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的总结(优选16篇)

鸿门宴的总结 第1篇

《xxx》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文一开头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人和”,就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反映了xxxxxx贵君轻”的政治思想。xxx对这一章的注释是:“xxx曰:言得天下者,凡以得民心而已。”清焦循的注释是:xxx和为贵,贵于天地,故曰得乎丘民为天子也。”可见这一章不是论战争,而是讲民心向背的,是借战争论述实行“王道”(即“仁政”)的重要性。由此逐层推进,短文先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做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最后由人和推演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完成本文的论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xxx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有了这样的磨练,才能“动心忍性,xxx其所不能”。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他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这样就把造就人才的主、客观条件都说到了。短文再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论断。这是针对国君说的,意思是,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如果没有邻国的侵扰,国君就会耽于安乐。由此自然导出这一章的中心思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A 字音:畎[quǎn] 鬲[gé] 敖[áo] xxx说[yuè]

B 词语:畔:通”叛”:背叛。例句:亲戚畔之 。

“曾”通“增”。例句:xxx其所不能 。

“拂”通“弼”,辅弼。例句:法家拂士。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例句:衡于虑。

一词xxx:

①之:的 。例句:三里之成,七里之郭 。指城郭。例句:环而攻之 。

②而: 表承接。例句;环而攻之而不胜。

表转接。例句;环而攻之而不胜。

③拂:违背。例句:行拂乱其所为。

通“弼”,辅弼。例句:法家拂士。

④于:介词,在。例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介词,从。例句:舜发于畎亩之中。

介词,给。例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古今异义:

亲戚:xxx:内外亲属;xxx: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或他的成员。

C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有利的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环境,有利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人心齐。

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拥有仁义道德的人就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缺少仁义道德的人就会很少人帮助。

③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译: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xxx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xxx其所不能。

译: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⑤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鸿门宴的总结 第2篇

文言文鸿门宴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xxx,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xxx(蚤通“早”,早早地)

5.令将军xxx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6.xxx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7.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使……进入)

二、古今异义

1.约为婚姻 古:儿女亲家; 今:指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的原因;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意外的变故;今:很,十分

4.将军战河北 古:黄河以北; 今:河北省

5.臣战河南 古:黄河以南; 今:河南省

6.沛公居山东时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山东省。

7.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地讲述。

8.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xxx:现在别人(指沛公)xxx: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 12个 )

1.军

沛xxx霸上: 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xxx: 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xxx不利: 名词,军队。

勇xxx: 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

急击勿失: 动词,攻击,攻打。

xxx公于坐: 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 动词,敲打,敲击。

xxx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名词,碰撞。

3.内

毋内诸候: 内,通“纳”,动词,接纳。

帘内掷一纸出: 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 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 名词,内心,心里。

4.如

劳苦而功高如此: 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 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 动词,及、比得上

5.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 副词,愈加。

6.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xxx: 动词,道歉,谢罪。

乃令xxx谢: 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动词,感谢。

7.意

然不自意: 动词,料想、意料、估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 名词,心意、意图。

臣观大王无意偿xxx邑: 名词,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名词,神态,神情。

8.坐

项王、xxx向坐: 动词,坐下。

xxx公于坐: 坐,通“座”,名词,座位。

坐北朝南: 动词,坐落,指位置所在。

停车坐爱枫林晚: 介词,因为。

9.举

杀人如不能举: 副词,尽。

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 动词,举起。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动词,举行、施行。

举不胜举: 动词,列举、举出。

10.胜

沛公不胜杯杓: 动词,禁得住。

刑人如恐不胜: 副词,尽。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形容词,优美的。

此时无声胜有声: 动词,胜过、超过。

11.斗

玉斗一双,献与亚父: 名词,酒器。

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 名词作状语,像斗一样……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动词,争斗。

12.置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动词,放弃、丢下。

置之坐上: 动词,安放,放置。

乃置酒大会宾客: 动词,摆、设。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道芷阳间行(道,取道)

沛xxx霸上(军,驻军)

沛公欲xxx(王,称王)

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名册)

xxx数目项王(目,使眼色)

若入前为寿(前,上前)

2、形容词用作名词

此其志不在小(小,小的方面)

3、形容词用作动词

xxx留xxx(善,对……友善)

4、名词用作状语

项伯乃夜驰之沛xxx(夜,在夜晚)

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一样,表对人的态度)

日夜望将军至(日夜,每日每夜,日日夜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道芷阳间行(间,从小道,抄小路,表方式)

头发上指(上,向上)

鸿门宴的总结 第3篇

《庄子》故事两则 ——《xxx项梁》《庄子于xxx游于濠梁》

《xxx相梁》这则故事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态度。

《庄子与xxx游于濠梁》这个故事在《庄子》一书里显得别具一格,它虽然由庄子和xxx的辩论组成,但 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A 词语:止:栖息。于是:在这时。全:完全,确实是。

一词xxx:

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例句: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动词,威吓,恐吓。例句: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B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例句:夫远出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译文: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原文: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

译文: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原文: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译文: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原文: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鸿门宴的总结 第4篇

距关,勿内诸侯。 距 通 拒 内 通 纳

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内 通 纳

xxx,要项伯 。要 通 邀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 通 背

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 通 彩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xxx 。蚤 通 早

令将军xxx有卻。 卻 通 隙

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桮 通 杯

置之坐上。 坐 通 座

不者,若辈皆且为所虏。 不 通 否

鸿门宴的总结 第5篇

《xxx传》

1.通假字

(1)员径八尺(“员”通“圆”)

(2)阴知奸xxx姓,一时收禽(“禽”通“擒”)

﹙3﹚傍行八道(“傍”通“旁”)

(4)形似酒尊(“尊”通“樽”)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xxx:

(1)常从容淡静。古:言行举止适度得体。今: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古:不去赴任。今: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特地征召。今: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

(4)覆盖xxx际。古:四周严密。今:周到细致

(5)寻其方面,xxx之所在。古:今: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

(6)衡下车,治威严。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下来。

3.词类活用

(1)妙尽璇玑之正。(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道理)

(2)大将军xxx骘奇其才(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与众不同)

(3)又多豪右(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多有)

4.翻译下列句子并总结句式特点:

(1)饰以xxx、山龟、鸟兽之形(状语后置)

(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省略句)

(4)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被动句)

5.一词xxx

①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

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

④因宾客至蔺xxx门前谢罪

(通过、经由)

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凭借)

⑦xxx公于坐,杀之。(趁机)

①精思xxx会三年xxx。(才)

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③问今是xxx,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

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你的)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⑧寻其方面,xxx之所在。(于是,就)

属zhǔ

①xxx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连接)

②衡少善属文(连缀)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④举酒属客(劝人喝酒)

属shǔ

⑤名属教坊第一部(属于)

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掌管)

⑦吾属今为之虏矣(辈)

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好的)

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行)

③安帝雅闻衡善术学。(擅长)

④楚左尹项伯者,xxx季父也,xxx留xxx。(交好)

⑤不如xxx遇之。(好好地)

⑥善刀而藏之。(通“缮”,擦拭)

鸿门宴的总结 第6篇

一、实词

1、xxx将有事于颛臾(用兵)

2、无乃尔是过与(责备)

且尔言过矣(错)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过错)

3、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这,语气词)

4、xxx就列,不能者止。(施展 担任)

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辅佐)

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痛恨,托词)

7、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既来之,则安之。(既然,使―来,使―安定)

二、词类活用

(1) 使动用法。 既来之,则安之(使……来、使……安定)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使……来)

(2) 名词作动词。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托辞,找借口)

三、虚词

1、而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却)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并列)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却)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并列)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却)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却)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xxx之内也。(并列)

2、于

xxx将有事于颛臾(对)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从,在)

固而近于费(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在)

3、为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xxx。(成为)

何以伐为。(语气词)

4、之

既来之,则安之。(代词)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xxx之内也。(的)

四 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

1.判断句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疑问句

(1)求!无乃尔是过与(疑问语气词“与”,表疑问)

(2)何以伐为(疑问代词“何”与句末语气词“为”,表反问)

(3)是谁之过与(疑问代词“谁”与疑问语气词“与”,表疑问)

3.省略句

(1)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省动词宾语“之”,即颛臾)

(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国君)则修文德以来之(省去主语“国君”)

(3)(国君)既来之,则安之(省去主语“国君”)

(4)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之)也(省去宾语“之”)

4.倒装句

(1)xxx将有事于颛臾(于颛臾有事,介词宾语后置)

(2)何以伐为(以何伐为,宾语前置)

(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

鸿门宴的总结 第7篇

xxx公于坐 趁机

因招樊哙出 于是

项王即日xxx公与饮 就

妇女无所幸 宠幸

故幸来告良 幸好

为击破沛xxx 替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前一“为”读“weì”义给、替,后一“为”读weí,义:出、谋划

窃为大王所不取也 认为

吾属今为之虏矣 被

君王为人不忍 对待

为之奈何 对于

客何为者 干、做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前两“为”表判断,是;句末“为”是语助词,无义。

固不如也(固:当然) 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

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 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

因言曰(因:趁机) 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

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 xxx公与饮(因:于是)

以示之者三(三:多次) xxx公于坐(因,趁机)

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

鸿门宴的总结 第8篇

《xxx讽齐王纳谏》

选自《战国策·xxx一》,《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大概是战国末年秦汉间人将各国史料收集起来编纂而成的。这部史书后经汉代的xxx重新编校,得33篇,定名为《战国策》。书中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纵横家们的言论活动,以及他们进行政治外交是的奇计、良策、佳言、善行,生动地反映了战国时代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各类人物的精神面貌。

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战国初期xxx王接受其相xxx的劝谏而采纳群言,终于使齐国大治的故事。xxx以自己与xxx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A 词语:

一词xxx:

①孰:谁,我孰与xxx美;仔细,孰视之。

②美:以…为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丽,xxx不若君之美也。

③朝:早晨,朝服衣冠,窥镜;朝见,燕、xxx、韩、xxx,皆朝于齐。

古今异义:

①讽:古: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xxx讽齐王纳谏)

今:用含蓄的话对人或物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讽刺)

②修:古:长。(xxx修八尺有余)

今:(学问、品行方面的)学习和锻炼。(进修)

③服:古:穿戴。(朝服衣冠)

今:衣服,衣裳。(运动服)

④地方:古:土地方圆。(xxx地方xxx)

今:某一区域,空间的某一部位;部分。

⑤闻:古:使……听到。(闻寡人之耳者)

今:用鼻子嗅。

词语活用:

①朝服衣冠:“服”名词做动词,穿戴。

②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作动词,以…为美。

B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省略句:

①原文:皆以美于xxx。(“以”后边省去了“我”)

译文:都认为(我)比xxx美。

②原文: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译文: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一个人)对皇上没请求的。

③原文: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能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使我听到的,受下等赏。

鸿门宴的总结 第9篇

文言文《鸿门宴》知识梳理

【通假字】

1.距─拒,把守:距关,毋内诸侯。

2.内─纳,接纳:距关,毋内诸侯。 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3.要─邀,邀请:xxx,要项伯。

4.倍─背,背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早些:旦日不可不蚤自来xxx。

6.郤─隙,隔阂: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xxx有郤……

7.坐─座,座位:置之坐上。 xxx公鱼坐。

8.不—否,不者,若属将为所虏。

【成语】

秋毫无犯:原指任何细小的东西都不侵犯,现多形容部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利益。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表面上有一个堂皇的名目,实际上却另有所图。

劳苦功高:做事勤劳,功劳很大。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谦让。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之权掌握在他人手里,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古今异义词】

1.山东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 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 古:黄河以北地区。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 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6.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5.婚姻 古:儿女亲家 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一词xxx】

1.谢

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xxx。

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乃令xxx谢。

2.辞

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讲究、计较:大礼不辞小让

3.故

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

因此:故听之

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 且

将:且为之奈何?

况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5. 胜

尽:刑人如恐不胜

禁得起:沛公不胜杯杓

6. 之

到: 项伯乃夜驰之沛xxx。

代词,这:为之奈何?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

7. 去

距离:相去四十里。

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8. 于

向,对:沛公左司马xxx伤使人言于xxx曰:……

比:长xxx。

在:复得见将军子此。

11.间

抄小路:道芷阳间行

暗中:又间令xxx之次所旁丛祠中

【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沛xxx(驻军,动词)霸上。

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

不可不语(告诉,动词)。

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动词)之。

籍(登记,动词)吏民。

xxx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

刑(处罚,动词)人如恐不胜。

道(取道,动词)芷阳。

〖2.形容词用如动词

xxx(友善、交好,动词)留xxx。

〖3.使动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让……称王,使动)。

臣活之(使……活,使动)。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意即带领,使动)

交戟之卫士欲止(使……止,使动)不内。

〖4.名词作状语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事之。

常以身翼(像鸟用翅膀)蔽沛公。

【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

客何为者?(何为─ 为何)

大王来何操?(何操─ 操何)

沛公安在?(安在─在安)

籍何以至此?(何以——以何)

〖判断句

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xxx季父也。

亚父者,xxx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夺项王天下者,xxx公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省略句

欲呼张良与(省略“之”)俱去。

毋从(省略“之”)俱死也。

将军战(省略“于”)河北

加彘肩(省略“于其”)

【偏义复词】

出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固定句式】

孰与:与……相比,谁……?表示比较。如“孰与君少长?”

为……所:被……,表被动。如“若属皆且为所虏”

无以(无……以……):没有什么东西拿来……如“军中无以为乐”

【古代的礼节】

1、坐:古人席地而坐,席小筵大,筵上铺席,人坐于席上,坐姿是膝跪在席上,臀坐于脚跟。

2、跪:仍象坐姿态,但臀离脚跟,伸直腰板。

3、跽:长跪,把身体挺得很直。

4、顿首:跪而头碰地后再抬起。

5、稽首:较“顿首”礼节更重,头碰地时停留的时间较“顿首”长。

6、拜:跪而用手碰地,头不碰地。

7、再拜:拜了又拜为“再拜”,是最隆重的礼节。

鸿门宴的总结 第10篇

古今意义

1、若舍xxx东道主。

xxx: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xxx: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

xxx:出使的人。xxx: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3、共其乏困

xxx:缺少的东西。xxx:疲劳。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xxx:那人。xxx: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5、xxx以穷困来归丹

xxx:走投无路。xxx:贫穷。

6、xxx仰天太息流涕曰

xxx:眼泪。xxx:鼻涕。

7、xxx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xxx:袒露一只臂膀。xxx: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8、持千金之资币物

xxx:礼品。xxx:货币。

9、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

xxx:宫廷的侍卫。xxx:中医医生

10、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xxx:指崤山以东地区。xxx:指山东省。

11、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xxx:意外的变故。xxx: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12、将军战河北

xxx:黄河以北地区。xxx: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13、臣战河南

xxx:黄河以南地区。xxx: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14、庄则入为寿

xxx:敬酒。xxx:长寿。

15、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xxx:小人的谗言。xxx:详细地讲述。

16、约为婚姻

xxx:儿女亲家xxx: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亲眷关系。

鸿门宴的总结 第11篇

《愚公移山》

选自《列子·汤问》。后汉班固《汉书·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佚。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有关古代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本文通过写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A 字音:仞[rèn] 垣[yuán]曲 箕畚[běn] 始龀[chèn] 穷匮[kuì]

B 词语:

通假字:

①指通豫南:“指”通“直”。②始一反焉:“反”通“返”。

③xxx惠:“惠”通“慧”,聪明。④亡以应:“亡”通“无”。

xxx朔东:“厝”通“措”,放置。⑥陇断:“陇”通“垄”,高地。

一词xxx:

①方:指面积,方七百里;刚刚,方其远出海门。

②且:将近,年且九十;况且,且焉置土石。

③曾:竟然,曾不若孀妻弱子;通“增”,增加,xxx其所不能。

④固:顽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坚决,xxx固不杀人。

⑤亡: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逃跑,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⑥焉:疑问代词,放在哪里,且焉置土石;才,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古今异义:

①惩:古:戒。(惩山北之塞)←这里是“苦于”的意思;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今:处罚。

xxx:古:山之南,水之北。今:太阳。

③阴:古:山之北,水之南。(达于汉阴) 今:阴天。

④诸:古:之于。(投诸渤海之尾) 今:各个、许多。

⑤毛:古:草木。(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今:毛发。

⑥已:古:止,停止。(惧其不已也) 今:已经。

词类活用: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作动词,用尽。

聚室而谋:聚,动词使动用法,使…聚。

C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省略句:荷担者三夫。(译:三个(能)挑担的人。)

倒装句:甚矣,xxx惠!(应为:xxx惠甚矣!先说“甚矣”有强调意味。) 译:你太不聪明了。

鸿门宴的总结 第12篇

判断句;

① 此天子气也

② 楚左尹项伯者,xxx季父也

③ 此亡秦之续耳 .

④ 亚父者,xxx也。

⑤ 夺项王天下者,xxx公也。

⑥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⑦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省略句:

① 为击破沛xxx

② 欲呼张良与俱去

③ 还军霜上

④ 竖子不足与谋

⑤ 欲呼张良与(省略“之”)俱去。

⑥ 毋从(省略“之”)俱死也。

⑦ 奉厄酒为(省略“之”)寿。

⑧ 旦日(省略主语“沛公”)不可不蚤自来xxx。

⑨ 将军战(省略“于”)河北,臣战(省略“于”)河南。

⑩ 加彘肩(省略“于其”)上。

被动句:

① 若屑皆且为所虏

② 晋属今为之虏矣

③ 珍宝尽有之(被占有)

④ 吾属今为之虏。

宾语前置句:

①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

②不然,籍何以至此

③客何为者

④大王来何操 xxx公安在

介宾短语后置句:

① xxx伤使人言于xxx曰

②具告以事

② 贪于财货

固定句式

“此……也(耳)”

① 此亡秦之续耳

明确:判断句,这就是……啊。

③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明确:反问句式,“为”语气词,呢,表意“……呢?” 宾语前置句,告辞什么……呢?

鸿门宴的总结 第13篇

高一语文文言文《鸿门宴》知识梳理总结

鸿门宴

【通假字】

1.距─拒,把守:距关,毋内诸侯。

2.内─纳,接纳:距关,毋内诸侯。 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3.要─邀,邀请:xxx,要项伯。

4.倍─背,背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早些:旦日不可不蚤自来xxx。

6.郤─隙,隔阂: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xxx有郤……

7.坐─座,座位:置之坐上。 xxx公鱼坐。

8.不—否,不者,若属将为所虏。

【成语】

秋毫无犯:原指任何细小的东西都不侵犯,现多形容兵营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利益。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表面上有一个堂皇的名目,实际上却另有所图。

劳苦功高:做事勤劳,功劳很大。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谦让。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之权掌握在他人手里,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古今异义词】

1.山东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 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 古:黄河以北地区。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 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6.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5.婚姻 古:儿女亲家 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一词xxx】

1.谢

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xxx。

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乃令xxx谢。

2.辞

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讲究、计较:大礼不辞小让

3.故

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

因此:故听之

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 且

将:且为之奈何?

况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5. 胜

尽:刑人如恐不胜

禁得起:沛公不胜杯杓

6. 之

到: 项伯乃夜驰之沛xxx。

代词,这:为之奈何?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

7. 去

距离:相去四十里。

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8. 于

向,对:沛公左司马xxx伤使人言于xxx曰:……

比:长xxx。

在:复得见将军子此。

11.间

抄小路:道芷阳间行

暗中:又间令xxx之次所旁丛祠中

鸿门宴的总结 第14篇

文言实词

1.通假字

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⑵山川相缪(通“缭”,环绕)

⑶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⑷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Axxx:明月停留xxx: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Bxxx: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xxx:一种竞技方式

(2)白露横江

xxx:白茫茫的水汽xxx:二十四节气之一

(3)凌万顷之茫然

xxx:旷远的样子xxx: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望美人兮天一方

xxx: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xxx:美貌的人

3.一词xxx

(1)东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

(2)望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如诉如泣(副词,像)

(5)白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6)歌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歌曰:“……”(歌词,名词)

倚歌而和之(歌曲的曲调或节拍,名词)

4.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xxx飞(向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xxx,向东)

(2)名词用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下江陵(攻占)/顺流而东(向东进军)

(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

(4)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鸿门宴的总结 第15篇

梳理人:xxx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xxx说,与xxx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xxx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勾践灭吴》

7.南至于句无    句,通“勾”。

8.将帅xxx夫妇以蕃    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    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    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    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    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J也  ,J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I也    I,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

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取  古:男子;今: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xxx讽齐王纳谏》

16.xxx来,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

9,xxx地方xxx  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

《xxx说xxx太后》

17.少益耆食    耆,通“嗜”,喜爱。

18.必勿使反    反,通“返”,返回。

《xxx将伐颛臾》

19.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子国也》

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花白。2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道路。

《劝学》

23.虽有槁暴    有,通“又”,又,再。

暴,通“曝”,晒。

2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秋水》

26。泾流之大    泾,通“径”,直。

27.不辩牛马    辩,通“辨”,分辨。

《过秦论》

28.合从缔交

从,通“纵”。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29.xxx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困顿,失败。

30.xxx而谁何    何,通“呵”,呵问。

31.始皇既没    没,通“殁”,死。

32.而倔起阡陌之中  倔,通“崛”,崛起,兴起。

33.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影子。

《鸿门宴》

34.距关    距,通“拒”,把守。

35.毋内诸侯    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36.xxx,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7.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背叛。

3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xxx蚤,通“早”。

39.令将军xxx有S S,通“隙”,嫌怨,隔阂。

40.xxx公于坐    坐,通“座”,座位。

4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兰亭集序》

42.虽趣舍万殊    趣,通“趋”,往,取。

43.亦由今之视昔    由,通“犹”,犹如,如同。

《归去来兮辞》

44.xxx以将入    景,通“影”,日光。

45.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为什么。

鸿门宴的总结 第16篇

一、实词

1、通假字:(读本字音)

约从离衡(通“横”)

合从缔交(通“纵”,合纵)

制其弊(通“敝”,困顿,失败)

xxx而谁何(通“呵”,呵问)

倔起阡陌之中(通“崛”,崛起)

赢粮而景从(通“影,像影子一样”)

百有余年(通“又”)

威震四海(通震,震慑)

始皇既没(通殁,死)

2、古今异义

(1)以为桂林、象郡(以为:古:把..作为今:认为)

(2)漂橹(橹:古:盾牌今:指划船的工具)

(3)赢粮而景从(赢:古:背负、担负今:获胜,获得)

(4)山东xxx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东: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

3、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状语

有席卷天下,xxx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包、囊: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

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内、外:对内、对外)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向南、xxx、向东、向北)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像影子一样)

②名词作动词

履而制六合(履:登上)

陈涉瓮牖绳xxx子(瓮、绳:用破瓮作,用草绳系)

子孙帝王万事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安排次序)

③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亡:逃走的人)

④动词的使动用法

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

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

外连横而斗诸侯(斗:使……争斗)

漂橹(漂,使……漂浮)

吞二周而亡诸侯\山东xxx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亡:使……灭亡)

⑤形容词作名词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险固的地势)

⑥形容词作动词

尊贤而重士(重:敬重、看重)

⑦形容词使动用法

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变弱,削弱)

以愚黔首(愚:使……愚蠢)

约从离衡(离,使….离散)

⑧形容词作动词

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困,处于困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