孙原湘妻,袁枚弟子)画师徐渭,诗与王昙孙原湘有'...

清诗中最脍炙人口的名句,如果你不知道就out了

清诗中最脍炙人口的名句,如果你不知道就out了诗词世界,中国最大的诗意平台!——赵翼《论诗》——赵翼《题遗山诗》——黄景仁《绮怀》...

谁知身是未归魂

——黄景仁《绮怀》其实如果细品,黄景仁和李商隐的诗还是有区别的,更算不上刻意学西昆。——黄景仁《闻子规》黄景仁呢?“满纸荒唐言...

【今天的诗】似此星辰非昨夜

【今天的诗】似此星辰非昨夜。清 · 黄景仁。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是清代乾隆时期的著名诗人,怀才不遇,命运悲...

李商隐的无题情诗,900多年无人敢模仿,清代诗人仿成经典

李商隐的无题情诗,900多年无人敢模仿,清代诗人仿成经典。在黄景仁离开后没多久,姑母迫于生计,将表妹送入了权贵的府中做歌姬。黄景仁...

黄景仁很经典的一首爱情诗,句句出自肺腑,凄婉动人

黄景仁很经典的一首爱情诗,句句出自肺腑,凄婉动人。它出自清代诗人黄景仁之手,是黄景仁组诗作品《绮怀十六首》中的第十五首。所以在...

【书写经典】第58期,书写黄景仁(清)《别老母》

【书写经典】第58期,书写黄景仁(清)《别老母》【书写经典】第58期,书写黄景仁(清)《别老母》。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

经典清代诗词 第11篇

春风如贵客,

一到便繁华。

来扫千山雪,

归留万国花。

这是一首咏物诗。寒冷的冬天刚刚过去,人们期盼已久的春风如约而至,吹醒了大地,吹融了冰雪,吹绿了小草,吹开了鲜花,春天正大踏步地归来!

全诗立意新颖,想象力丰富,诗意盎然。

经典清代诗词 第12篇

百六十里荷花田,几千万家鱼鸭边。舟子搦篙撑不得,红粉照人娇可怜。烟蓑鱼笠水云居,鞋样船儿蜗样庐。卖取青钱沽酒得,乱摊荷叶摆鲜鱼。湖上买鱼鱼最美,煮鱼便是湖中水。打桨十年天地间,鹭鸶认我为渔子。买得鲈鱼四片腮,莼羹点鼓一尊开。

近来张翰无心出,不待秋风始却回。柳坞瓜乡老绿多,么红一点是秋荷。暮云卷尽夕阳出,天末冷风吹细浪。一塘蒲过一塘莲,荇叶菱丝满稻田。最是江南秋八月,鸡头米赛蚌珠园。船窗无事哺秋虫,容易年光又冷风。绣被无情团扇薄,任他霜打柿园红。

经典清代诗词 第13篇

天外鱼书绝,

征人岂念家。

可怜小儿女,

夜夜看灯花。

这是一首征人思乡的抒情诗。征人远在边关,和家里音书断绝,唯有日日思念家乡,而家中的小儿女也夜夜看灯花,盼着父亲早日归来,全家团圆。

全诗虽然短小,无华丽语言,但情真意切,亲情弥漫在字里行间,很能打动人心。

经典清代诗词 第14篇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此诗歌颂苔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之中,但始终保持本色,并不因为环境恶劣而自甘堕落。

这首诗很有启发性,不管我们身份如何,都不要妄自菲薄,要尽量展现自己的风采,这样才不枉世间走一遭。

经典清代诗词 第15篇

1、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龚自珍《夜坐》

2、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似春水、干卿何事——龚自珍

3、他生飘渺此生休。——龚自珍《定**》

4、沉思十五年中事,才也纵横,泪也纵横,双负箫心与剑名。——龚自珍《丑奴儿令》

5、人难再得始为佳。——龚自珍《已亥杂诗》

6、科以人传科亦重,人以科传人可知。——龚定庵

7、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已亥杂诗》

8、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9、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龚自珍《夜坐其二》

10、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11、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穷?——龚自珍

扩展阅读:龚自珍文学鉴赏

他的许多诗既是抒情,又是议论,但不涉事实,议论亦不具体,而只是把现实的普遍现象,提到社会历史的高度,提出问题,抒发感慨,表示态度和愿望。他以政论作诗,但并不抽象议论,也不散文化。

在他的诗中,“月怒”、“花影怒”、“太行怒”、“太行飞”、“爪怒”、“灵气怒”等等,习见的景物变得虎虎有生气,动人耳目,唤起不寻常的想象。又如《西郊落花歌》描写落花,使引起伤感的衰败的景物,变为无比壮丽的景象,更高出寻常的想象之外。“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则从衰败中看出新生。

实际他写得多的还是五七言“古体侓诗”,七言的“近体诗”,而以七言绝句为大宗。一般趋向是不受格律的束缚,自由运用,冲口而出。这也以七言绝句表现得最突出。

经典清代诗词 第16篇

大雪满天地,

胡为仗剑游?

欲谈心里事,

同上酒家楼。

这是一首精彩的题画诗,写出游侠气概和豪爽品性。此诗和王维的《少年行四首》其一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能郑板桥此诗是受王维原诗启发而写。

经典清代诗词 第17篇

1.西湖龙井 张 岱

夜壑泉归,渥洼能致千岩雨;

晓堂龙出,崖石皆为一片云。

[简注]西湖:为浙江西湖。 龙井:在西湖凤篁岭上,泉水出自山岩,四时不绝,旧传井下有龙。今杭州之龙井茶由此而得名。张岱(1579-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清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入清后,隐居山林著书。有《陶庵忆梦》、《西湖梦寻》等。壑:沟池。《礼?郊特牲》:“土反其宅,水归其壑。” 渥洼:水名,此指黄鹤山顶的龙池,据说出云必雨,此指龙井。联语由龙兴致雨而联想生发,造语自然,切地切景。

2.上天竺寺 前 人

佛亦爱临安,法像自北朝留住;

山皆学灵鹫,洛迦从南海飞来。

[简注]上天竺寺:在杭州西湖灵隐寺南。 临安:府名,今杭州市,南宋曾在此建都。 法像:指像。北朝:朝代名,南北朝时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的总称。佛教在南北朝时盛行。灵鹫:即灵鹫山,在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之东北,山中多鹫,故名。或言以其形似鹫头而称。释加讲《法华经》、《无量寿经》于此。省称灵山、鹫峰。我国往往沿用其名,如杭州之飞来峰亦名灵鹫。洛迦:山名,即洛迦山,为补陀洛迦山的简称。相传汉梅福炼丹于此,又名梅岑山,在今杭州普陀县,四面环海,风景佳丽。与九华、峨眉、五台并称佛教四大名山。联语融佛教故事传说于一体,诙谐有致,别有旨趣。 见《古今联语汇选》(一)

3.晋祠云陶洞 傅 山

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

[简注]晋祠:在山西太原西南悬瓮山下,始建于北魏,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傅山(1607-1684),初名鼎臣,字青竹,一字青主,别号啬庐等。明末清初山西曲阳(今太原人)。明诸生,入清后隐居不出。有《霜红龛集》。虽被康熙朝征举为博学鸿词,并授中书舍人,亦不为所动。联语用名词短语互对,道尽隐居生活恬静幽雅,悠闲自得的情致。见《古今名人联话》

4.书斋联 金圣叹

真读书人天下少;

不如意事古今多。

[简注]金圣叹(1608-1661),本名采,字若采,明末清初江苏吴县人。诸生。明亡,改名人瑞,字圣叹。入清,绝意仕进,从事著述。顺治帝死,以哭庙案被杀。有《沉吟楼诗选》。联语朴实无华,寓意情理于感慨之中。他在临刑前所题之“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一联,用“莲”谐“怜”,“梨”谐“离”。看来,这是金圣叹最大的不满意之事。此时此景,从容写出,坦怀自见。

5.无 题 前 人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

水归器内,各显方圆。

[简注]上联说,是甘还是苦应当自尝;下联说,或方或圆,各有所长。联语论说入理入情,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见《中华对联大典》

6.题歌台 李 渔

休萦俗事催霜鬓;

且制新歌付雪儿。

[简注]歌台:在江苏南京芥子园。李渔(1611—1680),字笠鸿,号笠翁,明末清初浙江兰溪人。工小说,善联语,尤精谱曲。有《笠翁文集》等。萦:萦绕。霜鬓:耳边白发,喻年老。雪儿:隋末李密的美姬,能歌舞,密常选宾僚之佳辞付之叶音律为歌,称雪儿歌。李渔为清初戏剧家,其芥子园有歌台,教习演唱之处所。联语表现了他热衷戏曲,不受俗事所牵绕的心绪,感情真挚。见《古今名人联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