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局半年总结(热门4篇)

财政局半年总结 第1篇

紧紧围绕“重民生、促发展、保和谐”的要求,增强财政调控能力,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保障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安排资金亿元,有效地保障了全县财政供养人员6577人的工资性支出;及时拨付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万元,26125名学生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发放各类助学补助资金万元,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全覆盖,安排20xx万元,支持全县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实施改造;安排资金万元,确保了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人均年补助标准由420元和420元分别提高到450元和450元;城市低保保障标准人均月补助426元;农村低保一、二类对象保障标准分别由人均月补助285元和249元提高到292元和275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对象年补助标准由5000元提高到5420元、分散供养对象年补助标准由3825元提高到4255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月增长134元与去年持平,社会困难群体生活得到了保障;农林水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万村整洁”农村集体经济建设等项目,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兑付20xx年度农业支持保护资金5621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115万元,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让全县群众共享了改革发展的成果;积极筹措资金,落实了省、市、县为民办实事所需资金,有力地支持了全县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财政局半年总结 第2篇

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的不利形势,财税部门迎难而上,多措并举抓征管,确保收入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解决征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目标,硬化任务,落实征管责任。

二是创新征管机制,积极开展财税部门税收协管工作,加强税收分析预测,扩大联合办税范围,实现涉税信息共享,挖掘增收潜力,切实做到应收尽收。

三是强化非税收入征管,努力克服取消、减免行政性收费政策的影响,规范征管行为,加大非税收入源头控管力度,“以票管收”,催收促缴,非税收入实现稳步增长。

财政局半年总结 第3篇

的地方政府债务;三是省直管县后省财政有可能要将以前年度的超汇款资金逐步扣回,从而加大了县级财力支出压力。

针对存在问题,我们要严格按照全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努力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支持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

一是要切实转变观念,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财政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狠抓财源建设工作,使我县财政收入再上新台阶。二是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力争在2022年的基础上实现较大增长,不断做大财政蛋糕,为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财力支持。三是要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努力挖掘收入潜力,完善财政收入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部门组织收入的积极性。

(二)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

要始终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科学发展”的原则,不断优化支出结构,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精打细算,严把支出管理。一是确保干部职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二是继续推进单位部门单位公用经费包干制,保证单位正常运转。三是保证省市专项足额到位,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四是保证涉及民生和强农惠农的资金足额到位。

(三)全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

一是及时拨付并配套落实重点项目配套资金,保证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省上一系列关于减免税收、基金、行政性事业收费等各项优惠政策。三是进一步加强资金的监管,更好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有效保障民生资金。

一是以城乡低保、民政救助为重点,全面落实国家救助政策,保证弱势群体和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不出问题。二是全面实施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三是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廉租住房建设力度。四是继续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

(五)继续深化财政改革,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加强财政管理是做好财政永恒的主题,针对我县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明年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全面推行强农惠农专项资金支付管理和财政补贴资金“一册明、一折统”发放改革。其次要加强对乡镇财政管理的监督指导,充实基层力量,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不断提高“乡财县管”水平。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清理核实并积极化解乡村债务,减轻乡村负担,并积极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和财政奖补一事一议工作,为农村发展做好各项服务。再次要积极探索和推进政府采购工作,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征管等财政改革工作,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六)加强财政监督,确保资金运行。

财政监督是保证财政工作和财政资金规范、安全、有效运行的前提,需要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理解。要充实力量,进一步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办法,提高监督的时效性,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在做好内部监督的同时,重点对灾后重建资金和教育、卫生、扶贫、社会保障、新农村建设等涉及民生的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发挥资金使用效益。要进一步规范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加大审核力度,积极参与财政投资项目的全过程监管,使项目资金实现效益最大化。

(七)加强队伍建设,打造服务财政。

2022年上半年某县财政局工作总结

2022年上半年以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财政部门指导和帮助下,我县财政工作紧紧围绕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这一总体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各项财政经济政策,积极推进财政改革,努力加强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园满完成了半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就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收支任务完成情况:

上半年,全县累计完成大口径收入10275万元,占考核任务15091万元的,比上年同期增长,增收2510万元。其中:县乡级收入完成4999万元,占考核任务6357万元的,比上年同期增长,增收1508万元。

分部门看:国税部门完成5075万元,占考核任务7700万元的,比上年同期增长,增收1412万元;地税部门完成3778万元,占考核任务6096万元的,比上年同期增长,增收268万元;财政部门完成1422万元,占考核任务1295万元的,比上年同期增长,增收830万元。

上半年,全县财政支出累计完成34514万元,占调整预算53543万元的,比上年同期下降,减支17251万元,(剔除灾后重建专项影响后,比上年同期增长,增支9531万元)。其中:省市专项支出14568万元,占当年下达15956万元的,占总支出的,比上年同期下降,减支20390万元,(剔除灾后重建专项影响后,比上年同期增长,增支9096万元);工资性支出13113万元,占总支出的,比上年同期增长,增支1427万元;县安排支出6833万元,占总支出的,比上年同期增长,增支1712万元。

二、所做的主要工作

紧抓机遇,全力以赴组织收入

面对全县经济发展、灾后重建、扩大内需项目实施诸多积极因素,县财政与两税部门及有关经济职能部门紧抓机遇,多次联合组成工作组,对全县重点项目实施、重点财源建设、骨干企业生产效益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调研。同时配合财税部门积极创新征管机制,加大组织收入力度,有力促进了收入增长。

财政局半年总结 第4篇

**年上半年,市财政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精神,按照单位职能职责,结合**年目标任务抓管理、抓改革,切实发挥财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全力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年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和下半年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6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亿元,同口径下降。其中:税收收入完成亿元,增长,增收亿元;非税收入完成亿元,非税收入占比,较上年同期下降个百分点。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八项民生支出亿元,同比增长;支撑gdp八项支出亿元,同比增长。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6月,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亿元,同比下降,减收亿元。其中,国有土地转让收入完成亿元,同比下降,减收亿元,主要是土地挂牌成交量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亿元,同比增长,增支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支出亿元,增长,增支亿元。主要原因是今年加大对往年已征土地的清算和土地划拨的赔付力度。

(三)获得上级补助收入情况。

1-6月,全市获得上级转移支付收入亿元,同比下降,减少亿元,其中:专项转移支付收入亿元,同比下降,减少亿元,主要是住房保障专项转移支付减少亿元(我市申报棚户区改造任务数较上年减少万户);返还性收入亿元,同比下降,减少亿元,主要是“营改增”试点省对市县增值税返还补助暂未下达;一般转移支付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增加亿元,主要是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老少边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综合改革等转移支付;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收入亿元,增加亿元。

二、上半年财政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措施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部门扎实工作、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在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支持重点行业发展、加大融资保障力度和支持民生领域发展等方面采取了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一)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上半年,完成了**年全市预算汇编和市本级部门预算编制,按程序报市人大批准后下达各预算单位。首次将上年度部门结转结余和上级提前下达专款纳入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完成**年全市和市级决算工作,并按程序向市_会报告。

(二)夯实财源基础,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组织协调市国税局和市地税局开展全市重大工程在建项目入规入统及纳税情况调研,深入研究我市税源结构,制定存量财源清单和新增税源清单,强化税源管控,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充分借助省产业基金之力,加快新兴财源的培育力度,努力做大财政“蛋糕”,切实发挥财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引领作用。

(三)优化支出结构,保障民生支出需求。

按照“有保有压”的要求,着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一是注重民生保障兜底、惠民政策落地落实。及时缴存并发放了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及水矿等四大企业的养老、失业、生育、医疗等四项保险资金。按照“两线合一、减量提标”要求,将全市城市低保标准统一提高到7200元/年,增长;将农村低保标准统一提高到3612元/年,增长。同时将“两无”贫困人口和暂时不能脱贫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二是大力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市级财政预算继续压缩6%行政经费2,520万元,统筹市级教育专项资金万元,共计3,万元用于全市教育精准扶贫。为提高农村学前教育儿童健康水平,在省级实施范围基础上,全市整体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共投入2,万元实施农村儿童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三是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压缩一般性支出。市级预算安排“三公”经费2,万元,较**年下降。1-6月,全市八项民生支出亿元,同比增长,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

(四)谋划脱贫攻坚,推进产业精准脱贫。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战三年·摆脱贫困”的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抓紧抓实。一是推进特色产业保险全覆盖。积极组织和协调相关部门做好特色产业保险工作。**年特色农业保险覆盖任务万亩。其中猕猴桃万亩,实际完成万亩;刺梨2万亩,实际完成2万亩。为提高特色农业抗风险能力,加快农业转型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起到积极作用。二是全力做好省脱贫攻坚投资基金管理工作。自本基金启动以来,累计审批和到位基金总额亿元,其中极贫乡(镇)子基金亿元、扶贫产业子基金亿元。我市获批和到位基金亿元,占全省的,其中极贫乡(镇)子基金亿元,占全省的;扶贫产业子基金亿元,占全省的。我市上报高速公路(含一级路、旅游路、产业路)子基金项目19个,均纳入省规划范围,总投资亿元,拟争取基金亿元,省现在未确定投资银行,我们正积极对接争取资金。三是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组织拟定了《**市关于推行村(居)委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分账管理的指导意见》、《**市村级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市村(居)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暂行办法》、《**市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等系列办法、制度,为进一步规范乡村财务管理,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四是加快“小康寨”建设行动步伐,改善全市农村环境。组织申报并启动实施**年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小康寨项目522个,总投资12,万元,其中:申请省级以上财政奖补资金8,811万元,市县预算安排3,万元。项目涉及68个乡(镇、街道办、社区服务中心),受益人口万人。全市小康寨计划投资32,277万元,1-6月,累计完成投资23,461万元,完成计划投资的。

(五)加强政府债务管理,规范投融资管理工作。

一是摸清政府性债务底数,积极争取省政府置换债券资金。今年以来,争取省政府置换债券资金亿元,同比增长;目前,已累计存量政府债务亿元(其中市级亿元),置换率。二是积极组织向财政部、省财政厅申报ppp示范项目,建立市级ppp项目库。**市成为**年全国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成效明显、社会资本参与度较高的30个市、县之一,全国10个市州之一,受到了_办公厅的表扬激励。加快推进ppp模式化解存量债务,开展水城河二期工程等8个项目ppp模式化解存量政府债务。三是积极推进凉都“三变”产业扶贫基金落地实施。与工行、建行、交行、中国银行等合作推进落地16个项目,放款亿元,目前,正积极推进与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配合完善基金交易机构,更好的服务脱贫攻坚。四是建立健全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制定出台政府梯度化债方案、债务应急处置预案、政府债务化解指导意见等制度。对到期应还本息按月份分解落实细化到项目,责任到单位和部门,确保到期债务偿还,切实维护政府信誉。五是完善融资担保体系。积极做好市担保公司组建工作,建立“4321”风险分担机制,推进“政银担”合作。

(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财政管理体系。

一是加快推进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启动市级中期财政规划编制试点工作,目前进展顺利。二是结合财政信息化改革。建立市级财政预算指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财政资金从预算到支出全过程、全方面、全口径监管,进一步提升了预算执行效率。三是稳步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工作。将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纳入**年部门预算同安排、同部署,在**年4个试点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项目试点范围。四是贯彻落实国家减负降费政策,牵头开展清理规范涉企收费的自查工作,预计减轻社会和企业负担约3,469万元。五是开展预算和“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工作。除涉密单位外,市本级145个预算单位按规定公开了**年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信息。

(七)加强财政监督,严肃财经纪律。

开展了全市存量资金及往来款项清理重点检查、扶贫资金专项检查、微型企业扶持资金存量资金检查等专项检查。配合纪检监察、市政府开展各项检查工作。共收回市直单位存量资金1,万元,已安排使用1,万元,清收个人借款万元;收缴县区财政存量资金3,187万元,将全部用于民生和重点项目支出。制定《**市财政局内部控制基本制度(试行)》,不断完善内部监督和制约机制,从源头上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八)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加强干部培训,努力提升干部素质,激发干事激情。结合财政工作实际,开展财政业务知识培训,共培训财政干部518人(次)。强化“四位一体”干部日常考核。制定完善了《**市财政局关于推行工作目标、岗位责任、正向激励保障、负向惩戒约束“四位一体”从严管理干部工作方案》,充分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九)加强机关党建,认真落实“两个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