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雕花剪纸的构图样式赏析(共3篇)

孝感雕花剪纸的构图样式赏析 第1篇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

孝感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久远的历史、特殊的环境和良好的民风共同造就了孝感厚重的文化底蕴,孕育出孝感雕花剪纸这一荆楚民间艺术瑰宝。

孝感雕花剪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晋时期,当时孝感的剪纸风尚已与民俗密切结合,当地民众习惯于“人日剪纸为人,或镂金箔为人”。至明代,孝感的剪纸艺术日趋成熟。清代以后,孝感剪纸技艺由使用剪刀剪制发展为用小刀刻镂。1952年成立了孝感县雕花剪纸艺人协会和孝感县雕花剪纸研究所,积极开展剪纸的保护推广工作,至今已保存和创作了两千余种不同风格的剪纸作品,多件作品被选送到欧亚的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展览展销,获得多项大奖。

孝感雕花剪纸合南北艺术之长,以清新活泼、古朴典雅的风格特立于中国民间艺术之林。其工艺手法主要包括“剪”和“雕”两种方式,作品纤巧秀美,线面结合,虚实相生,疏密得当,构图精致,线条简练,刀法流利,破功严谨,律动性强,主题明确,给人以质朴纯真、健康活泼的感觉,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装饰性。孝感雕花剪纸内容丰富,作品常以长寿、吉祥、幸福、喜庆为主题,善于用谐音、寓意、象征、含蓄等手法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孝感雕花剪纸以其丰富的形象语言传递着传统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显示出独特的美学和艺术价值,为楚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生动的材料。目前,孝感雕花剪纸已面临诸多发展的困惑。这种剪纸手工剪制的工期长,经济价值低,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时代的要求,当地传统民俗的日渐淡化和剪纸需求量的不断减少又进一步将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推向困境。在老艺人年事已高、年轻人不愿学习继承的现实背景下,孝感雕花剪纸正濒临失传,急需采取相关保护措施,使其振兴。

孝感雕花剪纸的构图样式赏析 第2篇

1. 设计底稿并使用复印机留存原稿样,取复印件进行创作;

2. 将复印件用订书机或纸捻固定在雕花纸上;

3. 蜡盘扑粉(此粉多为山药粉,防止蜡盘与纸粘连);

4. 于蜡盘上进行雕刻;

5. 将雕刻纸取下,刻纸完成。

孝感地处中国腹地,南北交会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其融合南北两派剪纸之长特有的艺术风格。

孝感雕花剪纸比较讲求细腻逼真,一幅作品一般有多个主题 。如传统喜花剪纸《麒麟送子》,整幅作品构图丰满,韵律灵动,既让欣赏者得到了美的享受,又表达了“春到人间福满地,麒麟送子到家门”的吉祥主题。

孝感雕花剪纸线条舒畅,精炼顺畅,效果质朴灵秀,细腻传神。如传统吉祥剪纸作品《龙凤呈祥》,整幅作品,外轮廊是对称的图案花形,里面龙与凤对舞戏火球,龙身周围的祥云,凤旁边的牡丹,动静结合,情意盎然,构成了一幅完美生动龙飞凤舞画面。

孝感雕花剪纸是以“雕刻”为主的工艺制作方法,略别于剪刀剪花,而是用自制小刻刀将纸放在特制的蜡盘上刻镂而成。

如《双龙戏珠》、《丹凤朝阳》、《百花争艳》等剪纸作品,其中的龙、凤、花蕊等形象,都运用了破刀的表现手法。

▲胡云甫

1957年生,孝感城关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他从小得其父亲自嫡传,发展和创新了孝感雕花剪纸的精髓,使其重新焕发光彩,创作雕刻的各类花样剪纸作品,多次在国际、国内大赛上获奖。

▲管丽芳

1954年生,孝南区新华街三元井人,湖北省工艺美术名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从事剪纸行当 40 余年,深刻领会到孝感剪纸“破功”刀法之技巧,作品多次获全国各类大赛奖项。

孝感雕花剪纸既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又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题材内容。作品意蕴深刻,耐人寻味。一幅作品呈现到眼前,总会让人百般揣摩,探究寓意,这也是孝感雕花剪纸的魅力所在。

孝感雕花剪纸的构图样式赏析 第3篇

以孝感雕花剪纸非遗工坊、主题景区等为落地载体,使之日渐成为可体验、可购买,集艺术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的新型旅游产品,不仅让“非遗”大放异彩,也赋予当地旅游更蓬勃的生命力。

时代在进步,非遗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让更多的人喜欢上非遗,热爱上非遗。

五千年的传承,我们每一个人有义务,也有责任去守护它、传承它。

我们时刻期待有着满腔热血、愿意学习、传承非遗技艺的你加入孝感雕花剪纸研究所。

嗨,我是 @33Sunny,不定期更新有趣的内容。

感兴趣的可以点赞+关注我,收获更多知识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