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第四单元总结(3篇)

二年级下第四单元总结 第1篇

1、乘法的含义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

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⑴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

如:4+4+4=12改xxx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

4×3=12或3×4=12

⑵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

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如: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

5、加法xxx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6、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乘法:乘数×乘数=积

加法:加数+加数=和

和xxx数=加数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8、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9×5=50—5

9、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xxx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加法:3+3+3+3+2=14乘加:3×4+2=14乘减:3×5-1=14

10、“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

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如: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

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

如:求4个3相加是多少?(3+3+3+3=12或3×4=12或4×3=12)

补充:几和几相乘,求积?用几×几.如:2和4相乘用2×4=8

2个乘数都是几,求积?用几×几。如:2个8相乘用8×8=64

11、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

“5+5+5”xxx乘法算式是(3×5=15)或(5×3=15),

都可以用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表示(3)个(5)相加

3×5=15读作:3乘5等于×3=15读作:5乘3等于15

等式性质

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若a=b,那么a+c=b+c

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若a=b,那么有a·c=b·c或a÷c=b÷c(c≠0)

性质3:等式具有传递性。

若a1=a2,a2=a3,a3=a4那么a1=a2=a3=a4

质数相关定理

1.在一个大于1的数a和它2倍之间,即区间(a,2a)中必存在至少一个素数。

2.存在任意长度的素数等差数列。(格林和xxx,2004年)

3.一个偶数可以xxx两个数字之和,其中每一个数字都最多只有9个质因数。(挪威布朗,1920年)

4.一个偶数必定可以xxx一个质数加上一个合成数,其中的因子个数有上界。(xxx,1948年)

5.一个偶数必定可以xxx一个质数加上一个最多由5个因子所组成的合成数。后来,有人简称这结果为(1+5)(中国,1968年)

6.一个充分大偶数必定可以xxx一个素数加上一个最多由2个质因子所组成的合成数。简称为(1+2)(中国陈景润)

二年级下第四单元总结 第2篇

《母亲的恩情》:

我会读

恩补针根抚摸报迟寸永

我会写

湿润恩情抚摸注视慈爱光辉沐浴报答铭记著名

我会说

本课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xxx自然地引出了古诗《游子吟》,并提供了相关的背景知识,展现了创作本诗的具体环境。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诗歌的背景和内容。第四自然段,即古诗《游子吟》。第五自然段交代了《游子吟》的xxx。本文语言朴实,意境纯美,感情真挚,适合学生阅读。

我知道

xxx,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人。少年时隐居嵩山,贞元十二年登进士第,官居溧阳尉。其诗作力避平庸,追求古淡清寒。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沉香救母(一)》

我会读

叹含泪良因为恨付告武

我会写

心狠手辣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习武练功腰酸背疼

我会说

这是一篇民间神话故事,本文是故事的第一部分。记述的是xxx从父亲口中得知母亲被心狠手辣的二郎神压在华山脚下,他立志救出母亲,于是上山拜师学艺,刻苦练功,终于练就一身高强的武艺。全文共分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沉香拜别了师傅,奔向华山。第二自然段写沉香在救母途中历经艰险。第三自然段写沉香得到仙人的帮助,打败了二郎神,终于来到华山脚下。第四自然段写沉香劈开大山,救出母亲。课文情节生动,字里行间充满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沉香救母(二)》

我会读

救切便果充孝仙败凶

我会写

遥远感动转眼间高耸入云孝心激动不在乎日思夜想

我会说

本文是神话故事《沉香救母》的第二部分。记述的是沉香不畏艰险,一心救母的孝心感动了仙人,在仙人的帮助下,打败了凶恶的二郎神,力劈华山,救出母亲。全文共分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沉香拜别了师傅,奔向华山。第二自然段写沉香在救母途中历经艰险。第三自然段写沉香得到仙人的帮助,打败了二郎神,终于来到华山脚下。第四自然段写沉香劈开大山,救出母亲。课文情节生动,字里行间充满了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亲情。

《木兰从军》:

我会读

征兵父病弟男胜利将

我会说

《木兰从军》这篇课文是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诗》改写而成的。木兰的形象,既反映了北方女性的刚健特点,又是中国劳动妇女善良勤劳淳朴勇敢的象征,至今仍然有积极的影响。

全文就像连环画一样,笔法简练,画面清晰:木兰代父出征,征战沙场、重试女儿装。在这个故事中,花木兰爱亲人、爱祖国、勇敢、刚毅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课文共五个自然段,开篇即写木兰是古代英雄。寥寥几笔活化了人物,为日后成为“将军”打下伏笔。接着又以较多笔墨写了木兰从军的原因,她想到了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年幼”,这是她对亲人的爱。“为了国家应该去打仗”则又反映了她对祖国的爱。这些是木兰这个人物身上最为闪光的优秀品质。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才有日后战场上的xxx、威猛,屡建战功。而最后一段中的“惊呆了”则急转直下,原来“花将军”却是一位“年轻的姑娘”,从而给读者带来了更多的遐想空间。

我知道

北魏迁都洛阳之后,经过孝文帝的改革,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安定。但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_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

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没办法上战场,家里的弟弟年纪又小,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多年的军旅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人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更不要说木兰又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但是花木兰最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十数年(原文为12年,是虚指)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认为她能力在朝廷效力,xxx一官半职,不过,花木兰拒绝了,她请求皇帝能让自己回家,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二年级下第四单元总结 第3篇

单元主题

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识字要求

认识53个字,会写50个字。

识字方法

朗读韵语,发现形声字特点,学习学习形声字的方法。

易错字

落、补、拔、功、蛙、怪、弯、浅、吸、极、兔

多音字

句子

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及三种句式的认识。

积累词语、句子

数字相关成语。

写话

看图写几句话。