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的短诗歌 第1篇
凌晨的思绪
陷入纠结的线团中
无路可逃
校园里琅琅的书声
浇铸着梦想的梯子
垂柳深处未明鸟错乱的节拍
直抒郁结的惆怅
漫长的苦旅
让我疲惫得如一匹古道上的廋马
我在花丛中搜寻
意象的蓓蕾
石榴树露出了火红的笑容
那些含苞欲放的精灵
正如一双双期待的眼神
我的书桌上杂乱无章
蒙尘的稿纸
如宋朝幽怨的女子
伶仃的歪躺着
失魂落魄的我
需要一只天竺的飞鸟
引领或唤醒
天空布满少女的羞涩
云朵开始典雅的装修
四围一片大亮
我隐隐约约听到奋进的号角
写校园生活的诗歌:《绿色校园行》
油青的大道上
有我闲暇的诗情
在蓝天里游
在草埂上睡
音波的书音
曲曲萦绕在云心
开怀彤光的热
畅游自然的风
袅袅情蜜的蝶语
像是远古里的幽泉
饱含红豆的芽
流绽清芳的香
高立丛荫的伟像
大理石攀挺的精真
思想追求的翼
真理无穷的金
绿园讴响的春歌
朝露似的泅泅在
少男少女的青心中
放飞着黎明之光
写校园生活的诗歌:《校园的窗》
在寂静的校园,
有一扇小小的窗。
这扇窗,
开向太阳,
却被蓝紫色的窗帘遮住了,
连着他的凝望。
少年,
眼神忧伤,
在窗的一旁。
迷惘了,
拉开窗帘,
对着窗远望。
然而,
日子短短的,
禁不起整天的忧伤。
他也试着淡忘,
凝望,
只是在偶尔心冷时,
推开窗,
暖暖的阳光。
写校园生活的诗歌:《飞扬在校园里的诗》
总是在失去以后
才懂得拥有
就象校园里
每个遗落诗句的角落
那一株株带露的小草
我们曾一起在他叶尖拂摸
当那滴露珠无声掉落
有一个故事也随他化进了泥土
还有围墙根那朵莆公英
圆圆绒绒
晶莹透亮
你我同时伸出手指调皮一碰
放飞了一个个如莆公英的梦
最是老师们
午夜窗前
明亮的灯光
如一首首沉睡的诗篇
从来没有用心去把它读懂
时间总跟开着遗憾的玩笑
把少年时光象玻璃珠一样乱抛
走过了回头望
青春的草坪到处都散发出调皮的莹光
惹得我们梦里感伤
现实更惆怅
最无情是那年轻的时光
只让我们做了一个昙花样的梦
就从芳香的校园迎来了外面的阳光
校门边对你轻轻一挥手
青春就开始了各自远航
望着你的背影
那首诗从此散落在你回家的路上
最美是你那转角处的含笑回首
长长秀发轻萦如柳丝一样飞扬
撒落诗句一行行
远远的最后一次挥手
写下一首没有结束句的诗篇
你我从此没有回头望
写校园生活的诗歌:《校园特写》
虽非参天乔木
根深蒂固了
就不会萎蔫
无数次拓展
作为一种心跳
定然不会在艰难中静止
并非总在老地方摇摆
一片叶就传递了信念
在黑夜在荒漠在所有的梦中
有脚的走得更远形同山岳
有翅膀的飞得更高宛若星辰
空间之外
校园的短诗歌 第2篇
1.创设富有诗歌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诗歌教育的文化氛围对校园诗歌文化的建设有着巨大的渲染和促进作用。我们将加大对诗歌教育物质环境的建设力度,采用多种渠道构建、营造诗歌教育的人文环境。
(1)打造诗化的校园环境。我们要让校园的每一处花坛、每一片草地、每一条走廊、通道,每一间教学、办公室要具有诗词教学的特色。大处着手,小处落笔,以景取诗,以诗写景,诗化校园。校园诗化布置,我们将选用学生的优秀诗作制成诗文碑牌,树立在校园各处;教室前墙壁上悬挂诗文诗画;班级、办公室要提供师生学习和创作诗词的园地……
(2)拓宽诗教的宣传渠道。我们将通过学校广播、橱窗加强诗歌学习的宣传;通过晨星文学社组织诗歌培训、写作活动,在文学社社刊上开辟诗歌园地交流诗歌习作,及时将学生优秀习作推荐到相关作品发表。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诗歌教育活动
活动是诗歌教育的良好载体,在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保护学生诗歌学习与创作的热情,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1)强化积累。坚持让学生背诵经典诗歌并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核。
(2)校内活动。在校园中通过不定期举办诵诗会、诗歌接龙、诗文表演、诗歌主题活动、诗词知识知多少、诗词名人会、诗词典故趣闻、诗词创作大赛等活动来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也为形成良好的诗歌教育校园氛围及开展诗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校外实践。诗歌源于生活,因此,校园诗教工作要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为此学校可以经常开展参观、访问、调查、采风等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和投入现实生活,走出校门,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走访古镇老街,感受古镇历史的悠久和沧桑;踏访林果实践基地,感受林果文化的内涵。
(4)专题教育。为加深和扩大诗歌教育的深度和领域,可以结合语文课程中的专题教育,通过开展诗歌教育专题文化日、文化周、文化月等活动,使得学校的教育烙上诗歌文化的印记。
3.充分利用好校园文学组织——文学社
文学社团工作历史悠久。文学社为提高诗教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学校可以继续以文学社为阵地,吸收学生中的诗歌爱好者,定期进行诗教辅导,进一步健全社团组织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校级社团,班级兴趣小组的诗教系统。
4.聘请有关专家学者来我校进行讲学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活动,联系市内外,省内外的知名诗人,为诗歌爱好者进行定期讲座,引发师生学习、欣赏和创作传统诗词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带领他们定期活动,交流诗作,走出校园,走入社会,走进大自然中采风,体验生活,开拓视野,为诗歌创作获取素材。
校园的短诗歌 第3篇
中国的新诗伴随着中国新文学走过了瀚海沉浮的历史征程,面对挣扎与思考,杀戮与重生,苦难与自省,它从来都高声吟唱,独舞云端。然而今天的中国校园诗歌却只能用疲惫的嘶哑喉咙靡靡低吟,喃喃自语,校园诗悄悄地寂寞了,校园诗人也寂寞了。它遭遇着的是从未有过的“落寞”。众多的诗歌文学期刊面临着“以销定产”和“多出多亏,少出少亏,不出不亏”的尴尬局面,甚至面临停刊和倒闭的危机!谁来关注校园诗歌?谁来拯救校园诗歌?我们该怎样捍卫自己的灵魂“乌托邦”?是盲目的呐喊?是迷离的诗歌改革?还是试图接近所谓的以青春为名义的纯洁?
一、八十年代,校园诗歌的“黄金时代”除了回味还有启示
请允许我用黑色字体闪回八十年代辉煌的校园诗歌,去怀念那些故去的文字,但更多的是想用过去了的辉煌来照亮今天校园诗歌的沉寂与灰色。
八十年代,中国高考恢复刚过几年,大批有理想,有才华的青年们凭借各自的实力纷纷考上大学,走进校园。这群经历过年轻的新中国苦难与反思的青年,急切地渴望着在大学校园――这个充满梦想和力量的地方,吼叫出时代最强的声音。他们高举着昂扬向上的理想主义、直面现实的英雄主义、洋溢真情的浪漫主义三面大旗,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八十年代的校园诗坛,组成具有强大创作力量的大学生诗歌创作队伍。
八十年代的校园诗歌,像伊甸园的缩影,空气中弥漫着的全是诚挚的爱情、湿润的泥土、金色的麦田之类的混合体,集体发誓要把“红楼梦”继续做下去。汉字像算盘珠一样在那批校园诗人的手中扒拉着,一本陈年老账被清算出了无穷新意。校园诗歌复活了自由的古希腊时代:朗诵出现在校园的圆柱广场上,诗歌变成了对信仰的呼唤,做梦的学子们一律模仿预言家或雄辩家的面目呐喊校园、指点文字……
对大多数校园诗人来说,青春和爱情因为有了诗歌的存在而焕发出更为奇异和持久的光环,家乡也成了孱弱心灵永远的避风港,成了精神最好的补充,更成为部分来自乡村的校园诗人对抗城市文明的凭据。在咏叹传统题材的同时,他们更用他们敏锐的社会洞察力窥伺着这个社会的腐肉与鲜丽,不断地实验与创新。由此出发,构建起了校园诗歌复杂而相对简单的意向体系,并以此为基石支撑起了校园文学的大厦。
八十年代以来的叶延滨、徐敬亚、王小妮、吉狄马加、翟永明、韩冬、海子、西川、西渡等校园诗人已成为当代新诗的代表诗人。校园诗歌成就了他们,同时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又承载了校园文化,宣传并发扬了校园诗歌的优秀品质,在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的基础上推动了社会大众文化的发展。
但校园诗歌的这个黄金时代迅速地跟我们擦肩而过了,如今屈指可数的几篇校园佳作更多的是渲染了一种对昔日诗歌辉煌成就的怀旧情绪。
当下的校园诗歌话题令人深思:爱情不再变得神圣,变成了空虚和寂寞的代名词;青春激情耗尽在虚拟的激战;故土成了放纵的羁绊;乡村已是城市的附属。
我无意判断这是一种迷失,还是我们背叛了诗歌,或者责备诗歌遗弃了我们。我只愿上帝能将校园诗歌曾经的“黄金时代”的变成现实的“他山之语”。
二、当下,校园诗人和读者的“星星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